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布设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80048187.6

文献号 : CN11405168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大野真实山本悟司加藤大贵古畑名穗子

申请人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摘要 :

一种线束布设装置(10),具备盒(40)和收纳于所述盒(40)内的线束(20),在所述盒(40)的内部设置有轴部,所述线束(20)以所述轴部为中心卷绕,所述线束(20)具有至少一条电线(22)和保护所述电线(22)的保护构件(24),所述保护构件(24)具有所述电线(22)插通的插通路(27),所述插通路(27)形成于呈片状的底片(25)与和所述底片重叠的呈片状的盖片(26)之间,所述保护构件(24)具有在所述插通路(27)的两侧缘接合有所述底片(25)和所述盖片(26)的接合部(28)。

权利要求 :

1.一种线束布设装置,具备盒和收纳于所述盒内的线束,所述盒伴随相对于设置于车辆的底座部能旋转的座椅的旋转而旋转,所述线束布设于所述底座部与所述座椅之间,所述线束的一方端部形成为朝向所述底座部布设的底座侧端部,所述线束的另一方端部形成为座椅侧端部,在所述盒的内部设置有轴部,所述线束以所述轴部为中心卷绕,所述座椅侧端部在所述轴部固定于所述盒的旋转中心,向上方折弯并被朝向所述座椅侧引导,所述线束具有至少一条电线和保护所述电线的保护构件,

所述保护构件具有所述电线插通的插通路,

所述插通路形成于呈片状的底片与和所述底片重叠的呈片状的盖片之间,所述保护构件具有在所述插通路的两侧缘接合有所述底片和所述盖片的接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布设装置,其中,在一个所述插通路插通有一条所述电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布设装置,其中,所述底片及所述盖片是纺布或者无纺布。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布设装置,其中,所述保护构件具有将所述底片和所述盖片在所述接合部缝上的缝线。

说明书 :

线束布设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涉及线束布设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作为线束布设装置,已知日本特开2012‑105446号公报记载的线束布设装置。该线束布设装置使用于例如汽车的滑动座椅。线束布设装置具备:线束;保护器,保持从滑动自如地装配于导轨的开口部引入到导轨内的线束并将其从狭缝导出;折回部,设置有将从开口部引出到导轨外的线束呈U字状折回的导向槽;以及收纳部,将折回的线束的余长部分收纳。线束由多条电线和收纳有这些电线的波纹管构成。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054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7] 根据上述的结构,当保护器沿着导轨移动时,从保护器的开口部引出的线束的余长部分在收纳部内以折弯的状态收纳。
[0008] 根据上述的结构,因为线束收纳于波纹管,所以在滑动座椅的移动量大的情况下,线束的余长部分也变长,因此波纹管也变长。于是,有收纳折弯的波纹管的空间也变大的问题。
[0009] 本公开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以提供小型化的线束布设装置为目的。
[0010]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1] 本公开是一种线束布设装置,具备盒和收纳于所述盒内的线束,在所述盒的内部设置有轴部,所述线束以所述轴部为中心卷绕,所述线束具有至少一条电线和保护所述电线的保护构件,所述保护构件具有所述电线插通的插通路,所述插通路形成于呈片状的底片与和所述底片重叠的呈片状的盖片之间,所述保护构件具有在所述插通路的两侧缘接合有所述底片和所述盖片的接合部。
[0012] 发明效果
[0013] 根据本公开,能够使线束布设装置小型化。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示出将实施方式1的线束布设装置、座椅、旋转台以及底座部组装前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0015] 图2是示出在旋转台装配有线束布设装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0016] 图3是示出线束的立体图。
