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排水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1574618.5

文献号 : CN11419761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莫卫里

申请人 : 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政公用事业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市政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其包括下水井和设置在下水井顶部的格栅,下水井内设有过滤板,过滤板上开有多个过滤孔,下水井的侧壁上开有多个用于存放垃圾的储存腔,多个储存腔绕下水井的中心线周向设置且均与其相通,下水井内设有用于将垃圾从下水井捞入储存腔内的捞渣机构。本申请具有提高下水井环保性能的优点。

权利要求 :

1.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包括下水井(1)和设置在所述下水井(1)顶部的格栅(2),所述下水井(1)内设有过滤板(3),所述过滤板(3)上开有多个过滤孔(3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井(1)的侧壁上开有多个用于存放垃圾的储存腔(4),多个所述储存腔(4)绕所述下水井(1)的中心线周向设置且均与其相通,所述下水井(1)内设有用于将垃圾从所述下水井(1)捞入所述储存腔(4)内的捞渣机构;

所述捞渣机构包括多个通过转动将垃圾从所述下水井(1)捞入所述储存腔(4)内的捞渣组件、用于驱动多个所述捞渣组件转动的驱动组件,一个所述捞渣组件对应一个所述储存腔(4),所述捞渣组件包括铰接在所述储存腔(4)与所述下水井(1)相通处的捞渣篮(8);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水井(1)底部密闭空腔内的电机(9),所述电机(9)电连接于控制系统,所述电机(9)的输出轴穿出密闭空腔并延伸至所述下水井(1)内,所述电机(9)输出轴位于所述下水井(1)内的轴身上固定套设有绕线轮(10),所述绕线轮(10)上绕卷有多根拉绳(11),一根所述拉绳(11)对应一个所述储存腔(4),所述储存腔(4)的侧壁上设有导向轮(12),所述拉绳(11)滑动穿入对应的所述储存腔(4)内,绕过所述导向轮(12)并系在对应的所述捞渣篮(8)上;

所述捞渣篮(8)相对所述下水井(1)侧壁的一侧呈倾斜设置,当所述捞渣篮(8)的底壁转动至竖直时,所述捞渣篮(8)相对所述下水井(1)侧壁的一侧朝向下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2)和所述捞渣机构之间设有集水斗(5),所述下水井(1)的侧壁上设有液位传感器(6),所述液位传感器(6)通过控制系统电连接有控制阀(7),所述控制阀(7)设置于所述集水斗(5)底部的出水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捞渣机构的上方还设有挡渣机构,所述挡渣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水井(1)侧壁上的固定环(13)、分别设置在每个所述捞渣篮(8)上方的挡渣滤网(14),所述固定环(13)位于所述挡渣滤网(14)的上方且与其铰接,所述挡渣滤网(14)与对应的所述捞渣篮(8)之间铰接有转动臂(15),当所述捞渣篮(8)的底壁转动至竖直时,多个所述挡渣滤网(14)恰好能够围合呈倒锥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9)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有搅拌杆(16),所述搅拌杆(16)转动穿过所述过滤板(3)并连接有多个搅拌叶片(17),所述储存腔(4)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夹紧对应所述拉绳(11)的电动夹爪(18),所述电动夹爪(18)通过控制系统电连接于所述电机(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路面上相对每个所述储存腔(4)的位置均开有与其相通的取渣口(19)并盖合有盖板(20)。

说明书 :

