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处理装置及空调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1062914.7

文献号 : CN11380380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都学敏朱海滨

申请人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风处理装置及空调器,新风处理装置包括外壳体以及设置在外壳体内的压缩机,外壳体内形成有第一主流道以及第二主流道;第一主流道内设置有第一送风风机以及第一换热器,第二主流道内设置有第二送风风机以及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以及第二换热器表面形成有吸湿部,通过风阀组件的切换,实现外壳体中不同流路之间的切换,在第一换热器以及第二换热器上形成的吸湿部的作用下,对进入室内的新风进行除湿或者加湿的目的,该新风处理装置解决了管路布置过于复杂和风阀数量过多的问题,以及由于内置压缩机等机械部件造成的噪音过大的问题,空调器中设计有上述新风处理装置有利于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有利于避免漏水等问题,减少设备维修成本。

权利要求 :

1.一种新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的压缩机,所述外壳体的第一端面上形成有第一送风口以及第二送风口,所述外壳体的第二端面上形成有第一通风口以及第二通风口,所述外壳体内形成有第一分隔部以及风阀组件,所述第一分隔部将所述外壳体分隔成第一主流道以及第二主流道;

所述第一主流道内设置有第一送风风机以及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主流道内设置有第二送风风机以及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表面形成有吸湿部,且所述第一换热器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均与所述压缩机连接;

所述第一送风口、所述第一主流道以及所述第一通风口在连通状态下形成第一通路,此状态下,所述第二送风口,所述第二主流道以及所述第二通风口形成第二通路;

所述第一送风口、所述第一主流道以及所述第二通风口在连通状态下形成第三通路,此状态下,所述第二送风口、所述第二主流道以及所述第一通风口形成第四通路;

通过所述风阀组件的切换,实现所述第一通路和第三通路之间的切换;

所述风阀组件包括形成在第一吸风风机两端的两个风阀件以及位于第二吸风风机两端的两个风阀件;

在夏季除湿或者冬季加湿过程中,第一送风口、第一主流道以及第一通风口在连通状态下形成第一通路,此状态下,第二送风口,第二主流道以及第二通风口形成第二通路;

在夏季再生或者冬季再生过程中,第一送风口、第一主流道以及第二通风口在连通状态下形成第三通路,此状态下,第二送风口、第二主流道以及第一通风口形成第四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在所述第一吸风风机两端的两个风阀件的风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吸风风机的进风侧以及出风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风风机安装在第一隔板上,所述第一吸风风机的所述进风侧以及所述出风侧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隔板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在所述第二吸风风机两端的两个风阀件的风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吸风风机的进风侧以及出风侧;

所述第二吸风风机安装在第二隔板上,所述第二吸风风机的所述进风侧以及所述出风侧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隔板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的四周形成有封板,所述封板上形成有隔音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部竖直方向安装,所述第一分隔部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外壳体的所述第一端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阀组件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分隔部一侧的两个风阀,两个所述风阀位于所述第一分隔部远离所述第一端面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风阀的另一侧还连接有第二分隔部,所述第二分隔部水平布置,所述第二分隔部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外壳体的所述第二端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 所述的新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隔部将所述第一通风口以及所述第二通风口分隔成两部分,所述第一通风口以及所述第二通风口上形成有风阀,用于切换所述第一通风口以及所述第二通风口的开口方向。

10.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新风处理装置。

说明书 :

