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料进料装置及煅烧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1076244.4

文献号 : CN11381663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瑜张羽飞侯志刚

申请人 : 中建材创新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

本文提供一种粉料进料装置及煅烧机,粉料进料装置包括进料筒,所述进料筒的一端设有供粉料进入的入口,所述进料筒的另外一端设有供粉料流出的出口;所述进料筒以入口为起始端,沿轴向依次设有第一分料区、第二分料区和第三分料区;其中,所述第一分料区与竖直方向存在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分料区与竖直方向存在第二夹角、所述第三分料区与竖直方向存在第三夹角,且所述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夹角≤所述第三夹角。本申请实施例有效提高了粉料的铺开程度,提高了粉料进料的均匀性。

权利要求 :

1.一种粉料进料装置(100),包括进料筒(1),所述进料筒(1)的一端设有供粉料进入的入口(11),所述进料筒(1)的另外一端设有供粉料流出的出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筒(1)以入口(11)为起始端,沿轴向依次设有第一分料区(13)、第二分料区(14)和第三分料区(15);

其中,所述第一分料区(13)与竖直方向存在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分料区(14)与竖直方向存在第二夹角、所述第三分料区(15)与竖直方向存在第三夹角,且所述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夹角≤所述第三夹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料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料区(14)沿筒体周向的内壁上设有一个以上顺筒体长度方向的第一立板(141);

一个以上第一立板(141)将所述第二分料区(14)分割为两个以上相互独立的第二分料子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料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料子区沿筒体周向的内壁上设有一个以上顺筒体长度方向的第二立板(142);所述第二立板(142)与所述第二分料子区的相对内壁间留有间隙。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粉料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分料区(15)与所述进料筒(1)出口侧的筒端面连接;所述第三分料区(15)设有多个第一分料板(151),多个所述第一分料板(151)的倾斜角度均不相同或者部分相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料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料板(151)的截面形状设置为三角形或者圆弧形或者菱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料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分料区(15)还设有一个以上第二分料板(152),所述第二分料板(152)与所述第一立板(141)连接且成组设置。

7.一种煅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粉料进料装置(100),所述煅烧机的腔壁上设有进料口(200),所述粉料进料装置(100)从所述进料口(200)斜向下插入所述煅烧机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煅烧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进料口(200)沿所述煅烧机腔壁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粉料进料装置(100)和所述进料口(200)成组设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煅烧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进料口(200)沿所述煅烧机腔壁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粉料进料装置(100)和所述进料口(200)成组设置;多个所述粉料进料装置(100)从所述进料口(200)插入所述煅烧机内的长度设置为均不相同或者部分相同。

说明书 :

一种粉料进料装置及煅烧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文涉及但不限于板材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粉料进料装置及煅烧机。

背景技术

[0002] 煅烧机为石膏粉料煅烧常用设备,常采用热油的方式进行煅烧,使煅烧机流出的粉料的温度高达150℃左右,以保证石膏板产品的性能。
[0003] 常用煅烧机在煅烧的过程中,常发生粉料局部过烧或部分粉料煅烧不充分的问题,进而导致石膏板的力学性能有所下降。
[0004]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发明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0005]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粉料进料装置,包括进料筒,所述进料筒的一端设有供粉料进入的入口,所述进料筒的另外一端设有供粉料流出的出口;所述进料筒以入口为起始
端,沿轴向依次设有第一分料区、第二分料区和第三分料区;
[0006] 其中,所述第一分料区与竖直方向存在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分料区与竖直方向存在第二夹角、所述第三分料区与竖直方向存在第三夹角,且所述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夹角
≤所述第三夹角。
[0007]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申请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08]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粉料进料装置,通过依次设置的三个分料区:第一分料区、第二分料区和第三分料区,使得从进料筒入口流入的粉料经过三级划分,有效提高粉料的铺开程度;再通过将所述第一分料区、所述第二分料区和所述第三分料区均设置为与竖直方
向存在一定的夹角,且设置各个分料区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依次增大或者第二夹角与第三夹
角相同,在粉料从进料筒的出口流出时,具有较优的水平方向的加速度,以提高粉料的分散程度,提高粉料进料的均匀性。
[0009] 在阅读并理解附图和详细描述后,可以明白其他方面。