[0017] 图4是图5中的IV‑IV线剖视图。
[0018] 图5是示出线束的俯视图。
[0019] 图6是示出线束的仰视图。
[0020] 图7是示出线束绕座椅侧固定部大致一周的状态的俯视图。
[0021] 图8是示出线束绕座椅侧固定部大致两周的状态的俯视图。
[0022]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线束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0024]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5] (1)本公开是一种线束布设装置,具备盒和收纳于所述盒内的线束,在所述盒的内部设置有轴部,所述线束以所述轴部为中心卷绕,所述线束具有至少一条电线和保护所述电线的保护构件,所述保护构件具有所述电线插通的插通路,所述插通路形成于呈片状的底片与和所述底片重叠的呈片状的盖片之间,所述保护构件具有在所述插通路的两侧缘接合有所述底片和所述盖片的接合部。
[0026] 保护构件因为底片和盖片重叠地形成,所以与波纹管相比形成得薄。由此,能够减小缠绕于轴部的线束的外径,所以盒能够小型化,能够使线束布设装置小型化。
[0027] 因为在呈筒状的插通路的内部插通电线,所以电线能够在插通路的内部容易沿着插通路的延伸方向移动。由此,线束容易缠绕于轴部,所以盒能够小型化,能够使线束布设装置进一步小型化。
[0028] (2)优选的是,在一个所述插通路插通有一条所述电线。
[0029] 通过在一个插通路中插通一条电线,从而电线在插通路内容易移动。由此,线束容易折弯,所以能够减小缠绕于轴部的线束的外径,能够使线束布设装置进一步小型化。
[0030] (3)优选的是,所述底片及所述盖片是纺布或者无纺布。
[0031] 因为纺布或者无纺布在内部具有多个空孔,所以与由实心构件构成底片及盖片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线束轻量化。由此,能够使线束布设装置轻量化。
[0032] (4)优选的是,所述保护构件具有将所述底片和所述盖片在所述接合部缝上的缝线。
[0033] 在将底片和盖片接合时,能够使用缝纫机,所以能够提高线束布设装置的制造效率。
[0034]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0035] 以下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欲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0036] <实施方式1>
[0037] 参照图1至图8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例示具有线束20的线束布设装置10,线束20布设在设置于汽车等车辆(未图示)的底座部90与座椅S之间。另外,在以下说明中,所谓前后方向,以各图中的箭头方向为基准,将F侧作为前侧、将R侧作为后侧进行说明。
[0038] [座椅S]
[0039] 座椅S例如作为车辆的驾驶座使用,如图1所示,固定于相对于金属制的一对导轨R能在前后方向滑动的底座部90,一对导轨R固定于车辆的地板部。
[0040] [底座部90]
[0041] 如图1所示,底座部90具有呈大致圆形框型状的底座主体92、和从底座主体92的两端部向左右方向稍微突出并向下方延伸的一对腿部94。一对腿部94能在前后方向滑动地组装于一对导轨R,在底座主体92的上表面固定有旋转台80。
[0042] [旋转台80]
[0043] 旋转台80为金属制,具有固定于底座主体92的底座侧台座82和能旋转地支承于底座侧台座82的座椅侧台座84。底座侧台座82形成为扁平的环状,通过螺栓紧固等固定于底座主体92。
[0044] 座椅侧台座84形成为比底座侧台座82小一圈的扁平的环状,通过螺栓紧固等固定于座椅S的底部。另外,座椅侧台座84借助轴承组装于底座侧台座82的内侧,能以底座侧台座82的轴心为中心相对于底座侧台座82旋转。因此,座椅S能相对于底座部90旋转。
[0045] 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座侧台座82和座椅侧台座84通过轴承相互能旋转。但是,也可以通过公知的方法,例如在底座侧台座设置环状的导轨槽,并在座椅侧台座设置能在导轨槽内滑动的滑块,从而底座侧台座和座椅侧台座相互能旋转。
