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控制的智能扫地机器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1307800.4

文献号 : CN11397449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夏志杰张志胜

申请人 : 江苏南高智能装备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控制的智能扫地机器人,包括主体、通电机构和连接机构,所述通电机构设置在主体的一侧,所述主体上设有凹槽,所述连接机构设置在凹槽内,所述通电机构包括充电桩、插座、通电组件和推动组件,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插头、密封组件、拉动组件和限位组件,该基于物联网控制的智能扫地机器人,通过主体实现地面清扫,通过连接机构连接至通电机构上,实现充电,该通电机构通过推动组件和下压组件使得电片更好的贴合插头,从而避免插头和电片发生松动或脱开,实现更好的电连接效果,从而实现更好的充电效果,该连接机构通过将盖板对插头进行密封,减少了灰尘或者水汽堆积,从而避免了短路危险,提高了安全性。

权利要求 :

1.一种基于物联网控制的智能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通电机构和连接机构,所述通电机构设置在主体(1)的一侧,所述主体(1)上设有凹槽,所述连接机构设置在凹槽内;

所述通电机构包括充电桩(2)、插座(3)、通电组件和推动组件,所述插座(3)设置在充电桩(2)上,所述通电组件设置在插座(3)的插孔内,所述通电组件包括两个通电单元,两个通电单元分别设置在插孔的两侧,所述通电单元包括电片(4)、定位杆(5)、定位块(6)和第一弹簧(7),所述插孔内设有滑槽,所述定位块(6)设置在滑槽内,所述定位块(6)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电片(4)设置在定位块(6)上,所述电片(4)的截面为弧形,所述电片(4)的弧形截面的圆心位于定位块(6)上,所述滑槽内设有条形槽,所述定位杆(5)的一端位于条形槽内,所述定位杆(5)的另一端伸出条形槽外,所述定位杆(5)与条形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7)设置在条形槽内,所述第一弹簧(7)的一端与条形槽连接,所述第一弹簧(7)的另一端与定位杆(5)连接,所述推动组件设置在滑槽内,所述推动组件有两个,两个推动组件分别设置在滑槽的两侧,所述推动组件包括第二弹簧(8)、支撑单元和同步单元,所述支撑单元有两个,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支杆(9)和移动块(10),两个支撑单元的两个支杆(9)交叉设置,两个支杆(9)的交叉处铰接,所述移动块(10)有两个,两个移动块(10)分别设置支杆(9)的上下两端,所述滑槽和定位块(6)上均设有移动槽,两个移动块(10)分别位于两个移动槽内,所述移动块(10)与移动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8)有两个,两个第二弹簧(8)分别设置在支杆(9)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二弹簧(8)位于两个支杆(9)之间,所述第二弹簧(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杆(9)连接,所述同步单元有两个,两个同步单元分别设置在两个移动槽内,所述同步单元包括转轴(11)、齿轮(12)和齿条(13),所述转轴(11)设置在移动槽中部,所述齿轮(12)套设在转轴(11)上,所述齿轮(12)与转轴(11)键连接,所述齿条(13)有两个,两个齿条(13)分别设置在两个移动槽的两个移动块(10)上,两个齿条(13)分别位于相应齿轮(12)的一侧,两个齿条(13)均与齿轮(12)啮合;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插头(14)、密封组件、拉动组件和限位组件,所述插头(14)设置在凹槽内,所述插头(14)与插座(3)正对设置,所述密封组件包括两个盖板(15),两个盖板(15)分别设置在凹槽的两侧,所述盖板(15)的一端与凹槽铰接,两个盖板(15)远离凹槽的一端贴合,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块(16)和第三弹簧(17),所述凹槽内