一种悬挑铝合金屋盖的施工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1159369.3

文献号 : CN11375650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鸿杰王奎栋王益民张涛孙伟东陈超环郝铭君王松杨希

申请人 : 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

本发明的悬挑铝合金屋盖的施工方法属于建筑领域,本发明通过在贝雷架上拼装铝合金网壳,并将贝雷架和铝合金网壳整体提升,解决了桁架屋盖承载能力有限,无法直接通过提升设备提升的问题。然后在铝合金网壳底部安装树形支撑,接着在铝合金网壳的顶部安装钢架,在钢架上安装电动葫芦,拆除直接下放过程中会碰撞树形支撑的内圈贝雷架,利用电动葫芦下放内圈贝雷架,最后利用提升设备将直接下放过程中不会碰撞树形支撑的外圈贝雷架整体下放,最后再拆除钢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解决贝雷架整体下放会碰撞树形柱和树杈的问题。

权利要求 :

1.一种悬挑铝合金屋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现有楼面上搭设贝雷架(1),然后在贝雷架(1)上拼装铝合金网壳(2);

S2、将贝雷架(1)和铝合金网壳(2)整体提升至设计高度;

S3、在现有楼面上铺设吊车作业平台,在吊车作业平台上架设汽车吊,利用汽车吊在铝合金网壳底部安装树形支撑(3);

S4、在铝合金网壳(2)的顶部安装钢架,在钢架上安装电动葫芦;

S5、用吊车将贝雷架(1)固定,然后拆除直接下放过程中会碰撞树形支撑(3)的内圈贝雷架,保留直接下放过程中不会碰撞树形支撑(3)的外圈贝雷架,使得内圈贝雷架与外圈贝雷架完全脱离;

S6、用电动葫芦逐个将内圈贝雷架下放至现有楼面,下放时保证内圈贝雷架与树形支撑(3)之间无接触;

S7、然后采用提升设备将外圈贝雷架整体下放至现有楼面;

S8、拆除钢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挑铝合金屋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1和S2中贝雷架(1)和铝合金网壳(2)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21、在已完成楼板板面顶部按放线位置搭设贝雷架(1),为后续铝合金网壳(2)的拼装和提升提供操作平台和提升支架;

S22、在设计吊点位置将吊点转换设备(7)与贝雷架(1)连为一体,并保证吊点转换设备(7)的下吊点位于贝雷架(1)外边缘的竖向投影范围之外;

S23、在贝雷架(1)旁侧主体结构的支承立柱(8)上安装提升平台(9),使得提升平台(9)的上吊点位置与对应吊点转换设备(7)的下吊点位置竖向对齐;

S24、在贝雷架(1)上方完成整个铝合金网壳(2)的组拼工作,并将铝合金网壳(2)与贝雷架(1)连接固定;

S25、在提升平台(9)上吊点处安装液压提升器(10),并将液压提升器(10)的提升钢索(5)通过钢索锚具(6)安装到吊点转换设备(7)上;

S26、通过液压同步提升设备将铝合金网壳(2)和贝雷架(1)整体提升就位,并将铝合金网壳(2)与旁侧主体结构的支承立柱(8)之间通过限位钢丝绳临时连接固定;

