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冶炼废水深度除铊捕集剂及其制备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1311605.9

文献号 : CN11383085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万斯王向宇袁翠玉陈焕宇李益波欧阳坤王兵李倩游萍周睿

申请人 : 昆明理工大学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冶炼废水深度除铊捕集剂的制备方法,涉及冶炼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以棕榈叶为主要原料,对棕榈叶进行预处理,制成棕榈叶活性炭,通入H2S进行等离子体处理,与稳定剂、络合剂、絮凝剂等制成本发明所述深度除铊捕集剂A剂和B剂,使各类重金属进行分开沉淀脱除,降低了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处理难度,减少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二次污染,适合于铊元素伴生的各类冶炼废水的处理回收。本发明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固体废弃物回收处理容易,铊离子等重金属离子捕集能力强,能广泛用于铊元素伴生的各类矿产冶炼废水处理。

权利要求 :

1.一种冶炼废水深度除铊捕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重量份配比,称取洗净的棕榈叶,高温半碳化,取出后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升温,搅拌反应后静置,捞出棕榈叶,晾干,即得到预处理后的棕榈叶;

2)将步骤1)中所述预处理后的棕榈叶密封后进行高温烘烤,得到棕榈叶活性炭;

3)将步骤2)中所述棕榈叶活性炭置于等离子体发生器中,通入H2S气体,调节等离子发生器的电压进行放电处理;

4)将步骤3)中所述放电处理后的棕榈叶活性炭碾碎,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助凝剂,搅拌均匀后浸渍,得到改性活性炭液;

5)向步骤4)中所述改性活性炭液中加入稳定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氯化高铁,搅拌混合均匀后静置,得到悬浮液,即为所述冶炼废水深度除铊捕集剂A剂;

6)称取络合剂、絮凝剂,倒入反应罐中,加入水,搅拌混合均匀,即为所述冶炼废水深度除铊捕集剂B剂;

所述冶炼废水深度除铊捕集剂,以重量份计,是由如下原料制得:棕榈叶100‑2000重量份,H2S 10‑100重量份,氢氧化钠1000‑2000重量份,氯化高铁10‑300重量份,稳定剂10‑100重量份,絮凝剂1‑100重量份,络合剂100‑500重量份,助凝剂1‑50重量份,水100‑500重量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冶炼废水深度除铊捕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氯化高铁与所述稳定剂的用量比为(1‑5):(1‑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冶炼废水深度除铊捕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络合剂与絮凝剂的用量比为(5‑15):(1‑2),所述絮凝剂与助凝剂的用量比为(1‑10):(1‑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冶炼废水深度除铊捕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高温半碳化温度为100‑500℃,高温半碳化时间为0.5‑5小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冶炼废水深度除铊捕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等离子体发生器的放电电压为10KV‑100KV,所述放电时间为10分钟‑120分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冶炼废水深度除铊捕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改性活性炭、稳定剂、氯化高铁的用量比为(20‑50)∶(1‑5)∶(1‑5),所述悬浮液的密度为

1.0‑2.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冶炼废水深度除铊捕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搅拌混合均匀后所得溶液密度为1.2‑2.0。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制备的冶炼废水深度除铊捕集剂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1)一级处理:先将待处理废水的pH值调节至9~12,然后加入所述冶炼废水深度除铊捕集剂A剂,反应10~30分钟,搅拌均匀后进行沉降;

(2)二级处理:在一级处理沉降后得到的上清液中加入所述冶炼废水深度除铊捕集剂B剂,反应10~30分钟,絮凝过滤,上清液测试合格后进行排放。

9.如权利要求8所述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级处理中所述冶炼废水深度除铊捕集剂A剂的用量为待处理废水体积的0.1~3.0‰,二级处理中所述冶炼废水深度除铊捕集剂B剂的用量为待处理废水体积的1.0~3.0‰。

说明书 :

