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的门禁数据管理方法与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1207680.0

文献号 : CN11411688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蒋旺奇刘奎阳

申请人 : 北京中环鑫融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区块链的门禁数据管理方法与系统,其在用户通过门禁自自动采集用户的脸部和肢体影像,并记录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同时分析采集的影像后,确定用户的身份信息和通过门禁的方向;再打包和加密门禁数据并上传至区块链,这样能够对门禁数据进行安全可靠的存储;此外,还将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同步至用户的终端,向用户的终端发送门禁打卡提醒消息,这样不仅能够利用区块链对用户的门禁数据进行集中的存储,以此提高门禁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和降低门禁数据丢失或被窃取的概率,而且还能够将门禁数据同步至终端以便于用户及时查询自身的门禁数据和发送门禁打卡提醒消息,以此提高用户自身门禁打卡的效率。

权利要求 :

1.基于区块链的门禁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在用户通过门禁时,采集用户的脸部影像和肢体影像,同时记录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分析所述脸部影像,以此确定用户的身份信息;分析所述肢体影像,以此确定用户通过门禁的方向;

步骤S2,将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通过门禁的方向和用户的身份信息打包形成门禁数据;并对所述门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后,将加密的门禁数据存储到区块链;同时将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同步至用户的终端上;

步骤S3,从区块链中获取加密的门禁数据,解密和分析所述门禁数据,以此确定用户通过门禁对应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是否满足预设门禁打卡时间要求;当不满足时,向用户的终端发送门禁打卡提醒消息;

其中,在所述步骤S2中,将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通过门禁的方向和用户的身份信息打包形成门禁数据;并对所述门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后,将加密的门禁数据存储到区块链;同时将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同步至用户的终端上具体包括:步骤S201,将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与预设时间区间进行比对;若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位于预设时间区间内,则将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确定为有效时间;否则,将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确定为无效时间;

步骤S202,将所述有效时间,用户通过门禁的方向和用户的身份信息打包形成门禁数据;并对所述门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后,将加密的门禁数据存储到区块链;

步骤S203,将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镜像同步存储至用户的终端上;其中,在所述步骤S202中,对所述门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后,将加密的门禁数据存储到区块链具体包括:利用下面公式(1)对所述门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由于所述门禁数据是由所述有效时间,用户通过门禁的方向和用户的身份信息这三部分打包形成的,为了保证加密处理的可靠性,对这三部分进行交叉加密处理,在上述公式(1)中, 表示所述门禁数据加密处理后对应的二进制形式数据;T2表示所述门禁数据中有效时间对应的二进制形式数据;~表示按位取反运算; 表示循环左移运算;len()表示求取括号内二进制形式数据的个数;H2表示所述门禁数据中用户通过门禁的方向对应的二进制形式数据;G2表示所述门禁数据中用户的身份信息对应的二进制形式数据;“,”表示将逗号左右两侧的二进制数据连接起来;

通过上述过程,将加密后的门禁数据 存储到区块链;

在所述步骤S203中,将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镜像同步存储至用户的终端上具体包括:

将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镜像同步存储至用户的终端上,在进行数据镜像过程中,由于收到数据传输后并不能将全部的门禁数据进行镜像复制,则需要将所述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进行分割后再进行数据镜像复制,以此保证每次镜像复制的数据大小不能超过镜像复制过程中可允许传输的最大数据量,此外由于门禁数据是先经过分割再进行镜像复制的,故在分割过程中会将前一段分割数据的后20位子数据再次分割到后一段分割数据的前

20位子数据上,在镜像复制过程中通过判断后一段分割数据的前20位子数据与前一段分割数据的后20位子数据是否一致,从而判断出镜像复制的门禁数据是否准确,其过程如下面公式(2)所示,在上述公式(2)中,λ(i)表示所述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分割的第i个数据镜像复制准确与否的判定值; 表示所述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分割的第i个数据进行镜像复制后对应的二进制形式数据;&表示进行按位与运算;(11...1)表示二进制数据其内部均为20个二进制数“1”;Z[]表示倒置运算,即将括号内的二进制数据进行倒置;n表示对所述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进行分割后的数据个数;

若λ(i)=0,则表示所述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分割后的第i个数据成功镜像复制并同步存储至用户的终端;

若λ(i)≠0,则表示所述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分割后的第i个数据未成功镜像复制并同步存储至用户的终端;此时,重新采集所述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分割后的第i个数据,并再次利用上述公式(2)进行计算,直到成功镜像复制为止;若重新采集第i个数据的次数超过10次,则反馈镜像复制错误消息,以此对第i个数据进行修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门禁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S1中,在用户通过门禁时,采集用户的脸部影像和肢体影像,同时记录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分析所述脸部影像,以此确定用户的身份信息;分析所述肢体影像,以此确定用户通过门禁的方向具体包括:步骤S101,在用户通过门禁时,对用户的脸部进行扫描拍摄,以此获得用户的脸部影像,以及对用户的上身和下肢进行拍摄,以此获得用户的上身与下肢影像;同时将对用户的上身和下肢进行拍摄的初始时刻作为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

步骤S102,对所述脸部影像进行识别,以此确定用户的脸部五官特征信息;再将所述脸部五官特征信息与预设用户身份信息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确定用户的身份信息;其中,预设用户身份信息数据库包括不同用户自身的脸部五官特征信息与自身的身份信息之间的一一映射关系;

步骤S103,对所述上身和下肢影像进行识别,以此确定用户的上身正面朝向和脚尖朝向;若上身正面面向门禁和脚尖朝向面向门禁,则确定用户当前正走近并通过门禁;若上身正面背对门禁和脚尖朝向背对门禁,则确定用户当前已经通过并远离门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门禁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S3中,从区块链中获取加密的门禁数据,解密和分析所述门禁数据,以此确定用户通过门禁对应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是否满足预设门禁打卡时间要求;当不满足时,向用户的终端发送门禁打卡提醒消息具体包括:步骤S301,从区块链中获取加密的门禁数据,解密和分析所述门禁数据,以此确定门禁数据中用户最早一次走进并通过门禁的时间点和用户最晚一次出去并远离门禁的时间点;

再确定上述两个时间点对应的时间间隔,以此作为确定用户通过门禁对应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

