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电机定子热套组装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1080707.4

文献号 : CN11379433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刘之明

申请人 : 山东泰展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属于伺服电机组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伺服电机定子热套组装装置,利用本申请特定的组装线,利用流水线的形式将凸缘板热套在定子上,并利用凸缘板与定子组装时的传感器形成的数据判断凸缘板与定子组装后是否更趋向于残次品,以便在伺服电机完全组装前进尺寸检测,并利用冷却风道对组装后的凸缘板和定子进行逐级均匀冷却,以提伺服电机组装时的成品率以及生产效率。

权利要求 :

1.伺服电机定子热套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气缸(6),第一气缸(6)的推杆上设置有加热套筒(11),加热套筒(11)下方设置有水平布置的输送带导轨(3),输送带导轨(3)上设置有第一承载板(2),所述第一承载板(2)上设置有凸缘板;

沿第一承载板(2)在输送带导轨(3)上的运动方向,第一气缸(6)后方设置有水平布置的第二气缸(9),第二气缸(9)的推杆上设置有第二承载板(18),所述第二承载板(18)上设置有外壳,第二承载板(18)上设置有通道(21);

所述第二承载板(18)下方设置有竖直布置的第三气缸(20),第三气缸(20)上端设置有推板;

沿第一承载板(2)在输送带导轨(3)上的运动方向,第三气缸(20)的后方设置有冷却风道,所述冷却风道包覆输送带导轨(3);

所述第一承载板(2)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23);

所述安装孔(23)内设置有柔性承载套(26),柔性承载套(26)中心设置有通孔,柔性承载套(26)中心的通孔内设置有第一直线轴承(25),柔性承载套(26)内开设有若干个安装槽(27),安装槽(27)内设置有记忆合金(29),记忆合金(29)上设置有压变传感器(28);

所述安装槽(27)绕柔性承载套(26)中心轴线均匀分布;

所述第一气缸(6)的推杆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板(22),加热套筒(11)固定在第一固定板(22)下端,第一固定板(22)下端还设置有第一限位柱(12),第一限位柱(12)的数量、位置分布与第一承载板(2)上的安装孔(23)的数量、位置分布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电机定子热套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导轨(3)设置在第一支架(1)上,第一支架(1)之间设置有控制箱(4),控制箱(4)上设置有第二支架(5),所述第一气缸(6)设置在第二支架(5)上;

所述控制箱(4)后方设置有第三支架(7),所述第三支架(7)上设置有第二气缸(9);

所述冷却风道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架(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伺服电机定子热套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架(7)上设置有水平轨道(10),第二承载板(18)下端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水平轨道(10)上;

所述水平轨道(10)位于输送带导轨(3)下方,第三支架(7)远离第二气缸(9)一端设置有第五支架(14),水平轨道(10)的一端固定在第三支架(7)上,水平轨道(10)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五支架(14)上;

所述第三支架(7)和第五支架(14)上均设置有检测第二承载板(18)位置的位置传感器(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电机定子热套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板(2)下端设置有延伸筒(24),延伸筒(24)位于安装孔(23)下端;

所述安装孔(23)上端内周设置有螺纹,延伸筒(24)内部设置有带有通孔的凸台,通孔直径大于直线轴承内周直径;

所述柔性承载套(26)下端抵接在凸台上,柔性承载套(26)上端设置有顶盖(30),顶盖(30)下端设置有螺纹,顶盖(30)螺接设置在安装孔(23)内,柔性承载套(26)上端抵接在顶盖(30)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电机定子热套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承载板(18)上端设置有第二限位柱(19),第一限位柱(12)的数量、位置分布与第一承载板(2)上的安装孔(23)的数量、位置分布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伺服电机定子热套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载板(18)下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板(46),第二固定板(46)上设置有第四气缸(51),所述第四气缸(51)的推杆上设置有第三固定板(47),第三固定板(47)内设置有气道,气道一端设置有通气口(48),通气口(48)连接进排气装置,气道的另一端设置有气管(50),气管(50)远离第三固定板(47)一侧设置有气囊(45),气囊(45)充气后位于通道(21)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电机定子热套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道包括冷却风道顶板(15),冷却风道顶板(15)上设置有冷却风机(16),冷却风道顶板(15)下端设置有第一套筒(32),所述第一套筒(32)上端固定在冷却风道顶板(15)上;

