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显示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1445611.3

文献号 : CN11401968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曹晖何立山黄凤珠曾东朱瑞谌建平福原康太

申请人 :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抬头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抬头显示系统。所述抬头显示系统包括夹层玻璃和投影装置,夹层玻璃包括外玻璃板、热塑性中间层和内玻璃板,夹层玻璃具有第一抬头显示区和第二抬头显示区,投影装置能够产生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第一偏振光包含至少70%的P偏振光,第二偏振光包含至少70%的P偏振光,第一偏振光以45°‑70°的入射角α入射至第一抬头显示区,第一抬头显示区用于显示第一抬头显示图像,第二偏振光以60°‑85°的入射角β入射至第二抬头显示区,第二抬头显示区用于显示第二抬头显示图像。本发明抬头显示系统能够反射以大尺寸入射角投射的光,显示高亮度图像,且能够抑制重影问题。

权利要求 :

1.一种抬头显示系统,包括夹层玻璃和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层玻璃包括外玻璃板、热塑性中间层和内玻璃板,所述热塑性中间层粘结在所述外玻璃板和所述内玻璃板之间,所述夹层玻璃具有第一抬头显示区和第二抬头显示区,所述第一抬头显示区的可见光透过率≥60%,所述第二抬头显示区的可见光透过率≤

30%;

所述投影装置能够产生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所述第一偏振光包含至少70%的P偏振光,所述第二偏振光包含至少70%的P偏振光;

所述第一偏振光以45°‑70°的入射角α入射至所述第一抬头显示区,所述第一抬头显示区对以65°入射的P偏振光具有至少15%的第一反射率,用于显示第一抬头显示图像;

所述第二偏振光以60°‑85°的入射角β入射至所述第二抬头显示区,所述第二抬头显示区对以65°入射的P偏振光具有至少10%的第二反射率,用于显示第二抬头显示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抬头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玻璃板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内玻璃板具有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热塑性中间板粘结在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之间;

所述第一抬头显示区具有第一反射膜,所述第一反射膜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第三表面或第四表面之上;

所述第二抬头显示区具有第二反射膜,所述第二反射膜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第三表面或第四表面之上;

所述第一反射膜和所述第二反射膜的材质相同或不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抬头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抬头显示区还具有可见光阻隔层,所述可见光阻隔层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或第四表面之上,或位于所述热塑性中间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之上,或位于所述热塑性中间层内,且所述可见光阻隔层比所述第二反射膜更靠近所述第一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抬头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见光阻隔层的材料的消光‑6系数k≥4.0×10 。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抬头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膜和/或所述第二反射膜为透明纳米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抬头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抬头显示区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抬头显示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抬头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抬头显示区位于所述夹层玻璃的中央区,所述第二抬头显示区位于所述夹层玻璃的周边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抬头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抬头显示区的虚像距离为7米‑100米;所述第二抬头显示区的虚像距离为1米‑5米。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抬头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抬头显示区的可见光透过率≥70%;所述第二抬头显示区的可见光透过率≤10%。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抬头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偏振光中的P偏振光占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偏振光中的P偏振光占比。

11.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抬头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偏振光的亮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偏振光的亮度,所述第二偏振光的亮度大于或等于5000尼特,所述第一偏振光的亮度大于或等于8000尼特。

12.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抬头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抬头显示区和第二抬头显示区的反射色的R4L(a)≤4,反射色的R4L(b)≤4;

所述R4L(a)表示在指定的入射角下,可见光颜色的红‑绿值,基于CIE1976,D65光源;

所述R4L(b)表示在指定的入射角下,可见光颜色的黄‑蓝值,基于CIE1976,D65光源。

13.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抬头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抬头显示区在沿垂直于所述夹层玻璃的底边方向的尺寸大于或等于30cm。

14.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抬头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抬头显示区和/或所述第二抬头显示区对460nm到630nm波长范围内的P偏振光的反射率的极差在4%以内。

说明书 :

抬头显示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抬头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抬头显示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抬头显示(HUD,Head Up Display)是指以驾驶员为中心、盲操作、多功能仪表盘。它的作用,就是把时速、导航等重要的行车信息,投影到驾驶员前面的挡风玻璃上,让驾驶员尽量做到不低头、不转头,视线无需离开驾驶前方就能看到时速、导航等重要的驾驶信息,提高了行车安全。
[0003] 常规HUD的适用的入射角一般不超过70°,但随着HUD技术的发展,更多的技术涌现,例如:增强现实‑抬头显示(AR‑HUD),AR‑HUD需要更大的入射角范围,以便投射更大的显示图像尺寸,满足更大的视场角(FOV)需求。而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抬头显示投影成像的重影问题也会越来越严重,解决起来也越来越困难。目前的HUD系统,比如CN111433022A、CN111433023A以及WO2021122848A1并不能满足AR‑HUD大尺寸投影的需求。

