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冷轧直条钢筋生产工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1618588.3

文献号 : CN11397662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志军

申请人 : 邯郸一三高研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冷轧直条钢筋生产工艺,涉及钢筋冷轧技术领域,包括,步骤S1,将除鳞后的轧件送入冷轧机进行冷轧;步骤S2,将所述轧件按照长度和厚度划分为三个轧区;步骤S3,根据各所述轧区温度控制所述冷轧机的辊间距进行第一道轧制;步骤S4,根据第一道轧制后轧件的厚度控制所述冷轧机的辊间距进行第二道轧制;在对所述轧件第一道轧制完成后,根据第一道轧制完成后轧件的平均厚度P控制第二道轧制的辊间距,并根据第一道轧制后轧件的温度Ta对第二道轧制的辊间距进行补偿;步骤S5,第二道轧制完成后对轧件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判断轧制是否符合要求。本发明有效提高了对钢筋进行冷轧的轧制效率。

权利要求 :

1.一种高速冷轧直条钢筋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将除鳞后的轧件送入冷轧机进行冷轧;

步骤S2,将所述轧件按照长度和厚度划分为三个轧区,分别为第一轧区、第二轧区和第三轧区;

步骤S3,根据各所述轧区温度控制所述冷轧机的辊间距进行第一道轧制;在对所述轧件进行第一道轧制时,首先根据轧件厚度D设置所述冷轧机的辊间距,辊间距设置完成后,根据各所述轧区的温度对辊间距进行调整,调整完成后,根据轧件宽度C对调整后的辊间距进行修正,修正完成后,根据修正后的辊间距设置所述冷轧机的轧辊转速,并根据轧件厚度D对设置的轧辊转速进行调节;

步骤S4,根据第一道轧制后轧件的厚度控制所述冷轧机的辊间距进行第二道轧制;在对所述轧件第一道轧制完成后,根据第一道轧制完成后轧件的平均厚度P控制第二道轧制的辊间距,并根据第一道轧制后轧件的温度Ta对第二道轧制的辊间距进行补偿;

步骤S5,第二道轧制完成后对轧件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判断轧制是否符合要求;

在对所述轧件第二道轧制完成后,根据轧件直径Q对轧件的轧制程度做出判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冷轧直条钢筋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在对所述轧件进行轧区划分时,首先获取所述轧件的长度A和厚度D,并将获取的轧件厚度D与预设轧件厚度D0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进行轧区划分,其中,当D≤D0时,将所述轧件均分为三个轧区,每个轧区的长度均为A0,设定A0=1/3×A;

当D>D0时,将第一轧区的长度设置为A1,设定A1=1/3×A‑1/3×A×(D‑D0)/D,将第二轧区的长度设置为A2,设定A2=1/3×A,将第三轧区的长度设置为A3,设定A3=1/3×A+1/3×A×(D‑D0)/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冷轧直条钢筋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在对所述轧件进行第一道轧制时,首先将获取的轧件厚度D与预设轧件厚度D0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设置所述冷轧机的辊间距,其中,当D≤D0时,将冷轧机的辊间距设置为B1;

当D>D0时,将冷轧机的辊间距设置为B2;

其中,B1为第一预设辊间距,B2为第二预设辊间距,B1<B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速冷轧直条钢筋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第一道轧制时冷轧机的辊间距设置完成后,获取各所述轧区的温度,并根据各所述轧区的温度对辊间距Bi进行调整,设定i=1,2,其中,

当D≤D0时,将各所述轧区的平均温度△T与预设标准温度T0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对辊间距Bi进行调整,设定△T=1/3×(T1+T2+T3),T1为第一轧区的温度,T2为第二轧区的温度,T3为第三轧区的温度,其中,当△T≤T0时,判定轧件的温度低,并将辊间距调整为Ba,设定Ba=Bi×m,m为预设辊间距调整系数,1<m<1.1;当△T>T0时,判定轧件的温度符合要求,不对辊间距进行调整;