S27、在铝合金网壳(2)下方安装支撑结构并将铝合金网壳(2)与支撑结构连接固定,连接固定之后拆除限位钢丝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挑铝合金屋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点转换设备(7)包括竖向设置的附着架(71),所述附着架(71)一侧中部固定安装有水平向外延伸的锚固架(72),且锚固架(72)中部开设有安装孔,其另一侧顶底两端对应固定有与贝雷架(1)相连的连接耳板(7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挑铝合金屋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架(71)包括三根间隔设置的工字钢立杆,三根工字钢立杆腹板上于上中下三处分别通过三道方钢横梁相连,且外侧的两根工字钢立杆上下两端与中部设置的工字钢立杆中部位置均固定有一根斜向设置的加固方管,四根加固方管在附着架(71)内部形成X形结构;所述锚固架(72)包括三道垂直焊接在三根工字钢立杆翼板中部的工字钢横梁,所述工字钢横梁末端腹板上通过一向上开口的U型钢框相连,所述U型钢框通过三块钢板焊接而成,其底端横板中部开设有安装孔,其外侧立板处焊接固定有一根加固方钢,且加固方钢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两侧的工字钢横梁腹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挑铝合金屋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平台(9)包括竖向设置的增高立杆(91),所述增高立杆(91)顶端于远离支承立柱(8)的一侧垂直固定有安装液压同步提升设备的支撑横梁(92),且中部和底部于靠近支承立柱(8)的一侧垂直固定有连接横梁(93),所述连接横梁(93)通过弧形抱箍(94)固定安装在支承立柱(8)上,两片弧形抱箍(94)对应套设在支承立柱(8)两侧并通过高强螺栓(95)连为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挑铝合金屋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液压同步提升设备包括安装在提升平台(9)上的液压提升器(10),所述液压提升器(10)竖向设置,其内部的提升钢索(5)自上而下依次于上吊点和下吊点处贯穿提升平台(9)和吊点转换设备(7),且其提升钢索(5)与吊点转换设备(7)之间通过钢索锚具(6)连为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挑铝合金屋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在整体提升贝雷架(1)和铝合金网壳(2)之前,在贝雷架(1)的底部铺设大眼网,将提升设备设置在原结构柱上,提升设备的输出端与缆风绳的一端连接,大眼网与缆风绳的另一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挑铝合金屋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铝合金网壳(2)提升至140mm‑160mm后,暂停提升并静置4‑12小时,监测铝合金网壳(2)的杆件单元变形量与施工计算量是否相符,确认无异常后,开始正式提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挑铝合金屋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7中外圈贝雷架下放至距离铝合金网壳(2)80mm‑120mm时,静止3小时‑5小时,采用全站仪监测铝合金网壳(2)的变形情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挑铝合金屋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架提前由多根型钢焊接而成,所述钢架水平架设在铝合金网壳(2)的顶部并通过连接结构临时固定。

说明书 :

