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工作平台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948741.2

文献号 : CN11378978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崔晓双谭可可常正阳任洪鹏单海超张清林王永涛严磊肖星王瑞亨张俊刘顾胜陈汝斯刘伟张明光

申请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应急预警与救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研究院工程设计研究所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工作平台,包括框架平台、滚轮、驱动轮组、伸缩支腿总成、导向槽及行走轨道;导向槽设置在基坑侧边,行走轨道设置在收回状态辅助位处的坑底上;驱动轮组、伸缩支腿总成设置均在框架平台底面,框架平台侧边设有滚轮;日常存放时,工作平台处于收回状态辅助位,伸缩支腿总成收回在框架平台内,且与坑底存在间隙;作业前,驱动轮组沿行走轨道滑动,滚轮沿导向槽滑动,工作平台移动到伸出状态工作位后,由伸缩支腿总成提供支撑;工作平台表面高度始终与基坑上表面齐平。本发明承载能力高,满足特种车作业需要。

权利要求 :

1.一种可移动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平台、滚轮、驱动轮组、伸缩支腿总成、导向槽及行走轨道;

将基坑划分为收回状态辅助位、伸出状态工作位;基坑较浅处为收回状态辅助位,基坑较深处为伸出状态工作位;所述导向槽设置在基坑侧边,行走轨道设置在收回状态辅助位处的坑底上;

所述驱动轮组、伸缩支腿总成设置均在框架平台底面,所述框架平台侧边设有滚轮;日常存放时,所述工作平台处于收回状态辅助位,伸缩支腿总成收回在框架平台内,且与坑底存在间隙;作业前,所述驱动轮组沿行走轨道滑动,所述滚轮沿导向槽滑动,所述工作平台移动到伸出状态工作位后,由伸缩支腿总成提供支撑;工作平台表面高度始终与基坑上表面齐平;

所述框架平台为分体式结构,由第一、第二、第三框架平台单元通过螺栓顺次连接而成;

所述伸缩支腿总成包括主支腿、辅助支腿,所述主支腿采用四个,辅助支腿采用两个;

两个主支腿设置在第二框架平台单元上,一个主支腿固定在中部,另一个主支腿固定在侧边;另外两个主支腿设置在第三框架平台单元上,两个主支腿固定位置与第二平台单元上的两个主支腿一致;所述导向槽设置在基坑一侧,远离主支腿固定侧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包括平滚轮、竖滚轮;平滚轮承载垂直载荷,竖滚轮承载水平载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组包括主驱动轮、从动轮;

所述主驱动轮设置在第一框架平台单元底面,所述从动轮设置在第二、第三框架平台单元底面,且所述主驱动轮、从动轮均沿框架平台中轴线对称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腿、辅助支腿均采用剪刀叉支腿形式,并由电动缸驱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移动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腿底部设有滚轮;当所述工作平台在收回状态辅助位与伸出状态工作位之间来回移动时,所述辅助支腿伸出并沿伸出状态工作位坑底滑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上表面设置有插销孔,用于工作平台在收回状态辅助位的固定和移出到位后在伸出状态工作位的固定;导向槽两端设置滚轮限位块,用于工作平台移出到位和收回到位的限位。

说明书 :

一种可移动工作平台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道路作业设施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工作平台。

背景技术

[0002] 对于存在一定面积基坑的特殊工作环境,在基坑深度方向存在高差障碍,某型特种车需要驶入基坑上方的临时工作平台进行作业。采用直接覆盖在基坑表面、无支撑结构的作业平台,承载力不足,对于底部具备支撑结构、无移动装置的作业平台,移动覆盖自动化程度低。