当D>D0时,分别将各所述轧区轧制时的温度与预设标准温度T0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对辊间距Bi进行调整,当对第一轧区进行轧制时,若T1≤T0,则将辊间距调整为Ba,若T1>T0,则不对辊间距进行调整;当对第二轧区进行轧制时,若T2≤T0,则将辊间距调整为Ba,若T2>T0,则不对辊间距进行调整;当对第三轧区进行轧制时,若T3≤T0,则将辊间距调整为Ba,若T3>T0,则不对辊间距进行调整;

当Ba>Bmax时,将辊间距设置为Bmax,Bmax为预设最大辊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速冷轧直条钢筋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对辊间距调整完成后,获取所述轧件的宽度C,并将获取的轧件宽度C与预设轧件宽度C0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对调整后的辊间距Ba进行修正,其中,当C≤C0时,判定轧件宽度符合要求,不进行修正;

当C>C0时,判定轧件宽度大,并将辊间距修正为Bb,设定Bb=Ba+Ba×(C‑C0)/C;

当Bb>Bmax时,将辊间距设置为Bmax。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速冷轧直条钢筋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对辊间距修正完成后,将修正后的辊间距Bb与预设标准辊间距B0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设置所述冷轧机的轧辊转速,其中,

当Bb≤B0时,将冷轧机的轧辊转速设置为V1,V1为预设值;

当Bb>B0时,将冷轧机的轧辊转速设置为V2,设定V2=V1‑V1×(Bb‑B0)/Bb。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速冷轧直条钢筋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对冷轧机的轧辊转速设置完成后,将轧件厚度D与预设轧件厚度D0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对设置的轧辊转速Vi进行调节,设定i=1,2,其中,当D≤D0时,控制冷轧机以轧辊转速Vi对轧件进行轧制,不对轧辊转速Vi进行调节;

当D>D0时,控制冷轧机以轧辊转速Vi对第一轧区进行轧制;在对第一轧区轧制完成后,根据第一轧区轧制后轧件的厚度Da计算第一轧制厚度差△Da,设定△Da=Da‑Dk,Dk为预设标准轧制后轧件厚度,当△Da≤△D0时,判定第一轧区轧制符合要求,并将对第二轧区的轧辊转速调节为Va,设定Va=Vi×n,n为预设转速调节系数,1<n<1.1,△D0为预设标准轧制厚度差;在对第二轧区轧制完成后,根据第二轧区轧制后轧件的厚度Db计算第二轧制厚度差△Db,设定△Db=Db‑Dk,当△Db≤△D0时,判定第二轧区轧制符合要求,并将对第三轧区的轧辊转速调节为Vb,设定Vb=Va×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冷轧直条钢筋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在对所述轧件第一道轧制完成后,获取第一道轧制完成后轧件的平均厚度P,并计算平均厚度差△P,设定△P=P‑Dk,并将计算得到的平均厚度差△P与预设平均厚度差△P0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控制第二道轧制的辊间距,其中,当△P≤△P0时,将第二道轧制的辊间距设置为R1,R1为预设值;

当△P>△P0时,将第二道轧制的辊间距设置为R2,设定R2=R1+R1×(△P‑△P0)/△P。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速冷轧直条钢筋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进行第二道轧制时,将第一道轧制后轧件的温度Ta与预设标准温度T0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对第二道轧制的辊间距Ri进行补偿,设定i=1,2,其中,当Ta<T0时,判定轧制温度低,并将第二道轧制的辊间距补偿为Ri’,设定Ri’=Ri×f,f为预设辊间距补偿系数,1<f<1.05;

当Ta≥T0时,判定轧制温度正常,不对辊间距进行补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冷轧直条钢筋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在对所述轧件第二道轧制完成后,检测获取轧件直径Q,并将轧件直径Q与预设轧件直径Q0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对轧件做出判定,其中,当Q≤Q0时,判定轧制后的轧件符合要求;

当Q>Q0时,判定轧制后的轧件不符合要求,并对轧件重复第二道轧制过程,直至轧件符合要求。

说明书 :