所述第一套筒(32)内活动设置有第二套筒(33),第二套筒(33)沿第一套筒(32)上下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伺服电机定子热套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道顶板(15)一侧设置有第六支架(31),第六支架(31)上设置有三角支架(36),三角支架(36)上设置有竖直轨道(35),所述竖直轨道(35)上设置有升降板(34),所述升降板(34)上设置有连杆(44);

所述第一套筒(32)上开设有贯穿第一套筒(32)的限位槽(40),所述连杆(44)穿过限位槽(40)后连接第二套筒(3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伺服电机定子热套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机(16)包括三个,中间冷却风机(16)对应的升降板(34)的两个侧边设置有齿条(38),两侧冷却风机(16)对应的升降板(34)靠近中间升降板(34)的一端设置有齿条(38),相对的齿条(38)之间设置有齿轮(39),所述齿轮(39)与齿条(38)啮合;

所述冷却风道顶板(15)和第六支架(31)上均设置有轴承座(37),轴承座(37)内设置有轴承,轴承上设置有转轴(41),转轴(41)与齿轮(39)固定连接;

所述冷却风机(16)顶板内设置有第二直线轴承(43),所述连杆(44)布置在第二直线轴承(43)内。

说明书 :

伺服电机定子热套组装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属于伺服电机组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伺服电机定子热套组装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申请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0003] 目前,伺服电机进行组装时,尤其是凸缘板与定子进行装配时,容易导定子在凸缘板内发生偏心,当偏心达到一定程度便形成装配误差,在电机出厂前的检测环节,这类伺服
电机的部分检测参数不能满足相应地阈值范围,形成残次品,但此时电机已经组装完成,电
机返修需要将定子从外壳和凸缘板中取下,而在伺服电机的组装环节没有相应地检测设备
对其进行实时检测,导致生产效率以及成品率均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0004] 本申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伺服电机定子热套组装装置。
[0005]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伺服电机定子热套组装装置,利用本申请特定的组装线,利用流水线的形式将凸缘板热套在定子上,并利用凸缘板与定子组装时的传感器形成的数据
判断凸缘板与定子组装后是否更趋向于残次品,以便在伺服电机完全组装前进尺寸检测,
并利用冷却风道对组装后的凸缘板和定子进行逐级均匀冷却,以提伺服电机组装时的成品
率以及生产效率。
[0006]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为:
[0007] 伺服电机定子热套组装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推杆上设置有加热套筒,加热套筒下方设置有水平布置的输送带导轨,输送带导轨上设置有第一承载
板,第一承载板上设置有凸缘板,沿第一承载板在输送带导轨上的运动方向,第一气缸后方
设置有水平布置的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推杆上设置有第二承载板,推杆与第二气缸可为
连接状态,也可为不连接状态,第二承载板上设置有外壳,第二承载板上设置有通道,第二
承载板下方设置有竖直布置的第三气缸,第三气缸上端设置有推板,沿第一承载板在输送
带导轨上的运动方向,第三气缸的后方设置有冷却风道,冷却风道包覆输送带导轨。
[0008] 进一步的,输送带导轨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第一支架之间设置有控制箱,控制箱上设置有第二支架,第一气缸设置在第二支架上,控制箱后方设置有第三支架,第三支架上设
置有第二气缸,冷却风道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架上。
[0009] 进一步的,第三支架上设置有水平轨道,第二承载板下端设置有滑块,滑块滑动设置在水平轨道上,水平轨道位于输送带导轨下方,第三支架远离第二气缸一端设置有第五
