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识别设备端口和光缆纤芯的连接关系的系统和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1354900.2

文献号 : CN11385242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冯若钊毛宇范云凌

申请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识别设备端口和光缆纤芯的连接关系的系统和方法。系统包括:第一通信设备,用于通过第一光端口发出具有第一波长的业务脉冲信号和具有第二波长的第一身份脉冲信号;第一光学分波器,用于将业务脉冲信号转发至光缆的纤芯,并将第一身份脉冲信号转发至第一光编码识别设备;第一光编码识别设备,用于从第一身份脉冲信号中读取第一光端口的标识信息,并将第一光端口的标识信息和第一光学分波器的第一端子的编码传输到光缆管理单元;和光缆管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光端口的标识信息、第一光学分波器的第一端子的编码和与第一光学分波器对应的光缆的纤芯的编码识别第一光端口和光缆的纤芯的连接关系。

权利要求 :

1.一种用于识别设备端口和光缆纤芯的连接关系的系统,包括:

第一通信设备,包括第一光端口,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光端口发出具有第一波长的业务脉冲信号和具有第二波长的第一身份脉冲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波长与所述第二波长不同,所述第一身份脉冲信号携带所述第一光端口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光端口的标识信息为预定比特数的第一光脉冲编码,其中,所述第一光脉冲编码的一部分为制造商编码,所述第一光脉冲编码的另一部分为自定义编码;

第一光学分波器,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通过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一光端口一一对应地连接,通过所述第二端子连接至光缆的纤芯,并通过所述第三端子连接至第一光编码识别设备,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所述业务脉冲信号和所述第一身份脉冲信号后,将所述业务脉冲信号转发至所述光缆的纤芯,并将所述第一身份脉冲信号转发至所述第一光编码识别设备;

所述第一光编码识别设备,被配置为从所述第一身份脉冲信号中读取所述第一光端口的标识信息,并将所述第一光端口的标识信息和预先存储的所述第一光学分波器的第一端子的编码传输到光缆管理单元;和所述光缆管理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光端口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光学分波器的第一端子的编码和预先存储的与所述第一光学分波器对应的光缆的纤芯的编码识别所述第一光端口和所述光缆的纤芯的连接关系;

第二通信设备,包括第二光端口,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二光端口接收所述业务脉冲信号以及通过所述第二光端口发出具有所述第二波长的第二身份脉冲信号,其中,所述第二身份脉冲信号携带所述第二光端口的标识信息;

第二光学分波器,包括第四端子、第五端子和第六端子,通过所述第四端子与所述第二光端口一一对应地连接,通过所述第五端子连接至所述光缆的所述纤芯,并通过所述第六端子连接至第二光编码识别设备,被配置为在从所述光缆的所述纤芯接收到所述业务脉冲信号后将所述业务脉冲信号转发至所述第二光端口,以及在从所述第二光端口接收到所述第二身份脉冲信号后,将所述第二身份脉冲信号转发至所述第二光编码识别设备;和所述第二光编码识别设备,被配置为从所述第二身份脉冲信号中读取所述第二光端口的标识信息,并将所述第二光端口的标识信息和预先存储的所述第二光学分波器的第四端子的编码传输到所述光缆管理单元;

其中,所述光缆管理单元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光端口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二光学分波器的第四端子的编码和预先存储的与所述第二光学分波器对应的光缆的纤芯的编码识别所述第二光端口和所述光缆的纤芯的连接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还包括:

第一设备网管,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设备信息和所述第一光端口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光缆管理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设备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设备名称、板卡号和端口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还包括:

第二设备网管,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信息和所述第二光端口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光缆管理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信息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名称、板卡号和端口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光端口包括:

第一光脉冲信号发射器,用于发送所述业务脉冲信号;和

第二光脉冲信号发射器,用于发送所述第一身份脉冲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二光端口包括:

光脉冲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业务脉冲信号;和

第三光脉冲信号发射器,用于发送所述第二身份脉冲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光学分波器设置在第一光纤配线架ODF的熔纤盘中,所述第一光学分波器的第一端子作为所述第一ODF的ODF端子;

所述第二光学分波器设置在第二ODF的熔纤盘中,所述第二光学分波器的第四端子作为所述第二ODF的ODF端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光学分波器和所述第二光学分波器均为介质薄膜滤波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光端口的标识信息为预定比特数的第二光脉冲编码,其中,所述第二光脉冲编码的一部分为制造商编码,所述第二光脉冲编码的另一部分为自定义编码。