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16)设置在插头(14)上,所述限位块(16)位于限位槽内,所述限位块(16)与限位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弹簧(17)设置在限位槽内,所述第三弹簧(17)的一端与限位槽连接,所述第三弹簧(17)的另一端与限位块(16)连接,所述拉动组件包括拉绳(18)和定位轮(19),所述定位轮(19)有两个,两个定位轮(19)分别设置在凹槽的两侧,所述定位轮(19)位于凹槽靠近盖板(15)的一端,所述拉绳(18)的一端与插头(14)的一侧连接,所述拉绳(18)的另一端依次绕过两个定位轮(19)与插头(14)的另一侧连接,所述插头(14)上设有卡槽,所述电片(4)位于卡槽内,所述电片(4)与卡槽抵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控制的智能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内设有下压组件,所述下压组件包括压块(20)、气囊(21)、气管(22)和弹性球(23),所述压块(20)设置在插孔内,所述压块(20)与插孔滑动连接,所述压块(20)与插头(14)抵靠,所述气囊(21)设置在插孔内,所述气囊(21)的两侧分别与插孔和压块(20)连接,所述弹性球(23)设置在电片(4)内,所述弹性球(23)的两侧分别与定位块(6)和电片(4)抵靠,所述弹性球(23)通过气管(22)与气囊(21)内部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控制的智能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5)上设有走位块(24),所述条形槽内设有走位槽,所述走位块(24)位于走位槽内,所述走位块(24)与走位槽滑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控制的智能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走位块(24)有两个,两个走位块(24)分别设置在定位杆(5)的两侧,所述走位槽有两个,两个走位块(24)分别位于两个走位槽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控制的智能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10)上设有滑轮(25),所述移动槽内设有滚动槽,所述滑轮(25)位于滚动槽内,所述滑轮(25)与滚动槽滚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控制的智能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25)有两个,两个滑轮(25)分别设置在移动块(10)的两侧,所述滚动槽有两个,两个滑轮(25)分别位于两个滚动槽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控制的智能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16)有两个,两个限位块(16)分别设置在插头(14)的两侧,所述限位槽有两个,两个限位块(16)分别位于两个限位槽内。

说明书 :

一种基于物联网控制的智能扫地机器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控制的智能扫地机器人。

背景技术

[0002] 扫地机器人是智能家用电器的一种,能凭借一定的人工智能,自动在房间内完成地板清理工作,一般采用刷扫和真空方式,将地面杂物先吸纳进入自身的垃圾收纳盒,从而完成地面清理的功能,一般来说,将完成清扫、吸尘、擦地工作的机器人,也统一归为扫地机器人。
[0003] 智能扫地机器人在使用时需要对其进行充电,现有的充电方式是将插头插入插座内进行充电,而现有的插头插座连接方式,其插头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插头上的导电头就会发生松动,从而可能无法与插座内的电片始终保持贴紧通电状态,甚至会由插座上脱开,从而影响充电效果,且现有的插头一般裸露在外,一旦灰尘水汽堆积,在充电时,容易发生短路等危险,降低了安全性。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控制的智能扫地机器人。
