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空间翻转取件模具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1126595.1

文献号 : CN11382947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陈海东花荣强郑锋

申请人 : 帕伦工业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涉及一种小空间翻转取件模具,涉及模具的领域,包括底座、定位凸台以及基座,定位凸台固定连接在底座上,定位凸台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对工件进行定位的第一定位块,基座铰接在底座上,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带动基座翻转的翻转装置,工件放置在基座上并与第一定位块抵接,基座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对工件进行粗定位的定位支架,底座在基座两侧均滑移连接有用于固定工件的第二定位块,底座上设置有驱动第二定位块移动的驱动组件,本申请具有方便小空间磨具下料的作用。

权利要求 :

1.一种小空间翻转取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定位凸台(13)以及基座(14),所述定位凸台(13)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定位凸台(13)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对工件(12)进行定位的第一定位块(15),所述基座(14)铰接在底座(1)上,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用于带动基座(14)翻转的翻转装置,工件(12)放置在基座(14)上并与第一定位块(15)抵接,所述基座(14)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对工件(12)进行粗定位的定位支架(141),所述底座(1)在基座(14)两侧均滑移连接有用于固定工件(12)的第二定位块(16),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驱动第二定位块(16)移动的驱动组件(3);

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块(16)之间设置有定位组件(4),所述定位组件(4)包括第一卡块(41)和第二卡块(43),所述第一卡块(41)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第二定位块(16)上,所述第二卡块(43)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第二定位块(16)上,所述第一卡块(41)上固定连接有插接块(42),所述第二卡块(43)上开设有插槽(44),当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块(16)均抵接在工件(12)上时,所述插接块(42)插接在插槽(4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空间翻转取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装置包括翻转气缸(2),所述基座(14)与底座(1)的铰接点位于基座(14)远离定位凸台(13)的一侧,所述基座(14)上固定连接有承接台(22),承接台(22)上设置有用于推动工件(12)下料的推动组件(24),所述翻转气缸(2)铰接在底座(1)上,且翻转气缸(2)的活塞杆铰接在承接台(2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空间翻转取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24)包括推动气缸(241)和支撑块(242),所述推动气缸(241)固定连接在承接台(22)上,且推动气缸(241)的活塞杆与支撑块(24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空间翻转取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固定连接在定位凸台(13)上的两个驱动气缸(3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两个侧凸台(32),且两个侧凸台(32)对称设置在定位凸台(13)的两侧,两个所述侧凸台(32)上均滑移连接有移动台(35),所述驱动气缸(31)与移动台(35)一一对应,且驱动气缸(31)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在对应的移动台(35)上,所述移动台(35)与第二定位块(16)一一对应,且移动台(35)与对应的第二定位块(16)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小空间翻转取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台(13)上螺纹连接有两个限位螺钉(36),所述限位螺钉(36)与移动台(35)一一对应,且两个限位螺钉(36)均朝向对应的移动台(35),两个所述限位螺钉(36)上均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37),当所述移动台(35)移动至第二定位块(16)与工件(12)抵接时,所述限位螺钉(36)抵接在对应的移动台(35)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小空间翻转取件模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块(16)上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5),所述底座(1)在对应两个支撑柱(5)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座(51),所述安装座(51)上固定连接有滑动片(52),所述支撑柱(5)抵接在对应的滑动片(52)上,两个所述侧凸台(32)上均开设有用于容纳支撑柱(5)的让位槽(5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小空间翻转取件模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安装座(51)上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导向板(54),各个所述导向板(54)上均开设有倒角(55),同一所述安装座(51)上的两个导向板(54)的倒角(55)相对设置并位于对应导向板(54)远离另一安装座(51)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小空间翻转取件模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凸台(32)上均固定连接有锁紧组件(6),所述锁紧组件(6)包括固定座(61)、锁紧气缸(62)、推块(63)以及锁紧块(64),所述固定座(61)设置在对应的侧凸台(32)上,所述锁紧气缸(62)固定连接在固定座(61)上,所述推块(63)固定连接在锁紧气缸(62)的活塞杆上,所述锁紧块(64)固定连接在对应移动台(35)上,当所述移动台(35)抵接在对应的限位螺钉(36)上时,所述锁紧气缸(62)的活塞杆伸出带动推块(63)卡接在锁紧块(64)背离工件(12)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小空间翻转取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61)上设置有导向座(65),且导向座(65)上开设有导向槽(651),所述推块(63)滑移连接在导向槽(651)内,所述导向座(65)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封堵导向槽(651)开口的挡块(652)。