一种冶炼废水深度除铊捕集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冶炼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冶炼废水深度除铊捕集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铊是一种危害性极强的重金属,进入人体后会造成机体神经系统及中枢系统损伤。铊对哺乳动物的毒性高于Cd、Cu、Zn、Hg等,仅次于甲基汞。铊及其化合物具有诱变性、致
癌性和致畸性,可导致食道癌、肝癌、大肠癌等多种疾病的发生,使人类健康受到极大的威
胁。鉴于铊的剧毒性,美国环境保护局规定工业排放水中铊的最高含量为0.14mg/L,生活饮
用水中铊的最大残留量为2μg/L;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铊的允许含量为0.1μg/
L,我国工业废水铊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规定涉铊工业污水中铊污染物排放的限值为
0.005mg/L。
[0003] 铊是一种伴生元素,通常不单独成矿,以同晶形杂质形式存在于铅、锌、铁、铜等金属的硫化矿中。人类对含铊矿物的开采利用,导致铊通过尘埃沉降、矿渣污染、酸雨侵蚀等
途径进入水环境,被蔬菜、粮食作物、鱼类等进行富集,进入人们的食物链,成为人类健康的
潜在杀手。
[0004] 铊在水体中一般以Tl+和Tl3+两种价态存在,在天然水体和海水中,Tl一般以Tl+存在,在湖泊等有机质水体中,Tl一般以Tl3+形态存在。目前,水体中铊的污染治理技术主
要有化学沉淀法、溶液萃取法、离子交换法、吸附法等处理方法。化学沉淀法主要是以沉淀
物的形式从水体中去除铊离子,但其处理结果通常不能达到铊控制标准,同时产生含铊污
泥多,处理成本高,且有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离子交换法虽被美国环境保护局推荐为铊污染
水体的治理方法之一,但通常极易受到含铊水体中其他共存碱土金属的影响,对铊的选择
性不高,存在着再生频繁的弊端。溶液萃取法仅适用于特定溶液中铊的去除,难以应用于常
规铊污染水体的净化。吸附法具有吸附量大、选择性强、吸附剂易于再生等优势,是一种较
有应用前景的铊污染水体治理技术,虽可以使低浓度废水中铊降至0.1μg/L以下,但存在再
生频繁、运行费用昂贵、流体阻力大、固液分离困难等技术问题。
[0005] 由于我国存在较多的含铊矿产,矿产开发和生产所产生的含铊废水多,污染大,且处理难。因此,开发一种深度除铊捕集剂,用于高效脱除废水中的铊,降低废水处理成本,减
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冶炼废水深度除铊捕集剂及其制备方法,以棕榈叶为主要原料,对棕榈叶进行预处理,制成棕榈叶活性炭,通入H2S进行等离子体处
理,与助凝剂、氧化剂、稳定剂、络合剂、絮凝剂一起制成除铊捕集剂。本发明利用活性炭的
高比表面积,充分吸附含硫基团,氧化剂将废水中铊(Ⅰ)离子充分氧化为铊(Ⅲ)离子,在含
硫基团的作用下形成不溶性固体颗粒物,在助凝剂、稳定剂、络合剂、絮凝剂的作用下形成
沉淀物析出,完成废水脱铊,经本发明处理的废水重金属浓度低,符合国家冶炼废水相关排
放标准,且形成的固体废弃物可通过焚烧进行处理,从而减少二次污染的产生。
[0007]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冶炼废水深度除铊捕集剂,以重量份计,是由如下原料制得:棕榈叶100‑2000重量份,H2S 10‑100重量份,氢氧化钠1000‑2000重量份,氯化高铁10‑
300重量份,稳定剂10‑100重量份,絮凝剂1‑100重量份,络合剂100‑500重量份,助凝剂1‑50
重量份,水100‑500重量份。
[0009] 进一步地,所述稳定剂包括醋酸钠、硅酸钠、柠檬酸钠、碳酸钠、苹果酸钠、草酸钠、磷酸钠、乳酸钠中至少一种的组合,优选地,所述稳定剂包括醋酸钠、硅酸钠、柠檬酸钠、碳
酸钠、苹果酸钠、磷酸钠、乳酸钠中至少一种的组合,具体地,所述稳定剂为硅酸钠。
[0010] 进一步地,所述絮凝剂包括聚丙烯酰胺(PAM)、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铝(PAS)、聚合氯化铁(PFC)、聚合硫酸铁(PFS)中至少一种的组合,优选地,所述絮凝剂包括聚
丙烯酰胺(PAM)、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铝(PAS)中至少一种的组合,具体地,所述絮凝
剂为聚丙烯酰胺(PAM)。