11.一种用于识别设备端口和光缆纤芯的连接关系的方法,包括:

第一通信设备通过第一光端口发出具有第一波长的业务脉冲信号和具有第二波长的第一身份脉冲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波长与所述第二波长不同,所述第一身份脉冲信号携带所述第一光端口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光端口的标识信息为预定比特数的第一光脉冲编码,其中,所述第一光脉冲编码的一部分为制造商编码,所述第一光脉冲编码的另一部分为自定义编码;

第一光学分波器在接收到所述业务脉冲信号和所述第一身份脉冲信号后,将所述业务脉冲信号转发至所述光缆的纤芯,并将所述第一身份脉冲信号转发至第一光编码识别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光学分波器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所述第一光学分波器通过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一光端口一一对应地连接,通过第二端子连接至光缆的纤芯,并通过第三端子连接至第一光编码识别设备;

所述第一光编码识别设备从所述第一身份脉冲信号中读取所述第一光端口的标识信息,并将所述第一光端口的标识信息和预先存储的所述第一光学分波器的第一端子的编码传输到光缆管理单元;和所述光缆管理单元根据所述第一光端口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光学分波器的第一端子的编码和预先存储的与所述第一光学分波器对应的光缆的纤芯的编码识别所述第一光端口和所述光缆的纤芯的连接关系;

第二光学分波器在从所述光缆的所述纤芯接收到所述业务脉冲信号后,将所述业务脉冲信号转发至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二光端口,其中,所述第二光学分波器包括第四端子、第五端子和第六端子,所述第二光学分波器通过第四端子与所述第二光端口一一对应地连接,通过所述第五端子连接至所述光缆的所述纤芯,并通过所述第六端子连接至第二光编码识别设备;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第二光端口接收所述业务脉冲信号以及通过所述第二光端口发出具有所述第二波长的第二身份脉冲信号,其中,所述第二身份脉冲信号携带所述第二光端口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二光学分波器在从所述第二光端口接收到所述第二身份脉冲信号后,将所述第二身份脉冲信号转发至所述第二光编码识别设备;

所述第二光编码识别设备从所述第二身份脉冲信号中读取所述第二光端口的标识信息,并将所述第二光端口的标识信息和预先存储的所述第二光学分波器的第四端子的编码传输到所述光缆管理单元;和所述光缆管理单元根据所述第二光端口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二光学分波器的第四端子的编码和预先存储的与所述第二光学分波器对应的光缆的纤芯的编码识别所述第二光端口和所述光缆的纤芯的连接关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第一设备网管将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设备信息和所述第一光端口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光缆管理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第二设备网管将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信息和所述第二光端口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光缆管理单元。

说明书 :

用于识别设备端口和光缆纤芯的连接关系的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涉及通信网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识别设备端口和光缆纤芯的连接关系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运营商对于海量光纤资源的管理,主要依靠光缆管理系统:在工程阶段录入光缆段、纤芯和成端信息,在业务开通节点录入光路信息和光纤连接的设备端口。部分通信运营商还会在设备管理系统录入设备端口连接的ODF(Optical Distribution Frame或者Optical fiber Distribution Frame,光纤配线架)端子编号等光缆信息,与光缆管理系统相互关联和校对。
[0003] 目前,资源系统的海量信息需要人工录入,难以维护,而且可能会导致信息不准确或缺失。例如:光路开通后由于割接、工程优化、故障抢修等原因导致光路变化,需要人工修改资源系统数据,但可能忽略修改环节或导致录入数据不准确,影响资源调配和网络维护。

