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包及电动车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444213.9

文献号 : CN11378290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胡世超彭青波王晓鹏鲁志佩朱燕

申请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及电动车,该电池包中通过设置主配电盒和副配电盒,主配电盒和副配电盒分别位于箱体的相对两端,主配电盒中包括配电组件以实现电力分配,主配电盒和副配电盒上均设置有用于输出电力的输出接插件,其中副配电盒的输出接插件通过连接导电件与配电组件的输出端连接,以输出电力,且连接导电件从箱体内部穿过,由此可以简化线路布局,降低布线的难度,有利于优化车辆内部结构。

权利要求 :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主配电盒、副配电盒、连接导电件以及多个极芯串;所述多个极芯串位于所述箱体的内部,且所述多个极芯串相互电连接形成储能组件;

所述箱体包括箱主体,所述箱主体包括至少一个子箱体,所述子箱体内设有至少一个分隔板,所述子箱体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上盖板和下底板,所述第一方向为箱体的高度方向,所述至少一个分隔板连接于所述上盖板和下底板之间,以将所述子箱体内部分隔为多个容纳腔,至少一个所述容纳腔内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极芯串;

所述极芯串包括封装膜和位于所述封装膜内的多个极芯组,所述多个极芯组串联且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所述极芯串的长度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或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

所述主配电盒和副配电盒分别位于所述箱体沿第二方向相对的两端,其中所述主配电盒和副配电盒均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外侧面,所述主配电盒还包括位于所述外壳体内的配电组件,所述配电组件包括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所述配电组件的输入端子与所述储能组件电连接;

所述主配电盒的外壳体上设置有用于输出电力的第一输出接插件,所述第一输出接插件与所述配电组件的输出端子电连接,所述副配电盒的外壳体上设置有用于输出电力的第二输出接插件,所述连接导电件的一端与所述配电组件的输出端子连接,所述连接导电件的另一端从所述箱体内部穿过以与所述第二输出接插件电连接;

所述箱体的外侧面上还设置有用于与外部载体固定连接的固定部;

所述子箱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子箱体通过连接板相连接,至少一个所述连接板的内部为中空通道,所述连接导电件穿过所述连接板的中空通道而将所述配电组件的输出端子和所述副配电盒的第二输出接插件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包括底座、两端开口的筒状本体、以及壳盖;

所述底座盖封所述筒状本体的一端开口,所述壳盖盖封所述筒状本体的另一端开口,所述底座、筒状本体和壳盖共同围成外壳体的容纳空间,所述配电组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外壳体通过底座与箱体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包括底座和壳盖,所述壳盖为凹槽结构,所述底座与所述壳盖固定以盖合所述壳盖的凹槽开口,所述配电组件位于所述底座和壳盖共同围成的容纳空间内,所述外壳体通过所述底座与箱体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箱体具有沿第二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子箱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至少之一设有开口,所述箱体还包括封闭所述开口的端板,每个所述开口对应至少一个所述端板;

所述外壳体的底座固定在对应同一端的所述端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子箱体的数量为多个时,位于所述箱主体沿第二方向同一端的多个端板为一体成型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还包括多个绝缘支架,所述绝缘支架位于所述端板的内侧;

位于所述子箱体在第二方向同一端的开口处且分别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容纳腔内的两极芯组通过第一导电件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件固定于所述绝缘支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箱主体沿所述第二方向同一端的多个绝缘支架为一体成型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组件具有引出电流的电极引出端子;

所述箱体沿第二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接口组,所述主配电盒与所述第一接口组位于所述箱体的同一端,所述第一接口组与所述电极引出端子电连接,所述主配电盒的外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输入端子电连接的第二接口组,所述第一接口组和第二接口组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还包括连接导线,所述储能组件具有引出电流的电极引出端子;

所述箱体沿第二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主配电盒与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箱体的同一端,所述主配电盒的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连接导线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而将所述电极引出端子和所述输入端子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还包括有采样组件,所述采样组件位于所述箱主体内,所述主配电盒还包括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位于所述主配电盒的外壳体内,所述采样组件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箱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子箱体相连接,且多个所述子箱体沿第三方向依次排布,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还包括沿第三方向分布于所述箱主体相对两侧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

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或者,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

多个所述子箱体中位于所述第三方向两端的子箱体为端部子箱体,两个所述端部子箱体中的其中一个与第一边框连接,另一个与第二边框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边框连接的端部子箱体与所述第一边框一体成型,和/或,与所述第二边框连接的端部子箱体与第二边框一体成型。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沿第二方向的长度大于

500mm。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芯串的长度大于400mm;所述极芯组包括用于引出电流的第一电极引出部件和第二电极引出部件,所述第一电极引出部件和第二电极引出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于极芯组的相对两侧,组成极芯串的相邻两个极芯组中的一个极芯组的第一电极引出部件与另一极芯组的第二电极引出部件电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设有多个所述极芯串,多个极芯串沿极芯组的厚度方向依次排布且电连接,所述极芯组的厚度方向与第三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或者,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容纳腔内的多个所述极芯串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

当同一所述容纳腔内的多个所述极芯串串联连接时,相邻两个极芯串中的一个极芯串的第一个极芯组与另一个极芯串的第一个极芯组电连接;或者,相邻两个极芯串中的一个极芯串的最后一个极芯组与另一个极芯串的最后一个极芯组电连接;

当同一所述容纳腔内的多个所述极芯串并联连接时,相邻两个极芯串中的一个极芯串的第一个极芯组与另一极芯串的第一个极芯组电连接,且相邻两个极芯串中的一个极芯串的最后一个极芯组与另一极芯串的最后一个极芯组电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容纳腔内的极芯串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

当相邻两个所述容纳腔内的极芯串串联连接时,相邻两个容纳腔中的一个容纳腔内的其中一个极芯串的第一个极芯组与另一个容纳腔内的其中一个极芯串的第一个极芯组电连接;或者,相邻两个容纳腔中的一个容纳腔内的其中一个极芯串的最后一个极芯组与另一个容纳腔内的其中一个极芯串的最后一个极芯组电连接;

当相邻两个所述容纳腔内的极芯串并联连接时,相邻两个容纳腔中的一个容纳腔内的其中一个极芯串的第一个极芯组与另一个容纳腔内的其中一个极芯串的第一个极芯组电连接,且相邻两个容纳腔中的一个容纳腔内的其中一个极芯串的最后一个极芯组与另一个容纳腔内的其中一个极芯串的最后一个极芯组电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设有一个极芯串;相邻两个容纳腔内的极芯串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

当相邻两个容纳腔内的极芯串串联连接时,相邻两个容纳腔中的一个容纳腔内的极芯串的第一个极芯组与另一个容纳腔内的极芯串的第一个极芯组电连接,或者,相邻两个容纳腔中的一个容纳腔内的极芯串的最后一个极芯组与另一个容纳腔内的极芯串的最后一个极芯组电连接;