说明书 :

一种小空间翻转取件模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模具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小空间翻转取件模具。

背景技术

[0002] 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于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
[0003] 发明人认为相关技术中,在工件加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模具在空间限制的情况下使得上模无法完全打开的情况,从而导致上模与下模之间距离操作空间有限,此时操作者取出制作好的工件容易与模具之间发生干涉,导致工件不易取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实现方便小空间模具下料的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小空间翻转取件模具。
[0005]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小空间翻转取件模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 一种小空间翻转取件模具,包括底座、定位凸台以及基座,所述定位凸台固定连接在底座上,定位凸台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对工件进行定位的第一定位块,所述基座铰接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带动基座翻转的翻转装置,工件放置在基座上并与第一定位块抵接,所述基座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对工件进行粗定位的定位支架,所述底座在基座两侧均滑移连接有用于固定工件的第二定位块,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驱动第二定位块移动的驱动组件。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通过驱动组件带动两个第二定位块均朝远离工件方向移动,从而解除对工件的限位,然后操作者通过翻转装置带动基座连同定位支架一起翻转,并朝远离定位凸台方向倾斜,从而方便操作者对工件进行上下料。
[0008] 可选的,所述翻转装置包括翻转气缸,所述基座与底座的铰接点位于基座远离定位凸台的一侧,所述基座上固定连接有承接台,承接台上设置有用于推动工件下料的推动组件,所述翻转气缸铰接在底座上,且翻转气缸的活塞杆铰接在承接台上。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驱动翻转气缸的活塞杆伸出从而带动基板朝背离定位凸台方向翻转,从而带动承接台连同工件一起倾斜,以方便操作者对工件进行下料。
[0010] 可选的,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推动气缸和支撑块,所述推动气缸固定连接在承接台上,且推动气缸的活塞杆与支撑块固定连接。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翻转气缸带动承接台连同工件一起倾斜后,推动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并带动支撑块将工件顶出,进一步方便了操作者对工件进行下料。
[0012]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定位凸台上的两个驱动气缸,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两个侧凸台,且两个侧凸台对称设置在定位凸台的两侧,两个所述侧凸台上均滑移连接有移动台,所述驱动气缸与移动台一一对应,且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在对应的移动台上,所述移动台与第二定位块一一对应,且移动台与对应的第二定位块固定连接。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者控制两个驱动气缸的活塞杆收缩过程中,两个第二定位块均朝向工件方向移动,使得两个第二定位块与第一定位块配合实现对工件的固定;当操作者控制两个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伸出的过程中,则两个第二定位块均朝远离工件方向移动,解除对工件的固定效果。
[0014] 可选的,所述定位凸台上螺纹连接有两个限位螺钉,所述限位螺钉与移动台一一对应,且两个限位螺钉均朝向对应的移动台,两个所述限位螺钉上均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当所述移动台移动至第二定位块与工件抵接时,所述限位螺钉抵接在对应的移动台上。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螺钉用于限定移动台在驱动气缸作用下的移动位置,保证两个第二定位块对工件的定位精度;实际操作时,操作者根据实际情况调节两个限位螺钉的伸出定位凸台的长度,再通过拧紧锁紧螺母使得锁紧螺母抵紧在定位凸台上,以减少移动台撞击锁紧螺钉时导致锁紧螺钉转动,从而影响第二定位块对工件定位精度。
[0016] 可选的,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块之间设置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所述第一卡块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第二定位块上,所述第二卡块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第二定位块上,所述第一卡块上固定连接有插接块,所述第二卡块上开设有插槽,当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块均抵接在工件上时,所述插接块插接在插槽内。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两个第二定位块均移动至抵紧工件时,第一卡块的插接块插设在第二卡块的插槽内,从而限定两个第二定位块之间的相对位置,减少两个第二定位块出现相对位移从而影响对工件定位效果的情况。