高速冷轧直条钢筋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钢筋冷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速冷轧直条钢筋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冷轧钢筋是把热轧钢筋再进行冷加工而得到钢筋,比如在常温下对钢筋进行冷拉、拉拔。冷轧机是一种新型的钢筋冷轧加工设备,该机器可将直径在6.5毫米至12毫米之
间的热轧盘条、热轧盘圆加工成成品规格直径在5毫米至12毫米的冷轧带肋钢筋,使用冷轧
机轧制出的冷轧带肋钢筋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是冷拔低碳钢丝的更新换代产品,在现
浇混凝土结构中,则可代换Ⅰ级钢筋,以节约钢材,是同类冷加工钢材中较好的一种。
[0003] 现有技术中,在对钢筋进行冷轧时,仅以固定的参数控制冷轧机进行轧制,无法根据轧件的自身参数对轧制过程进行精确调整,导致冷轧后的钢筋无法满足实际需求,造成
返工现象,降低了钢筋的冷轧效率。

发明内容

[0004]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冷轧直条钢筋生产工艺,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无法根据轧件的自身参数对轧制过程进行精确调整导致的轧制效率低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冷轧直条钢筋生产工艺,包括,
[0006] 步骤S1,将除鳞后的轧件送入冷轧机进行冷轧;
[0007] 步骤S2,将所述轧件按照长度和厚度划分为三个轧区,分别为第一轧区、第二轧区和第三轧区;
[0008] 步骤S3,根据各所述轧区温度控制所述冷轧机的辊间距进行第一道轧制;在对所述轧件进行第一道轧制时,首先根据轧件厚度D设置所述冷轧机的辊间距,辊间距设置完成
后,根据各所述轧区的温度对辊间距进行调整,调整完成后,根据轧件宽度C对调整后的辊
间距进行修正,修正完成后,根据修正后的辊间距设置所述冷轧机的轧辊转速,并根据轧件
厚度D对设置的轧辊转速进行调节;
[0009] 步骤S4,根据第一道轧制后轧件的厚度控制所述冷轧机的辊间距进行第二道轧制;在对所述轧件第一道轧制完成后,根据第一道轧制完成后轧件的平均厚度P控制第二道
轧制的辊间距,并根据第一道轧制后轧件的温度Ta对第二道轧制的辊间距进行补偿;
[0010] 步骤S5,第二道轧制完成后对轧件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判断轧制是否符合要求;在对所述轧件第二道轧制完成后,根据轧件直径Q对轧件的轧制程度做出判定。
[0011]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在对所述轧件进行轧区划分时,首先获取所述轧件的长度A和厚度D,并将获取的轧件厚度D与预设轧件厚度D0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进行轧区
划分,其中,
[0012] 当D≤D0时,将所述轧件均分为三个轧区,每个轧区的长度均为A0,设定A0=1/3×A;
[0013] 当D>D0时,将第一轧区的长度设置为A1,设定A1=1/3×A‑1/3×A×(D‑D0)/D,将第二轧区的长度设置为A2,设定A2=1/3×A,将第三轧区的长度设置为A3,设定A3=1/3×A+
1/3×A×(D‑D0)/D。
[0014]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在对所述轧件进行第一道轧制时,首先将获取的轧件厚度D与预设轧件厚度D0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设置所述冷轧机的辊间距,其中,
[0015] 当D≤D0时,将冷轧机的辊间距设置为B1;
[0016] 当D>D0时,将冷轧机的辊间距设置为B2;
[0017] 其中,B1为第一预设辊间距,B2为第二预设辊间距,B1<B2。