发明内容

[0004] 本公开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识别设备端口和光缆纤芯的连接关系的系统,以降低人工录入设备和光缆关联信息的工作量。
[0005]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识别设备端口和光缆纤芯的连接关系的系统,包括:第一通信设备,包括第一光端口,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光端口发出具有第一波长的业务脉冲信号和具有第二波长的第一身份脉冲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波长与所述第二波长不同,所述第一身份脉冲信号携带所述第一光端口的标识信息;第一光学分波器,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通过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一光端口一一对应地连接,通过所述第二端子连接至光缆的纤芯,并通过所述第三端子连接至第一光编码识别设备,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所述业务脉冲信号和所述第一身份脉冲信号后,将所述业务脉冲信号转发至所述光缆的纤芯,并将所述第一身份脉冲信号转发至所述第一光编码识别设备;所述第一光编码识别设备,被配置为从所述第一身份脉冲信号中读取所述第一光端口的标识信息,并将所述第一光端口的标识信息和预先存储的所述第一光学分波器的第一端子的编码传输到光缆管理单元;和所述光缆管理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光端口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光学分波器的第一端子的编码和预先存储的与所述第一光学分波器对应的光缆的纤芯的编码识别所述第一光端口和所述光缆的纤芯的连接关系。
[000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通信设备,包括第二光端口,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二光端口接收所述业务脉冲信号以及通过所述第二光端口发出具有所述第二波长的第二身份脉冲信号,其中,所述第二身份脉冲信号携带所述第二光端口的标识信息;第二光学分波器,包括第四端子、第五端子和第六端子,通过所述第四端子与所述第二光端口一一对应地连接,通过所述第五端子连接至所述光缆的所述纤芯,并通过所述第六端子连接至第二光编码识别设备,被配置为在从所述光缆的所述纤芯接收到所述业务脉冲信号后将所述业务脉冲信号转发至所述第二光端口,以及在从所述第二光端口接收到所述第二身份脉冲信号后,将所述第二身份脉冲信号转发至所述第二光编码识别设备;和所述第二光编码识别设备,被配置为从所述第二身份脉冲信号中读取所述第二光端口的标识信息,并将所述第二光端口的标识信息和预先存储的所述第二光学分波器的第四端子的编码传输到所述光缆管理单元;其中,所述光缆管理单元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光端口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二光学分波器的第四端子的编码和预先存储的与所述第二光学分波器对应的光缆的纤芯的编码识别所述第二光端口和所述光缆的纤芯的连接关系。
[000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设备网管,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设备信息和所述第一光端口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光缆管理单元。
[000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设备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设备名称、板卡号和端口号。
[0009]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设备网管,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信息和所述第二光端口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光缆管理单元。
[00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信息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名称、板卡号和端口号。
[00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端口包括:第一光脉冲信号发射器,用于发送所述业务脉冲信号;和第二光脉冲信号发射器,用于发送所述第一身份脉冲信号。
[001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光端口包括:光脉冲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业务脉冲信号;和第三光脉冲信号发射器,用于发送所述第二身份脉冲信号。
[001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学分波器设置在第一光纤配线架ODF的熔纤盘中,所述第一光学分波器的第一端子作为所述第一ODF的ODF端子;所述第二光学分波器设置在第二ODF的熔纤盘中,所述第二光学分波器的第四端子作为所述第二ODF的ODF端子。
[001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学分波器和所述第二光学分波器均为介质薄膜滤波器。
