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显示驱动方法及电子设备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1443509.X

文献号 : CN11417098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宗少雷孙伟刘蕊段欣彭宽军孙继刚蒋伟信于静

申请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驱动方法及电子设备,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出光侧的液晶透镜,液晶透镜被配置为在立体显示时控制像素岛中任一子像素的出光射出;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栅线、数据线、栅极驱动电路、源极驱动电路和反转电路,源极驱动电路包括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反转电路与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相连,并被配置为在栅极驱动电路扫描的第一时段,导通正极输出端与奇数列数据线,导通负极输出端与偶数列数据线;在第二时段导通负极输出端与奇数列数据线,导通正极输出端与偶数列数据线。如此设计,可以使3D场景下控制进入人眼的子像素既包含正极性又包含负极性,能够消除flicker效应,解决3D闪屏问题。

权利要求 :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设置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出光侧的液晶透镜,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沿行方向和列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岛,每个所述像素岛均包括沿所述行方向排列的至少两个子像素;所述液晶透镜被配置为在立体显示时控制所述像素岛中任一所述子像素的出光射出;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栅线、数据线、栅极驱动电路、源极驱动电路和反转电路,所述栅线与位于同一行的所述子像素相连,所述数据线与位于同一列的所述子像素相连;

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与所述栅线相连,所述源极驱动电路包括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所述反转电路与所述正极输出端和所述负极输出端相连,并被配置为在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扫描的第一时段,导通所述正极输出端与奇数列所述数据线,导通所述负极输出端与偶数列所述数据线;在第二时段导通所述负极输出端与奇数列所述数据线,导通所述正极输出端与偶数列所述数据线;

所述反转电路包括连接所述正极输出端与奇数列所述数据线的第一电路,连接所述负极输出端与偶数列所述数据线的第二电路,连接所述负极输出端与奇数列所述数据线第三电路,以及,连接所述正极输出端与偶数列所述数据线的第四电路;

所述第一电路包括第一控制开关,所述第二电路包括第二控制开关,所述第三电路包括第三控制开关,所述第四电路包括第四控制开关;

所述反转电路响应于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所述第二控制开关、所述第三控制开关和所述第四控制开关的开和/或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转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端、第二控制端以及至少一个反转单元;

所述反转单元包括:

第一薄膜晶体管,控制极与所述第一控制端相连,第一极与奇数列所述数据线相连,第二极与所述正极输出端;

第二薄膜晶体管,控制极与所述第一控制端相连,第一极与偶数列所述数据线相连,第二极与所述负极输出端;

第三薄膜晶体管,控制极与所述第二控制端相连,第一极与偶数列所述数据线相连,第二极与所述正极输出端;

第四薄膜晶体管,控制极与所述第二控制端相连,第一极与奇数列所述数据线相连,第二极与所述负极输出端;

所述反转电路响应于控制指令向所述第一控制端或所述第二控制端输出导通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端被配置为在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扫描的第一时段,向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控制极输入导通信号;

所述第二控制端被配置为在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扫描的第二时段,向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控制极输入导通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转电路包括多个所述反转单元,每个所述反转单元与一根奇数列所述数据线和一个偶数列所述数据线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岛包括沿所述行方向排布的

8个所述子像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沿所述行方向和所述列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包括沿所述列方向排布、显示不同色彩的所述像素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均包括沿所述列方向排布的红色像素岛、绿色像素岛和蓝色像素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栅极驱动电路集成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多个级联的移位寄存器单元;所述栅线与所述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输出端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位于所述栅线一端外侧的第一驱动单元,以及位于所述栅线另一端外侧的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与奇数行所述栅线相连的所述移位寄存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与偶数行所述栅线相连的所述移位寄存器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中的所述移位寄存器单元均位于所述栅线同一端的外侧。

11.一种显示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驱动方法包括:在栅极驱动电路扫描栅线的第一时段,导通正极输出端与奇数列数据线,导通负极输出端与偶数列数据线;