新风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新风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 空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用电器,空调器在室内风机的作用下,室内空间的一部分空气经回风口被抽入壳体的内部,与室内换热器的表面进行热交换之后,这部分空气的温度得以降低/升高,之后这部分温度变化后的空气经送风口被再次送入室内空间,由于室内空间内的空气是在反复循环的过程中被处理的,因此当空调器的运行持续时间较长时,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往往会下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室内含氧量的需求日益显现,考虑到需要对空气质量进行改善的必要性,在空调器的基础上引入了新风处理设备。
[0003] 新风处理设备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将室内空间的空气与室外环境的空气进行对换或者部分对换,从而更新室内空间的空气,即为室内空间注入新鲜的空气(新风),由于新风的质量直接由室外环境确定,因此便有对新风进行如过滤、控湿(除湿和/或加湿)等预处理的需求。
[0004] 专利文件830N1768236810公开了一种湿度控制装置的专利文件,其设置有具备第1热交换器及第2热交换器,制冷剂循环进行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吸附剂分别存在于第1热交换器的表面及第2热交换器的表面。切换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循环及空气流通,以便用吸附剂将流入制冷剂蒸发的热交换器的空气的水分吸附,让流入制冷剂凝结的热交换器的空气放出水分,再生吸附剂,将用上述吸附剂除湿的空气提供给室内。并且,切换制冷剂回路(1)的制冷剂循环及空气流通,以便用吸附剂将流入制冷剂蒸发的热交换器的空气的水分吸附,让流入制冷剂凝结的热交换器的空气放出水分,再生吸附剂,将用上述吸附剂加湿的空气提供给室内,该文献通过配置压缩机的方式对新风进行加湿除湿处理。不过,吸附剂的加湿功能和除湿功能的切换是通过通过四通阀的频繁切换和多个风阀同时动作来实现的,由于吸附剂需要周期性对其进行吸附和解吸操作,因此需要必然伴随制冷系统的周期性切换;并且由于压缩机等部件位于送风口通道内,一方面噪音过大,另一方面,夏季制冷工况,由于压缩机发热会使得送风温度有所上升,造成制冷能力的损失。对整个制冷系统的使用寿命有很大影响,给用户带来较差的产品体验。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处理装置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室内空气加湿需要单独的供水系统等的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7]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风处理装置,其包括:
[0008] 外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的压缩机,所述外壳体的第一端面上形成有第一送风口以及第二送风口,所述外壳体的第二端面上形成有第一通风口以及第二通风口,所述外壳体内形成有第一分隔部以及风阀组件,所述第一分隔部将所述外壳体分隔成第一主流道以及第二主流道;
[0009] 所述第一主流道内设置有第一送风风机以及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主流道内设置有第二送风风机以及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表面形成有吸湿部,且所述第一换热器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均与所述压缩机连接;
[0010] 所述第一送风口、所述第一主流道以及所述第一通风口在连通状态下形成第一通路,此状态下,所述第二送风口,所述第二主流道以及所述第二通风口形成第二通路;
[0011] 所述第一送风口、所述第一主流道以及所述第二通风口在连通状态下形成第三通路,此状态下,所述第二送风口、所述第二主流道以及所述第一通风口形成第四通路;
[0012] 通过所述风阀组件的切换,实现所述第一通路和第三通路之间的切换。
[0013]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阀组件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吸风风机两端的两个风阀件,两个所述风阀件的风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吸风风机的进风侧以及出风侧。
[0014]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风风机安装在第一隔板上,所述第一吸风风机的所述进风侧以及所述出风侧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隔板的两侧。