步骤S302,将所述时间间隔与预设门禁打卡时间间隔阈值进行比对,若所述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门禁打卡时间间隔阈值,则确定用户通过门禁对应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满足预设门禁打卡时间要求;若所述时间间隔小于所述预设门禁打卡时间间隔阈值,则确定用户通过门禁对应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不满足预设门禁打卡时间要求;

步骤S303,当用户通过门禁对应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不满足预设门禁打卡时间要求时,通过终端采集用户的实时位置,以此确定用户当前与门禁之间的距离;再将所述距离与预设距离阈值进行比对,若所述距离小于所述预设距离阈值,则向用户的终端发送门禁打卡提醒消息;否则,不向用户的终端发送门禁打卡提醒消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门禁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S301中,从区块链中获取加密的门禁数据,解密所述门禁数据具体包括:

由于存储在区块链中加密的门禁数据包含连接三个不同数据部分的逗号,根据逗号在加密的门禁数据中的位置能够从加密的门禁数据中获取对应三个不同数据部分,利用下面公式(3),对每个不同数据部分进行解密处理,在上述公式(3)中,D2表示对从区块链中获取加密的门禁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后的二进制形式数据;[F(1)]2表示根据逗号在加密的门禁数据中的位置分割得到的第一部分数据对应的二进制形式数据;[F(2)]2表示根据逗号在加密的门禁数据中的位置分割得到的第二部分数据对应的二进制形式数据;[F(3)]2表示根据逗号在加密的门禁数据中的位置分割得到的第三部分数据对应的二进制形式数据; 表示循环右移运算。

5.基于区块链的门禁数据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影像采集与分析模块、时间记录模块、门禁数据打包与处理模块、用户门禁打卡时间分析模块和打卡提醒模块;其中,所述影像采集与分析模块用于在用户通过门禁时,采集用户的脸部影像和肢体影像;

分析所述脸部影像,以此确定用户的身份信息;分析所述肢体影像,以此确定用户通过门禁的方向;

所述时间记录模块用于记录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

所述门禁数据打包与处理模块用于将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通过门禁的方向和用户的身份信息打包形成门禁数据;并对所述门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后,将加密的门禁数据存储到区块链;同时将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同步至用户的终端上;

所述用户门禁打卡时间分析模块用于从区块链中获取加密的门禁数据,解密和分析所述门禁数据,以此确定用户通过门禁对应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是否满足预设门禁打卡时间要求;

所述打卡提醒模块用于当用户通过门禁对应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不满足预设门禁打卡时间要求时,向用户的终端发送门禁打卡提醒消息;

其中,所述门禁数据打包与处理模块用于将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通过门禁的方向和用户的身份信息打包形成门禁数据;并对所述门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后,将加密的门禁数据存储到区块链;同时将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同步至用户的终端上具体包括:将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与预设时间区间进行比对;若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位于预设时间区间内,则将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确定为有效时间;否则,将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确定为无效时间;

将所述有效时间,用户通过门禁的方向和用户的身份信息打包形成门禁数据;并对所述门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后,将加密的门禁数据存储到区块链;

将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镜像同步存储至用户的终端上;

其中,所述对所述门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后,将加密的门禁数据存储到区块链具体包括:

利用下面公式(1)对所述门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由于所述门禁数据是由所述有效时间,用户通过门禁的方向和用户的身份信息这三部分打包形成的,为了保证加密处理的可靠性,对这三部分进行交叉加密处理,在上述公式(1)中, 表示所述门禁数据加密处理后对应的二进制形式数据;T2表示所述门禁数据中有效时间对应的二进制形式数据;~表示按位取反运算; 表示循环左移运算;len()表示求取括号内二进制形式数据的个数;H2表示所述门禁数据中用户通过门禁的方向对应的二进制形式数据;G2表示所述门禁数据中用户的身份信息对应的二进制形式数据;“,”表示将逗号左右两侧的二进制数据连接起来;

通过上述过程,将加密后的门禁数据 存储到区块链;

其中,所述将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镜像同步存储至用户的终端上具体包括:

将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镜像同步存储至用户的终端上,在进行数据镜像过程中,由于收到数据传输后并不能将全部的门禁数据进行镜像复制,则需要将所述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进行分割后再进行数据镜像复制,以此保证每次镜像复制的数据大小不能超过镜像复制过程中可允许传输的最大数据量,此外由于门禁数据是先经过分割再进行镜像复制的,故在分割过程中会将前一段分割数据的后20位子数据再次分割到后一段分割数据的前

20位子数据上,在镜像复制过程中通过判断后一段分割数据的前20位子数据与前一段分割数据的后20位子数据是否一致,从而判断出镜像复制的门禁数据是否准确,其过程如下面公式(2)所示,在上述公式(2)中,λ(i)表示所述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分割的第i个数据镜像复制准确与否的判定值; 表示所述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分割的第i个数据进行镜像复制后对应的二进制形式数据;&表示进行按位与运算;(11...1)表示二进制数据其内部均为20个二进制数“1”;Z[]表示倒置运算,即将括号内的二进制数据进行倒置;n表示对所述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进行分割后的数据个数;

若λ(i)=0,则表示所述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分割后的第i个数据成功镜像复制并同步存储至用户的终端;

若λ(i)≠0,则表示所述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分割后的第i个数据未成功镜像复制并同步存储至用户的终端;此时,重新采集所述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分割后的第i个数据,并再次利用上述公式(2)进行计算,直到成功镜像复制为止;若重新采集第i个数据的次数超过10次,则反馈镜像复制错误消息,以此对第i个数据进行修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门禁数据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像采集与分析模块用于在用户通过门禁时,采集用户的脸部影像和肢体影像;分析所述脸部影像,以此确定用户的身份信息;分析所述肢体影像,以此确定用户通过门禁的方向具体包括:在用户通过门禁时,对用户的脸部进行扫描拍摄,以此获得用户的脸部影像,以及对用户的上身和下肢进行拍摄,以此获得用户的上身与下肢影像;

对所述脸部影像进行识别,以此确定用户的脸部五官特征信息;再将所述脸部五官特征信息与预设用户身份信息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确定用户的身份信息;其中,预设用户身份信息数据库包括不同用户自身的脸部五官特征信息与自身的身份信息之间的一一映射关系;

对所述上身和下肢影像进行识别,以此确定用户的上身正面朝向和脚尖朝向;若上身正面面向门禁和脚尖朝向面向门禁,则确定用户当前正走近并通过门禁;若上身正面背对门禁和脚尖朝向背对门禁,则确定用户当前已经通过并远离门禁;