[0018] 进一步地,在第一道轧制时冷轧机的辊间距设置完成后,获取各所述轧区的温度,并根据各所述轧区的温度对辊间距Bi进行调整,设定i=1,2,其中,
[0019] 当D≤D0时,将各所述轧区的平均温度△T与预设标准温度T0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对辊间距Bi进行调整,设定△T=1/3×(T1+T2+T3),T1为第一轧区的温度,T2为第二
轧区的温度,T3为第三轧区的温度,其中,当△T≤T0时,判定轧件的温度低,并将辊间距调
整为Ba,设定Ba=Bi×m,m为预设辊间距调整系数,1<m<1.1;当△T>T0时,判定轧件的温
度符合要求,不对辊间距进行调整;
[0020] 当D>D0时,分别将各所述轧区轧制时的温度与预设标准温度T0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对辊间距Bi进行调整,当对第一轧区进行轧制时,若T1≤T0,则将辊间距调整为
Ba,若T1>T0,则不对辊间距进行调整;当对第二轧区进行轧制时,若T2≤T0,则将辊间距调
整为Ba,若T2>T0,则不对辊间距进行调整;当对第三轧区进行轧制时,若T3≤T0,则将辊间
距调整为Ba,若T3>T0,则不对辊间距进行调整;
[0021] 当Ba>Bmax时,将辊间距设置为Bmax,Bmax为预设最大辊间距。
[0022] 进一步地,在对辊间距调整完成后,获取所述轧件的宽度C,并将获取的轧件宽度C与预设轧件宽度C0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对调整后的辊间距Ba进行修正,其中,
[0023] 当C≤C0时,判定轧件宽度符合要求,不进行修正;
[0024] 当C>C0时,判定轧件宽度大,并将辊间距修正为Bb,设定Bb=Ba+Ba×(C‑C0)/C;
[0025] 当Bb>Bmax时,将辊间距设置为Bmax。
[0026] 进一步地,在对辊间距修正完成后,将修正后的辊间距Bb与预设标准辊间距B0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设置所述冷轧机的轧辊转速,其中,
[0027] 当Bb≤B0时,将冷轧机的轧辊转速设置为V1,V1为预设值;
[0028] 当Bb>B0时,将冷轧机的轧辊转速设置为V2,设定V2=V1‑V1×(Bb‑B0)/Bb。
[0029] 进一步地,在对冷轧机的轧辊转速设置完成后,将轧件厚度D与预设轧件厚度D0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对设置的轧辊转速Vi进行调节,设定i=1,2,其中,
[0030] 当D≤D0时,控制冷轧机以轧辊转速Vi对轧件进行轧制,不对轧辊转速Vi进行调节;
[0031] 当D>D0时,控制冷轧机以轧辊转速Vi对第一轧区进行轧制;在对第一轧区轧制完成后,根据第一轧区轧制后轧件的厚度Da计算第一轧制厚度差△Da,设定△Da=Da‑Dk,Dk为
预设标准轧制后轧件厚度,当△Da≤△D0时,判定第一轧区轧制符合要求,并将对第二轧区
的轧辊转速调节为Va,设定Va=Vi×n,n为预设转速调节系数,1<n<1.1,△D0为预设标准
轧制厚度差;在对第二轧区轧制完成后,根据第二轧区轧制后轧件的厚度Db计算第二轧制
厚度差△Db,设定△Db=Db‑Dk,当△Db≤△D0时,判定第二轧区轧制符合要求,并将对第三
轧区的轧辊转速调节为Vb,设定Vb=Va×n。
[0032]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在对所述轧件第一道轧制完成后,获取第一道轧制完成后轧件的平均厚度P,并计算平均厚度差△P,设定△P=P‑Dk,并将计算得到的平均厚度差△
P与预设平均厚度差△P0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控制第二道轧制的辊间距,其中,
[0033] 当△P≤△P0时,将第二道轧制的辊间距设置为R1,R1为预设值;
[0034] 当△P>△P0时,将第二道轧制的辊间距设置为R2,设定R2=R1+R1×(△P‑△P0)/△P。
