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的方法、装置、识别终端及存储介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0119656.X

文献号 : CN11415559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周波段炼苗瑞陈永刚邹小刚

申请人 : 深圳市海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提供的人脸识别的方法、装置、识别终端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应用于第一识别终端,包括:获取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以及人脸图像信息中预设标记点的位置信息;依据预设标记点的位置信息,确定预设标记点的第一比例系数;依据第一比例系数的取值范围,确定预先存储的匹配列表中与取值范围对应的第二比例系数,其中,匹配列表中包括与用户一一对应的第二比例系数;依据第一比例系数、以及与取值范围对应的第二比例系数,确定人脸识别结果。本申请在识别时,会依据第一比例系数的取值范围,在匹配列表中筛选出与该取值范围对应的第二比例系数,优先令第一比例系数与筛选出的第二比例系数进行比对,进而提高人脸识别的比对效率。

权利要求 :

1.一种人脸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识别终端,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以及所述人脸图像信息中预设标记点的位置信息;

依据所述预设标记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预设标记点的第一比例系数,所述第一比例系数用于表征所述人脸图像信息中所述预设标记点之间的相对距离的比值;

依据所述第一比例系数的取值范围,确定预先存储的匹配列表中与所述取值范围对应的第二比例系数,其中,所述匹配列表中包括与用户一一对应的第二比例系数,所述第二比例系数用于表征预先存储的人脸图像信息中预设标记点之间的相对距离的比值;

依据所述第一比例系数、以及与所述取值范围对应的第二比例系数,确定人脸识别结果;

其中,所述预设标记点包括:左眼中心点、右眼中心点、左嘴角标记点、右嘴角标记点以及交叉点,所述交叉点为第一连线与第二连线的交叉点,所述第一连线为所述左眼中心点与所述左嘴角标记点所构成连接线,所述第二连线为所述右眼中心点与所述右嘴角标记点所构成连接线;

所述依据所述预设标记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预设标记点的第一比例系数,包括:依据所述左眼中心点、所述右眼中心点、所述左嘴角标记点以及所述右嘴角标记点,构建第一区域,并依据所述左眼中心点的位置信息、所述右眼中心点的位置信息、所述左嘴角标记点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右嘴角标记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区域的高度值;依据所述左嘴角标记点、所述右嘴角标记点以及所述交叉点,构建第二区域,并依据所述左嘴角标记点的位置信息、所述右嘴角标记点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交叉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区域的高度值;将所述第一区域的高度值与所述第二区域的高度值的比值作为所述预设标记点间的第一比例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列表中还包括与用户一一对应的权重值;所述依据所述第一比例系数、以及与所述取值范围对应的第二比例系数,确定人脸识别结果,包括:

依据预设匹配次序,将所述第一比例系数与所述取值范围对应的第二比例系数进行比对,确定人脸识别结果,所述预设匹配次序为所述取值范围对应的用户的权重值从大到小的次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识别终端具有第一终端类型,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人脸识别结果为通过,则确定所述人脸图像信息在第一识别终端中所对应的用户标识,其中,所述匹配列表中还包括与用户一一对应的用户标识;

若所述第一终端类型为入口型或出口型,则将所述第一识别终端中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权重值更新为第一预设值;

若所述第一终端类型为进出口型,则将所述第一识别终端中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权重值更新为第二预设值,所述第二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识别终端与至少一个第二识别终端之间存在通信连接,所述第二识别终端中预先存储有匹配列表,所述第二识别终端具有第二终端类型,所述第二终端类型用于表征第二识别终端的进出类型;所述若确定人脸识别结果为通过,则确定所述人脸图像信息在第一识别终端中所对应的用户标识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

依据所述第一终端类型、所述第二终端类型、所述第一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二识别终端中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权重更新值;

向所述第二识别终端发送更新请求,所述更新请求包括所述权重更新值以及所述用户标识,所述更新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识别终端将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权重值更新为所述权重更新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第一终端类型、所述第二终端类型、所述第一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二识别终端中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权重更新值,包括:若依据所述第一终端类型、所述第二终端类型、所述第一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二识别终端为不会经过的终端,则将所述第一预设值作为所述权重更新值;

若依据所述第一终端类型、所述第二终端类型、所述第一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二识别终端为可能经过的终端,则将第二预设值作为所述权重更新值,所述第二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若依据所述第一终端类型、所述第二终端类型、所述第一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二识别终端为必须经过的终端,则将第三预设值作为所述权重更新值,所述第三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识别终端所处的第一楼层值;所述第二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识别终端所处的第二楼层值;所述向所述第二识别终端发送更新请求后,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第二识别终端中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偏移值,所述偏移值满足所述第二楼层值与所述第一楼层值之间的差值越小所述偏移值越小、且所述第二楼层值与所述第一楼层值相同时,所述第二识别终端与所述第一识别终端之间的距离值越小所述偏移值越小;

向第二识别终端发送调整指令,所述调整指令包括所述用户标识以及所述偏移值,所述调整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识别终端对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权重值与所述偏移值进行求差处理,得到求差处理后的值,并将所述求差处理后的值作为所述第二识别终端中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权重值。

7.一种人脸识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识别终端,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以及所述人脸图像信息中预设标记点的位置信息;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依据所述预设标记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预设标记点的第一比例系数,所述第一比例系数用于表征所述人脸图像信息中所述预设标记点之间的相对距离的比值;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比例系数的取值范围,确定预先存储的匹配列表中与所述取值范围对应的第二比例系数,其中,所述匹配列表中包括与用户一一对应的第二比例系数,所述第二比例系数用于表征预先存储的人脸图像信息中预设标记点之间的相对距离的比值;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比例系数、以及与所述取值范围对应的第二比例系数,确定人脸识别结果;