[0015]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阀组件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二吸风风机两端的两个风阀件,两个所述风阀件的风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吸风风机的进风侧以及出风侧;
[0016] 所述第二吸风风机安装在第二隔板上,所述第二吸风风机的所述进风侧以及所述出风侧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隔板的两侧。
[0017]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的四周形成有封板,所述封板上形成有隔音件。
[0018]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隔部竖直方向安装,所述第一分隔部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外壳体的所述第一端面上。
[0019]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阀组件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分隔部一侧的两个风阀,两个所述风阀位于所述第一分隔部远离所述第一端面的一端。
[0020]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风阀的另一侧还连接有第二分隔部,所述第二分隔部水平布置,所述第二分隔部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外壳体的所述第二端面上。
[0021]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隔部将所述第一通风口以及所述第二通风口分隔成两部分,所述第一通风口以及所述第二通风口上形成有风阀,用于切换所述第一通风口以及所述第二通风口的开口方向。
[0022] 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空调机,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涉及的新风处理装置。
[002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24] 该申请所涉及的新风处理装置,通过风阀组件控制流入及流出外壳体的气流的流通路径,分别根据实际环境的除湿以及加湿需求,在第一换热器以及第二换热器上形成的吸湿部的作用下,对进入室内的新风进行除湿或者加湿的目的,简化了设备的结构连接,例如传统供水湿膜加湿过程中的管路布置以及水阀开关等问题,解决了管路布置复杂以及管路泄露造成的设备损坏问题,空调器中设计有上述新风处理装置有利于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减少空调器中的管路布置,减小空调器整体的设备体积,有利于避免漏水等问题,减少设备维修成本。
[0025]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002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 图1 是本发明所提出的新风处理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8] 图2是本发明所提出的新风处理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9] 图3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装置结构平面图;
[0030] 图4是图3的A‑A视图;
[0031] 图5是图3的B‑B视图;
[0032] 图6是第二分隔板安装位置示意图;
[0033] 图7是夏季除湿空气流道示意图;
[0034] 图8是夏季吸湿材料再生过程空气流道示意图;
[0035] 图9是冬季新风加湿空气流通示意图;
[0036] 图10是冬季吸湿材料再生过程空气流通示意图;
[0037] 图中:
[0038] 100、外壳体;
[0039] 110、第一端面;111、第一送风口;112、第二送风口;
[0040] 120、第二端面;121、第一通风口;122、第二通风口;
[0041] 130、第一分隔部;
[0042] 140、第二分隔部;
[0043] 200、压缩机;
[0044] 210、封板;
[0045] 300、第一换热器;
[0046] 400、第二换热器;
[0047] 500、第一送风风机;
[0048] 510:第一隔板;
[0049] 600、第二送风风机;
[0050] 610、第二隔板;
[0051] 700、节流阀;
[0052] S1:第一主流道;S2:第二主流道;
[0053] 810、第一风阀;
[0054] 820、第二风阀;
[0055] 830、第三风阀;
[0056] 840、第四风阀;
[0057] 850、第五风阀;
[0058] 860、第六风阀;
[0059] 870、第一通风风阀;