[0035] 进一步地,在进行第二道轧制时,将第一道轧制后轧件的温度Ta与预设标准温度T0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对第二道轧制的辊间距Ri进行补偿,设定i=1,2,其中,
[0036] 当Ta<T0时,判定轧制温度低,并将第二道轧制的辊间距补偿为Ri’,设定Ri’=Ri×f,f为预设辊间距补偿系数,1<f<1.05;
[0037] 当Ta≥T0时,判定轧制温度正常,不对辊间距进行补偿。
[0038]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中,在对所述轧件第二道轧制完成后,检测获取轧件直径Q,并将轧件直径Q与预设轧件直径Q0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对轧件做出判定,其中,
[0039] 当Q≤Q0时,判定轧制后的轧件符合要求;
[0040] 当Q>Q0时,判定轧制后的轧件不符合要求,并对轧件重复第二道轧制过程,直至轧件符合要求。
[004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在对轧件进行轧制时,首先对轧件进行轧区划分,以对不同轧区采取不同轧制方式,从而保证轧件轧制满足要求,以提高对
轧件的轧制效率,在进行轧区划分时,若轧件厚度在预设范围内,则直接对轧件进行均分,
若轧件厚度大于预设值则根据轧件厚度与预设值的差值计算获取第一轧区和第三轧区的
长度,而第二轧区则以定值不变,以保证第一轧区至第三轧区的长度逐渐增加,从而对不同
轧区采取不同轧制方式,若第一轧区轧制后轧件符合要求,则加快对第二轧区的轧制,若第
二轧区轧制后轧件符合要求,则加快对第三轧区的轧制,以此提高对轧件的轧制效率,且轧
件厚度越大轧制过程越缓慢,通过根据轧件厚度对轧件进行不同轧区划分,可有效保证划
分后的轧区满足对轧制的要求,从而提高对轧件的轧制效率;在对轧件进行第一道轧制时,
根据轧件厚度设置辊间距,轧件厚度越大辊间距越大,以避免对轧件强度的破坏,同时通过
预设两个定值控制辊间距,可有效保证轧制后的轧件厚度符合要求,且本实施例还根据各
所述轧区的温度对辊间距Bi进行调整,且在调整时,根据不同的轧区划分方式,采取不同的
调整方式,以提高对轧件的轧制效率,当轧区为均分时,获取各所述轧区的平均温度并以此
判定是否对辊间距进行调整,且调整为一次性调整,轧件厚度大于预设值时,对每一轧区逐
个进行判断并调整,可保证对各所述轧区辊间距调整的精确度,当温度大于预设值时,则温
度符合轧制要求,若温度小于等于预设值,则需将辊间距调高以防止轧制对强度破坏,从而
提高对轧件的轧制效率。
[0042] 尤其,本发明通过将获取的轧件宽度C与预设轧件宽度C0进行比对对调整后的辊间距Ba进行修正,宽度越大则辊间距越大,且修正后不超过预设最大值,通过修正进一步提
高了第一道轧制时辊间距的精确度,从而提高对轧件的轧制效率。
[0043] 尤其,在控制第一道轧制的轧辊转速时,通过将修正后的辊间距Bb与预设值进行比对控制冷轧机的轧辊转速,当辊间距越大时,轧辊转速越小,以使轧制速度越缓慢,从而
保证对轧件的轧制满足要求,且本实施例还根据各轧区轧制后轧件的厚度对相邻轧区的轧
辊速度进行调节,当上一轧区轧制后符合要求时,则提高对下一轧区的轧制速度,以提高对
轧件的轧制效率,当轧件厚度在预设值以内时,轧区为均匀划分,此时不对轧辊速度调整即
可满足需求,当厚度大于预设值时,则对第二轧区和第三轧区的轧辊速度进行提高,且第二
轧区与第三轧区的长度逐渐增大,通过调节轧辊速度可有效提高对轧件的轧制速度,从而
提高轧制效率。
[0044] 尤其,本发明在进行第二道轧制时,通过获取第一道轧制后轧件的平均厚度,并以此计算平均厚度差△P来控制第二道轧制时冷轧机的辊间距,平均厚度差△P越小第二道轧
制的辊间距越小,通过精确控制第二道轧制时的辊间距,可有效保证第二道轧制后轧件满
足要求,从而提高对轧件的轧制效率,且,本实施例还根据第一道轧制后轧件的温度对辊间
距进行调节,当温度小于预设值时,则将辊间距调高,以保证轧制不会破坏轧件的强度,通
过调节以提高第二道轧制时辊间距的精确度,以提高对轧件的轧制效率。
[0045] 尤其,本发明通过将轧件直径Q与预设轧件直径Q0进行比对对轧件做出判定,若符合要求则轧制完成,若不符合要求则再次进行轧制,以保证轧制后的轧件符合要求,从而提
高对轧件的轧制效率。

