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达、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949198.3

文献号 : CN11417302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夏太红王炜甘学诚郭利德王昕

申请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马达、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用以提高摄像模组的结构可靠性。马达包括移动支架、驱动组件以及锁止装置,锁止装置包括壳体、磁轭、磁体、线圈、转轴以及连接板,磁轭上开设有第一开孔以及开口;磁体转动设置在第一开孔内;转轴与磁体固定连接,转轴与壳体转动连接且具有伸出至壳体的外侧的第一伸出端,第一伸出端设置有第一锁定件;连接板与移动支架固定连接,连接板上开设有锁定孔,连接板套设在第一伸出端;当磁体处于第一位置时,连接板限位于第一锁定件与壳体的外壁之间;当磁体处于第二位置时,连接板能够相对第一伸出端滑动;线圈绕设于磁轭上,用于在通电时,产生驱动磁体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的磁场。

权利要求 :

1.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应用于摄像模组,包括移动支架、驱动组件以及锁止装置,所述移动支架用于承载所述摄像模组的透镜;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移动支架运动;所述锁止装置包括壳体、磁轭、磁体、线圈、转轴以及连接板,其中:所述磁轭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磁轭上开设有第一开孔以及与所述第一开孔连通的开口;

所述磁体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孔内,且所述磁体具有与所述磁轭吸附固定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所述转轴与所述磁体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且具有伸出至所述壳体的外侧的第一伸出端,所述第一伸出端设置有第一锁定件;

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移动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锁定孔,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锁定孔套设在所述第一伸出端;当所述磁体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连接板限位于所述第一锁定件与所述壳体的外壁之间;当所述磁体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锁定件可穿过所述锁定孔,使所述连接板能够相对所述第一伸出端滑动;

所述线圈绕设于所述磁轭上,所述线圈用于在通电时,通过所述磁轭产生驱动所述磁体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的磁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所述转轴以及所述锁定件组成所述锁止装置的动子,所述动子的重心位于所述动子的旋转轴线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用于在通入第一方向的电流时,通过所述磁轭产生驱动所述磁体由所述第一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磁场,以及用于在通入第二方向的电流时,通过所述磁轭产生驱动所述磁体由所述第二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的磁场。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轭包括位于所述开口两侧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磁体包括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当所述第一磁极与所述第一部分吸附、所述第二磁极与所述第二部分吸附时,所述磁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当所述第一磁极与所述第二部分吸附、所述第二磁极与所述第一部分吸附时,所述磁体处于所述第二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磁轭材料的体积大于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周侧的其它区域的磁轭材料的体积;

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的磁轭材料的体积大于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周侧的其它区域的磁轭材料的体积;

当所述第一磁极与所述第一区域位置相对时,所述磁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当所述第一磁极与所述第二区域位置相对时,所述磁体处于所述第二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轭为六面体结构,所述磁轭具有位置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开口开设于所述第一端;

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一部分靠近所述第一端的角部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第二部分靠近所述第一端的角部区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轭上还开设有用于使所述线圈穿过的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开孔位于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二端之间;

所述第一部分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二开孔之间的第三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三区域的磁轭材料的体积大于位于所述第三区域周侧的其它区域的磁轭材料的体积;

所述第二部分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二开孔之间的第四区域,所述第四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对称设置,且所述第四区域的磁轭材料的体积大于位于所述第四区域周侧的其它区域的磁轭材料的体积。

8.如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轭为一体结构;或者,所述磁轭由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拼接而成。

9.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背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分别连接于所述背板的相对的两侧;

所述第一侧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伸出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伸出至所述壳体的外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转轴还包括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伸出至所述壳体的外侧的第二伸出端,所述第二伸出端设置有第二锁定件,所述第二锁定件与所述第一锁定件的形状相同且对称设置;

所述第二侧板的外壁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当所述磁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锁定件与所述第一限位块抵接;当所述磁体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锁定件与所述第二限位块抵接。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通孔之间间隙配合。

12.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包括本体以及相对所述本体折弯的第一折弯部,所述锁定孔开设于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一折弯部用于与所述移动支架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折弯部的折弯方向与所述移动支架的移动方向平行。

13.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移动支架的移动方向平行。

1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与所述第一开孔的内壁间隔设置。

15.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马达以及设置于所述马达内的反射组件、透镜、感光芯片,其中,所述透镜安装于所述马达的移动支架上;

所述反射组件位于所述透镜的入光侧,用于将射入所述摄像模组的光线转向并射入所述透镜;

所述感光芯片位于所述透镜的出光侧,用于采集穿过所述透镜的光线。

1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以及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设置于所述机壳内。

说明书 :