[0046] 另外,在底座侧台座82与座椅侧台座84之间设置有未图示的止动件,通过该止动件,底座侧台座82和座椅侧台座84不能旋转一圈以上。
[0047] [线束布设装置10]
[0048] 如图2所示,线束布设装置10构成为具备线束20和收纳线束20的盒40。线束20的一端利用底座侧固定构件30固定于底座部90。
[0049] [线束20]
[0050] 线束20的一方端部形成为朝向底座部90布设的底座侧端部20A,与车辆的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等未图示的设备连接。朝向本实施方式的底座部90布设的线束20未详细图示,例如从底座部90布设到地毯、面板等下的地板上或地板下面。
[0051] 另一方面,线束20的另一方端部形成为座椅侧端部20B,例如与装配于座椅S的电动滑动、电动自动调节用的电动机、座椅加热器等座椅侧的任意的未图示的电气安装件连接。并且,通过该线束20进行车辆侧的设备与座椅S的电气安装件之间的供电、信号的发送接收。
[0052] 另外,如图3所示,线束20构成为具备多条(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七条)电线22和这些电线22插通的保护构件24。各电线22是将由导电性优良的金属构成的芯线用合成树脂制的绝缘包覆部包覆的电线,各电线22的座椅侧的端部配置于座椅S内并与各电气安装件连接。
[0053] [保护构件24]
[0054] 如图4所示,保护构件24形成为片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护构件24形成细长地延伸的长方形。保护构件24具备底片25和与底片25重叠的盖片26。底片25和盖片26形成为片状。
[0055] 底片25及盖片26可以形成为实心的片,也可以是无纺布,还可以是纺布。底片25和盖片26双方也可以是实心的片。另外,也可以为,底片25和盖片26中的一方是实心的片,另一方是纺布或者无纺布。在本实施方式中,底片25及盖片26双方形成为无纺布。
[0056] 构成底片25及盖片26的材料不作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从VC(polyvinyl chloride:聚氯乙烯)、PE(polyethylene:聚乙烯)、PP(polypropylene:聚丙烯)、PBT(polybutyleneterephtalate: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ET(polyethyleneterepht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任意的合成树脂适当选择。
[0057] 在底片25是无纺布的情况下,可以是纤维片、网(仅由纤维构成的薄膜状的片)或者絮垫(毛毯状的纤维)。
[0058] 在底片25及盖片26是纺布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由上述的合成树脂构成的合成纤维,另外,也可以使用棉花、麻、丝绸等天然纤维,还可以使用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双方。
[0059] 在底片25及盖片26是纺布的情况下,底片25及盖片26也可以变为以经线的延伸方向及纬线的延伸方向在与底片25及盖片26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方式裁断的、进行所谓的斜切的状态。由此,底片25及盖片26容易在长度方向伸缩,所以可抑制在保护构件24折弯的状态下对插通于保护构件24的电线施加力。由此,在后述的插通路27内插通的电线进一步容易移动。其结果是,因为线束20容易折弯,所以能够减小缠绕于后述的座椅侧固定部44(轴部的一例)的线束20的外径,能够使线束布设装置进一步小型化。
[0060] 如图4所示,保护构件24具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七个)插通路27。插通路27在底片25和盖片26重叠的状态下,在底片25及盖片26之间形成为在底片25和盖片26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筒状。在插通路27的两侧缘形成有底片25和盖片26接合的接合部28(参照图5)。
[0061] 相邻的插通路27的间隔不作特别限定,既可以是等间隔,也可以不同。另外,多个插通路27既可以以狭窄的间隔排列,也可以以较宽地分离的间隔排列。