[0005]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物联网控制的智能扫地机器人,包括主体、通电机构和连接机构,所述通电机构设置在主体的一侧,所述主体上设有凹槽,所述连接机构设置在凹槽内;
[0006] 所述通电机构包括充电桩、插座、通电组件和推动组件,所述插座设置在充电桩上,所述通电组件设置在插座的插孔内,所述通电组件包括两个通电单元,两个通电单元分别设置在插孔的两侧,所述通电单元包括电片、定位杆、定位块和第一弹簧,所述插孔内设有滑槽,所述定位块设置在滑槽内,所述定位块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电片设置在定位块上,所述电片的截面为弧形,所述电片的弧形截面的圆心位于定位块上,所述滑槽内设有条形槽,所述定位杆的一端位于条形槽内,所述定位杆的另一端伸出条形槽外,所述定位杆与条形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条形槽内,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条形槽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定位杆连接,所述推动组件设置在滑槽内,所述推动组件有两个,两个推动组件分别设置在滑槽的两侧,所述推动组件包括第二弹簧、支撑单元和同步单元,所述支撑单元有两个,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支杆和移动块,两个支撑单元的两个支杆交叉设置,两个支杆的交叉处铰接,所述移动块有两个,两个移动块分别设置支杆的两端,所述滑槽和定位块上均设有移动槽,两个移动块分别位于两个移动槽内,所述移动块与移动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有两个,两个第二弹簧分别设置在支杆的两端,所述第二弹簧位于两个支杆之间,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杆连接,所述同步单元有两个,两个同步单元分别设置在两个移动槽内,所述同步单元包括转轴、齿轮和齿条,所述转轴设置在移动槽中部,所述齿轮套设在转轴上,所述齿轮与转轴键连接,所述齿条有两个,两个齿条分别设置在同一移动槽的两个移动块上,两个齿条分别位于齿轮的两侧,两个齿条均与齿轮啮合;
[0007]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插头、密封组件、拉动组件和限位组件,所述插头设置在凹槽内,所述插头与插座正对设置,所述密封组件包括两个盖板,两个盖板分别设置在凹槽的两侧,所述盖板的一端与凹槽铰接,两个盖板远离凹槽的一端贴合,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块和第三弹簧,所述凹槽内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插头上,所述限位块位于限位槽内,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弹簧设置在限位槽内,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限位槽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与限位块连接,所述拉动组件包括拉绳和定位轮,所述定位轮有两个,两个定位轮分别设置在凹槽的两侧,所述定位轮位于凹槽靠近盖板的一端,所述拉绳的一端与插头的一侧连接,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依次绕过两个定位轮与插头的另一侧连接,所述插头上设有卡槽,所述电片位于卡槽内,所述电片与卡槽抵靠。
[0008] 为了实现更好的通电效果,所述插孔内设有下压组件,所述下压组件包括压块、气囊、气管和弹性球,所述压块设置在插孔内,所述压块与插孔滑动连接,所述压块与插头抵靠,所述气囊设置在插孔内,所述气囊的两侧分别与插孔和压块连接,所述弹性球设置在电片内,所述弹性球的两侧分别与定位块和电片抵靠,所述弹性球通过气管与气囊内部连通。
[0009] 为了对定位杆的移动进行更好的限位,所述定位杆上设有走位块,所述条形槽内设有走位槽,所述走位块位于走位槽内,所述走位块与走位槽滑动连接。
[0010] 为了对定位杆的移动进行更好的限位,所述走位块有两个,两个走位块分别设置在定位杆的两侧,所述走位槽有两个,两个走位块分别位于两个走位槽内。
[0011] 为了减小摩擦,同时对移动块的移动进行更好的限位,所述移动块上设有滑轮,所述移动槽内设有滚动槽,所述滑轮位于滚动槽内,所述滑轮与滚动槽滚动连接。
[0012] 为了对移动块的移动进行更好的限位,所述滑轮有两个,两个滑轮分别设置在移动块的两侧,所述滚动槽有两个,两个滑轮分别位于两个滚动槽内。