以及,

所述时间记录模块用于记录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具体包括:

将对用户的上身和下肢进行拍摄的初始时刻作为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门禁数据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门禁打卡时间分析模块用于从区块链中获取加密的门禁数据,解密和分析所述门禁数据,以此确定用户通过门禁对应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是否满足预设门禁打卡时间要求具体包括:从区块链中获取加密的门禁数据,解密和分析所述门禁数据,以此确定门禁数据中用户最早一次走进并通过门禁的时间点和用户最晚一次出去并远离门禁的时间点;再确定上述两个时间点对应的时间间隔,以此作为确定用户通过门禁对应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

将所述时间间隔与预设门禁打卡时间间隔阈值进行比对,若所述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门禁打卡时间间隔阈值,则确定用户通过门禁对应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满足预设门禁打卡时间要求;若所述时间间隔小于所述预设门禁打卡时间间隔阈值,则确定用户通过门禁对应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不满足预设门禁打卡时间要求;

以及,

所述打卡提醒模块用于当用户通过门禁对应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不满足预设门禁打卡时间要求时,向用户的终端发送门禁打卡提醒消息具体包括:当用户通过门禁对应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不满足预设门禁打卡时间要求时,通过终端采集用户的实时位置,以此确定用户当前与门禁之间的距离;再将所述距离与预设距离阈值进行比对,若所述距离小于所述预设距离阈值,则向用户的终端发送门禁打卡提醒消息;

否则,不向用户的终端发送门禁打卡提醒消息。

说明书 :