[0011] 进一步地,所述络合剂包括偏磷酸钠、氨三乙酸钠(N TA)、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2,4,6‑三巯基‑1,3,5三嗪三钠盐(TMT)、二乙烯三胺五羧酸盐(DTPA)、乙醇胺、葡萄
糖酸钠中至少一种的组合,优选地,所述络合剂包括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2,4,6‑三巯
基‑1,3,5三嗪三钠盐(TMT)、二乙烯三胺五羧酸盐(DTPA)、葡萄糖酸钠至少一种的组合,具
体地,所述络合剂为2,4,6‑三巯基‑1,3,5三嗪三钠盐(TMT)和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至少
一种的组合。
[0012] 进一步地,所述助凝剂包括硅藻土、海藻酸钠、骨胶、石灰、高岭土、活化硅酸中的一种,优选地,所述助凝剂包括硅藻土、海藻酸钠、高岭土、骨胶中的一种,具体地,所述助凝
剂为海藻酸钠。
[0013] 进一步地,所述氯化高铁与所述稳定剂的用量比为(1‑5):(1‑5),优选地,所述所述氯化高铁与所述稳定剂的用量比为(1‑4):(1‑3),具体地,所述氯化高铁与所述稳定剂的
用量比为(1‑3):1。
[0014] 进一步地,所述络合剂与絮凝剂的用量比为(5‑15):(1‑2),优选地,所述络合剂与絮凝剂的用量比为(6‑14):(1‑2),具体地,所述络合剂与絮凝剂的用量比为(8‑12):(1‑2)。
[0015] 进一步地,所述絮凝剂与助凝剂的用量比为(1‑10):(1‑5),优选地,所述絮凝剂与助凝剂的用量比为(1‑8):(1‑3),具体地,所述絮凝剂与助凝剂的用量比为(1‑5):(1‑2)。
[0016]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冶炼废水深度除铊捕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7] 1)按照重量份配比,称取洗净的棕榈叶,高温半碳化,取出后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升温,搅拌反应后静置,捞出棕榈叶,晾干,即得到预处理后的棕榈叶;
[0018] 2)将步骤1)中所述预处理后的棕榈叶密封后进行高温烘烤,得到棕榈叶活性炭;
[0019] 3)将步骤2)中所述棕榈叶活性炭置于等离子体发生器中,通入H2S气体,调节等离子发生器的电压进行放电处理;
[0020] 4)将步骤3)中所述放电处理后的棕榈叶活性炭碾碎,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助凝剂,搅拌均匀后浸渍,得到改性活性炭液;
[0021] 5)向步骤4)中所述改性活性炭液中加入稳定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氯化高铁,搅拌混合均匀后静置,得到悬浮液,即为所述冶炼废水深度除铊捕集剂A剂;
[0022] 6)称取络合剂、絮凝剂,倒入反应罐中,加入水,搅拌混合均匀,即为所述所述冶炼废水深度除铊捕集剂B剂。
[0023]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高温半碳化温度为100‑500℃,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高温碳化温度为100‑400℃,具体地,步骤1)中所述高温碳化温度为150‑300℃。
[0024]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高温半碳化时间为0.5‑5小时,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高温半碳化时间为0.5‑3小时,具体地,步骤1)中所述高温半碳化时间为0.5‑2小时。
[0025]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5%‑30%,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5%‑25%,具体地,步骤1)中所述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10%‑
20%。
[0026]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烘烤温度为400‑700℃,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烘烤温度为450‑650℃,具体地,步骤2)中所述烘烤温度为500‑600℃。