一种马达、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马达、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为了提升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的竞争力,集成变焦功能的摄像模组已成为当前终端设备的标配,利用这种摄像模组可实现大焦距的远景拍摄以及小焦距的广角拍摄功能,从而满足用户在多种场景下的拍摄需求。为了实现变焦功能,摄像模组中通常配置有用以驱动镜片运动的马达,目前,随着终端设备拍照功能的进一步提升,对摄像模组内马达的驱动行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马达的可靠性的风险也相应增加。例如,在马达未工作的状态下,当终端设备受到冲击或者晃动时,马达上用于承载并带动镜片运动的载座也会在冲击作用下发生晃动,进而导致出现撞击异响、撞击粉尘及其它可靠性问题。
[0003] 申请内容
[0004]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马达、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用以提高摄像模组的结构可靠性。
[0005]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马达,该马达可应用于摄像模组中,包括移动支架、驱动组件以及锁止装置,移动支架可用于承载摄像模组的透镜,驱动组件可用于驱动移动支架运动,锁止装置则可用于将移动支架的位置进行锁定。具体设置时,锁止装置可包括壳体、磁轭、磁体、线圈、转轴以及连接板,其中,磁轭位于壳体内,磁轭上开设有第一开孔以及与第一开孔连通的开口;磁体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开孔内,且磁体具有与磁轭吸附固定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转轴与磁体之间固定连接,与壳体之间动连接,且转轴具有伸出至壳体外侧的第一伸出端,该第一伸出端上设置有第一锁定件;连接板与移动支架固定连接,连接板上开设有锁定孔,通过该锁定孔,连接板可套设在转轴的第一伸出端上。当磁体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锁定件无法穿过锁定孔,连接板可限位于第一锁定件与壳体的侧壁之间,因此移动支架的位置也相对锁定,此状态即为锁止装置的锁定状态;当磁体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锁定件可以穿过锁定孔,使连接板能够相对第一伸出端滑动,因此移动支架在导轨上可自由滑动,此状态即为锁止装置的解锁状态。线圈绕设在磁轭上,可用于在得电时向磁轭中传输磁力线,以通过磁轭产生驱动磁体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的磁场。
[0006] 上述方案中,在对锁止装置的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进行切换时,仅需向线圈通入一瞬时电流即可实现,并且在完成切换之后,利用磁体与磁轭间的静磁吸力即可保持在切换之后的工作状态,无需向锁止装置持续通电,因此可以提高锁止装置的可靠性,进而可以实现对移动支架的位置的可靠锁定与解锁,提高摄像模组的结构可靠性。
[0007] 在对锁止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的过程中,磁体、转轴以及锁定件同步转动,具体设计时,由磁体、转轴以及锁定件所构成的动子的重心可位于该动子的旋转轴线上,这种设置方式可使得动子的重心力臂为零,因此,即使受到外界的冲击,动子所受到的由于重心而造成的旋转力矩依然为零,从而可以使动子在遭受冲击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在原来的位置,进而可以提高锁止装置的结构可靠性。
[0008] 在将转轴与磁体固定连接时,磁体上可开设穿孔,转轴可过盈装配于该穿孔内,实现与磁体的固定。
[0009]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在向线圈通入第一方向的电流时,线圈可通过磁轭产生驱动磁体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的磁场;在向线圈通入第二方向的电流时,线圈可通过磁轭产生驱动磁体由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的磁场。因此,通过向线圈通入对应方向的瞬时电流,即可简单地实现对锁止装置的工作状态的切换。
[0010] 具体设置磁轭时,磁轭可包括位于开口两侧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磁体则包括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当第一磁极与第一部分吸附、第二磁极与第二部分吸附时,磁体可固定于第一位置;当第一磁极与第二部分吸附、第二磁极与第一部分吸附时,磁体可固定于第二位置。
[0011] 为了使磁体可靠地固定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第一部分可包括第一区域,该第一区域的磁轭材料的体积大于位于其周侧的其它区域的磁轭材料的体积,因此第一部分与磁体之间的产生的吸附力要大于其周侧区域,当第一磁极与第一区域位置相对时为磁体的第一位置;第二部分可包括第二区域,该第二区域的磁轭材料的体积大于位于其周侧的其它区域的磁轭材料的体积,第二部分与磁体之间产生的吸附力也要大于其周侧区域,当第一磁极与第二区域位置相对时为磁体的第二位置。由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与磁体之间的吸附力相对较大,因此磁体能够可靠地稳定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0012]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磁轭可以为六面体结构,磁轭具有位置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上述开口可开设于磁轭的第一端。这时,第一部分上磁轭材料相对较多的一个区域即为其靠近第一端的角部区域,第二部分上磁轭材料相对较多的一个区域也即为其靠近第一端的角部区域,该两个角部区域即分别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0013] 在将线圈绕设在磁轭上时,磁轭上还可开设有用于使线圈穿过的第二开孔,该第二开孔克位于第一开孔与第二端之间;第一部分还可包括位于第一开孔与第二开孔之间的第三区域,第三区域与第二区域对称设置,且第三区域的磁轭材料的体积大于位于其周侧的其它区域的磁轭材料的体积,当磁体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磁极与第二区域位置相对,第二磁极则与第三区域位置相对,因此可以使磁体更加可靠地固定在第二位置。
[0014] 类似地,第二部分还可包括位于第一开孔与第二开孔之间的第四区域,第四区域与第一区域对称设置,且第四区域的磁轭材料的体积大于位于其周侧的其它区域的磁轭材料的体积,当磁体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磁极与第一区域位置相对,第二磁极则与第四区域位置相对,因此可以使磁体更加可靠地固定在第一位置。
[0015]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磁轭可以为一体结构。在另外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为了降低磁轭的加工难度以及线圈的安装难度,磁轭也可以由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拼接而成。
[0016] 具体设置壳体时,壳体可包括背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可分别连接在背板的相对的两侧;第一侧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伸出端可通过第一通孔伸出至壳体的外侧。
[0017]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一通孔与转轴之间可形成间隙配合,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转轴可相对壳体转动,另一方面还可以对转轴进行支撑。
[0018] 另外,第二侧板上可开设有第二通孔,转轴还可包括通过第二通孔社处置壳体的外侧的第二伸出端,该第二伸出端上可设置有第二锁定件,第二锁定件与第一锁定件的形状相同,且两者可对称设置;第一侧板的外壁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当磁体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锁定件可与第一限位块抵接,从而限制转轴继续转动,进而可以将锁止装置稳定在锁止状态;当磁体处于第而位置时,第二锁定件可与第二限位块抵接,从而限制转轴继续转动,进而可以将锁止装置稳定在解锁状态。
[0019] 类似地,第二通孔与转轴之间也可形成间隙配合,以提高对转轴的支撑强度。
[0020]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连接板可包括本体以及相对本体折弯的第一折弯部,锁定孔具体可开设在本体上,第一折弯部可用于与移动支架固定连接,并且在设置时,第一折弯部的折弯方向与移动支架的移动方向平行,以提高第一折弯部与移动支架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0021]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磁体与第一开孔的内壁可以间隔设置,这时磁体可支撑在转轴上,采用这种设置可以避免由于接触而产生的摩擦力,进而减小磁体的转动阻力,提高锁止装置的可靠性。
[0022] 第二方面,本申请另外提供了一种马达,该马达可应用于摄像模组,摄像模组包括沿物侧到像侧排列的多个透镜;马达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导轨、固定支架、第一移动支架、第二移动支架、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以及锁止装置,其中,导轨沿物侧到像侧的方向延伸设置;固定支架、第一移动支架即第二移动支架分别用于承载不同的透镜,且固定支架固定于导轨的一端,第一移动支架和第二移动支架可分别滑动装配在导轨上。第一驱动组件可用于驱动第一移动支架滑动,第二驱动组件可用于驱动第二移动支架滑动。锁止装置与第一移动支架连接,可用于将第一移动支架锁定在导轨上。
[0023] 上述方案中,当第一移动支架在导轨上滑动时,承载于第一移动支架上的透镜也可相对导轨滑动,借此可实现对摄像模组在特定倍率下的变焦拍摄,当第二移动支架在导轨上滑动时,承载于第二移动支架上的透镜也可以相对导轨移动,借此可实现对摄像模组在不同倍率下的对焦;另外,在马达未工作的状态下,通过锁止装置对第一移动支架进行锁定,还可以减小第一移动支架在冲击作用下发生晃动的风险,提高摄像模组的结构可靠性。
[0024]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马达还可包括第一检测磁铁和第一霍尔传感器,其中,第一检测磁体可设置在第一移动支架上,第一霍尔传感器可设置在外壳上与第一检测磁铁对应的位置,通过第一霍尔传感器与第一检测磁铁的配合可获取第一移动支架的位置信息,并可基于此对第一移动支架的位置进行精确调整,从而可以提高摄像模组的变焦的准确度。
[0025] 类似地,马达还可包括第二检测磁铁和第二霍尔传感器,其中,第二检测磁体可设置在第二移动支架上,第二霍尔传感器可设置在外壳上与第二检测磁铁对应的位置,通过第二霍尔传感器与第二检测磁铁的配合可获取第二移动支架的位置信息,并可基于此对第二移动支架的位置进行精确调整,从而可以提高摄像模组的对焦的准确度。
[0026] 另外,在其它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二移动支架还设置有朝向第一移动之间的一侧延伸的延长部,第二检测磁铁可设置在该延长部上,第二霍尔传感器则设置在第一移动支架上与第二检测磁铁对应的位置。采用该方案,可以将第一移动支架与第二移动支架之间的运动设置为关联运动,使得当第一移动支运动时,第二移动支架也响应第一移动支架的运动而运动。第一移动支架可以将第二透镜移动到预定的位置,实现特定倍率的变焦,第二移动支架则可在快速响应下将第三透镜移动到预定的位置,以实现对焦。
[0027] 在具体设置第一驱动组件时,第一驱动组件可包括第一磁性件和第一电磁元件,其中,第一磁性件与第一移动支架固定连接,第一电磁元件固定在外壳上,第一电磁元件可用于在通电时驱动第一磁性件及第一移动支架滑动;
[0028] 第二驱动组件可包括第二磁性件和第二电磁元件,其中,第二磁性件与第二移动支架固定连接,第二电磁元件固定在外壳上,第二电磁元件可用于在通电时驱动第二磁性件及第二移动支架滑动。
[0029] 为了更加高效地将第一电磁元件产生的磁力线传输到第一磁性件所在的位置,第一驱动组件还可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导磁件和第二导磁件,第一导磁件和第二导磁件可以为类似U型的结构,具体设置时,第一导磁件与第二导磁件的开口侧可相对设置,第一磁性件可固定在第一导磁件上,第一电磁元件则绕设在第二导磁件上,且第一电磁元件与第二导磁件滑动连接,当第一电磁元件通电时,第一磁性件与两个导磁件可整体带动第一移动支架沿导轨滑动。
[0030] 为了更加高效地将第二电磁元件产生的磁力线传输到第二磁性件所在的位置,第二驱动组件还可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三导磁件和第四导磁件,第三导磁件和第四导磁件可以为类似U型的结构,具体设置时,第三导磁件和第四导磁件的开口侧可相对设置,第二磁性件可固定在第三导磁件上,第二电磁元件则绕设在第四导磁件上,且第二电磁元件与第四导磁件滑动连接,当第二电磁元件通电时,第二磁性件与两个导磁件可整体带动第二移动支架沿导轨滑动。
[0031]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马达还可包括基板,基板可设置于第二移动支架远离第一移动支架的一侧,基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固定支架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固定孔,多个第二固定孔与多个第一固定孔一一对应设置;导轨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孔内,另一端固定在对应的第二固定孔内,从而可以将导轨可靠地固定在外壳内。
[0032]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摄像模组,该摄像模组包括前述任意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的马达以及设置在马达内的反射组件、透镜和感光芯片,其中,透镜可安装在马达的移动支架上;反射组件可位于透镜的入光侧,用于将射入摄像模组的光线转向并射入透镜;感光芯片位于透镜的出光侧,用于采集穿过透镜的光线。该摄像模组的结构可靠性较高。
[0033]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机壳以及前述实施方案中的摄像模组,摄像模组设置于机壳内。由于摄像模组的结构可靠性较高,因此电子设备的整体性能也得以提升。