发明内容

[0004]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抬头显示系统,所述抬头显示系统能够反射以大尺寸入射角投射的光,显示高亮度图像,且能够抑制重影问题。
[0005] 技术方案为:
[0006] 一种抬头显示系统,包括夹层玻璃和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0007] 所述夹层玻璃包括外玻璃板、热塑性中间层和内玻璃板,所述热塑性中间层粘结在所述外玻璃板和所述内玻璃板之间,所述夹层玻璃具有第一抬头显示区和第二抬头显示区,所述第一抬头显示区的可见光透过率≥60%,所述第二抬头显示区的可见光透过率≤30%;
[0008] 所述投影装置能够产生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所述第一偏振光包含至少70%的P偏振光,所述第二偏振光包含至少70%的P偏振光;
[0009] 所述第一偏振光以45°‑70°的入射角α入射至所述第一抬头显示区,所述第一抬头显示区对以65°入射的P偏振光具有至少15%的第一反射率,用于显示第一抬头显示图像;
[0010] 所述第二偏振光以60°‑85°的入射角β入射至所述第二抬头显示区,所述第二抬头显示区对以65°入射的P偏振光具有至少10%的第二反射率,用于显示第二抬头显示图像。
[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玻璃板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内玻璃板具有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热塑性中间板粘结在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之间;
[0012] 所述第一抬头显示区具有第一反射膜,所述第一反射膜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第三表面或第四表面之上;
[0013] 所述第二抬头显示区具有第二反射膜,所述第二反射膜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第三表面或第四表面之上;
[0014] 所述第一反射膜和所述第二反射膜的材质相同或不相同。
[001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抬头显示区还具有可见光阻隔层,所述可见光阻隔层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或第四表面之上,或位于所述热塑性中间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之上,或位于所述热塑性中间层内,且所述可见光阻隔层比所述第二反射膜更靠近所述第一表面。
[001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见光阻隔层的材料的消光系数k≥4.0×1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抬头显示区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抬头显示区。
[001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射膜和/或所述第二反射膜为透明纳米膜。
[001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抬头显示区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抬头显示区的面积。
[001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抬头显示区位于所述夹层玻璃的中央区,所述第二抬头显示区位于所述夹层玻璃的周边区。
[002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抬头显示区为所述夹层玻璃的底边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抬头显示区的虚像距离为7米‑100米;所述第二抬头显示区的虚像距离为1米‑5米。
[002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抬头显示区的可见光透过率≥70%;所述第二抬头显示区的可见光透过率≤10%。
[002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偏振光中的P偏振光占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偏振光中的P偏振光占比。
[002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偏振光的亮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偏振光的亮度,所述第二偏振光的亮度大于或等于5000尼特,所述第一偏振光的亮度大于或等于8000尼特。
[002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抬头显示区和第二抬头显示区的反射色的R4L(a)≤4,反射色的R4L(b)≤4。
[002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抬头显示区在沿垂直于所述夹层玻璃的底边方向的尺寸大于或等于30cm。
[002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抬头显示区和/或所述第二抬头显示区对460nm到630nm波长范围内的P偏振光的反射率的极差在4%以内。
[0027] 与传统方案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8] 本发明所述抬头显示系统能够反射以大尺寸入射角投射的光,实现多区域、多虚像距离的抬头显示,满足高亮度、高对比度的图像显示需求,且能够抑制重影问题,具有优异的抬头显示效果,还能够将增强现实抬头显示(AR‑HUD)和前挡抬头显示(W‑HUD)进行融合以同时进行实现动态显示和静态显示。