[0062] 接合部28中的底片25和盖片26的接合方式不作特别限定。底片25和盖片26可以利用例如缝线缝合,也可以利用粘接剂粘接。在底片25和盖片26由合成树脂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热熔接。另外,底片25和盖片26也可以利用铆钉锁固、扣眼等进行接合。在一个保护构件24中,也可以利用多种手法将底片25和盖片26接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底片25和盖片利用缝线29缝合(参照图3、图6)。
[0063] 作为构成缝线29的材料,可以是聚酰亚胺、聚酰胺等合成纤维,另外,也可以是棉花、麻、丝绸等天然纤维。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由合成纤维构成的缝线29。
[0064] 插通路27通过以使底片25及盖片26中的一方或者双方挠曲而形成为在长度方向延伸的槽状的状态在接合部28处将底片25和盖片26接合而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盖片26挠曲而形成插通路27。
[0065] 在一个插通路27中插通有一条电线。插通路27的内部形状形成为与电线的外形相同或者比其稍大。电线22在插通路27内能沿着保护构件24的长度方向移动地插通。
[0066] 如上所述,电线22因为在插通路27内能沿着保护构件24的长度方向移动地插通,所以即使是保护构件24向与底片25的片表面交叉的方向折弯的情况,通过电线22移动,也能够减小从保护构件24对电线22施加的力。由此,保护构件24容易向与底片25的片表面交叉的方向折弯。
[0067] [底座侧固定构件30]
[0068] 底座侧固定构件30为合成树脂制,如图1所示,以保持线束20的底座侧端部20A的状态固定于底座部90,构成为具备:外装体保持部31,保持保护构件24的底座部90侧的端部;导向筒部32,对从保护构件24引出的多条电线22进行导向;保护构件保持部33,保持从导向筒部32引出的多条电线22插通的保护构件24;以及固定片34,将导向筒部32固定于底座部90。
[0069] 外装体保持部31将线束20的保护构件24的端部从外侧保持固定。
[0070] 如图7所示,导向筒部32形成为与外装体保持部31相连的圆筒状,在导向筒部32的内部能插通从保护构件24引出的多条电线22。导向筒部32形成为具有从外装体保持部31的端部向与外装体保持部31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笔直延伸的第1筒状部32A、从第1筒状部32A的顶端部朝向下方延伸的第2筒状部32B、从第2筒状部32B的下端部进一步向与外装体保持部31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笔直延伸的第3筒状部32C、以及从第3筒状部32C的顶端部折弯并延伸的第4筒状部32D的形态,在第4筒状部32D的上部连续设置有固定片34,在第4筒状部32D的顶端连续设置有保护构件保持部33。
[0071] 固定片34呈板状,在固定片34的上表面设置有能与底座部90的底座主体92在板厚方向嵌合的圆筒部34A。通过使圆筒部34A与底座主体92嵌合,并且将固定片34和底座主体92通过螺栓紧固等固定,从而底座侧固定构件30固定于底座主体92。即,线束20的底座侧端部20A变为借助底座侧固定构件30固定于底座部90的状态。
[0072] [盒40]
[0073] 盒40为合成树脂制,如图7所示,俯视时形成为圆形。盒40的外径尺寸设定得比旋转台80的座椅侧台座84的内径尺寸稍小,从而盒40能配置于旋转台80的座椅侧台座84的径向内侧。
[0074] 另外,如图7所示,盒40具有将线束20收纳于内部的收纳部40A,该收纳部40A的高度尺寸设定得比旋转台80的高度尺寸稍大。也就是说,在盒40中收纳线束20的收纳部40A成为大致收纳于旋转台80的径向内侧的位置的状态。
[0075] 在盒40的外周面等间隔地设置有朝向外方突出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六个)装配片77。在各装配片77的突出端部设置有凹状的螺纹凹部78,在该螺纹凹部78将螺钉插通并拧入旋转台80的座椅侧台座84,从而盒40固定于座椅侧台座84。
[0076] 因此,当盒40固定于旋转台80时,变为盒40沿着座椅侧台座84的内周面配置的状态,如图7所示,盒40以旋转台80的旋转轴为中心,伴随座椅S的旋转而在360度的范围旋转。
[0077] 另外,如图2所示,盒40具备下盒41和从上方组装于下盒41的上盒70,通过将上盒70从上方组装于下盒41,从而利用下盒41和上盒70构成收纳部40A。
[0078] 下盒41具有外形形状在俯视时为圆形的平板状的底板部42、和设置于底板部42上的座椅侧固定部44(轴部的一例)。