一种悬挑铝合金屋盖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具体为一种悬挑铝合金屋盖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型钢结构建筑物逐渐增多,而且高空大跨式桁架屋盖结构的跨度越来越大。但是部分桁架屋盖由于自身材料和结构形式限制,其承载
能力有限,无法直接通过提升设备提升。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挑铝合金屋盖的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4]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悬挑铝合金屋盖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 S1、在现有楼面上搭设贝雷架,然后在贝雷架上拼装铝合金网壳;
[0006] S2、将贝雷架和铝合金网壳整体提升至设计高度;
[0007] S3、在现有楼面上铺设吊车作业平台,在吊车作业平台上架设汽车吊,利用汽车吊在铝合金网壳底部安装树形支撑;
[0008] S4、在铝合金网壳的顶部安装钢架,在钢架上安装电动葫芦;
[0009] S5、用吊车将贝雷架固定,然后拆除直接下放过程中会碰撞树形支撑的内圈贝雷架,保留直接下放过程中不会碰撞树形支撑的外圈贝雷架,使得内圈贝雷架与外圈贝雷架
完全脱离;
[0010] S6、用电动葫芦逐个将内圈贝雷架下放至现有楼面,下放时保证内圈贝雷架与树形支撑之间无接触;
[0011] S7、然后采用提升设备将外圈贝雷架整体下放至现有楼面;
[0012] S8、拆除钢架。
[0013] 优选地,S1和S2中贝雷架和铝合金网壳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 S21、在已完成楼板板面顶部按放线位置搭设贝雷架,为后续铝合金网壳的拼装和提升提供操作平台和提升支架;
[0015] S22、在设计吊点位置将吊点转换设备与贝雷架连为一体,并保证吊点转换设备的下吊点位于贝雷架外边缘的竖向投影范围之外;
[0016] S23、在贝雷架旁侧主体结构的支承立柱上安装提升平台,使得提升平台的上吊点位置与对应吊点转换设备的下吊点位置竖向对齐;
[0017] S24、在贝雷架上方完成整个铝合金网壳的组拼工作,并将铝合金网壳与贝雷架连接固定;
[0018] S25、在提升平台上吊点处安装液压提升器,并将液压提升器的提升钢索通过钢索锚具安装到吊点转换设备上;
[0019] S26、通过液压同步提升设备将铝合金网壳和贝雷架整体提升就位,并将铝合金网壳与旁侧主体结构的支承立柱之间通过限位钢丝绳临时连接固定;
[0020] S27、在铝合金网壳下方安装支撑结构并将铝合金网壳与支撑结构连接固定,连接固定之后拆除限位钢丝绳。
[0021] 优选地,所述吊点转换设备包括竖向设置的附着架,所述附着架一侧中部固定安装有水平向外延伸的锚固架,且锚固架中部开设有安装孔,其另一侧顶底两端对应固定有
与贝雷架相连的连接耳板。
[0022] 优选地,所述附着架包括三根间隔设置的工字钢立杆,三根工字钢立杆腹板上于上中下三处分别通过三道方钢横梁相连,且外侧的两根工字钢立杆上下两端与中部设置的