附图说明

[0029]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抬头显示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0]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夹层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夹层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夹层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公开内容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34]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0035] 术语
[0036] 除非另外说明或存在矛盾之处,本文中使用的术语或短语具有以下含义:
[0037] 本发明中,涉及到数值区间,如无特别说明,则包括数值区间的两个端点。
[0038] 本发明中,“层”可以理解为单层,或者多层的重叠。
[0039] 本发明中,所述厚度为物理厚度。
[0040] 本发明中,所述折射率为透射光在550nm波长处的折射率。
[0041] 本发明中,所述入射角是在投影装置产生的投影光线入射至夹层玻璃的第四表面上时与第四表面的面法线之间的夹角。
[0042] 为了便于说明所述夹层玻璃的反射性能,本发明所述的P偏振光的反射率,是在指定的入射角情况下,采用Cary7000测量夹层玻璃的P偏振光反射光谱,然后按照ISO9050进行计算。
[0043] 本发明中,主要符号和意义如下:
[0044] Rp(HT)表示入射角为65°时,从所述夹层玻璃的内玻璃板侧(即第四面)测量的P偏振光反射率(根据ISO9050),测量位置为第一抬头显示区。
[0045] Rp(LT)表示入射角为65°时,从所述夹层玻璃的内玻璃板侧(即第四面)测量的P偏振光反射率(根据ISO9050),测量位置为第二抬头显示区。
[0046] RL(HT)表示从所述夹层玻璃的内玻璃板侧(即第四表面)测量的可见光反射率,测量位置为第一抬头显示区。
[0047] RL(LT)表示从所述夹层玻璃的内玻璃板侧(即第四表面)测量的可见光反射率,测量位置为第二抬头显示区。
[0048] TL(HT)表示垂直入射时,经过积分的可见光透过率(根据ISO9050),从所述夹层玻璃的外玻璃板侧(即第一表面)测试,测量位置为第一抬头显示区。
[0049] TL(LT)表示垂直入射时,经过积分的可见光透过率(根据ISO9050),从所述夹层玻璃的外玻璃板侧(即第一表面)测试,测量位置为所述第二抬头显示区。
[0050] R4L(a)表示在指定的入射角下,可见光颜色的红‑绿值,基于CIE1976,D65光源。
[0051] R4L(b)表示在指定的入射角下,可见光颜色的黄‑蓝值,基于CIE1976,D65光源。
[0052] 针对大尺寸投影和避免投影成像的重影问题的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抬头显示系统。
[0053]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一种抬头显示系统,包括夹层玻璃10和投影装置20,其中,夹层玻璃10具有第一抬头显示区110和第二抬头显示区120。
[0054] 投影装置20用于输出相关文字、图像信息例如速度、发动机转数、油耗、胎压、动态导航、夜视、实景地图等到夹层玻璃10之上,从而被车内的观察者01所观察到,实现抬头显示(HUD),甚至增强现实抬头显示(AR‑HUD)。所述投影装置20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元件,包括但不限于激光、发光二极管(LED)、液晶显示屏(LCD)、数字光处理(DLP)、电致发光(EL)、阴极射线管(CRT)、真空荧光管(VFD)、准直镜、球面校正镜、凸透镜、凹透镜、反射镜和/或偏振镜等。同时,投影装置20的位置和入射角度是可调的,以适合车内不同位置或高度的观察者01。
[0055] 进一步地,投影装置20包括多个子投影装置,比如包括投射第一偏振光P1的子投影装置和投射第二偏振光P2的子投影装置,投影装置20能够产生第一偏振光P1和第二偏振光P2,第一偏振光P1包含至少70%的P偏振光,第二偏振光P2包含至少70%的P偏振光。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投影装置20也可以为单一投影装置,通过内部光路设计,实现能够同时投射第一偏振光P1和第二偏振光P2。
[0056] 在本发明中,第一抬头显示区110的可见光透过率TL(HT)≥60%,第二抬头显示区120的可见光透过率TL(LT)≤30%。
[0057] 在本发明中,第一偏振光P1以45°‑70°的入射角α入射至第一抬头显示区110,第一抬头显示区110的P偏振光的反射率Rp(HT)≥15%,用于显示第一抬头显示图像;
[0058]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偏振光以60°‑85°的入射角β入射至所述第二抬头显示区120,第二抬头显示区120的P偏振光的反射率Rp(LT)≥10%,用于显示第二抬头显示图像。
[0059] 本发明所述抬头显示系统能够反射以大尺寸入射角投射的光,显示高亮度图像,且能够抑制重影问题。