在栅极驱动电路扫描栅线的第二时段,导通负极输出端与奇数列数据线,导通正极输出端与偶数列数据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段为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扫描奇数行栅线的时段,所述第二时段为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扫描偶数行栅线的时段。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集成于所述显示装置的阵列基板,包括多个级联的移位寄存器单元;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位于所述栅线一端外侧的第一驱动单元,以及位于所述栅线另一端外侧的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与奇数行所述栅线相连的所述移位寄存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与偶数行所述栅线相连的所述移位寄存器单元;

在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扫描过程中,先控制所述第一驱动单元逐行扫描,再控制所述第二驱动单元逐行扫描;

所述第一时段为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扫描的时段,所述第二时段为所述第二驱动单元扫描的时段。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逐行扫描栅线,所述第一时段为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扫描过程的前半时段,所述第二时段为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扫描过程的后半时段。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说明书 :

显示装置、显示驱动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显示驱动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在相关技术中兼容2D/3D显示的显示装置中,包括进行特殊的像素排布的2D显示面板,以及设置于2D显示面板出光侧的液晶透镜;通过控制液晶透镜,实现2D与3D显示的切换。
[0003] 然而在现有2D/3D显示装置中,显示装置由2D切换到3D时会出现严重的闪烁(flicker),影响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显示装置、显示驱动方法及电子设备。
[0005]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设置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出光侧的液晶透镜,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沿行方向和列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岛,每个所述像素岛均包括沿所述行方向排列的至少两个子像素;所述液晶透镜被配置为在立体显示时控制所述像素岛中任一所述子像素的出光射出;
[0006]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栅线、数据线、栅极驱动电路、源极驱动电路和反转电路,所述栅线与位于同一行的所述子像素相连,所述数据线与位于同一列的所述子像素相连;
[0007] 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与所述栅线相连,所述源极驱动电路包括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所述反转电路与所述正极输出端和所述负极输出端相连,并被配置为在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扫描的第一时段,导通所述正极输出端与奇数列所述数据线,导通所述负极输出端与偶数列所述数据线;在第二时段导通所述负极输出端与奇数列所述数据线,导通所述正极输出端与偶数列所述数据线。
[0008] 如此设计,可以使3D场景下控制进入人眼的子像素既包含正极性又包含负极性,从而能够消除flicker效应,解决3D闪屏问题。
[0009]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反转电路包括连接所述正极输出端与奇数列所述数据线的第一电路,连接所述负极输出端与偶数列所述数据线的第二电路,连接所述负极输出端与奇数列所述数据线第三电路,以及,连接所述正极输出端与偶数列所述数据线的第三电路;
[0010] 所述第一电路包括第一控制开关,所述第二电路包括第二控制开关,所述第三电路包括第三控制开关,所述第四电路包括第四控制开关;
[0011] 所述反转电路响应于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所述第二控制开关、所述第三控制开关和所述第四控制开关的开和/或关。
[0012]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反转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端、第二控制端以及至少一个反转单元;
[0013] 所述反转单元包括:
[0014] 第一薄膜晶体管,控制极与所述第一控制端相连,第一极与奇数列所述数据线相连,第二极与所述正极输出端;
[0015] 第二薄膜晶体管,控制极与所述第一控制端相连,第一极与偶数列所述数据线相连,第二极与所述负极输出端;
[0016] 第三薄膜晶体管,控制极与所述第二控制端相连,第一极与偶数列所述数据线相连,第二极与所述正极输出端;
[0017] 第四薄膜晶体管,控制极与所述第二控制端相连,第一极与奇数列所述数据线相连,第二极与所述负极输出端;
[0018] 所述反转电路响应于控制指令向所述第一控制端或所述第二控制端输出导通指令。
[0019]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控制端被配置为在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扫描的第一时段,向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控制极输入导通信号;
