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模装置及具有该底模装置的建筑模板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1128363.X

文献号 : CN11381868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刘玉祥马乾坤赵世强

申请人 :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CN)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底模装置及具有该底模装置的建筑模板装置。底模装置包括:本体、两个连接件、多个并列设置的顶推板和多个调节机构;两个连接件分别设置于本体的两个端部;每个顶推板均与本体相平行;各顶推板与各调节机构一一对应,每个顶推板均通过对应的调节机构设置于本体,每个调节机构均调节对应的顶推板的位置以使顶推板顶紧模板。本发明中,调节机构调节顶推板的位置以顶紧模板,保证模板处于平直状态,当模板为多个组合在一起时,各顶推板的顶紧能够保证各模板之间拼缝处的严实,避免出现漏浆、涨模现象,每个调节机构还能使得各顶推板与地面稳定接触,以对模板底部缝隙进行二次封堵,避免地面平整度不足而产生的漏浆,提高了浇筑质量。

权利要求 :

1.一种底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两个连接件(2)、多个顶推板(3)和多个调节机构(4);其中,两个所述连接件(2)分别设置于所述本体(1)的两个端部;

各所述顶推板(3)并列设置,每个所述顶推板(3)均与所述本体(1)相平行;

各所述顶推板(3)与各所述调节机构(4)一一对应,每个所述顶推板(3)均通过对应的调节机构(4)设置于所述本体(1),每个所述调节机构(4)均用于调节对应的顶推板(3)的位置,以使所述顶推板(3)顶紧模板;

所述本体(1)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地开设有多个条形孔(110),每个所述条形孔(110)均沿所述本体(1)的高度方向延伸,各所述条形孔(110)与各所述调节机构(4)一一对应;

每个所述调节机构(4)均包括:调节杆(41)和锁合组件;所述调节杆(41)与对应的顶推板(3)相连接,所述调节杆(41)可移动地穿设于对应的条形孔(110);

所述锁合组件设置于所述调节杆(41)与所述本体(1)之间,用于在所述调节杆(41)移动至所需位置后对所述调节杆(41)进行锁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合组件包括:限位件和锁合螺母(42);其中,所述调节杆(41)的外壁设置有螺纹,所述锁合螺母(42)螺接于所述调节杆(41);

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本体(1)对应的条形孔(110)处,用于对所述锁合螺母(42)进行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两个均呈L型的限位板(43);其中,每个所述限位板(43)的第一端均与所述本体(1)相连接,每个所述限位板(43)的第二端均与所述本体(1)相平行;

两个所述限位板(43)相对设置,两个所述限位板(43)的第二端之间具有预设间隙,所述间隙与对应的条形孔(110)相对应,所述调节杆(41)依次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间隙和对应的条形孔(110);

所述锁合螺母(42)可移动地夹设于两个所述限位板(43)的第二端与所述本体(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模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连接件(2)与所述本体(1)相垂直或者处于同一直线;和/或,每个所述连接件(2)用于与相邻底模装置中的连接件(2)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件(2)均包括:第一连接板(21)、第二连接板(22)、第三连接板(23)和第四连接板(24);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2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2)的第一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2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板(23)的第一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23)的第二端为自由端;

所述第二连接板(2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连接板(24)的第一端垂直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板(24)的第二端为自由端;

所述第三连接板(23)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板(22)的长度,所述第四连接板(24)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1)的长度;

所述第三连接板(23)和所述第四连接板(24)均开设有第一穿设孔(14)。

6.一种建筑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第一模板(5)、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底模装置和多个对拉装置;其中,每个所述第一模板(5)均包括:多个拼装模板,各所述拼装模板依次相邻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的板面;

两个所述第一模板(5)并列设置且间隔预设距离,两个所述第一模板(5)通过各所述对拉装置相连接;

各所述底模装置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模板(5)底部的外侧,每个所述底模装置中的各顶推板(3)均与对应的第一模板(5)相接触,以顶紧所述第一模板(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第二模板(6)和两个拼接板(7);其中,每个所述第一模板(5)的顶部均通过一个所述拼接板(7)与一个所述第二模板(6)相连接,每个所述第一模板(5)与对应的第二模板(6)处于同一平面;