[0079] 在底板部42上能载置从底座侧固定构件30的外装体保持部31引出的线束20。另外,当在底座侧固定构件30固定于底座部90的状态下,盒40固定于旋转台80时,则对线束20的底座侧端部20A进行保持的底座侧固定构件30的外装体保持部31及导向筒部32的第1筒状部32A以从底板部42向上方稍微浮起的状态配置。
[0080] 并且,底座侧固定构件30的导向筒部32中的第2筒状部32B变为在比底板部42的外周缘靠外侧的位置上延伸到比底板部42靠下方的状态,当盒40配合座椅S而旋转时,则第2筒状部32B在底板部42的外周在360度的范围内相对地旋转移动。
[0081] 座椅侧固定部44具有从底板部42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46和从突出部46的上表面进一步向上方立设的立设部50。突出部46形成为当从上方观看时在底板部42的中央带圆的形态,在突出部46的中央设置有将突出部46在上下方向贯穿的贯穿孔46A。
[0082] 突出部46具有立设于底板部42上的突出侧壁47、和从突出侧壁47的上端部朝向底板部42的中央向水平方向延伸的突出上壁48,贯穿孔46A在突出上壁48设置成圆孔状。
[0083] 突出上壁48以沿着贯穿孔46A的开口缘的方式在开口缘的一部分形成为大致环状,突出上壁48的右侧端部形成为沿着径向外侧伸出的伸出部49。
[0084] 突出侧壁47形成为将突出上壁48的外周缘和底板部42在上下方向连接的形态,形成为如在底板部42的中央部沿着底板部42的轴心的曲面。因此,在贯穿孔46A的开口缘没有设置突出上壁48的部分变为没有形成突出侧壁47的状态。
[0085] 立设部50与突出部46同样,以沿着贯穿孔46A的开口缘的方式在开口缘的一部分形成为大致环状,形成有立设部50的部分在贯穿孔46A处形成为与突出部46同样的部分。
[0086] 立设部50具有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高的高立设部51、和高度尺寸比高立设部51低的低立设部52,低立设部52配置于高立设部51的两侧。
[0087] 在各低立设部52通过设置上下延伸的狭缝,从而设置有能朝向径向内侧弹性变形的弹性片53,在各弹性片53设置有向外方突出的卡止突起54。
[0088] 在立设部50中与高立设部51对置的部分与突出侧壁47同样,成为没有形成立设部50的状态。
[0089] 也就是说,没有形成立设部50的部分和在突出部46中没有形成突出侧壁47的部分形成为在座椅侧固定部44中在上下方向排列的位置,没有立设部50及突出侧壁47的部分形成为用于使被突出侧壁47及立设部50包围的内侧部分和突出侧壁47及立设部50的外侧部分连通的线束插通口55。
[0090] 在被突出侧壁47及立设部50包围的底板部42的中央部分,通过线束插通口55引入载置于底板部42上的线束20,通过线束插通口55引入的线束20以沿着高立设部51的方式向上方折弯,被朝向作为座椅S侧的上方引导。
[0091] 在高立设部51设置有在壁厚方向贯穿的一对带插通孔(未图示),在一对带插通孔中将捆束带B插通,并将线束20的保护构件24与高立设部51一起捆束,从而线束20的座椅侧端部20B固定于底板部42的中央部分。换句话讲,在座椅侧固定部44中,线束20的座椅侧端部20B固定于盒40的旋转中心的附近。
[0092] 并且,固定于座椅侧固定部44的线束20在如图7所示,以在从线束插通口55引出到底板部42上后将座椅侧固定部44包围至少一周以上的方式配置,底座侧端部20A变为保持于底座侧固定构件30的状态。另外,在图7中,为了容易理解线束20的配置状态,将后述的上盒70的顶板71省略图示。
[0093] 线束20以座椅侧固定部44为中心卷绕。线束20也可以与座椅侧固定部44紧贴地缠绕,另外,也可以与座椅侧固定部44的周围隔开间隔地宽松地卷绕。
[0094] 线束20以底片25或者盖片26的片表面相对于底板部42交叉的姿势配置于盒40内。线束20通过以座椅侧固定部44为中心弯曲的多条电线22的反作用力,相对于底板部42能独立。
[0095] 在盒40变为图7所示的朝向的状态下,线束20以如下方式配置:在从座椅侧固定部44向右斜前方引出后朝向后方折回,然后,将座椅侧固定部44宽松地包围一周。
[0096] 并且,当使盒40朝向左转R1旋转时,如图8所示,线束20卷取到座椅侧固定部44。于是,线束20以如下方式配置:在从座椅侧固定部44向右方引出后朝向后方弯曲,然后,以与座椅侧固定部44的突出部46中的突出侧壁47接触的状态将座椅侧固定部44包围约两周。
[0097] 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当朝向作为顺时针转的右转R2旋转时,如图7所示,卷取到座椅侧固定部44的线束20变为从座椅侧固定部44解开的状态,配置成绕座椅侧固定部44大致一周的状态。