[0013] 为了对插头的移动进行更好的限位,所述限位块有两个,两个限位块分别设置在插头的两侧,所述限位槽有两个,两个限位块分别位于两个限位槽内。
[001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基于物联网控制的智能扫地机器人,通过主体实现地面清扫,通过连接机构连接至通电机构上,实现充电,与现有的通电机构相比,该机构通过推动组件和下压组件使得电片更好的贴合插头,从而避免插头和电片发生松动或脱开,实现更好的电连接效果,从而实现更好的充电效果,与现有的连接机构相比,该机构通过将盖板对插头进行密封,减少了灰尘或者水汽堆积,从而避免了短路危险,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5]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6] 图1是本发明的基于物联网控制的智能扫地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0018] 图3是本发明的基于物联网控制的智能扫地机器人的通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是图3的B部放大图;
[0020] 图5是本发明的基于物联网控制的智能扫地机器人的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中:1.主体,2.充电桩,3.插座,4.电片,5.定位杆,6.定位块,7.第一弹簧,8.第二弹簧,9.支杆,10.移动块,11.转轴,12.齿轮,13.齿条,14.插头,15.盖板,16.限位块,17.第三弹簧,18.拉绳,19.定位轮,20.压块,21.气囊,22.气管,23.弹性球,24.走位块,25.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0023]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物联网控制的智能扫地机器人,包括主体1、通电机构和连接机构,所述通电机构设置在主体1的一侧,所述主体1上设有凹槽,所述连接机构设置在凹槽内;
[0024] 该装置使用时,通过物联网控制主体1运行,实现地面清扫,当主体1充电时,通过连接机构连接至通电机构上,实现充电。
[0025] 如图2‑4所示,所述通电机构包括充电桩2、插座3、通电组件和推动组件,所述插座3设置在充电桩2上,所述通电组件设置在插座3的插孔内,所述通电组件包括两个通电单元,两个通电单元分别设置在插孔的两侧,所述通电单元包括电片4、定位杆5、定位块6和第一弹簧7,所述插孔内设有滑槽,所述定位块6设置在滑槽内,所述定位块6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电片4设置在定位块6上,所述电片4的截面为弧形,所述电片4的弧形截面的圆心位于定位块6上,所述滑槽内设有条形槽,所述定位杆5的一端位于条形槽内,所述定位杆5的另一端伸出条形槽外,所述定位杆5与条形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7设置在条形槽内,所述第一弹簧7的一端与条形槽连接,所述第一弹簧7的另一端与定位杆5连接,所述推动组件设置在滑槽内,所述推动组件有两个,两个推动组件分别设置在滑槽的两侧,所述推动组件包括第二弹簧8、支撑单元和同步单元,所述支撑单元有两个,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支杆9和移动块10,两个支撑单元的两个支杆9交叉设置,两个支杆9的交叉处铰接,所述移动块10有两个,两个移动块10分别设置支杆9的两端,所述滑槽和定位块6上均设有移动槽,两个移动块
10分别位于两个移动槽内,所述移动块10与移动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8有两个,两个第二弹簧8分别设置在支杆9的两端,所述第二弹簧8位于两个支杆9之间,所述第二弹簧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杆9连接,所述同步单元有两个,两个同步单元分别设置在两个移动槽内,所述同步单元包括转轴11、齿轮12和齿条13,所述转轴11设置在移动槽中部,所述齿轮
12套设在转轴11上,所述齿轮12与转轴11键连接,所述齿条13有两个,两个齿条13分别设置在同一移动槽的两个移动块10上,两个齿条13分别位于齿轮12的两侧,两个齿条13均与齿轮12啮合;