每个所述拼接板(7)相对的两侧均开设有插接槽(71),所述第一模板(5)和所述第二模板(6)分别相对地插设于对应的插接槽(71)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置于阴角部位的阴角模板(8);其中,所述阴角模板(8)设置于两个所述底模装置之间且与两个所述底模装置中的连接件(2)可拆卸连接,所述阴角模板(8)与所述第一模板(5)底部的外侧相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阴角模板(8)包括:第五连接板(81)、第六连接板(82)、第七连接板(83)、第八连接板(84)、以及均呈锥形的销钉(9)和销片(10);其中,所述第五连接板(8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连接板(82)的第一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五连接板(8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连接板(83)的第一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七连接板(83)的第二端为自由端;所述第六连接板(8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连接板(84)的第一端垂直连接,所述第八连接板(84)的第二端为自由端;

所述第七连接板(83)的长度小于所述第六连接板(82)的长度,所述第八连接板(84)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五连接板(81)的长度;

所述第七连接板(83)和所述第八连接板(84)均开设有第二穿设孔(15);

所述销钉(9)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通孔(91);

每个所述连接件(2)均开设有第一穿设孔(14),所述第七连接板(83)上的第二穿设孔(15)或者所述第八连接板(84)上的第二穿设孔(15)与相邻连接件(2)上的第一穿设孔(14)相对应,所述销钉(9)穿设于相对应的第一穿设孔(14)和第二穿设孔(15)且部分通孔呈裸露状态,所述销片(10)插设于裸露的通孔(91)内。

说明书 :

底模装置及具有该底模装置的建筑模板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底模装置及具有该底模装置的建筑模板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抗震墙或结构墙,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重力)的墙体,防止结构剪切(受剪)破坏。框架柱在框架结构中承受梁和板传来的荷载,并将荷载传给基础,是主要的竖向支撑结构。因此,剪力墙及框架柱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的使用安全性和美观性。
[0003] 目前,在建筑行业中建造剪力墙和框架柱时均需要使用到模板,模板多采用木胶合板,由于周转次数较多,木胶合模板容易产生翘皮、弯曲现象,进而出现漏浆、涨模现象。