基于区块链的门禁数据管理方法与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门禁安全管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区块链的门禁数据管理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在公司等场所的出入口通常会设置门禁,员工经过出入口时需要向门禁进行打卡操作,从而形成向的打卡时间记录,而这些打卡时间记录会被用于后续的考勤管理。目前,员工通过门禁打卡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都会集中上传至公司的考勤数据库中,但是现有的考勤数据库对打卡时间记录的数据存储安全级别较低,这很容易发生数据丢失或者被窃取的情况。同时打卡时间记录并不会直接发送给员工,从而导致员工无法及时知道自身的实际打卡情况,这会导致员工忘记打卡或者打卡时间不充足的情况。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基于区块链的门禁数据管理方法与系统,其在用户通过门禁自自动采集用户的脸部和肢体影像,并记录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同时分析采集的影像后,确定用户的身份信息和通过门禁的方向;再打包和加密门禁数据并上传至区块链,这样能够对门禁数据进行安全可靠的存储;此外,还将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同步至用户的终端,这样用户能够通过查询终端而得到自身的门禁打卡时间记录,并还能够解密与分析门禁数据后,向用户的终端发送门禁打卡提醒消息,这样不仅能够利用区块链对用户的门禁数据进行集中的存储,以此提高门禁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和降低门禁数据丢失或被窃取的概率,而且还能够将门禁数据同步至终端以便于用户及时查询自身的门禁数据和发送门禁打卡提醒消息,以此提高用户自身门禁打卡的效率。
[0004] 本发明提供基于区块链的门禁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0005] 步骤S1,在用户通过门禁时,采集用户的脸部影像和肢体影像,同时记录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分析所述脸部影像,以此确定用户的身份信息;分析所述肢体影像,以此确定用户通过门禁的方向;
[0006] 步骤S2,将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通过门禁的方向和用户的身份信息打包形成门禁数据;并对所述门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后,将加密的门禁数据存储到区块链;同时将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同步至用户的终端上;
[0007] 步骤S3,从区块链中获取加密的门禁数据,解密和分析所述门禁数据,以此确定用户通过门禁对应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是否满足预设门禁打卡时间要求;当不满足时,向用户的终端发送门禁打卡提醒消息;
[0008]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1中,在用户通过门禁时,采集用户的脸部影像和肢体影像,同时记录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分析所述脸部影像,以此确定用户的身份信息;分析所述肢体影像,以此确定用户通过门禁的方向具体包括:
[0009] 步骤S101,在用户通过门禁时,对用户的脸部进行扫描拍摄,以此获得用户的脸部影像,以及对用户的上身和下肢进行拍摄,以此获得用户的上身与下肢影像;同时将对用户的上身和下肢进行拍摄的初始时刻作为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
[0010] 步骤S102,对所述脸部影像进行识别,以此确定用户的脸部五官特征信息;再将所述脸部五官特征信息与预设用户身份信息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确定用户的身份信息;其中,预设用户身份信息数据库包括不同用户自身的脸部五官特征信息与自身的身份信息之间的一一映射关系;
[0011] 步骤S103,对所述上身和下肢影像进行识别,以此确定用户的上身正面朝向和脚尖朝向;若上身正面面向门禁和脚尖朝向面向门禁,则确定用户当前正走近并通过门禁;若上身正面背对门禁和脚尖朝向背对门禁,则确定用户当前已经通过并远离门禁;
[0012]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2中,将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通过门禁的方向和用户的身份信息打包形成门禁数据;并对所述门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后,将加密的门禁数据存储到区块链;同时将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同步至用户的终端上具体包括:
[0013] 步骤S201,将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与预设时间区间进行比对;若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位于预设时间区间内,则将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确定为有效时间;否则,将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确定为无效时间;
[0014] 步骤S202,将所述有效时间,用户通过门禁的方向和用户的身份信息打包形成门禁数据;并对所述门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后,将加密的门禁数据存储到区块链;
[0015] 步骤S203,将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镜像同步存储至用户的终端上;
[0016]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3中,从区块链中获取加密的门禁数据,解密和分析所述门禁数据,以此确定用户通过门禁对应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是否满足预设门禁打卡时间要求;当不满足时,向用户的终端发送门禁打卡提醒消息具体包括:
[0017] 步骤S301,从区块链中获取加密的门禁数据,解密和分析所述门禁数据,以此确定门禁数据中用户最早一次走进并通过门禁的时间点和用户最晚一次出去并远离门禁的时间点;再确定上述两个时间点对应的时间间隔,以此作为确定用户通过门禁对应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
[0018] 步骤S302,将所述时间间隔与预设门禁打卡时间间隔阈值进行比对,若所述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门禁打卡时间间隔阈值,则确定用户通过门禁对应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满足预设门禁打卡时间要求;若所述时间间隔小于所述预设门禁打卡时间间隔阈值,则确定用户通过门禁对应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不满足预设门禁打卡时间要求;
[0019] 步骤S303,当用户通过门禁对应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不满足预设门禁打卡时间要求时,通过终端采集用户的实时位置,以此确定用户当前与门禁之间的距离;再将所述距离与预设距离阈值进行比对,若所述距离小于所述预设距离阈值,则向用户的终端发送门禁打卡提醒消息;否则,不向用户的终端发送门禁打卡提醒消息;
[0020]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202中,对所述门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后,将加密的门禁数据存储到区块链具体包括:
[0021] 利用下面公式(1)对所述门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由于所述门禁数据是由所述有效时间,用户通过门禁的方向和用户的身份信息这三部分打包形成的,为了保证加密处理的可靠性,对这三部分进行交叉加密处理,
[0022]
[0023] 在上述公式(1)中, 表示所述门禁数据加密处理后对应的二进制形式数据;T2表示所述门禁数据中有效时间对应的二进制形式数据;~表示按位取反运算; 表示循环左移运算;len()表示求取括号内二进制形式数据的个数;H2表示所述门禁数据中用户通过门禁的方向对应的二进制形式数据;G2表示所述门禁数据中用户的身份信息对应的二进制形式数据;,表示将逗号左右两侧的二进制数据连接起来;
[0024] 通过上述过程,将加密后的门禁数据 存储到区块链;
[0025] 在所述步骤S202中,将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镜像同步存储至用户的终端上具体包括:
[0026] 将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镜像同步存储至用户的终端上,在进行数据镜像过程中,由于收到数据传输后并不能将全部的门禁数据进行镜像复制,则需要将所述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进行分割后再进行数据镜像复制,以此保证每次镜像复制的数据大小不能超过镜像复制过程中可允许传输的最大数据量,此外由于门禁数据是先经过分割再进行镜像复制的,故在分割过程中会将前一段分割数据的后20位子数据再次分割到后一段分割数据的前20位子数据上,在镜像复制过程中通过判断后一段分割数据的前20位子数据与前一段分割数据的后20位子数据是否一致,从而判断出镜像复制的门禁数据是否准确,其过程如下面公式(2)所示,