当相邻两个容纳腔内的极芯组并联连接时,相邻两个容纳腔中的一个容纳腔内的极芯串的第一个极芯组与另一个容纳腔内的极芯串的第一个极芯组电连接,且相邻两个容纳腔中的一个容纳腔内的极芯串的最后一个极芯组与另一个容纳腔内的极芯串的最后一个极芯组电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芯组包括极芯组主体和用于引出电流的第一电极引出部件及第二电极引出部件,所述第一电极引出部件和第二电极引出部件沿第二方向分布于所述极芯组主体的相对两侧,相邻两个极芯组中的其中一个极芯组的第一电极引出部件和另一个极芯组的第二电极引出部件之间通过第二导电件电连接;

相邻两个极芯组的极芯组主体之间设有固定隔圈,所述第二导电件固定于所述固定隔圈内;相邻两个极芯组的极芯组主体与所述固定隔圈之间填充有结构胶;

所述固定隔圈包括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隔圈和第二隔圈,所述第二导电件位于所述第一隔圈和第二隔圈之间,所述第一隔圈与第二隔圈连接以夹持固定所述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不同。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组成极芯串的所述多个极芯组封装于一个封装膜内;所述极芯组包括极芯组主体以及用于引出电流的第一电极引出部件和第二电极引出部件,串联连接的两个极芯组中的其中一个极芯组的第一电极引出部件和另外一个极芯组的第二电极引出部件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封装膜内;所述封装膜与所述第一电极引出部件和/或所述第二电极引出部件相对位置形成有封装部以将相邻两极芯组主体隔离。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每个极芯组分别封装于一个封装膜内以形成极芯组件,所述极芯组件间串联。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注胶孔,每个所述容纳腔至少对应一个注胶孔,所述注胶孔用于向对应的所述容纳腔内填充胶,以将所述极芯组以及箱体固定连接。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箱体内设置有多个分隔板,多个所述分隔板沿第三方向间隔排列,每个所述分隔板的长度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不同,多个所述分隔板连接于上盖板和下底板之间,且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底板中的至少之一与所述分隔板一体成型。

25.一种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包括车体和如权利要求1‑24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所述电池包通过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车体。

说明书 :

一种电池包及电动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及电动车。

背景技术

[0002] 电动汽车高压配电盒(Power Distribution Unit,PDU)是纯电动汽车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高压电分配单元,其功能是保障整车系统动力电能的传输,是动力电池与
整车上各高压设备的电源和电信号传递的桥梁。现有的电动汽车中,配电盒通常是放置在
电池包的一侧,且配电盒一般是从一个输出端口引出电力,然后分配给各用电设备,而各用
电设备可能分布在车辆的多个不同位置上,例如对于四驱的汽车,配电盒需要将电力分配
给前轮和后轮,从而使得配电盒与各用电设备的布线较为复杂,并且电池包的长度也较长,
将当配电盒邻近前轮设置时,则需要较长的引线将配电盒与后轮电连接,如此增加布线的
难度和复杂性,不利于线路简化。