发明内容

[0004]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底模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木胶合模板易翘皮、弯曲而导致漏浆、涨模的问题。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该底模装置的建筑模板装置。
[0005] 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底模装置,该装置包括:本体、两个连接件、多个顶推板和多个调节机构;其中,两个连接件分别设置于本体的两个端部;各顶推板并列设置,每个顶推板均与本体相平行;各顶推板与各调节机构一一对应,每个顶推板均通过对应的调节机构设置于本体,每个调节机构均用于调节对应的顶推板的位置,以使顶推板顶紧模板。
[0006] 进一步地,上述底模装置中,本体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地开设有多个条形孔,每个条形孔均沿本体的高度方向延伸,各条形孔与各调节机构一一对应;每个调节机构均包括:调节杆和锁合组件;调节杆与对应的顶推板相连接,调节杆可移动地穿设于对应的条形孔;锁合组件设置于调节杆与本体之间,用于在调节杆移动至所需位置后对调节杆进行锁合。
[0007] 进一步地,上述底模装置中,锁合组件包括:限位件和锁合螺母;其中,调节杆的外壁设置有螺纹,锁合螺母螺接于调节杆;限位件设置于本体对应的条形孔处,用于对锁合螺母进行限位。
[0008] 进一步地,上述底模装置中,限位件包括:两个均呈L型的限位板;其中,每个限位板的第一端均与本体相连接,每个限位板的第二端均与本体相平行;两个限位板相对设置,两个限位板的第二端之间具有预设间隙,间隙与对应的条形孔相对应,调节杆依次可移动地穿设于间隙和对应的条形孔;锁合螺母可移动地夹设于两个限位板的第二端与本体之间。
[0009] 进一步地,上述底模装置中,每个连接件与本体相垂直或者处于同一直线;和/或,每个连接件用于与相邻底模装置中的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0010] 进一步地,上述底模装置中,每个连接件均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其中,第一连接板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板的第一端垂直连接,第一连接板的第二端与第三连接板的第一端垂直连接,第三连接板的第二端为自由端;第二连接板的第二端与第四连接板的第一端垂直连接,第四连接板的第二端为自由端;第三连接板的长度小于第二连接板的长度,第四连接板的长度小于第一连接板的长度;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均开设有第一穿设孔。
[0011] 本发明中,每个调节机构均调节对应的顶推板相对于本体的位置,使得各顶推板均与模板相顶紧,保证模板处于平直状态,防止模板翘起、弯曲而无法平直,当模板为多个组合在一起时,各顶推板的顶紧能够保证各模板之间拼缝处的严实,避免浇筑时出现漏浆、涨模现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木胶合模板易翘皮、弯曲而导致漏浆、涨模的问题,并且,每个调节机构的调节还能使得各顶推板与地面稳定接触,从而对模板底部缝隙进行二次封堵,避免地面平整度不足而产生的漏浆,提高了浇筑质量。
[0012]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建筑模板装置,该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模板、多个上述任一种底模装置和多个对拉装置;其中,每个第一模板均包括:多个拼装模板,各拼装模板依次相邻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的板面;两个第一模板并列设置且间隔预设距离,两个第一模板通过各对拉装置相连接;各底模装置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一模板底部的外侧,每个底模装置中的各顶推板均与对应的第一模板相接触,以顶紧第一模板。
[0013] 进一步地,上述建筑模板装置还包括:两个第二模板和两个拼接板;其中,每个第一模板的顶部均通过一个拼接板与一个第二模板相连接,每个第一模板与对应的第二模板处于同一平面;每个拼接板相对的两侧均开设有插接槽,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分别相对地插设于对应的插接槽内。
[0014] 进一步地,上述建筑模板装置还包括:用于置于阴角部位的阴角模板;其中,阴角模板设置于两个底模装置之间且与两个底模装置中的连接件可拆卸连接,阴角模板与第一模板底部的外侧相接触。
[0015] 进一步地,上述建筑模板装置中,阴角模板包括:第五连接板、第六连接板、第七连接板、第八连接板、以及均呈锥形的销钉和销片;其中,第五连接板的第一端与第六连接板的第一端垂直连接,第五连接板的第二端与第七连接板的第一端垂直连接,第七连接板的第二端为自由端;第六连接板的第二端与第八连接板的第一端垂直连接,第八连接板的第二端为自由端;第七连接板的长度小于第六连接板的长度,第八连接板的长度小于第五连接板的长度;第七连接板和第八连接板均开设有第二穿设孔;销钉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通孔;每个连接件均开设有第一穿设孔,第七连接板上的第二穿设孔或者第八连接板上的第二穿设孔与相邻连接件上的第一穿设孔相对应,销钉穿设于相对应的第一穿设孔和第二穿设孔且部分通孔呈裸露状态,销片插设于裸露的通孔内。
[0016] 本发明中,两个第一模板并列设置并通过多个对拉装置进行连接,使得两个第一模板连接在一起,向两个第一模板内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待浇筑构件,各底模装置中的各顶推板与第一模板相接触,通过各顶推板顶紧第一模板,保证两个第一模板处于平直状态,避免浇筑时出现漏浆、涨模现象,提高了浇筑质量,该装置能够重复周转使用。