[0027]
[0028] 在上述公式(2)中,λ(i)表示所述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分割的第i个数据镜像复制准确与否的判定值; 表示所述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分割的第i个数据进行镜像复制后对应的二进制形式数据;&表示进行按位与运算;(11...1)表示二进制数据其内部均为20个二进制数“1”;Z[]表示倒置运算,即将括号内的二进制数据进行倒置;n表示对所述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进行分割后的数据个数;
[0029] 若λ(i)=0,则表示所述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分割后的第i个数据成功镜像复制并同步存储至用户的终端;
[0030] 若λ(i)≠0,则表示所述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分割后的第i个数据未成功镜像复制并同步存储至用户的终端;此时,重新采集所述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分割后的第i个数据,并再次利用上述公式(2)进行计算,直到成功镜像复制为止;若重新采集第i个数据的次数超过10次,则反馈镜像复制错误消息,以此对第i个数据进行修复;
[0031]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301中,从区块链中获取加密的门禁数据,解密所述门禁数据具体包括:
[0032] 由于存储在区块链中加密的门禁数据包含连接三个不同数据部分的逗号,根据逗号在加密的门禁数据中的位置能够从加密的门禁数据中获取对应三个不同数据部分,利用下面公式(3),对每个不同数据部分进行解密处理,
[0033]
[0034] 在上述公式(3)中,D2表示对从区块链中获取加密的门禁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后的二进制形式数据;[F(1)]2表示根据逗号在加密的门禁数据中的位置分割得到的第一部分数据对应的二进制形式数据;[F(2)]2表示根据逗号在加密的门禁数据中的位置分割得到的第二部分数据对应的二进制形式数据;[F(3)]2表示根据逗号在加密的门禁数据中的位置分割得到的第三部分数据对应的二进制形式数据; 表示循环右移运算。
[0035] 本发明提供基于区块链的门禁数据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影像采集与分析模块、时间记录模块、门禁数据打包与处理模块、用户门禁打卡时间分析模块和打卡提醒模块;其中,
[0036] 所述影像采集与分析模块用于在用户通过门禁时,采集用户的脸部影像和肢体影像;分析所述脸部影像,以此确定用户的身份信息;分析所述肢体影像,以此确定用户通过门禁的方向;
[0037] 所述时间记录模块用于记录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
[0038] 所述门禁数据打包与处理模块用于将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通过门禁的方向和用户的身份信息打包形成门禁数据;并对所述门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后,将加密的门禁数据存储到区块链;同时将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同步至用户的终端上;
[0039] 所述用户门禁打卡时间分析模块用于从区块链中获取加密的门禁数据,解密和分析所述门禁数据,以此确定用户通过门禁对应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是否满足预设门禁打卡时间要求;
[0040] 所述打卡提醒模块用于当用户通过门禁对应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不满足预设门禁打卡时间要求时,向用户的终端发送门禁打卡提醒消息;
[0041] 进一步,所述影像采集与分析模块用于在用户通过门禁时,采集用户的脸部影像和肢体影像;分析所述脸部影像,以此确定用户的身份信息;分析所述肢体影像,以此确定用户通过门禁的方向具体包括:
[0042] 在用户通过门禁时,对用户的脸部进行扫描拍摄,以此获得用户的脸部影像,以及对用户的上身和下肢进行拍摄,以此获得用户的上身与下肢影像;
[0043] 对所述脸部影像进行识别,以此确定用户的脸部五官特征信息;再将所述脸部五官特征信息与预设用户身份信息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确定用户的身份信息;其中,预设用户身份信息数据库包括不同用户自身的脸部五官特征信息与自身的身份信息之间的一一映射关系;
[0044] 对所述上身和下肢影像进行识别,以此确定用户的上身正面朝向和脚尖朝向;若上身正面面向门禁和脚尖朝向面向门禁,则确定用户当前正走近并通过门禁;若上身正面背对门禁和脚尖朝向背对门禁,则确定用户当前已经通过并远离门禁;
[0045] 以及,
[0046] 所述时间记录模块用于记录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具体包括:
[0047] 将对用户的上身和下肢进行拍摄的初始时刻作为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
[0048] 进一步,所述门禁数据打包与处理模块用于将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通过门禁的方向和用户的身份信息打包形成门禁数据;并对所述门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后,将加密的门禁数据存储到区块链;同时将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同步至用户的终端上具体包括:
[0049] 将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与预设时间区间进行比对;若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位于预设时间区间内,则将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确定为有效时间;否则,将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确定为无效时间;
[0050] 将所述有效时间,用户通过门禁的方向和用户的身份信息打包形成门禁数据;并对所述门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后,将加密的门禁数据存储到区块链;
[0051] 将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镜像同步存储至用户的终端上;
[0052] 进一步,所述用户门禁打卡时间分析模块用于从区块链中获取加密的门禁数据,解密和分析所述门禁数据,以此确定用户通过门禁对应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是否满足预设门禁打卡时间要求具体包括:
[0053] 从区块链中获取加密的门禁数据,解密和分析所述门禁数据,以此确定门禁数据中用户最早一次走进并通过门禁的时间点和用户最晚一次出去并远离门禁的时间点;再确定上述两个时间点对应的时间间隔,以此作为确定用户通过门禁对应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
[0054] 将所述时间间隔与预设门禁打卡时间间隔阈值进行比对,若所述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门禁打卡时间间隔阈值,则确定用户通过门禁对应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满足预设门禁打卡时间要求;若所述时间间隔小于所述预设门禁打卡时间间隔阈值,则确定用户通过门禁对应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不满足预设门禁打卡时间要求;
[0055] 以及,
[0056] 所述打卡提醒模块用于当用户通过门禁对应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不满足预设门禁打卡时间要求时,向用户的终端发送门禁打卡提醒消息具体包括:
[0057] 当用户通过门禁对应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不满足预设门禁打卡时间要求时,通过终端采集用户的实时位置,以此确定用户当前与门禁之间的距离;再将所述距离与预设距离阈值进行比对,若所述距离小于所述预设距离阈值,则向用户的终端发送门禁打卡提醒消息;否则,不向用户的终端发送门禁打卡提醒消息。
[0058] 相比于现有技术,该基于区块链的门禁数据管理方法与系统在用户通过门禁自自动采集用户的脸部和肢体影像,并记录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同时分析采集的影像后,确定用户的身份信息和通过门禁的方向;再打包和加密门禁数据并上传至区块链,这样能够对门禁数据进行安全可靠的存储;此外,还将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同步至用户的终端,这样用户能够通过查询终端而得到自身的门禁打卡时间记录,并还能够解密与分析门禁数据后,向用户的终端发送门禁打卡提醒消息,这样不仅能够利用区块链对用户的门禁数据进行集中的存储,以此提高门禁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和降低门禁数据丢失或被窃取的概率,而且还能够将门禁数据同步至终端以便于用户及时查询自身的门禁数据和发送门禁打卡提醒消息,以此提高用户自身门禁打卡的效率。