工字钢立杆中部位置均固定有一根斜向设置的加固方管,四根加固方管在附着架内部形成
X形结构;所述锚固架包括三道垂直焊接在三根工字钢立杆翼板中部的工字钢横梁,所述工
字钢横梁末端腹板上通过一向上开口的U型钢框相连,所述U型钢框通过三块钢板焊接而
成,其底端横板中部开设有安装孔,其外侧立板处焊接固定有一根加固方钢,且加固方钢的
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两侧的工字钢横梁腹板上。
[0023] 优选地,所述提升平台包括竖向设置的增高立杆,所述增高立杆顶端于远离支承立柱的一侧垂直固定有安装液压同步提升设备的支撑横梁,且中部和底部于靠近支承立柱
的一侧垂直固定有连接横梁,所述连接横梁通过弧形抱箍固定安装在支承立柱上,两片弧
形抱箍对应套设在支承立柱两侧并通过高强螺栓连为一体。
[0024] 优选地,液压同步提升设备包括安装在提升平台上的液压提升器,所述液压提升器竖向设置,其内部的提升钢索自上而下依次于上吊点和下吊点处贯穿提升平台和吊点转
换设备,且其提升钢索与吊点转换设备之间通过钢索锚具连为一体。
[0025] 优选地,S2中在整体提升贝雷架和铝合金网壳之前,在贝雷架的底部铺设大眼网,将提升设备设置在原结构柱上,提升设备的输出端与缆风绳的一端连接,大眼网与缆风绳
的另一端连接。
[0026] 优选地,在铝合金网壳提升至140mm‑160mm后,暂停提升并静置4‑12小时,监测铝合金网壳的杆件单元变形量与施工计算量是否相符,确认无异常后,开始正式提升。
[0027] 优选地,S7中外圈贝雷架下放至距离铝合金网壳80mm‑120mm时,静止3小时‑5小时,采用全站仪监测铝合金网壳的变形情况。
[0028] 优选地,所述钢架提前由多根型钢焊接而成,所述钢架水平架设在铝合金网壳的顶部并通过连接结构临时固定。
[002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特点和有益效果为:
[0030] (1)本发明的悬挑铝合金屋盖施工时,贝雷架提升到设计标高之后,树形支撑与铝合金网壳结构连接完毕,树形支撑与铝合金网壳结构连接有一定的角度,此时树形支撑插
入贝雷架,使贝雷架无法正常落到地面。通过在贝雷架上拼装铝合金网壳,并将贝雷架和铝
合金网壳整体提升,解决了桁架屋盖承载能力有限,无法直接通过提升设备提升的问题。然
后在铝合金网壳底部安装树形支撑,接着在铝合金网壳的顶部安装钢架,在钢架上安装电
动葫芦,拆除直接下放过程中会碰撞树形支撑的内圈贝雷架,利用电动葫芦下放内圈贝雷
架,最后利用提升设备将直接下放过程中不会碰撞树形支撑的外圈贝雷架整体下放,最后
再拆除钢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解决贝雷架整体下放会碰撞树形柱和树杈的问题。
[0031]  (2)本发明通过在贝雷架外侧安装吊点转换设备,将提升吊点转移至铝合金网壳和贝雷架外缘的竖向投影范围之外,进而通过吊点转换设备和贝雷架以及提升平台的增高
立杆增大了铝合金网壳的提升行程。使得当场地周边主体建筑层高有限,上吊点所能达到
的最高设置位置与桁架屋盖设计标高之间的距离不能满足提升要求时,提升平台与铝合金
网壳的位置不发生冲突。