发明内容

[0003]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工作平台,承载能力高,满足特种车作业需要。
[0004]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一种可移动工作平台,包括框架平台、滚轮、驱动轮组、伸缩支腿总成、导向槽及行走轨道;
[0006] 将基坑划分为收回状态辅助位、伸出状态工作位;基坑较浅处为收回状态辅助位,基坑较深处为伸出状态工作位;所述导向槽设置在基坑侧边,行走轨道设置在收回状态辅助位处的坑底上;
[0007] 所述驱动轮组、伸缩支腿总成设置均在框架平台底面,所述框架平台侧边设有滚轮;日常存放时,所述工作平台处于收回状态辅助位,伸缩支腿总成收回在框架平台内,且与坑底存在间隙;作业前,所述驱动轮组沿行走轨道滑动,所述滚轮沿导向槽滑动,所述工作平台移动到伸出状态工作位后,由伸缩支腿总成提供支撑;工作平台表面高度始终与基坑上表面齐平。
[0008]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平台为分体式结构,由第一、第二、第三框架平台单元通过螺栓顺次连接而成。
[0009] 进一步地,所述滚轮包括平滚轮、竖滚轮;平滚轮承载垂直载荷,竖滚轮承载水平载荷。
[0010]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轮组包括主驱动轮、从动轮;
[0011] 所述主驱动轮设置在第一框架平台单元底面,所述从动轮设置在第二、第三框架平台单元底面,且所述主驱动轮、从动轮均沿框架平台中轴线对称设置。
[0012]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支腿总成包括主支腿、辅助支腿,均采用剪刀叉支腿形式,并由电动缸驱动。
[0013]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支腿底部设有滚轮;当所述工作平台在收回状态辅助位与伸出状态工作位之间来回移动时,所述辅助支腿伸出并沿伸出状态工作位坑底滑动。
[0014] 进一步地,所述主支腿采用四个,辅助支腿采用两个;两个主支腿设置在第二框架平台单元上,一个主支腿固定在中部,另一个主支腿固定在侧边;另外两个主支腿设置在第三框架平台单元上,两个主支腿固定位置与第二平台单元上的两个主支腿一致;
[0015] 所述导向槽设置在基坑一侧,远离主支腿固定侧边。
[0016]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槽上表面设置有插销孔,用于工作平台在收回状态辅助位的固定和移出到位后在伸出状态工作位的固定;导向槽两端设置滚轮限位块,用于工作平台移出到位和收回到位的限位。
[0017] 有益效果:
[0018] 1、本发明利用伸缩支腿总成克服基坑高差障碍,滑动至较深基坑的特定位置,支腿支撑在基坑底平面,使平台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满足特种车作业需要。采用行走轨道平车型式的直驱方式,实现工作位与辅助位间往返滑动,满足某型特种车承载作业要求。
[0019] 2、本发明伸缩支腿总成采用剪刀叉支腿形式,并由电动缸驱动,结构简单,实现了自动化操纵。
[0020] 3、本发明导向槽与主支腿的布局形式,简化了工作平台的结构,同时与辅助支腿、主驱动轮的布置状态共同保证工作平台在工作位承载时的受力平衡。