[0059]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0060]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6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62]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门禁数据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63]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门禁数据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4]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65] 参阅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门禁数据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基于区块链的门禁数据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66] 步骤S1,在用户通过门禁时,采集用户的脸部影像和肢体影像,同时记录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分析该脸部影像,以此确定用户的身份信息;分析该肢体影像,以此确定用户通过门禁的方向;
[0067] 步骤S2,将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通过门禁的方向和用户的身份信息打包形成门禁数据;并对该门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后,将加密的门禁数据存储到区块链;同时将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同步至用户的终端上;
[0068] 步骤S3,从区块链中获取加密的门禁数据,解密和分析该门禁数据,以此确定用户通过门禁对应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是否满足预设门禁打卡时间要求;当不满足时,向用户的终端发送门禁打卡提醒消息。
[0069]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该基于区块链的门禁数据管理方法在用户通过门禁自自动采集用户的脸部和肢体影像,并记录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同时分析采集的影像后,确定用户的身份信息和通过门禁的方向;再打包和加密门禁数据并上传至区块链,这样能够对门禁数据进行安全可靠的存储;此外,还将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同步至用户的终端,这样用户能够通过查询终端而得到自身的门禁打卡时间记录,并还能够解密与分析门禁数据后,向用户的终端发送门禁打卡提醒消息,这样不仅能够利用区块链对用户的门禁数据进行集中的存储,以此提高门禁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和降低门禁数据丢失或被窃取的概率,而且还能够将门禁数据同步至终端以便于用户及时查询自身的门禁数据和发送门禁打卡提醒消息,以此提高用户自身门禁打卡的效率。
[0070] 优选地,在该步骤S1中,在用户通过门禁时,采集用户的脸部影像和肢体影像,同时记录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分析该脸部影像,以此确定用户的身份信息;分析该肢体影像,以此确定用户通过门禁的方向具体包括:
[0071] 步骤S101,在用户通过门禁时,对用户的脸部进行扫描拍摄,以此获得用户的脸部影像,以及对用户的上身和下肢进行拍摄,以此获得用户的上身与下肢影像;同时将对用户的上身和下肢进行拍摄的初始时刻作为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
[0072] 步骤S102,对该脸部影像进行识别,以此确定用户的脸部五官特征信息;再将该脸部五官特征信息与预设用户身份信息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确定用户的身份信息;其中,预设用户身份信息数据库包括不同用户自身的脸部五官特征信息与自身的身份信息之间的一一映射关系;
[0073] 步骤S103,对该上身和下肢影像进行识别,以此确定用户的上身正面朝向和脚尖朝向;若上身正面面向门禁和脚尖朝向面向门禁,则确定用户当前正走近并通过门禁;若上身正面背对门禁和脚尖朝向背对门禁,则确定用户当前已经通过并远离门禁。
[0074]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在实际应用中,门禁上可设置有红外感应设备,该红外感应设备可包括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红外发射器用于向红外接收器发射红外光线。当用户通过门禁时,红外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线被遮挡,红外接收器接收不到红外光线,此时相机等摄像设备被触发而拍摄用户的脸部影像和肢体影像,同时相应的计时器会将对用户的上身和下肢进行拍摄的初始时刻作为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接着,对用户的脸部影像进行识别,从而得到用户的脸部五官特征信息(比如脸部五官相互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等),并将该脸部五官特征信息与预设用户身份信息数据库进行比对,这样能够准确地确定当前通过门禁的用户的身份信息。还有,对该上身和下肢影像进行轮廓识别,这样能够确定用户的上身正面朝向和脚尖朝向,该上身正面朝向和该脚尖朝向与门禁之间的相对方位决定于用户是走进通过门禁或者通过远离门禁,这样能够准确地确定用户每次通过门禁究竟是进入门禁或者出去门禁,从而便于准确地把握用户在门禁的进出状态。
[0075] 优选地,在该步骤S2中,将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通过门禁的方向和用户的身份信息打包形成门禁数据;并对该门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后,将加密的门禁数据存储到区块链;同时将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同步至用户的终端上具体包括:
[0076] 步骤S201,将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与预设时间区间进行比对;若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位于预设时间区间内,则将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确定为有效时间;否则,将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确定为无效时间;
[0077] 步骤S202,将该有效时间,用户通过门禁的方向和用户的身份信息打包形成门禁数据;并对该门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后,将加密的门禁数据存储到区块链;
[0078] 步骤S203,将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镜像同步存储至用户的终端上。
[0079]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在实际应用中,用户每次进入通过门禁或者出去通过门禁都会形成相应的时间记录,但是对于公司考勤而言,需要考核用户上班进入通过门禁和下班出去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是否分别位于预设的上班打卡时间段和下班打卡时间段中,而将将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与预设时间区间(比如上班打卡时间段或者下班打卡时间段)进行比对,能够准确地判断用户当前通过门禁形成的时间记录是否有效;具体而言,当上班打卡时间段设为8点‑9点,下班打卡时间段设为17点‑18点,用户在8点‑9点内进入通过门禁形成的时间均为有效时间,用户在17点‑18点内出去通过门禁形成的时间均为有效时间,而比如在12点‑13点内无论是用户进入通过门禁形成的时间还是出去通过门禁形成的时间均为无效时间,这样能够在用户一天内多次进出门禁对应形成的多个时间记录的情况下也可提高对时间记录的筛选精确性。随后将有效时间,用户通过门禁的方向和用户的身份信息打包形成门禁数据,这样能够保证每一个门禁数据包能够在不同层面上反映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多种状态。将门禁数据进行加密并存储在区块链中,能够便于对门禁数据进行集中的管理和读取,而将区块链中存储的只关于用户的门禁数据镜像同步存储至用户的智能手机等终端上,能够便于用户随时随地的查询自身的门禁打卡时间记录,从而提高用户查询门禁数据的便捷性和及时性。
[0080] 优选地,在该步骤S3中,从区块链中获取加密的门禁数据,解密和分析该门禁数据,以此确定用户通过门禁对应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是否满足预设门禁打卡时间要求;当不满足时,向用户的终端发送门禁打卡提醒消息具体包括:
[0081] 步骤S301,从区块链中获取加密的门禁数据,解密和分析该门禁数据,以此确定门禁数据中用户最早一次走进并通过门禁的时间点和用户最晚一次出去并远离门禁的时间点;再确定上述两个时间点对应的时间间隔,以此作为确定用户通过门禁对应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