附图说明

[0017]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18]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底模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底模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底模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底模装置的又一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底模装置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模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模板装置中,连接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5]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模板装置中,阴角模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模板装置中,销钉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模板装置中,销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模板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30] 底模装置实施例:
[0031] 参见图1至图4,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中底模装置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底模装置包括:本体1、两个连接件2、多个顶推板3和多个调节机构4。其中,两个连接件2分别设置于本体1的两个端部。具体地,本体1呈长条状,两个连接件2置于本体1长度方向(图1所示的由左至右的方向)的两个端部。每个连接件2均可以用于与相邻的另一个底模装置中的连接件2可拆卸连接,以实现各底模装置的拼接接长,满足各种规格的待浇筑构件。也可以是,连接件2与其他装置进行连接,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0032] 每个连接件2可以与本体1相垂直(参见图1),也可以是,每个连接件2与本体1处于同一直线(参见图4),每个连接件2与本体1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0033] 优选的,每个连接件2与本体1相垂直或者处于同一直线;和/或,每个连接件2用于与相邻底模装置中的连接件2可拆卸连接。
[0034] 各顶推板3并列设置,每个顶推板3均与本体1相平行。具体地,各顶推板3之间可以相邻紧挨设置,也可以间隔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每个顶推板3均对应于模板底部的外侧,并且,每个顶推板3均与模板底部的外侧相接触,而模板的内侧用于容置混凝土,以形成待浇筑构件。
[0035] 顶推板3与调节机构4的数量相同,各顶推板3与各调节机构4一一对应,每个顶推板3均通过对应的调节机构4设置于本体1,即,顶推板3与调节机构4相连接,调节机构4设置于本体1,每个调节机构4均用于调节对应的顶推板3的位置,以使顶推板3顶紧模板,使得模板保持不动,并且保证顶推板3与地面紧密接触,确保顶推板3的稳定。具体地,每个调节机构4不仅调节顶推板3与本体1之间的距离,还调节顶推板3对应于本体1高度方向(图2所示的由上至下的方向)上的位置。
[0036] 具体实施时,本体1可以为2mm厚铝合金模板,本体1的高度可以为100mm,本体1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每个顶推板3均可以为2mm厚铝合金模板。
[0037]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每个调节机构4均调节对应的顶推板3相对于本体1的位置,使得各顶推板3均与模板相顶紧,保证模板处于平直状态,防止模板翘起、弯曲而无法平直,当模板为多个组合在一起时,各顶推板3的顶紧能够保证各模板之间拼缝处的严实,避免浇筑时出现漏浆、涨模现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木胶合模板易翘皮、弯曲而导致漏浆、涨模的问题,并且,每个调节机构4的调节还能使得各顶推板3与地面稳定接触,从而对模板底部缝隙进行二次封堵,避免地面平整度不足而产生的漏浆,提高了浇筑质量。
[0038] 参见图1至图3,上述实施例中,本体1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条形孔110,各条形孔110在本体1上间隔开设,优选为均匀间隔开设。每个条形孔110为长条状的,每个条形孔110均沿本体1的高度方向(图2所示的由上至下的方向)延伸,也就是说每个条形孔110的长度方向与本体1的高度方向相一致。条形孔110的数量与调节机构4的数量相同,各条形孔
110与各调节机构4一一对应,则各条形孔110与各顶推板3一一对应。
[0039] 每个调节机构4均包括:调节杆41和锁合组件。其中,调节杆41与对应的顶推板3相连接,具体地,调节杆41的第一端(图1所示的上端)与对应的顶推板3相连接,调节杆41的第二端(图1所示的下端)为自由端。调节杆41可移动地穿设于对应的条形孔110,则调节杆41可在对应的条形孔110内沿条形孔110的长度方向移动,即相对于图2而言,调节杆41可在本体1的高度方向上上下移动。并且,调节杆41可在穿设本体1后推动或者拉动顶推板3,即相对于图1而言,调节杆41可带动顶推板3相对于本体1上下移动。