发明内容

[0003] 本申请内容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在本申请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箱体、主配电盒、副配电盒、连接导电件以及多个极芯串;
所述多个极芯串位于所述箱体的内部,且所述多个极芯串相互电连接形成储能组件;
[0004] 所述箱体包括箱主体,所述箱主体包括至少一个子箱体,所述子箱体内设有至少一个分隔板,所述子箱体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上盖板和下底板,所述第一方向为箱
体的高度方向,所述至少一个分隔板连接于所述上盖板和下底板之间,以将所述子箱体内
部分隔为多个容纳腔,至少一个所述容纳腔内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极芯串;
[0005] 所述极芯串包括封装膜和位于所述封装膜内的多个极芯组,所述多个极芯组串联且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所述极芯串的长度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箱体的
宽度方向或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
[0006] 所述主配电盒和副配电盒分别位于所述箱体沿第二方向相对的两端,其中所述主配电盒和副配电盒均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外侧面,所述主配电盒还
包括位于所述外壳体内的配电组件,所述配电组件包括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所述配电组
件的输入端子与所述储能组件电连接;
[0007] 所述主配电盒的外壳体上设置有用于输出电力的第一输出接插件,所述第一输出接插件与所述配电组件的输出端子电连接,所述副配电盒的外壳体上设置有用于输出电力
的第二输出接插件,所述连接导电件的一端与所述配电组件的输出端子连接,所述连接导
电件的另一端从所述箱体内部穿过以与所述第二输出接插件电连接;
[0008] 所述箱体的外侧面上还设置有用于与外部载体固定连接的固定部。
[0009]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电动车,所述电动车包括车体和上述所述的电池包,所述电池包通过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车体。
[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的电池包中通过设置主配电盒和副配电盒,主配电盒和副配电盒分别位于箱体的相对两端,主配电盒中包括配电组件
以实现电力分配,主配电盒和副配电盒上均设置有用于输出电力的输出接插件,其中副配
电盒的输出接插件通过连接导电件与配电组件的输出端连接,以输出电力,且连接导电件
从箱体内部穿过,由此不仅可以避免从箱体外布线,节省箱体外部空间,且通过设置两个输
出接插件输出电力,且两个输出接插件分别位于箱体的两端,从而靠近车辆车头的输出接
插件可以用于对车辆的前轮动力系统提供电力,而靠近车尾的输出接插件可以用于对车辆
的后轮动力系统提供电力,由此简化线路布局,降低布线难度,有利于优化车辆内部结构;
并且,通过将配电盒安装在箱体外部,从而当配电盒发生故障或者需要维护时,不需要将箱
体打开,可直接在箱体外部对配电盒进行操作,可以避免繁琐的操作过程,有利于简化工
序,便于对配电盒进行维护。
[0011]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一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主配电盒的壳盖与筒状本体分离的示意图;
[0014]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的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0015]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箱体的分解示意图;
[0017]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包的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0018]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池包的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0019]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主配电盒的分解示意图;
[0020] 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主配电盒的底座与筒状本体分离的示意图;
[0021] 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包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11是图10所示电池包的分解示意图;
[0023] 图1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芯串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1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芯组及固定隔圈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14是图13的分解图;
[0026] 图1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一个容纳腔内的两个极芯串串联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1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同一个容纳腔内的两个极芯串串联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1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一个容纳腔内的两个极芯串并联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1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两个容纳腔内的两个极芯串串联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1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两个容纳腔内的两个极芯串并联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2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两个容纳腔内的两个极芯串串联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2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两个容纳腔内的两个极芯串并联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2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爆阀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2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封装膜封装极芯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2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封装膜封装极芯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6] 附图标记:
[0037] 10、电池包;12、主配电箱; 13、副配电箱;连接导电件14;
[0038] 100、箱主体;101、子箱体;102、注胶孔;110、固定部;112、端板;1121、总正接口;1122、总负接口;1123、采样接口;120、上盖板;121和131、外壳体;1211、底座;1212、筒状本
体;1213、壳盖;1214、总正接口;1215、总负接口;1216、采样接口;1217和1231、正极输出接
口;1218和1232、负极输出接口;1219和1233、采样输出接口;1211'、底座;1212'、壳盖;122、
配电组件;123、第一输出接插件;130、下底板;132、第二输出接插件; 140、第一边框;141、
加强板;142、连接板;143、加强筋;150、第二边框;180、开口;
[0039] 200、分隔板;
[0040] 300、容纳腔;
[0041] 400、极芯组;401、极芯串;410、第一电极引出部件;420、第二电极引出部件;430、极芯组主体;440、第一导电件;450、固定隔圈;451、插销;452、插孔;453、第一隔圈;454、第
二隔圈;460、第二导电件;
[0042] 500、封装膜;510、封装部;
[0043] 600、绝缘支架;
[0044] 700、绝缘保护盖;
[0045] 800、防爆阀;801、凸起部;802、盖体;803、薄弱区;
[0046] 900、液冷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
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48]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
