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侧壁用支撑装置及其支撑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1411903.5

文献号 : CN11401651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赵合全寿凌超王立峰

申请人 : 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明燧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坑侧壁用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旋转杆、上螺纹、下螺纹、第一螺纹套、第二螺纹套、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固定块、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块、移动槽、限位槽、移动块、限位结构、支撑结构;本发明能在进行支撑的时候能带动旋转杆旋转固定的圈数,从而对基坑的侧壁进行支撑;使得每次支撑的力是一样的,提高了支撑的稳定性;同时支撑块能根据基坑的大小自动适应距离,从而提高了支撑的适应性。

权利要求 :

1.一种基坑侧壁用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设于所述底座(1)上的旋转杆(10)、设于所述旋转杆(10)上端的上螺纹(11)、设于所述旋转杆(10)下端的下螺纹(12)、设于所述上螺纹(11)上的第一螺纹套(13)、设于所述下螺纹(12)上的第二螺纹套(130)、设于所述第一螺纹套(13)上的第一连杆(14)、设于所述第二螺纹套(130)上的第二连杆(15)、设于所述第一连杆(14)和第二连杆(15)上的固定块(16)、设于所述固定块(16)上的支撑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设于所述固定块(16)上的支撑块(20)、设于所述固定块(16)上的移动槽(21)、设于所述移动槽(21)内壁上的多个限位槽(22)、设于所述移动槽(21)内的移动块(23)、连接移动块(23)和支撑块(20)的限位结构、设于所述支撑块(20)和固定块(16)之间支撑结构;所述固定块(16)设于第一连杆(14)和第二连杆(15)的另一端,且可转动的与固定块(16)连接;所述支撑机构(2)设于固定块(16)上;所述支撑块(20)纵截面为U字型,且支撑块(20)的内顶壁横截面为圆弧形;可滑动的套设于固定块(16)上;所述移动槽(21)横截面为圆形,开设于固定块(16)的底部;所述限位槽(22)设有多个,沿移动槽(21)的轴向方向环设于移动槽(21)内壁上;所述移动块(23)可移动的设于移动槽(21)内;所述限位结构连接移动块(23)和支撑块(20);所述支撑结构连接支撑块(20)和固定块(16);

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移动槽(21)底部的旋转块(30)、设于所述旋转块(30)上的第一涡轮槽(31)、设于所述第一涡轮槽(31)上的多块限位块(32)、设于所述移动块(23)上的缓冲组件(5)、设于所述旋转块(30)底部的螺纹槽(34)、设于所述限位槽(22)底部的第一伸缩块(35)、设于所述第一伸缩块(35)侧壁上的相嵌球(36)、设于所述固定块(16)底部的伸缩槽(37)、设于所述伸缩槽(37)上的第二伸缩块(38)、连接第一伸缩块(35)和第二伸缩块(38)的复位扭簧(39)、设于所述第一伸缩块(35)底部的伸缩弹簧(301)、设于所述第一连杆(14)上的第一铰接杆(302)、设于所述第二连杆(15)上的第二铰接杆(303)、设于所述伸缩槽(37)内壁上的定位管(304)、设于所述第一伸缩块(35)侧壁上的定位槽(305)、设于所述定位管(304)内的第一定位塞(306)、设于所述定位槽(305)内的移动板(307)、连接移动板(307)和第一定位塞(306)之间的交叉杆(308)、设于所述定位槽(305)底部的活塞块(309)、设于所述第二连杆(15)上的驱动槽(310);所述旋转块(30)可旋转的设于移动槽(21)的底部;所述第一涡轮槽(31)为涡轮状,设于旋转块(30)的上端面;所述限位块(32)设有三块,沿旋转块(30)的圆周方向均匀设于旋转块(30)上端面,且与第一涡轮槽(31)啮合;