其中,所述预设标记点包括:左眼中心点、右眼中心点、左嘴角标记点、右嘴角标记点以及交叉点,所述交叉点为第一连线与第二连线的交叉点,所述第一连线为所述左眼中心点与所述左嘴角标记点所构成连接线,所述第二连线为所述右眼中心点与所述右嘴角标记点所构成连接线;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左眼中心点、所述右眼中心点、所述左嘴角标记点以及所述右嘴角标记点,构建第一区域,并依据所述左眼中心点的位置信息、所述右眼中心点的位置信息、所述左嘴角标记点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右嘴角标记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区域的高度值;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左嘴角标记点、所述右嘴角标记点以及所述交叉点,构建第二区域,并依据所述左嘴角标记点的位置信息、所述右嘴角标记点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交叉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区域的高度值;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区域的高度值与所述第二区域的高度值的比值作为所述预设标记点间的第一比例系数。

8.一种识别终端,其特征在于,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说明书 :

人脸识别的方法、装置、识别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人脸识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脸识别的方法、装置、识别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人脸识别终端中,保存有与多个用户一一对应的人员特征值,当前终端采集到人脸后,会对采集到的人脸进行特征值
提取,并将所提取的特征值按照人脸识别终端中特征值所存储的顺序,依次进行比对,当对
比相识度达到设定阈值以后,返回对比成功的结果。
[0003] 然而,当人脸识别终端中所保存的特征值较多时,采用上述顺序比对的方式进行人脸识别时,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0004] 本申请提供人脸识别的方法、装置、识别终端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关技术中人脸识别耗时较长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5]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人脸识别的方法,应用于第一识别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0006] 获取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以及所述人脸图像信息中预设标记点的位置信息。
[0007] 依据所述预设标记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预设标记点的第一比例系数,所述第一比例系数用于表征所述人脸图像信息中所述预设标记点之间的相对距离的比值。
[0008] 依据所述第一比例系数的取值范围,确定预先存储的匹配列表中与所述取值范围对应的第二比例系数,其中,所述匹配列表中包括与用户一一对应的第二比例系数,所述第
二比例系数用于表征预先存储的人脸图像信息中预设标记点之间的相对距离的比值。
[0009] 依据所述第一比例系数、以及与所述取值范围对应的第二比例系数,确定人脸识别结果。
[001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标记点包括:左眼中心点、右眼中心点、左嘴角标记点、右嘴角标记点以及交叉点,所述交叉点为第一连线与第二连线的交叉点,所述第
一连线为所述左眼中心点与所述左嘴角标记点所构成连接线,所述第二连线为所述右眼中
心点与所述右嘴角标记点所构成连接线。
[0011]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依据所述预设标记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预设标记点间的第一比例系数,包括:
[0012] 依据所述左眼中心点、所述右眼中心点、所述左嘴角标记点以及所述右嘴角标记点,构建第一区域,并依据所述左眼中心点的位置信息、所述右眼中心点的位置信息、所述
左嘴角标记点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右嘴角标记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区域的高度
值。
[0013] 依据所述左嘴角标记点、所述右嘴角标记点以及所述交叉点,构建第二区域,并依据所述左嘴角标记点的位置信息、所述右嘴角标记点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交叉点的位置信
息,确定所述第二区域的高度值。
[0014] 将所述第一区域的高度值与所述第二区域的高度值的比值作为所述预设标记点间的第一比例系数。
[0015]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匹配列表中还包括与用户一一对应的权重值;所述依据所述第一比例系数、以及与所述取值范围对应的第二比例系数,确定人脸识别结果,
包括:
[0016] 依据预设匹配次序,将所述第一比例系数与所述取值范围对应的第二比例系数进行比对,确定人脸识别结果,所述预设匹配次序为所述取值范围对应的用户的权重值从大
到小的次序。
[0017]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识别终端具有第一终端类型,所述方法还包括:
[0018] 若确定人脸识别结果为通过,则确定所述人脸图像信息在第一识别终端中所对应的用户标识,其中,所述匹配列表中还包括与用户一一对应的用户标识。
[0019] 若所述第一终端类型为入口型或出口型,则将所述第一识别终端中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权重值更新为第一预设值。
[0020] 若所述第一终端类型为进出口型,则将所述第一识别终端中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权重值更新为第二预设值,所述第二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0021]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识别终端与至少一个第二识别终端之间存在通信连接,所述第二识别终端中预先存储有匹配列表,所述第二识别终端具有第二终端类
型,所述第二终端类型用于表征第二识别终端的进出类型;所述若确定人脸识别结果为通
过,则确定所述人脸图像信息在第一识别终端中所对应的用户标识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0022] 获取所述第一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
[0023] 依据所述第一终端类型、所述第二终端类型、所述第一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二识别终端中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权重更新
值。
[0024] 向所述第二识别终端发送更新请求,所述更新请求包括所述权重更新值以及所述用户标识,所述更新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识别终端将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权重值更新为
所述权重更新值。
[0025]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依据所述第一终端类型、所述第二终端类型、所述第一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二识别终端中所
述用户标识对应的权重更新值,包括:
[0026] 若依据所述第一终端类型、所述第二终端类型、所述第一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二识别终端为不会经过的终端,则将所述第
一预设值作为所述权重更新值。
[0027] 若依据所述第一终端类型、所述第二终端类型、所述第一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二识别终端为可能经过的终端,则将第二预
设值作为所述权重更新值,所述第二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0028] 若依据所述第一终端类型、所述第二终端类型、所述第一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二识别终端为必须经过的终端,则将第三预
设值作为所述权重更新值,所述第三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值。
[0029]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识别终端所处的第一楼层值;所述第二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识别终端所处的第二楼层
值;所述向所述第二识别终端发送更新请求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0030] 确定所述第二识别终端中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偏移值,所述偏移值满足所述第二楼层值与所述第一楼层值之间的差值越小所述偏移值越小、且所述第二楼层值与所述第一
楼层值相同时,所述第二识别终端与所述第一识别终端之间的距离值越小所述偏移值越
小。
[0031] 向第二识别终端发送调整指令,所述调整指令包括所述用户标识以及所述偏移值,所述调整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识别终端对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权重值与所述偏移值
进行求差处理,得到求差处理后的值,并将所述求差处理后的值作为所述第二识别终端中