附图说明

[0032] 图1为悬挑铝合金屋盖的示意图。
[0033] 图2为悬挑铝合金屋盖的施工示意图一。
[0034] 图3为悬挑铝合金屋盖的施工示意图二。
[0035] 图4为悬挑铝合金屋盖的施工示意图三。
[0036] 图5为悬挑铝合金屋盖的施工示意图四。
[0037] 图6为贝雷架和铝合金网壳提升的平面示意图。
[0038] 图7为铝合金网壳处于提升状态的示意图。
[0039] 图8为铝合金网壳提升就位的示意图。
[0040] 图9为吊点转换设备的示意图一。
[0041] 图10为吊点转换设备的示意图二。
[0042] 图11为吊点转换设备的示意图三。
[0043] 图12为图8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
[0044] 图13为提升平台的弧形抱箍的示意图。
[0045] 附图标注:1‑贝雷架、2‑铝合金网壳、3‑树形支撑、5‑提升钢索、6‑钢索锚具、7‑吊点转换设备、71‑附着架、72‑锚固架、73‑连接耳板、8‑支承立柱、9‑提升平台、91‑增高立杆、
92‑支撑横梁、93‑连接横梁、94‑弧形抱箍、95‑高强螺栓、10‑液压提升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46]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新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47]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发明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发明实施方式及本发明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
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
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
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0048]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
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
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
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9]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
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
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
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50] 如图1所示为一种大跨度的悬挑铝合金屋盖,包括树形支撑3和连接在树形支撑3顶部的铝合金网壳2。
[0051] 如图2‑5所示,该悬挑铝合金屋盖的施工方法具体为:
[0052] S1、在现有楼面上搭设贝雷架1,然后在贝雷架1上拼装铝合金网壳2。
[0053]  S2、将贝雷架1和铝合金网壳2整体提升至设计高度。在整体提升贝雷架1和铝合金网壳2之前,在贝雷架1的底部铺设大眼网,将提升设备设置在原结构柱上,提升设备的输
出端与缆风绳的一端连接,大眼网与缆风绳的另一端连接。在铝合金网壳2提升至140mm‑
160mm后,暂停提升并静置4‑12小时,监测铝合金网壳2的杆件单元变形量与施工计算量是
否相符,确认无异常后,开始正式提升。
[0054]  S3、在现有楼面上铺设吊车作业平台,在吊车作业平台上架设汽车吊,利用汽车吊在铝合金网壳底部安装树形支撑3。
[0055]  S4、在铝合金网壳2的顶部安装钢架,在钢架上安装电动葫芦。钢架提前由多根型钢焊接而成,钢架水平架设在铝合金网壳2的顶部并通过连接结构临时固定。
[0056]  S5、用吊车将贝雷架1固定,然后拆除直接下放过程中会碰撞树形支撑3的内圈贝雷架,保留直接下放过程中不会碰撞树形支撑3的外圈贝雷架,使得内圈贝雷架与外圈贝雷
架完全脱离。
[0057]  S6、用电动葫芦逐个将内圈贝雷架下放至现有楼面,下放时保证内圈贝雷架与树形支撑3之间无接触。
[0058]  S7、然后采用提升设备将外圈贝雷架整体下放至现有楼面。外圈贝雷架下放至距离铝合金网壳120mm‑280mm时,静止3小时‑5小时,采用全站仪监测铝合金网壳2的变形情
况。
[0059]  S8、拆除钢架。
[0060] 如图6‑8所示,S1和S2中贝雷架1和铝合金网壳2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61] S21、在地面或已完成楼板板面顶部按放线位置搭设贝雷架1,为后续铝合金网壳2的拼装和提升提供操作平台和提升支架。
[0062]  S22、在设计吊点位置将吊点转换设备7与贝雷架1连为一体,并保证吊点转换设备7的下吊点位于贝雷架1外边缘的竖向投影范围之外。
[0063]  S23、在贝雷架1旁侧主体结构的支承立柱8上安装提升平台9,使得提升平台9的上吊点位置与对应吊点转换设备7的下吊点位置竖向对齐。
[0064]  S24、在贝雷架1上方完成整个铝合金网壳2的组拼工作,并将铝合金网壳2与贝雷架1连接固定。
[0065]  S25、在提升平台9上吊点处安装液压提升器10,并将液压提升器10的提升钢索5通过钢索锚具6安装到吊点转换设备7上。
[0066]  S26、通过液压同步提升设备将铝合金网壳2和贝雷架1整体提升就位,并将铝合金网壳2与旁侧主体结构的支承立柱8之间通过限位钢丝绳临时连接固定。
[0067]  S27、在铝合金网壳2下方安装支撑结构并将铝合金网壳2与支撑结构连接固定,连接固定之后拆除限位钢丝绳。
[0068] 如图9‑11所示,吊点转换设备7包括竖向设置的附着架71,附着架71一侧中部固定安装有水平向外延伸的锚固架72,且锚固架72中部开设有安装孔,其另一侧顶底两端对应
固定有与贝雷架1相连的连接耳板73。附着架71包括三根间隔设置的工字钢立杆,三根工字
钢立杆腹板上于上中下三处分别通过三道方钢横梁相连,且外侧的两根工字钢立杆上下两
端与中部设置的工字钢立杆中部位置均固定有一根斜向设置的加固方管,四根加固方管在
附着架71内部形成X形结构;锚固架72包括三道垂直焊接在三根工字钢立杆翼板中部的工
字钢横梁,工字钢横梁末端腹板上通过一向上开口的U型钢框相连,U型钢框通过三块钢板
焊接而成,其底端横板中部开设有安装孔,其外侧立板处焊接固定有一根加固方钢,且加固
方钢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两侧的工字钢横梁腹板上。
[0069] 如图12和13所示,提升平台9包括竖向设置的增高立杆91,增高立杆91顶端于远离支承立柱8的一侧垂直固定有安装液压同步提升设备的支撑横梁92,且中部和底部于靠近
支承立柱8的一侧垂直固定有连接横梁93,连接横梁93通过弧形抱箍94固定安装在支承立
柱8上,两片弧形抱箍94对应套设在支承立柱8两侧并通过高强螺栓95连为一体。
[0070] 液压同步提升设备包括安装在提升平台9上的液压提升器10,液压提升器10竖向设置,其内部的提升钢索5自上而下依次于上吊点和下吊点处贯穿提升平台9和吊点转换设
备7,且其提升钢索5与吊点转换设备7之间通过钢索锚具6连为一体。
[0071] 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
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