[0098] 接着,对上盒70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上盒70构成为具备呈圆形平板状的顶板71、设置于顶板71的圆形侧壁72、以及设置于顶板71的上表面的锁定壁部75。
[0099] 顶板71形成为比下盒41的底板部42的外径尺寸稍大的外径尺寸,在顶板71的中央设置有在作为板厚方向的上下方向贯穿的插通孔74。
[0100] 插通孔74在将上盒70从上方组装于下盒41时,被下盒41的座椅侧固定部44中的立设部50从下方插通。
[0101] 在插通孔74的开口缘的一部分设置有锁定壁部75。锁定壁部75呈圆弧状,当将上盒70组装于下盒41时,锁定壁部75沿着立设部50的外周配置。另外,关于在插通孔74的开口缘处没有形成锁定壁部75的部分,插通孔74呈扇形拓宽。在锁定壁部75的内周面中的与立设部50的弹性片53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被卡止部76,当将上盒70组装于下盒41时,通过弹性片53的卡止突起54和被卡止部76在上下方向卡止,从而保持为上盒70组装于下盒41的状态。
[0102] 在顶板71的外周缘相连地形成有圆形侧壁72。圆形侧壁72形成为从顶板71的外周缘向下方延伸的形态,在圆形侧壁72的外表面等间隔设置有多个装配片77。
[0103] 如图2所示,圆形侧壁72的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设定得比下盒41的突出部46的高度尺寸稍大。圆形侧壁72当下盒41和上盒70组装时,变为与顶板71一起将配置于下盒41的底板部42的线束20覆盖的状态,通过顶板71、圆形侧壁72以及底板部42构成收纳线束20的收纳部40A。
[0104] 另外,在圆形侧壁72的下端部设置有从圆形侧壁72的下端部向径向内侧稍微突出的线束支承部79。
[0105] 线束支承部79当下盒41和上盒70组装时,变为与下盒41的底板部42的外周缘遍及全周对置的状态,与下盒41的底板部42的外周缘之间构成间隙C。线束支承部79与底板部42的外周缘之间的间隙尺寸设定得比底座侧固定构件30的导向筒部32中的第2筒状部32B的外径尺寸稍大,当底座侧固定构件30固定于底座部90,并且盒40固定于旋转台80时,则第2筒状部32B配置于线束支承部79与底板部42的外周缘之间的间隙C。
[0106] 另外,如图2所示,线束支承部79在线束20配置于圆形侧壁72的内周面时,从下方支承线束20。也就是说,例如在通过线束20的反作用力等沿着圆形侧壁72的内周面配置线束20时,因为利用线束支承部79从下方支承线束20,所以能够防止线束20的保护构件24从间隙C向盒40的外侧引出。
[0107]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0108]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是线束布设装置10,具备盒40和收纳于盒40内的线束20,在盒40的内部设置有座椅侧固定部44,线束20以座椅侧固定部44为中心卷绕,线束20具有至少一条电线22和保护电线22的保护构件24,保护构件24具有电线22插通的插通路27,插通路27形成于呈片状的底片25与和底片25重叠的呈片状的盖片26之间,保护构件24具有在插通路27的两侧缘接合有底片25和盖片26的接合部28。
[0109] 保护构件24因为重叠地形成有底片25和盖片26,所以与波纹管相比能形成得薄。由此,能够减小以座椅侧固定部44为中心卷绕的线束20的外径,所以盒能够小型化,能够使线束布设装置小型化。
[0110] 因为在呈筒状的插通路27的内部插通电线22,所以电线22能够在插通路27的内部沿着插通路27的延伸方向容易移动。由此,线束20容易缠绕于座椅侧固定部44,所以盒40能够小型化,能够使线束布设装置10进一步小型化。
[0111]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一个插通路27插通有一条电线22。
[0112] 通过在一个插通路27插通一条电线22,从而电线22在插通路27内容易移动。由此,线束20容易折弯,所以能够减小缠绕于座椅侧固定部44的线束20的外径,能够使线束布设装置10进一步小型化。
[0113] 根据本实施方式,底片25及盖片26是无纺布。
[0114] 因为无纺布在内部具有多个空孔,所以与由实心构件构成底片25及盖片26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线束20轻量化。由此,能够使线束布设装置10轻量化。