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权重值。
[0032]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人脸识别的装置,应用于第一识别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0033]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以及所述人脸图像信息中预设标记点的位置信息。
[0034]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依据所述预设标记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预设标记点的第一比例系数,所述第一比例系数用于表征所述人脸图像信息中所述预设标记点之间的相对
距离的比值。
[0035]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比例系数的取值范围,确定预先存储的匹配列表中与所述取值范围对应的第二比例系数,其中,所述匹配列表中包括与用户一一对应的
第二比例系数,所述第二比例系数用于表征预先存储的人脸图像信息中预设标记点之间的
相对距离的比值。
[0036]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比例系数、以及与所述取值范围对应的第二比例系数,确定人脸识别结果。
[0037]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标记点包括:左眼中心点、右眼中心点、左嘴角标记点、右嘴角标记点以及交叉点,所述交叉点为第一连线与第二连线的交叉点,所述第
一连线为所述左眼中心点与所述左嘴角标记点所构成连接线,所述第二连线为所述右眼中
心点与所述右嘴角标记点所构成连接线。
[0038]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包括:
[0039]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左眼中心点、所述右眼中心点、所述左嘴角标记点以及所述右嘴角标记点,构建第一区域,并依据所述左眼中心点的位置信息、所述右眼中心点
的位置信息、所述左嘴角标记点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右嘴角标记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
第一区域的高度值。
[0040]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左嘴角标记点、所述右嘴角标记点以及所述交叉点,构建第二区域,并依据所述左嘴角标记点的位置信息、所述右嘴角标记点的位置信息以及
所述交叉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区域的高度值。
[0041]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区域的高度值与所述第二区域的高度值的比值作为所述预设标记点间的第一比例系数。
[0042]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匹配列表中还包括与用户一一对应的权重值;所述第三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0043] 依据预设匹配次序,将所述第一比例系数与所述取值范围对应的第二比例系数进行比对,确定人脸识别结果,所述预设匹配次序为所述取值范围对应的用户的权重值从大
到小的次序。
[0044]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识别终端具有第一终端类型,所述装置还包括:
[0045]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若确定人脸识别结果为通过,则确定所述人脸图像信息在第一识别终端中所对应的用户标识,其中,所述匹配列表中还包括与用户一一对应的用户标
识。
[0046] 第一更新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终端类型为入口型或出口型,则将所述第一识别终端中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权重值更新为第一预设值。
[0047] 第二更新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终端类型为进出口型,则将所述第一识别终端中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权重值更新为第二预设值,所述第二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0048]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识别终端与至少一个第二识别终端之间存在通信连接,所述第二识别终端中预先存储有匹配列表,所述第二识别终端具有第二终端类
型,所述第二终端类型用于表征第二识别终端的进出类型;所述装置还包括:
[0049]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第四确定单元若确定人脸识别结果为通过,则确定所述人脸图像信息在第一识别终端中所对应的用户标识之后,获取所述第一识别终端的位置
信息以及所述第二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
[0050]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终端类型、所述第二终端类型、所述第一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二识别终端中所述用户标识
对应的权重更新值。
[0051]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识别终端发送更新请求,所述更新请求包括所述权重更新值以及所述用户标识,所述更新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识别终端将所述用户标识
对应的权重值更新为所述权重更新值。
[0052]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五确定单元,包括:
[0053]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若依据所述第一终端类型、所述第二终端类型、所述第一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二识别终端为不会经过的
终端,则将所述第一预设值作为所述权重更新值。
[0054]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若依据所述第一终端类型、所述第二终端类型、所述第一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二识别终端为可能经过的
终端,则将第二预设值作为所述权重更新值,所述第二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0055] 第六确定模块,用于若依据所述第一终端类型、所述第二终端类型、所述第一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二识别终端为必须经过的
终端,则将第三预设值作为所述权重更新值,所述第三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值。
[0056]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识别终端所处的第一楼层值;所述第二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识别终端所处的第二楼层
值;所述装置还包括:
[0057] 第六确定单元,用于所述第一发送单元向所述第二识别终端发送更新请求之后,确定所述第二识别终端中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偏移值,所述偏移值满足所述第二楼层值与
所述第一楼层值之间的差值越小所述偏移值越小、且所述第二楼层值与所述第一楼层值相
同时,所述第二识别终端与所述第一识别终端之间的距离值越小所述偏移值越小。
[0058]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识别终端发送调整指令,所述调整指令包括所述用户标识以及所述偏移值,所述调整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识别终端对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权
重值与所述偏移值进行求差处理,得到求差处理后的值,并将所述求差处理后的值作为所
述第二识别终端中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权重值。
[0059]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识别终端,用于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0060]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
述的方法。
[0061] 第五方面,本申请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0062] 本申请提供的人脸识别的方法、装置、识别终端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应用于第一识别终端,包括:获取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以及人脸图像信息中预设标记点的位置信息;依据
预设标记点的位置信息,确定预设标记点的第一比例系数,第一比例系数用于表征人脸图
像信息中预设标记点之间的相对距离的比值;依据第一比例系数的取值范围,确定预先存
储的匹配列表中与取值范围对应的第二比例系数,其中,匹配列表中包括与用户一一对应
的第二比例系数,第二比例系数用于表征预先存储的人脸图像信息中预设标记点之间的相
对距离的比值;依据第一比例系数、以及与取值范围对应的第二比例系数,确定人脸识别结
果。本申请在识别时,会依据第一比例系数的取值范围,在匹配列表中筛选出与该取值范围
对应的第二比例系数,优先令第一比例系数与筛选出的第二比例系数进行比对,进而提高
人脸识别的比对效率。