[0040] 锁合组件设置于调节杆41与本体1之间,调节杆41在其对应的条形孔110内移动至所需位置后,锁合组件用于对调节杆41进行锁合,使得调节杆41与本体1相对固定,进而使得顶推板3与本体1相对固定。具体地,由于地面有时不平整,所以每个调节杆41可带动对应的顶推板3在对应的条形孔110内上下移动,以保证顶推板3与地面稳定接触,进而对模板的底部缝隙进行二次封堵,避免因地面平整度不足导致出现漏浆的现象。并且,每个调节杆41根据模板的位置推动或者拉动顶推板3,使得顶推板3与模板相顶紧,避免模板底部出现涨模的现象。在调节好调节杆41的位置之后,锁合组件对调节杆41的位置进行锁定,使得调节杆41的位置保持不动,确保顶推板3与模板相顶紧。
[0041] 锁合组件可以包括:限位件和锁合螺母42。其中,调节杆41的外壁设置有螺纹,锁合螺母42螺接于调节杆41。具体地,调节杆41可以为螺栓,螺栓的头部为自由端,螺栓的端部与对应的顶推板3相连接,锁合螺母42与螺栓相螺接。
[0042] 限位件设置于本体1,并且,限位件对应于条形孔110处,限位件用于对锁合螺母42进行限位,并使得锁合螺母42与条形孔110相对应。具体地,限位件只是限制了锁合螺母42与本体1之间在图1所示的由上至下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即限制了锁合螺母42在图1所示的由上至下方向上相对于本体1移动,防止锁合螺母42脱离本体1,但是并不限制锁合螺母42沿条形孔110的长度方向移动,则调节时,根据地面的平整度,调节杆41可带动锁合螺母42和顶推板3一起在条形孔110内移动,直至顶推板3与地面相接触,这时,拧动调节杆41,调节杆41可推动或者拉动顶推板3,使得顶推板3与模板相顶紧。
[0043] 优选的,限位件包括:两个限位板43。其中,每个限位板43均呈L型。每个限位板43的第一端均与本体1相连接,每个限位板43的第二端均与本体1相平行。具体地,每个限位板43的第一端均与本体1相垂直,并且,每个限位板43的第二端均与本体1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该距离即为每个限位板43的第一端的长度。
[0044] 两个限位板43相对设置,具体地,两个限位板43的第二端相对延伸,并且,两个限位板43的第二端之间具有预设间隙,该预设间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两个限位板43的第二端之间的间隙与对应的条形孔110相对应,调节杆41依次可移动地穿设于该间隙和对应的条形孔110,再与对应的顶推板3相连接。
[0045] 锁合螺母42可移动地夹设于两个限位板43的第二端与本体1之间,具体地,两个限位板43的第二端和本体1对锁合螺母42进行限制,防止锁合螺母42脱离本体1,但是锁合螺母42可在两个限位板43之内沿条形孔110的长度方向移动,即两个限位板43只是防止了锁合螺母42与本体1相脱离,但是并不限制锁合螺母42在对应的条形孔110内的移动,则能够保证调节杆41在条形孔110内自由移动。
[0046]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调节机构4的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0047] 参见图5,上述各实施例中,每个连接件2均可以包括:第一连接板21、第二连接板22、第三连接板23和第四连接板24。其中,第一连接板21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板22的第一端垂直连接,第一连接板21的第二端与第三连接板23的第一端垂直连接,第三连接板23的第二端为自由端。第二连接板22的第二端与第四连接板24的第一端垂直连接,第四连接板24的第二端为自由端。
[0048] 第三连接板23与第二连接板22相平行,第三连接板23的长度小于第二连接板22的长度。第四连接板24与第一连接板21相平行,第四连接板24的长度小于第一连接板21的长度。第三连接板23的第二端与第四连接板24的第二端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并未接触或者相邻。
[0049] 第三连接板23和第四连接板24均开设有第一穿设孔14。具体实施时,当连接件2与相邻的另一个底模装置中的连接件2相连接时,其中一个连接件2上的第三连接板23可以与另一个连接件2上的第三连接板23或者第四连接板24相接触,相接触的连接板上的第一穿设孔14相对应且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具体实施时,紧固件可以为销钉销片的结构,也可以为螺栓螺母的结构,还可以为其他结构,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0050] 优选的,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之间设置有加劲板25,以提高连接件2的刚度,使得连接件2与加劲板25共同受力。
[0051]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每个连接件2的结构简单,便于实施,并且便于与其他装置相连接。