[001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端口的标识信息为预定比特数的第一光脉冲编码,其中,所述第一光脉冲编码的一部分为制造商编码,所述第一光脉冲编码的另一部分为自定义编码。
[001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光端口的标识信息为预定比特数的第二光脉冲编码,其中,所述第二光脉冲编码的一部分为制造商编码,所述第二光脉冲编码的另一部分为自定义编码。
[0017]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识别设备端口和光缆纤芯的连接关系的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设备通过第一光端口发出具有第一波长的业务脉冲信号和具有第二波长的第一身份脉冲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波长与所述第二波长不同,所述第一身份脉冲信号携带所述第一光端口的标识信息;第一光学分波器在接收到所述业务脉冲信号和所述第一身份脉冲信号后,将所述业务脉冲信号转发至所述光缆的纤芯,并将所述第一身份脉冲信号转发至所述第一光编码识别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光学分波器通过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一光端口一一对应地连接,通过第二端子连接至光缆的纤芯,并通过第三端子连接至第一光编码识别设备;所述第一光编码识别设备从所述第一身份脉冲信号中读取所述第一光端口的标识信息,并将所述第一光端口的标识信息和预先存储的所述第一光学分波器的第一端子的编码传输到光缆管理单元;和所述光缆管理单元根据所述第一光端口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光学分波器的第一端子的编码和预先存储的与所述第一光学分波器对应的光缆的纤芯的编码识别所述第一光端口和所述光缆的纤芯的连接关系。
[001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第二光学分波器在从所述光缆的所述纤芯接收到所述业务脉冲信号后,将所述业务脉冲信号转发至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二光端口,其中,所述第二光学分波器通过第四端子与所述第二光端口一一对应地连接,通过所述第五端子连接至所述光缆的所述纤芯,并通过所述第六端子连接至第二光编码识别设备;所述第二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第二光端口接收所述业务脉冲信号以及通过所述第二光端口发出具有所述第二波长的第二身份脉冲信号,其中,所述第二身份脉冲信号携带所述第二光端口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二光学分波器在从所述第二光端口接收到所述第二身份脉冲信号后,将所述第二身份脉冲信号转发至所述第二光编码识别设备;所述第二光编码识别设备从所述第二身份脉冲信号中读取所述第二光端口的标识信息,并将所述第二光端口的标识信息和预先存储的所述第二光学分波器的第四端子的编码传输到所述光缆管理单元;和所述光缆管理单元根据所述第二光端口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二光学分波器的第四端子的编码和预先存储的与所述第二光学分波器对应的光缆的纤芯的编码识别所述第二光端口和所述光缆的纤芯的连接关系。
[0019]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第一设备网管将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设备信息和所述第一光端口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光缆管理单元。
[00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第二设备网管将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信息和所述第二光端口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光缆管理单元。
[0021] 上述系统可以自动识别设备端口和光缆纤芯的连接关系,从而降低人工录入设备和光缆关联信息的工作量,有效提高光路信息的准确度,提升了业务开通效率和使用体验。
[0022]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23]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0024] 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其中:
[0025]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用于识别设备端口和光缆纤芯的连接关系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识别设备端口和光缆纤芯的连接关系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用于识别设备端口和光缆纤芯的连接关系的方法的流程图;