附图说明

[0063]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0064]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脸识别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65]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比例系数与人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0066]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脸标记点的选取示意图;
[0067]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人脸标记点的选取示意图;
[0068]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比例系数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69]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权重更新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70]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匹配列表权重值调整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0071]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0072]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0073]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权重值的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74]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人脸识别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75]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又一种人脸识别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76]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
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0077]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
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申请
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78] 当前,人脸识别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例如,门禁打卡、安防监控等。常用的人脸识别的处理流程为,识别终端采集到人脸图像信息之后,会对该人脸图像
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特征提取后的特征值。识别终端中包括有与用户一一对应的特征
值,在将特征提取后的特征值与识别终端中预先存储的特征值进行比对时,通常采用顺序
比对的方式,即,按照识别终端中预先存储的特征值的存储顺序进行逐一比对。
[0079] 当采用上述顺序比对的方式进行特征值比对时,随着人脸识别终端中所存储的用户特征值的增多,进行特征值比对时耗时也会不断增多,效率较低。
[0080] 本申请提供的人脸识别的方法、装置、识别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81]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
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0082]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脸识别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第一识别终端,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0083] S101、获取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以及人脸图像信息中预设标记点的位置信息。
[0084] 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人脸识别的方法应用于第一识别终端,该第一识别终端可用于采集人脸图像信息,并且在采集到人脸图像信息之后,还会识别并确定人脸
图像信息中的预设标记点的位置信息。
[0085] 一个示例中,预设标记点可以为人脸五官中所包括标记点,例如,眼球中心点、鼻尖、嘴部标记点等,并且所选取的预设标记点为数量可以为多个,此处不做具体限制。
[0086] 一个示例中,在确定预设标记点的位置信息时,首先可以在采集到的人脸图像信息中建立坐标系,并依据建立好的坐标系确定各预设标记点的横纵坐标值。
[0087] S102、依据预设标记点的位置信息,确定预设标记点的第一比例系数,第一比例系数用于表征人脸图像信息中预设标记点之间的相对距离的比值。
[0088] 示例性地,在确定出预设标记点的位置信息之后,可以依据该预设标记点对应的位置信息确定出预设标记点之间的相对距离的比值,并将该比值作为所获取的人脸图像信
息所对应的第一比例系数。
[0089] 一个示例中,预设标记点包括有左眼中心点、鼻尖以及左眉峰点,之后将左眼中心点与鼻尖在垂直方向的距离和左眼中心点与左眉峰点的距离的比值作为第一比例系数。
[0090] S103、依据第一比例系数的取值范围,确定预先存储的匹配列表中与取值范围对应的第二比例系数,其中,匹配列表中包括与用户一一对应的第二比例系数,第二比例系数
用于表征预先存储的人脸图像信息中预设标记点之间的相对距离的比值。
[0091] 示例性地,在第一识别终端包括有匹配列表,该匹配列表中预先存储有与存在用户一一对应关系的第二比例系数,其中,第二比例系数与第一比例系数的确定方式一致,但
第二比例系数是第一识别终端依据预先存储的人脸图像信息中预设标记点之间的相对距
离的比值所确定的,其中,预先存储的人脸图像信息可以为用户首次使用该第一识别终端
时用户上传至该第一识别终端的人脸图像信息,也可以为第一识别终端依据自身的图像采
集功能所拍摄的人脸图像信息。
[0092] 当获取到第一比例系数之后,可以依据第一比例系数所处的取值范围,在匹配列表中查找该取值范围所对应的第二比例系数。
[0093] 一个示例中,在第一识别终端存储各用户对应的第二比例系数时,还可以存储有该用户的第二比例系数所处的取值范围,在进行人脸识别时,可以直接在匹配列表中查找
与第一比例系数所处的取值范围一致的第二比例系数。
[0094] 一个示例中,在第一识别终端中,不同取值范围的第二比例系数存储在不同的匹配列表中,即同一匹配列表中存储有处于同一取值范围的全部第二比例系数,一个匹配列
表对应一个取值范围。在进行人脸识别时,确定第一匹配系数所对应的取值范围之后,可直
接依据该取值范围对应的某一匹配列表。
[0095] 一个示例中,在对取值范围进行划分时,可以依据均分的方式进行划分。例如,当第一比例系数的全部取值范围为[1,10]时,可以平均划分为[1,4)、[4,7)、[7,10]。
[0096] 一个示例中,在对取值范围进行划分时,也可以基于比例系数与人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划分。具体地,可以统计得到每一比例系数值所对应的人数值,之后绘制比例系数