[0052]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每个调节机构4均调节对应的顶推板3相对于本体1的位置,使得各顶推板3均与模板相顶紧,保证模板处于平直状态,防止模板翘起、弯曲而无法平直,当模板为多个组合在一起时,各顶推板3的顶紧能够保证各模板之间拼缝处的严实,避免浇筑时出现漏浆、涨模现象,并且,每个调节机构4的调节还能使得各顶推板3与地面稳定接触,从而对模板底部缝隙进行二次封堵,避免地面平整度不足而产生的漏浆,提高了浇筑质量。
[0053] 建筑模板装置实施例:
[0054] 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建筑模板装置,参见图6,建筑模板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模板5、多个上述任一种底模装置和多个对拉装置。其中,每个第一模板5均包括:多个拼装模板,各拼装模板依次相邻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的板面,即为完整的一个第一模板5,每个第一模板5均呈平直状态。具体地,每个拼装模板均可以为木胶合板,各木胶合板相邻设置并通过方木16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第一模板5。
[0055] 两个第一模板5并列设置,并且,两个第一模板5间隔预设距离,该预设距离可以根据待浇筑构件的厚度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两个第一模板5通过各对拉装置相连接,两个第一模板5之间的空间内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待浇筑构件。
[0056] 各底模装置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一模板5底部的外侧,每个底模装置中的各顶推板3均与对应的第一模板5相接触,通过每个底模装置中的调节机构4调节各顶推板3的位置,以顶紧对应的第一模板5。具体地,各底模装置中的各顶推板3对各拼装模板进行顶紧,避免各拼装模板接缝处的漏浆、涨模现象。其中,底模装置的具体实施过程参见上述说明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0057] 具体实施时,每个木胶合板的规格和数量均可以根据待浇筑构件和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0058] 具体实施时,每个第一模板5上均设置有多对钢管12,每个钢管12均与方木16相垂直,各对钢管12之间间隔设置。每个对拉装置均可以为对拉螺杆13,对拉螺杆13置于一对钢管12之间,对拉螺杆13将两个第一模板5连接在一起。各方木16可以作为次楞,各钢管12可以作为主楞,对拉螺杆13对钢管12进行拉结完成模板拼装。
[0059] 具体实施时,两个第一模板5的外部通过多个对拉螺杆13连接,在两个第一模板5的内部放置多个混凝土垫块作为支撑,每个混凝土垫块均横设于两个第一模板5之间,并且,每个混凝土垫块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模板5一一对应接触,则各混凝土垫块顶住两个第一模板5,每个混凝土垫块的长度即为待浇筑构件的厚度,这样对拉螺杆13在两个第一模板5的外部内拉,混凝土垫块在两个第一模板5的内部顶住,能够有效控制两个第一模板5之间的距离。各混凝土垫块在两个第一模板5的内部均匀分布。
[0060]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模板5并列设置并通过多个对拉装置进行连接,使得两个第一模板5连接在一起,向两个第一模板5内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待浇筑构件,各底模装置中的各顶推板3与第一模板5相接触,通过各顶推板3顶紧第一模板5,保证两个第一模板5处于平直状态,避免浇筑时出现漏浆、涨模现象,提高了浇筑质量,该装置能够重复周转使用。
[0061] 参见图6和图7,上述实施例中,建筑模板装置还包括:两个第二模板6和两个拼接板7。其中,每个第一模板5的顶部(图6所示的上部)均通过一个拼接板7与一个第二模板6相连接,每个第一模板5与对应的第二模板6均处于同一平面。具体地,两个第二模板6与两个第一模板5一一对应,每个第一模板5与对应的第二模板6之间均设置一个拼接板7。
[0062] 每个拼接板7相对的两侧均开设有插接槽71,具体地,每个拼接板7的截面均可以呈H型。具体实施时,每个拼接板7均可以为铝合金模板。第一模板5和第二模板6分别相对地插设于对应的插接槽71内,具体地,第一模板5的顶部插设于拼接板7的其中一个插接槽71内,该拼接板7的另一个插接槽71内插设对应的第二模板6。
[0063] 具体实施时,每个第二模板6均包括:多个木胶合板,各木胶合板相邻设置并通过方木16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第二模板6。每个第一模板5中的各木胶合板与对应的第二模板6中的各木胶合板为一一对应,则每个第一模板5中的每个木胶合板均通过拼接板7与对应的第二模板6中的每个木胶合板相连接。
[0064] 具体实施时,每个拼接板7均可以为2mm厚铝合金模板。每个插接槽71的深度均可以为50mm。每个插接槽71的宽度略大于第一模板5的厚度,具体实施时,每个插接槽71的宽度比第一模板5的厚度大1mm~2mm,以便于第一模板5的插入。
[0065]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一模板5均通过拼接板7与第二模板6相连接,起到对第一模板5进行接长的作用,并且,拼接板7的设置能够保证第一模板5与第二模板6之间的拼缝严实,使得第一模板5与第二模板6之间不存在接缝,避免了第一模板5和第二模板6拼装时出现漏浆,进而保证了浇筑质量。