附图说明

[0046] 图1为本实施例高速冷轧直条钢筋生产工艺的冷轧机结构示意图;
[0047] 图2为本实施例高速冷轧直条钢筋生产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49]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50]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
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
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51]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实施例高速冷轧直条钢筋生产工艺的冷轧机结构示意图,所述冷轧机包括,
[0052] 第一底座1,其上方设置有电机2,所述电机2的一端设有第一输出轴3,所述第一输出轴3与减速器4连接,所述减速器4用以降低所述电机2输出的转速,所述减速器4通过第二
输出轴5与传动机构6连接,所述传动机构6设置于所述电机2的后侧,所述传动机构6用以将
所述电机2输出的动力传递至各滚轴,所述传动机构6通过第一传动轴7与第一压辊9连接,
所述传动机构6通过第二传动轴8与第二压辊10连接,通过各所述压辊配合对钢筋进行冷
轧,所述第一压辊9设置于第二底座11上,所述第二压辊10设置于支架12上,所述第二压辊
10可沿所述支架12纵向移动,以调整辊间距;
[0053] 所述冷轧机还包括控制器(图中未画出),所述控制器用以控制冷轧机的工作过程。
[0054] 请参阅图2所示,其为本实施例高速冷轧直条钢筋生产工艺的流程示意图,所述工艺包括,
[0055] 步骤S1,将除鳞后的轧件送入冷轧机进行冷轧;
[0056] 步骤S2,将所述轧件按照长度和厚度划分为三个轧区,分别为第一轧区、第二轧区和第三轧区;
[0057] 步骤S3,根据各所述轧区温度控制所述冷轧机的辊间距进行第一道轧制;
[0058] 步骤S4,根据第一道轧制后轧件的厚度控制所述冷轧机的辊间距进行第二道轧制;
[0059] 步骤S5,第二道轧制完成后对轧件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判断轧制是否符合要求。
[0060]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所述步骤S2中,在对所述轧件进行轧区划分时,首先获取所述轧件的长度A和厚度D,并将获取的轧件厚度D与预设轧件厚度D0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
进行轧区划分,其中,
[0061] 当D≤D0时,将所述轧件均分为三个轧区,每个轧区的长度均为A0,设定A0=1/3×A;
[0062] 当D>D0时,将第一轧区的长度设置为A1,设定A1=1/3×A‑1/3×A×(D‑D0)/D,将第二轧区的长度设置为A2,设定A2=1/3×A,将第三轧区的长度设置为A3,设定A3=1/3×A+
1/3×A×(D‑D0)/D。
[0063]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在对轧件进行轧区划分时,以轧制方向按照长度方向进行划分,且最先进行轧制的轧区为第一轧区,与第一轧区相连的轧区为第二轧区,而最后进行轧
制的轧区为第三轧区。本实施例中在对轧件进行轧制时,首先对轧件进行轧区划分,以对不
同轧区采取不同轧制方式,从而保证轧件轧制满足要求,以提高对轧件的轧制效率,在进行
轧区划分时,若轧件厚度在预设范围内,则直接对轧件进行均分,若轧件厚度大于预设值则
根据轧件厚度与预设值的差值计算获取第一轧区和第三轧区的长度,而第二轧区则以定值
不变,以保证第一轧区至第三轧区的长度逐渐增加,从而对不同轧区采取不同轧制方式,若
第一轧区轧制后轧件符合要求,则加快对第二轧区的轧制,若第二轧区轧制后轧件符合要
求,则加快对第三轧区的轧制,以此提高对轧件的轧制效率,且轧件厚度越大轧制过程越缓
慢,通过根据轧件厚度对轧件进行不同轧区划分,可有效保证划分后的轧区满足对轧制的
要求,从而提高对轧件的轧制效率。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以轧件厚度对轧件进行轧区
划分,以对不同轧区采取不同轧制方式,还可以以轧件的宽度进行轧区划分,轧件宽度大于