与人数的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比例系数与人数之间的对
应关系示意图,图中横轴代表比例系数的取值,纵轴代表人数。当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图中的
曲线时,此时,可以对人数进行均分,即对图中的纵轴方向进行均匀划分之后,每一划分线
与曲线之间的存在一个交点,相邻两个交点的两个横坐标之间的取值即为划分后的一个取
值范围,即每一相邻两个交点的横坐标间的取值对应一个取值范围。
[0097] S104、依据第一比例系数、以及与取值范围对应的第二比例系数,确定人脸识别结果。
[0098] 示例性地,在确定出第一比例系数所处的取值范围对应的第二比例系数之后,可以将第一比例系数与位于该取值范围中的第二比例系数进行比对,此处需要说明的,取值
范围对应的第二比例系数可以有多个,第一比例系数可以与这些比例系数逐一进行比对,
进而确定人脸识别结果。
[0099] 一个示例中,在第一比例系数与第二比例系数进行比对过程中,若确定第一比例系数与第二比例系数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则认为比对通过。
[0100] 一个示例中,在上述示例的基础上,若第一比例系数与该取值范围对应的第二比例系数进行比较时,之间的差值均不满足上述预设阈值,则继续与预先存储匹配列表中的
其余第二比例系数进行比对,若第一比例系数与其余第二比例系数之间的差值仍不满足预
设阈值,则返回匹配失败的结果。
[0101] 本实施例中,在进行人脸识别时,当获取到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之后,可以确定该人脸信息中预设标记点的位置信息,并将预设标记点所对应的第一比例系数与第一识别终
端中预先存储的匹配列表中所存储的各用户对应的第二比例系数进行比对。并且在比对过
程中,并非直接依据第二比例系数存储的次序顺序比对,而是首先依据第一比例系数的取
值范围,在匹配列表中筛选出与该取值范围对应的第二比例系数,优先令第一比例系数与
筛选出的第二比例系数进行比对,进而提高人脸识别的比对效率。
[0102]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标记点包括:左眼中心点、右眼中心点、左嘴角标记点、右嘴角标记点以及交叉点,其中,交叉点为第一连线与第二连线的交叉点,第一连线为左眼中心
点与左嘴角标记点所构成连接线,第二连线为右眼中心点与右嘴角标记点所构成连接线。
如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脸标记点的选取示意图。图中,左侧人脸为人
脸未发生倾斜或者晃动的人脸,右侧的人脸为发生向左晃动的人脸。其中,在左侧人脸中分
别用p0、p1 、p2、p3、p4代表预设标记点中的左眼中心点、右眼中心点、左嘴角标记点、右嘴
角标记点以及交叉点。在右图中,分为用n0、n1、n2、n3、n4代表预设标记点中的左眼中心点、
右眼中心点、左嘴角标记点、右嘴角标记点以及交叉点。用P01 表征p0、p1、p2及p3组成梯形
高度,P12表征p2、p3、p4组成三角形的高度,N01 表征n0、n1 、n2、及n3组成梯形高度,N12表
征n2、n3、n4组成三角形的高度,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人脸发生左右晃动时,此时,P01与P12
之间的比例与N01与N12之间的比例相同。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人脸标记点的
选取示意图。图中,左侧人脸为人脸未发生倾斜或者晃动的人脸,右侧的人脸为发生向左晃
动的人脸。图中,左右两侧分别为人脸发生俯仰晃动时的人脸图像。由余弦定理可知,预设
标记点所组成的梯形高度值与三角形高度值之间的比例相对于未发生倾斜时人脸得到的
比例未发生变化。因此,可以采用该比例作为人脸识别比对时所提取的特征。
[0103] 因此,在确定上述预设标记点间的第一比例系数时,可以采用图5所示的方法。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比例系数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0104] S201、依据左眼中心点、右眼中心点、左嘴角标记点以及右嘴角标记点,构建第一区域,并依据左眼中心点的位置信息、右眼中心点的位置信息、左嘴角标记点的位置信息以
及右嘴角标记点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区域的高度值。
[0105] 示例性地,依次连接左眼中心点、右眼中心点、左嘴角标记点以及右嘴角标记点形成第一区域,并确定第一区域的高度值,其中,该高度值为左眼中心点和右眼中心点的连线
与左嘴角和右嘴角连线,两条连线之间的距离值。
[0106] S202、依据左嘴角标记点、右嘴角标记点以及交叉点,构建第二区域,并依据左嘴角标记点的位置信息、右嘴角标记点的位置信息以及交叉点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二区域的
高度值。
[0107] 示例性地,由左嘴角标记点、右嘴角标记点以及交叉点这三点可以组成第二区域,并且还可以依据这三点的位置信息,确定出该第二区域的高度值,其中,该第二区域的高度
值为左嘴角标记点和右嘴角标记点的连线与交叉点之间的距离值。
[0108] S203、将第一区域的高度值与第二区域的高度值的比值作为预设标记点间的第一比例系数。
[0109] 示例性地,由于经过验证得出即使当采集到的人脸图像信息与原标准的人脸图像信息相比出现左右晃动或者俯仰晃动时,此时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各自的高度值之间的比
值保持不变,因此,可以将该二者之间高度值的比值(即第一比例系数)作为人脸图像信息
的提取特征。进而,通过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比例系数的确定方法,当采集到的人脸信息
发生晃动时,仍可以实现较为准确的匹配。
[0110]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人脸识别的效率,在匹配列表中还包括有与用户一一对应的权重值;具体地,在执行步骤S104所对应的依据第一比例系数、以及与取值范
围对应的第二比例系数,确定人脸识别结果,包括:
[0111] 依据预设匹配次序,将第一比例系数与取值范围对应的第二比例系数进行比对,确定人脸识别结果,预设匹配次序为取值范围对应的用户的权重值从大到小的次序。
[0112] 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在匹配列表中还预先存储有每一用户对应的权重值,其中,该权重值可用于表征用户使用该人脸识别终端进行人脸识别的概率,概率越大权重值
越大。即,在匹配列表中,每一用户不仅对应有第二比例系数,还对应的权重值。进而,当执
行步骤S104时,即将第一比例系数与取值范围对应的第二比例系数进行比对时,可以按照
各第二比例系数对应的权重值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进行比对,进而提高比对效率。一种可
能的情况中,匹配列表中用户的权重值可以依据不同时段实时更新,例如,在第一时段中,
用户历史进行人脸识别的次数大于第二时段中的次数,因此,该用户对应的权重值,在第一
时段的取值会大于在第二时段的取值。
[0113]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识别终端中,匹配列表中用户权重值的更新与第一识别终端的类型相关。本实施例中,第一识别终端具有第一终端类型,其中,第一终端类型用于表
征第一识别终端的进出类型。匹配列表中还包括与用户一一对应的用户标识,在上述任一
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步骤。如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