支架,水平轨道的一端固定在第三支架上,水平轨道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五支架上,第三支架
和第五支架上均设置有检测第二承载板位置的位置传感器。
[0010] 进一步的,第一承载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有柔性承载套,柔性承载套中心设置有通孔,柔性承载套中心的通孔内设置有第一直线轴承,柔性承载套内
开设有若干个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记忆合金,记忆合金上设置有压变传感器,安装槽绕
柔性承载套中心轴线均匀分布,第一气缸的推杆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板,加热套筒固定在第
一固定板下端,第一固定板下端还设置有第一限位柱,第一限位柱的数量、位置分布与第一
承载板上的安装孔的数量、位置分布匹配。
[0011] 进一步的,第一承载板下端设置有延伸筒,延伸筒位于安装孔下端,安装孔上端内周设置有螺纹,延伸筒内部设置有带有通孔的凸台,通孔直径大于直线轴承内周直径,柔性
承载套下端抵接在凸台上,柔性承载套上端设置有顶盖,顶盖下端设置有螺纹,顶盖螺接设
置在安装孔内,柔性承载套上端抵接在顶盖下端。
[0012] 进一步的,第二承载板上端设置有第二限位柱,第一限位柱的数量、位置分布与第一承载板上的安装孔的数量、位置分布匹配。
[0013] 进一步的,第二承载板下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第四气缸,第四气缸的推杆上设置有第三固定板,第三固定板内设置有气道,气道一端设置有通气口,通
气口连接进排气装置,气道的另一端设置有气管,气管远离第三固定板一侧设置有气囊,气
囊充气后位于通道内。
[0014] 进一步的,冷却风道包括冷却风道顶板,冷却风道顶板上设置有冷却风机,冷却风道顶板下端设置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上端固定在冷却风道顶板上,第一套筒内活动设置
有第二套筒,第二套筒沿第一套筒上下运动。
[0015] 进一步的,冷却风道顶板一侧设置有第六支架,第六支架上设置有三角支架,三角支架上设置有竖直轨道,竖直轨道上设置有升降板,升降板上设置有连杆,第一套筒上开设
有贯穿第一套筒的限位槽,连杆穿过限位槽后连接第二套筒。
[0016] 进一步的,冷却风机包括三个,中间冷却风机对应的升降板的两个侧边设置有齿条,两侧冷却风机对应的升降板靠近中间升降板的一端设置有齿条,相对的齿条之间设置
有齿轮,齿轮与齿条啮合,冷却风道顶板和第六支架上均设置有轴承座,轴承座内设置有轴
承,轴承上设置有转轴,转轴与齿轮固定连接,冷却风机顶板内设置有第二直线轴承,连杆
布置在第二直线轴承内。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0018] 1、本申请利用组装装置对伺服电机的凸缘板、定子进行组装,利用加热套筒对凸缘板进行均匀加热,使得凸缘板受热膨胀,并利用气缸带动定子上升进而使得凸缘板能够
套设在定子上,组装后的定子和凸缘板在冷却风道中进行冷却,进而使得凸缘板冷却后与
定子稳定固定。
[0019] 2、本申请利用柔性承载套承载压变传感器,压变传感器安装在记忆合金上,利用记忆合金的恢复力使得变形的压变传感器复原,在安装加热套筒的第一固定板上安装第一
限位柱,加热套筒能够进入凸缘板正中心时,第一限位柱不会挤压柔性承载套,也不会引起
压变传感器的大幅度数值变化,这种情况使得凸缘板加热非常均匀,若加热套筒不位于凸
缘板正中心,则第一限位柱会挤压柔性承载套,进而引发压变传感器的大幅度数值变化,这
可能导致凸缘板受热膨胀不均匀进而影响凸缘板与定子的装配精度,这一组装电机可以在
凸缘板和定子组装完成后便进行检测,进而提高整个电机生产的效率和成品率。
[0020] 3、本申请在第二承载板上安装第二限位柱,当第二承载板上的定子进入凸缘板正中心时,第二限位柱不会挤压柔性承载套,也不会引起压变传感器的大幅度数值变化,这种
情况使得凸缘板与定子装配比较精准,若加热套筒不位于凸缘板正中心,则第二限位柱会
挤压柔性承载套,进而引发压变传感器的大幅度数值变化,这可能导致凸缘板与定子的装
配精度存在问题,这一组装电机可以在凸缘板和定子组装完成后便进行检测,进而提高整
个电机生产的效率和成品率。
[0021] 4、本申请的冷却风道包括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第二套筒由连杆带动进而使得第二套筒沿竖直方向移动,当第二套筒降下将定子和凸缘板遮住,形成侧面封闭的空间,当冷
却风机向定子、凸缘板等位置进行吹风时,吹风更加均匀,凸缘板的冷却效果更好,进而使
得电机的装配精度更高。