该限位块(32)可横向移动的嵌在移动块(23)内;所述限位块(32)纵截面为T形;所述螺纹槽(34)设有多根,沿旋转块(30)圆周方向的均匀布置;所述第一伸缩块(35)可移动的设于限位槽(22)的底部;所述相嵌球(36)设于第一伸缩块(35)的侧壁上,与螺纹槽(34)相嵌;

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固定块(16)内的限位腔(40)、设于所述限位腔(40)内的驱动块(41)、设于所述驱动块(41)上的矩形齿(42)、设于每块所述矩形齿(42)上的转动块(43)、设于所述限位槽(22)内壁上的卡槽(44)、设于所述卡槽(44)内壁上的三角块(45)、设于所述转动块(43)上的限位齿(46)、设于限位块(32)上的第二卡槽(47)、设于所述固定块(16)上端的支撑组件;所述矩形齿(42)设于驱动块(41)上,且穿插在每个限位槽(22)内;所述转动块(43)可旋转的设于矩形齿(42)的顶端;所述卡槽(44)开设于每块限位槽(22)内壁上;所述三角块(45)设于卡槽(44)的内壁上;所述限位齿(46)固设于转动块(43)上,与三角块(45)相扣;该限位齿(46)的纵截面为L字型;

所述缓冲组件(5)包括设于所述移动块(23)上端的圆弧块(50)、设于所述圆弧块(50)上的固定杆(51)、设于所述固定杆(51)上的滑套(52)、设于所述移动块(23)上的第一齿条(53)、设于所述移动块(23)内的第一齿轮(54)、设于所述限位块(32)上的第二齿条(540)、设于所述第一齿条(53)上的第一推杆(55)、设于所述滑套(52)上的第二推杆(56)、设于所述固定杆(51)上端的第三推杆(57)、设于所述第三推杆(57)顶端的支撑杆(59)、设于所述支撑块(20)内壁上的缓冲槽(501)、设于所述支撑杆(59)顶端的滑块(502);所述圆弧块(50)横截面为圆弧形,固设于移动块(23)的上端;所述滑套(52)可上下移动的设于固定杆(51)上;所述第一推杆(55)一端与第一齿条(53)铰接,另一端与滑套(52)铰接;所述第二推杆(56)一端与滑套(52)铰接,位于第一推杆(55)的上方;该第二推杆(56)设有多根,沿滑套(52)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所述第三推杆(57)一端铰接在固定杆(51)的上端;所述第二推杆(56)的另一端可滑动的设于第三推杆(57)上;所述支撑杆(59)与第三推杆(57)的顶端铰接;所述缓冲槽(501)纵截面为圆弧形,开设于支撑块(20)的顶端;所述滑块(502)可滑动的设于缓冲槽(501)内,与支撑杆(59)铰接;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于所述驱动块(41)上端的驱动齿条(60)、设于所述固定块(16)顶端的滑槽(61)、设于所述滑槽(61)内的滑动块(62)、设于所述滑动块(62)上的第一翻转杆(63)、设于所述第一翻转杆(63)内的第二翻转杆(64)、设于所述移动块(23)顶端的拉杆(65)、设于所述第二翻转杆(64)上端的抵压块(66)、设于所述第一翻转杆(63)内壁上的第二定位槽(67)、设于所述第二翻转杆(64)侧壁上的卡块(69)、设于所述卡块(69)上的限位孔(601)、设于所述卡块(69)上的卡块弹簧(602)、设于所述滑动块(62)上的两块插板(603)、设于所述插板(603)上的插销(604)、设于所述插板(603)下方的第二移动块(605)、设于所述滑动块(62)内的驱动件;所述拉杆(65)一端固设于移动块(23)顶部,另一端与第二翻转杆(64)可滑动的相嵌;所述抵压块(66)纵截面为圆弧形,与支撑块上端壁相抵;与第二翻转杆(64)铰接;所述第二定位槽(67)设有多个,沿第一翻转杆(63)的轴向方向均匀开设于第一翻转杆(63)的内壁上;

