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转速无刷电机的降噪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1280737.X

文献号 : CN11379431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应成炯

申请人 : 苏州福格纳机电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转速无刷电机的降噪装置,包括外壳体、动力装置、降噪装置和减震装置,所述降噪装置包括第一分隔板、扇形孔、消音筒、吸音球、分散孔和减缓装置,所述外壳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上开设有关于轴向等距分布的六个扇形孔,所述第一分隔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消音筒,所述消音筒的轴向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分布均匀的若干个吸音球,所述消音筒轴向侧壁上开设有分布均匀的若干个分散孔。该高转速无刷电机的降噪装置,通过扇形孔32、消音筒33、吸音球34和分散孔35之间的配合作用,进而实现了部分噪音被吸收分散的目的,同时达到了递进式降噪的效果,进而解决了噪音由气流向外扩散的问题。

权利要求 :

1.一种高转速无刷电机的降噪装置,包括外壳体(1)、动力装置(2)、降噪装置(3)和减振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轴向内侧活动安装有动力装置(2),所述外壳体(1)的内侧且在动力装置(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减振装置(4),所述动力装置(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降噪装置(3);

所述降噪装置(3)包括第一分隔板(31)、扇形孔(32)、消音筒(33)、吸音球(34)、分散孔(35)和减缓装置(36),所述外壳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分隔板(31),所述第一分隔板(31)上开设有关于轴向等距分布的六个扇形孔(32),所述第一分隔板(3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消音筒(33),所述消音筒(33)的轴向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分布均匀的若干个吸音球(34),所述消音筒(33)轴向侧壁上开设有分布均匀的若干个分散孔(35),所述减缓装置(36)固定安装在动力装置(2)上,且减缓装置(36)位于第一分隔板(31)的左侧;

所述消音筒(33)的管径由左向右有逐渐变小的趋势,且消音筒(33)的右侧壁上开设有圆柱孔;

所述动力装置(2)包括铁芯(21)、线圈(22)、第一磁块(23)和转轴套(24),所述第一分隔板(3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铁芯(21),所述铁芯(21)的轴向矩形柱上缠绕有线圈(22),所述铁芯(21)的轴向外侧面转动连接有第一磁块(23),所述第一磁块(23)的轴向外侧固定连接有转轴套(24);

所述扇形孔(32)的槽孔小于与第一磁块(23)接触面的大小;

所述减缓装置(36)的结构包括弧形壳体(361)、斜管(362)、滑动块(363)、第二磁块(364)和聚风块(365),所述弧形壳体(361)固定安装在铁芯(21)上,所述弧形壳体(361)关于铁芯(21)轴向等距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弧形壳体(361)的上盖上固定连接有分布均匀的若干个斜管(362),所述弧形壳体(361)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滑动块(363),所述滑动块(363)的前后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聚风块(365),所述滑动块(363)的轴向内侧固定设置有第二磁块(364);

所述铁芯(21)上开设有与弧形壳体(361)相对应的开槽,所述滑动块(363)的前后两侧面均以底面为固定面倾斜向内设置;

所述斜管(362)关于弧形壳体(361)的轴向逆时针倾斜设置,所述第二磁块(364)与线圈(22)相对应;

所述减振装置(4)包括圆形壳体(41)、橡胶块(42)、运动杆(43)、通孔(44)、转动板(45)、第二分隔板(46)、排油管(47)、油泵(48)和导向槽(49),所述外壳体(1)的轴向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圆形壳体(41),转轴套(24)的左侧端部轴向外侧固定连接有轴承内圈,所述轴承内圈的轴向外侧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块(42),所述橡胶块(42)的轴向外侧面固定连接有运动杆(43),所述运动杆(43)上开设有通孔(44);