[0026] 将插头14插入插座3内,插头14推动电片4移动,电片4驱动定位块6移动,定位块6驱动定位杆5移动,定位杆5压缩第一弹簧7,当电片4移动至卡槽处时,电片4受不到阻挡,在第一弹簧7的回复力作用下,定位杆5向外移动,定位杆5驱动定位块6向外移动,定位块6驱动电片4向外移动,从而使得电片4卡入卡槽内,从而使得电片4与插头14抵靠,从而使得插头14与电片4通电,从而实现充电,这里通过第一弹簧7的回复力使得电片4卡在卡槽内,从而对插头14进行卡紧,从而避免插头14脱开或者松动,实现更好的电连接效果,这里定位块6移动使得定位块6与滑槽底部之间的距离变小,从而使得两个支杆9靠近移动槽的端部相互远离,从而使得第二弹簧8形变,第二弹簧8的回复力对两个支杆9产生拉力,当电片4移动至卡槽处时,电片4受不到阻挡,定位块6受不到阻挡,从而使得两个支杆9在第二弹簧8的回复力作用下相互靠近,从而使得支杆9推动定位块6向下移动,从而使得电片4更好的卡入卡槽内,从而实现更好的通电效果,这里移动块10位于移动槽内,从而对移动块10的移动进行限位,移动块10移动驱动滑轮25移动,滑轮25位于滚动槽内,从而对滑轮25的滚动进行限位,从而对移动块10的移动进行更好的限位,且同一移动槽内的两个移动块10移动时,移动块10驱动齿条13移动,齿条13驱动齿轮12旋转,齿轮12驱动另一侧的齿条13移动,从而使得两个齿条13同步移动,从而使得两个移动块10同步移动,从而避免支杆9反生倾斜,从而对定位块6实现更好的推动效果。
[0027] 如图4所示,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插头14、密封组件、拉动组件和限位组件,所述插头14设置在凹槽内,所述插头14与插座3正对设置,所述密封组件包括两个盖板15,两个盖板
15分别设置在凹槽的两侧,所述盖板15的一端与凹槽铰接,两个盖板15远离凹槽的一端贴合,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块16和第三弹簧17,所述凹槽内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16设置在插头14上,所述限位块16位于限位槽内,所述限位块16与限位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弹簧
17设置在限位槽内,所述第三弹簧17的一端与限位槽连接,所述第三弹簧17的另一端与限位块16连接,所述拉动组件包括拉绳18和定位轮19,所述定位轮19有两个,两个定位轮19分别设置在凹槽的两侧,所述定位轮19位于凹槽靠近盖板15的一端,所述拉绳18的一端与插头14的一侧连接,所述拉绳18的另一端依次绕过两个定位轮19与插头14的另一侧连接,所述插头14上设有卡槽,所述电片4位于卡槽内,所述电片4与卡槽抵靠。
[0028] 移动主体1,使得凹槽移动至插座3处,然后继续移动,插座3卡入凹槽内,插座3推动盖板15旋转,盖板15推动拉绳18移动,从而使得两个定位轮19之间的拉绳18长度边长,从而使得插头14与定位轮19之间的拉绳18长度变短,从而使得拉绳18拉动插头14向着插座3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插头14插入插座3内,从而实现充电,这里插头14移动驱动限位块16移动,限位块16位于限位槽内,从而对限位块16的移动进行限位,从而对插头14的移动进行更好的限位,这里拉绳18为弹性绳,随着插头14插入插座3内,拉绳18被拉伸,拉绳18的弹性回复力对插头14产生拉力,从而使得插头14更好的向着插座3方向靠近,从而实现更好的通电连接状态,当停止充电时,运行主体1,使得主体1驱动插座3移出凹槽,盖板15受不到阻挡,在扭簧的回复力作用下再次对凹槽口进行密封,拉绳18受不到盖板15的阻挡,就会放出,此时第三弹簧17处于形变状态,第三弹簧17的回复力对限位块16产生反向拉力,从而使得插头14再次移入凹槽内,从而对插头14进行密封,避免灰尘或者水汽进入插头14,从而造成短路等问题,提高了充电的安全性,这里插座3移出凹槽时,盖板15自动对插头14进行密封,充电时,插头14自动伸出插入插座3内进行充电,从而实现自启动,节省了人力。
[0029] 如图3所示,为了实现更好的通电效果,所述插孔内设有下压组件,所述下压组件包括压块20、气囊21、气管22和弹性球23,所述压块20设置在插孔内,所述压块20与插孔滑动连接,所述压块20与插头14抵靠,所述气囊21设置在插孔内,所述气囊21的两侧分别与插孔和压块20连接,所述弹性球23设置在电片4内,所述弹性球23的两侧分别与定位块6和电片4抵靠,所述弹性球23通过气管22与气囊21内部连通。
[0030] 插头14的导电头插入插孔内时,导电头推动压块20移动,压块20压缩气囊21,气囊21内的空气通过气管22进入弹性球23内,从而使得弹性球23膨胀,从而使得弹性球23推动电片4移动,从而使得电片4更好的与卡槽贴合,从而实现更好的电连接效果。