[0027]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烘烤时间为0.5‑5.0小时,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烘烤时间为1.0‑3.0小时,具体地,步骤2)中所述烘烤时间为1.0‑2.0小时。
[0028] 进一步地,所述棕榈叶在高温半碳化、高温碳化时为密封状态、半密封状态、敞开状态中的一种,优选地,所述棕榈叶在高温半碳化、高温碳化时为密封状态、半密封状态中
的一种,具体地,所述棕榈叶在高温半碳化、高温碳化时为密封状态。
[0029] 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等离子体发生器的放电电压为10KV‑100KV,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等离子体发生器的放电电压为20KV‑90KV,具体地,步骤3)中所述等离子体发生器
的放电电压为40KV‑80KV。
[0030] 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放电时间为10分钟‑120分钟,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放电时间为10分钟‑90分钟,具体地,步骤3)中所述放电时间为20分钟‑60分钟。
[0031] 进一步地,步骤4)中所述碾碎后得到的粉体为10‑200目,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碾碎后得到的粉体为20‑150目,具体地,步骤4)中所述碾碎后得到的粉体为50‑100目。
[0032] 进一步地,步骤4)中所述氢氧化钠重量百分比浓度为20%‑60%,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氢氧化钠重量百分比浓度为25%‑55%,具体地,步骤4)中所述氢氧化钠重量百分比
浓度为30%‑40%。
[0033] 进一步地,步骤5)中所述改性活性炭、稳定剂、氯化高铁的用量比为(20‑50)∶(1‑5)∶(1‑5),优选地,步骤5)中所述改性活性炭、稳定剂、氯化高铁的用量比为(20‑40)∶(1‑5)
∶(1‑3),具体地,步骤5)中所述改性活性炭、稳定剂、氯化高铁的用量比为(20‑30)∶(1‑3)∶
(1‑3)。
[0034] 进一步地,步骤5)中所述静置时间为1‑20小时,优选地,步骤5)中所述静置时间为5‑18小时,具体地,步骤5)中所述静置时间为8‑16小时。
[0035] 进一步地,步骤5)中所述悬浮液的密度为1.0‑2.0,优选地,步骤5)中所述悬浮液的密度为1.2‑1.8,具体地,步骤5)中所述悬浮液的密度为1.3‑1.6。
[0036] 进一步地,步骤6)中所述搅拌混合均匀后所得溶液密度为1.2‑2.0,优选地,步骤6)中所述搅拌混合均匀后所得溶液密度为1.2‑1.8,具体地,步骤6)中所述搅拌混合均匀后
所得溶液密度为1.2‑1.6。
[0037]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冶炼废水深度除铊捕集剂的应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8] (1)一级处理:先将待处理废水的pH值调节至9~12,然后加入所述冶炼废水深度除铊捕集剂A剂,反应10~30分钟,搅拌均匀后进行沉降;
[0039] (2)二级处理:在一级处理沉降后得到的上清液中加入所述冶炼废水深度除铊捕集剂B剂,反应10~30分钟,絮凝过滤,上清液测试合格后进行排放。
[0040] 进一步地,一级处理中所述冶炼废水深度除铊捕集剂A剂的用量为待处理废水体积的0.1~3.0‰,优选地,所述一级处理中所述冶炼废水深度除铊捕集剂A剂的用量为待处
理废水体积的0.1~2.5‰,具体地,所述一级处理中所述冶炼废水深度除铊捕集剂A剂的用
量为待处理废水体积的0.5~2.0‰。
[0041] 进一步地,二级处理中所述冶炼废水深度除铊捕集剂B剂的用量为待处理废水体积的1.0~3.0‰,优选地,二级处理中所述冶炼废水深度除铊捕集剂B剂的用量为待处理废
水体积的1.0~2.5‰,具体地,二级处理中所述冶炼废水深度除铊捕集剂B剂的用量为待处
理废水体积的1.5~2.0‰。
[0042]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0043] (1)本发明以棕榈叶为原料,通过高温半碳化、碱处理、密封等预处理步骤制得活性炭,使所制得的活性炭具有高比表面积和高容积率,赋予本发明高吸附性能和低处理成
本;
[0044] (2)通过向棕榈叶活性炭通入H2S气体,在高电压下进行等离子放电,使硫离子充分附着在活性炭上内的孔壁上,既赋予本发明优良的重金属脱除性能,又避免H2S气体逸出