所述驱动件包括开设于所述滑槽(61)底部的第二齿轮(70)、设于所述滑动块(62)内的第三齿条(71)、设于所述第三齿条(71)上的第四齿条(72)、设于所述滑动块(62)内的第三齿轮(73)、设于所述第三齿轮(73)上的第二涡轮槽(74);所述第二齿轮(70)设于滑槽(61)的底部,与驱动齿条(60)啮合;所述第三齿条(71)可横向移动的设于滑动块(62)内,与第二齿轮(70)啮合;所述第四齿条(72)设于第三齿条(71)上;所述第三齿轮(73)设于滑动块(62)内,与第四齿条(72)啮合;所述第二涡轮槽(74)开设于第四齿条(72)上,与第二移动块(605)啮合。

2.一种用于所述权利要求1的基坑侧壁用支撑装置的支撑方法:首先将底座(1)安装在所要支撑基坑的底部;旋转旋转杆(10),驱动第一螺纹套(13)向下移动,驱动第二螺纹套(130)向上移动;此时第一连杆(14)和第二连杆(15)慢慢翻转;带动固定块(16)靠近基坑的两端侧壁;然后支撑块(20)与侧壁相抵,驱使支撑块(20)在固定块(16)上移动;此时拉杆(65)带动第二翻转杆(64)翻转,从而驱动滑动块(62)开始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第二翻转杆(64)在第一翻转杆(63)内移动;继续旋转旋转杆(10),驱使第一螺纹套(13)和第二螺纹套(130)移动到最大行程;然后驱动槽(310)会带动活塞块(309)移动,然后气压会驱动移动板(307)移动,在交叉杆(308)的作用下,带动第一定位塞(306)脱离定位槽(305);此时第一伸缩块(35)解除限位,进一步的在伸缩弹簧(301)的作用下驱动第一伸缩块(35)移动;使相嵌球(36)卡进螺纹槽(34)内,驱动旋转块(30)旋转;进一步的带动限位块(32)横向移动,使限位块(32)卡进限位槽(22)内;然后带动第二齿条(540)移动,然后在第一齿轮(54)的作用下安驱动第一齿条(53)移动;此时第一推杆(55)开始翻转,同时托滑套(52)向上移动;然后驱动第二推杆(56)翻转,托举第三推杆(57)向外举升;此时支撑杆(59)托举滑块(502)在缓冲槽(501)内移动;当滑块(502)移动到缓冲槽(501)的内壁时对支撑块(20)进行支撑;同时带动转动块(43)发生旋转,然后带动限位齿(46)翻转,此时限位齿(46)扣进第二卡槽(47)内;进一步的限位块(32)与驱动块(41)结合为一体;并且驱动驱动块(41)横向移动;然后带动驱动齿条(60)移动,带动第三齿条(71)移动,然后会带动第三齿轮(73)旋转,进一步的带动第二涡轮槽(74)旋转,驱动第二移动块(605)移动;驱动插板(603)紧贴第一翻转杆(63)的表面;然后插销(604)插进限位孔(601)内,对第二翻转杆(64)进行限位,然后第三齿条(71)移动到滑动块的底边,驱使滑动块再移动一端距离;此时带动抵压块(66)抵住支撑块(20)。

说明书 :

一种基坑侧壁用支撑装置及其支撑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基坑支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坑侧壁用支撑装置及其支撑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传统的支撑装置的支撑稳定效果较差,支撑方式复杂,且无法根据基坑大小自动调节。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坑侧壁用支撑装置及其支撑方法。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坑侧壁用支撑装置,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的旋转杆、设于所述旋转杆上端的上螺纹、设于所述旋转杆下端的下螺纹、设于所述上螺纹上的第一螺纹套、设于所述下螺纹上的第二螺纹套、设于所述第一螺纹套上的第一连杆、设于所述第二螺纹套上的第二连杆、设于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的固定块、设于所述固定块上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固定块上的支撑块、设于所述固定块上的移动槽、设于所述移动槽内壁上的多个限位槽、设于所述移动槽内的移动块、连接移动块和支撑块的限位结构、设于所述支撑块和固定块之间支撑结构;所述固定块设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且可转动的与固定块连接;所述支撑机构设于固定块上;所述支撑块纵截面为U字型,且支撑块的内顶壁横截面为圆弧形;可滑动的套设于固定块上;所述移动槽横截面为圆形,开设于固定块的底部;所述限位槽设有多个,沿移动槽的轴向方向环设在移动槽内壁上;所述移动块可移动的设于移动槽内;所述限位结构连接移动块和支撑块;所述支撑结构连接支撑块和固定块。