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49] 参阅图1至图5,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10中,电池包10包括箱体、主配电盒12、副配电箱13、连接导电件14以及多个极芯串401。其中,多个极芯串401位于箱体的内部,并且
多个极芯串401相互电连接形成储能组件,即电池包10输出的电力来源于储能组件。配电盒
也即高压配电箱(Power Distribution Unit,PDU),其主要是用于将动力电池产生的电信
号传输给电动车上的用电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主要由主配电箱12实现电力分配功能,其
中,主配电箱12和副配电箱13分别位于箱体沿第二方向相对的两端,第二方向为箱体的宽
度方向或箱体的长度方向,如图1所示,第二方向是指Z方向,也即箱体的长度方向。
[0050] 主配电盒12和副配电箱13均包括外壳体,主配电盒12的外壳体为外壳体121,副配电箱13的外壳体为外壳体131,主配电箱12和副配电箱13分别通过各自的外壳体安装在箱
体的外侧面上,即主配电箱12和副配电箱13均设置在箱体外部。通过将配电盒设置在箱体
的外部,从而当配电盒发生故障或者需要维护时,不需要将电池包10的箱体打开,可直接在
箱体外部对配电盒进行操作,可以避免繁琐的操作过程,有利于简化工序,便于对配电盒进
行维护。
[0051] 其中,如图2所示,主配电箱12还包括位于外壳体121内的配电组件122,配电组件122包括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配电组件122的输入端子与储能组件电连接,以接收储能组
件输出的电信号。
[0052] 其中,主配电盒12的外壳体121上设置有用于输出电力的第一输出接插件123,第一输出接插件123与配电组件122的输出端子电连接;副配电盒13的外壳体上设置有用于输
出电力的第二输出接插件132,连接导电件14的一端与配电组件122的输出端子电连接,连
接导电件14的另一端从箱体内部穿过以与副配电盒13的第二输出接插件132电连接,其中,
连接导电件14例如可以从其中一个容纳腔300穿过箱体内部。由此,配电组件122输出的电
力可通过主配电盒12和副配电盒13的输出接插件输出,从而靠近车辆车头的输出接插件可
以用于对车辆的前轮动力系统提供电力,而靠近车尾的输出接插件可以用于对车辆的后轮
动力系统提供电力,由此简化线路布局,降低布线难度,有利于优化车辆内部结构。并且,连
接导电件14从箱体内部穿过,由此可以避免从箱体外布线,节省箱体外部空间。
[0053] 其中,主配电盒12和副配电盒13可以是可拆卸安装在箱体的外部,例如可以通过螺栓或卡接等方式固定在箱体的外侧面上,便于两个配电盒的拆卸和更换。
[0054] 其中,箱体包括箱主体100,箱主体100包括至少一个子箱体101,例如在图1至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箱主体100包括3个子箱体101,3个子箱体101连接在一起。
[0055] 如图4和图5所示,每个子箱体101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分隔板200,进一步而言,子箱体101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上盖板120和下底板130,该第一方向是指箱体的高度方
向,如图所示,该第一方向是指X方向。其中,分隔板200位于上盖板120和下底板130之间,并
且分隔板200与上盖板120连接,且分隔板200也与下底板130连接,以将子箱体101的内部分
隔为多个容纳腔300,极芯串401设于容纳腔300内,进一步而言,至少一个容纳腔300内设有
至少一个极芯串401。
[0056]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子箱体101内的分隔板200设置有多个,分隔板200的数量越多,子箱体101内部形成的容纳腔300的数量也越多。多个分隔板200沿第三方向Y间隔排列,
每个分隔板200的长度沿第二方向Z延伸,多个分隔板200连接于上盖板120和下底板130之
间,第三方向Y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Z均不同,其中图中的第二方向Z为箱主体100的长度
方向,第三方向Y为箱主体100的宽度方向。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方向也可以是箱主体100
的宽度方向,第三方向则为箱主体100的长度方向;并且,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中
的任意两者也可呈其他夹角设置,例如80°或者85°,对此,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
[0057] 其中,可以是每个子箱体101内均设置多个分隔板200,或者也可以是根据实际需要在部分子箱体1010内设置多个分隔板200。
[0058] 需要说明的是,分隔板200连接于上盖板120和下底板130,可以理解为,分隔板200与上盖板120及下底板130一体成型;或者,分隔板200、上盖板120和下底板130分别单独制
成,然后再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对此,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
[0059]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盖板120和下底板130至少之一与分隔板200一体成型。如此设置,不仅加工工艺简单,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可保证箱主体100具有足够的结构强
度和刚度,以满足箱主体100的承重、抗撞击以及抗挤压等性能的要求。
[0060] 具体的,上盖板120、下底板130和分隔板200一体成型制成。例如,可采用一体式铝型材挤压成型。在另一实施例中,下底板130与分隔板200一体成型,然后上盖板120再与分
隔板200焊接。或者,上盖板120与分隔板200一体成型,然后下底板130再与分隔板200焊接。
[0061] 可以理解的,当每个分隔板200连接于上盖板120和下底板130,每个分隔板200、上盖板120及下底板130构成“工”字型结构,这样电池包10的箱主体100整体呈蜂窝状结构,这
种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从而可满足箱主体100的承重、抗撞击以及抗挤压等性能的
要求。而且,箱主体100的结构相对简单、空间利用率较高。当将这种电池包10安装到整车上
时,该电池包10的结构强度可以作为整车结构强度的一部分,从而可提升整车的结构强度,
有利于实现电动汽车整车轻量化的设计要求,同时也降低整车的设计和制造成本。
[0062]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极芯串401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并且串联连接的极芯组400。极芯组400封装于封装膜500内(如图23或图24所示);此外,极芯串401
的长度方向沿第二方向延伸,该第二方向为箱体的宽度方向或者为箱体的长度方向。在一
些实施例中,第二方向为箱体的长度方向,也即图中所示的Z方向。
[0063] 其中,箱体的外侧面上还设置有用于与外部载体固定连接的固定部110。外部载体例如可以是电动车的底盘等。需要说明的是,箱体的外侧面是指箱体的外部表面,尽管本申
请实施例中,固定部110是设置在箱体的外侧面上,主配电盒12和副配电盒13也是设置在箱
体的外侧面上,但并非是限定主配电盒12和副配电盒13与固定部110均位于箱体的同一个
外侧面上,两者可以是位于箱体的不同位置的外侧面上。
[0064] 传统的电池包大多是将单体电池组装成电池模组,然后再组装到电池包的箱体上,形成电池包结构。一般的单体电池是将极芯装入电池壳并通过两端的盖板封装,然后将
多个单体电池利用端板、侧板以及连接片等固定结构固定在一起,从而组装成电池模组,再
将该电池模组组装到电池包10的箱体上,现有电池包的设计结构复杂,组装效率很低,零部
件种类多,零部件成本高,组装成本也高。
[0065]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将极芯组400封装在封装膜500内,多个极芯组400串联成极芯串401,并且极芯串401直接设置在电池包10的箱体内,以通过封装膜500和电池包10的箱体
实现双重密封,有利于提高密封效果;因此,本申请通过将极芯串401直接设置在电池包10
的箱体内,可以省略了现有技术中的单体电池的电池壳和电池模组的固定结构(例如端板、
侧板及连接片等),从而可提高电池包10的空间利用率,减轻电池包10的重量,提高电池包
10的能量密度,而且本申请的电池包10结构简单,组装效率高,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再者,
本申请电池包10的子箱体,分隔板200位于上盖板120与下底板130之间,且分隔板200连接
于上盖板120和下底板130,如此设计使得分隔板200、上盖板120及下底板130三者构成“工”
字型结构,这种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从而可满足电池包10的箱体的承重、抗撞击以
及抗挤压等性能的要求。其次,本申请的电池包10的箱体的结构比较简单、制作成本较低,
而且空间利用率较高。另外,分隔板200将子箱体分隔为多个容纳腔300,当其中某个容纳腔
300内极芯串401发生热失控时,不会影响其他容纳腔300内的极芯串401,这样可提高电池
包10工作的安全性。此外,当将这种电池包10安装到整车上时,该电池包10的结构强度可以
作为整车结构强度的一部分,从而可提升整车的结构强度,有利于实现电动汽车整车轻量
化的设计要求,同时也降低整车的设计和制造成本。
[0066]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参阅图6和图7,子箱体101具有沿第二方向Z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子箱体10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至少一个设有开口180,极芯串401可通过该开口