附图说明

[0034]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2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0036] 图3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A‑A线处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0037] 图4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5为图4所示的摄像模组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0039] 图6为图5所示的光学镜头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0040] 图7为图6所示的镜头组件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0041] 图8为图7所示的马达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0042] 图9为图7所示的马达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0043] 图10为图7所示的马达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0044] 图11为图4所示的摄像模组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45] 图12为图4所示的摄像模组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46] 图13为图4所示的摄像模组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0047] 图14为图4所示的摄像模组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0048] 图15为图14中的摄像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49] 图16为图14所示的马达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50] 图17为图4所示的摄像模组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51]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52]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止装置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53]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止装置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54]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止装置在锁定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55]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止装置在解锁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56]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磁轭的结构示意图;
[0057]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止装置在锁定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0058]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止装置在解锁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0059] 图26为线圈未通电状态下磁体所受到的转矩与磁体的位置关系曲线图;
[0060] 图27为线圈通电状态下磁体所受到的转矩与磁体的位置关系曲线图。
[0061] 附图标记:
[0062] 1‑电子设备;10‑光学镜头;20‑模组电路板;30‑感光芯片;40‑滤光片;51‑装饰件;
[0063] 52‑第二盖板;70‑机壳;80‑屏幕;90‑主机电路板;100‑摄像模组;71‑边框;72‑后盖;
[0064] 81‑第一盖板;82‑显示屏;91‑避让空间;73‑进光孔;101‑镜头组件;11‑反射组件;
[0065] 111‑棱镜马达;112‑反射件;1111‑第一透光孔;1112‑第二透光孔;1121‑入光面;
[0066] 1123‑出光面;12‑外壳;14‑马达;15‑透镜;16‑电路板;171a、171b‑霍尔传感器;
[0067] 172a、172b‑检测磁铁;121‑上盖;122‑底板;1212‑第一侧板;1215‑上侧板;
[0068] 1213‑第二侧板;1214‑第三侧板;1211‑第三透光孔;13‑基板;141‑导轨;142‑固定支架;
[0069] 143‑第一移动支架;144‑第二移动支架;145‑第一磁性件;146‑第一电磁元件;
[0070] 147‑第二磁性件;148‑第二电磁元件;131‑第四透光孔;132‑第一固定孔;
[0071] 1421‑第二固定孔;1422‑第一安装孔;151‑第一透镜;1433‑第一滑孔;1431‑第一支撑体;
[0072] 1432‑第一底座;1434‑第二安装孔;152‑第二透镜;1435‑第一安装槽;1443‑第二滑孔;
[0073] 1441‑第二支撑体;1442‑第二底座;1444‑第三安装孔;153‑第三透镜;1445‑第二安装槽;
[0074] 1436‑沉槽;1437‑第一延长部;1446‑第二延长部;133‑凹槽;149a‑第一导磁件;
[0075] 149b‑第二导磁件;149c‑第三导磁件;149d‑第四导磁件;60‑锁止装置;61‑壳体;
[0076] 62‑磁轭;63‑磁体;64‑线圈;65‑转轴;66‑连接板;621‑第一开孔;622‑开口;
[0077] 661‑锁定孔;651‑伸出端;652‑锁定件;662‑本体;663‑第一折弯部;664‑第二折弯部;
[0078] 611‑背板;612‑第一侧板;613‑第二侧板;614‑第二通孔;651‑伸出端;652‑锁定件;
[0079] 651A‑第一伸出端;651B‑第二伸出端;652A‑第一锁定件;652B‑第二锁定件;
[0080] 615‑第一限位块;616‑第二限位块;623‑磁轭的第一端;624‑磁轭的第二端;
[0081] 631‑第一磁极;632‑第二磁极;625‑第一部分;626‑第二部分;625A‑第一区域;
[0082] 626A‑第二区域;627‑第二开孔;625B‑第三区域;626B‑第四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83]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84]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个人数码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照相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眼镜、AR头盔、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眼镜或者VR头盔、或者具有拍照及摄像功能的其它形态的设备。图1所示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以手机为例进行阐述。
[0085] 请参阅图2,并结合图1所示,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的部分分解示意图。电子设备1包括机壳70、屏幕80、主机电路板90及摄像模组100。需要说明的是,图1、图2以及下文相关附图仅示意性的示出了电子设备1包括的一些部件,这些部件的实际形状、实际大小、实际位置和实际构造不受图1、图2以及下文各附图限定。此外,当电子设备1为一些其它形态的设备时,电子设备1也可以不包括屏幕80以及主机电路板90。
[0086] 为了便于描述,定义电子设备1的宽度方向为X轴。电子设备1的长度方向为Y轴。电子设备1的厚度方向为Z轴。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1的坐标系设置可以根据具体实际需要灵活设置。
[0087] 其中,机壳70包括边框71以及后盖72。后盖72固定于边框71的一侧。一种实施方式中,后盖72通过粘胶固定连接于边框71。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后盖72与边框71形成一体成型结构,即后盖72与边框71为一个整体结构。
[0088] 在其它实施例中,机壳70也可以包括中板(图未示)。中板连接于边框71的内表面。中板与后盖72相对且间隔设置。
[0089] 请再次参阅图2,屏幕80固定于边框71的另一侧。此时,屏幕80与后盖72相对设置。屏幕80、边框71与后盖72共同围出电子设备1的内部。电子设备1的内部可用于放置电子设备1的器件,例如电池、受话器以及麦克风等。
[0090] 在本实施例中,屏幕80可用于显示图像、文字等。屏幕80可以为平面屏,也可以为曲面屏。屏幕80包括第一盖板81和显示屏82。第一盖板81层叠于显示屏82。第一盖板81可以紧贴显示屏82设置,可主要用于对显示屏82起到保护以及防尘作用。第一盖板81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玻璃。显示屏82可以采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屏,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显示屏等。
[0091] 请参阅图3,并结合图2所示,图3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在A‑A线处的部分剖面示意图。主机电路板90固定于电子设备1的内部。具体的,主机电路板90可以固定于屏幕80朝向后盖72的一侧。在其它实施例中,当机壳70包括中板时,主机电路板90可以固定于中板朝向后盖72的表面。