[0060] 880、第二通风风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61]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62]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63]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64]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65]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66]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0067] 如图1‑5所示,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风处理装置,该新风处理装置用于解决夏季新风除湿和冬季新风加湿的问题,该新风处理装置包括外壳体100以及设置在外壳体100内的压缩机200,外壳体100的第一端面110上形成有第一送风口111以及第二送风口112,外壳体100的第二端面120上形成有第一通风口121以及第二通风口122,第一端面110以及第二端面120位于外壳体100相对的侧壁上.
[0068] 第一送风口111、第二送风口112、第一通风口121以及第二通风口122用于进出气流,外壳体100内形成有第一分隔部130以及风阀组件,第一分隔部130将外壳体100分隔成第一主流道S1以及第二主流道S2,第一主流道S1以及第二主流道S2用于输送对向气流,实现室内与室外之间空气的流通。
[0069] 第一主流道S1内设置有第一送风风机500以及第一换热器300,第二主流道S2内设置有第二送风风机600以及第二换热器400,第一送风风机500以及第二送风风机600对进出外壳体100的气流流动提供动力.
[0070] 第一换热器300以及第二换热器400表面形成有吸湿部,且第一换热器300以及第二换热器400均与压缩机200以及电子膨胀阀700连接。
[0071] 压缩机200四周形成有封板210,封板210将压缩机200与第一主流道S1和第二主流道S2分隔开,封板上形成有隔音件,一方面为了降低噪音,一方面减少压缩机散热对新风通道的影响。
[0072] 在夏季除湿或者冬季加湿过程中,第一送风口111、第一主流道S1以及第一通风口121在连通状态下形成第一通路,此状态下,第二送风口112,第二主流道S2以及第二通风口
122形成第二通路。
[0073] 在夏季再生或者冬季再生过程中,第一送风口111、第一主流道S1以及第二通风口122在连通状态下形成第三通路,此状态下,第二送风口112、第二主流道S2以及第一通风口
121形成第四通路。
[0074] 实现第一通路和第三通路之间的切换通过风阀组件的切换来实现。
[0075] 具体而言,风阀组件包括形成在第一送风风机500两端的两个风阀件,两个风阀件的风口分别位于第一送风风机500的进风侧以及出风侧,第一送风风机500位于第一换热器300以及第一送风口111之间,定义第一送风风机500靠近第一送风口111一端的风阀为第一风阀810,定义第一送风风机500靠近第一换热器300一端的风阀为第二风阀820。
[0076] 第一风阀810以及第二风阀820均包括两个风口以及一个封板,封板可以通过旋转或者平移的方式进行两个风口的开关切换,进而实现不同流路的切换。
[0077] 第一送风风机500安装在第一隔板510上,第一送风风机500的进风侧以及出风侧分别位于第一隔板510的两侧,气流从第一送风风机500的进风侧进入,从其出风侧输出,进而实现从第一隔板510的一侧输送到另一侧。
[0078] 第一隔板510用于将第一风阀810以及第二风阀820之间的区域分隔成两部分,封板控制第一风阀810以及第二风阀820的不同风口打开,实现气流从室内输出以及从室外输入的不同流路的切换。
[0079] 与第一送风风机500的连接类似,风阀组件还包括形成在第二送风风机600两端的两个风阀件,两个风阀件的风口分别位于第二送风风机600的进风侧以及出风侧,定义第二送风风机600两端的两个风阀件分别为第三风阀830以及第四风阀840,第三风阀830和第四风阀840也分别带有两个风口,通过封板将任意风口封堵,切换不同的气流流路。
[0080] 第二送风风机600安装在第二隔板610上,第二送风风机600的进风侧以及出风侧分别位于第二隔板610的两侧,气流从第二送风风机600的进风侧输入,从其出风侧输出,实现气流从第二隔板610的一端输送到另一端。
[0081] 第一风阀810、第二风阀820、第三风阀830以及第四风阀840的风口的开设位置并不局限于上下开设或者左右开设,只要能够满足气流的流通即可。
[0082]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分隔部130竖直方向安装在外壳体100内,第一分隔部130的一端连接在外壳体100的第一端面110上,第一分隔部130的另一端连接有一组风阀组件,该风阀组件位于第一分隔部130远离第一端面110的一端,该风阀组件也包括两组风阀,定义其分别为第五风阀850和第六风阀860,第五风阀850和第六风阀860控制第一主流道S1、第二主流道S2与第一通风口121和第二通风口122之间的连通。
[0083] 第五风阀850和第六风阀860与第二端面120之间还形成有第二分隔部140,第二分隔部140水平布置。
[0084] 优选的,第五风阀850和第六风阀860的布置也可以是竖直方向的,此状态下,第二分隔部140位于第五风阀850和第六风阀860的两个风口之间,封板上下翻转或者打开,将对应的风口打开或者关闭。
[0085] 如图5所示,第五风阀850包括风口U和风口V,第六风口包括风口M和风口N,封板在电机的带动下在竖直平面内上下运动,当封板处于风口U区域时,风口V为空气流通通道;当封板处于V区域的时候,U为空气流通通道。
[0086] 当然,第五风阀850和第六风阀860还可以水平布置,第二分隔部140位于第五风阀850和第六风阀860之间,通过封板水平方向运动,控制对应风阀风口的开关,实现第一主流道S1或第二主流道S2与第一通风口121或第二通风口122之间的流通。
