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矫后编组上钢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1125011.9

文献号 : CN11385994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蔡建榕蒋熠张蕊吴旭

申请人 : 江苏富民鑫科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涉及钢材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矫后编组上钢装置,其包括安装架,安装架上设置有上钢台,上钢台包括呈直线排列的若干单元板,单元板上通过转动电机转动设置有主辊轮,若干所述单元板相互靠近的侧边处设置有引导斜面,相邻所述单元板上的引导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引导斜面的最高端与单元板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引导斜面的最低端位于两个最高端之间。本申请具有使钢管在运输过程中,钢管的端部不易被卡住,便于上钢的效果。

权利要求 :

1.一种矫后编组上钢装置,包括安装架(1),安装架(1)上设置有上钢台(2),上钢台(2)包括呈直线排列的若干单元板(21),单元板(21)上通过转动电机(11)转动设置有主辊轮(212),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单元板(21)相互靠近的侧边处设置有引导斜面(214),相邻所述单元板(21)上的引导斜面(214)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引导斜面(214)的最高端与单元板(21)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引导斜面(214)的最低端位于两个最高端之间;

所述安装架(1)上设置有转动组件(12),所述单元板(21)包括固定板(215)和通过转动组件(12)转动设置在固定板(215)两端的活动板(216),所述活动板(216)可转动至高于固定板(215)的位置,所述引导斜面(214)位于活动板(216)上;

所述转动组件(12)包括旋转电机(121)、主动齿轮(122)和与主动齿轮(122)啮合的从动齿轮(123),所述安装架(1)上转动设置有主动杆(13)和从动杆(14),所述主动杆(13)与旋转电机(121)的转轴连接,所述主动齿轮(122)固定设置在主动杆(13)上,所述从动齿轮(123)固定设置在从动杆(14)上,所述主动杆(13)上和从动杆(14)上均连接有驱动杆(16),所述驱动杆(16)与活动板(216)的下侧抵接用于驱动活动板(216)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矫后编组上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上设置有驱动组件(5)和若干摆动板(6),所述摆动板(6)通过驱动组件(5)转动设置在单元板(21)的一侧,所述摆动板(6)用于将钢管从上钢台(2)上推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矫后编组上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5)包括驱动件(51)和连杆(52),所述连杆(52)通过驱动件(51)滑动设置在安装架(1)上,所述连杆(52)的滑动方向平行于上钢台(2)的长度方向,所述摆动板(6)上连接有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同时与连杆(52)、单元板(21)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矫后编组上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板(6)的两端设置有弧面(61),所述摆动板(6)两端弧面(61)的开口方向位于单元板(21)的同一侧,且所述摆动板(6)两端弧面(61)的开口方向相交。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矫后编组上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52)包括若干单元杆(521)和若干安装块(522),若干所述单元杆(521)通过安装块(522)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板(8)与连杆(52)的转动连接处位于安装块(522)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矫后编组上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板(21)上摆动板(6)所在的一侧设置有挡料板(9),所述挡料板(9)靠近摆动板(6)的一端与连杆(52)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弧面(61)远离摆动板(6)的一端与连杆(52)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

所述挡料板(9)包括沿钢管输送方向设置的第一挡板(92)和第二挡板(93),所述第一挡板(92)和第二挡板(93)分别紧邻摆动板(6)的两端,相邻的所述第一挡板(92)和第二挡板(93)亦紧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矫后编组上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92)远离摆动板(6)的一端设置有导向斜面(921),所述导向斜面(921)远离摆动板(6)的一端相较于第二挡板(93)靠近连杆(5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矫后编组上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料板(9)上设置有加强板(91),所述加强板(91)同时与单元板(21)和挡料板(9)连接。

说明书 :