[0115] 根据本实施方式,保护构件24具有将底片25和盖片26在接合部28缝上的缝线29。
[0116] 在将底片25和盖片26接合时,能够使用缝纫机,所以能够提高线束布设装置10的制造效率。
[0117] <实施方式2>
[0118] 接着,一边参照图9一边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在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00中,在保护构件101设置有多个插通路102。在一个插通路102插通有两条电线103。两条电线103既可以是相互绞合的双绞电线,也可以是分别独立的两条电线103。电线103具有由导电性的金属构成的芯线104和将芯线104的外周覆盖的绝缘包覆部105。绝缘包覆部105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构成。
[0119] 关于上述以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大致同样,所以对相同构件标记相同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0120] 在两条电线103是双绞电线的情况下,能够将两条电线103接近地配置,所以能够提高噪声性能。
[0121] 在两条电线103分别是独立的电线103的情况下,能够提高线束100中的电线103的布线密度。
[0122] <其他实施方式>
[0123] (1)在实施方式1中,将线束布设装置10适用于旋转座椅,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将线束布设装置10适用于滑动座椅,还可以适用于任意装置的线束布设装置。
[0124] (2)在实施方式1中,在一个保护构件设置有七个插通路27,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在一个保护构件24形成有一个至六个、或者七个以上插通路27。
[0125] (3)也可以在一个插通路插通三条以上电线22。
[0126] (4)在实施方式1中,线束20设为右缠卷取的结构。但是,不限于此,线束20也可以设为左缠卷取的结构。
[0127] (5)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护构件设为底片和与该底片分体的盖片重叠地构成的结构,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将一张片折回而重叠,将重叠的一方作为底片,并将另一方作为盖片。
[0128] 附图标记说明
[0129] 10:线束布设装置
[0130] 20、100:线束
[0131] 20A:底座侧端部
[0132] 20B:座椅侧端部
[0133] 22、103:电线
[0134] 24、101:保护构件
[0135] 25:底片
[0136] 26:盖片
[0137] 27、102:插通路
[0138] 28:接合部
[0139] 29:缝线
[0140] 30:底座侧固定构件
[0141] 31:外装体保持部
[0142] 32:导向筒部
[0143] 32A:第1筒状部
[0144] 32B:第2筒状部
[0145] 32C:第3筒状部
[0146] 32D:第4筒状部
[0147] 33:保护构件保持部
[0148] 34:固定片
[0149] 34A:圆筒部
[0150] 40:盒
[0151] 40A:收纳部
[0152] 41:下盒
[0153] 42:底板部
[0154] 44:座椅侧固定部
[0155] 46:突出部
[0156] 46A:贯穿孔
[0157] 47:突出侧壁
[0158] 48:突出上壁
[0159] 49:伸出部
[0160] 50:立设部
[0161] 51:高立设部
[0162] 52:低立设部
[0163] 53:弹性片
[0164] 54:卡止突起
[0165] 55:线束插通口
[0166] 70:上盒
[0167] 71:顶板
[0168] 72:圆形侧壁
[0169] 74:插通孔
[0170] 75:锁定壁部
[0171] 76:被卡止部
[0172] 77:装配片
[0173] 78:螺纹凹部
[0174] 79:线束支承部
[0175] 80:旋转台
[0176] 82:底座侧台座
[0177] 84:座椅侧台座
[0178] 90:底座部
[0179] 92:底座主体
[0180] 94:腿部
[0181] 104:芯线
[0182] 105:绝缘包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