[0060] 可选地,第一抬头显示区110和第二抬头显示区120的面积不同,可以显示不同内容。优选地,第一抬头显示区110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抬头显示区120,使第一抬头显示区110显示内容更加丰富且便于驾驶员观察,例如:可以显示动态导航、实景地图等信息;第二抬头显示区120仅显示必要的驾驶安全信息,例如:可以显示车速、油耗、后视镜内容等。
[0061] 可选地,第一抬头显示区110和第二抬头显示区120的位置不同。优选地,第一抬头显示区110位于夹层玻璃的中央区;第二抬头显示区120位于夹层玻璃的周边区。
[0062] 可以理解地,夹层玻璃的周边区包括顶边区、侧边区和底边区。
[0063] 优选地,第二抬头显示区120位于夹层玻璃的底边区。保证驾驶安全,满足汽车挡风玻璃的标准要求。
[0064]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为了满足第二抬头显示区120投影的需要,所述第二抬头显示区120在沿垂直于所述夹层玻璃的底边方向的尺寸(宽度)大于或等于30cm。
[0065]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抬头显示区120沿垂直于所述夹层玻璃的侧边方向的尺寸(宽度)可以大于或等于30cm。所述第二抬头显示区120沿垂直于所述夹层玻璃的顶边方向的尺寸(宽度)可以大于或等于30cm。
[0066] 可以理解地,投影装置20能够产生多种角度的偏振光,保证第一偏振光P1以45°‑70°的入射角α入射至所述第一抬头显示区110,第二偏振光P1以60°‑85°的入射角β入射至所述第二抬头显示区120。
[0067] 可选地,第一抬头显示区110和第二抬头显示区120的虚像距离VID不同。优选地,第一抬头显示区110的虚像距离VID1为7米‑100米,以实现AR‑HUD的大尺寸图像显示;第二抬头显示区120的虚像距离VID1为1米‑5米,能够将增强现实抬头显示(AR‑HUD)和前挡抬头显示(W‑HUD)进行融合以同时进行动态显示和静态显示。可选地,VID1的距离可变化调整,包括但不局限于,根据道路状态,自动调整VID1,比如在7米到50米,以实现AR‑HUD的图像动态显示。
[0068] 第一抬头显示区110是行驶安全所必须的,因此第一抬头显示区110的可见光透过率TL(HT)≥60%,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TL(HT)≥70%,以满足汽车玻璃的安全标准要求。
[0069] 所述第二抬头显示区120对可见光的透过率TL(LT)≤30%,为抑制高角度重影所需。第二抬头显示区120的可见光透过率越低,越有助抑制重影,且提高第二抬头显示图像的对比度。同时,第二抬头显示区120的可见光透过率越低,有助于使所述第二偏振光P2的入射角β的适用范围更大,从而可做到HUD的大尺寸入射角投影。在一些实施例中,TL(LT)≤
30%,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TL(LT)≤10%,在一些更优选的实施例中,TL(LT)≤5%,在一些更优选的实施例中,TL(LT)≤2%,在一些更优选的实施例中,TL(LT)≤1%。
[0070] 本发明中,投影装置20投射到所述第一抬头显示区110的入射角α为45°‑70°之间的某一角度或角度范围。进一步可选地,α为50°‑70°之间的某一角度或角度范围。更进一步可选地,α为55°‑68°之间的某一角度或角度范围。更进一步可选地α为50°‑65°之间的某一角度或角度范围。
[0071] 本发明中,投影装置20适用于投射到第二抬头显示区120、且起到抑制高角度重影所需的入射角β为60°‑85°之间的某一角度或角度范围。可以充分利用第二抬头显示区120能够抑制重影的优势,尤其是高角度抑制重影。例如在入射角≥70°时,投射到第二抬头显示区120,实现高对比度显示图像,同时抑制重影。进一步可选地,β≥68°,更进一步可选地β≥70°,更进一步可选地β≥75°。
[0072] 本发明中,投影装置20投射的第一偏振光包含至少70%的P偏振光,投影装置20投射的第二偏振光包含至少70%的P偏振光。有利于抑制重影。优选地,第一偏振光包含至少90%的P偏振光,第二偏振光包含至少90%的P偏振光。更优选地,第一偏振光包含100%的P偏振光,第二振光包含100%的P偏振光。这样有助于HUD投影,减少投影装置的复杂程度等。
[0073] 考虑投影装置20与第一抬头显示区110和第二抬头显示区120设计匹配以节省功耗,优选所述第二偏振光中的P偏振光占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偏振光中的P偏振光占比。
例如第一偏振光包含100%的P偏振光,第二偏振光包含70%的P偏振光和30%的S偏振光、或第二偏振光包含80%的P偏振光和20%的S偏振光、或第二偏振光包含90%的P偏振光和
10%的S偏振光。
[0074] 考虑投影装置20与第一抬头显示区110和第二抬头显示区120设计匹配以节省功耗,优选所述第二偏振光的亮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偏振光的亮度,所述第二偏振光的亮度大于或等于5000尼特,所述第一偏振光的亮度大于或等于8000尼特。例如第一偏振光的亮度为15000尼特,所述第二偏振光的亮度为12000尼特、或所述第二偏振光的亮度为10000尼特、或所述第二偏振光的亮度为8000尼特、或所述第二偏振光的亮度为5000尼特。