所述运动杆(43)贯穿圆形壳体(41)的轴向内侧壁并伸入到圆形壳体(41)的内部,所述运动杆(43)的轴向外侧固定转动连接有转动板(45),所述转动板(45)关于运动杆(43)的轴向等距设置有两组,且一组为两个;所述圆形壳体(41)的内部轴向内外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分隔板(46),所述第二分隔板(46)关于圆形壳体(41)轴向等距设置有六个,所述第二分隔板(46)上侧面固定连接有排油管(47),所述第二分隔板(46)的下侧面固定连接有油泵(48),所述运动杆(43)关于圆形壳体(41)的轴向外端部与导向槽(49)相套接,所述导向槽(49)与圆形壳体(41)的内部轴向外侧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运动杆(43)与导向槽(49)关于圆形壳体(41)的轴向等距设置有六个;

所述运动杆(43)与转动板(45)转动连接处设置有盘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转速无刷电机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套(24)、第一分隔板(31)和消音筒(33)之间均通过若干个螺钉固定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转速无刷电机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22)关于铁芯(21)的轴向设置有六组,所述第一磁块(23)关于铁芯(21)的轴向等距装置有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转速无刷电机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筒(33)的右侧内壁上且与圆柱孔相对应位置开设有内凹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转速无刷电机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风块(365)呈一梯形状,且由梯形的底面向内凹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转速无刷电机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油管(47)与第二分隔板(46)为倾斜设置,且排油管(47)上端部与转动板(45)相对应。

说明书 :

一种高转速无刷电机的降噪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高转速无刷电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转速无刷电机的降噪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无刷电机相对于同步电机,不会在转子上另加启动绕组,同时也不会在负载突变时产生振荡和失步,无刷电机通常应用于高精密的办公仪器上,由于无刷电机所产生的噪音对办公环境有所影响,因此对于无刷电机的降噪是十分重要的。
[0003] 现有的高转速无刷电机的降噪装置主要存在如下技术缺陷:其一、磁块在围绕铁芯轴向外表面高速转动时,会使得空气流速过快进而产生噪音,且噪音大小与空气流速呈正向关系,传统降噪装置为对由空气流速造成的噪音进行针对性降噪,进而导致降噪效果不佳;其二、部分噪音来源与转轴套转动时所产生的振动,进而导致各金属部件由振动频率进行共振,从而产生较大噪音,而传统的降噪装置针对振动只采取固定程度的减振方式,当振动频率的大小有电机的转速呈正比关系,进而导致减振不彻底,使得降噪不够智能化,同时也造成了电机无法应用于要求严格的精密仪器上。