[0092] 可以理解的是,主机电路板90可以为硬质电路板,也可以为柔性电路板,也可以为软硬结合电路板。主机电路板90可以采用FR‑4介质板,也可以采用罗杰斯(Rogers)介质板,也可以采用FR‑4和Rogers的混合介质板,等等。这里,FR‑4是一种耐燃材料等级的代号,Rogers介质板为一种高频板。另外,主机电路板90可以用于设置芯片。例如,芯片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以及通用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
[0093] 请再次参阅图3,并结合图2所示,摄像模组100固定于电子设备1的内部。具体的,摄像模组100固定于屏幕80朝向后盖72的一侧。在其它实施例中,当机壳70包括中板时,摄像模组100可以固定于中板朝向后盖72的表面。
[0094] 另外,主机电路板90设置有避让空间91。避让空间91的形状不仅限于图1与图2所示意的矩形状。此时,主机电路板90的形状也不限于图1与图2所示意的“┘”型。摄像模组100位于避让空间91内。这样,在Z轴方向上,摄像模组100与主机电路板90具有重叠区域,从而避免了因摄像模组100堆叠于主机电路板90而导致电子设备1的厚度增大。在其它实施例中,主机电路板90也可以未设置避让空间91。此时,摄像模组100可以堆叠于主机电路板90,或者与主机电路板90间隔设置。
[0095] 在本实施例中,摄像模组100电连接于主机电路板90。具体的,摄像模组100通过主机电路板90电连接于CPU。当CPU接收到用户的指令时,CPU能够通过主机电路板90向摄像模组100发送信号,以控制摄像模组100拍摄图像或者录像。在其它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1未设置主机电路板90时,摄像模组100也可以直接接收用户的指令,并根据用户的指令进行拍摄图像或者录像。
[0096] 请再次参阅图3,后盖72开设有进光孔73。进光孔73将电子设备1的内部连通至电子设备1的外部。电子设备1还包括摄像头装饰件51和第二盖板52。部分摄像头装饰件51可以固定于后盖72的内表面,部分摄像头装饰件51接触于进光孔73的孔壁。第二盖板52固定连接在摄像头装饰件51的内表面。摄像头装饰件51与第二盖板52将电子设备1的内部与电子设备1的外部隔开,从而避免外界的水或者灰尘经进光孔73进入电子设备1的内部。第二盖板52的材质为透明材料。例如,玻璃或者塑料。此时,电子设备1外部的环境光线能够穿过第二盖板52进入电子设备1的内部。摄像模组100采集进入电子设备1内部的环境光线。
[0097] 可以理解的是,进光孔73的形状不仅限于附图1及附图2所示意的圆形。例如,进光孔73的形状也可以为椭圆形或者其它不规则图形等。
[0098] 在其它实施例中,摄像模组100也可以采集穿过后盖72的环境光线。具体的,后盖72的材质为透明材料。例如,玻璃或者塑料。后盖72朝向电子设备1内部的表面部分涂覆油墨,部分未涂覆油墨。此时,未涂覆油墨的区域形成透光区域。当环境光线经该透光区域进入电子设备1的内部时,摄像模组100采集环境光线。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可以不用开设进光孔73,也可以不用设置摄像头装饰件51和第二盖板52。电子设备1的整体性较佳,成本较低。
[0099] 如图4及图5所示,图4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的摄像模组100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的摄像模组100的部分分解示意图。摄像模组100包括光学镜头10、模组电路板20、感光芯片30以及滤光片40。需要说明的是,光学镜头10的光轴方向与摄像模组100的光轴方向相同。
[0100] 其中,模组电路板20固定于光学镜头10的出光侧,也即模组电路板20位于光学镜头10的像侧。图4示意了模组电路板20与光学镜头10大致围成长方体的形状。结合图3所示,模组电路板20可以电连接于主机电路板90。这样,信号能够在主机电路板90与模组电路板20之间传输。
[0101] 其中,模组电路板20可以为硬质电路板,也可以为柔性电路板,也可以为软硬结合电路板。此外,模组电路板20可以采用FR‑4介质板,也可以采用罗杰斯(Rogers)介质板,也可以采用Rogers和FR‑4的混合介质板,等等。
[0102] 请再次参阅图3,感光芯片30固定于模组电路板20朝向光学镜头10的一侧。感光芯片30与模组电路板20电连接。这样,当感光芯片30采集环境光线之后,感光芯片30根据环境光线产生信号,并将信号经模组电路板20传输至主机电路板90。
[0103] 一种实施方式中,感光芯片30可以通过板上芯片封装(chif on board,COB)技术贴装在模组电路板20。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感光芯片30也可以通过焊球阵列封装(ball grid array,BGA)技术或者栅格阵列封装(land grid array,LGA)技术封装在模组电路板20。
[0104]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模组电路板20上还安装有电子元器件或者其它芯片(例如驱动芯片)。电子元器件或者其它芯片设于感光芯片30的周边。电子元器件或者其它芯片用于辅助感光芯片30采集环境光线,以及辅助感光芯片30对所采集的环境光线进行信号处理。
[0105]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模组电路板20远离感光芯片30的一侧面设置有补强板。例如,补强板为钢板。补强板能够提高模组电路板20的强度。
[0106]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模组电路板20也可以在局部设置沉槽,此时,感光芯片30可安装于沉槽内。这样,感光芯片30与模组电路板20在X轴方向上具有重叠区域,此时,摄像模组100在X轴方向上可以设置得较薄。
[0107] 请再次参阅图3,滤光片40位于感光芯片30朝向光学镜头10的一侧。滤光片40可以用于过滤穿过光学镜头10的环境光线的杂光,并使过滤后的环境光线传播至感光芯片30,从而保证电子设备1拍摄图像具有较佳的清晰度。滤光片4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蓝色玻璃滤光片。例如,滤光片40还可以为反射式红外滤光片,或者是双通滤光片(双通滤光片可使环境光线中的可见光和红外光同时透过,或者使环境光线中的可见光和其它特定波长的光线(例如紫外光)同时透过,或者使红外光和其它特定波长的光线(例如紫外光)同时透过)。
[0108] 请参阅图6,图6是图5所示的光学镜头10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光学镜头10包括镜头组件101以及反射组件11。镜头组件101的光轴方向与光学镜头10的光轴方向相同。反射组件11固定于镜头组件101的入光侧。图5示意了反射组件11与镜头组件101大致围成长方体的形状。其中,反射组件11用于反射环境光线,以使环境光线传输至镜头组件101内。在本实施例中,反射组件11可以用于将沿Z轴方向传播的环境光线反射至沿X轴方向传播的环境光线。在其它实施例中,反射组件11可以用于将沿Z轴方向传播的环境光线反射至沿其它方向传播的环境光线。
[0109] 其中,反射组件11包括棱镜马达111及反射件112。棱镜马达111固定于镜头组件101的入光侧。反射件112位于棱镜马达111的内部。反射件112可以为三棱镜,也可以为反射镜。本实施例的反射件112以三棱镜为例进行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下文三棱镜的标号与反射件112的标号相同。
[0110] 请再次参阅图6,棱镜马达111设有第一透光孔1111。第一透光孔1111将棱镜马达111的内部连通至棱镜马达111的外部。第一透光孔1111的形状不仅限于图6所示意的长方形。结合图3所示,第一透光孔1111与第二盖板52相对设置。此时,电子设备1外部的环境光线能够经第二盖板52、第一透光孔1111进入棱镜马达111的内部。
[0111] 请再次参阅图3,棱镜马达111设有第二透光孔1112。第二透光孔1112将棱镜马达111的内部连通至棱镜马达111的外部。第二透光孔1112朝向镜头组件101。
[0112] 另外,三棱镜112包括入光面1121、反射面1122以及出光面1123。反射面1122连接于入光面1121与出光面1123之间。入光面1121与第一透光孔1111相对设置。出光面1123与第二透光孔1112相对设置。此时,当环境光线经第一透光孔1111进入棱镜马达111的内部时,环境光线经入光面1121进入三棱镜112内,并在三棱镜112的反射面1122处进行反射。此时,沿Z轴方向传播的环境光线被反射至沿X轴方向传播。最后,环境光线再经三棱镜112的出光面1123传出三棱镜112的外部,并经第二透光孔1112传出棱镜马达111的外部。
[0113]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棱镜马达111的内部设置三棱镜112,从而利用三棱镜112将沿Z轴方向传播的环境光线反射至沿X轴方向传播。这样,接收沿X轴方向传播的环境光线的摄像模组100的器件可以沿X轴方向排布。由于电子设备1在X轴方向的尺寸较大,摄像模组100内的器件在X轴方向的排布更加的灵活,更加简单。在本实施例中,摄像模组100的光轴方向为X轴方向。在其它实施例中,摄像模组100的光轴方向也可以为Y轴方向。
[0114] 请再次参阅图6,并结合图3所示,三棱镜112可以转动连接于棱镜马达111。在本实施例中,三棱镜112能够以Y轴为转动轴,在XZ平面转动。另外,三棱镜112也能够以Z轴为转动轴,在XY平面转动。可以理解的是,摄像模组100在采集环境光线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抖动,此时,环境光线的传输路径容易发生偏折,从而导致摄像模组100拍摄的图像不佳。在本实施例中,当环境光线的传输路径发生偏折时,棱镜马达111能够驱动三棱镜112转动,从而利用三棱镜112来调整环境光线的传输路径,减少或者避免环境光线的传输路径发生偏折,进而保证摄像模组100具有较佳的拍摄效果。故而,反射组件11可以起到光学防抖的效果。
[0115] 在其它实施例中,三棱镜112也可以固定连接于棱镜马达111或者也可以滑动连接于棱镜马达111。
[0116] 请参阅图7,图7是图6所示的镜头组件101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分解示意图。镜头组件101包括马达14和透镜15,透镜15可设置于马达14的外壳12内。