附图说明

[0021] 图1(a)、图1(b)分别为基坑收回状态辅助位、伸出状态工作位的位置主视图、俯视图;
[0022] 图2为本发明移动平台处于伸出状态工作位与特种车作业工况示意图;
[0023] 图3(a)、图3(b)分别为本发明移动平台处于收回状态辅助位的主视图、俯视图;
[0024] 图4(a)、图4(b)分别为主支腿收回、伸出状态示意图;
[0025] 图5(a)、图5(b)分别为辅助支腿收回、伸出状态示意图;
[0026] 图6为主驱动轮结构示意图;
[0027] 图7为从动轮结构示意图。
[0028] 其中,1‑收回状态辅助位、2‑伸出状态工作位、3‑特种车、A‑移动工作平台、B‑驱动轮组、C‑主支腿、D‑第一框架平台单元、E‑第二框架平台单元、F‑第三框架平台单元、G‑导向槽、H‑平滚轮、I‑竖滚轮、J‑辅助支腿、K‑从动轮、M‑螺栓、N‑主驱动轮、CA‑下滑道Ⅰ、CB‑内臂Ⅰ、CC‑外臂Ⅰ、CD‑上滑道Ⅰ、CE‑电动缸Ⅰ、JA‑电动缸Ⅱ、JB‑上滑道Ⅱ、JC‑外臂Ⅱ、JD‑下滑道Ⅱ、JE‑内臂Ⅱ、JF‑滚轮Ⅰ、NA‑电动减速一体机、NB‑连接法兰盘、NC‑滚轮Ⅱ、ND‑行走轨道、KA‑销轴、KB‑滚轮Ⅲ。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0030] 如图1(a)、图1(b)、图2所示,将基坑划分为收回状态辅助位1、伸出状态工作位2;基坑较浅处为收回状态辅助位1,基坑较深处为伸出状态工作位2。在特种车3作业前,移动工作平台A由收回状态辅助位1移出至基坑伸出状态工作位2提供作业平台。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工作平台,如图3所示,包括框架平台、平滚轮H、竖滚轮I、驱动轮组B、伸缩支腿总成、导向槽G及行走轨道。
[0031] 导向槽G用于承载和导向,设置在基坑一侧,远离主支腿C固定侧边。导向槽G上表面设置有插销孔,用于移动工作平台A在收回状态辅助位1的固定和移出到位后在伸出状态工作位2的固定;导向槽G两端设置滚轮限位块,用于移动工作平台A移出到位和收回到位的限位。行走轨道设置在收回状态辅助位1处的坑底上,用于与主驱动轮N、从动轮K滑动配合。
[0032] 框架平台为分体式结构,由第一框架平台单元D、第二框架平台单元E、第三框架平台单元F通过螺栓M顺次连接而成。框架平台与导向槽G滑动配合的侧边设有平滚轮H、竖滚轮I,平滚轮H承载垂直载荷,竖滚轮I承载水平载荷。
[0033] 伸缩支腿总成包括主支腿C、辅助支腿J,均采用剪刀叉支腿形式,并由电动缸驱动。主支腿C用于移动工作平台A工作状态下的主支撑作用,辅助支腿J用于移动工作平台A移出时的辅助支撑。主支腿C采用四个,辅助支腿J采用两个;两个主支腿C设置在第二框架平台单元E上,一个主支腿固定在中部,另一个主支腿固定在侧边;另外两个主支腿设置在第三框架平台单元F上,两个主支腿固定位置与第二平台单元上的两个主支腿一致。
[0034] 如图4(a)、图4(b)所示,主支腿C包括电动缸ⅠCE、上滑道ⅠCD、外臂ⅠCC、下滑道ⅠCA、内臂ⅠCB。电动缸ⅠCE驱动外臂ⅠCC在上滑道ⅠCD中滑动,带动内臂ⅠCB在下滑道ⅠCA中滑动,直到下滑道ⅠCA底部与基坑底面接触。
[0035] 如图5(a)、图5(b)所示,辅助支腿J包括电动缸ⅡJA、上滑道ⅡJB、外臂ⅡJC、下滑道ⅡJD、内臂ⅡJE、滚轮ⅠJF。其中,电动缸ⅡJA驱动外臂ⅡJC在上滑道ⅡJB中滑动,带动内臂ⅡJE在下滑道ⅡJD中滑动,滚轮ⅠJF可以在基坑底面滚动。当移动工作平台A在收回状态辅助位1与伸出状态工作位2之间来回移动时,辅助支腿J伸出并沿伸出状态工作位2坑底滑动。
[0036] 驱动轮组B包括主驱动轮N、从动轮K;主驱动轮N设置在第一框架平台单元D底面,从动轮K设置在第二框架平台单元E、第三框架平台单元F底面,且主驱动轮N、从动轮K均沿框架平台中轴线对称设置。
[0037] 如图6所示,主驱动轮N由电动减速一体机NA、连接法兰盘NB、滚轮ⅡNC组成。其中,电动减速一体机NA通过连接法兰盘NB将旋转力矩传递给滚轮ⅡNC,驱动滚轮ⅡNC在行走轨道ND上滚动。
[0038] 如图7所示,从动轮K由销轴KA、滚轮ⅢKC组成。滚轮ⅢKC通过销轴KA穿入结构中,随移动工作平台A的移动在行走轨道ND上滚动。
[0039] 以上主支腿C、辅助支腿J、导向槽G以及主驱动轮N的布置状态可确保工作平台在工作位承载时的受力平衡。
[0040] 移动工作平台A日常存放时,处于收回状态辅助位1,伸缩支腿总成收回在框架平台内,且与坑底存在间隙,不与基坑底面干涉;特种车3作业前,通过电动减速一体机NA驱动移动工作平台A在预设的行走轨道ND上作水平移动,带动从动轮K在行走轨道ND上滑动,同时平滚轮H、竖滚轮I沿导向槽G滑动;滑动一端段距离后,从动轮K脱离行走轨道,此时,主支腿C和辅助支腿J均伸出,主支腿C提供主支撑作用,辅助支腿J提供辅助支撑作用,允许轴压力不大于13t的轮式车辆在平台上通行,辅助支腿J的滚轮ⅠJF沿伸出状态工作位2坑底滑动,直至移动工作平台A移动到伸出状态工作位2,由伸缩支腿总成提供支撑,在两种位置状态下移动工作平台A表面高度始终与基坑上表面齐平。
[0041]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