[0018] 可选的,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块上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底座在对应两个支撑柱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固定连接有滑动片,所述支撑柱抵接在对应的滑动片上,两个所述侧凸台上均开设有用于容纳支撑柱的让位槽。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柱对第二定位块起到支撑效果,从而提高第二定位块在对工件进行限位时自身的稳定性,设置滑动片用于减少支撑柱与底座之间的摩擦导致支撑柱磨损的情况,有利于提高支撑柱在移动过程中移动平稳性。
[0020] 可选的,两个所述安装座上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导向板,各个所述导向板上均开设有倒角,同一所述安装座上的两个导向板的倒角相对设置并位于对应导向板远离另一安装座的一侧。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支撑柱相向移动时,支撑柱朝向对应的两个导向板方向移动,导向板上的倒角对支撑柱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方便支撑柱移动至对应的两个导向板之间,导向板对支撑柱具有定位效果,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两个第二定位块之间位置的相对稳定性。
[0022] 可选的,两个所述侧凸台上均固定连接有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包括固定座、锁紧气缸、推块以及锁紧块,所述固定座设置在对应的侧凸台上,所述锁紧气缸固定连接在固定座上,所述推块固定连接在锁紧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锁紧块固定连接在对应移动台上,当所述移动台抵接在对应的限位螺钉上时,所述锁紧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带动推块卡接在锁紧块背离工件的一侧。
[00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抵接时,锁紧气缸的活塞杆伸出从而推动推块朝向对应锁紧块方向移动,并使得推块抵接在锁紧块背离工件的一侧,从而限制对应第二定位块朝远离工件方向移动,通过该方式实现两个第二定位块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并实现对工件的固定。
[0024] 可选的,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导向座,且导向座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推块滑移连接在导向槽内,所述导向座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封堵导向槽开口的挡块。
[002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槽对推块的移动具有一定的导向效果,且导向槽的槽壁对推块具有一定的支撑效果,减少推块在锁紧块的反作用力下发生偏移,导致锁紧气缸受损的情况。
[0026]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7] 1.操作者通过控制驱动气缸带动两个定位块相互远离,然后通过控制翻转气缸带动工件朝远离定位凸台方向倾斜,最后操作者通过推动气缸带动工件推出模具,从而方便该模具在小空间工作时的进行下料;
[0028] 2.操作者通过控制驱动气缸带动两个定位块相互靠近并抵紧在工件上,然后控制两个锁紧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并推动推块卡接在锁紧块上,限制两个第二定位块朝背离工件方向移动,有利于提高该模具对工件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0029]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0]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体现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体现翻转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体现驱动组件的爆炸图。
[0033]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体现锁紧组件的爆炸图。
[0034] 图6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35] 图7是图5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36] 图8是图1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37] 图9是图1中D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38] 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11、垫块;12、工件;13、定位凸台;14、基座;141、定位支架;15、第一定位块;151、中定位板;152、侧定位板;16、第二定位块;2、翻转气缸;21、铰接座;