[0117] 其中,外壳12包括上盖121及底板122。上盖121安装于底板122。上盖121与底板122围成大致长方体。需要说明的是,图7的上方的标记122在图7的下方已经清楚地标记所对应的结构。图7的上方标记122主要说明底板122与上盖121均属于外壳12。
[0118] 另外,上盖121包括第一侧壁1212、上侧壁1215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1213与第三侧壁1214。第一侧壁1212连接在第二侧壁1213与第三侧壁1214之间。上侧壁1215连接在第二侧壁1213与第三侧壁1214之间。
[0119] 另外,第一侧壁1212设有第三透光孔1211。第三透光孔1211将外壳12的内部连通至外壳12的外部。第三透光孔1211的形状不仅限于图6与图7所示意的长方形。结合图3所示,第三透光孔1211与第二透光孔1112相对设置。当环境光线经第二透光孔1112传出反射组件11的外部时,环境光线经第三透光孔1211传播至镜头组件101的内部。
[0120] 请参阅图8,图8是图7所示的马达14的部分分解示意图。马达14包括基板13、导轨141、固定支架142、第一移动支架143、第二移动支架144、第一磁性件145、第一电磁元件
146、第二磁性件147、第二电磁元件148以及电路板16、霍尔传感器、检测磁铁。具体设置时,第一磁性件145与第二磁性件147可分别为磁石,第一电磁元件146与第二电磁元件148可分别为电磁线圈。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磁性件145与第一电磁元件146形成第一驱动组件,第二磁性件147以及第二电磁元件148形成第二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移动支架
143沿X轴方向移动。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移动支架144沿X轴方向移动。在其它实施例中,驱动组件的数量不仅限于本实施例所示意的两个。移动支架也不仅限于本实施例所示意的两个。
[0121] 其中,基板13为板状结构。基板13设有第四透光孔131。第四透光孔131贯穿基板13相对的两个表面。结合图6所示,基板13固定于外壳12远离第三透光孔1211的一侧。基板13与外壳12大致围成长方体。结合图3所示,图3也示意了基板13固定于外壳12远离第三透光孔1211的一侧。第四透光孔131将外壳12的内部连通至外壳12的外部。另外,感光芯片30与滤光片40均位于第四透光孔131内,且滤光片40固定于第四透光孔131的孔壁。这样,当环境光线经第三透光孔1211传播至外壳12的内部时,环境光线可以经第四透光孔131依次传播至滤光片40和感光芯片30。
[0122] 请再次参阅图8,基板13开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132。第一固定孔132的数量不仅限于附图8所示意的四个。多个第一固定孔132均贯穿基板13相对的两个表面。多个第一固定孔132位于第四透光孔131的周边。
[0123] 另外,固定支架142开设有第二固定孔1421。第二固定孔1421贯穿固定支架142相对的两个表面。第二固定孔1421的数量与第一固定孔132的数量相同。
[0124] 请参阅图9,图9是图7所示的马达14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多个导轨141与多个第一固定孔132一一对应地连接设置。多个导轨141与多个第二固定孔1421一一对应地连接设置。导轨141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固定孔132内,另一端固定于第二固定孔1421内。此时,基板13与固定支架142均相对导轨141固定连接。
[0125] 另外,固定支架142还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422。结合图7所示,透镜15包括第一透镜151。第一透镜151安装于第一安装孔1422内。此时,第一透镜151为定焦透镜。
[0126] 请再次参阅图9,第一移动支架143与固定支架142间隔设置。第一移动支架143活动连接于导轨141。具体的,第一移动支架143开设有多个第一滑孔1433。第一滑孔1433的数量与导轨141的数量相同。多个导轨141一一对应地穿过多个第一滑孔1433。导轨141可以相对第一滑孔1433的孔壁滑动。
[0127] 结合图8所示,第一移动支架143包括第一支撑体1431及连接第一支撑体1431的第一底座1432。需要说明的是,图8的上方的标记1432在图8的下方已经清楚地标记所对应的结构。图8的上方标记1432主要说明第一底座1432与第一支撑体1431均属于第一移动支架143。
[0128] 另外,第一支撑体1431设有两个第一滑孔1433。第一部分1431与第二部分1432共同围出另外两个第一滑孔1433。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一移动支架143设置成第一支撑体1431与第一底座1432,可以降低多个导轨141与第一移动支架143的装配难度。
[0129] 请再次参阅图8,第一支撑体1431设有第二安装孔1434。第二安装孔1434与第一安装孔1422相对设置。结合图7所述,透镜15包括第二透镜152。第二透镜152的数量为两个。第二透镜152安装于第二安装孔1434内。此时,当第一移动支架143相对导轨141滑动时,第二透镜152也可以相对导轨141移动,借此可实现对摄像模组100在特定倍率下的变焦拍摄。在其它实施例中,安装于第一移动支架143的第二透镜152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者大于两个。
[0130] 请再次参阅图8,第一支撑体1431设有第一安装槽1435。第一安装槽1435可用于固定第一磁性件145。结合图9所示,第一磁性件145大致占满第一安装槽1435。
[0131] 请再次参阅图9,第一电磁元件146位于外壳12(请参阅图7)的内部。第一电磁元件146固定于第二侧壁1213(请参阅图7)朝向第一支撑体1431的表面。第一电磁元件146与第一磁性件145相对设置。
[0132] 请参阅图10,图10是图7所示的马达14的部分分解示意图。第二移动支架144与固定支架142间隔设置。第二移动支架144活动连接于导轨141。具体的,第二移动支架144开设有多个第二滑孔1443。第二滑孔1443的数量与导轨141的数量相同。多个导轨141一一对应地穿过多个第二滑孔1443。导轨141可以相对第二滑孔1443的孔壁滑动。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移动支架144可以与第一移动支架143同时移动,也可以与第一移动支架143不同时移动。
[0133] 结合图8所示,第二移动支架144包括第二支撑体1441及连接第二支撑体1441的第二底座1442。第二支撑体1441设有两个第二滑孔1443。第二支撑体1441与第二底座1442共同围出另外两个第二滑孔1443。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二移动支架144设置成第二支撑体1441与第二底座1442,从而降低多个导轨141与第二移动支架144的装配难度。
[0134] 另外,第二支撑体1441设有第三安装孔1444。第三安装孔1444与第二安装孔1434相对设置。结合图7所示,第三安装孔1444安装有两个第三透镜153。此时,当第二移动支架144相对导轨141滑动时,两个第三透镜153也可以相对导轨141移动,借此可实现对摄像模组100在不同倍率下的对焦。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三安装孔1444固定的第三透镜153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者大于两个。
[0135] 请再次参阅图10,第二支撑体1441设有第二安装槽1445。第二安装槽1445可用于固定第二磁性件147。另外,第二电磁元件148位于外壳12(请参阅图7)的内部。第二电磁元件148固定于第三侧壁1214(请参阅图7)朝向第二支撑体1441的表面。第二电磁元件148与第二磁性件147相对设置。
[0136] 请参阅图11,图11是图4所示的摄像模组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电路板16位于马达14的一侧。另外,基板13设置有凹槽133。部分电路板16经凹槽133伸出,并延伸至与模组电路板20电连接。图3示意了电路板16固定于外壳12的上侧壁1215。电路板16接触于模组电路板20。
[0137] 其中,电路板16可以为硬质电路板,也可以为柔性电路板,也可以为软硬结合电路板。此外,电路板16可以采用FR‑4介质板,也可以采用Rogers介质板,也可以采用Rogers和FR‑4的混合介质板,等等。
[0138] 请再次参阅图11,第一电磁元件146电连接于电路板16。此时,第一电磁元件146可以通过电路板16电连接于模组电路板20。这样,当模组电路板20通过电路板16对第一电磁元件146传输电流信号时,第一电磁元件146通电,第一磁性件145在第一电磁元件146的作用下可以产生沿X轴负方向或者X轴正方向的安培力。此时,第一磁性件145在安培力下推动第一移动支架143沿X轴负方向或者X轴正方向移动。这样,固定于第一移动支架143的第二透镜152也能够沿X轴负方向或者X轴正方向移动。
[0139]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改变第一电磁元件146上电流信号的方向,当第一电磁元件146通电时,第一磁性件145可以产生沿X轴负方向或者X轴正方向的安培力。此时,第一磁性件145在安培力下能够推动第一移动支架143沿X轴负方向或者X轴正方向移动。
[0140] 请再次参阅图11,并结合图10所示,第二电磁元件148电连接于电路板16。此时,第一电磁元件146可以通过电路板16电连接于模组电路板20。这样,当模组电路板20通过电路板16对第二电磁元件148传输电流信号时,第二电磁元件148通电,第二磁性件147可以产生沿X轴负方向或者X轴正方向的安培力。此时,第二磁性件147在安培力下推动第二移动支架144沿X轴负方向或者X轴正方向移动。这样,固定于第二移动支架144的第三透镜153也能够沿X轴负方向或者X轴正方向移动。
[0141]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改变第二电磁元件148上电流信号的方向,当第二电磁元件148通电时,第二磁性件147可以产生沿X轴负方向或者X轴正方向的安培力。此时,第二磁性件147在安培力下能够推动第二移动支架144沿X轴负方向或者X轴正方向移动。