[0066] 参见图6、图8和图9,上述各实施例中,建筑模板装置还可以包括:阴角模板8。其中,阴角模板8置于阴角部位。阴角模板8设置于两个底模装置之间,并且,阴角模板8与两个底模装置中的连接件2可拆卸地连接。阴角模板8与第一模板5底部的外侧相接触,则阴角模板8抵接于第一模板5底部的外侧,以对阴角部位进行抵接。
[0067] 具体实施时,阴角部位可以如图11中的L型构件转折处的内侧,则阴角模板8置于L型构件转折处的内侧处。当然,阴角部位也可以为其他部位,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0068] 优选的,阴角模板8包括:第五连接板81、第六连接板82、第七连接板83、第八连接板84、以及销钉9和销片10。其中,第五连接板81的第一端与第六连接板82的第一端垂直连接,第五连接板81的第二端与第七连接板83的第一端垂直连接,第七连接板83的第二端为自由端。第六连接板82的第二端与第八连接板84的第一端垂直连接,第八连接板84的第二端为自由端。
[0069] 第七连接板83与第六连接板82相平行,第七连接板83的长度小于第六连接板82的长度。第八连接板84与第五连接板81相平行,第八连接板84的长度小于第五连接板81的长度。第七连接板83的第二端与第八连接板84的第二端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并未接触或者相邻。
[0070] 第七连接板83和第八连接板84均开设有第二穿设孔15。
[0071] 销钉9和销片10均呈锥形,销钉9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通孔91,该通孔91为长条形,该通孔91的长度方向与销钉9的长度方向相同。每个连接件2均开设有第一穿设孔14,第七连接板83上的第二穿设孔15或者第八连接板84上的第二穿设孔15与相邻连接件2上的第一穿设孔14相对应,销钉9穿设于相对应的第一穿设孔14和第二穿设孔15,并且,销钉9上的部分通孔91呈裸露状态,销片10插设于裸露的通孔91内。
[0072] 具体地,销钉9在依次穿设于相对应的第一穿设孔14和第二穿设孔15之后,则销钉9中的通孔91部分被连接件2和第七连接板83或者第八连接板84进行封堵,但是,销钉9穿设于第一穿设孔14和第二穿设孔15之后其端部置于外部,并且,销钉9上的部分通孔91呈裸露状态,销片10插设于裸露的通孔91内,销片10将销钉9进行卡紧,使得连接件2与第七连接板
83或者第八连接板84连接在一起。
[0073] 具体实施时,连接件2上的第三连接板23和第四连接板24均开设有第一穿设孔14,阴角模板8与相邻的连接件2相接触时,阴角模板8上的第七连接板83与相邻连接件2上的第三连接板23或者第四连接板24相对应,则第七连接板83上的第二穿设孔15与第三连接板23上的第一穿设孔14或者第四连接板24上的第一穿设孔14相对应,销钉9穿设于相对应的第一穿设孔14和第二穿设孔15后,销片10插设于销钉9上裸露的通孔91内。当然,也可以是,阴角模板8上的第八连接板84与相邻连接件2上的第三连接板23或者第四连接板24相对应,销钉9穿设于第八连接板84上的第二穿设孔15与第三连接板23上的第一穿设孔14或者第四连接板24上的第一穿设孔14后,销片10插设于销钉9上裸露的通孔91内。
[0074] 优选的,第五连接板81和第六连接板82之间设置有加劲肋板11,以提高阴角模板8的刚度,使得阴角模板8与加劲肋板11共同受力,能够更好地防止由于阴角部位的第一模板5拼缝不严产生的漏浆现象和第一模板5底部混凝土荷载过大产生的涨模现象。
[0075]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阴角模板8置于阴角部位处,阴角模板8与相邻的两个底模装置中的连接件2可拆卸地连接,不仅保证底模装置对第一模板5进行加固和顶紧,还能保证阴角模板8对阴角部位的加固。
[0076] 参见图6对建筑模板装置的施工方法进行介绍:
[0077] 1、将多个木胶合板通过方木16拼装成整体的第一模板5,每个第一模板5的顶部和对应的第二模板6分别插设于拼接板7相对的两个插接槽71内。
[0078] 2、将多个底模装置进行拼装,相邻两个底模装置中连接件2可以通过销钉9和销片10进行连接。
[0079] 3、两个第一模板5通过对拉装置进行加固、连接。
[0080] 4、根据地面平整度,调节调节杆41在对应条形孔110内的位置,使得顶推板3与地面稳定接触,以减少地面平整度不足产生的缝隙。通过调节杆41与锁合螺母42相对拧动,调节杆41带动顶推板3,使得顶推板3顶紧第一模板5。
[0081] 5、向两个第一模板5之间的空间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浇筑养护完成后,将建筑模板装置拆除,进行周转重复使用。
[0082]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模板5并列设置并通过多个对拉装置进行连接,向两个第一模板5内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待浇筑构件,各底模装置中的各顶推板3与第一模板5相接触,通过各顶推板3顶紧第一模板5,保证两个第一模板5处于平直状态,避免浇筑时出现漏浆、涨模现象,提高了浇筑质量,该装置能够重复周转使用。
[0083]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底模装置及具有该底模装置的建筑模板装置的原理相同,相关之处可以相互参照。
[0084]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85]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86]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