一种矫后编组上钢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钢材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矫后编组上钢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钢材是钢锭、钢坯或钢材通过压力加工制成的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材料。其中,钢管是具有空心截面,其长度远大于自身直径的钢材。钢管按用途分为输送管道用、工程结构用、热工设备用、石油化工工业用、机械制造用、地质钻探用、高压设备用钢管等。由于钢管的长度较长,因此在钢管的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弯曲和翘曲的情况,需要通过矫正机对钢管进行矫平,矫平后的钢管输送至上钢装置处,通过上钢装置进行上钢,进入后续工序。
[0003] 相关技术中,上钢装置包括安装架,安装架上设置有上钢台,上钢台包括呈直线排列的若干单元板,单元板的排列方向和块数根据钢管的长度方向设置;单元板上通过转动电机转动设置有主辊轮,主辊轮用于驱动钢管在单元板上运输。钢管的端部通过矫正机矫平后逐渐输出,随后输送至紧邻的单元板上,单元板上的主动辊沿钢管的长度方向逐渐向后续单元板输送钢管,钢管的端部逐渐从一块单元板上向下一块单元板上运输,直至钢管完全从矫正机内脱离并位于上钢台上。钢管输送至上钢台上后,工作人员再通过工具将钢管从上钢台上推下,实现上钢。
[0004]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钢管从一块单元板上向下一块单元板上运输时,钢管的端部易撞击于下一块单元板靠近上一块单元板的侧边处,导致钢管在运输过程中被卡住,不便于上钢。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使钢管在运输过程中,钢管的端部不易被卡住,便于上钢,本申请提供一种矫后编组上钢装置。
[0006]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矫后编组上钢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 一种矫后编组上钢装置,包括安装架,安装架上设置有上钢台,上钢台包括呈直线排列的若干单元板,单元板上通过转动电机转动设置有主辊轮,若干所述单元板相互靠近的侧边处设置有引导斜面,相邻所述单元板上的引导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引导斜面的最高端与单元板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引导斜面的最低端位于两个最高端之间。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管经矫正机矫正后,钢管的端部从矫正机内逐渐输出,随后输送至紧邻于矫正机的单元板上,单元板上的主动辊沿钢管的长度方向逐渐向后续单元板输送钢管。当钢管的端部从一块单元板上向下一块单元板上运输时,引导斜面能够引导钢管的端部输送至下一块单元板上,而不易被卡住,便于上钢。直至钢管完全从矫正机内脱离并位于上钢台上后,工作人员再通过工具将钢管从上钢台上推下,实现上钢。
[0009] 可选的,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驱动组件和若干摆动板,所述摆动板通过驱动组件转动设置在单元板的一侧,所述摆动板用于将钢管从上钢台上推下。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钢管完全从矫正机内脱离并位于上钢台上后,通过驱动组件使摆动板转动,从而通过摆杆自动将上钢台上的钢管从上钢台上推下,省时省力,降低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
[0011]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和连杆,所述连杆通过驱动件滑动设置在安装架上,所述连杆的滑动方向平行于上钢台的长度方向,所述摆动板上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同时与连杆、单元板转动连接。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驱动连杆滑动,从而带动连接板转动,进而带动摆动板同步转动,实现摆动板将钢管从上钢台上推下。
[0013] 可选的,所述摆动板的两端设置有弧面,所述摆动板两端弧面的开口方向位于单元板的同一侧,且所述摆动板两端弧面的开口方向相交。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管在上钢台上的运输过程中,若钢管的端部抵接至摆动板的端部,钢管的端部则能够在弧面的引导下继续输送,而不易被摆动板的端部卡住,从而进一步便于上钢。