[0005] 将底座安装在所要支撑基坑的底部;旋转旋转杆;在上螺纹和下螺纹的作用下,驱动第一螺纹套向下移动,驱动第二螺纹套向上移动;然后带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慢慢翻转;带动固定块靠近基坑的两端侧壁;然后支撑块与侧壁相抵,开始驱动支撑块在固定块上移动;当个第一螺纹套和第二螺纹套移动到最大行程的时候,支撑限位结构启动对支撑块进行定位;同时支撑结构启动,使支撑块对侧壁进行支撑力;通过底座的设置能适应凹凸不平的地面,使支撑效果更好;通过旋转杆的设置能通过旋转驱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翻转,从而实现了在进行支撑的时候省力效果;通过上螺纹和下螺纹的设置能在进行支撑的时候,保证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同步相对移动,提高了的支撑的平稳性;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设置一方面能在支撑的时候对力的相互挤压,从而实现对侧壁进行支撑;另一方面能稳定的带动支撑块进行对侧壁的支撑,从而提高了支撑的效果;通过支撑块的设置一方面实现了对侧壁的支撑,另一方面当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还在翻转的时候支撑块能与基坑侧壁相抵,从而再固定块上移动;因此能适应不同基坑的宽度,提高了装置的适配性;通过限位槽的设置实现了在支撑块移动后自动对支撑块进行限位,从而能保证支撑块的位置始终在最好的位置上,提高了适应性。
[0006] 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移动槽底部的旋转块、设于所述旋转块上的第一涡轮槽、设于所述第一涡轮槽上的多块限位块、设于所述移动块上的缓冲组件、设于所述旋转块底部的螺纹槽、设于所述限位槽底部的第一伸缩块、设于所述第一伸缩块侧壁上的相嵌球、设于所述固定块底部的伸缩槽、设于所述伸缩槽上的第二伸缩块、连接第一伸缩块和第二伸缩块的复位扭簧、设于所述第一伸缩块底部的伸缩弹簧、设于所述第一连杆上的第一铰接杆、设于所述第二连杆上的第二铰接杆、设于所述伸缩槽内壁上的定位管、设于所述第一伸缩块侧壁上的定位槽、设于所述定位管内的第一定位塞、设于所述定位槽内的移动板、连接移动板和第一定位塞之间的交叉杆、设于所述定位槽底部的活塞块、设于所述第二连杆上的驱动槽;所述旋转块可旋转的设于移动槽的底部;所述第一涡轮槽为涡轮状,设于旋转块的上端面;所述限位块设有三块,沿旋转块的圆周方向均匀设于旋转块上端面,且与第一涡轮槽啮合;该限位块可横向移动的嵌在移动块内;所述限位块纵截面为T形;所述螺纹槽设有多根,沿旋转块圆周方向的均匀布置;所述第一伸缩块可移动的设于限位槽的底部;所述相嵌球设于第一伸缩块的侧壁上,与螺纹槽相嵌。
[0007] 当第一螺纹套和第二螺纹套移动到最大行程的时候,驱动槽带动活塞块移动,然后气压会驱动移动板移动,在交叉杆的作用下,带动第一定位塞脱离定位槽;此时第一伸缩块解除限位,进一步的在伸缩弹簧的作用下驱动第一伸缩块移动;使相嵌球卡进螺纹槽内,驱动旋转块旋转;进一步的带动限位块横向移动,使限位块卡进限位槽内;通过旋转块的设置能带动第一涡轮旋转,然后驱动限位块同步移动,从而能带动限位块插进限位槽内;一方面实现了限位作用,提高了稳定性;另一方面能带动防止在支撑板受到压力的作用下,限位块会错位,提高了限位的稳定性;通过第一伸缩块的设置能带动相嵌球与螺纹槽相嵌,从而能驱动旋转块的旋转;通过第二伸缩块的设置能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翻转的时候驱使伸缩弹簧蓄力,从而需要进行限位的时候能快速进行限位;提高了支撑时的稳定性;通过第一铰接杆和第二铰接杆的设置能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翻转下,自动带动第二伸缩块的移动,能保证第一螺纹套和第二螺纹套在移动到最大行程的时候再驱动旋转块的旋转,提高了驱动的稳定性;通过第一定位塞的设置能对第一伸缩块的限位,支撑块在移动的时候就限位,提高了稳定性;通过驱动槽的设置能保证第一螺纹套和第二螺纹套在移动到最大行程的时候带动第一伸缩块的移动,提高了限位的稳定性。