种权重更新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114] S301、若确定人脸识别结果为通过,则确定人脸图像信息在第一识别终端中所对应的用户标识。
[0115] 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识别终端的匹配列表中通过用户标识来表征用户,即一个用户对应一个用户标识以及一个第二比例系数。
[0116] 在第一识别终端确认人脸识别结果为通过时,即第一识别终端当前所采集的人脸图像信息对应的第一比例系数与第一识别终端中预先存储的第二比例系数匹配成功时,此
时,依据匹配成功的第二比例系数,确定该第二比例系数对应的用户标识,即确定所获取的
人脸图像信息在第一识别终端中所对应的用户标识。
[0117] S302、若第一终端类型为入口型或出口型,则将第一识别终端中用户标识对应的权重值更新为第一预设值。
[0118] S303、若第一终端类型为进出口型,则将第一识别终端中用户标识对应的权重值更新为第二预设值,第二预设值大于第一预设值。
[0119] 示例性地,在确定人脸识别通过之后,第一识别终端还会依据第一识别终端的第一终端类型来动态调整确定出的用户标识所对应的权重值。其中,第一识别终端的第一终
端类型可用于表征该第一识别终端的进出类型,即当第一识别终端被安装于只可进入不可
出的入口处时,此时,该第一识别终端的第一终端类型为入口型;当第一识别终端被安装于
只可出不可进入的出口处时,此时,该第一识别终端的第一终端类型为出口型;当第一识别
终端被安装于既可出又可进入处时,此时,该第一识别终端的第一终端类型为进出口型。
[0120] 进而,在调整确定出的用户标识对应的权重值时,若第一终端类型为出口型或入口型时,此时,由于第一识别终端的单向性,当用户通过该第一识别终端进入,此时,可认为
该用户不会再次经过该第一识别终端进入,除非第一识别终端确定用户从别的识别终端出
去后,才有再次进入的可能,因此,此时可以将该用户标识对应的权重值设置为第一预设
值,其中,第一预设值可以取0。进而,当有其余用户通过该第一识别终端进行人脸识别时,
由于已将用户标识对应的权重值调整为0,则在其余用户进行比例系数比对时,会优先匹配
其余权重值较大的第二比例系数,以提高比对效率。后续,若第一识别终端确定用户从别的
识别终端出去后有再次进入的可能时,此时可以调高第一识别终端中该用户标识对应的权
重值。
[0121] 若第一识别终端的类型为进出口型,则此时认为该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仍有通过该第一识别终端的可能性,因此,此时可以将该用户标识对应的权重值设置为第二预设值,
且第二预设值大于第一预设值。
[0122]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识别终端人脸识别成功之后,还会对确定出的用户标识所对应的权重值依据第一识别终端的第一终端类型进行调整。进而,当第一识别终端为入口型
或者出口型时,则认为该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再次通过该第一识别终端的概率较小,因此
可以将其权重值对应调整为第一预设值。若第一识别终端为进出口型,则认为其存在再次
通过的可能性,可以将该用户标识对应的权重值设置为第二预设值,且第二预设值大于第
一预设值。即本实施例中,第一识别终端可依据其第一终端类型确定用户再次进或出的可
能性,进而动态调整该用户标识对应的权重值,可能性越大权重值越大,以调高第一识别终
端的匹配效率。
[0123]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识别终端还与至少一个第二识别终端之间存在通信连接,进而第一识别终端在确定人脸识别成功之后,还可以动态调整其余第二识别终端所存储的
匹配列表中,与第一识别终端识别出的人脸所对应的用户标识相同的用户标识所对应的权
重值。也就是说,当第一识别终端识别出人脸图像信息属于预先存储的用户标识A所对应的
人脸时,此时,第一识别终端还可以调整第二识别终端中用户标识A所对应的权重值。
[0124] 具体地,在第一识别终端对第二识别终端中用户所对应的权重进行调整时,此时可以参见图7所示的方法,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匹配列表权重值调整的方法流程
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125] S401、获取第一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以及第二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
[0126] 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第一识别终端可以与多个第二识别终端之间有通信连接。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8所示,图中,第一识别终端与其余3
个第二识别终端之间可以通过一个网络设备彼此实现通信交互。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
不依赖网络设备,各识别终端之间可直接进行通信,其中第二识别终端的数量的仅为举例
说明,不作具体限制。
[0127] 并且,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二识别终端中都包含匹配列表,并且匹配列表中包括有用户标识,与用户标识一一对应的第二比例系数和权重值。每一第二识别终端也具有用于
表征其进出类型的第二终端类型。
[0128] 当第一识别终端确定人脸识别通过后,可以获取第一识别终端所处的位置信息以及第二识别终端所处的位置信息。其中,第一识别终端在确定各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时,一
种可能的方式为,第一识别终端中可以预先存储有与其建立通信连接的各第二识别终端的
位置信息以及第一识别终端自身的信息,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为第一识别终端向第二识别终
端请求得到的。
[0129] S402、依据第一终端类型、第二终端类型、第一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以及第二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二识别终端中用户标识对应的权重更新值。
[0130] 示例性地,在获取第一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以及第二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之后,进一步地,可以继续结合第一识别终端对应的第一终端类型以及第二识别终端对应的第二
终端类型,确定如何更新第二识别终端中用户标识对应的权重更新值。
[0131] 一个示例中,可以依据第一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第二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第一终端类型以及第二终端类型确定该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进入其余第二终端的可能性,其
中,该用户标识为第一识别终端在人脸识别通过时所确定的用户标识,并且可能性越高,则
确定的权重更新值越大。
[0132] 举例来说,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图中箭头下方的示意图假设为一层的示意图,箭头上方的示意图为二层的示意图。在一层示意图中分布有两
个入口型的识别终端(分别用IF1‑0以及IF1‑1标识)以及三个出口型的识别终端(分别用
OF1‑0、OF1‑1以及OF1‑2标识)。在二层示意图中分布有一个入口型识别终端(用IF2‑0标识)
以及一个出口型识别终端(用OF2‑0标识)。将一层中IF1‑0标记的识别终端作为第一识别终