[0015] 可选的,所述连杆包括若干单元杆和若干安装块,若干所述单元杆通过安装块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板与连杆的转动连接处位于安装块上。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杆需要运输时,可将连杆拆卸为若干单元杆和安装块,缩短连杆的长度,便于连杆的运输。当连杆需要安装时,通过将单元杆与安装块连接在一起即可。
[0017] 可选的,所述单元板上摆动板所在的一侧设置有挡料板,所述挡料板靠近摆动板的一端与连杆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弧面远离摆动板的一端与连杆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
[0018] 所述挡料板包括沿钢管输送方向设置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紧邻摆动板的两端,相邻的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亦紧邻。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挡板和挡料板的设置,能够使挡料板尽可能多的将单元板上摆动板的一侧挡住,若钢管在上钢台上运输时朝向摆动板所在的一侧偏移,挡料板则能将钢管挡回,使钢管不易向摆动板所在的一侧运输,便于上钢。
[0020] 可选的,所述第一挡板远离摆动板的一端设置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远离摆动板的一端相较于第二挡板靠近连杆。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管在上钢台上的运输过程中,钢管的端部触碰到第一挡板的端部时,导向斜面能够引导钢管继续输送,进一步不易使钢管卡住,从而进一步便于上钢。
[0022] 可选的,所述挡料板上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同时与单元板和挡料板连接。
[00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板能够增加挡料板的结构强度,从而使挡料板不易损坏。
[0024] 可选的,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转动组件,所述单元板包括固定板和通过转动组件转动设置在固定板两端的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可转动至高于固定板的位置,所述引导斜面位于活动板上。
[002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设置引导斜面后,钢管仍被卡住,可通过转动组件使活动板转动至高于固定板的位置,从而使钢管向上移动一端距离,此时钢管解除卡住状态,继续进行输送,便于钢管进行输送。
[0026] 可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旋转电机、主动齿轮和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所述安装架上转动设置有主动杆和从动杆,所述主动杆与旋转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主动齿轮固定设置在主动杆上,所述从动齿轮固定设置在从动杆上,所述主动杆上和从动杆上均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与活动板的下侧抵接用于驱动活动板转动。
[002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旋转电机,旋转电机带动主动杆转动,从而带动主动齿轮转动,继而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转动则带动从动杆转动,使得主动杆和从动杆上的驱动杆转动,而驱动杆与活动板的下侧抵接,从而驱动固定板两侧的活动板转动,实现活动板转动至高于固定板的位置,使钢管不易被卡住,便于钢管进行输送。
[0028]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9] 1.通过引导斜面的设置,钢管经矫正机矫正后,钢管的端部从矫正机内逐渐输出,随后输送至紧邻于矫正机的单元板上,单元板上的主动辊沿钢管的长度方向逐渐向后续单元板输送钢管,当钢管的端部从一块单元板上向下一块单元板上运输时,引导斜面能够引导钢管的端部输送至下一块单元板上,而不易被卡住,便于上钢;
[0030] 2.当钢管完全从矫正机内脱离并位于上钢台上后,通过驱动件、连杆和连接板使摆动板同步转动,从而通过摆杆自动将上钢台上的钢管从上钢台上推下,省时省力,降低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
[0031] 3.第一挡板和挡料板的设置,能够使挡料板尽可能多的将单元板上摆动板的一侧挡住,若钢管在上钢台上运输时朝向摆动板所在的一侧偏移,挡料板则能将钢管挡回,使钢管不易向摆动板所在的一侧运输,便于上钢。