22、承接台;23、保护罩;24、推动组件;241、推动气缸;242、支撑块;25、转动块;3、驱动组件;
31、驱动气缸;32、侧凸台;33、滑轨;34、滑座;35、移动台;36、限位螺钉;37、限位螺母;4、定位组件;41、第一卡块;42、插接块;43、第二卡块;44、插槽;45、嵌槽;5、支撑柱;51、安装座;
52、滑动片;53、让位槽;54、导向板;55、倒角;6、锁紧组件;61、固定座;62、锁紧气缸;63、推块;64、锁紧块;65、导向座;651、导向槽;652、挡块;66、第一斜面;67、第二斜面;38、容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0]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小空间翻转取件模具。如图1,小空间翻转取件模具包括长方形的底座1,底座1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垫块11,垫块11在背离底座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凸台13,定位凸台13位于底座1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定位凸台13背离垫块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块15,第一定位块15包括一个中定位板151和两个侧定位板
152,且中定位板151和两个侧定位板152围成的轮廓与工件12的外轮廓适配。定位凸台13沿底座1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侧凸台32,且两个侧凸台32均固定连接在垫块11背离底座1的一侧,两个侧凸台32背离垫块11的一侧均设置有用于对工件12进行定位的定位装置。
[0041] 如图2和图3,垫块11在背离底座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基座14,且基座14位于垫块11的中间位置,基座14背离垫块11的一侧垂直固定连接有两个定位支架141,且两个定位支架141设置在基座14沿底座1长度方向的两侧,工件12倒扣在基板上,且两个定位支架141均位于工件12内对工件12起到初步定位的效果,基座14上固定连接有承接台22,且承接台22上设置有用于方便操作者对工件12进行下料的下料装置。
[0042] 如图4和图5,定位装置包括移动台35,移动台35与侧凸台32一一对应,且移动台35设置在对应侧凸台32背离垫块11的一侧。两个侧凸台32背离垫块1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滑轨33,且两个滑轨33的长度方向均与对应移动台35的宽度方向平行;两个滑轨33上均滑移连接有滑座34,位于同一侧凸台32上的两个滑座34上均固定连接在移动台35朝向该侧凸台32的一侧,从而实现移动台35在对应侧凸台32上滑移。定位凸台13在背离工件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驱动气缸31,且驱动气缸31与移动台35一一对应,驱动气缸
31的活塞杆与对应的滑轨33平行,且驱动气缸31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在对应的移动台35上,两个移动台35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块16。
[0043] 如图6,定位凸台13在朝向两个移动台35的侧面均设置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螺纹连接在定位凸台13上的限位螺钉36,且限位螺钉36上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37,限位螺母37抵紧在定位凸台13上。驱动气缸31的活塞杆收缩时,对应移动台35在驱动气缸31的带动下朝向定位凸台13方向移动,当移动台35移动至第二定位块16抵接在工件12上时,移动台35也抵接在对应的限位螺钉36上。
[0044] 操作者通过控制两个驱动气缸31的活塞杆同时收缩,从而带动两个移动台35均朝向定位凸台13方向移动,使得两个第二定位块16均朝向工件12方向移动直至两个移动台35均抵接在对应的限位螺钉36上,此时两个第二定位块16与中定位板151以及两个侧定位板152围成一个封闭的环,工件12位于环内,且该环的轮廓与工件12的外轮廓相适配,从而实现对工件12的位置固定。当两个驱动气缸31的活塞杆同时伸出时则带动对应的移动台35连同第二定位块16朝远离定位凸台13方向移动,从而解除两个第二定位块16对工件12的位置限定。
[0045] 如图5和图7,两个侧凸台32在背离垫块11的一侧均设置有用于对移动台35位置进行限定的锁紧组件6,锁紧组件6包括固定连接在侧凸台32上的固定座61,且固定座61背离侧凸台3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锁紧气缸62,锁紧气缸62的活塞杆上固定连接有推块63,且推块63在背离锁紧气缸62的一侧开设有两个第一斜面66。固定座61在背离对应侧凸台3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座65,导向座65上开设有导向槽651,且推块63滑移连接在导向槽651内,导向座65在背离固定座61位置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挡块652,用于封闭导向槽651的开口。移动台35朝向对应侧凸台32的一侧均开设有容纳槽38,且固定座61以及锁紧气缸62均位于容纳槽38内,移动台35在容纳槽38内固定连接有锁紧块64,且锁紧块64在远离工件12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斜面67。