[0142] 在其它实施例中,镜头组件101也可以不包括电路板16。此时,第一电磁元件146与第二电磁元件148可以分别通过导线电连接至模组电路板20。
[0143] 请参阅图12,图12是图4所示的摄像模组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第一移动支架143的第一支撑体1431设置有沉槽1436。沉槽1436的开口朝向电路板16。第一检测磁铁172a设置于沉槽1436内。这样,在Z轴方向上,第一检测磁铁172a不会增加摄像模组100的厚度。
[0144] 另外,第一霍尔传感器171a固定于电路板16朝向第一移动支架143的一侧,且电连接于电路板16。此时,第一霍尔传感器171a通过电路板16电连接于模组电路板20。第一霍尔传感器171a用于检测第一检测磁铁172a的磁场强度。
[0145] 另外,第二移动支架144也可以设置沉槽。沉槽内设置有第二检测磁铁172b。电路板16设置有第二霍尔传感器171b。第二霍尔传感器171b用于检测第二移动支架144上的第二检测磁铁172b的磁场强度。
[0146] 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需要对摄像模组100进行变焦时,电路板16对第一电磁元件146传输电流信号。第一磁性件145在安培力下推动第一移动支架143相对导轨141沿X轴正方向或者X轴负方向移动。此时,第一移动支架143容易出现未移动至目标位置的问题。本实施方式可利用第一霍尔传感器171a与第一检测磁铁172a确定第一移动支架143的位置信息。具体来说,第一霍尔传感器171a可测量第一检测磁铁172a的磁场强度,并判断该磁场强度与目标位置处的预设磁场强度是否相等。当该磁场强度与目标位置处的预设磁场强度不相等时,第一霍尔传感器171a通过电路板16向模组电路板20反馈。此时,模组电路板20能够向第一电磁元件146提供补偿电流信号,从而使得第一移动支架143移动至目标位置。这样,通过设置第一霍尔传感器171a与第一检测磁铁172a,从而提高摄像模组100的对焦的准确度,进而使得摄像模组100拍摄的图像的效果较佳。
[0147]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移动支架144上的第二霍尔传感器171b与第二检测磁铁172b的使用原理与第一移动支架143上的第一霍尔传感器171a与第一检测磁铁172a的使用原理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0148]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马达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3所示,为了提高第一移动支架143和第二移动支架144的位置控制精度,可以将第一移动支架143和第二移动支架144的运动设置成关联运动,使得当第一移动支架143运动时,第二移动支架144也响应第一移动支架143的运动而运动。第一移动支架143可以将第二透镜移动到预定的位置,实现特定倍率的变焦,第二移动支架144则可在快速响应下将第三透镜移动到预定的位置,以实现对焦。
[0149] 具体实施时,可在外壳12上设置第一霍尔传感器171a,以及在第一移动支架143上设置与第一霍尔传感器171a对应的第一检测磁铁172a。第一移动支架143的一侧可设置第一延长部1437,第一延长部1437延伸方向可与导轨141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检测磁铁172a具体可设置在该第一延长部1437上,第一霍尔传感器171a则设置在第二侧壁1213上,与第一延长部1437对应。基于第一延长部1437的延伸结构,当第一移动支架143在导轨141上滑动时,第一霍尔传感器171a可始终与第一延长部1437上的第一检测磁铁172a保持感应的关系,基于对第一检测磁铁172a的感应,第一霍尔传感器171a可产生第一感应信号,该第一感应信号包括第一移动支架143相对外壳12的位置信息。根据第一移动支架143的位置,可以同步地确定第一透镜组的位置,进而可以通过对第二透镜的位置的控制实现特定倍率的变焦。
[0150] 为了确定第二移动支架144的位置以同步确定第二透镜的位置,可以通过在第二移动支架144和第一移动支架143之间建立位置关联的方式来实现,即通过将第一移动支架143作为动态的参照物来确定第二移动支架144的相对位置。具体实施时,可在第一移动支架143上设置第二霍尔传感器171b,以及在第二移动支架144上设置与第二霍尔传感器171b对应的第二检测磁铁172b。第二移动支架144的一侧可设置第二延长部1446,第二延长部
1446可朝向靠近第一移动支架143的一侧延伸,第二检测磁铁172b具体可设置在该第二延长部1446上。基于对第二检测磁铁172b的感应,第二霍尔传感器171b可产生第二感应信号,该第二感应信号包括第二移动支架144相对第一移动支架143的位置信息。根据第二移动支架144的位置,可以同步地确定第三透镜的位置,进而可以通过对第三透镜的位置的控制实现在不同倍率下的对焦。
[0151] 其中,第一霍尔传感器171a和第二霍尔传感器171b可分别与电路板连接,电路板可接收二者产生的感应信号,并根据第一感应信号得到第一移动支架143的位置信息,以及根据第二感应信号得到第二移动支架144的位置信息。而由于第二感应信号关于第二移动支架144的位置信息是基于第一移动支架143确定的,因此根据第一感应信号和第二感应信号,电路板可以准确地确定第一移动支架143与外壳12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第二移动支架144与第一移动支架143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可以提高对第一移动支架143和第二移动支架144的位置控制精度,进而可以提高摄像模组的拍摄效果。
[0152] 以摄像模组应用到手机中来举例说明,用户在使用手机拍照时,基于用户所选择的特定倍率的焦距,第一移动支架143可在第一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带动第二透镜移动,第二移动支架144也会在第二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带动第三透镜移动,由此可以实现该特定倍率的变焦和变焦。
[0153] 应当理解,通过将第一移动支架143作为参照物来检测第二移动支架144的相对位置,当作为参照物的第一移动支架143运动时,第二移动支架144与第一移动支架143的相对位置关系也发生变化,此变化可以通过第二检测磁铁172b和第二霍尔传感器171b的配合来实现获取。相应地,通过调整第二驱动组件的驱动力方向和驱动时长等参数,使第二移动支架144能够快速响应第一移动支架143的运动而实现同步运动。而后,通过第二霍尔传感器171b与第二检测磁铁172b的配合可以再次检测第二移动支架144相对第一移动支架143的位置,由此形成一个闭环检测系统。通过多次的闭环检测,可以精准地控制第二移动支架
144与第一移动支架143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得第二移动支架144能够准确地运动到预定的位置,提高对焦效果。
[0154] 请参阅图14和图15,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中的摄像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马达14包括基板(图中未示出)、第一透镜151、第二透镜152、第三透镜153、导轨141、固定支架142、第一移动支架143、第二移动支架144、第一磁性件145、第一电磁元件146、第二磁性件147以及第二电磁元件148。其中,基板、导轨141、固定支架142、第一移动支架143、第二移动支架144的相对位置关系可参阅上述实施例的设置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0155] 该实施例中,导轨141的数量为两个,固定支架142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第一固定孔1421,两个导轨141与两侧的第一固定孔1421一一对应地连接设置,导轨141的一端固定在基板上所开设的第一固定孔内,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固定孔1421内。另外,固定支架142还具有第一卡座1423,第一卡座1423位于两个第一固定孔1421之间,第一透镜151可安装在第一卡座1423内。
[0156] 第一移动支架143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第一滑孔1433,两个导轨141一一对应地穿过两个第一滑孔1433,使第一移动支架143可相对导轨141滑动。第一移动支架143还具有第二卡座1435,第二卡座1435位于两个第一滑孔1433之间,第二透镜152可安装在第二卡座1435内。第二移动支架144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第二滑孔1443,两个导轨141一一对应地穿过两个第二滑孔1443,使第二移动支架143可相对导轨141滑动。第二移动支架144还具有第三卡座1445,第三卡座1445位于两个第二滑孔1443之间,第三透镜153可安装在第三卡座
1445内。
[0157] 一并参考图16,为了更加高效地将第一电磁元件146产生的磁力线传输到第一磁性件145所在的位置,第一驱动组件还可包括第一导磁件149a和第二导磁件149b,第一导磁件149a和第二导磁件149b可以为类似U型的结构,具体设置时,第一导磁件149a与第二导磁件149b的开口侧可相对设置,并且为了节省空间,第一导磁件149a可位于第二导磁件149b的开口内。第一磁性件145可固定在第一导磁件149a上,第一电磁元件146则绕设在第二导磁件149b上,这时第一移动支架143具体可与固定有第一磁性件145的第一导磁件149a固定连接,当第一电磁元件146得电时,第一磁性件145与两个导磁件可整体带动第一移动支架143沿导轨141滑动。
[0158] 类似地,为了更加高效地将第二电磁元件148产生的磁力线传输到第二磁性件147所在的位置,第二驱动组件还可包括第三导磁件149c和第四导磁件149d,第三导磁件149c和第四导磁件149d可以为类似U型的结构,具体设置时,第三导磁件149c与第四导磁件149d的开口侧可相对设置,并且为了节省空间,第三导磁件149c可位于第四导磁件149d的开口内。第二磁性件147可固定在第三导磁件149c上,第二电磁元件148则绕设在第四导磁件149d上,这时第二移动支架144具体可与固定有第二磁性件147的第三导磁件149c固定连接,当第二电磁元件148得电时,第二磁性件147与两个导磁件可整体带动第二移动支架144沿导轨141滑动。