附图说明

[0032]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矫后编组上钢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3]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单块单元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单块单元板的仰视图。
[0035]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展示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5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37] 附图标记说明:1、安装架;11、转动电机;12、转动组件;121、旋转电机;122、主动齿轮;123、从动齿轮;13、主动杆;14、从动杆;15、转动槽;16、驱动杆;161、滚轮;2、上钢台;21、单元板;211、辊轮槽;212、主辊轮;213、辅辊轮;214、引导斜面;215、固定板;216、活动板;2161、限位槽;217、引导板;3、第一轴承;31、连接杆;32、轴承槽;4、第二轴承;5、驱动组件;
51、驱动件;52、连杆;521、单元杆;522、安装块;6、摆动板;61、弧面;7、安装座;8、连接板;
81、长板;82、短板;9、挡料板;91、加强板;92、第一挡板;921、导向斜面;93、第二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9]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矫后编组上钢装置。参照图1,矫后编组上钢装置包括安装架1,安装架1上固定安装有上钢台2,上钢台2包括若干单元板21,本申请实施例中,单元板21呈直线排列有三块。同一块单元板21上沿钢管的输送方向依次转动安装有主辊轮212和辅辊轮213,主辊轮212和辅辊轮213的转动轴线均与自身的轴线重合。单元板21上开设有供主辊轮212和辅辊轮213转动的辊轮槽211,主辊轮212和辅辊轮213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单元板21的宽度方向。
[0040] 钢管经矫正机矫正后,钢管的端部从矫正机内逐渐输出,随后输送至紧邻于矫正机的单元板21上,单元板21上的主动辊沿钢管的长度方向逐渐向后续单元板21输送钢管。辅辊轮213则是用于减少钢管在输送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便于钢管在上钢台2上输送。
[0041] 参照图1和图2,主辊轮212和辅辊轮213的一端通过第一轴承3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1,单元板21上开设有供第一轴承3容纳的轴承槽32。连接杆31远离第一轴承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4,辅辊轮213上的第二轴承4与安装架1固定连接。安装架1上固定安装有三个转动电机11,每个转动电机11对应一个主辊轮212,转动电机11的转轴与主辊轮212上的第二轴承4固定连接。启动转动电机11,从而带动主辊轮212的转动,实现钢管的输送。
[0042] 参照图1和图2,单元板21相互靠近的侧边处设置有引导斜面214,引导斜面214的最高端与单元板21连接。相邻两块单元板21上的引导斜面214的倾斜方向相反,相邻的两个引导斜面214的最低端位于两个最高端之间。当钢管的端部从一块单元板21上向下一块单元板21上运输时,引导斜面214能够引导钢管的端部输送至下一块单元板21上,而不易被卡住,便于上钢。
[0043] 参照图3,安装架1上安装有转动组件12,转动组件12位于单元板21的下方,每块单元板21对应一组转动组件12。转动组件12包括旋转电机121、主动齿轮122和从动齿轮123,主动齿轮122与从动齿轮123啮合。旋转电机121固定安装在安装架上,安装架1上转动安装有相互平行的主动杆13和从动杆14,安装架1上开设有供主动杆13两端和从动杆14两端插入的转动槽15。主动杆13靠近旋转电机121的一端贯穿转动槽15且与旋转电机121的转轴固定连接。主动杆13与主动齿轮122同轴设置且与主动齿轮122固定连接,从动杆14与从动齿轮123同轴设置且与从动齿轮123固定连接。
[0044] 参照图3和图4,主动杆13的侧壁和从动杆14的侧壁上各固定连接有一根驱动杆16,驱动杆16倾斜设置,两根驱动杆16的最低端位于两根驱动杆16的最高端之间,且驱动杆
16与主动杆13的连接点、驱动杆16与从动杆14的连接点均位于驱动杆16的最低端处。单元板21包括固定板215和铰接在固定板215两端的活动板216,引导斜面位于活动板216上。活动板216的底面上开设有限位槽2161,限位槽2161的断面呈倒“凸”字形,限位槽2161的长度方向与单元板21的长度方向相同。驱动杆16远离旋转电机12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滚轮161,滚轮161滑动安装在限位槽2161内并限位于限位槽2161内,使得驱动杆16通过滚轮161与活动板216的下侧抵接。