预设值时,采取由短到长的划分方式进行轧区划分,通过对不同轧区采取不同轧制方式以
提高对轧件的轧制效率。
[0064]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所述步骤S3中,在对所述轧件进行第一道轧制时,首先将获取的轧件厚度D与预设轧件厚度D0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设置所述冷轧机的辊间距,其
中,
[0065] 当D≤D0时,将冷轧机的辊间距设置为B1;
[0066] 当D>D0时,将冷轧机的辊间距设置为B2;
[0067] 其中,B1为第一预设辊间距,B2为第二预设辊间距,B1<B2。
[0068]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在第一道轧制时冷轧机的辊间距设置完成后,获取各所述轧区的温度,并根据各所述轧区的温度对辊间距Bi进行调整,设定i=1,2,其中,
[0069] 当D≤D0时,将各所述轧区的平均温度△T与预设标准温度T0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对辊间距Bi进行调整,设定△T=1/3×(T1+T2+T3),T1为第一轧区的温度,T2为第二
轧区的温度,T3为第三轧区的温度,其中,当△T≤T0时,判定轧件的温度低,并将辊间距调
整为Ba,设定Ba=Bi×m,m为预设辊间距调整系数,1<m<1.1;当△T>T0时,判定轧件的温
度符合要求,不对辊间距进行调整;
[0070] 当D>D0时,分别将各所述轧区轧制时的温度与预设标准温度T0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对辊间距Bi进行调整,当对第一轧区进行轧制时,若T1≤T0,则将辊间距调整为
Ba,若T1>T0,则不对辊间距进行调整;当对第二轧区进行轧制时,若T2≤T0,则将辊间距调
整为Ba,若T2>T0,则不对辊间距进行调整;当对第三轧区进行轧制时,若T3≤T0,则将辊间
距调整为Ba,若T3>T0,则不对辊间距进行调整;
[0071] 当Ba>Bmax时,将辊间距设置为Bmax,Bmax为预设最大辊间距。
[0072]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在对轧件进行第一道轧制时,根据轧件厚度设置辊间距,轧件厚度越大辊间距越大,以避免对轧件强度的破坏,同时通过预设两个定值控制辊间距,可有
效保证轧制后的轧件厚度符合要求,且本实施例还根据各所述轧区的温度对辊间距Bi进行
调整,且在调整时,根据不同的轧区划分方式,采取不同的调整方式,以提高对轧件的轧制
效率,当轧区为均分时,获取各所述轧区的平均温度并以此判定是否对辊间距进行调整,且
调整为一次性调整,轧件厚度大于预设值时,对每一轧区逐个进行判断并调整,可保证对各
所述轧区辊间距调整的精确度,当温度大于预设值时,则温度符合轧制要求,若温度小于等
于预设值,则需将辊间距调高以防止轧制对强度破坏,从而提高对轧件的轧制效率。可以理
解的是,本实施例在对辊间距进行调整时,以轧件温度为标准进行调整,而当轧件厚度在预
设值范围内则进行一次性调整,反之,则需对各所述轧区逐个调整,在逐个调整时,需以对
轧区轧制时轧件温度为准,以保证调整的精确度,从而提高对轧件的轧制效率。
[0073] 具体而言,在对辊间距调整完成后,获取所述轧件的宽度C,并将获取的轧件宽度C与预设轧件宽度C0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对调整后的辊间距Ba进行修正,其中,
[0074] 当C≤C0时,判定轧件宽度符合要求,不进行修正;
[0075] 当C>C0时,判定轧件宽度大,并将辊间距修正为Bb,设定Bb=Ba+Ba×(C‑C0)/C;
[0076] 当Bb>Bmax时,将辊间距设置为Bmax。
[0077] 具体而言,在对辊间距修正完成后,将修正后的辊间距Bb与预设标准辊间距B0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设置所述冷轧机的轧辊转速,其中,
[0078] 当Bb≤B0时,将冷轧机的轧辊转速设置为V1,V1为预设值;
[0079] 当Bb>B0时,将冷轧机的轧辊转速设置为V2,设定V2=V1‑V1×(Bb‑B0)/Bb。
[0080] 具体而言,在对冷轧机的轧辊转速设置完成后,将轧件厚度D与预设轧件厚度D0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对设置的轧辊转速Vi进行调节,设定i=1,2,其中,