发明内容

[0004]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转速无刷电机的降噪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6] (二)技术方案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转速无刷电机的降噪装置,包括外壳体、动力装置、降噪装置和减振装置,所述外壳体的轴向内侧活动安装有动力装置,所述外壳体的内侧且在动力装置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减振装置,所述动力装置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降噪装置;
[0008] 所述降噪装置包括第一分隔板、扇形孔、消音筒、吸音球、分散孔和减缓装置,所述外壳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上开设有关于轴向等距分布的六个扇形孔,所述第一分隔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消音筒,所述消音筒的轴向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分布均匀的若干个吸音球,第一磁块处气流高速流动所产生的部分噪音通过第一分隔板上的扇形孔传播到消音筒的内部,由于消音筒上开设有吸音球与分散孔,使得部分噪音被吸音球与分散孔吸收,由于消音筒的右侧面开设有一内凹斗,载有噪音的气流与内凹斗相接触,然后部分气流反射到吸音球与分散孔处,被其吸收,这一动作达到了递进式降噪的效果。所述消音筒轴向侧壁上开设有分布均匀的若干个分散孔,所述减缓装置固定安装在动力装置上,且减缓装置位于第一分隔板的左侧;
[0009] 所述消音筒的管径由左向右有逐渐变小的趋势,且消音筒的右侧壁上开设有圆柱孔。
[0010]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装置包括铁芯、线圈、第一磁块和转轴套,所述第一分隔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铁芯,所述铁芯的轴向矩形柱上缠绕有线圈,线圈内通入直流电流,然后在不断改变电流方向,进而驱使第一磁块围绕铁芯的轴向外侧面进行圆周转动,使得第一磁块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转轴套进行转动,然后转轴套的左端部带动外置设备进行工作;
[0011] 所述铁芯的轴向外侧面转动连接有第一磁块,所述第一磁块的轴向外侧固定连接有转轴套;
[0012] 所述扇形孔的槽孔小于与第一磁块接触面的大小。
[0013] 进一步的,所述减缓装置的结构包括弧形壳体、斜管、滑动块、第二磁块和聚风块,所述弧形壳体固定安装在铁芯上,所述弧形壳体关于铁芯轴向等距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弧形壳体的上盖上固定连接有分布均匀的若干个斜管,所述弧形壳体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前后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聚风块,第一磁块围绕铁芯转动的同时,会导致气流产生高速流动,进而产生噪音,同时在通入线圈内的电流方向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磁力带动第二磁块在弧形壳体内来回滑动,从而带动滑动块进行来回滑动,由于分散孔为梯形状,且由底面向内凹陷,又由于滑动块以底面为固定面将前后两侧面倾斜向内设置,使得在聚风块在来回运动的同时聚集大量风力,同时将风力向斜上方推动,然后分离通过斜管向外吹出,由于斜管关于弧形壳体的轴向逆时针倾斜设置,使得吹出的风力可以减缓由第一磁块顺时针转动所产生的气流流速,进而达到具有针对性降噪的效果。
[0014] 所述滑动块的轴向内侧固定设置有第二磁块;
[0015] 所述铁芯上开设有与弧形壳体相对应的开槽,所述滑动块的前后两侧面均以底面为固定面倾斜向内设置;
[0016] 所述斜管关于弧形壳体的轴向逆时针倾斜设置,所述第二磁块与线圈相对应。