[0031] 为了对定位杆5的移动进行更好的限位,所述定位杆5上设有走位块24,所述条形槽内设有走位槽,所述走位块24位于走位槽内,所述走位块24与走位槽滑动连接。
[0032] 为了对定位杆5的移动进行更好的限位,所述走位块24有两个,两个走位块24分别设置在定位杆5的两侧,所述走位槽有两个,两个走位块24分别位于两个走位槽内。
[0033] 为了减小摩擦,同时对移动块10的移动进行更好的限位,所述移动块10上设有滑轮25,所述移动槽内设有滚动槽,所述滑轮25位于滚动槽内,所述滑轮25与滚动槽滚动连接。
[0034] 为了对移动块10的移动进行更好的限位,所述滑轮25有两个,两个滑轮25分别设置在移动块10的两侧,所述滚动槽有两个,两个滑轮25分别位于两个滚动槽内。
[0035] 为了对插头14的移动进行更好的限位,所述限位块16有两个,两个限位块16分别设置在插头14的两侧,所述限位槽有两个,两个限位块16分别位于两个限位槽内。
[0036] 该装置使用时,通过物联网控制主体1运行,实现地面清扫,当主体1充电时,移动主体1,使得凹槽移动至插座3处,然后继续移动,插座3卡入凹槽内,插座3推动盖板15旋转,盖板15推动拉绳18移动,从而使得两个定位轮19之间的拉绳18长度边长,从而使得插头14与定位轮19之间的拉绳18长度变短,从而使得拉绳18拉动插头14向着插座3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插头14插入插座3内,从而实现充电,这里插头14移动驱动限位块16移动,限位块16位于限位槽内,从而对限位块16的移动进行限位,从而对插头14的移动进行更好的限位,这里拉绳18为弹性绳,随着插头14插入插座3内,拉绳18被拉伸,拉绳18的弹性回复力对插头14产生拉力,从而使得插头14更好的向着插座3方向靠近,从而实现更好的通电连接状态,这里插头14的导电头插入插孔内时,导电头推动电片4移动,电片4驱动定位块6移动,定位块6驱动定位杆5移动,定位杆5压缩第一弹簧7,当电片4移动至卡槽处时,电片4受不到阻挡,在第一弹簧7的回复力作用下,定位杆5向外移动,定位杆5驱动定位块6向外移动,定位块6驱动电片4向外移动,从而使得电片4卡入卡槽内,从而使得电片4与插头14抵靠,从而使得插头14与电片4通电,从而实现充电,这里通过第一弹簧7的回复力使得电片4卡在卡槽内,从而对插头14进行卡紧,从而避免插头14脱开或者松动,实现更好的电连接效果,这里定位块6移动使得定位块6与滑槽底部之间的距离变小,从而使得两个支杆9靠近移动槽的端部相互远离,从而使得第二弹簧8形变,第二弹簧8的回复力对两个支杆9产生拉力,当电片4移动至卡槽处时,电片4受不到阻挡,定位块6受不到阻挡,从而使得两个支杆9在第二弹簧8的回复力作用下相互靠近,从而使得支杆9推动定位块6向下移动,从而使得电片4更好的卡入卡槽内,从而实现更好的通电效果,这里移动块10位于移动槽内,从而对移动块10的移动进行限位,移动块10移动驱动滑轮25移动,滑轮25位于滚动槽内,从而对滑轮25的滚动进行限位,从而对移动块10的移动进行更好的限位,且同一移动槽内的两个移动块10移动时,移动块10驱动齿条13移动,齿条13驱动齿轮12旋转,齿轮12驱动另一侧的齿条13移动,从而使得两个齿条13同步移动,从而使得两个移动块10同步移动,从而避免支杆9反生倾斜,从而对定位块6实现更好的推动效果,这里插头14的导电头插入插孔内时,导电头推动压块20移动,压块20压缩气囊21,气囊21内的空气通过气管22进入弹性球23内,从而使得弹性球23膨胀,从而使得弹性球23推动电片4移动,从而使得电片4更好的与卡槽贴合,从而实现更好的电连接效果,当停止充电时,运行主体1,使得主体1驱动插座3移出凹槽,盖板15受不到阻挡,在扭簧的回复力作用下再次对凹槽口进行密封,拉绳18受不到盖板15的阻挡,就会放出,此时第三弹簧17处于形变状态,第三弹簧17的回复力对限位块16产生反向拉力,从而使得插头14再次移入凹槽内,从而对插头14进行密封,避免灰尘或者水汽进入插头14,从而造成短路等问题,提高了充电的安全性。
[0037]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基于物联网控制的智能扫地机器人,通过主体1实现地面清扫,通过连接机构连接至通电机构上,实现充电,与现有的通电机构相比,该机构通过推动组件和下压组件使得电片4更好的贴合插头14,从而避免插头14和电片4发生松动或脱开,实现更好的电连接效果,从而实现更好的充电效果,与现有的连接机构相比,该机构通过将盖板15对插头14进行密封,减少了灰尘或者水汽堆积,从而避免了短路危险,提高了安全性。
[0038]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