[0082] 步骤S302,将该时间间隔与预设门禁打卡时间间隔阈值进行比对,若该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该预设门禁打卡时间间隔阈值,则确定用户通过门禁对应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满足预设门禁打卡时间要求;若该时间间隔小于该预设门禁打卡时间间隔阈值,则确定用户通过门禁对应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不满足预设门禁打卡时间要求;
[0083] 步骤S303,当用户通过门禁对应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不满足预设门禁打卡时间要求时,通过终端采集用户的实时位置,以此确定用户当前与门禁之间的距离;再将该距离与预设距离阈值进行比对,若该距离小于该预设距离阈值,则向用户的终端发送门禁打卡提醒消息;否则,不向用户的终端发送门禁打卡提醒消息。
[0084]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从区块链中读取加密的门禁数据,并对门禁数据进行解密和分析,而获得门禁数据中用户最早一次走进并通过门禁的时间点和用户最晚一次通过并远离门禁的时间点,这样能够根据上述两个时间点,确定用户的逗留时间间隔;再将该逗留时间间隔与预设门禁打卡时间间隔阈值进行比对,能够对用户的逗留时间间隔进行量化评价,从而快速确定用户的逗留时长是否满足预设门禁打卡时间要求。此外,当确定用户通过门禁对应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不满足预设门禁打卡时间要求时,获取用户当前与门禁之间的距离(比如通过用户的终端进行定位而确定用户与门禁之间的距离),并在该距离小于所述预设距离阈值时,向用户的终端发送门禁打卡提醒消息,这样能够及时通知用户自身的过早打卡而不符合相应的门禁打卡时间要求,以便于用户进行补打卡;其中,该门禁打卡提醒消息可为但不限于包括提醒用户过早下班打卡的消息。
[0085] 优选地,在该步骤S202中,对该门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后,将加密的门禁数据存储到区块链具体包括:
[0086] 利用下面公式(1)对该门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由于该门禁数据是由该有效时间,用户通过门禁的方向和用户的身份信息这三部分打包形成的,为了保证加密处理的可靠性,对这三部分进行交叉加密处理,
[0087]
[0088] 在上述公式(1)中, 表示该门禁数据加密处理后对应的二进制形式数据;T2表示该门禁数据中有效时间对应的二进制形式数据;~表示按位取反运算; 表示循环左移运算;len()表示求取括号内二进制形式数据的个数;H2表示该门禁数据中用户通过门禁的方向对应的二进制形式数据;G2表示该门禁数据中用户的身份信息对应的二进制形式数据;,表示将逗号左右两侧的二进制数据连接起来;
[0089] 通过上述过程,将加密后的门禁数据 存储到区块链;上述加密过程的优点在于三个部分的数据长度交叉作为加密的算子,保证了加密的可靠性,然后利用循环移位以及按位取反的计算方式保证加密后每个部分长度保持不变,从而方便后续的解密计算;
[0090] 在该步骤S202中,将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镜像同步存储至用户的终端上具体包括:
[0091] 将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镜像同步存储至用户的终端上,在进行数据镜像过程中,由于收到数据传输后并不能将全部的门禁数据进行镜像复制,则需要将该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进行分割后再进行数据镜像复制,以此保证每次镜像复制的数据大小不能超过镜像复制过程中可允许传输的最大数据量,此外由于门禁数据是先经过分割再进行镜像复制的,故在分割过程中会将前一段分割数据的后20位子数据再次分割到后一段分割数据的前20位子数据上,在镜像复制过程中通过判断后一段分割数据的前20位子数据与前一段分割数据的后20位子数据是否一致,从而判断出镜像复制的门禁数据是否准确,其过程如下面公式(2)所示,
[0092]
[0093] 在上述公式(2)中,λ(i)表示该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分割的第i个数据镜像复制准确与否的判定值; 表示该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分割的第i个数据进行镜像复制后对应的二进制形式数据;&表示进行按位与运算;(11...1)表示二进制数据其内部均为20个二进制数“1”;Z[]表示倒置运算,即将括号内的二进制数据进行倒置;n表示对该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进行分割后的数据个数;
[0094] 若λ(i)=0,则表示该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分割后的第i个数据成功镜像复制并同步存储至用户的终端;
[0095] 若λ(i)≠0,则表示该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分割后的第i个数据未成功镜像复制并同步存储至用户的终端;此时,重新采集该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分割后的第i个数据,并再次利用上述公式(2)进行计算,直到成功镜像复制为止;若重新采集第i个数据的次数超过10次,则反馈镜像复制错误消息,以此对第i个数据进行修复;
[0096] 上述公式(2)是为了验证镜像复制是否正确,则需要验证分割的数据首尾是否与前一个数据的尾和后一个数据的首相等,但是有两个特殊的地方就是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数据需要单独拿出来分析。
[0097] 优选地,在该步骤S301中,从区块链中获取加密的门禁数据,解密该门禁数据具体包括:
[0098] 由于存储在区块链中加密的门禁数据包含连接三个不同数据部分的逗号,根据逗号在加密的门禁数据中的位置能够从加密的门禁数据中获取对应三个不同数据部分,利用下面公式(3),对每个不同数据部分进行解密处理,
[0099]
[0100] 在上述公式(3)中,D2表示对从区块链中获取加密的门禁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后的二进制形式数据;[F(1)]2表示根据逗号在加密的门禁数据中的位置分割得到的第一部分数据对应的二进制形式数据;[F(2)]2表示根据逗号在加密的门禁数据中的位置分割得到的第二部分数据对应的二进制形式数据;[F(3)]2表示根据逗号在加密的门禁数据中的位置分割得到的第三部分数据对应的二进制形式数据; 表示循环右移运算;
[0101] 上述公式(3)的解密过程通过反运算进行解密,并且因为加密过程中加密算子是数据的长度并未发生改变,进而保证解密的可靠性。
[0102]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利用上述公式(1)对门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进而利用门禁数据三个部分的数据长度交叉作为加密的算子,保证了加密的可靠性,然后利用循环移位以及按位取反的计算方式保证加密后每个部分长度保持不变,从而方便后续的解密计算;然后利用上述公式(2)判断出镜像的门禁数据是否准确,进而保证将门禁数据镜像同步存储至用户的终端上的可靠性以及准确性;最后利用上述公式(3)对区块链中获取加密的门禁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利用加密过程中数据长度保持不变的运算性质进行解密,保证了解密的可靠性以及解密后数据的准确性。
[0103] 参阅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门禁数据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基于区块链的门禁数据管理系统包括影像采集与分析模块、时间记录模块、门禁数据打包与处理模块、用户门禁打卡时间分析模块和打卡提醒模块;其中,
[0104] 该影像采集与分析模块用于在用户通过门禁时,采集用户的脸部影像和肢体影像;分析该脸部影像,以此确定用户的身份信息;分析该肢体影像,以此确定用户通过门禁的方向;
[0105] 该时间记录模块用于记录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
[0106] 该门禁数据打包与处理模块用于将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通过门禁的方向和用户的身份信息打包形成门禁数据;并对该门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后,将加密的门禁数据存储到区块链;同时将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同步至用户的终端上;
[0107] 该用户门禁打卡时间分析模块用于从区块链中获取加密的门禁数据,解密和分析该门禁数据,以此确定用户通过门禁对应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是否满足预设门禁打卡时间要求;
[0108] 该打卡提醒模块用于当用户通过门禁对应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不满足预设门禁打卡时间要求时,向用户的终端发送门禁打卡提醒消息。
[0109]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该基于区块链的门禁数据管理系统在用户通过门禁自自动采集用户的脸部和肢体影像,并记录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同时分析采集的影像后,确定用户的身份信息和通过门禁的方向;再打包和加密门禁数据并上传至区块链,这样能够对门禁数据进行安全可靠的存储;此外,还将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同步至用户的终端,这样用户能够通过查询终端而得到自身的门禁打卡时间记录,并还能够解密与分析门禁数据后,向用户的终端发送门禁打卡提醒消息,这样不仅能够利用区块链对用户的门禁数据进行集中的存储,以此提高门禁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和降低门禁数据丢失或被窃取的概率,而且还能够将门禁数据同步至终端以便于用户及时查询自身的门禁数据和发送门禁打卡提醒消息,以此提高用户自身门禁打卡的效率。