[0008] 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移动块上端的圆弧块、设于所述圆弧块上的固定杆、设于所述固定杆上的滑套、设于所述移动块上的第一齿条、设于所述移动块内的第一齿轮、设于所述限位块上的第二齿条、设于所述第一齿条上的第一推杆、设于所述滑套上的第二推杆、设于所述固定杆上端的第三推杆、设于所述第三推杆顶端的支撑杆、设于所述支撑块内壁上的缓冲槽、设于所述支撑杆顶端的滑块;所述圆弧块横截面为圆弧形,固设于移动块的上端;所述滑套可上下移动的设于固定杆上;所述第一推杆一端与第一齿条铰接,另一端与滑套铰接;所述第二推杆一端与滑套铰接,位于第一推杆的上方;该第二推杆设有多根,沿滑套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所述第三推杆一端铰接在固定杆的上端;所述第二推杆的另一端可滑动的设于第三推杆上;所述支撑杆与第三推杆的顶端铰接;所述缓冲槽纵截面为圆弧形,开设于支撑块的顶端;所述滑块可滑动的设于缓冲槽内,与支撑杆铰接。
[0009] 当限位块移动的时候,会带动第二齿条移动,然后在第一齿轮的作用下安驱动第一齿条移动;此时第一推杆开始翻转,同时托滑套向上移动;然后驱动第二推杆翻转,托举第三推杆向外举升;此时支撑杆托举滑块在缓冲槽内移动;当滑块移动到缓冲槽的内壁时对支撑块进行支撑;通过圆弧块的设置能提高受力的范围,从而能提高了对支撑块的支撑力;滑套的移动能带动支撑杆撑开,从而能带动滑块在缓冲槽内移动,因此能适应支撑块的移动距离;在支撑块移动停止后滑块能抵压支撑块的地面,因此能提高支撑效果;同时第二推杆和第三推杆的联动下,能增大对滑块的移动范围,提高了受力的效果,使支撑效果更好。
[0010] 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固定块内的限位腔、设于所述限位腔内的驱动块、设于所述驱动块上的矩形齿、设于每块所述矩形齿上的转动块、设于所述限位槽内壁上的卡槽、设于所述卡槽内壁上的三角块、设于所述转动块上的限位齿、设于限位块上的第二卡槽、设于所述固定块上端的支撑组件;所述矩形齿设于驱动块上,且穿插在每个限位槽内;所述转动块可旋转的设于矩形齿的顶端;所述卡槽开设于每块限位槽内壁上;所述三角块设于卡槽的内壁上;所述限位齿固设于转动块上,与三角块相扣;该限位齿的纵截面为L字型。
[0011] 在限位块插进限位槽内的时候,会带动转动块发生旋转,然后带动限位齿翻转,此时限位齿扣进第二卡槽内;进一步的限位块与驱动块结合为一体;并且驱动驱动块横向移动;通过三角块的设置能对限位齿进行限位,从而能对驱动块的限位,提高了支撑时的稳定性;通过矩形齿的设置能在限位块移动后始终驱动驱动块的移动,从而提高了支撑的稳定性;通过第二卡槽的设置能使驱动块和限位块连城一体,从而再支撑的时候不会错位,提高了稳定性
[0012]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于所述驱动块上端的驱动齿条、设于所述固定块顶端的滑槽、设于所述滑槽内的滑动块、设于所述滑动块上的第一翻转杆、设于所述第一翻转杆内的第二翻转杆、设于所述移动块顶端的拉杆、设于所述第二翻转杆上端的抵压块、设于所述第一翻转杆内壁上的第二定位槽、设于所述第二翻转杆侧壁上的卡块、设于所述卡块上的限位孔、设于所述卡块上的卡块弹簧、设于所述滑动块上的两块插板、设于所述插板上的插销、设于所述插板下方的第二移动块、设于所述滑动块内的驱动件;所述拉杆一端固设于移动块顶部,另一端与第二翻转杆可滑动的相嵌;所述抵压块纵截面为圆弧形,与支撑块上端壁相抵;与第二翻转杆铰接;所述第二定位槽设有多个,沿第一翻转杆的轴向方向均匀开设于第一翻转杆的内壁上。