[0020] 所述第二控制端被配置为在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扫描的第二时段,向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控制极输入导通信号。
[0021]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反转电路包括多个所述反转单元,每个所述反转单元与一根奇数列所述数据线和一个偶数列所述数据线相连。
[0022]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像素岛包括沿所述行方向排布的8个所述子像素。
[0023]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沿所述行方向和所述列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包括沿所述列方向排布、显示不同色彩的所述像素岛。
[0024]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均包括沿所述列方向排布的红色像素岛、绿色像素岛和蓝色像素岛。
[0025]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栅极驱动电路集成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多个级联的移位寄存器单元;所述栅线与所述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输出端相连。
[0026]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位于所述栅线一端外侧的第一驱动单元,以及位于所述栅线另一端外侧的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与奇数行所述栅线相连的所述移位寄存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与偶数行所述栅线相连的所述移位寄存器单元。
[0027]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中的所述移位寄存器单元均位于所述栅线同一端的外侧。
[0028]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驱动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驱动方法包括:
[0029] 在栅极驱动电路扫描栅线的第一时段,导通正极输出端与奇数列数据线,导通负极输出端与偶数列数据线;
[0030] 在栅极驱动电路扫描栅线的第二时段,导通负极输出端与奇数列数据线,导通正极输出端与偶数列数据线。
[0031]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时段为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扫描奇数行栅线的时段,所述第二时段为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扫描偶数行栅线的时段。
[0032]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栅极驱动电路集成于所述显示装置的阵列基板,包括多个级联的移位寄存器单元;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位于所述栅线一端外侧的第一驱动单元,以及位于所述栅线另一端外侧的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与奇数行所述栅线相连的所述移位寄存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与偶数行所述栅线相连的所述移位寄存器单元;
[0033] 在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扫描过程中,先控制所述第一驱动单元逐行扫描,再控制所述第二驱动单元逐行扫描;
[0034] 所述第一时段为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扫描的时段,所述第二时段为所述第二驱动单元扫描的时段。
[0035]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栅极驱动电路逐行扫描栅线,所述第一时段为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扫描过程的前半时段,所述第二时段为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扫描过程的后半时段。
[0036]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003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8]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中像素排布示意图;
[0040]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41]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电路的局部示意图;
[0042]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GOA时序图。
[0043] 附图标记说明:
[0044] 1‑阵列基板、2‑液晶层、3‑彩膜基板、4‑液晶透镜、5‑像素晶体管、6‑像素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46]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透镜4(lens),其中,液晶显示面板可以为扭曲向列型(Twisted Nematic,缩写TN)液晶显示面板、共面开关型(In Plane Switching,缩写IPS)液晶显示面板、或者、边缘场开关型(Fringe Field Switching,缩写FFS)液晶显示面板;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液晶显示面板的具体类型。