[0028]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识别设备端口和光缆纤芯的连接关系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0030] 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0031]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0032]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0033]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0034]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0035]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用于识别设备端口和光缆纤芯的连接关系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第一通信设备110、第一光学分波器120、第一光编码识别设备130和光缆管理单元140。
[0036] 第一通信设备110包括第一光端口111。例如,第一通信设备110包括多个第一光端口111。第一通信设备110被配置为通过第一光端口111发出具有第一波长λ1的业务脉冲信号和具有第二波长λ2的第一身份脉冲信号。第一波长与第二波长不同。第一身份脉冲信号携带第一光端口111的标识信息。
[0037] 例如,第一光端口111包括第一光脉冲信号发射器和第二光脉冲信号发射器。第一光脉冲信号发射器用于发送业务脉冲信号。第二光脉冲信号发射器用于发送第一身份脉冲信号。
[0038] 另外,第一身份脉冲信号携带的标识信息为每个第一光端口的全网唯一的标识信息。不同的第一光端口对应不同的标识信息。
[0039]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端口111的标识信息为预定比特数的第一光脉冲编码,其中,该第一光脉冲编码的一部分为制造商编码,该第一光脉冲编码的另一部分为自定义编码。例如,该第一光脉冲编码可以为48bit(比特)光脉冲编码,其中,前24bit为制造商编码,后24bit为厂商自定义编码。
[0040] 第一光学分波器120包括第一端子121、第二端子122和第三端子123。第一光学分波器120通过第一端子121与第一光端口111一一对应地连接。第一光学分波器120通过第二端子122连接至光缆的纤芯171。第一光学分波器120通过第三端子123连接至第一光编码识别设备130。第一光学分波器120被配置为在接收到业务脉冲信号和第一身份脉冲信号后,将业务脉冲信号转发至光缆的纤芯171,并将第一身份脉冲信号转发至第一光编码识别设备130。
[004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学分波器120设置在第一ODF的熔纤盘中。第一光学分波器的第一端子121作为第一ODF的ODF端子。
[004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学分波器为介质薄膜滤波器。该介质薄膜滤波器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器件,这里不再详细描述其具体结构和原理。
[0043] 在一些实施例中,介质薄膜滤波器的第一端子121通过跳纤与第一通信设备110的第一光端口连接。该第一光学分波器120可以接收第一通信设备110发出的所有光信号。
[0044] 在一些实施例,介质薄膜滤波器的反射端为第一光学分波器120的第二端子122,介质薄膜滤波器的透射端为第一光学分波器120的第三端子123。
[0045]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介质薄膜滤波器的透射端为第一光学分波器120的第二端子122,介质薄膜滤波器的反射端为第一光学分波器120的第三端子123。
[0046] 第一光编码识别设备130被配置为从第一身份脉冲信号中读取第一光端口111的标识信息,并将第一光端口111的标识信息和预先存储的第一光学分波器120的第一端子121的编码传输到光缆管理单元140。
[0047] 这里,第一光编码识别设备可以接收第一身份脉冲信号,将其转换为电信号,从而读取到第一光端口的标识信息。该第一光编码识别设备还预先存储有第一光学分波器的第一端子的编码。这样,第一光编码识别设备可以将第一光端口的标识信息和第一光学分波器的第一端子的编码传输到光缆管理单元。
[0048] 光缆管理单元140被配置为根据第一光端口111的标识信息、第一光学分波器120的第一端子121的编码和预先存储的与第一光学分波器120对应的光缆的纤芯171的编码识别第一光端口111和光缆的纤芯171的连接关系。
[0049] 这里,光缆管理单元根据第一光端口的标识信息、第一光学分波器的第一端子的编码和预先存储的与第一光学分波器对应的光缆的纤芯的编码就可以确定哪一个第一光端口与光缆的哪一条纤芯连接,即确定了这二者的连接关系。
[0050] 至此,提供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用于识别设备端口和光缆纤芯的连接关系的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通信设备,包括第一光端口,被配置为通过第一光端口发出具有第一波长的业务脉冲信号和具有第二波长的第一身份脉冲信号,其中,第一波长与第二波长不同,第一身份脉冲信号携带第一光端口的标识信息;第一光学分波器,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通过第一端子与第一光端口一一对应地连接,通过第二端子连接至光缆的纤芯,并通过第三端子连接至第一光编码识别设备,被配置为在接收到业务脉冲信号和第一身份脉冲信号后,将业务脉冲信号转发至光缆的纤芯,并将第一身份脉冲信号转发至第一光编码识别设备;第一光编码识别设备,被配置为从第一身份脉冲信号中读取第一光端口的标识信息,并将第一光端口的标识信息和预先存储的第一光学分波器的第一端子的编码传输到光缆管理单元;和光缆管理单元,被配置为根据第一光端口的标识信息、第一光学分波器的第一端子的编码和预先存储的与第一光学分波器对应的光缆的纤芯的编码识别第一光端口和光缆的纤芯的连接关系。该系统可以自动识别设备端口和光缆纤芯的连接关系,从而降低人工录入设备和光缆关联信息的工作量,有效提高光路信息的准确度,提升了业务开通效率和使用体验。