[0013] 当支撑块移动带动移动块移动的时候,拉杆带动第二翻转杆翻转,从而驱动滑动块开始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第二翻转杆在第一翻转杆内移动;当驱动块横向移动的时候,会带动驱动齿条移动,然后驱动件开始启动,驱动插板紧贴第一翻转杆的表面;然后插销插进限位孔内,对第二翻转杆进行限位;通过滑动块的设置能驱动第一翻转杆移动,因此能改变第一翻转杆和固定块上表面的角度;因此支撑块在停止移动后能自动适应支撑块和固定块之间的距离,提高了适用性;通过拉杆的设置能随着支撑块的移动带动第一翻转杆的移动,从而能提高了第一翻转杆和第二翻转杆的适应性;通过卡块的设置能在第二翻转杆移动的时候能自动卡进第二卡槽内,从而给能准备随时进行限位;插板的移动能带动插销嵌进限位孔内,从而提高了第一翻转杆和第二翻转杆的限位稳定性;通过第二移动块的设置能带动插板和第一翻转杆的翻转,提高了稳定性。
[0014] 所述驱动件包括开设于所述滑槽底部的第二齿轮、设于所述滑动块内的第三齿条、设于所述第三齿条上的第四齿条、设于所述滑动块内的第三齿轮、设于所述第三齿轮上的第二涡轮槽;所述第二齿轮设于滑槽的底部,与驱动齿条啮合;所述第三齿条可横向移动的设于滑动块内,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齿条设于第三齿条上;所述第三齿轮设于滑动块内,与第四齿条啮合;所述第二涡轮槽开设于第四齿条上,与第二移动块啮合。
[0015] 当驱动块移动的时候,会带动第三齿条移动,然后会带动第三齿轮旋转,进一步的带动第第二涡轮槽旋转,驱动第二移动块移动;当第三齿条移动到滑动块的底边的时候,会驱动滑动块再移动一端距离;通过第三齿条的设置一方面能首先带动第三齿轮的旋转,使得第一翻转杆和第二翻转杆的稳定限位;另一方面能带动滑动块进一步的移动,从而带动抵压块进一步的向上移动,从而实现了支撑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支撑的稳定性。
[0016]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能在进行支撑的时候能带动旋转杆旋转固定的圈数,从而对基坑的侧壁进行支撑;使得每次支撑的力是一样的,提高了支撑的稳定性;同时支撑块能根据基坑的大小自动适应距离,从而提高了支撑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发明中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发明中主视图。
[0019] 图3为本发明的图2沿A‑A的剖视立体图。
[0020] 图4为本发明的图3中A处局部图。
[0021] 图5为本发明的图3中B处局部图。
[0022] 图6为本发明的图4中C处局部图。
[0023] 图7为本发明的图4中D处局部图。
[0024] 图8为本发明的图4中E处局部图。
[0025] 图9为本发明的图4中F处局部图。
[0026] 图10为本发明的限位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0027] 图11为本发明的驱动件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如图1‑11所示,包括底座1、旋转杆10、上螺纹11、下螺纹12、第一螺纹套13、第二螺纹套13、第一连杆14、第二连杆15、固定块16、支撑机构2;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支撑块20、移动槽21、限位槽22、移动块23、限位结构、支撑结构;所述底座1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旋转杆10可旋转的设于底座1上;所述上螺纹11设于旋转杆10上端;所述下螺纹12设于旋转杆10的下端,且下螺纹12和上螺纹11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螺纹套13设于上螺纹11上,与上螺纹采用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纹套130设于下螺纹12上,与下螺纹12采用