[0047] 请参考图1,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1(Array)、彩膜基板3(CF)和液晶层2(LC),阵列基板1和彩膜基板3对盒设置,液晶层2设置于对盒的阵列基板1和彩膜基板3之间。
[0048]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中像素排布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多个像素单元呈多行多列排布成像素阵列,像素阵列包括多个沿行方向延伸的像素行,多个像素行沿列方向并列排布,每个像素行包括沿行方向布置的多个像素单元;相邻像素行之间的像素单元对齐,形成沿列方向延伸的像素列,所有像素列沿行方向并列排布。
[0049] 以图2所示方位为例,行方向为横向方向,列方向为纵向方向。像素阵列形成用于显示的显示区。
[0050] 像素单元包括沿第二方面排布的三个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像素岛,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像素单元中的三个像素岛分别为红色(R)像素岛、绿色像素岛(G)和蓝色(B)像素岛。每个像素岛中包括沿行方向排列的8个子像素,同一像素岛中的8个子像素发出的光线颜色相同;子像素用于在3D显示时显示视点信息,8个子像素则对应8个视点信息,在可能实施方式中,每个像素岛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像素即可实现3D显示。像素阵列中的子像素沿行方向和列方向排列成多行多列。
[0051] 液晶透镜4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侧,可控制开启和关断,在关断状态下,液晶显示面板发出的光线可以正常通过液晶透镜4射出,此时液晶显示面板实现2D显示;液晶透镜4开启后,通过控制液晶透镜4的形貌,使其能够像素岛中任一子像素发出的光射出,此时液晶显示面板实现3D显示。从而通过控制液晶透镜4实现2D、3D显示可切换的效果。
[0052]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阵列基板1包括衬底基板,以及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像素电路和与像素电路相连的多个像素电极6,像素电极6与子像素对应设置;彩膜基板3设置有与像素电极6对应的公共电极,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像素电极6和公共电极均设置在阵列基板1的一侧,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型的液晶显示面板选择相应的像素电极6和公共电极设置方式,在此不作限定。
[0053] 像素电路包括多条栅线Gate、多条数据线Data和多个与子像素对应的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缩写TFT),该薄膜晶体管定义为像素晶体管5。像素晶体管5包括栅极、源极和漏极,像素晶体管5的漏极与对应子像素的像素电极6相连,像素晶体管5的栅极与栅线Gate连接像素晶体管5的源极和data线连接。
[0054] 像素晶体管5与子像素对应排布,像素晶体管5的排布方式可以参考子像素的排布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0055] 每条栅线Gate均沿行方向延伸布置,多条栅线Gate沿列方向并列排布,栅线Gate与像素行对应设置,同一行子像素的像素晶体管5的栅极与同一栅线Gate连接。
[0056] 每条数据线Data均沿列方向延伸,多条数据线Data沿行方向并列排布,数据线Data与像素列对应设置,可选的,同一列中子像素的像素晶体管5的源极与同一数据线Data相连。
[0057] 该显示装置还包括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包括栅极驱动电路、源极驱动电路与公共电压产生电路。其中,栅极驱动电路与多条栅线均相连,用于在驱动阶段向多条栅线Gate依次提供扫描信号,栅线Gate接收到扫描信号以将栅线Gate对应的像素晶体管5开启,即,使像素晶体管5的源极和漏极导通。
[0058] 源极驱动电路与多条数据线Data均相连,用于在驱动阶段向多条数据线Data分别写入数据电压,数据电压通过开启的像素晶体管5输入至相应的像素电极6。公共电压产生电路与公共电极电连接,用于在驱动阶段向公共电极提供公共电压Vcom。
[0059] 当像素电极6未输入数据电压时,位于像素电极6和公共电极之间的液晶单元处于初始状态;当像素电极6输入数据电压时,像素电极6和公共电极之间产生电压差,液晶单元在该电压差的作用下发生翻转,液晶单元翻转后可以改变背光通过液晶单元的透光量,使对应的像素单元产生相应的亮度,即像素灰阶。像素灰阶与液晶单元的翻转角度有关,而液晶单元的翻转角度与像素电极6和公共电极之间的电压差有关,因此可以通过调节像素电极6和公共电极之间的电压差,即可调整像素灰阶的大小。
[0060] 在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过程中,若始终向像素电极6施加相同极性的数据信号,那么液晶分子容易产生极化,易导致残影现象。为防止这种情况会在显示驱动时,控制像素电极6极性以公共电极施加的公共电压Vcom为中心进行周期性变化,例如采用正、负帧驱动模式。
[0061] 正、负帧驱动模式是指,在相邻两帧显示画面中,在一帧显示画面中输入至像素电极6的数据电压与公共电压的电压差为正值,即向像素电极6输入正极性驱动信号,该帧显示画面即为正帧驱动;在另一帧显示画面中输入到像素电极6的数据电压与公共电压的电压差为负值,即向像素电极6输入负极性驱动信号,该帧显示画面即为负帧驱动。通过正帧和负帧交替变换,使得加载在液晶分子上的电压极性交替变换,从而能够避免液晶分子总是被一个方向的电场极化,减轻液晶显示的残像。
[0062] 然而,因为液晶正反偏特性、工艺均一性等因素影响,无法保证液晶显示面板所有子像素正偏与反偏的夹角完全对称,也就不能保证同一灰阶下正负帧的亮度完全相同,正负帧亮度容易出现周期性跳变,能够产生人眼可感知的闪烁flicker现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由2D切换到3D时,由视点子像素分布规律导致经过液晶透镜4后,进入人眼的只有相同极性的视点子像素并逐帧翻转,也就是说,3D显示画面均为flicker pattern。