[0017] 进一步的,所述减振装置包括圆形壳体、橡胶块、运动杆、通孔、转动板、第二分隔板、排油管、油泵和导向槽,所述外壳体的轴向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圆形壳体,转轴套的左侧端部轴向外侧固定连接有轴承内圈,轴承内圈的轴向外侧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块,所述橡胶块的轴向外侧面固定连接有运动杆,所述运动杆上开设有通孔;
[0018] 所述运动杆贯穿圆形壳体的轴向内侧壁并伸入到圆形壳体的内部,所述运动杆的轴向外侧固定转动连接有转动板,转轴套左端部转动时所产生的振动通过轴承与橡胶块传递到运动杆上,由于圆形壳体的内部盛装有液压油液,进而运动杆在受振动影响在圆形壳体内部来回运动的同时,油液反向通过通孔,进而产生对运动杆来回运动的阻力,同时在运动杆来回运动的同时带动转动板进行同步运动,由于运动杆与转动板为转动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转动轴,使得通过油液的反向推力进而增大转动板运动方向与油液的接触面,进而增大影响运动杆运动的阻力,从而实现对电机进行双重减振的目的。
[0019] 所述转动板关于运动杆的轴向等距设置有两组,且一组为两个;所述圆形壳体的内部轴向内外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二分隔板关于圆形壳体轴向等距设置有六个,所述第二分隔板上侧面固定连接有排油管,所述第二分隔板的下侧面固定连接有油泵,通过线圈的直流电流逐渐加大时,转轴套的转速也逐渐加大,同时所产生的振动频率也逐渐加大,由于油泵与线圈为电性连接,使得油泵内通入的电流也逐渐加大,使得排油管处喷出的油液的流速加大,由于转动板与排油管相对应,使得油液推动转动板进行转动,从而增大转动板运动方向与油液的接触面,即转动板运动方向与油液的接触面跟随电机的振动频率呈正向变化,进而减振程度与振动频率呈正向变化,从而达到了智能化减振的效果。
[0020] 所述运动杆关于圆形壳体的轴向外端部与导向槽相套接,所述导向槽与圆形壳体的内部轴向外侧内壁固定连接;
[0021] 所述运动杆与导向槽关于圆形壳体的轴向等距设置有六个;
[0022] 所述运动杆与转动板转动连接处设置有盘簧。
[0023]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套、第一分隔板和消音筒之间均通过若干个螺钉固定相连。
[0024] 进一步的,所述线圈关于铁芯的轴向设置有六组,所述第一磁块关于铁芯的轴向等距装置有两个。
[0025] 进一步的,所述消音筒的右侧内壁上且与圆柱孔相对应位置开设有内凹斗。
[0026] 进一步的,所述聚风块呈一梯形状,且由梯形的底面向内凹陷。
[0027] 进一步的,所述排油管与第二分隔板为倾斜设置,且排油管上端部与转动板相对应。
[0028] (三)有益效果
[002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转速无刷电机的降噪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30] 1、该高转速无刷电机的降噪装置,通过线圈22、第二磁块364、聚风块365和斜管362之间的配合作用,进而实现了带动风力由斜管362向外喷出的目的,同时达到了可以减缓由第一磁块23顺时针转动所产生的气流流速,同时解决了由空气流速造成的噪音的问题,同时达到针对性降噪,降噪效果佳。
[0031] 2、该高转速无刷电机的降噪装置,通过扇形孔32、消音筒33、吸音球34和分散孔35之间的配合作用,进而实现了部分噪音被吸收分散的目的,同时达到了递进式降噪的效果,进而解决了噪音由气流向外扩散的问题。
[0032] 3、该高转速无刷电机的降噪装置,通过橡胶块42、运动杆43、转动板45和液压油液之间的配合作用,进而实现了增大影响运动杆43振动运动的阻力,同时达到了对电机进行双重减振的效果,进而解决了各金属部件由振动频率进行共振造成噪音的问题。
[0033] 4、该高转速无刷电机的降噪装置,通过排油管47、油泵48和线圈22之间的配合作用,进而实现减振程度与振动频率呈正向变化的目的,同时到达了智能化减振的效果,进而解决了传统的降噪装置针对振动只采取固定程度的减振方式导致减振不彻底的问题,同时电机也可应用于要求严格的精密仪器上。