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4设有2根,沿第一螺纹套13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该第一连杆14的一端可转动的设于第一螺纹套13上;所述第二连杆15设有2根,沿第二螺纹套130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该第二连杆15的一端可转动的设于第二螺纹套130上;所述固定块16设于第一连杆14和第二连杆15的另一端,且可转动的与固定块16连接;所述支撑机构2设于固定块16上;所述支撑块20纵截面为U字型,且支撑块20的内顶壁横截面为圆弧形;可滑动的套设于固定块16上;所述移动槽21横截面为圆形,开设于固定块16的底部;所述限位槽22设有多个,沿移动槽21的轴向方向环设与限位槽22内壁上;所述移动块23可移动的设于移动槽21内;所述限位结构连接移动块23和支撑块20;所述支撑结构连接支撑块20和固定块16。
[0029] 如图5、10所示,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旋转块30、第一涡轮槽31、限位块32、缓冲组件5、螺纹槽34、第一伸缩块35、相嵌球36、伸缩槽37、第二伸缩块38、复位扭簧39、伸缩弹簧
301、第一铰接杆302、第二铰接杆303、定位管304、定位槽305、第一定位塞306、移动板307、交叉杆308、活塞块309、驱动槽310;所述旋转块30可旋转的设于移动槽21的底部;所述第一涡轮槽31为涡轮状,设于旋转块30的上端面;所述限位块32设有三块,沿旋转块30的圆周方向均匀设于旋转块30上端面,且与第一涡轮槽31啮合;该限位块32可横向移动的嵌在移动块23内;所述限位块32纵截面为T形;所述螺纹槽34设有多根,沿旋转块30圆周方向的均匀布置;所述第一伸缩块35可移动的设于限位槽22的底部;所述相嵌球36设于第一伸缩块35的侧壁上,与螺纹槽34相嵌;所述伸缩槽37设于固定块16的底部;所述第二伸缩块38可伸缩的设于伸缩槽37的底部;所述复位扭簧39连接第一伸缩块35和第二伸缩块38;所述伸缩弹簧301连接第一伸缩块35和伸缩槽37;所述第一铰接杆302一端与第一连杆14铰接,另一端与第二伸缩块38铰接;所述第二铰接杆303一端与第二连杆15铰接,另一端与第二伸缩块38铰接;所述定位管304开设于伸缩槽37的内壁上;所述定位槽305开设于第一伸缩块35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定位塞306可移动的设于定位槽305内,且与定位槽305上;所述移动板307可移动的设于定位管304内;所述交叉杆308横截面为X形,连接第一定位塞306和移动板307;
所述活塞块309设于定位管304的底部;所述驱动槽310开设于第二连杆15上,与活塞块309相抵。
[0030] 如图6所示,所述缓冲组件5包括圆弧块50、固定杆51、滑套52、第一齿条53、第一齿轮54、第二齿条540、第一推杆55、第二推杆56、第三推杆57、支撑杆59、缓冲槽501、滑块502;所述圆弧块50横截面为圆弧形,固设于移动块23的上端;所述固定杆51下端设于圆弧块50上,上端与支撑块20内壁有一定距离;所述滑套52可上下移动的设于固定杆51上;所述第一齿条53设有2个,可横向移动的设于移动块23上;所述第一齿轮54设于移动块23内,与第一齿条53啮合;所述第二齿条540设于限位块32上,与第一齿轮54啮合;所述第一推杆55一端与第一齿条53铰接,另一端与滑套52铰接;所述第二推杆56一端与滑套52铰接,位于第一推杆55的上方;该第二推杆56设有多根,沿滑套52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所述第三推杆57一端铰接在固定杆51的上端;所述第二推杆56的另一端可滑动的设于第三推杆57上;所述支撑杆59与第三推杆57的顶端铰接;所述缓冲槽501纵截面为圆弧形,开设于支撑块20的顶端;
所述滑块502可滑动的设于缓冲槽501内,与支撑杆59铰接。