[0063]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在显示装置中的驱动电路中,源极驱动电路包括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驱动电路还设置有反转电路,反转电路与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相连,并被配置为在栅极驱动电路扫描的第一时段,导通正极输出端与奇数列数据线,导通负极输出端与偶数列数据线;在第二时段导通负极输出端与奇数列数据线,导通正极输出端与偶数列数据线。如此设计,可以使3D场景下控制进入人眼的子像素既包含正极性又包含负极性,从而能够消除flicker效应,解决3D闪屏问题。
[0064]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电路的局部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驱动电路包括反转电路(虚框中),反转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端EN_ODD、第二控制端EN_EVEN以及至少一个反转单元(swap单元)。
[0065] 反转单元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第三薄膜晶体管TFT3和第四薄膜晶体管TFT4,其中,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的控制极与第一控制端EN_ODD相连,第一极与奇数列数据线相连,第二极与正极输出端;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的控制极与第一控制端EN_ODD相连,第一极与偶数列数据线相连,第二极与负极输出端;第三薄膜晶体管TFT3的控制极与第二控制端EN_ODD相连,第一极与偶数列数据线相连,第二极与正极输出端;第四薄膜晶体管TFT4的控制极与第二控制端相连,第一极与奇数列数据线相连,第二极与负极输出端。
[0066]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采用的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源极和漏极,本文将源极和漏极中的一个称为第一极,将源极和漏极中的另一个称为第二极,将栅极称为控制极。
[0067] 反转电路响应于控制指令向第一控制端EN_ODD或第二控制端EN_EVEN输出导通指令。
[0068] 在一具体应用场景中,像素极性控制逻辑为:
[0069] 奇数行控制:当栅极驱动电路扫描奇数行栅线时;控制第一控制端EN_ODD=1、第二控制端EN_EVEN=0,也就是说,通过第一控制端EN_ODD向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和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的控制极输入导通指令,由第一控制端EN_ODD控制的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和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打开;由于第二控制端EN_EVEN未向第三薄膜晶体管TFT3和第四薄膜晶体管TFT4的控制极输入导通信号,第三薄膜晶体管TFT3和第四薄膜晶体管TFT4关闭,从而实现给奇数行奇数列充正/负极性、奇数行偶数列充负/正极性。
[0070] 偶数行控制:当栅极驱动电路扫描偶数行栅线时,控制第一控制端EN_ODD=0、第二控制端EN_EVEN=1,也就是说,也就是说,通过第二控制端EN_EVEN向第三薄膜晶体管TFT3和第四薄膜晶体管TFT4的控制极输入导通指令,由第二控制端EN_EVEN控制的第三薄膜晶体管TFT3和第四薄膜晶体管TFT4打开;由于第一控制端EN_ODD未向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和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的控制极输入导通信号,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和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关闭;从而实现给偶数行奇数列充负/正极性、偶数行偶数列充正/负极性。
[0071] 通过以上描述可知,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反转电路,可以使3D场景下进入人眼的奇数行与偶数行子像素极性恰好相反,从而使进入人眼的正负极性子像素数量保持相同,消除flicker效应,解决3D闪屏问题。
[0072] 反转电路中的反转单元可以对应每对奇数列、偶数列数据线设置,也可以多对奇数列、偶数列数据线共用一个;反转单元均与同一第一控制端EN_ODD和第二控制端EN_EVEN相连。
[0073]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反转电路可以采用任意能够进行线路切换的电路实现,例如反转电路包括连接正极输出端与奇数列数据线的第一电路,连接负极输出端与偶数列数据线的第二电路,连接负极输出端与奇数列数据线第三电路,以及,连接正极输出端与偶数列数据线的第四电路;
[0074] 第一电路包括第一控制开关,第二电路包括第二控制开关,第三电路包括第三控制开关,第四电路包括第四控制开关;
[0075] 反转电路响应于控制指令控制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第三控制开关和第四控制开关的开和/或关。
[0076]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栅极驱动电路采用GOA(Gate Driver on Array,阵列基板1行驱动)设计,即将栅极驱动电路集成在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1上,替代由外接硅片制作的驱动芯片,可以省掉Gate IC(GateIntegrated Circuit,栅极驱动集成电路)部分以及扇出型(Fanout)布线空间,以简化阵列基板1的结构。利用GOA技术集成在阵列基板1上的栅极驱动电路也称为GOA电路。