[0110] 优选地,该影像采集与分析模块用于在用户通过门禁时,采集用户的脸部影像和肢体影像;分析该脸部影像,以此确定用户的身份信息;分析该肢体影像,以此确定用户通过门禁的方向具体包括:
[0111] 在用户通过门禁时,对用户的脸部进行扫描拍摄,以此获得用户的脸部影像,以及对用户的上身和下肢进行拍摄,以此获得用户的上身与下肢影像;
[0112] 对该脸部影像进行识别,以此确定用户的脸部五官特征信息;再将该脸部五官特征信息与预设用户身份信息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确定用户的身份信息;其中,预设用户身份信息数据库包括不同用户自身的脸部五官特征信息与自身的身份信息之间的一一映射关系;
[0113] 对该上身和下肢影像进行识别,以此确定用户的上身正面朝向和脚尖朝向;若上身正面面向门禁和脚尖朝向面向门禁,则确定用户当前正走近并通过门禁;若上身正面背对门禁和脚尖朝向背对门禁,则确定用户当前已经通过并远离门禁;
[0114] 以及,
[0115] 该时间记录模块用于记录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具体包括:
[0116] 将对用户的上身和下肢进行拍摄的初始时刻作为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
[0117]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在实际应用中,门禁上可设置有红外感应设备,该红外感应设备可包括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红外发射器用于向红外接收器发射红外光线。当用户通过门禁时,红外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线被遮挡,红外接收器接收不到红外光线,此时相机等摄像设备被触发而拍摄用户的脸部影像和肢体影像,同时相应的计时器会将对用户的上身和下肢进行拍摄的初始时刻作为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接着,对用户的脸部影像进行识别,从而得到用户的脸部五官特征信息(比如脸部五官相互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等),并将该脸部五官特征信息与预设用户身份信息数据库进行比对,这样能够准确地确定当前通过门禁的用户的身份信息。还有,对该上身和下肢影像进行轮廓识别,这样能够确定用户的上身正面朝向和脚尖朝向,该上身正面朝向和该脚尖朝向与门禁之间的相对方位决定于用户是走进通过门禁或者通过远离门禁,这样能够准确地确定用户每次通过门禁究竟是进入门禁或者出去门禁,从而便于准确地把握用户在门禁的进出状态。
[0118] 优选地,该门禁数据打包与处理模块用于将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通过门禁的方向和用户的身份信息打包形成门禁数据;并对该门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后,将加密的门禁数据存储到区块链;同时将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同步至用户的终端上具体包括:
[0119] 将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与预设时间区间进行比对;若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位于预设时间区间内,则将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确定为有效时间;否则,将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确定为无效时间;
[0120] 将该有效时间,用户通过门禁的方向和用户的身份信息打包形成门禁数据;并对该门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后,将加密的门禁数据存储到区块链;
[0121] 将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镜像同步存储至用户的终端上。
[0122]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在实际应用中,用户每次进入通过门禁或者出去通过门禁都会形成相应的时间记录,但是对于公司考勤而言,需要考核用户上班进入通过门禁和下班出去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是否分别位于预设的上班打卡时间段和下班打卡时间段中,而将将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与预设时间区间(比如上班打卡时间段或者下班打卡时间段)进行比对,能够准确地判断用户当前通过门禁形成的时间记录是否有效;具体而言,当上班打卡时间段设为8点‑9点,下班打卡时间段设为17点‑18点,用户在8点‑9点内进入通过门禁形成的时间均为有效时间,用户在17点‑18点内出去通过门禁形成的时间均为有效时间,而比如在12点‑13点内无论是用户进入通过门禁形成的时间还是出去通过门禁形成的时间均为无效时间,这样能够在用户一天内多次进出门禁对应形成的多个时间记录的情况下也可提高对时间记录的筛选精确性。随后将有效时间,用户通过门禁的方向和用户的身份信息打包形成门禁数据,这样能够保证每一个门禁数据包能够在不同层面上反映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多种状态。将门禁数据进行加密并存储在区块链中,能够便于对门禁数据进行集中的管理和读取,而将区块链中存储的只关于用户的门禁数据镜像同步存储至用户的智能手机等终端上,能够便于用户随时随地的查询自身的门禁打卡时间记录,从而提高用户查询门禁数据的便捷性和及时性。
[0123] 优选地,该用户门禁打卡时间分析模块用于从区块链中获取加密的门禁数据,解密和分析该门禁数据,以此确定用户通过门禁对应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是否满足预设门禁打卡时间要求具体包括:
[0124] 从区块链中获取加密的门禁数据,解密和分析该门禁数据,以此确定门禁数据中用户最早一次走进并通过门禁的时间点和用户最晚一次出去并远离门禁的时间点;再确定上述两个时间点对应的时间间隔,以此作为确定用户通过门禁对应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
[0125] 将该时间间隔与预设门禁打卡时间间隔阈值进行比对,若该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该预设门禁打卡时间间隔阈值,则确定用户通过门禁对应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满足预设门禁打卡时间要求;若该时间间隔小于该预设门禁打卡时间间隔阈值,则确定用户通过门禁对应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不满足预设门禁打卡时间要求;
[0126] 以及,
[0127] 该打卡提醒模块用于当用户通过门禁对应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不满足预设门禁打卡时间要求时,向用户的终端发送门禁打卡提醒消息具体包括:
[0128] 当用户通过门禁对应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不满足预设门禁打卡时间要求时,通过终端采集用户的实时位置,以此确定用户当前与门禁之间的距离;再将该距离与预设距离阈值进行比对,若该距离小于该预设距离阈值,则向用户的终端发送门禁打卡提醒消息;否则,不向用户的终端发送门禁打卡提醒消息。
[0129]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从区块链中读取加密的门禁数据,并对门禁数据进行解密和分析,而获得门禁数据中用户最早一次走进并通过门禁的时间点和用户最晚一次通过并远离门禁的时间点,这样能够根据上述两个时间点,确定用户的逗留时间间隔;再将该逗留时间间隔与预设门禁打卡时间间隔阈值进行比对,能够对用户的逗留时间间隔进行量化评价,从而快速确定用户的逗留时长是否满足预设门禁打卡时间要求。此外,当确定用户通过门禁对应形成的打卡时间记录不满足预设门禁打卡时间要求时,获取用户当前与门禁之间的距离(比如通过用户的终端进行定位而确定用户与门禁之间的距离),并在该距离小于所述预设距离阈值时,向用户的终端发送门禁打卡提醒消息,这样能够及时通知用户自身的过早打卡而不符合相应的门禁打卡时间要求,以便于用户进行补打卡;其中,该门禁打卡提醒消息可为但不限于包括提醒用户过早下班打卡的消息。
[0130] 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可知,该基于区块链的门禁数据管理方法与系统在用户通过门禁自自动采集用户的脸部和肢体影像,并记录用户通过门禁对应的时间,同时分析采集的影像后,确定用户的身份信息和通过门禁的方向;再打包和加密门禁数据并上传至区块链,这样能够对门禁数据进行安全可靠的存储;此外,还将区块链存储的门禁数据同步至用户的终端,这样用户能够通过查询终端而得到自身的门禁打卡时间记录,并还能够解密与分析门禁数据后,向用户的终端发送门禁打卡提醒消息,这样不仅能够利用区块链对用户的门禁数据进行集中的存储,以此提高门禁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和降低门禁数据丢失或被窃取的概率,而且还能够将门禁数据同步至终端以便于用户及时查询自身的门禁数据和发送门禁打卡提醒消息,以此提高用户自身门禁打卡的效率。
[0131]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