[0159] 另外,为了保证第一移动支架143与第二移动支架144的运动行程以及两者之间相对位置的自由度,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二驱动组件可分别位于外壳12内的不同侧,例如,第一驱动组件可位于外壳12内靠近第二侧壁1213的一侧,即设置于第一移动支架143与第二侧壁1213之间,第二驱动组件则可位于外壳12内靠近第三侧壁1214的一侧,也即设置于第二移动支架144与第三侧壁1214之间。采用这样的设置,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二驱动组件之间可以具有位置相对的区域,也就是说,第一移动支架143的运动行程与第二移动支架144的运动行程之间可以具有交叠,从而能够增大第一移动支架143及第二移动支架144的运动行程,有利于提高摄像模组的拍摄效果。
[0160] 通常地,在拍照完成之后,第一移动支架143和第二移动支架144会在各自对应的驱动组件的驱动下返回到初始位置,从而将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同步带回,这个过程具体可通过向第一磁性元件施加与变焦过程方向相反的电流、以及向第二磁性元件施加与对焦过程方向相反的电流实现。在第一移动支架143和第二移动支架144回到各自的初始位置后,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停止驱动作用,马达处于未工作状态。
[0161] 在马达未工作的状态下,由于第一移动支架143和第二移动支架144与导轨141的滑动装配关系,二者均具有沿导轨141的延伸方向的移动自由度,这就导致当电子设备受到冲击或者晃动时,第一移动支架143和第二移动支架144在冲击或者晃动产生的加速度作用下发生自由位移,进而可能导致出现撞击异响或者撞击粉尘等可靠性问题。尤其是随着电子设备拍照功能的进一步提升,为了实现更多倍率的变焦功能,第二透镜的可移动范围逐渐增大,这就要求第一移动支架143的运动行程也相应增加,而这一变化进一步加剧了摄像模组的可靠性问题。
[0162] 针对这个问题,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马达还可包括锁止装置60,参考图17所示,该锁止装置60可位于外壳12内靠近第二侧壁1213的一侧,或者也可以位于靠近第三侧壁1214的一侧,可用于对位于初始位置的第一移动支架143进行锁定,以减小第一移动支架143在冲击作用下发生晃动的风险,提高摄像模组的结构可靠性。
[0163] 一并参考图18和图19,锁止装置60可包括壳体61、磁轭62、磁体63、线圈64以及转轴65和连接板66,其中,磁轭62、磁体63以及线圈64分别位于壳体61内,磁轭62上开设有第一开孔621以及与第一开孔621连通的开口622,磁体63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开孔621内,线圈64绕设在磁轭62上,可用于在得电时向磁轭62中传输磁力线,以形成一定方向的磁场,从而驱动磁体63在第一开孔621内转动;磁体63上开设有穿孔631,转轴65可穿过该穿孔631,且转轴65还可包括伸出至壳体61的外侧的伸出端651,具体设置时,转轴65与磁体63之间固定连接,转轴65与壳体61之间转动连接,以使得在磁体63转动时可同步带动转轴65相对壳体61转动;连接板66可与马达的第一移动支架固定连接,连接板66上开设有锁定孔661,通过该锁定孔661,连接板66可套设在转轴65的伸出端651上,另外,转轴65的伸出端651还设置有与锁定孔661配合的锁定件652,该锁定件652可随转轴65一同转动,且在转动过程中,锁定件652可在能够穿过锁定孔661以及不能穿过锁定孔661的两个状态之间切换。
[0164] 具体而言,当锁定件652能够穿过锁定孔661时,连接板66可相对转轴65的伸出端651滑动,因此连接板66对第一移动支架的约束也相应解除,此时第一移动支架在导轨上可自由滑动,此状态即为锁止装置60的解锁状态;当锁定件652无法穿过锁定孔661时,锁定件
652可对连接板66进行阻挡,此时连接板66可被限位在锁定件652与壳体61的外壁612之间,因此第一移动支架的位置也相对锁定,此状态即为锁止装置60的锁定状态。
[0165] 需要说明的是,在对锁止装置60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的过程中,磁体63、转轴65以及锁定件652同步转动,具体设计时,由磁体63、转轴65以及锁定件652所构成的动子的重心可位于该动子的旋转轴线上,这种设置方式可使得动子的重心力臂为零,因此,即使受到外界的冲击,动子所受到的由于重心而造成的旋转力矩依然为零,从而可以使动子在遭受冲击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在原来的位置,进而可以提高锁止装置60的结构可靠性。
[0166] 上述实施例中,锁定件652的结构形式不限,原则上,锁定件652在垂直于转轴65的延伸方向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以外的任何形状,例如椭圆形、三角形、矩形以及其它多边形等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等等。锁定孔661的横截面形状与锁定件652的横截面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两者的横截面形状相同的情况下,当锁定件652在连接板66上的投影与锁定孔661完全重合时,锁定件652可穿过锁定孔661,当锁定件652在连接板66上的投影与锁定孔661不重合时,锁定件652则不能穿过锁定孔661。在两者的横截面不同的情况下,当锁定件652在连接板66上的投影位于锁定孔661的范围之内时,锁定件652可穿过锁定孔661,当锁定件652在连接板66上的投影有部分位于锁定孔661的范围之外时,锁定件652不能穿过锁定孔661。
[0167] 一并参考图17、图18和图19,在解锁状态下,第一移动支架143在导轨141上滑动时会带动连接板66一同滑动,因此连接板66的滑动方向与第一移动支架143的滑动方向相同,均为导轨141的延伸方向。而由于连接板66套设在转轴65的伸出端651上,连接板66的滑动方向与转轴65的延伸方向也需保持一致,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将锁止装置60安装到马达内部时,可使转轴65的延伸方向与导轨141的延伸方向相同。
[0168] 为了便于使连接板66与第一移动支架143固定连接,连接板66可包括本体662以及相对本体662折弯的第一折弯部663,其中,锁定孔661具体可开设在本体662上,第一折弯部663可用于与第一移动支架143固定连接,并且在设置时,第一折弯部663具体可朝向转轴65的延伸方向折弯。以锁止装置60位于壳体10内靠近第二侧壁16的一侧为例,具体实施时,第一折弯部663可以与第一移动支架143朝向第二侧板1213的一侧连接。
[0169] 另外,针对第二移动支架144在其初始位置可能出现的晃动问题,连接板66还可包括相对第一折弯部663折弯的第二折弯部664,该第二折弯部664可与本体662平行设置,当锁止装置60处于锁定状态时,第二折弯部664可挡设在第二移动支架144沿导轨141的延伸方向的其中一端,这样即可以对第二移动支架144的滑动进行形成一定的限制,进而可以提高摄像模组的可靠性。
[0170] 继续参考图18,壳体61可包括背板611以及第一侧板612和第二侧板613,第一侧板612与第二侧板613分别连接在背板611的相对的两侧,第一侧板612、背板611、第二侧板613依次连接形成容置上述磁轭62、磁体63以及线圈64的空间,上述连接板66则可设置于第一侧板612的外侧。在将转轴65与壳体61转动连接时,可在第一侧板612上开设供转轴65穿过的第一通孔(图中未示出),以使转轴65的伸出端651通过该第一通孔伸出至第一侧板612的外侧与连接板66配合。具体实施时,该第一通孔可以为圆孔,且第一通孔与转轴65之间可形成间隙配合,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转轴65可相对壳体61转动,另一方面还可以对转轴65进行支撑,即转轴65可通过第一通孔支撑在壳体61上,采用这种设置,由于转轴65在径向方向相对固定,因此磁体63也可支撑在转轴65上,使得磁体63与第一开孔621的内壁可以间隔设置,从而可以避免由于接触而产生的摩擦力,进而减小磁体63的转动阻力,提高锁止装置60的可靠性。
[017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侧板613上也可开设有供转轴65穿过的第二通孔614,此时转轴65的两端可分别通过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614伸出,转轴65上由第一通孔伸出至壳体11外侧的伸出端651可称为第一伸出端651A,转轴65上由第二通孔614伸出至壳体11外侧的伸出端651可称为第二伸出端651B。类似地,该第二通孔614也可以为与转轴65形成间隙配合的圆孔,以提高对转轴65和磁体63的支撑强度。
[0172] 为了提高锁止装置60的可靠性,转轴65的第二伸出端651B上也可设置有锁定件652,为便于区分,以下将第一伸出端651A上的锁定件652称为第一锁定件652A,将第二伸出端651B上的锁定件652称为第二锁定件652B。一并参考图20所示,在具体实施时,第二锁定件652B与第一锁定件652A的形状相同,且两者可对称设置,第二侧板613的外壁可设置有第一限位块615和第二限位块616,当转轴65转动至第一锁定件652A不能穿设锁定孔661的位置时,第二锁定件652B则可与第一限位块615抵接,从而限制转轴65继续转动,进而可以将锁止装置60稳定在锁止状态;当转轴65转动至第一锁定件652A能够穿设锁定孔661的位置时,第二锁定件652B可与第二限位块616抵接,从而限制转轴65继续转动,进而可以将锁止装置60稳定在解锁状态。
[0173] 当然,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在连接板66上设置上述第一限位块615和第二限位块616,此时,第一限位块615和第二限位块616具体可设置在连接板66的本体662背离壳体61的一面,这种方式同样能够实现对锁止装置60的工作状态的锁定,具体此处不再过多赘述。
[0174] 一并参考图21和图22所示,磁轭62可包括第一端623和第二端624,上述与第一开孔621连通的开口622具体可设置于磁轭62的第一端623,线圈64则绕设于磁轭62的第二端624;磁体63具有第一磁极631和第二磁极632,在线圈64未通电的状态下,磁体63的第一磁极631和第二磁极632可分别与位于开口622两侧的磁轭62吸附;以下将开口622两侧的磁轭