[0045] 参照图3和图4,启动旋转电机121,旋转电机121带动主动杆13转动,从而带动主动齿轮122转动,继而带动从动齿轮123转动,从动齿轮123则带动从动杆14转动,使得主动杆13和从动杆14上的驱动杆16转动,从而驱动固定板215两侧的活动板216转动,使得活动板
216通过转动组件12转动安装在固定板215的两端,活动板216可转动至高于固定板215的位置。在自然状态下时,活动板216的顶面与固定板215的顶面齐平。当钢管仍被卡住时,则可通过转动组件12使活动板216转动至高于固定板215的位置,从而使钢管向上移动一端距离,使得钢管解除卡住状态,继续进行输送。
[0046] 参照图1和图2,安装架1上安装有驱动组件5和若干摆动板6,本实施例中,摆动板6有三块。每块摆动板6对应一块单元板21,摆动板6通过驱动组件5转动安装在对应的单元板21靠近转动电机11的一侧。驱动组件5包括驱动件51和连杆52,驱动件51用于驱动连杆52滑动,任意能够驱动连杆52滑动的驱动件51均可,本实施例中采用油缸。上钢台2的一侧外固定安装有安装座7,驱动件51固定安装在安装座7上。连杆52的滑动方向平行于单元板21排列的方向,即上钢台2的长度方向。
[0047] 参照图1和图2,摆动板6靠近连杆5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L”状的连接板8,连接板8包括相互一体成型的长板81和短板82,长板81与摆动板6固定连接,长板81与短板82的连接处通过固定杆转动连接在单元板21上,短板82远离长板81的一端与连杆52转动连接。单元板21远离摆动板6的一侧一体成型有引导板217。驱动件51驱动连杆52滑动,进而通过连接板8带动三块摆动板6同步摆动,自动将上钢台2上的钢管从上钢台2上推下,钢管在引导板217的引导下进入后续工序,实现上钢。
[0048] 参照图2,摆动板6的两端设置有弧面61,摆动板6两端弧面61的开口方向位于单元板21靠近转动电机11的一侧,摆动板6两端弧面61的开口方向相交,本实施例中,摆动板6两端的弧面61关于摆动板6长边的中线对称设置。钢管在上钢台2上运输时,若钢管的端部抵接至摆动板6的端部,钢管的端部则能够在弧面61的引导下继续输送,使钢管不易被摆动板6的端部卡住,便于上钢。
[0049] 参照图1和图5,连杆52包括若干单元杆521和若干安装块522,本实施例中,单元杆521有三根,安装块522有三个,三根单元杆521同轴设置。安装块522和单元杆521沿着钢管的输送方向依次螺纹连接,使得单元杆521和安装块522可拆卸连接,短板82与连杆52的转动连接处位于安装块522上。当连杆52需要运输时,可将连杆52拆卸为若干单元杆521和安装块522,缩短连杆52的长度,便于连杆52的运输。
[0050] 参照图1和图2,单元板21上靠近转动电机11的一侧安装有挡料板9,挡料板9上安装有加强板91,加强板91同时与单元板21和挡料板9连接,加强板91用于增加挡料板9的结构强度,使挡料板9不易损坏。挡料板9靠近摆动板6的一端与连杆52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弧面61远离摆动板6的一端与连杆52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
[0051] 参照图1和图2,挡料板9包括第一挡板92和第二挡板93,第一挡板92和第二挡板93沿钢管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第一挡板92和第二挡板93分别紧邻摆动板6的两端,相邻的第一挡板92和第二挡板93亦互相紧邻。当钢管在上钢台2上运输时朝向摆动板6所在的一侧偏移时,挡料板9能够将钢管挡回,使钢管不易向摆动板6所在的一侧运输,便于上钢。第一挡板92远离摆动板6的一端设置有导向斜面921,导向斜面921远离摆动板6的一端相较于第二挡板93靠近连杆52。钢管的端部触碰到第一挡板92的端部时,导向斜面921能够引导钢管继续输送,进一步不易使钢管卡住。
[0052]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矫后编组上钢装置的实施原理为:钢管经矫正机矫正后,钢管的端部从矫正机内逐渐输出,随后输送至紧邻于矫正机的单元板21上,启动转动电机11,单元板21上的主动辊沿钢管的长度方向逐渐向后续单元板21输送钢管。引导斜面214引导钢管的端部输送至下一块单元板21上,使钢管不易被卡住。当钢管仍被卡住时,则可通过转动组件12使活动板216转动至高于固定板215的位置,从而使钢管向上移动一端距离,使得钢管解除卡住状态,继续进行输送。当钢管输送至上钢台2上后,油缸启动,驱动连杆52滑动,进而通过连接板8带动三块摆动板6同步摆动,自动将上钢台2上的钢管从上钢台2上推下,钢管在引导板217的引导下进入后续工序,实现上钢。
[0053]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