附图说明

[0034] 图1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5] 图2为本发明转轴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6] 图3为本发明圆形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7] 图4为本发明运动杆的剖切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8] 图5为本发明动力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9] 图6为本发明减缓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0] 图7为本发明滑动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1] 图8为本发明第一分隔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2] 图9为本发明消音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3] 图10为本发明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44] 图中:1、外壳体;2、动力装置;21、铁芯;22、线圈;23、第一磁块;24、转轴套;3、降噪装置;31、第一分隔板;32、扇形孔;33、消音筒;34、吸音球;35、分散孔;36、减缓装置;361、弧形壳体;362、斜管;363、滑动块;364、第二磁块;365、聚风块;4、减振装置;41、圆形壳体;42、橡胶块;43、运动杆;44、通孔;45、转动板;46、第二分隔板;47、排油管;48、油泵;49、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6] 实施例
[0047] 请参阅图1‑10,一种高转速无刷电机的降噪装置,包括外壳体1、动力装置2、降噪装置3和减振装置4,外壳体1的轴向内侧活动安装有动力装置2,外壳体1的内侧且在动力装置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减振装置4,动力装置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降噪装置3;
[0048] 降噪装置3包括第一分隔板31、扇形孔32、消音筒33、吸音球34、分散孔35和减缓装置36,外壳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分隔板31,第一分隔板31上开设有关于轴向等距分布的六个扇形孔32,第一分隔板3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消音筒33,消音筒33的轴向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分布均匀的若干个吸音球34,第一磁块23处气流高速流动所产生的部分噪音通过第一分隔板31上的扇形孔32传播到消音筒33的内部,由于消音筒33上开设有吸音球34与分散孔35,使得部分噪音被吸音球34与分散孔35吸收,由于消音筒33的右侧面开设有一内凹斗,载有噪音的气流与内凹斗相接触,然后部分气流反射到吸音球34与分散孔35处,被其吸收,这一动作达到了递进式降噪的效果。消音筒33轴向侧壁上开设有分布均匀的若干个分散孔35,减缓装置36固定安装在动力装置2上,且减缓装置36位于第一分隔板31的左侧;
[0049] 消音筒33的管径由左向右有逐渐变小的趋势,且消音筒33的右侧壁上开设有圆柱孔。
[0050] 进一步的,动力装置2包括铁芯21、线圈22、第一磁块23和转轴套24,第一分隔板3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铁芯21,铁芯21的轴向矩形柱上缠绕有线圈22,线圈22内通入直流电流,然后在不断改变电流方向,进而驱使第一磁块23围绕铁芯21的轴向外侧面进行圆周转动,使得第一磁块23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转轴套24进行转动,然后转轴套24的左端部带动外置设备进行工作;
[0051] 铁芯21的轴向外侧面转动连接有第一磁块23,第一磁块23的轴向外侧固定连接有转轴套24;
[0052] 扇形孔32的槽孔小于与第一磁块23接触面的大小。
[0053] 进一步的,减缓装置36的结构包括弧形壳体361、斜管362、滑动块363、第二磁块364和聚风块365,弧形壳体361固定安装在铁芯21上,弧形壳体361关于铁芯21轴向等距设置有若干个,弧形壳体361的上盖上固定连接有分布均匀的若干个斜管362,弧形壳体361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滑动块363,滑动块363的前后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聚风块365,第一磁块23围绕铁芯21转动的同时,会导致气流产生高速流动,进而产生噪音,同时在通入线圈22内的电流方向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磁力带动第二磁块364在弧形壳体361内来回滑动,从而带动滑动块363进行来回滑动,由于分散孔35为梯形状,且由底面向内凹陷,又由于滑动块363以底面为固定面将前后两侧面倾斜向内设置,使得在聚风块365在来回运动的同时聚集大量风力,同时将风力向斜上方推动,然后分离通过斜管362向外吹出,由于斜管362关于弧形壳体361的轴向逆时针倾斜设置,使得吹出的风力可以减缓由第一磁块23顺时针转动所产生的气流流速,进而达到具有针对性降噪的效果。
[0054] 滑动块363的轴向内侧固定设置有第二磁块364;
[0055] 铁芯21上开设有与弧形壳体361相对应的开槽,滑动块363的前后两侧面均以底面为固定面倾斜向内设置;