62分别称为第一部分625和第二部分626,在线圈64通电的状态下,线圈64产生的磁力线沿磁轭62传输,在第一部分625与第二部分626之间形成磁场,此时可将第一部分625和第二部分626分别看作为具有不同磁性的两个磁极。应当理解,根据电流方向的不同,第一部分625与第二部分626之间所形成的磁场的方向也不同,因此第一部分625与第二部分626的磁性也可相互转换,而磁体63的两个磁极的磁性是不变的,基于此,可根据线圈64未通电状态下磁体63的位置,向线圈64通入某方向的电流,使第一部分625和第二部分626分别产生与当前吸附的第一磁极631或第二磁极632相斥的磁性,磁体63的第一磁极631和第二磁极632在受到排斥力作用后可转化为驱使磁体63转动的转矩,从而可驱动磁体63在第一开孔621内转动,直至使第一磁极631和第二磁极632分别指向与其磁性相反的部分磁轭。如此便可带动转轴63同步转动,进而改变第一锁定件652A与锁定孔的相对位置,实现锁止装置在解锁状态与锁定状态之间切换的目的。
[0175]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磁体63的第一磁极631与第一部分625吸附、第二磁极632与第二部分626吸附时,可认为磁体63处于第一位置;当磁体63的第一磁极631与第二部分626吸附、第二磁极632与第一部分625吸附时,可认为磁体63处于第二位置。具体设计时,可使磁体63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别与锁止装置的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对应,即,当磁体63处于第一位置时,使第一锁定件652A不能穿设锁定孔,锁止装置处于锁定状态,当磁体63处于第二位置时,使第一锁定件652A可以穿过锁定孔,锁止装置处于解锁状态。
[0176] 以磁体63当前处于第一位置为例,在向线圈64通电后,磁体63受到转矩的作用而发生转动,当磁体63转动至第二位置时,即使停止向线圈64通入电流,由于磁体63本身对磁轭62即具有吸附作用,第一磁极631与第二部分626之间、以及第二磁极632与第一部分625之间仍可以在静磁吸力作用下保持吸附状态,使磁体63可以保持在第二位置。由此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对锁止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时,仅需向线圈64通入一瞬时电流即可实现,并且在完成切换之后,利用磁体63与磁轭62间的静磁吸力即可保持在切换之后的工作状态,无需向锁止装置持续通电,因此可以提高锁止装置的可靠性。
[0177] 可以理解的是,磁体63与磁轭62之间的吸附力大小可由磁轭材料的体积决定,磁轭材料越多,产生的吸附力也就越大。基于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在第一部分625上设置磁轭材料相对较多的一个区域,例如第一区域625A,具体设置时,第一区域625A的磁轭材料多于位于其周侧的其它区域的磁轭材料,这样,当磁体63转动至第一磁极631与第一区域625A相对的位置时,第一磁极631与该第一区域625A可形成较大的吸附力,从而可以将磁体
63可靠地固定在此位置,可以理解的,此位置即为第一位置。
[0178] 类似地,第二部分626上也可设置磁轭材料相对较多的一个区域,例如第二区域626A,具体设置时,第二区域626A的磁轭材料多于位于其周侧的其它区域的磁轭材料,这样,当磁体63转动至第一磁极631与第二区域626A相对的位置时,第一磁极631与该第二区域626A可形成较大的吸附力,从而可以将磁体63可靠地固定在此位置,可以理解的,此位置即为第二位置。
[0179] 参考图23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磁轭62具体可以为六面体结构,在开设第一开孔621之后,第一部分625上磁轭材料相对较多的一个区域即靠近磁轭62的第一端623的一个角部区域,第二部分626上磁轭材料相对较多的一个区域即靠近磁轭62的第一端623的另一个角部区域,具体实施时,可将这两个角部区域分别作为第一区域625A和第二区域626A。
[0180] 一并参考图21、图22和图23,在将线圈绕设在磁轭62的第二端624时,磁轭62的第二端624可开设有使线圈穿过的第二开孔627,第一部分625还可包括位于第一开孔621与第二开孔627之间的第三区域625B,当磁体63处于第二位置时,磁体63的第一磁极631与第二区域626A位置相对,磁体的第二磁极632则与第三区域625B位置相对,可以看出,该第三区域625B的磁轭材料也相对较多,因此可与磁体63的第二磁极632形成较大的吸附力,使磁体63能够更加可靠地固定在第二位置。同理,第二部分626还包括位于第一开孔621与第二开孔627之间的第四区域626B,当磁体63处于第一位置时,磁体63的第一磁极631与第一区域
625A位置相对,磁体63的第二磁极632则与该第四区域626B位置相对,由于该第四区域626B的磁轭材料也相对较多,因此可与磁体63的第二磁极632形成较大的吸附力,使磁体63能够更加可靠地固定在第二位置。
[0181] 在一些实施例中,磁轭62可以为一体结构。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降低磁轭的加工难度,以及方便线圈的安装,磁轭也可以由第一部分625与第二部分626拼接而成,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0182] 下面以磁体的第一磁极为N极、第二磁极为S极为例,详细说明该锁止装置的工作原理。
[0183] 一并参考图24和图25所示,在锁定状态下,磁体63处于第一位置,磁体63的第一磁极N极与第一部分625磁性吸附,第二磁极S极与第二部分626磁性吸附,在将锁止装置由锁定状态切换为解锁状态时,可向线圈64通入第一方向的一个瞬时电流,在该瞬时电流的作用下,线圈64产生的磁力线沿磁轭62传输,形成由第一部分625指向第二部分626的磁场,此时第一部分625可等效为N极,第二部分626可等效为S极,因此磁体63的第一磁极N极会受到第一部分625的排斥力作用,第二磁极S极也会受到第二部分626的排斥力作用,由于磁体63转动设置在第一开孔621内,因此两侧的排斥力可转化为驱使磁体63逆时针转动的转矩,在该转矩的作用下,磁体63逆时针转动,当磁体63的对称轴转过中心线L,磁体63的第一磁极N所受到的右侧的排斥力(由第一部分625施加)转化为左侧的吸引力(由第二部分626施加),磁体63的第二磁极S所受到的左侧的排斥力(由第二部分626施加)转化为右侧的吸引力(由第一部分625施加),使磁体63转动至第一磁极N极指向第二部分626,之后瞬时电流断开,由于第二部分626的第二区域626A磁轭材料较多,因此磁体63可稳定在第一磁极N极与第二区域626A相对的第二位置,从而实现对锁止装置的解锁。
[0184] 在解锁状态下,磁体63处于第二位置,磁体63的第一磁极N极与第二部分626磁性吸附,第二磁极S极与第一部分625磁性吸附,在将锁止装置由解锁状态切换为锁定状态时,可向线圈64通入第二方向的一个瞬时电流,在该瞬时电流的作用下,线圈64产生的磁力线沿磁轭62传输,形成由第一部分625指向第二部分626的磁场,此时第一部分625可等效为S极,第二部分626可等效为N极,因此磁体63的第一磁极N极会受到第一部分625的排斥力作用,第二磁极S极也会受到第二部分626的排斥力作用,由于磁体63转动设置在第一开孔621内,因此两侧的排斥力可转化为驱使磁体63顺时针转动的转矩,在该转矩的作用下,磁体63顺时针转动,当磁体63的对称轴转过中心线L,磁体63的第一磁极N所受到的左侧的排斥力(由第二部分626施加)转化为右侧的吸引力(由第一部分625施加),磁体63的第二磁极S所受到的右侧的排斥力(由第一部分625施加)转化为左侧的吸引力(由第二部分626施加),使当磁体63转动至第一磁极N极指向第一部分625,之后瞬时电流断开,由于第一部分625的第一区域625A磁轭材料较多,因此磁体63可稳定在第一磁极N极与第一区域625A相对的第一位置,从而实现对锁止装置的锁定。
[0185] 上述实施例中,瞬时电流的持续时间可以在10ms左右,示例性地,该持续时间可以为8ms,9ms,10ms,11ms,12ms,等等;电流的大小可在100mA左右,示例性地,电流可以为80mA,90mA,100mA,110mA,120mA,等等。
[0186] 图26为线圈未通电状态下磁体63所受到的转矩与磁体63的位置关系曲线图,图中横坐标表示磁体63的转动角度(°),纵坐标表示磁体63所受到的转矩大小(mN*mm),可以看出,根据随着磁体63位置的变化,磁体63所受到的转矩大致呈正弦曲线的形式变化。一并参考图23与图24,磁体63处于第一位置时,磁体63的第一磁极N极与第一区域625A位置相对,第二磁极S极与第四区域626B位置相对,此时磁体63所受到的转矩为零,因此磁体63可稳定地保持在第一位置;当磁体63处于第一位置与中心线位置(磁体63的对称轴与磁轭的中心线L平行的位置)之间时,磁体63受到顺时针的转矩作用,且随着逐渐远离第一位置,磁体63所受到的转矩先增大后减小;在中心线位置,由于第一部分625对磁体63的吸引力与第二部分626对磁体63的吸引力相平衡,因此磁体63所受到的转矩也为零;当磁体63处于中心线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时,磁体63受到逆时针的转矩作用,且随着逐渐靠近第二位置,磁体63所受到的转矩先增大后减小;在第二位置,磁体63的第一磁极N极与第二区域626A位置相对,第二磁极S极与第三区域625B位置相对,此时磁体63所受到的转矩也为零,因此磁体63可稳定地保持在第二位置。
[0187] 图27为线圈通电状态下磁体63所受到的转矩与磁体63的位置关系曲线图。线圈通入第一方向的瞬时电流后,磁体63的第一磁极N极会受到第一部分625的排斥力作用,第二磁极S极也会受到第二部分626的排斥力作用,两侧的排斥力共同作用形成为对磁体63的逆时针转矩;随着逐渐远离第一位置,磁体63所受到的转矩先增大后减小;当磁体63逆时针转动至对称轴转过中心线L,使磁体63的第一磁极N极与第二部分626磁性吸附、第二磁极S极与第一部分625磁性吸附之后,磁体63所受到的转矩减小至零。
[0188] 综上,在对锁止装置的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进行切换时,仅需向线圈通入一瞬时电流即可实现,并且在完成切换之后,利用磁体与磁轭间的静磁吸力即可保持在切换之后的工作状态,无需向锁止装置持续通电,因此可以提高锁止装置的可靠性,进而可以实现对第一移动支架的位置的可靠锁定与解锁,提高摄像模组的结构可靠性。
[0189]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