[0075] 为了得到高亮度的图像和抑制重影,本发明中,第一抬头显示区110对以65°入射的P偏振光的反射率Rp(HT)≥15%。第二抬头显示区120对以65°入射的P偏振光的反射率Rp(LT)≥10%。优选地,Rp(LT)≥15%,更优选地,Rp(LT)≥20%。有利于得到清晰的图像。
[0076] 为了实现第一抬头显示区110对以65°入射的P偏振光的反射率Rp(HT)≥15%,以及第二抬头显示区120对以β为65°入射的P偏振光的反射率Rp(LT)≥10%,对所述夹层玻璃的结构和材质进行设计。
[0077] 如图2所示,为一个实施例的夹层玻璃10的结构示意图,夹层玻璃10包括外玻璃板101、热塑性中间层103和内玻璃板102,外玻璃板具有第一表面1011和第二表面1012,内玻璃板具有第三表面1021和第四表面1022,热塑性中间层103粘结在第二表面1012和第三表面1021之间。
[0078] 第一抬头显示区110具有第一反射膜104,第二抬头显示区120具有第二反射膜105,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膜104和第二反射膜105材质相同,且均位于第三表面1021之上,只需一次镀膜,工艺简单,容易实现。
[0079] 可选地,第一反射膜104和第二反射膜105可以分别独立位于第二表面1012、第三表面1021或第四表面1022之上;两者材质也可以不相同。实现更多种类产品,满足不同功能需要。比如第一反射膜104和第二反射膜105材质不同,第一反射膜104位于第二表面1012之上,第二反射膜105位于第四表面1022之上。
[0080] 可选地,第一抬头显示区110中第一反射膜104的数量至少为1,第二抬头显示区120中第二反射膜的数量至少为1。
[0081] 可选地,第一反射膜104和/或第二反射膜105为透明纳米膜,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膜104和第二反射膜105均为透明纳米膜。透明纳米膜可由高折射率材料和低折射率材料依次叠加而成。所述高折射率材料的折射率>1.8,所述低折射率材料的折射率<1.7。所述高折射率材料为至少含有下述一种元素的化合物:Ti、Zr、Nb、Si、Sb、Sn、Zn、In、Al、Ni、Cr、Mg、Mn、V、W、Hf、Ta、Mo、Ga、Y、Bi、Ta、稀土元素等。优选可耐酸碱的化合物,包括但不局限于,SiN、ZnSnOx、ZnSnMgOx、TiOx、SiZrN、ZrN等。所述低折射率材料选自Si的氧化物、Si的氮氧化物、Si的碳氧化物、Al的氧化物及其混合物的至少一种。比如SiO2和SiOxNy的混合物、SiAlOx、多孔Al2O3、多孔SiO2等。可选地,所述Si的氧化物、Si的氮氧化物、Si的碳氧化物可含有其他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混合物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金属元素包括但不局限于,Zr、Nb、Ti、Sb、Sn、Zn、In、Ni、Cr、Mg、Mn、V、W、Hf、Ta、Mo、Ga、Y、Bi、Ta、稀土元素等。比如Si的氧化物中,含有ZrO2、SiN、MoO2、Y2O3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元素质量百分比占Si的氧化物的比例不高于30%。比如Si的氧化物中含有MgO,那么MgO的质量/(Si的氧化物质量+MgO的质量)≤30%。如果所述金属元素质量百分比超过30%,那么不容易得到折射率≤1.6的低折射材料,因此所述金属元素质量百分比不超过30%,更优所述金属元素质量百分比超过10%。其中,x的取值范围为1
[0082] 为了满足HUD的美观的要求,避免所述内玻璃板侧红/偏黄,优选所述第一抬头显示区和第二抬头显示区的反射色的R4L(a)≤4,反射色的R4L(b)≤4,这样有助于抑制所述内玻璃板侧红/偏黄。但单纯的依靠调整膜系厚度,在保证所述Rp(HT)和所述Rp(LT),以及对应光谱平滑的前提下,某些透明纳米膜,很难达到上述目的。因此,优选透明纳米膜的最外层至少含有下述一种元素的化合物:Ti、Zr、Nb、Si、Sb、Sn、Zn、In、Al、Ni、Cr、Mg、Mn、V、W、Hf、Ta、Mo、Ga、Y、Bi、Ta、稀土元素等。优选含有可耐酸碱的化合物,包括但不局限于,SiN、ZnSnOx、ZnSnMgOx、TiOx、SiZrN、ZrN等。并且所述最外层的厚度≥4.5nm,否则难以抑制所述内玻璃板侧红/偏黄。
[0083] 进一步地,透明纳米膜至少含有导电层和介质层,所述导电层位于两层介电层之间。所述导电层,至少含有下述的一种金属元素:Ag、Ni、Cr、Cu、Fe、Mn、Pt、Ti、Zn、Sn、Al、Si、稀土元素,优选Ag或Ag合金。所述介质层含有下述元素的至少一种:Zr、Nb、Si、Sb、Sn、Zn、In、Al、Ni、Cr、Mg、Mn、V、W、Hf、Ta、Mo、Ga、Y、Bi、Ta、稀土元素等。优选至少含有Zn和Sn的氧化物和/或至少含有Si的氮化物。可选地,所述介质层为一层,优选至少含有Zn和Sn这两种元素,其中Zn和Sn的原子比介于0.4到0.6之间。比如可采用溅射的方法,使用ZnSnOx陶瓷靶制备ZnSnOx膜。比如可采用溅射的方法,使用ZnSnMgOx陶瓷靶制备ZnSnMgOx膜。
[0084] 可选地,第二抬头显示区还具有可见光阻隔层,可见光阻隔层位于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或第四表面之上,或位于所述热塑性中间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之上,或位于所述热塑性中间层内,且可见光阻隔层比第二反射膜105更靠近第一表面1011。