附图说明

[0010]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文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文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文技术方案的限制。
[0011]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粉料进料装置的主视图;
[0012]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粉料进料装置的俯视图;
[0013] 图3为图1中标识A处的剖视图;
[0014] 图4为图3中标识B处的局部剖视图;
[0015]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煅烧机的布置示意图。
[0016] 附图标记:
[0017] 100‑粉料进料装置;
[0018] 1‑进料筒,11‑入口,12‑出口,13‑第一分料区,14‑第二分料区,141‑第一立板,142‑第二立板,15‑第三分料区,151‑第一分料板,152‑第二分料板,153‑加强筋板;
[0019] 200‑进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文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文,而非对本文的限定。
[0021]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粉料进料装置100,包括进料筒1,进料筒1的一端设有供粉料进入的入口11,进料筒1的另外一端设有供粉料流出的出口12;进料筒1以入口11为起始端,沿轴向依次设有第一分料区13、第二分料区14和第三分料区15;其中,第一分料区13与竖直方向存在第一夹角a1、第二分料区14与竖直方向存在第二夹角a2、第三分料区15与竖直方向存在第三夹角a3,且设置第一夹角a1<第二夹角a2≤第三夹角a3。
[0022] 其中,粉料进料装置100通过依次设置的三个分料区:第一分料区13、第二分料区14和第三分料区15,使得从进料筒1的入口11流入的粉料经过三级划分,相比常用进料装置仅通用设置一个进料区以实现一次性的进料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分级进料方式可
有效地提高粉料的铺开程度;如图3所示,将第一分料区13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设置为a1,第二分料区14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设置为a2,第三分料区15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设置为a3,且将
上述的a1、a2以及a3设置为依次增大或者将a2设置为与a3相同,可使粉料从进料筒1的出口
12流出时,具有较优的水平方向(如图3所示的X向)的加速度,以提高粉料的分散程度,提高粉料进料的均匀性。
[0023]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在采用上述粉料进料装置100的基础上,可将粉料设置为不同粗细等级的混合料,使得粉料从上述的进料筒1的出口12流出时,以增加不同粗细等级粉料的离散程度,提高粉料进料的均匀性,当将上述粉料进料装置100应用于粉料的煅烧机
时,也将有助于粉料燃烧的均匀性。
[0024]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在第二分料区14沿筒体周向的内壁上设有一个以上即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多个顺筒体长度方向的第一立板141;第二分料区14的内壁和第一立板141、或者是两个相邻的第一立板141将第二分料区14分割为两个以上即两个或者更多个相互独立的第二分料子区。其中,如图1、图4所示,以在第二分料区14内设置两个第一立板141为例(两个第一立板141的倾斜角度可以相同或者不相同),则第二分料区14
被分割成彼此独立的三个第二分料子区,通过粉料进入到第二分料区14后的进一步的划
分,避免了粉料过于集中,而导致出料后堆积严重(例如堆积如山,或者大小堆两级分化)的问题;其中,第二分料区14的外形可参考图1、图2设计成锥形,以利于粉料的散开。
[0025]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第二分料子区沿筒体周向的内壁上设有一个以上即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多个顺筒体长度方向的第二立板142;第二立板142与第二分料子区的相对内壁间留有间隙。其中,如图1所示,以最左侧的第二分料子区为例,在里面设置一个第二立板142,则第二立板142将该第二分料子区又划分成两个小区间,上述设置
将有利于在粉料进入第二分料子区后的进一步划分,提高粉料铺开程度;另外,将第二立板
142与第二分料子区的相对内壁间留有间隙,即设置第二立板142并未将第二分料子区分割
成彼此独立的更小的分料小区间,粉料可流经第二立板142的三个侧面后进入下一个分料
区即第三分料区15,可增加粉料的铺开程度。
[0026] 根据情况,当在一个第二分料子区内设置多个第二立板142时,可将第二立板142的长度(沿进料筒1的长度方向)设置为与第一立板141的长度相同,多个第二立板142之间,第二立板142的长度可设置为相同或者不相同,以提高粉料进料装置100调节的灵活性。
[0027]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第三分料区15与进料筒1出口侧的筒端面连接;在第三分料区15内设有多个第一分料板151,多个第一分料板151的倾斜角度设置为
不相同或者部分相同,以提高粉料的铺开程度;当然可选择将其中的几个非相邻的第一分