[0087] 第二分隔部140将第一通风口121以及第二通风口122分隔成两部分,第一通风口121以及第二通风口122上也形成有风阀,定义其为第一通风风阀870和第二通风风阀880。
[0088] 为了更清晰的表达该装置的结构形式,给出了沿第一通风口121以及第二通风口122的中心的垂直截面图A‑A;以及沿第一通风风阀870和第二通风风阀880的垂直截面图B‑B,如图3‑5;第一通风风阀870和第二通风风阀880分别设置有竖直排布的两个风口,两个风口分别与第二分隔部140的上下侧形成的空间连通,与其他风阀类似,也通过封板控制其开关,用于切换第一通风口121以及第二通风口122的开口方向。
[0089] 下面,将针对具体的控制过程,对新风处理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进行详细解释,以下的方位仅仅针对于具体的图纸方向,并不对其具体方位做限制:
[0090] 一、夏季运行
[0091] 如图7‑8所示,为夏季除湿阶段的气流流通示意图,该视图方向为设备俯视图,第一送风风机500以及第二送风风机600的进风侧位于下侧,其出风侧位于上侧。
[0092] 室外输入的气流仅能从第一分隔部130的下方向上部流通,室内输出的气流仅能从第二分隔部140的下方向上方流通,为了更加清晰的描述,将第五风阀850和第六风阀860在平面图上铺开,同时将第一通风风阀870和第二通风风阀880也在平面图上铺开。
[0093] 第1步:如图7、图8所示,夏季进风除湿过程中的气流流通过程以及制冷剂循环过程如下:
[0094] 1)、新风流道:
[0095] 室外潮湿空气从第一送风口111经过第一风阀810输送到外壳体100内,此时,第一风阀810的下风口为打开状态,上风口为封闭状态;第二风阀820的下风口为封闭状态,第五风阀850的右风口V为打开状态,左风口U为封闭状态,第一通风风阀870的右侧风口打开,左侧关闭;第二通风风阀880的左风口开启,右风口关闭,第六风阀860的右风口N关闭,左风口M开启,第三风阀830的下风口开启,上风口关闭,第二风阀820的下风口关闭,上风口开启。
[0096] 气流从第一风阀810的下风口输入外壳体100内,进入到第一送风风机500的进风侧,并从第一送风风机500的出风侧输出,输出之后的气流从第三风阀830的上风口输出,输送到第一换热器300内,此时,第一换热器300为蒸发器,对新风进行降温,降温之后的气流中的水汽被冷却凝结吸附在第一换热器300表面的吸湿材料内,被降温除湿之后的气流从第五风阀850的右侧风口V(实际为下侧风口)输出,并经过第二分隔部140的下方从第一通风风阀870的右侧风口(实际为下侧风口)输出到室内。
[0097] 2)、排风流道:
[0098] 室内空气由第二通风口122处的第二通风风阀880的左侧风口(实际为上风口)进入第二分隔部140的上方区域,经过第六风阀860的左风口M(实际为上风口)进入第二主流道S2,到达第二换热器400,此时第二换热器400作冷凝器,将热量释放到室内空气中,同时第二换热器400表面吸湿材料中的水分由于温度升高而也释放到室内空气中,室内空气被加热加湿后经过第四风阀840下风口、第二送风风机600、第二风阀820上风口之后,从第二送风口112输出到室外。
[0099] 3)、制冷剂循环:
[0100] 此过程中,从压缩机200排气后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先流入第二换热器400,在第二换热器400内将热量释放给管外的室内空气,变成低温高压的气液两相制冷剂;
然后再经过电子膨胀阀700的节流降压,变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然后流入第一换热器
300,在第一换热器300内吸收管外新风的热量,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然后再回到压缩机200吸气口,完成一次循环。
[0101] 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第一换热器300上吸湿材料中的水分越来越多,当达到饱和时,吸湿材料需要再生才能恢复活性,此时压缩机200组件中的四通阀换向,使第一换热器300作冷凝器,第二换热器400做蒸发器,同时相应的风阀也进行相应的动作。
[0102] 第2步:夏季再生过程中的气流流通过程以及制冷剂循环过程如下:
[0103] 该状态下各个风阀的开关状态如图8所示:
[0104] 1)新风流道:
[0105] 夏季室外新风由第二送风口112经过第二风阀820的下风口进入外壳体100,在第二送风风机600的作用下,自下而上穿过第二隔板610,室外新风流过第四风阀840的上风口进入第二换热器400前,此时第二换热器400作蒸发器,对新风进行降温除湿,新风中携带的水分被冷却凝结吸附在第二换热器400表面的吸湿材料内,然后再经过第六风阀860的右风口(实际为下风口)从第二分隔部140下部通道到达第一通风风阀870,通过第一通风风阀870送入室内,完成一次循环;
[0106] 2)排风流道:
[0107] 室内空气由第二通风口122经过第二通风风阀880的左风口进入外壳体100,经过第二分隔部140上部后通过第五风阀850的左风道(实际为上风口)到达第一换热器300前,此时第一换热器300作冷凝器,将热量释放到室内空气中,同时第一换热器300表面吸湿材料中的水分由于温度升高而释放到室内空气中,室内空气被加热加湿后经过第三风阀830下风口到达第一送风风机500的进风口,在风机叶片的驱动下经过第一风阀810的上风口将室内空气排到室外,完成一次循环;
[0108] 3)制冷剂循环:
[0109] 此时从压缩机200排气后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先流入第一换热器300,在第一换热器300内将热量释放给管外的室内空气,变成低温高压的气液两相制冷剂;然后再经过电子膨胀阀700的节流降压,变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在流入第二换热器400,在第二换热器400内吸收管外新风的热量,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然后再回到压缩机200吸气口,完成一次循环。
[0110] 第一步和第二步,如此反复循环,室外新风不间断的经过降温除湿后送入室内。
[0111] 二、冬季运行
[0112] 如图9、图10所示,为冬季加湿阶段的气流流通示意图。
[0113] 第1步、新风加湿阶段:
[0114] 如图9所示,为冬季进风加湿过程中的气流流通过程以及制冷剂循环过程:
[0115] 1)新风流道
[0116] 冬季室外新风由第一送风口111进入外壳体100,并由第一风阀810的下风口进入第一送风风机500的进风侧并从出风侧输出,新风流过第三风阀830的上风口进入第一换热器300前,此时第一换热器300作冷凝器,对新风进行加热,同时吸附在第一换热器300表面吸湿材料内水分释放到新风中,从而新风被加热加湿,然后再经过第五风阀850的右风口V从第二分隔部140下部通道到达第一通风口121,最后送入室内,完成一次循环。
[0117] 2)排风流道
[0118] 室内空气由第二通风口122进入机组,经过第二分隔部140上部通道到达第六风阀860的左侧风口M,然后到达第二换热器400前,此时第二换热器400作蒸发器,室内空气中被降温,同时由于第二换热器400表面温度下降使得其表面吸湿材料不断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室内空气被除湿;经过降温除湿后的室内空气再经过第四风阀840的下风口到达第二送风风机600的进风侧,在风机叶片的驱动下经过出风侧后到达第二风阀820的上风口,最后从第二送风口112输出到室外,完成一次循环。
[0119]  3)制冷剂循环:
[0120] 此时从压缩机200排气后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先流入第一换热器300,在第一换热器300内将热量释放给管外的室内空气,变成低温高压的气液两相制冷剂;然后再经过电子膨胀阀700的节流降压,变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然后流入第二换热器400,在第二换热器400内吸收管外新风的热量,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然后再回到压缩机200吸气口,完成一次循环。
[0121] 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第二换热器400上吸湿材料中的水分越来越多,当达到饱和时,吸湿材料需要再生才能恢复活性,此时压缩机200组件中的四通阀换向,使第一换热器300作蒸发器,第二换热器400做冷凝器,同时相应的风阀也进行相应的动作。
[0122] 第2步、再生阶段:
[0123] 如图10所示,为冬季再生过程中的气流流通过程以及制冷剂循环过程:
[0124] 新风流道:
[0125] 冬季室外新风由第二送风口112进入外壳体100,并由第二风阀820的下风口进入第二送风风机600的进风侧,并从出风侧输出,新风流过第四风阀830的下风口进入第二换热器400前,此时第二换热器400作冷凝器,对新风进行加热,同时第二换热器400表面吸湿材料中的水分由于温度升高而也释放到室内空气中,新风被加热加湿后再经过第六风阀860右风口N从第二分隔部140下部通道到达第一通风121口,送入室内,完成一次循环。
[0126] 排风流道:
[0127] 室内空气由第二通风口122进入外壳体100内,经过第二分隔部140上部通道到达第五风阀850的左风口U,然后到达第一换热器300前,此时第一换热器300作蒸发器,室内空气被降温,同时第一换热器300表面吸湿材料由于温度降低而吸收室内空气中水分,这样室内空气被降温除湿后,经过第三风阀830的下风口到达第一送风风机500的吸风侧,在风机叶片的驱动下经过第一风阀810的上风口后从第一送风口111排出到室外,完成一次循环;
[0128] 制冷剂循环:
[0129] 此时从压缩机200排气后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先流入第二换热器400,在第二换热器400内将热量释放给管外的室内空气,变成低温高压的气液两相制冷剂;然后再经过电子膨胀阀700的节流降压,变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在流入第一换热器300,在第一换热器300内吸收管外新风的热量,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然后再回到压缩机200吸气口,完成一次循环。
[0130] 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新风处理装置的空调器,该空调器有利于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有效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和除湿,成本低,取消了水管等的管路布置,有利于减小设备体积,避免了漏水问题且降低了设备维修成本。
[0131]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