180安装于容纳腔300内,此种安装方式便于操作,同时可保证箱体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其
中,箱体还包括封闭开口的端板112,每个开口180对应至少一个端板112。如图6所示,每个
子箱体101的每个开口180可以是对应一个端板112,此时每个开口180采用一个端板112进
行封闭,如此设置,当更换或检修时只需拆掉与子箱体101的开口180相对应的端板112即
可,从而可简化操作。或者,每个开口180也可以是对应多个端板112,即多个端板112共同封
闭子箱体101的一个开口180。
[0067] 需要说明的是,当子箱体101只在第一端或者第二端设有开口180时,此时子箱体101具有一个开口180,当子箱体101在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有开口180时,此时子箱体101具
有两个开口180,即开口180的个数是与端部对应。
[0068] 如图7所示,当子箱体101的数量为多个时,位于箱主体100沿第二方向Z同一端的多个端板112为一体成型件,也就是说,当存在多个子箱体101时,多个子箱体101沿第二方
向Z的同一端的开口180共用同一个端板进行封闭。如此设置,可简化端板112的加工,有利
于节约成本。
[0069] 其中,端板112密封子箱体101的开口180的方式不作具体限定,例如,端板112与子箱体101焊接以封闭子箱体101的开口180;或者,端板112与子箱体101粘接以封闭子箱体
101的开口180;或者,端板112与子箱体101铆接或螺接,并且在端板112与子箱体101之间设
置密封垫,以封闭子箱体101的开口180。
[0070] 其中,子箱体101沿第二方向Z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可以均设置有开口180,每个开口180分别采用至少一个端板112进行封闭。
[0071]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主配电盒12的外壳体121和副配电盒13的外壳体13可以采用相类似的结构实现,下面将以主配电盒12的外壳体12为例进行描述外壳体的结构,对于
副配电盒13的外壳体131将不做赘述。
[0072] 参阅图8和图9,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主配电盒12的外壳体121包括底座1211、两端开口的筒状本体1212以及壳盖1213。其中,底座1211盖封筒状本体1212的一端开口,壳盖
1213盖封筒状本体1212的另一端开口,从而底座1211、筒状本体1212和壳盖1213共同围成
外壳体121的容纳空间,配电组件122位于该容纳空间内,且外壳体121通过底座1211与箱体
固定,即底座1211固定在箱体上。
[0073] 更进一步地,底座1211固定在子箱体101沿第二方向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的开口180所对应的端板112上(相应地,副配电盒13的底座则固定在子箱体的第二端(或第一端)
所对应的端板上),如图7所示,多个子箱体101的第一端的开口180对应的端板112为一体成
型件,底座1211固定在子箱体101的第一端开口处的端板112上,从而将配电盒12固定在箱
体的外侧面上。
[0074]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6及图7所示,电池包10还包括多个绝缘支架600,绝缘支架600位于端板112的内侧,子箱体101沿第二方向Z的第一端和/或第二端的开口180处设
有绝缘支架600。位于子箱体101在第二方向Z同一端的开口180处且分别位于相邻两个容纳
腔300内的两极芯组400通过第一导电件440电连接,第一导电件440固定于绝缘支架600上。
如此设置,当检修或更换时,只需拆掉与子箱体101对应的绝缘支架600即可,从而可简化操
作。并且,每个绝缘支架600可对设置在其上的第一导电件440起到固定支撑和绝缘的作用。
[0075]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子箱体101沿第二方向Z的第一端或者第二端的开口180处设有绝缘支架600。
[0076] 其中,端板112的内侧可以理解为端板112靠近极芯组400的一侧。第一导电件440为连接片,当然,其也可为其他形状,例如柱状。
[0077]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如图3及图7所示,位于箱主体100沿第二方向Z同一端的多个绝缘支架600为一体成型件。也即,位于箱主体100的第一端的多个绝缘支架600为一体成
型件,和/或,位于箱主体100的第二端的多个绝缘支架600为一体成型件。如此设置,可简化
绝缘支架600的加工,有利于节约成本。
[0078]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件440设于绝缘支架600背离极芯组400的一侧。如图13所示,极芯组400包括用于引出电流的第一电极引出部件410和第二电极引出部件420,第一
电极引出部件410和第二电极引出部件420沿第二方向分布于极芯组400的相对两侧。
[0079] 其中,相邻两个容纳腔300内的位于同一侧且邻近开口180处的两极芯组400中一个极芯组400的第一电极引出部件410与另一极芯组400的第一电极引出部件410贯穿绝缘
支架600和第一导电件440并通过第一导电件440电连接,以实现相邻两容纳腔300的极芯组
400的并联连接,并且该连接方式的连接路径相对较短,有利于减小内阻。
[0080]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容纳腔300内的位于同一侧且邻近开口180处的两极芯组400中一个极芯组400的第二电极引出部件420与另一极芯组400的第二电极引出部件
420贯穿绝缘支架600和第一导电件440并通过第一导电件440电连接,以实现相邻两容纳腔
300的极芯组400的并联连接,并且该连接方式的连接路径相对较短,有利于减小内阻。
[0081]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容纳腔300内的位于同一侧且邻近开口180处的两极芯组400中一个极芯组400的第一电极引出部件410与另一极芯组400的第二电极引出部件
420贯穿绝缘支架600和第一导电件440并通过第一导电件440电连接,以实现相邻两容纳腔
300的极芯组400的串联连接,并且该连接方式的连接路径相对较短,有利于减小内阻。
[0082]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电池包10还包括多个绝缘保护盖700,绝缘保护盖700设于绝缘支架600与端板112之间。绝缘保护盖700可以保护固定在绝缘支架600上的第一导电件
440,以避免第一导电件440、以及第一导电件440与第一电极引出部件410或第二电极引出
部件420连接处损坏,同时还可避免第一导电件440与其他金属件接触而出现短路。
[0083]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位于箱主体100沿第二方向同一端的多个绝缘保护盖700为一体成型件。也即,位于箱主体100的第一端的多个绝缘保护盖700为一体成型件,和/或,位
于箱主体100的第二端的多个绝缘保护盖700为一体成型件。如此设置,可简化绝缘保护盖
700的加工,有利于节约成本。
[0084]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极芯串401电连接所形成的储能组件具有引出电流的电极引出端子,该电极引出端子包括总正极端子和总负极端子,而配电组件122的输入
端子则包括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其中,箱体上设置有与储能组件的电极引出端子电
连接的第一接口组,该第一接口组具体可以是设置在箱体的端板112上,如图7所示,端板
112上的第一接口组包括总正接口1121和总负接口1122,总正接口1121和总负接口1122分
别与储能组件的总正极端子和总负极端子电连接。
[0085] 其中,主配电盒12与第一接口组位于箱体的同一端。如图8所示,外壳体121上设置有与配电组件122的输入端子电连接的第二接口组,该第二接口组具体可以是设置在外壳
体121的底座1211上,该第二接口组也包括总正接口1214和总负接口1215,第二接口组的总
正接口1214和总负接口1215分别与配电组件的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电连接。
[0086] 其中,第一接口组的总正接口1121和总负接口1122分别与第二接口组的总正接口1214和总负接口1215电连接,从而实现主配电盒12与储能组件的电连接,也即实现主配电
盒12与极芯串401的电连接。
[0087] 此外,子箱体101内还设置有采样组件,该采样组件主要用于采集极芯串401的电压、温度、电流等信息,可以包括多个电池信息采集器(Battery Information Collector,
BIC),例如可以包括电压信息采集器、温度信息采集器等。采样组件例如可以设置在第一导
电件440上。主配电盒12还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电池管
理系统设置在外壳体121内,例如可以与配电组件122集成为一个模块,其中采样组件与电
池管理系统电连接。
[0088] 更进一步地,第一接口组还可以包括采样接口1123,采样接口1123与采样组件电连接,而第二接口组还可以包括采样接口1216,该采样接口1216与电池管理系统电连接,其
中,第一接口组的采样接口1123和第二接口组的采样接口1216电连接,从而实现采样组件
与电池管理系统的电连接。
[0089] 可以理解的是,配电组件122的输出端子包括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并且电池管理系统也包括采样信号输出端,其中,如图3所示,主配电盒12的第一输出接插件123包括
正极输出接口1231、负极输出接口1232以及采样输出接口1233,正极输出接口1231和负极