[0051]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识别设备端口和光缆纤芯的连接关系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52] 如图2所示,该系统除了包括第一通信设备110、第一光学分波器120、第一光编码识别设备130和光缆管理单元140之外,还可以包括第二通信设备210、第二光学分波器220和第二光编码识别设备230。
[0053] 第二通信设备210包括第二光端口211。第二通信设备210被配置为通过该第二光端口211接收业务脉冲信号以及通过该第二光端口211发出具有第二波长的第二身份脉冲信号。该第二身份脉冲信号携带该第二光端口211的标识信息。这里,第二通信设备210可以作为业务脉冲信号的接收设备。
[0054]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光端口211可以包括光脉冲信号接收器和第三光脉冲信号发射器。光脉冲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业务脉冲信号。
[0055] 第三光脉冲信号发射器用于发送第二身份脉冲信号。
[0056]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光端口211的标识信息为预定比特数的第二光脉冲编码,其中,该第二光脉冲编码的一部分为制造商编码,该第二光脉冲编码的另一部分为自定义编码。例如,该第二光脉冲编码可以为48bit(比特)光脉冲编码,其中,前24bit为制造商编码,后24bit为厂商自定义编码。
[0057] 第二光学分波器220包括第四端子224、第五端子225和第六端子226。第二光学分波器220通过第四端子224与第二光端口211一一对应地连接。第二光学分波器220通过第五端子225连接至光缆170的纤芯171。第二光学分波器220通过第六端子226连接至第二光编码识别设备230。第二光学分波器220被配置为在从光缆170的纤芯171接收到业务脉冲信号后将该业务脉冲信号转发至第二光端口211,以及在从第二光端口211接收到第二身份脉冲信号后,将该第二身份脉冲信号转发至第二光编码识别设备230。例如,第二光学分波器220为介质薄膜滤波器。
[0058] 第二光编码识别设备230被配置为从第二身份脉冲信号中读取第二光端口211的标识信息,并将该第二光端口的标识信息和预先存储的第二光学分波器220的第四端子224的编码传输到光缆管理单元140。
[0059] 光缆管理单元140还被配置为根据第二光端口211的标识信息、第二光学分波器220的第四端子224的编码和预先存储的与第二光学分波器220对应的光缆170的纤芯171的编码识别第二光端口211和光缆的纤芯171的连接关系。这样实现了自动识别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二光端口和光缆的纤芯的连接关系。
[0060] 图2中示出了业务脉冲信号λ1a~λ1c、第一身份脉冲信号λ2a~λ2c和第二身份脉冲信号λ2d~λ2f。这里,在这些信号的标记中,“λ1”表示第一波长,“λ2”表示第二波长,“λ1”和“λ2”后面的字母表示不同的身份脉冲信号,即表示这些身份脉冲信号携带不同的设备光端口(第一光端口或第二光端口)的标识信息。下面以业务脉冲信号λ1a、第一身份脉冲信号λ2a和第二身份脉冲信号λ2d为例描述识别第一光端口和光缆的纤芯的连接关系和第二光端口和光缆的纤芯的连接关系的过程。
[0061] 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通信设备110通过第一光端口111发出业务脉冲信号λ1a和第一身份脉冲信号λ2a;第一光学分波器120在接收到业务脉冲信号λ1a和第一身份脉冲信号λ2a后,将业务脉冲信号λ1a转发至光缆170的纤芯171,并将第一身份脉冲信号λ2a转发至第一光编码识别设备130;第一光编码识别设备130从第一身份脉冲信号λ2a中读取第一光端口111的标识信息,并将第一光端口的标识信息和第一光学分波器120的第一端子121的编码传输到光缆管理单元140;光缆管理单元140根据第一光端口111的标识信息、第一光学分波器120的第一端子121的编码和预先存储的与第一光学分波器120对应的光缆170的纤芯171的编码识别得到第一光端口111和光缆的纤芯171的连接关系。
[0062] 接下来,第二光学分波器220在从光缆170的纤芯171接收到业务脉冲信号λ1a后,将业务脉冲信号λ1a转发至第二通信设备210的第二光端口211;第二通信设备210通过第二光端口211接收业务脉冲信号λ1a以及通过第二光端口211发出具有第二波长的第二身份脉冲信号λ2d,其中,第二身份脉冲信号λ2d携带第二光端口211的标识信息;第二光学分波器220在从第二光端口211接收到第二身份脉冲信号λ2d后,将第二身份脉冲信号λ2d转发至第二光编码识别设备230;第二光编码识别设备230从第二身份脉冲信号λ2d中读取第二光端口211的标识信息,并将第二光端口的标识信息和预先存储的第二光学分波器220的第四端子224的编码传输到光缆管理单元140;光缆管理单元140根据第二光端口211的标识信息、第二光学分波器220的第四端子224的编码和预先存储的与第二光学分波器220对应的光缆
170的纤芯171的编码识别得到第二光端口211和光缆的纤芯171的连接关系。
[0063] 至此,实现了对第一光端口和光缆纤芯的连接关系和第二光端口和光缆纤芯的连接关系的自动识别。上述系统不需要手工录入海量和不时变化的资源管理系统信息,从而可以实时精准掌握网络拓扑实际情况,保障业务开通和网络维护。
[0064]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一设备网管150。第一设备网管150被配置为将第一通信设备110的设备信息和第一光端口111的标识信息发送至光缆管理单元。例如,第一通信设备110的设备信息可以包括:第一通信设备的设备名称、板卡号和端口号等。这样,光缆管理单元在识别第一光端口和光缆的纤芯的连接关系时,可以识别出哪一个第一通信设备的哪一个第一光端口与光缆的哪一条纤芯连接。