[0077] 栅极驱动电路包括级联的多级移位寄存器单元(下文简称GOA),当前级移位寄存器单元输出信号除了输出驱动本行像素单元的像素晶体管5外,还输出至上一级移位寄存器单元(如果有的话),作为上一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的复位信号;还输出至下一级移位寄存器单元(如果有的话),作为下一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输入信号。在整个栅极驱动电路中,第一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输入信号是帧起始信号STV,而且不输出复位信号。最后一级移位寄存器单元连接一级冗余移位寄存器单元(Dummy GOA),实现最后一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的复位。由此可以看出,级联的多级移位寄存器单元互相影响,产生移位脉冲信号,实现对像素阵列进行逐行扫描。
[0078] 在本实施例中,栅极驱动电路包括位于栅线一端外侧的第一驱动单元,以及位于另一端外侧的第二驱动单元;第一驱动单元包括与奇数行栅线相连的移位寄存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包括与偶数行栅线相连的移位寄存器单元。
[0079]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GOA时序图,如图5所示,在3D模式下,先由上至下驱动奇数行的GOA,也就是第一驱动单元逐行扫描的过程中,控制第一控制端EN_ODD向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和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的控制极输入导通指令,由第一控制端EN_ODD控制的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和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TFT打开;控制第二控制端EN_EVEN不向第三薄膜晶体管TFT3和第四薄膜晶体管TFT4的控制极输入导通信号,第三薄膜晶体管TFT3和第四薄膜晶体管TFT4;
[0080] 之后再由上至下驱动偶数行的GOA,也就是第二驱动单元逐行扫描的过程中,控制第二控制端EN_EVEN向第三薄膜晶体管TFT3和第四薄膜晶体管TFT4的控制极输入导通指令,由第二控制端EN_EVEN控制的第三薄膜晶体管TFT3和第四薄膜晶体管TFT4打开;控制第一控制端EN_ODD不向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和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的控制极输入导通信号,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和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关闭。
[0081] 上述实施例以栅极驱动电路进行隔行扫描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此,在一些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逐行扫描的方式。需要指出的是,隔行扫描可以大幅度降低液晶显示面板驱动功耗。因为应用解决3D闪屏的像素极性swap驱动方式后,若依然用逐行扫描方式,数据线极性会以行为周期进行大幅度正负极性充放电,增加功耗。应用图5中时序进行控制时,可以在3D模式下先扫描奇数行再扫描偶数行,一帧内数据线极性仅大幅度正负极性跳转依次,从而大幅度降低功耗。
[0082] 本申请实施例同时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上述显示装置的显示驱动方法,显示驱动方法包括:
[0083] 在栅极驱动电路扫描栅线的第一时段,导通正极输出端与奇数列数据线,导通负极输出端与偶数列数据线;
[0084] 在栅极驱动电路扫描栅线的第二时段,导通负极输出端与奇数列数据线,导通正极输出端与偶数列数据线。
[0085]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时段为栅极驱动电路扫描奇数行栅线的时段,第二时段为栅极驱动电路扫描偶数行栅线的时段。
[0086]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栅极驱动电路集成于显示装置的阵列基板,包括多个级联的移位寄存器单元;栅极驱动电路包括位于栅线一端外侧的第一驱动单元,以及位于栅线另一端外侧的第二驱动单元;第一驱动单元包括与奇数行栅线相连的移位寄存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包括与偶数行栅线相连的移位寄存器单元;
[0087] 在栅极驱动电路扫描过程中,先控制第一驱动单元逐行扫描,再控制第二驱动单元逐行扫描;
[0088] 第一时段为第一驱动单元扫描的时段,第二时段为第二驱动单元扫描的时段。
[0089]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栅极驱动电路逐行扫描栅线,第一时段为栅极驱动电路扫描过程的前半时段,第二时段为栅极驱动电路扫描过程的后半时段。本申请实施例同时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可以为电视、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户外广告屏等。
[0090]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91]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0092] 此外,上文所描述的本申请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93]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申请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