导致浪费和污染环境,从而高效利用H2S气体沉淀重金属的效能;
[0045] (3)氯化高铁将铊(Ⅰ)离子氧化成铊(Ⅲ)离子,高铁离子被还原为铁离子,铁离子2‑ ‑
在碱性溶液中形成氢氧化铁胶凝体结构,吸附铊(Ⅲ)离子,锌离子等重金属离子与S 、OH
形成的沉淀颗粒物,同时氯化高铁所具有的强氧化性,赋予本发明优良的铊离子等重金属
离子捕集脱除能力;
[0046] (4)本发明采用A剂氧化沉淀铊离子等重金属离子,过滤后,再将废水通入含PAM和络合剂的B剂中,利用络合作用和絮凝作用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铅、镉、砷等重金属离子,既
赋予本发明优良的铊离深度捕集能力,又避免了传统技术中铁离子对PAM分子结构的破坏
导致的絮凝能力下降的现象;
[0047] 5)本发明通过使用A剂和B剂,对铊、锌、铅、镉、砷等重金属离子分开沉淀处理,而且所产生的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能通过焚烧进行处理并回收铊等金属物质,从而降低了固
体废弃物回收处理的难度,提高了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率;
[0048] 6)本发明原料广泛,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固体废弃物回收处理容易,铊离子等重金属离子捕集能力强,能广泛用于铊元素伴生的各类矿产冶炼废水处理。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
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0050] 实施例1
[0051] 一种冶炼废水深度除铊捕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52] 1)称取洗净棕榈叶500重量份,密闭后在100℃半碳化0.5小时,取出后放入500重量份10%氢氧化钠溶液中,升温至100℃,搅拌反应0.5小时后静置10小时,捞出棕榈叶,晾
干,即得到预处理后的棕榈叶;
[0053] 2)将预处理的棕榈叶密封后放入500℃马弗炉中烘烤1.0小时,得到棕榈叶活性炭;
[0054] 3)将棕榈叶活性炭置于等离子体发生器中,通入20重量份H2S气体,调节等离子发生器的电压为40KV,放电20分钟;
[0055] 4)将放电后的棕榈叶活性炭碾碎为50目的粉体,倒入500重量份3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海藻酸钠5重量份,搅拌均匀后浸渍24小时,得到改性活性炭;
[0056] 5)向改性活性炭中加入硅酸钠30重量份,搅拌0.5小时后,再加入氯化高铁50重量份,搅拌混合均匀后静置8小时,得到悬浮液,测得其密度为1.458g/L,即为所述冶炼废水深
度除铊捕集剂A剂;
[0057] 6)称取150重量份2,4,6‑三巯基‑1,3,5三嗪三钠盐(TMT)、20重量份聚丙烯酰胺、5重量份EDTA,倒入反应罐中,加入纯水100重量份,搅拌混合均匀,测得密度为1.305g/L,即
为所述所述冶炼废水深度除铊捕集剂B剂。
[0058] 实施例2
[0059] 一种冶炼废水深度除铊捕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60] 1)称取洗净棕榈叶800重量份,密闭后在150℃半碳化1.0小时,取出后放入800重量份15%氢氧化钠溶液中,升温至100℃,搅拌反应0.5小时后静置12小时,捞出棕榈叶,晾
干,即得到预处理后的棕榈叶;
[0061] 2)将预处理的棕榈叶密封后放入600℃马弗炉中烘烤1.5小时,得到棕榈叶活性炭;
[0062] 3)将棕榈叶活性炭置于等离子体发生器中,通入30重量份H2S气体,调节等离子发生器的电压为60KV,放电30分钟;
[0063] 4)将放电后的棕榈叶活性炭碾碎为80目的粉体,倒入600重量份3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海藻酸钠10重量份,搅拌均匀后浸渍30小时,得到改性活性炭;
[0064] 5)向改性活性炭中加入硅酸钠45重量份,搅拌1.0小时后,再加入氯化高铁80重量份,搅拌混合均匀后静置10小时,得到悬浮液,测得其密度为1.536g/L,即为所述冶炼废水
深度除铊捕集剂A剂;
[0065] 6)称取250重量份2,4,6‑三巯基‑1,3,5三嗪三钠盐(TMT)、40重量份聚丙烯酰胺、10重量份EDTA,倒入反应罐中,加入纯水150重量份,搅拌混合均匀,测得密度为1.427g/L,
即为所述所述冶炼废水深度除铊捕集剂B剂。
[0066] 实施例3