[0046] 当操作者控制两个驱动气缸31带动移动台35移动至与对应的限位螺钉36抵接时,锁紧气缸62的活塞杆伸出并带动推块63朝向对应的锁紧块64方向移动,使得推块63靠近工件12一侧的第一斜面66与锁紧块64的第二斜面67抵接,推块63在对应锁紧气缸62的作用下继续朝向锁紧块64方向移动。在第一斜面66与第二斜面67的导向作用下,锁紧块64连同对应的第二定位块16朝向工件12方向抵紧,两个第二定位块16以同样的方式抵紧在工件12上,一方面可以减少移动台35朝远离工件12方向移动导致两个第二定位块16松动,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对工件12的固定效果。当需要解除对工件12的位置限定时,操作者通过控制锁紧气缸62的活塞杆收缩,从而带动推块63回缩至导向槽651内,解除对锁紧块64的位置限定,然后操作者再通过控制驱动气缸31带动第二定位块16朝远离工件12方向移动。
[0047] 如图1和图8,两个第二定位块16之间设置有定位组件4,定位组件4包括第一卡块41和第二卡块43,两个第二定位块16在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开设有嵌槽45,且两个嵌槽45均位于对应第二定位块16背离底座1的一侧,两个嵌槽45相互靠近的槽壁均开通。第一卡块41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第二定位块16的嵌槽45内,第二卡块43固定连接在另一第二定位块16的嵌槽45内。第一卡块41在朝向第二卡块43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插接块42,且插接块42的宽度朝远离第一卡块41的方向逐渐减小,第二卡块43朝向第一卡块41的端面上开设有插槽
44,当两个移动台35均移动至抵接在对应的限位螺钉36上时,插接块42插接在插槽44内,通过插接块42与插槽44的配合减少两个第二定位块16之间发生相对移动的可能,有利于提高对工件12的定位效果。
[0048] 如图1和图9,两个第二定位块16在背离对应嵌槽45的一侧均垂直固定连接有支撑柱5,两个侧凸台32相对的侧面上均开设有让位槽53,当移动台35在驱动气缸31的带动下朝向对应侧凸台32方向移动时,支撑柱5在第二定位块16的带动下移动至对应的让位槽53内。垫块11上固定连接有与支撑柱5一一对应的安装座51,安装座51为长方形板,且安装座51长度方向与对应支撑柱5的移动方向平行,安装座51在背离垫块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安装座51等长的滑动片52。由于滑动片52的摩擦系数小,从而支撑柱5与滑动片52抵接时,滑动片52与支撑柱5之间的摩擦力小,支撑柱5的设置对第二定位块16起到支撑作用,提高第二定位块16的结构强度。
[0049] 安装座51在靠近垫块11中间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导向板54,且导向板54位于对应滑动片52沿自身宽度方向的两侧,两个导向板54在远离垫块11中间位置的一端开设有倒角55,且同一安装座51上的两个导向板54的倒角55相对设置,倒角55的设置有利于方便支撑柱5更顺利的滑入两个导向板54之间,对支撑柱5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从而对第二定位块16起到导向的作用。当对应移动台35移动至与限位螺钉36抵接时,支撑柱5远离对应第二定位块16的一端位于两个导向板54之间,导向板54对支撑柱5起到限位作用,从而进一步限定两个第二定位块16的位置关系。
[0050] 如图2和图3,下料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垫块11上的两个铰接座21,两个铰接座21均位于基座14远离定位凸台13的一侧,基座14沿底座1长度方向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铰接座21一一对应的转动块25,转动块25铰接在对应的铰接座21,从而实现基座14与垫块11之间的铰接。底座1上铰接有翻转气缸2,翻转气缸2贯穿垫块11和基座14,且翻转气缸2的输出轴延伸至承接台22位置,承接台22上固定连接有保护罩23,翻转气缸2的输出轴与保护罩23的侧壁铰接。承接台22上设置有用于辅助操作者对工件12进行下料的推动组件24,推动组件24包括固定连接在承接台22上的推动气缸241,且推动气缸241位于保护罩23内,推动气缸241的活塞杆上固定连接有支撑块242,且支撑块242位于推动气缸241远离承接台22的一侧,支撑块242与工件12的内顶壁抵接。
[0051] 完成对工件12的加工后,操作者控制两个驱动气缸31带动对应的移动台35朝背离定位凸台13方向移动,从而使得两个第二定位块16相互远离,从而解除对工件12的位置限定,然后操作者控制翻转气缸2的活塞杆伸出从而推动保护罩23连同基座14朝背离定位凸台13方向翻转,使得工件12朝背离定位凸台13方向倾斜,操作者再控制推动气缸241的活塞杆伸出并带动支撑块242顶出工件12,从而给方便操作者进行下料。上料时操作者先控制推动气缸241带动支撑块242复位,然后操作者将工件12倒扣在底座1上,使得两个定位支架141以及支撑块242均位于工件12内,操作者再控制翻转气缸2带动基座14复位,操作者移动工件12使得工件12与第一定位块15贴合,最后操作者通过控制驱动气缸31带动两个第二定位块16相互靠近并抵紧在工件12上,实现对工件12的位置固定。
[0052] 本申请实施例实施原理为:操作者将工件12放置在底座1上之后,控制两个驱动气缸31的活塞杆伸出从而带动对应的移动台35连同第二定位块16朝远离工件12的方向移动,当两个第二定位块16移动至与支撑柱5进入对应的让位槽53内后,两个第二定位块16完全解除对工件12的限位效果,然后操作者控制翻转气缸2带动基座14翻转,并带动工件12朝远离定位凸台13方向倾斜,然后操作者控制推动气缸241的活塞杆伸出,使得支撑块242将工件12顶出,从而能够方便操作者对工件12进行下料。
[0053] 上料时,操作者将推动气缸241的活塞杆复位,并将待加工的工件12倒扣在两个定位支架141以及支撑块242上,然后操作者控制翻转气缸2带动整个基座14复位,操作者再控制驱动气缸31带动两个第二定位块16抵紧在工件12上,最后操作者控制两个锁紧气缸62的活塞杆伸出,使得推块63卡接在锁紧块64一侧,限制锁紧块64连同第二定位块16朝背离工件12方向移动,实现对工件12的位置固定,完成上料动作。
[0054]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