[0022] 5、本申请利用联动的齿轮和齿条,使得三个第二套筒形成依次上下方向竖直移动的冷却风道装置,通过控制冷却风机的功率,使得定子、凸缘板在侧面封闭的空间内的温度
依次上升,进而使得凸缘板冷却效果更好、凸缘板收缩也更均匀,冷却速度也更快。
[0023] 6、本申请在第二承载板的下方安装可充气的气囊,气囊充气膨胀使得气囊将定子撑起,当定子与凸缘板组装完成后,气囊放气并随着输送带导轨运动,对下一个定子进行支
撑,这种方案避免了现在使用卡箍对定子进行支撑的问题,提高了装配精度,也解决了在装
配阶段需要人工松开卡箍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4]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0025] 图1为本申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为本申请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0027] 图3为本申请在一个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4为本申请在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5为本申请在后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6为本申请加热套筒与第一承载板配合的爆炸图结构示意图;
[0031] 图7为图5的加热套筒与第一承载板在正面方向上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8为本申请冷却风道处的爆炸图结构示意图;
[0033] 图9为图8的俯视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10为本申请冷却风道在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11为本申请第二承载板在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12为本申请第二承载板在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13为本申请第二承载板底部的爆炸图结构示意图;
[0038] 图14为本申请第二承载板底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9] 图中:
[0040] 1、第一支架,2、第一承载板,3、输送带导轨,4、控制箱,5、第二支架,6、第一气缸,7、第三支架,8、第四支架,9、第二气缸,10、水平轨道,11、加热套筒,12、第一限位柱,13、位
置传感器,14、第五支架,15、冷却风道顶板,16、冷却风机,17、防护罩,18、第二承载板,19、
第二限位柱,20、第三气缸,21、通道,22、第一固定板,23、安装孔,24、延伸筒,25、第一直线
轴承,26、柔性承载套,27、安装槽,28、压变传感器,29、记忆合金,30、顶盖,31、第六支架,
32、第一套筒,33、第二套筒,34、升降板,35、竖直轨道,36、三角支架,37、轴承座,38、齿条,
39、齿轮,40、限位槽,41、转轴,42、深沟球轴承,43、第二直线轴承,44、连杆,45、气囊,46、第
二固定板,47、第三固定板,48、通气口,49、辅助轴承支架,50、气管,51、第四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说明。
[0042]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
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
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43] 在本公开中,术语如“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侧”、“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公
开各部件或元件结构关系而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公开中任一部件或元件,不能理解
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0044] 实施例1
[0045] 本申请涉及伺服电机定子热套组装装置,是对伺服电机中的凸缘板、外壳以及定子进行组装的流水线时组装设备,以第一支架1作为支撑,第一支架1的下端安装底脚,底脚