[0085]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可见光阻隔层106位于第一表面1011之上。
[0086]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夹层玻璃的结构如图3所示,第二抬头显示区120的可见光阻隔层106位于第二表面1012上。具体地,夹层玻璃10具有第一抬头显示区110和第二抬头显示区120,第一抬头显示区的夹层玻璃包括层叠的外玻璃板101、热塑性中间层103、第一反射膜104和内玻璃板102;第二抬头显示区的夹层玻璃包括层叠的外玻璃板101、可见光阻隔层106、热塑性中间层103、第二反射膜105和内玻璃板102。其中,外玻璃板101具有第一表面1011和第二表面1012,内玻璃板具有第三表面1021和第四表面1022,
[0087]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抬头显示区120的可见光阻隔层106位于热塑性中间层103的内部。具体地,夹层玻璃10具有第一抬头显示区110和第二抬头显示区120,第一抬头显示区的夹层玻璃包括层叠的外玻璃板101、热塑性中间层103、第一反射膜104和内玻璃板102;第二抬头显示区的夹层玻璃包括层叠的外玻璃板101、包含可见光阻隔层106的热塑性中间层103、第二反射膜105和内玻璃板102。其中,外玻璃板101具有第一表面1011和第二表面1012,内玻璃板具有第三表面1021和第四表面1022。
[0088] 可选地,可见光阻隔层的数量至少为1。
[0089] 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的结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列举结构:
[0090] 第一抬头显示区:
[0091] 第一反射膜位于第二表面之上:外玻璃板/第一反射膜/热塑性中间层/内玻璃板;
[0092] 第一反射膜位于第三表面之上:外玻璃板/热塑性中间层/第一反射膜/内玻璃板;
[0093] 第一反射膜位于第四表面之上:外玻璃板/热塑性中间层/内玻璃板/第一反射膜;
[0094] 第二抬头显示区:
[0095] 可见光阻隔层位于第一表面之上,第二反射膜位于第二表面之上:可见光阻隔层/外玻璃板/第二反射膜/热塑性中间层/内玻璃板;
[0096] 可见光阻隔层位于第一表面之上,第二反射膜位于第三表面之上:可见光阻隔层/外玻璃板/热塑性中间层/第二反射膜/内玻璃板;
[0097] 可见光阻隔层位于第一表面之上,第二反射膜位于第四表面之上:可见光阻隔层/外玻璃板/热塑性中间层/内玻璃板/第二反射膜;
[0098] 可见光阻隔层位于第二表面之上,第二反射膜位于可见光阻隔层之上:外玻璃板/可见光阻隔层/第二反射膜/热塑性中间层/内玻璃板;
[0099] 可见光阻隔层位于第二表面之上,第二反射膜位于第三表面之上:外玻璃板/可见光阻隔层/热塑性中间层/第二反射膜/内玻璃板;
[0100] 可见光阻隔层位于第二表面之上,第二反射膜位于第四表面之上:外玻璃板/可见光阻隔层/热塑性中间层/内玻璃板/第二反射膜;
[0101] 第二反射膜位于第三表面之上,可见光阻隔层位于第二反射膜之上:外玻璃板/热塑性中间层/可见光阻隔层/第二反射膜/内玻璃板;
[0102] 可见光阻隔层位于第三表面之上,第二反射膜位于第四表面之上:外玻璃板/热塑性中间层/可见光阻隔层/内玻璃板/第二反射膜;
[0103] 可见光阻隔层位于第四表面之上,第二反射膜位于可见光阻隔层之上:外玻璃板/热塑性中间层/内玻璃板/可见光阻隔层/第二反射膜;
[0104] 外玻璃板/热塑性中间层+可见光阻隔层/第二反射膜/内玻璃板
[0105] 外玻璃板/热塑性中间层+可见光阻隔层/内玻璃板/第二反射膜
[0106] 可以理解地,“热塑性中间层+可见光阻隔层”表示可见光阻隔层位于热塑性中间层的任一个表面上或位于热塑性中间层内,这一结构可通过添加或拼接实现。
[0107] 为了得到第二抬头显示区,可选地,可见光阻隔层的材料的消光系数k≥4.0×10‑6 ‑5
。进一步可选地,可见光阻隔层的材料的消光系数k≥1.0×10 。进一步可选地,可见光阻‑4
隔层的材料的消光系数k≥1.0×10 。进一步可选地,可见光阻隔层的材料的k≥1.0×10
‑3 ‑2
。进一步可选地,可见光阻隔层的材料的消光系数k≥1.0×10 。进一步可选地,可见光阻‑1
隔层的材料的消光系数k≥1.0×10 。可见光阻隔层的材料的消光系数越大,吸收效果就越明显,就越容易得到第二抬头显示区,同时也有助于降低可见光阻隔层的厚度。如果可见光‑6
阻隔层的材料的消光系数k<4.0×10 ,可能会导致可见光阻隔层的厚度过大,比如超过
2mm。
[0108] 进一步地,可见光阻隔层的材料含有无机吸收性材料、有机吸收性材料的至少一种。比如可见光阻隔层的材料含有无机吸收性材料,比如可见光阻隔层的材料含有有机吸收性材料,比如可见光阻隔层的材料含有无机吸收性材料和有机吸收性材料。
[0109] 进一步地,所述无机吸收性材料含有碳、铁、锆、硅、铝、铜、镍、钴、锰、钨、铬、锌、碲、锡、钛或铟的至少一种。比如黑色性无机吸收材料磁铁矿、碳黑、RuO、NiO、TiO、TiO‑Al2O3、氧化铁、Cu‑Fe‑Mn、Cu‑Cr、Cu‑Cr‑Mn、Cu‑Cr‑Mn‑Ni、Cu‑Cr‑Fe和Co‑Cr‑Fe构成的群组的复合氧化物、钛黑、氮化钛、氧氮化钛等,典型的染料炭黑为FW 200(Degussa)。再比如彩色性无机吸收性材料氧化铁、氧化铬、混相氧化物,彩色或无色金属氧化物,如TiO2、低价氧化钛、氮氧化钛、Fe2O3、Fe3O4、SnO2、Cr2O3、ZnO、CuO、NiO和其它金属氧化物,(Ti,Cr,Sb)O2,CoAl2O4(特纳德蓝)、ZnAl2O4(林曼绿)、(Fe,Cr)2O3以及硫化物,如CdS、如云母、合成云母、滑石、绢云母、高岭土、玻璃或其它硅质材料,它们可以是单独一种或一种混合物处于均匀层或连续层中。