[0067] 一种冶炼废水深度除铊捕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68] 1)称取洗净棕榈叶1200重量份,密闭后在220℃半碳化1.5小时,取出后放入1000重量份20%氢氧化钠溶液中,升温至100℃,搅拌反应1.0小时后静置12小时,捞出棕榈叶,
晾干,即得到预处理后的棕榈叶;
[0069] 2)将预处理的棕榈叶密封后放入650℃马弗炉中烘烤2.0小时,得到棕榈叶活性炭;
[0070] 3)将棕榈叶活性炭置于等离子体发生器中,通入40重量份H2S气体,调节等离子发生器的电压为80KV,放电60分钟;
[0071] 4)将放电后的棕榈叶活性炭碾碎为100目的粉体,倒入800重量份4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海藻酸钠20重量份,搅拌均匀后浸渍36小时,得到改性活性炭;
[0072] 5)向改性活性炭中加入硅酸钠70重量份,搅拌1.5小时后,再加入氯化高铁120重量份,搅拌混合均匀后静置16小时,得到悬浮液,测得其密度为1.521g/L,即为所述冶炼废
水深度除铊捕集剂A剂;
[0073] 6)称取300重量份2,4,6‑三巯基‑1,3,5三嗪三钠盐(TMT)、60重量份聚丙烯酰胺、15重量份EDTA,倒入反应罐中,加入纯水200重量份,搅拌混合均匀,测得密度为1.431g/L,
即为所述所述冶炼废水深度除铊捕集剂B剂。
[0074] 对比例
[0075] 按照实施例1,不经过步骤1)、步骤2),直接商购普通的棕榈叶活性炭经步骤3)、4)、5)制得A剂,经步骤6)制得B剂,作为对比例1;
[0076] 按照实施例1,经过步骤1)、步骤2),跳过步骤3),加入相同物质的量的硫化钠,混合均匀后,经步骤4)、5)制得A剂,经步骤6)制得B剂,作为对比例2;
[0077] 按照实施例1,不加入硅酸钠,采用相同重量份的次氯酸钙替换绿化高铁,其他药剂和步骤不变,制得A剂和B剂,作为对比例3;
[0078] 按照实施例1,先加氯化高铁,再加硅酸钠,其他不变,制得A剂和B剂,作为对比例4。
[0079] 实施例4
[0080] 选取某锌冶炼厂的冶炼废水水样各1000ml,检测水样pH为7.5,铊(Ⅰ)离子浓度为40‑60mg/L,加入石灰调节水样pH为11,加入实施例1‑3制得的所述锌冶炼废水深度除铊捕
集剂A剂和对比例1、2、3、4中所述A剂2.2ml,反应30分钟,沉降后取得到的上清液800ml,加
入实施例1‑3制得的所述锌冶炼废水深度除铊捕集剂B剂和对比例1、2、3、4中所述B剂
1.8ml,反应30分钟后过滤,取上清液使用ICP‑MS检测重金属离子浓度,浓度单位为mg/L,检
测结果如表1所述。
[0081] 表1
[0082]样品 Cd Pb Zn Tl As
处理前废水 1524 33.42 45.73 55.66 15.68
实施例1 0.05 0.55 1.51 0.0031 0.02
实施例2 0.04 0.37 0.81 0.0024 0.01
实施例3 0.02 0.17 0.55 0.00008 0.008
对比例1 46.32 11.58 18.81 19.35 5.78
对比例2 12.17 7.78 10.38 13.86 3.58
对比例3 5.27 3.67 4.81 0.56 0.75
对比例4 0.83 2.38 3.05 0.27 0.27
[0083] 由表1可知,本发明处理后的废水所含重金属离子的浓度达到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6‑2010)的排放要求,其中锌离子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重的Ⅳ类水标准,砷离子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Ⅰ类水标准。对比例1、
2、3、4处理后的废水所含重金属离子未达到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6‑2010)的
排放要求。
[0084]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发明并不等同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发明进行的等同修改和
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之中。因此,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所做的均等变换和修
改,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