[0081] 当D≤D0时,控制冷轧机以轧辊转速Vi对轧件进行轧制,不对轧辊转速Vi进行调节;
[0082] 当D>D0时,控制冷轧机以轧辊转速Vi对第一轧区进行轧制;在对第一轧区轧制完成后,根据第一轧区轧制后轧件的厚度Da计算第一轧制厚度差△Da,设定△Da=Da‑Dk,Dk为
预设标准轧制后轧件厚度,当△Da≤△D0时,判定第一轧区轧制符合要求,并将对第二轧区
的轧辊转速调节为Va,设定Va=Vi×n,n为预设转速调节系数,1<n<1.1,△D0为预设标准
轧制厚度差;在对第二轧区轧制完成后,根据第二轧区轧制后轧件的厚度Db计算第二轧制
厚度差△Db,设定△Db=Db‑Dk,当△Db≤△D0时,判定第二轧区轧制符合要求,并将对第三
轧区的轧辊转速调节为Vb,设定Vb=Va×n。
[0083]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在控制第一道轧制的轧辊转速时,通过将修正后的辊间距Bb与预设值进行比对控制冷轧机的轧辊转速,当辊间距越大时,轧辊转速越小,以使轧制速
度越缓慢,从而保证对轧件的轧制满足要求,且本实施例还根据各轧区轧制后轧件的厚度
对相邻轧区的轧辊速度进行调节,当上一轧区轧制后符合要求时,则提高对下一轧区的轧
制速度,以提高对轧件的轧制效率,当轧件厚度在预设值以内时,轧区为均匀划分,此时不
对轧辊速度调整即可满足需求,当厚度大于预设值时,则对第二轧区和第三轧区的轧辊速
度进行提高,且第二轧区与第三轧区的长度逐渐增大,通过调节轧辊速度可有效提高对轧
件的轧制速度,从而提高轧制效率。可以理解的是,在对轧制速度进行调节时,除了以厚度
差为标准,还可以通过检测轧件强度是否满足需求来对轧制速度进行调节,但该方式的检
测过程较为缓慢,因此最佳的实施方式为通过检测厚度计算差值来对轧辊速度进行调节,
以提高对轧件的轧制效率。
[0084] 具体而言,在对所述轧件第一道轧制完成后,获取第一道轧制完成后轧件的平均厚度P,并计算平均厚度差△P,设定△P=P‑Dk,并将计算得到的平均厚度差△P与预设平均
厚度差△P0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控制第二道轧制的辊间距,其中,
[0085] 当△P≤△P0时,将第二道轧制的辊间距设置为R1,R1为预设值;
[0086] 当△P>△P0时,将第二道轧制的辊间距设置为R2,设定R2=R1+R1×(△P‑△P0)/△P。
[0087] 具体而言,在进行第二道轧制时,将第一道轧制后轧件的温度Ta与预设标准温度T0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对第二道轧制的辊间距Ri进行补偿,设定i=1,2,其中,
[0088] 当Ta<T0时,判定轧制温度低,并将第二道轧制的辊间距补偿为Ri’,设定Ri’=Ri×f,f为预设辊间距补偿系数,1<f<1.05;
[0089] 当Ta≥T0时,判定轧制温度正常,不对辊间距进行补偿。
[0090]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在进行第二道轧制时,通过获取第一道轧制后轧件的平均厚度,并以此计算平均厚度差△P来控制第二道轧制时冷轧机的辊间距,平均厚度差△P越小
第二道轧制的辊间距越小,通过精确控制第二道轧制时的辊间距,可有效保证第二道轧制
后轧件满足要求,从而提高对轧件的轧制效率,且,本实施例还根据第一道轧制后轧件的温
度对辊间距进行调节,当温度小于预设值时,则将辊间距调高,以保证轧制不会破坏轧件的
强度,通过调节以提高第二道轧制时辊间距的精确度,以提高对轧件的轧制效率。
[0091] 具体而言,在对所述轧件第二道轧制完成后,检测获取轧件直径Q,并将轧件直径Q与预设轧件直径Q0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对轧件做出判定,其中,
[0092] 当Q≤Q0时,判定轧制后的轧件符合要求;
[0093] 当Q>Q0时,判定轧制后的轧件不符合要求,并对轧件重复第二道轧制过程,直至轧件符合要求。
[0094]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
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
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