[0110]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吸收性材料选自芳香金属配合物、脂肪族金属配合物、芳香族金属配合物、巯基苯酚基金属配合物、菁基染料、次甲基染料、萘醌基染料、蒽醌基染料、金属酞菁配合物、氧钒酞菁、氧铜酞菁、金属酞菁衍生配合物、烯烃官能团、醇官能团、酚官能团、醚官能团、苯官能团、醛官能团、酮官能团、卤化烃官能团、酯官能团或羧酸官能团、偶氮颜料、蒽醌颜料、靛蓝或硫靛蓝衍生物、二酮基‑吡咯并吡咯颜料、苝系颜料或酞菁颜料等中的至少一种。比如黑色吸收性材料:暗色偶氮颜料、苝黑颜料、苯胺黑颜料。红色颜料DPP‑Irgazin Rot BO(制造商:Ciba)、Chinquaisia Margenta RT355D(制造商:Ciba)、Hostaperm Rot E2B70(制造商:Hoehst‑Clariant)、Sicotrans Rot L2817(制造商:BASF),胭脂红、硫靛蓝、DC Rot 6也称作立索玉红13、DC Rot 33也称作酸品红。蓝颜料是
Hostaperm Blau AFL(制造商:Hoechst‑Clariant)、Irgazin Blau A3RN(制造商:Ciba)、Paliogen Blau L6470(制造商:BASF)、柏林蓝、FDC Blau 1又称作亮蓝。绿色颜料:单星绿
64Spezial(制造商:Zeneca‑ICI)、Hostapem Gruen 8G(制造商:Hoechst‑Clariant)、DC Gruen 5又称作茜素花青绿F以及黄色颜料:Irgazin Gelb 5GTL(制造商:Ciba)、Irgacolor Gelb 2GLMA(制造商:Ciba)、FDC Gelb 5又称作酒石黄、FDC Gelb 6又称作日落黄(Sunset Gelb)。
[0111] 上述无机吸收材料和有机吸收材料,它们可以是单独一种或多种混合物处于涂层/膜层/膜片/胶体等。比如炭黑可存在于油墨中,NiCrOx可单独作为膜层使用。所述有机吸收性材料可存在于着色PVB、着色EVA中。典型的油墨市售产品:黑色油墨、彩色油墨、红外隔热油墨、导电油墨、发光油墨、高温油墨、低温油墨、彩釉、黑釉等,所述可见光阻隔层的材料包括但不局限于汽车玻璃用黑色油墨、彩色油墨、红外隔热油墨、彩釉、黑釉的一种或多种。典型的着色PVB:彩色PVB、蓝色PVB、黑色PVB、灰色PVB等,典型的着色EVA:彩色EVA、蓝色EVA、黑色EVA、灰色EVA。优选,所述可见光阻隔层的材料选自含有炭黑的PVB膜,这样有助于降低普通油墨在外玻璃板和/或内玻璃板热弯成型过程中对玻璃的局部温度的影响,从而减少玻璃光畸变等缺陷。
[0112] 本发明所述的Rp(HT)对应的P偏振光反射光谱平滑,即至少在460nm到630nm波长范围内,从第一抬头显示区的所述内玻璃板侧测量的P偏振光光谱反射曲线对应的光谱反射率(基于100%入射的辐射计)的极差在4%以内,优选极差在2%以内,满足商业化的需求。其中,极差为第一抬头显示区对460nm到630nm波长范围内的P偏振光具有的最大反射率和最小反射率之间的差值。
[0113] 本发明所述的Rp(LT)对应的P偏振光反射光谱平滑,即至少在460nm到630nm波长范围内,从第二抬头显示区的所述内玻璃板侧测量的P偏振光光谱反射曲线对应的光谱反射率(基于100%入射的辐射计)的极差在4%以内,优选极差在2%以内,满足商业化的需求。其中,极差为第二抬头显示区对460nm到630nm波长范围内的P偏振光具有的最大反射率和最小反射率之间的差值。
[0114]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对比例进行进一步说明,以下具体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原料,若无特殊说明,均可来源于市售,所使用的仪器,若无特殊说明,均可来源于市售,所涉及到的工艺,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规选择。
[0115] 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
[0116] 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的抬头显示系统中的投影光源为LED背光的TFT‑LCD投影机,其中还包含多个反射镜,调节投影机位置和出射光的角度入射方向使观察者能够观察到的显示图像达到最清晰。
[0117] 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中保持100%P偏振光入射,并分别以入射角ɑ=65°和β=75°的入射角投影到实施例1~3中的第一抬头显示区(HT)和第二抬头显示区(LT),同时分别以ɑ=65°和β=75°对应的反射角观察重影效果。
[0118] 对比例1:
[0119] 以福耀集团生产的厚度为2.1毫米的钠钙硅酸盐浮法玻璃为基片,经过切割、磨边、洗涤和烘干等工序后,进入磁控溅射镀膜线进行镀膜沉积,在基片上整面沉积45nm厚的ZnSnOx膜、52nm厚的TiOx膜、111nm厚的SiO2膜、5nm厚度的SiN,形成透明纳米膜,作为反射膜,膜层沉积结束后,以福耀集团生产的厚度为2.1毫米的钠钙硅酸盐浮法玻璃为配片,按照汽车玻璃高温成型工艺成型,再中间夹上一片0.76毫米厚度的无色PVB胶片,再在高压釜中高压合片。