[0056] 斜管362关于弧形壳体361的轴向逆时针倾斜设置,第二磁块364与线圈22相对应。
[0057] 进一步的,减振装置4包括圆形壳体41、橡胶块42、运动杆43、通孔44、转动板45、第二分隔板46、排油管47、油泵48和导向槽49,外壳体1的轴向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圆形壳体41,转轴套24的左侧端部轴向外侧固定连接有轴承内圈,轴承内圈的轴向外侧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块42,橡胶块42的轴向外侧面固定连接有运动杆43,运动杆43上开设有通孔44;
[0058] 运动杆43贯穿圆形壳体41的轴向内侧壁并伸入到圆形壳体41的内部,运动杆43的轴向外侧固定转动连接有转动板45,转轴套24左端部转动时所产生的振动通过轴承与橡胶块42传递到运动杆43上,由于圆形壳体41的内部盛装有液压油液,进而运动杆43在受振动影响在圆形壳体41内部来回运动的同时,油液反向通过通孔44,进而产生对运动杆43来回运动的阻力,同时在运动杆43来回运动的同时带动转动板45进行同步运动,由于运动杆43与转动板45为转动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转动轴,使得通过油液的反向推力进而增大转动板45运动方向与油液的接触面,进而增大影响运动杆43运动的阻力,从而实现对电机进行双重减振的目的。
[0059] 转动板45关于运动杆43的轴向等距设置有两组,且一组为两个;圆形壳体41的内部轴向内外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分隔板46,第二分隔板46关于圆形壳体41轴向等距设置有六个,第二分隔板46上侧面固定连接有排油管47,第二分隔板46的下侧面固定连接有油泵48,通过线圈22的直流电流逐渐加大时,转轴套24的转速也逐渐加大,同时所产生的振动频率也逐渐加大,由于油泵48与线圈22为电性连接,使得油泵48内通入的电流也逐渐加大,使得排油管47处喷出的油液的流速加大,由于转动板45与排油管47相对应,使得油液推动转动板45进行转动,从而增大转动板45运动方向与油液的接触面,即转动板45运动方向与油液的接触面跟随电机的振动频率呈正向变化,进而减振程度与振动频率呈正向变化,从而达到了智能化减振的效果。
[0060] 运动杆43关于圆形壳体41的轴向外端部与导向槽49相套接,导向槽49与圆形壳体41的内部轴向外侧内壁固定连接;
[0061] 运动杆43与导向槽49关于圆形壳体41的轴向等距设置有六个;
[0062] 运动杆43与转动板45转动连接处设置有盘簧。
[0063] 进一步的,转轴套24、第一分隔板31和消音筒33之间均通过若干个螺钉固定相连。
[0064] 进一步的,线圈22关于铁芯21的轴向设置有六组,第一磁块23关于铁芯21的轴向等距装置有两个。
[0065] 进一步的,消音筒33的右侧内壁上且与圆柱孔相对应位置开设有内凹斗。
[0066] 进一步的,聚风块365呈一梯形状,且由梯形的底面向内凹陷。
[0067] 进一步的,排油管47与第二分隔板46为倾斜设置,且排油管47上端部与转动板45相对应。
[0068]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0069] 使用时,首先线圈22内通入直流电流,然后在不断改变电流方向,进而驱使第一磁块23围绕铁芯21的轴向外侧面进行圆周转动,使得第一磁块23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转轴套24进行转动,然后转轴套24的左端部带动外置设备进行工作,在第一磁块23围绕铁芯21转动的同时,会导致气流产生高速流动,进而产生噪音,同时在通入线圈22内的电流方向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磁力带动第二磁块364在弧形壳体361内来回滑动,从而带动滑动块363进行来回滑动,由于分散孔35为梯形状,且由底面向内凹陷,又由于滑动块363以底面为固定面将前后两侧面倾斜向内设置,使得在聚风块365在来回运动的同时聚集大量风力,同时将风力向斜上方推动,然后分离通过斜管362向外吹出,由于斜管362关于弧形壳体361的轴向逆时针倾斜设置,使得吹出的风力可以减缓由第一磁块23顺时针转动所产生的气流流速,进而达到具有针对性降噪的效果。
[0070] 进一步的,由第一磁块23处气流高速流动所产生的部分噪音通过第一分隔板31上的扇形孔32传播到消音筒33的内部,由于消音筒33上开设有吸音球34与分散孔35,使得部分噪音被吸音球34与分散孔35吸收,由于消音筒33的右侧面开设有一内凹斗,载有噪音的气流与内凹斗相接触,然后部分气流反射到吸音球34与分散孔35处,被其吸收,这一动作达到了递进式降噪的效果。
[0071] 进一步的,还有部分噪音是由电机转动时所产生的振动频率进而引起各金属部件共振所产生的,转轴套24左端部转动时所产生的振动通过轴承与橡胶块42传递到运动杆43上,由于圆形壳体41的内部盛装有液压油液,进而运动杆43在受振动影响在圆形壳体41内部来回运动的同时,油液反向通过通孔44,进而产生对运动杆43来回运动的阻力,同时在运动杆43来回运动的同时带动转动板45进行同步运动,由于运动杆43与转动板45为转动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转动轴,使得通过油液的反向推力进而增大转动板45运动方向与油液的接触面,进而增大影响运动杆43运动的阻力,从而实现对电机进行双重减振的目的。
[0072] 进一步的,在通过线圈22的直流电流逐渐加大时,转轴套24的转速也逐渐加大,同时所产生的振动频率也逐渐加大,由于油泵48与线圈22为电性连接,使得油泵48内通入的电流也逐渐加大,使得排油管47处喷出的油液的流速加大,由于转动板45与排油管47相对应,使得油液推动转动板45进行转动,从而增大转动板45运动方向与油液的接触面,即转动板45运动方向与油液的接触面跟随电机的振动频率呈正向变化,进而减振程度与振动频率呈正向变化,从而达到了智能化减振的效果。
[0073]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