墩设在地面上,第一支架1为钢结构或铝合金结构的支撑架,上面安装有用于增强支架稳定
性的三角板或横梁、斜杆等,输送带导轨3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架1上,第一支架1包
括很多个,并且首尾相连形成循环的流水线设备,附图中只是作为本申请最重要的部分进
行展示,即电机的组装部分,第一支架1之间布置有控制箱4,控制箱4在这个位置是为了使
得操作人员更好的对整个装置进行操控,控制箱4为内部带有支撑柱结构的不锈钢箱体,控
制箱4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第二支架5,第一气缸6安装在第二支架5上端面上,控制箱4后
方安装第三支架7,该后方是指沿着输送带导轨3的运动方向,第三支架7上通过螺栓安装第
三气缸20,冷却风道固定在第一支架1上,该第一支架1是指第三支架7后方的第一支架1。
[0046] 本申请的第一气缸6的推杆上安装加热套筒11,加热套筒11为带有电加热丝的发热部件,通过为加热套筒11通电,进而使得加热套筒11发热,并通过热辐射的方式为铜制或
表面覆铜的凸缘板加热,使得凸缘板受热膨胀,其直径略有扩大,加热套筒11下方为水平布
置的输送带导轨3,且加热套筒11向下运动时不会触碰输送带导轨3。
[0047] 本申请的输送带导轨3是利用转动的输送带带动第一承载板2运动,即输送带导轨3上安装第一承载板2,第一承载板2上安装凸缘板,使得第一承载板2作为凸缘板的一个支
撑和承载物,沿第一承载板2在输送带导轨3上的运动方向,第一气缸6后方安装水平布置的
第二气缸9,并在第二气缸9的推杆上安装第二承载板18,第二承载板18上安装有外壳,使得
第二承载板18作为电机外壳的承载物,第二承载板18上开设有通道21,本实施例中,通道21
为大面积的通孔,通孔自上而下贯穿第二承载板18,第二承载板18下方安装有竖直布置的
第三气缸20,第三气缸20上端设置有推板,沿第一承载板2在输送带导轨3上的运动方向,第
三气缸20的后方设置有冷却风道,冷却风道包覆输送带导轨3,使得输送带导轨3从冷却风
道内穿过,第三气缸20安装在地面或相应的支架上。
[0048]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案,第二承载板18需要在第三支架7上运动,第三支架7通过螺栓将水平轨道10固定在第三支架7上,第二承载板18下端固定安装滑块,将滑块滑动安装在
水平轨道10上进而使得第二承载板18能够在水平轨道10上稳定移动,水平轨道10位于输送
带导轨3下方,进而使得第二承载板18运动时,第二承载板18位于第一承载板2的下方,第三
支架7远离第二气缸9一端安装第五支架14,水平轨道10的一端固定在第三支架7上,水平轨
道10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五支架14上,进而使得第三支架7、第五之间的空隙作为通道21,第
三支架7和第五支架14上均安装有检测第二承载板18位置的位置传感器13,当第二承载板
18运动至指定位置时,位置传感器13探测到第二承载板18的位置并控制第二气缸9停止工
作,第二气缸将定子外壳推向上端,作为优选的,在第三支架7的另一端安装第四支架8,并
将第二气缸9的一端安装在第三支架7上,第二气缸9的另一端安装在第四支架8上。
[0049] 作为本申请的重点改进,本申请的第一承载板2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23,安装孔23内安装柔性承载套26,柔性承载套26中心为通孔,在本实施例中,柔性承载套26采用橡
胶套、乳胶套或者其他柔性材料,柔性承载套26中心的通孔内安装第一直线轴承25,柔性承
载套26内开设有若干个安装槽27,安装槽27内安装记忆合金29,在本实施例中,记忆合金29
采用SMA材料作为形状记忆合金29材料,厚度在1‑2mm左右,记忆合金29上安装压变传感器
28,例如应变片,安装槽27绕柔性承载套26中心轴线均匀分布,第一气缸6的推杆上安装第
一固定板22,加热套筒11固定在第一固定板22下端,第一固定板22下端安装第一限位柱12,
第一限位柱12的数量、位置分布与第一承载板2上的安装孔23的数量、位置分布匹配,另外,
第一承载板2下端安装延伸筒24,延伸筒24采用与第一承载板2一体成型的方式加工上去,
延伸筒24位于安装孔23下端,安装孔23上端内周开设有螺纹,延伸筒24内部开设有带有通
孔的凸台,通孔直径大于直线轴承内周直径,柔性承载套26下端抵接在凸台上,柔性承载套
26上端安装顶盖30,顶盖30下端为螺纹,顶盖30螺接安装在安装孔23内,使得柔性承载套26
上端抵接在顶盖30下端,进而将柔性承载套26稳定的固定在第一承载板2内,当第一承载板
2与第一固定板22配合使用时,若加热套筒11能够进入凸缘板正中心时,第一限位柱12不会
挤压柔性承载套26,也必然不会引起压变传感器28的大幅度数值变化,这种情况使得凸缘