[0065]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二设备网管250。第二设备网管250被配置为将第二通信设备210的设备信息和第二光端口211的标识信息发送至光缆管理单元140。例如,第二通信设备210的设备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名称、板卡号和端口号等。这样,光缆管理单元在识别第二光端口和光缆的纤芯的连接关系时,可以识别出哪一个第二通信设备的哪一个第二光端口与光缆的哪一条纤芯连接。
[0066]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一ODF 160。第一光学分波器120设置在该第一ODF 160的熔纤盘中,第一光学分波器的第一端子121作为第一ODF 160的ODF端子。即,第一光学分波器的第一端子121在第一ODF的熔纤盘上成端(即ODF端子)。
[0067]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二ODF 260。第二光学分波器220设置在第二ODF 260的熔纤盘中,第二光学分波器220的第四端子224作为第二ODF 260的ODF端子。即,第二光学分波器的第四端子224在第二ODF的熔纤盘上成端(即ODF端子)。
[0068]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用于识别设备端口和光缆纤芯的连接关系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302至S308。
[0069] 在步骤S302,第一通信设备通过第一光端口发出具有第一波长的业务脉冲信号和具有第二波长的第一身份脉冲信号,其中,第一波长与第二波长不同,第一身份脉冲信号携带第一光端口的标识信息。
[0070] 在步骤S304,第一光学分波器在接收到业务脉冲信号和第一身份脉冲信号后,将业务脉冲信号转发至光缆的纤芯,并将第一身份脉冲信号转发至第一光编码识别设备。第一光学分波器通过第一端子与第一光端口一一对应地连接,通过第二端子连接至光缆的纤芯,并通过第三端子连接至第一光编码识别设备。
[0071] 在步骤S306,第一光编码识别设备从第一身份脉冲信号中读取第一光端口的标识信息,并将第一光端口的标识信息和预先存储的第一光学分波器的第一端子的编码传输到光缆管理单元。
[0072] 在步骤S308,光缆管理单元根据第一光端口的标识信息、第一光学分波器的第一端子的编码和预先存储的与第一光学分波器对应的光缆的纤芯的编码识别第一光端口和光缆的纤芯的连接关系。
[0073] 至此,提供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用于识别设备端口和光缆纤芯的连接关系的方法。该方法可以自动识别设备端口和光缆纤芯的连接关系,从而降低人工录入设备和光缆关联信息的工作量,有效提高光路信息的准确度,提升了业务开通效率和使用体验。
[007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设备网管将第一通信设备的设备信息和第一光端口的标识信息发送至光缆管理单元。这样,光缆管理单元可以识别出哪一个第一通信设备的哪一个第一光端口与光缆的哪一条纤芯连接。
[0075]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识别设备端口和光缆纤芯的连接关系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302至S308以及S410至S418。
[0076] 这里,步骤S302至S308前面已经详细描述,这里不再赘述。下面描述步骤S410至S418。
[0077] 在步骤S410,第二光学分波器在从光缆的纤芯接收到业务脉冲信号后,将业务脉冲信号转发至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二光端口。第二光学分波器通过第四端子与第二光端口一一对应地连接,通过第五端子连接至光缆的纤芯,并通过第六端子连接至第二光编码识别设备。
[0078] 在步骤S412,第二通信设备通过第二光端口接收业务脉冲信号以及通过第二光端口发出具有第二波长的第二身份脉冲信号,其中,第二身份脉冲信号携带第二光端口的标识信息。
[0079] 在步骤S414,第二光学分波器在从第二光端口接收到第二身份脉冲信号后,将第二身份脉冲信号转发至第二光编码识别设备。
[0080] 在步骤S416,第二光编码识别设备从第二身份脉冲信号中读取第二光端口的标识信息,并将第二光端口的标识信息和预先存储的第二光学分波器的第四端子的编码传输到光缆管理单元。
[0081] 在步骤S418,光缆管理单元根据第二光端口的标识信息、第二光学分波器的第四端子的编码和预先存储的与第二光学分波器对应的光缆的纤芯的编码识别第二光端口和光缆的纤芯的连接关系。
[0082] 至此,提供了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识别设备端口和光缆纤芯的连接关系的方法。该方法除了实现了对第一光端口和光缆纤芯的连接关系的自动识别,还实现了对第二光端口和光缆纤芯的连接关系的自动识别。这可以降低人工录入设备和光缆关联信息的工作量,有效提高光路信息的准确度,提升了业务开通效率和使用体验。
[008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二设备网管将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信息和第二光端口的标识信息发送至光缆管理单元。这样,光缆管理单元可以识别出哪一个第二通信设备的哪一个第二光端口与光缆的哪一条纤芯连接。
[0084]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为了避免遮蔽本公开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0085]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公开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