输出接口1232分别与配电组件122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电连接,采样输出接口1233
与电池管理系统的采样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0090] 其中,副配电盒13的第二输出接插件132包括正极输出接口和负极输出接口,连接导电件14相应地包括正极连接导电件和负极连接导电件,从而副配电盒13的正极输出接口
通过正极连接导电件与配电组件122的正极输出端电连接,负极输出接口通过负极连接导
电件与配电组件122的负极输出端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导电件14可以是铜排,或
者其他的导体。
[0091] 其中,第一接口组例如可设置成公插头的结构,第二接口组例如可以设置成母插头的结构,从而在将主配电盒12安装到箱体上时,只需将第一接口组和第二接口组相应的
接口插接在一起即可实现电连接,便于安装。
[0092]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储能组件和主配电盒12还可以通过导线实现电连接。具体地,电池包10还可以包括连接导线。多个极芯串401电连接所形成的储能组件具有引出电流的
电极引出端子,该电极引出端子包括总正极端子和总负极端子,而配电组件122的输入端子
包括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其中,可以在箱体一端的端板112上设置第一通孔设有通孔
的端板112与主配电盒12位于箱体的同一端。在主配电箱12的底座1211上设置第二通孔,连
接导线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而将储能组件的电极引出端子和配电组件122的输入
端子对应电连接。
[0093]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端板112上还设置有用于通过导电连接件14的第三通孔,主配电盒12和副配电盒13的外壳体上设置有用于通过导电连接件14的第四通孔,即导电连接
件14的一端穿过相应的端板112上的第三通孔以及主配电盒12的外壳体上的第四通孔而进
入外壳体内,以与主配电盒12的配电组件122电连接,导电连接件14的另一端从箱体内部穿
过,然后从副配电盒13的外壳体上的第四通孔而进入副配电盒13内,然后与副配电盒13的
第二输出接插件131电连接。
[0094]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至第四通孔可以都设有封堵件,以封堵通孔。
[0095] 参阅图10和图11,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主配电盒12和副配电盒13的外壳体还可以是其他结构,例如,以主配电盒12的外壳体为例,如图10所示,外壳体121包括底座
1211’和壳盖1212’,其中,壳盖1212’为凹槽结构,底座1211’与壳盖1212’相固定以盖合壳
盖1212’的凹槽开口,配电组件122位于底座1211’与壳盖1212’共同围成的容纳空间里,外
壳体121通过底座1211’与箱体固定,具体地,底座1211’可以是固定在端板112上。其中,壳
盖1212’面对端板112的一面可以是开口,以便于实现配电组件122与储能组件电连接。
[0096] 参阅图4至和图5,当子箱体101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子箱体101连接,且多个子箱体101沿第三方向Y依次排列。进一步地,箱体还包括沿第三方向分布在箱主体100相对两侧
的第一边框140和第二边框150。
[0097] 具体地,箱体包括箱主体100和位于箱主体100两侧的第一边框140、第二边框150,而箱主体100包括多个子箱体101,每个子箱体101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上盖板120和
下底板130。
[0098] 其中,多个子箱体101中位于第三方向Y两端的子箱体101为端部子箱体,两个端部子箱体中的一个与第一边框140连接,另一个与第二边框150连接。其中,图4中沿Y方向上的
第一个子箱体101和最后一个子箱体101分别为端部子箱体。
[0099] 进一步地,与第一边框140连接的端部子箱体和第一边框140一体成型,与第二边框150连接的端部子箱体和第二边框150一体成型。这样,不仅可以简化加工工艺、降低成
本、还可保证其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
[0100] 具体地,与第一边框140连接的端部子箱体的上盖板120和下底板130中至少之一和第一边框140一体成型,与第二边框150连接的端部子箱体的上盖板120和下底板130中至
少之一和第二边框150一体成型。例如,采用一体式铝型材挤压成型。
[0101] 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与第一边框140连接的端部子箱体和第一边框140一体成型,与第二边框150连接的端部子箱体和第二边框150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或
者,与第二边框150连接的端部子箱体和第二边框150一体成型,与第一边框140连接的端部
子箱体和第一边框140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010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边框140和第二边框150内部具有空腔,空腔内设有加强板141,加强板141将空腔分隔成多个子腔。如此设置,可保证第一边框140和
第二边框150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池包10的抗撞击和抗挤压的强度。然
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边框140或第二边框150内部具有空腔。
[0103] 此外,箱主体100还可以包括连接板142,连接板142连接于两个相邻的子箱体101之间。进一步地,连接板142内部具有空腔,空腔内也设有加强板143,加强板143将空腔分隔
成多个子腔。如此设置,可增加连接板142的结构强度,进而可提高两个子箱体101连接的可
靠性。,其中,连接板142内的其中一个子腔可以作为中空通道,连接导电件14可以穿过该中
空通道而将配电组件122的输出端子和副配电柜13的第二输出接插件132电连接,通过利用
连接板143实现连接导电件14在箱体内的布线,可以节省箱体内的空间,且更方便布线。
[0104] 本申请中,对于子箱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作具体限定,可以为可拆卸连接,例如螺栓连接、铆接等;或者为不可拆卸连接,例如焊接、粘接等。
[0105] 其中,箱体的固定部110具体可以设置在第一边框140和第二边框150上,即第一边框140和第二边框150上均设置有固定部110,固定部110与外部载体固定。其中,如图3所示,
固定部110为设置在第一边框140和第二边框150上的安装孔,安装孔用于供紧固件(例如螺
栓或铆钉)穿设,以将电池包10连接固定于外部载体上。
[0106] 具体地,设置在第一边框140上的固定部110沿第一方向贯穿第一边框140,设置在第二边框150上的固定部110沿第一方向贯穿第二边框150。然而,固定部110的轴向与第一
方向也可呈夹角设置,例如5°或10°。进一步地,固定部110设有多个,设置在第一边框140上
的固定部110沿第一边框140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其中,第一边框140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
向平行。
[0107] 同样,设置在第二边框150上的固定部110沿第二边框150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其中,第二边框150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平行。
[0108] 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固定部110也可以是设置在第一边框140和第二边框150上的吊环。吊环与车体固定连接,以将电池包10连接固定于外部载体上。
[0109] 然而,在另一实施例中,固定部110为设置在第一边框140和第二边框150上的安装块,安装块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车体上。当然,安装块也可通过胶粘或卡接固定于外部
载体上。
[0110]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部110也可设置上盖板120或下底板130上。
[0111] 在一实施例中,容纳腔300沿第二方向的长度大于500mm,进一步地,容纳腔300沿第二方向的长度为500mm‑2500mm。如此设计,可使得设置在容纳腔300内的极芯串401的长
度更长,也即可容纳更多的极芯组400,以使电池包10满足较大的容量和较高的空间利用率
的要求。
[0112] 进一步地,容纳腔300沿第二方向的长度为1000mm‑2000mm。
[0113] 进一步地,容纳腔300沿第二方向的长度为1300mm‑2200mm。
[0114]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极芯串401的长度大于400mm,进一步地,极芯串401的长度为400mm‑2500mm。进一步地,极芯串401的长度为1000mm‑2000mm 。进一步地,极芯串
401的长度为1300mm‑2200mm。可以理解的,在容纳腔300内设置多个极芯组400串联成极芯
串401,与现有的只设置一个与极芯串401相同长度的极芯组400相比,可以减小内阻。因为,
一旦极芯组400越长,用作集流体的铜铝箔的长度即会相应增加,大大提高了内部的电阻,
无法满足当前越来越高的功率及快充的要求,而采用本申请的多个极芯组400串联的方式
可避免产生上述问题。