料板151设置成倾斜角度相同;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将第一分料板151的截面形状设置为
三角形或者圆弧形或者菱形,当粉料流到第一分料板151上时,可从相邻两个第一分料板
151间的缝隙中散落,或者是从第一分料板151与第一立板141之间的缝隙散落,或者是从第一分料板151与进料筒1的筒壁之间的缝隙散落,以提高粉料的铺开程度;将多个第一分料
板151的倾斜角度设置为不相同,可增加相邻两个第一分料板151之间的缝隙,有利于粉料
的散开;另外,可将第一分料板151沿进料筒1出口侧的筒端面周向成圈布置,也可仅布置在周向的设定区域内,可根据实际应用中粉料进料装置100的分料均匀性适应性调整;当然,第一分料板151的截面形状也可自由设置,例如梯形等。
[0028]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第三分料区15还设有一个以上即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第二分料板152,第二分料板152与第一立板141连接且成组设置;其中,可将第二分料板152设置为是第一立板141的延伸,也可将其设置为是一个单独分料板,则第二分料板152的形状以及与筒内壁的倾斜角度可重新设置;另外,第二分料板152与第一立板141的连接可以设置为永久性的连接(例如,一体成型或者焊接),也可设置为可拆卸式的连接
(例如,采用螺接的方式),当将第二分料板152设置为可拆卸式的连接到第一立板141上时,可提高粉料进料装置100的整体灵活度以及拆装更换第二分料板152的方便性。
[0029]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第一分料板151的外侧设置加强筋板153,以提高粉料进料装置100出口侧的支撑强度,延长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另外,考虑到针对粉料进料装置100不同区域强度的差异化要求,可将粉料进料装置100的各个区域进行料厚的
差异化设置,即第一分料区13、第二分料区14以及第三分料区15采用非等壁厚的设置,在既保证粉料进料装置100刚强度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又可减少材料的浪费,可从整体上降低粉料进料装置100的制造成本。
[0030]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一种用于粉料煅烧的煅烧机,包括上面任一所述的粉料进料装置100,煅烧机的腔壁上设有进料口200,粉料进料装置100从进料口200斜
向下插入煅烧机内。
[0031] 如图5所示,将粉料进料装置100插入煅烧机内,则第一分料区13与水平方向存在夹角β1,第二分料区14与水平方向存在夹角β2,第三分料区15与水平方向存在夹角β3,且上述的夹角(β1、β2、β3)依次减小或者β2与β3相同(这与上述设置的第一夹角a1<第二夹角a2≤第三夹角a3是一致的),即将粉料进料装置100插入煅烧机内是有方向要求的,以使得粉
料经过粉料进料装置100的上述三个分料区:第一分料区13、第二分料区14以及第三分料区
15后,使得粉料能够以较好的水平方向而分散到燃烧机内,以提高粉料燃烧的均匀性,可有效地避免粉料局部过烧或者局部燃烧不充分的问题。
[0032]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将多个进料口(200)沿煅烧机腔壁的周向间隔设置,且粉料进料装置100和进料口200成组设置,如图所示,以设置两组为例,将两组粉料进料装置100和进料口200可沿煅烧机的中心轴线对称布置;设置一个以上的粉料进料装置
100,可提高粉料沿煅烧机周向的分散程度,有利于粉料燃烧的均匀性,且有利于提高粉料进料操作的效率。
[0033]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将多个进料口(200)沿煅烧机腔壁的轴向间隔设置,粉料进料装置100和进料口200成组设置,且设置粉料进料装置100从进料口200插入
煅烧机内的长度均不相同,或者部分相同,可提高粉料沿煅烧机径向的分散程度,有利于粉料燃烧的均匀性,且有利于提高粉料进料操作的效率。
[0034] 另外,对于插入煅烧机内部的粉料进料装置100区域的耐高温要求相比其它区域的要求较高,因此,可在选材上进行差异化设计,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材料的浪费,可从整体上降低粉料进料装置100的制造成本。
[0035] 在本文的描述中,术语“上”、“下”、“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边”、“相对”、“四角”、“周边”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文的限制。
[0036]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直接连接”、“间接连接”、“固定连接”、“安装”、“装配”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术语“安装”、“连接”、“固定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文中的具体含义。
[0037] 虽然本文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文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文。任何本文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文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文的专利保护范
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