[0031] 如图7所示,所述支撑结构包括限位腔40、驱动块41、矩形齿42、转动块43、卡槽44、三角块45、限位齿46、第二卡槽47、支撑组件;所述限位腔40开设于固定块16内,位于移动槽21的侧边;所述驱动块41可横向移动的设于限位腔40内;所述矩形齿42设于驱动块41上,且穿插在每个限位槽22内;所述转动块43可旋转的设于矩形齿42的顶端;所述卡槽44开设于每块限位槽22内壁上;所述三角块45设于卡槽44的内壁上;所述限位齿46固设于转动块43上,与三角块45相扣;该限位齿46的纵截面为L字型;所述第二卡槽47设于限位块32上。
[0032] 如图4、8‑9所示,所述支撑组件包括驱动齿条60、滑槽61、滑动块62、第一翻转杆63、第二翻转杆64、拉杆65、抵压块66、第二定位槽67、卡块69、限位孔601、卡块弹簧602、插板603、插销604、第二移动块605、驱动件;所述驱动齿条60设于驱动块41上端;所述滑槽61开设于固定块16的顶端;所述滑动块62可移动的设于滑槽61内;所述第一翻转杆63下端与滑动块62铰接;所述第二翻转杆64可伸缩的设于第一翻转盘63内;所述拉杆65一端固设于移动块23顶部,另一端与第二翻转杆64可滑动的相嵌;所述抵压块66纵截面为圆弧形,与支撑块上端壁相抵;与第二翻转杆64铰接;所述第二定位槽67设有多个,沿第一翻转杆63的轴向方向均匀开设与第一翻转杆63的内壁上;所述卡块69可移动的设于第二翻转杆64的侧壁上;所述限位孔601开设于卡块69上;所述卡块弹簧602连接卡块69和第二翻转杆64;所述插板603设有2块,可移动的设于滑动块62上;所述插销604设于插板603上,与限位孔601相嵌;
所述第二移动块605可移动的设于滑动块62上,与插板603铰接。
[0033] 如图11所示,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二齿轮70、第三齿条71、第四齿条72、第三齿轮73、第二涡轮槽74;所述第二齿轮70设于滑槽61的底部,与驱动齿条60啮合;所述第三齿条71可横向移动的设于滑动块62内,与第二齿轮70啮合;所述第四齿条72设于第三齿条71上;所述第三齿轮73设于滑动块62内,与第四齿条72啮合;所述第二涡轮槽74开设于第四齿条72上,与第二移动块605啮合。
[0034]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首先将底座1安装在所要支撑基坑的底部;旋转旋转杆10,驱动第一螺纹套13向下移动,驱动第二螺纹套130向上移动;此时第一连杆14和第二连杆15慢慢翻转;带动固定块16靠近基坑的两端侧壁;然后支撑块20与侧壁相抵,驱使支撑块20在固定块16上移动;此时拉杆65带动第二翻转杆64翻转,从而驱动滑动块62开始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第二翻转杆64在第一翻转杆63内移动;继续旋转旋转杆10,驱使第一螺纹套13和第二螺纹套130移动到最大行程;然后驱动槽310会带动活塞块309移动,然后气压会驱动移动板307移动,在交叉杆308的作用下,带动第一定位塞306脱离定位槽305;此时第一伸缩块35解除限位,进一步的在伸缩弹簧301的作用下驱动第一伸缩块35移动;使相嵌球36卡进螺纹槽34内,驱动旋转块30旋转;进一步的带动限位块32横向移动,使限位块32卡进限位槽22内;然后带动第二齿条540移动,然后在第一齿轮54的作用下安驱动第一齿条53移动;此时第一推杆55开始翻转,同时托滑套52向上移动;然后驱动第二推杆56翻转,托举第三推杆57向外举升;此时支撑杆59托举滑块502在缓冲槽501内移动;当滑块502移动到缓冲槽501的内壁时对支撑块20进行支撑;同时带动转动块43发生旋转,然后带动限位齿46翻转,此时限位齿46扣进第二卡槽47内;进一步的限位块32与驱动块41结合为一体;并且驱动驱动块41横向移动;然后带动驱动齿条60移动,带动第三齿条71移动,然后会带动第三齿轮73旋转,进一步的带动第二涡轮槽74旋转,驱动第二移动块605移动;驱动插板603紧贴第一翻转杆63的表面;然后插销604插进限位孔601内,对第二翻转杆64进行限位,然后第三齿条71移动到滑动块的底边,驱使滑动块再移动一端距离;此时带动抵压块66抵住支撑块20。
[0035]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36]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