[0115] 请参阅图12和图1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极芯组400包括用于引出电流的第一电极引出部件410和第二电极引出部件420,第一电极引出部件410和第二电极引出部件420沿
第二方向分布于极芯组400的相对两侧,组成极芯串401的相邻两个极芯组400中的一个极
芯组400的第一电极引出部件410与另一极芯组400的第二电极引出部件420电连接,以使相
邻两个极芯组400串联。也即,组成极芯串401的多个极芯组400采用“头对头”的排布方式,
此排布方式可以较为方便地实现极芯组400之间的两两串联,连接结构简单。
[0116]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容纳腔300内设有多个极芯串401,多个极芯串401沿极芯组400的厚度方向依次排布且电连接,极芯组400的厚度方向与第三方向Y平行。这样,
可使得容纳腔300内设置较多的极芯串401,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求。
[0117] 下面具体介绍同一容纳腔300内的多个极芯串401电连接的几种情形,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只是举例介绍,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此:
[0118] 请参阅图15和图1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同一容纳腔300内的多个极芯串401串联连接。
[0119] 相邻两个极芯串401中的一个极芯串401的第一个极芯组400与另一个极芯串401的第一个极芯组400电连接。或者,相邻两个极芯串401中的一个极芯串401的最后一个极芯
组400与另一个极芯串401的最后一个极芯组400电连接。如图15和图16所示,两个极芯串
401中最左边的为第一个极芯组400,最右边的为最后一个极芯组400。
[0120]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极芯串401中的一个极芯串401的第一个极芯组400的第一电极引出部件410与另一个极芯串401的第一个极芯组400的第二电极引出部件420位于同一
侧(如图15所示)。或者,相邻两个极芯串401中的一个极芯串401的最后一个极芯组400的第
二电极引出部件420与另一个极芯串401的最后一个极芯组400的第一电极引出部件410位
于同一侧(如图16所示)。
[0121] 同一个容纳腔300内的多个极芯串401之间采用上述连接方式串联连接可以使电连接的路径较短、有利于减小内阻。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串联连接方式。
[0122] 请参阅图1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同一容纳腔300内的多个极芯串401并联连接。
[0123] 相邻两个极芯串401中的一个极芯串401的第一个极芯组400与另一极芯串401的第一个极芯组400电连接,且相邻两个极芯串401中的一个极芯串401的最后一个极芯组400
与另一极芯串401的最后一个极芯组400电连接。如图13所示,两个极芯串401中最左边的为
第一个极芯组400,最右边的为最后一个极芯组400。
[0124]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极芯串401中的一个极芯串401的第一极芯组400的第一电极引出部件410与另一个极芯串401的第一极芯组400的第一电极引出部件410位于同一侧,且
相邻两个极芯串401中的一个极芯串401的最后一个极芯组400的第二电极引出部件420与
另一个极芯串401的最后一个极芯组400的第二电极引出部件420位于同一侧。
[0125] 同一个容纳腔300内的多个极芯串401之间采用上述连接方式并联连接,可以使电连接的路径较短、有利于减小内阻。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并联连接方式。
[0126] 进一步地,下面具体介绍一下相邻两个容纳腔300的极芯串401电连接的几种情形,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只是举例介绍,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此:
[0127] 请参阅图1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容纳腔300内的极芯串401串联连接。
[0128] 相邻两个容纳腔300中的一个容纳腔300内的其中一个极芯串401的第一个极芯组400与另一个容纳腔300内的其中一个极芯串401的第一个极芯组400电连接;或者,相邻两
个容纳腔300中的一个容纳腔300内的其中一个极芯串401的最后一个极芯组400与另一个
容纳腔300内的其中一个极芯串401的最后一个极芯组400电连接。在图18中,极芯串401的
第一极芯组400为最左边的极芯组400,极芯串401的最后一个极芯组400为最右边的极芯组
400。或者,极芯串401的第一极芯组400为最右边的极芯组400,极芯串401的最后一个极芯
组400为最左边的极芯组400。在图18中示出了每个容纳腔300中包括三个极芯串401的情
形,并且是将两个容纳腔300中的间隔位置最近的两个极芯串401电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
容纳腔300中可包括1个或者不同于3个极芯串401的情形,当容纳腔300中包括多个极芯串
401时,还可将其中一个容纳腔300在第三方向的第一个极芯串401与另一个容纳腔300在第
三方向的第二个极芯串401电连接,也就是说可以不是两个容纳腔300中的间隔位置最近的
两个极芯串401电连接。
[0129]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容纳腔300中的一个容纳腔300内的其中一个极芯串401的第一个极芯组400的第一电极引出部件410与另一个容纳腔300内的其中一个极芯
串401的第一个极芯组400的第二电极引出部件420位于同一侧;
[0130] 或者,相邻两个容纳腔300中的一个容纳腔300内的其中一个极芯串401的最后一个极芯组400的第一电极引出部件410与另一个容纳腔300内的其中一个极芯串401的最后
一个极芯组400的第二电极引出部件420位于同一侧。
[0131] 在相邻两个容纳腔300内的极芯串401之间采用上述连接方式串联连接可以使电连接的路径较短、有利于减小内阻。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串联连接方式。
[0132] 在一些优选地的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容纳腔300分别定义为第一容纳腔300和第二容纳腔300,第一容纳腔300内邻近第二容纳腔300设置的一个极芯串401与第二容纳腔300
内邻近第一容纳腔300设置的一个极芯串401串联连接。
[0133] 进一步地,第一容纳腔300内邻近第二容纳腔300设置的一个极芯串401的第一个极芯组400与第二容纳腔300内邻近第一容纳腔300设置的一个极芯串401的第一个极芯组
400电连接。
[0134] 或者,第一容纳腔300内邻近第二容纳腔300设置的一个极芯串401的最后一个极芯组400与第二容纳腔300内邻近第一容纳腔300设置的一个极芯串401的最后一个极芯组
400电连接。
[0135] 可以理解的,采用上述的连接方式可以使电连接的路径较短、有利于减小内阻。
[0136] 请参阅图1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容纳腔300内的极芯串401并联连接。
[0137] 具体的,相邻两个容纳腔300中的一个容纳腔300内的其中一个极芯串401的第一个极芯组400与另一个容纳腔300内的其中一个极芯串401的第一个极芯组400电连接,且相
邻两个容纳腔300中的一个容纳腔300内的其中一个极芯串401的最后一个极芯组400与另
一个容纳腔300内的其中一个极芯串401的最后一个极芯组400电连接。在图19中,极芯串
401的第一极芯组400为最左边的极芯组400,极芯串401的最后一个极芯组400为最右边的
极芯组400。或者,极芯串401的第一极芯组400为最右边的极芯组400,极芯串401的最后一
个极芯组400为最左边的极芯组400。
[0138]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容纳腔300中的一个容纳腔300内的其中一个极芯串401的第一极芯组400的第一电极引出部件410与另一个容纳腔300内的其中一个极芯串401的第一
极芯组400的第一电极引出部件410位于同一侧,且相邻两个容纳腔300中的一个容纳腔300
内的其中一个极芯串401的最后一个极芯组400的第二电极引出部件420与另一个容纳腔
300内的其中一个极芯串401的最后一个极芯组400的第二电极引出部件420位于同一侧。
[0139] 在相邻两个容纳腔300内的极芯串401之间采用上述连接方式并联连接可以使电连接的路径较短、有利于减小内阻。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并联连接方式。
[0140] 优选地,相邻两个容纳腔300分别定义为第一容纳腔300和第二容纳腔300,第一容纳腔300内邻近第二容纳腔300设置的一个极芯串401与第二容纳腔300内邻近第一容纳腔
300设置的一个极芯串401并联连接。
[0141] 具体地,第一容纳腔300内邻近第二容纳腔300设置的一个极芯串401的第一个极芯组400与第二容纳腔300内邻近第一容纳腔300设置的一个极芯串401的第一个极芯组400
电连接,且第一容纳腔300内邻近第二容纳腔300设置的一个极芯串401的最后一个极芯组
400与第二容纳腔300内邻近第一容纳腔300设置的一个极芯串401的最后一个极芯组400电
连接。可以理解的,采用上述的连接方式可以使电连接的路径较短、有利于减小内阻。
[0142] 至于每个容纳腔300内设有一个极芯串401,相邻两个容纳腔300的极芯串401电连接的方式与上述方式类似,以下只做简单介绍:
[014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0所示,容纳腔300内只设有一个极芯串401,此时相邻两个容纳腔300内的极芯组400串联连接的方式为:相邻两个容纳腔300中的一个容纳腔300内