板加热非常均匀,若加热套筒11不位于凸缘板正中心,则第一限位柱12会挤压柔性承载套
26,进而引发压变传感器28的大幅度数值变化,这可能导致凸缘板受热膨胀不均匀进而影
响凸缘板与定子的装配精度,这一组装电机可以在凸缘板和定子组装完成后便进行检测,
进而提高整个电机生产的效率和成品率。
[0050] 在本申请中,第二固定板46与第一承载板2进行配合,第二承载板18上端安装第二限位柱19,第一限位柱12的数量、位置分布与第一承载板2上的安装孔23的数量、位置分布
匹配,同理,当第二承载板18上的定子进入凸缘板正中心时,第二限位柱19不会挤压柔性承
载套26,也不会引起压变传感器28的大幅度数值变化,这种情况使得凸缘板与定子装配比
较精准,若加热套筒11不位于凸缘板正中心,则第二限位柱19会挤压柔性承载套26,进而引
发压变传感器28的大幅度数值变化,这可能导致凸缘板与定子的装配精度存在问题,这一
组装电机可以在凸缘板和定子组装完成后便进行检测,进而提高整个电机生产的效率和成
品率。
[0051] 第一限位柱12、第二限位柱19可以在固定板或承载板加工时便一体成型,或者通过光杆下端的螺纹端螺接安装在固定板上,作为定子的固定支撑方案,本实施例采用气囊
45的方案替代现有的卡箍固定方式,具体为:第二承载板18下端为第二固定板46,第二固定
板46上安装第四气缸51,第四气缸51的推杆上安装第三固定板47,第四气缸51的推杆上还
安装辅助轴承支架49,辅助推杆运动,辅助轴承支架49安装在第二固定板上,第三固定板47
内开设有气道,气道一端螺接安装通气口48,通气口48连接进排气装置,例如气泵或抽气装
置,气道的另一端安装气管50,气管50采用金属材质的硬气管50,且外部可以安装辅助支
架,以便支撑气管50和辅助气管50的运动,气管50远离第三固定板47一侧安装有气囊45,气
囊45充气后位于通道21内,充气后的气囊45能够挤压定子,进而将定子固定在外壳上,以便
凸缘板与定子进行配合。
[0052] 本申请的冷却风道包括冷却风道顶板15,冷却风道顶板15上安装冷却风机16,冷却风机16将冷却风向下吹,进而对通过冷却风道的凸缘板进行冷却,使得凸缘板稳定的固
定在定子上,冷却风道顶板15下端安装第一套筒32,第一套筒32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冷却
风道顶板15上,第一套筒32内活动安装第二套筒33,第二套筒33沿第一套筒32上下运动,具
体的,冷却风道顶板15一侧布置有第六支架31,第六支架31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三角支架
36,三角支架36上安装竖直轨道35,使得竖直轨道35能够固定在第六支架31上,竖直轨道35
上安装升降板34,升降板34上安装连杆44,具体的,连杆44的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升
降板34上,第一套筒32上开设有贯穿第一套筒32的限位槽40,连杆44穿过限位槽40后连接
第二套筒33,由驱动装置带动升降板34上下移动,进而使得第二套筒33沿着第一套筒32上
下移动,进而使得第二套筒33完全罩住凸缘板和定子,当冷却风机16向定子、凸缘板等位置
进行吹风时,吹风更加均匀,凸缘板的冷却效果更好,进而使得电机的装配精度更高。
[0053] 作为更具体的实施方案,本申请采用梯次冷却的方案,冷却风机16包括三个,中间冷却风机16对应的升降板34的两个侧边通过螺栓将齿条38安装在升降板34上,两侧冷却风
机16对应的升降板34靠近中间升降板34的一端也安装齿条38,齿条38的安装方式相同,相
对的齿条38之间安装齿轮39,齿轮39与齿条38啮合,冷却风道顶板15和第六支架31上均固
定安装轴承座37,轴承座37内安装轴承,在本实施例中,该轴承采用深沟球轴承42,轴承上
安装有转轴41,转轴41与齿轮39固定连接,冷却风机16顶板内安装第二直线轴承43,连杆44
布置在第二直线轴承43内,进而使得三个第二套筒33呈“上‑下‑上”或“下‑上‑下”的运动轨
迹运动。
[0054] 另外,本实施例为保护上述部件结构,本实施例在冷却风道顶板15的两侧也安装侧挡板,侧挡板墩设在地面上,进而使得侧挡板形成防护罩17对冷却风道内的部件进行遮
挡和保护。
[0055] 本申请利用压板装置或者机械手辅助承载板,或者由机械手或者对应位置的拧螺栓装置将承载板上的螺栓拧下来,或者,承载板上的凸缘板等均为静止放置,不通过螺栓固
定凸缘板等,便于凸缘板、外壳等与承载板的分离。
[0056]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0057]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
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