端,其余的终端作为第二识别终端。并且,IF1‑1与OF1‑2分别作为一层中内部区域私有的识
别终端,而IF1‑0、OF1‑0、OF1‑1分别为一层的公共出口或者入口。
[0133] 当用户通过第一识别终端进入时,由于第一识别终端为一层的入口型终端,则此时,基于图示的各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以及各识别终端的类型,可以确定出该用户之后有
可能会经过OF1‑0、OF1‑1、IF2‑0、IF1‑1;但是由于各识别终端都是单向的,从第一识别终端
IF1‑0进入后不会经过OF1‑2(即一层的内部区域私有的识别终端,且为出口型)、OF2‑0(即
二层的出口型识别终端)。具体的,在确定上述各第二识别终端中该用户标识对应的权重更
新值时,可以确定每一可能经过的第二识别终端的权重更新值为0.5。后续不会经过的第二
识别终端所对应的权重更新值可以设置为0。或者,在另一种情况中,由于用户刚刚通过一
层的IF1‑0进入,则此时认为短时间内直接从一层的公共出口OF1‑0、OF1‑1可能性较小,而
进入一层的办公区域或二层的可能性较大,则可以区别设置,即OF1‑0、OF1‑1的权重更新值
均对应设置为0.4,而IF2‑0、IF1‑1的权重值对应设置为0.6。
[0134] 另一个示例中,若依据第一终端类型、第二终端类型、第一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以及第二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二识别终端为不会经过的终端,则将第一预设值作为
权重更新值,第一预设值可以为0;若确定第二识别终端为可能经过的终端,则将第二预设
值作为权重更新值,第二预设值大于第一预设值;若依据第一终端类型、第二终端类型、第
一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以及第二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二识别终端为必须经过的终
端,则将第三预设值作为权重更新值,第三预设值大于第三预设值。即,结合上述举例说明
来说,即将可能会经过第二识别终端中的OF1‑0、OF1‑1、IF2‑0、IF1‑1对应的权重更新值设
置为第二预设值。将不会经过的第二识别终端OF1‑2、OF2‑0设置为第三预设值。举例来说,
第一预设值、第二预设值以及第三预设值可以分别为‑2、1、2。
[0135] S403、向第二识别终端发送更新请求,更新请求包括权重更新值以及用户标识,更新请求用于指示第二识别终端将用户标识对应的权重值更新为权重更新值。
[0136] 示例性地,在经过步骤S402确定出第二识别终端对应的权重更新值之后,第一识别终端会将识别出的用户标识以及确定出的权重更新值发送至对应的第二识别终端,以使
第二识别终端基于接收到用户标识以及权重更新值,对第二识别终端中存储的该用户标识
对应的权重值进行更新,即将第二识别终端中该用户标识原先对应的权重值替换为接收到
的权重更新值。
[0137]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识别终端与至少一个第二识别终端之间具有通信连接关系时,在第一识别终端确定出人脸识别通过后,第一识别终端不仅会对自身所存储的匹配列
表中的权重值进行更新,还会进一步结合第一和第二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以及终端类型,
进一步对其余第二识别终端中匹配列表中该用户对应的权重值进行更新,已提升其余第二
识别终端的人脸识别效率。
[0138]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403之后,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权重值的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139] S501、确定第二识别终端中用户标识对应的偏移值,偏移值满足第二楼层值与第一楼层值之间的差值越小偏移值越小、且第二楼层值与第一楼层值相同时,第二识别终端
与第一识别终端之间的距离值越小偏移值越小。并且,第一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包括第一
识别终端所处的第一楼层值;第二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包括第二识别终端所处的第二楼层
值。
[0140] 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还会基于不同识别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对最终确定的权重更新值进行进一步调整。举例来说,当用户从图9中的IF1‑0进入时,此时认为其通过IF1‑0
距离较近的识别终端的可能性较大一些,例如,依据用户进入时的路径,考虑其可能从OF1‑
0出去的可能性稍大于从OF1‑1出去的可能性。因此,在确定权重更新值后,还可以依据同一
楼层中各识别终端之间的直线距离进一步确定第二识别终端所对应的偏移值。
[0141] 因此,在确定偏移值时,可以确定与第一识别终端处于同一楼层(即,第一楼层值对应的楼层)的第二识别终端与该第一识别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并依据距离值进行排序,距
离值越大,则偏移值越大。之后,继续确定与第一识别终端处于不同楼层的第二识别终端的
偏移值,此时,由于不同楼层之间用户进出第二识别终端的可能性与第二识别终端和第一
识别终端之间的相关性较小,因此对于其余楼层的第二识别终端而言,可以考虑另偏移值
满足第二楼层值与第一楼层值之间的差值越小偏移值越小的条件即可,无需计算与第一识
别终端的距离。
[0142] S502、向第二识别终端发送调整指令,调整指令包括用户标识以及偏移值,调整指令用于指示第二识别终端对用户标识对应的权重值与偏移值进行求差处理,得到求差处理
后的值,并将求差处理后的值作为第二识别终端中用户标识对应的权重值。
[0143] 示例性地,在确定出第二识别终端对应的偏移值之后,第一识别终端向第二识别终端发送调整指令,其中,该调整指令中包括有该第二识别终端中用户标识对应的偏移值。
具体地,调整指令中所包含的用户标识为第一识别终端在人脸识别过程中确定出的用户标
识。在第二识别终端接收到上述调整指令之后,第二识别终端会将第二识别终端中当前存
储的该用户标识对应的权重值与偏移值进行求差处理,将求差处理后的值作为第二识别终
端中该用户标识对应的权重值。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501与步骤S402可同时实施。步骤
S502与步骤S403中的更新请求与调整指令也可同时发出,此处不做具体限制。
[0144] 举例来说,以图9中所示的示意图而言,当用户从IF1‑0进入时,此时对于第二识别终端OF1‑0而言,由于其为可能经过的终端,所以可以设置该用户的权重更新值为1,并且由
于第二识别终端OF1‑0与第一识别终端IF1‑0之间的距离值最小,则可以设置其偏移值为
0.0001,则经过更新以及调整后,第二识别终端OF1‑0对应的权重值为0.9999。对于第二识
别终端IF1‑1而言,由于其为可能经过的终端,所以可以设置该用户的权重更新值为1,并且
由于第二识别终端IF1‑1与第一识别终端IF1‑0之间的距离值大于OF1‑0与IF1‑0之间的距
离值,且小于其余距离值,则可以设置其偏移值为0.0002,则经过更新以及调整后,第二识
别终端OF1‑0对应的权重值为0.9998。而对于处于第二层的第二识别终端而言,其偏移值的
设置大于第一层中任一第二识别终端的偏移值。
[0145]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识别终端更新第二识别终端中某一用户标识对应的权重值之后,还会对更新后的权重值依据距离进行偏移调整,进而进一步提高人脸识别过程中的比
对效率。