的极芯串401的第一个极芯组400与另一个容纳腔300内的极芯串401的第一个极芯组400电
连接;或者,相邻两个容纳腔300中的一个容纳腔300内的极芯串401的最后一个极芯组400
与另一个容纳腔300内的极芯串401的最后一个极芯组400电连接。在图20中,极芯串401的
第一极芯组400为最左边的极芯组400,极芯串401的最后一个极芯组400为最右边的极芯组
400。或者,极芯串401的第一极芯组400为最右边的极芯组400,极芯串401的最后一个极芯
组400为最左边的极芯组400。
[014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1所示,容纳腔300内只设有一个极芯串401,此时相邻两个容纳腔300内的极芯组400并联连接的方式为:相邻两个容纳腔300中的一个容纳腔300内
的极芯串401的第一个极芯组400与另一个容纳腔300内的极芯串401的第一个极芯组400电
连接,且相邻两个容纳腔300中的一个容纳腔300内的极芯串401的最后一个极芯组400与另
一个容纳腔300内的极芯串401的最后一个极芯组400电连接。在图21中,极芯串401的第一
极芯组400为最左边的极芯组400,极芯串401的最后一个极芯组400为最右边的极芯组400。
或者,极芯串401的第一极芯组400为最右边的极芯组400,极芯串401的最后一个极芯组400
为最左边的极芯组400。
[0145] 请再次参阅图13和图1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极芯组400包括极芯组主体430和用于引出电流的第一电极引出部件410及第二电极引出部件420,第一电极引出部件410和
第二电极引出部件420沿第二方向分布于极芯组主体430的相对两侧,组成极芯串401的相
邻两个极芯组400中的其中一个极芯组400的第一电极引出部件410和另一个极芯组400的
第二电极引出部件420之间通过第二导电件460电连接;
[0146] 相邻两个极芯组400的极芯组主体430之间设有固定隔圈450,第二导电件460固定于固定隔圈450内;相邻两个极芯组400的极芯组主体430与固定隔圈450之间填充有结构
胶,这样通过结构胶可将多个极芯组400连接成一个整体,从而可提高极芯串401的结构强
度,以便于将极芯串401安装于容纳腔300内。
[0147] 固定隔圈450包括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隔圈453和第二隔圈454,第二导电件460位于第一隔圈453和第二隔圈454之间,第一隔圈453与第二隔圈454连接以夹持固定
第二导电件460,以避免极芯组400间的窜动。
[0148]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隔圈453和第二隔圈454的其中一个朝向第二导电件460的表面上设有插销451,第一隔圈453和第二隔圈454的另一个上设有插孔452,第一隔圈453和第
二隔圈454通过插销451插入插孔452以固定连接,并将第二导电件460夹设在两者之间。
[0149] 请参阅图23,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组成极芯串401的多个极芯组400封装于一个封装膜500内;极芯组400包括极芯组主体430以及用于引出电流的第一电极引出部件410和
第二电极引出部件420,串联连接的两个极芯组400中的其中一个极芯组400的第一电极引
出部件410和另外一个极芯组400的第二电极引出部件420的连接处位于封装膜500内;封装
膜500与第一电极引出部件410和/或第二电极引出部件420相对位置形成有封装部510以将
相邻两极芯组主体430隔离。
[0150] 通过封装部510将多个极芯组400之间隔离,避免多个极芯组400间的电解液互相流通,多个极芯组400之间不会相互影响,且多个极芯组400中的电解液不会因电位差过大
而分解,保证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0151] 封装部510可以多种实施方式,例如可以采用扎带将封装膜500扎紧形成封装部510,也可以直接将封装膜500热熔融连接形成封装部510。封装部510的具体方式不作特殊
限定。
[0152] 在本申请中,优选的封装膜500采用的密封材质为PET和PP复合膜或铝塑膜。而采用极芯组400分容化成后会膨胀,在本申请中优选的,将封装膜500内部的腔体抽负压对极
芯组400进行约束,因此对封装膜500内的容纳腔300有气密性要求。
[0153] 请参阅图24,在另一些的实施例中,每个极芯组400分别封装于一个封装膜500内以形成极芯组400件,极芯组400件间串联。
[0154] 换言之,封装膜500的数量与极芯组400的数量一一对应,每个极芯组400单独封装在一个封装膜500,该种实施方式,在多个极芯组400制备完成后,可在每个极芯组400外单
独套一个封装膜500,然后极芯组400件再串联。
[0155]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容纳腔300的气压低于箱主体100外的气压。可通过对容纳腔300内部进行抽真空处理,而使容纳腔300的气压低于外壳100外的气压,容纳腔300抽真
空后,可降低箱主体100中水汽、氧气等物质的存量,避免水汽、氧气对箱主体100中极芯组
400及各零部件的长时间老化作用,提高外壳100内部极芯组400或者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0156]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箱主体100上设有抽气孔。其中抽气孔个数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可设置在顶上盖板120或者下底板130对应容纳腔300的位置上,或者设置在第
一边框140和第二边框150上。
[0157]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箱主体100上设有注胶孔102(如图3所示),每个容纳腔300与至少一个注胶孔102对应连通,注胶孔102用于向对应的容纳腔300内填充胶,以将极芯组
400以及箱主体100固定连接。可使用空心玻璃微珠填充胶或结构胶通过灌封的形式把极芯
组400、箱主体100以及分隔板200之间固定连接在一起,进一步提高电池包10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注胶孔102设置在子箱体101的上盖板120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注胶孔
102也可设置在子箱体101的下底板130上。
[0158]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组成极芯串401的相邻两个极芯组400通过第二导电件460电连接,注胶孔102与第二导电件460对应设置。如此设置,可保证极芯组400间
具有较高的连接强度。
[0159]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箱主体100上设有防爆阀800,防爆阀800密封注胶孔102。这样,防爆阀800既可以充当密封注胶孔102的密封盖,还可起到安全防爆的作用。
[016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及图22所示,防爆阀800具有薄弱区803;防爆阀800包括与箱主体100密封连接的盖体802及设于盖体802上的凸起部801,凸起部801朝背离极芯组400
的一侧凸出,凸起部801的外周壁上形成有薄弱区803。这样,当电池包10内的极芯组400异
常工作而导致产气过多时,气压将会使防爆阀800的薄弱区803拉断,从而可避免电池包10
出现安全事故。
[0161] 需要说明的是,薄弱区803可以为凹槽或刻痕。或者,薄弱区803的厚度低于防爆阀800上其他部分的厚度。
[0162] 进一步地,注胶孔102设于上盖板120上,盖体802与上盖板120密封连接。对于该密封连接方式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可通过焊接或胶粘的方式实现密封连接。
[0163]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电池包10还包括多个液冷件900,多个液冷件900对应设于多个子箱体101的下底板130上,通过设置液冷件900可对极芯组400进行冷却散热。
进一步地,多个液冷件900为一体成型件。如此设置,可简化加工工艺、降低成本。
[0164]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动车,包括车体和上述的电池包10,电池包10通过固定部110固定于车体。本申请提供的电动车,当将这种电池包10安装到整车上时,该电池包10的结构
强度可以作为整车结构强度的一部分,从而可提升整车的结构强度,有利于实现电动汽车
整车。轻量化的设计要求,同时也降低整车的设计和制造成本。另外,本申请的电池包10的
高度相对较低,这样不会过多占用车辆高度的空间。
[0165]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
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
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
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166]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
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
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
的方式结合。
[0167]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
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