[0120] 实施例1
[0121] 以福耀集团生产的厚度为2.1毫米的钠钙硅酸盐浮法玻璃为基片,经过切割、磨边、洗涤和烘干等工序后,进入磁控溅射镀膜线进行镀膜沉积,在基片上整面(第四表面)沉积45nm厚的ZnSnOx膜、52nm厚的TiOx膜、111nm厚的SiO2膜、5nm厚度的SiN,形成透明纳米膜,作为第一反射膜和第二反射膜,膜层沉积结束后,以福耀集团生产的厚度为2.1毫米的钠钙硅酸盐浮法玻璃为配片,按照汽车玻璃高温成型工艺成型,再中间夹上一片0.76毫米厚度的PVB胶片,其中,PVB胶片在第一抬头显示区为无色,在第二抬头显示区为彩色(其中彩色PVB具有30cm宽的彩色带),再在高压釜中高压合片。
[0122] 对比例2:
[0123] 以福耀集团生产的厚度为1.8毫米的钠钙硅酸盐浮法玻璃为基片,经过切割、磨边、洗涤和烘干等工序后,进入磁控溅射镀膜线进行镀膜沉积,在基片上整面(第四表面)沉积32.5nm厚的SiN膜、10nm厚的AZO膜、13.8nm厚的Ag膜、10nm厚的AZO膜、77nm厚度的ZnSnOx膜、10nm厚的AZO膜、5.7nm厚的Ag膜、10nm厚的AZO膜、34nm厚度的SiN膜,形成透明纳米膜,作为反射膜,膜层沉积结束后,以福耀集团生产的厚度为2.1毫米的钠钙硅酸盐浮法玻璃为配片。按照汽车玻璃高温成型工艺成型,再中间夹上一片0.76毫米厚度的无色PVB胶片,再在高压釜中高压合片。
[0124] 实施例2
[0125] 以福耀集团生产的厚度为1.8毫米的钠钙硅酸盐浮法玻璃为基片,经过切割、磨边、洗涤和烘干等工序后,进入磁控溅射镀膜线进行镀膜沉积,在基片上整面(第四表面)沉积32.5nm厚的SiN膜、10nm厚的AZO膜、13.8nm厚的Ag膜、10nm厚的AZO膜、77nm厚度的ZnSnOx膜、10nm厚的AZO膜、6.2nm厚的Ag膜、10nm厚的AZO膜、34nm厚度的SiN膜,形成透明纳米膜,作为第一反射膜和第二反射膜,膜层沉积结束后,以福耀集团生产的厚度为2.1毫米的钠钙硅酸盐浮法玻璃为配片,并在配片上(第一表面)的第二抬头显示区涂覆GP265钢化玻璃颜料(陶一色釉公司生产),涂覆宽度为30厘米,对配片高温烧结。按照汽车玻璃高温成型工艺成型,再中间夹上一片0.76毫米厚度的无色PVB胶片,再在高压釜中高压合片。
[0126] 对比例3:
[0127] 以福耀集团生产的厚度为1.1毫米的钠钙硅酸盐浮法玻璃为基片,经过切割、磨边、洗涤和烘干等工序后,进入磁控溅射镀膜线进行镀膜沉积,在基片上(第四表面)的整面沉积5nm厚的TiOx膜、100nm厚的TiSiOx膜、110nm厚的SiO2膜,形成透明纳米膜,作为反射膜,膜层沉积结束后,处理基片的另一面(第三表面),经过洗涤和烘干等工序后,进入磁控溅射镀膜线进行镀膜沉积,在整面依次沉积35nm厚的SiN、10nm厚的AZO、6nm厚的Ag、10nm厚的AZO、91nm厚的ZnSnOx、10nm厚的AZO、11.5nm厚的Ag、10nm厚的AZO、33.5nm厚的SiN,形成透明纳米膜,作为反射膜。以福耀集团生产的厚度为2.1毫米的钠钙硅酸盐浮法玻璃为配片,按照汽车玻璃高温成型工艺成型,再中间夹上一片0.76毫米厚度的无色PVB胶片,再在高压釜中高压合片。
[0128] 实施例3
[0129] 以福耀集团生产的厚度为1.1毫米的钠钙硅酸盐浮法玻璃为基片,经过切割、磨边、洗涤和烘干等工序后,进入磁控溅射镀膜线进行镀膜沉积,在基片上(第四表面)的整面沉积5nm厚的TiOx膜、100nm厚的TiSiOx膜、110nm厚的SiO2膜,形成透明纳米膜,作为第一反射膜和第二反射膜,膜层沉积结束后,处理基片的另一面(第三表面),经过洗涤和烘干等工序后,进入磁控溅射镀膜线进行镀膜沉积,整面依次沉积35nm厚的SiN、10nm厚的AZO、6nm厚的Ag、10nm厚的AZO、91nm厚的ZnSnOx、10nm厚的AZO、11.5nm厚的Ag、10nm厚的AZO、33.5nm厚的SiN,形成透明纳米膜,作为第一反射膜和第二反射膜。以福耀集团生产的厚度为2.1毫米的钠钙硅酸盐浮法玻璃为配片,按照汽车玻璃高温成型工艺成型,再中间夹上一片0.76毫米厚度的无色PVB胶片,再PVB上的第二抬头显示区贴上0.38毫米厚的黑色PVB,黑色PVB的宽度为35cm,再在高压釜中高压合片。
[0130] 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的性能测试项目和结果见表1。
[0131] 表1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的性能对比
[0132]
[0133] 通过表1可知:对比例1‑3在第二抬头显示区均没有设置可见光阻隔层,使第二抬头显示区的重影无法消除;实施例1‑3在第二抬头显示区设置有可见光阻隔层,能够消除第二抬头显示区的重影。本发明不但能够在第一抬头显示区和第二抬头显示区同时具有很好的抬头显示效果,也能保证第一抬头显示区具有高的可见光透过率,还可以保证第二抬头显示区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反射颜色,以及还能够保持较高的P偏振光反射率和反射光谱平滑,实现极差≤4%。
[0134]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135]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