[0146]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人脸识别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应用于第一识别终端,装置包括:
[0147] 第一获取单元71,用于获取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以及人脸图像信息中预设标记点的位置信息。
[0148] 第一确定单元72,用于依据预设标记点的位置信息,确定预设标记点的第一比例系数,第一比例系数用于表征人脸图像信息中预设标记点之间的相对距离的比值。
[0149] 第二确定单元73,用于依据第一比例系数的取值范围,确定预先存储的匹配列表中与取值范围对应的第二比例系数,其中,匹配列表中包括与用户一一对应的第二比例系
数,第二比例系数用于表征预先存储的人脸图像信息中预设标记点之间的相对距离的比
值。
[0150] 第三确定单元74,用于依据第一比例系数、以及与取值范围对应的第二比例系数,确定人脸识别结果。
[0151]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标记点包括:左眼中心点、右眼中心点、左嘴角标记点、右嘴角标记点以及交叉点,交叉点为第一连线与第二连线的交叉点,第一连线为左眼
中心点与左嘴角标记点所构成连接线,第二连线为右眼中心点与右嘴角标记点所构成连接
线。
[0152]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又一种人脸识别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1所示的结构的基础上,第一确定单元72,包括:
[0153] 第一确定模块721,用于依据左眼中心点、右眼中心点、左嘴角标记点以及右嘴角标记点,构建第一区域,并依据左眼中心点的位置信息、右眼中心点的位置信息、左嘴角标
记点的位置信息以及右嘴角标记点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区域的高度值。
[0154] 第二确定模块722,用于依据左嘴角标记点、右嘴角标记点以及交叉点,构建第二区域,并依据左嘴角标记点的位置信息、右嘴角标记点的位置信息以及交叉点的位置信息,
确定第二区域的高度值。
[0155] 第三确定模块723,用于将第一区域的高度值与第二区域的高度值的比值作为预设标记点间的第一比例系数。
[0156]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匹配列表中还包括与用户一一对应的权重值;第三确定单元73具体用于:
[0157] 依据预设匹配次序,将第一比例系数与取值范围对应的第二比例系数进行比对,确定人脸识别结果,预设匹配次序为取值范围对应的用户的权重值从大到小的次序。
[0158]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识别终端具有第一终端类型,装置还包括:
[0159] 第四确定单元75,用于若确定人脸识别结果为通过,则确定人脸图像信息在第一识别终端中所对应的用户标识,其中,匹配列表中还包括与用户一一对应的用户标识。
[0160] 第一更新单元76,用于若第一终端类型为入口型或出口型,则将第一识别终端中用户标识对应的权重值更新为第一预设值。
[0161] 第二更新单元77,用于若第一终端类型为进出口型,则将第一识别终端中用户标识对应的权重值更新为第二预设值,第二预设值大于第一预设值。
[0162]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识别终端与至少一个第二识别终端之间存在通信连接,第二识别终端中预先存储有匹配列表,第二识别终端具有第二终端类型,第二终端类
型用于表征第二识别终端的进出类型;装置还包括:
[0163] 第二获取单元78,用于在第四确定单元75若确定人脸识别结果为通过,则确定人脸图像信息在第一识别终端中所对应的用户标识之后,获取第一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以及
第二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
[0164] 第五确定单元79,用于依据第一终端类型、第二终端类型、第一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以及第二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二识别终端中用户标识对应的权重更新值。
[0165] 第一发送单元80,用于向第二识别终端发送更新请求,更新请求包括权重更新值以及用户标识,更新请求用于指示第二识别终端将用户标识对应的权重值更新为权重更新
值。
[0166]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五确定单元79,包括:
[0167] 第四确定模块791,用于若依据第一终端类型、第二终端类型、第一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以及第二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二识别终端为不会经过的终端,则将第一预
设值作为权重更新值。
[0168] 第五确定模块792,用于若依据第一终端类型、第二终端类型、第一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以及第二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二识别终端为可能经过的终端,则将第二预
设值作为权重更新值,第二预设值大于第一预设值。
[0169] 第六确定模块793,用于若依据第一终端类型、第二终端类型、第一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以及第二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二识别终端为必须经过的终端,则将第三预
设值作为权重更新值,第三预设值大于第三预设值。
[017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包括第一识别终端所处的第一楼层值;第二识别终端的位置信息包括第二识别终端所处的第二楼层值;装置还包括:
[0171] 第六确定单元81,用于在第一发送单元81向第二识别终端发送更新请求之后,确定第二识别终端中用户标识对应的偏移值,偏移值满足第二楼层值与第一楼层值之间的差
值越小偏移值越小、且第二楼层值与第一楼层值相同时,第二识别终端与第一识别终端之
间的距离值越小偏移值越小。
[0172] 第二发送单元82,用于向第二识别终端发送调整指令,调整指令包括用户标识以及偏移值,调整指令用于指示第二识别终端对用户标识对应的权重值与偏移值进行求差处
理,得到求差处理后的值,并将求差处理后的值作为第二识别终端中用户标识对应的权重
值。
[0173] 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用于实现上述方法提供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不再赘述。
[0174] 本申请提供一种识别终端,用于实现任一项的方法。
[0175] 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任一项的方法。
[0176] 本申请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任一项的方法。
[0177]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
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
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
权利要求书指出。
[0178]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
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