市政道路排水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市政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城市道路排水是指排除城市道路路面上的降水所采取的措施,通常路面水按路面的坡度状况汇流至街沟,再由街沟经雨水口流入连接管,由连接管经检査井流入排水干管,然后由排水干管的出水口排放至附近江、湖、海等水体。
[0003] 公告号为CN20941295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包括下水井,下水井的顶部设置有格栅,下水井的顶部设置有过滤机构,过滤机构包括呈圆筒型的过滤筒,过滤筒底部设置有限位板,过滤筒和限位板上均设置有过滤孔,过滤机构还设置有位于过滤筒内的转轴,转轴的圆周侧壁上均布有刷毛。
[0004] 路面上的雨水会将塑料袋和树叶等大面积垃圾带入过滤筒内并堆积在限位板上,当垃圾堆积过多时,垃圾容易堵塞过滤筒和限位板上的过滤孔,导致上述的过滤机构容易发生堵塞,路面上后续的雨水难以继续排入下水井,雨水可能会带动垃圾散发至城市各处,进而造成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提高下水井的环保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
[0006]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包括下水井和设置在所述下水井顶部的格栅,所述下水井内设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上开有多个过滤孔,所述下水井的侧壁上开有多个用于存放垃圾的储存腔,多个所述储存腔绕所述下水井的中心线周向设置且均与其相通,所述下水井内设有用于将垃圾从所述下水井捞入所述储存腔内的捞渣机构。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从格栅流至过滤板上,雨水能够穿过过滤孔流至过滤板的下方,而大面积的垃圾只能位于过滤板的上方,通过捞渣机构能够将过滤板上方的垃圾捞出至储存腔内,以此减小了过滤板发生堵塞的可能性,提高了下水井的持续排水性能,确保道路上的雨水能够持续排入下水井,以此起到了环保的效果。
[0009] 可选的,所述格栅和所述捞渣机构之间设有集水斗,所述下水井的侧壁上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通过控制系统电连接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设置于所述集水斗底部的出水端。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水斗对流入下水井内的雨水起汇聚作用,确保雨水全部从下水井的中心位置流向下方。液位传感器能够实时检测下水井内的雨水位,当雨水位超过预设的阀值时,控制系统关闭控制阀,待液位传感器检测到雨水位下降至低于预设的阀值后,控制系统再重新打开控制阀。
[0011] 可选的,所述捞渣机构包括多个通过转动将垃圾从所述下水井捞入所述储存腔内的捞渣组件、用于驱动多个所述捞渣组件转动的驱动组件,一个所述捞渣组件对应一个所述储存腔,所述捞渣组件包括铰接在所述储存腔与所述下水井相通处的捞渣篮。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漂浮于雨水表面的垃圾在雨水的冲击下,向下水井的侧壁靠近并逐渐进入捞渣篮内,此后驱动组件驱动捞渣篮转动,捞渣篮能够将垃圾带出雨水。当捞渣篮转动至一定角度时,捞渣篮内堆积的垃圾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自动落入对应的储存腔内。
[0013]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水井底部密闭空腔内的电机,所述电机电连接于控制系统,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出密闭空腔并延伸至所述下水井内,所述电机输出轴位于所述下水井内的轴身上固定套设有绕线轮,所述绕线轮上绕卷有多根拉绳,一根所述拉绳对应一个所述储存腔,所述储存腔的侧壁上设有导向轮,所述拉绳滑动穿入对应的所述储存腔内,绕过所述导向轮并系在对应的所述捞渣篮上。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系统启动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绕线轮转动,绕线轮对拉绳实现了绕卷,拉绳拉动捞渣篮逐渐转出雨水,当捞渣篮的底壁转至竖直时,电机的输出轴停止转动。待捞渣篮内的垃圾落入储存腔内后,电机的输出轴反向转动,以此绕线轮对拉绳实现放卷,捞渣篮能够重新转入雨水中实现捞渣工作。
[0015] 可选的,所述捞渣篮相对所述下水井侧壁的一侧呈倾斜设置,当所述捞渣篮的底壁转动至竖直时,所述捞渣篮相对所述下水井侧壁的一侧朝向下倾斜。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设置的侧壁使得捞渣篮内堆积的垃圾,能够更加全面的落入储存腔内。
[0017] 可选的,所述捞渣机构的上方还设有挡渣机构,所述挡渣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水井侧壁上的固定环、分别设置在每个所述捞渣篮上方的挡渣滤网,所述固定环位于所述挡渣滤网的上方且与其铰接,所述挡渣滤网与对应的所述捞渣篮之间铰接有转动臂,当所述捞渣篮的底壁转动至竖直时,多个所述挡渣滤网恰好能够围合呈倒锥型。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捞渣篮转出雨水时,捞渣篮通过转动臂能够推动挡渣滤网转动,当捞渣篮的底壁转动至竖直时,多个挡渣滤网恰好能够围合呈倒锥型,雨水能够穿过挡渣滤网,而垃圾只能堆积在各个挡渣滤网上。当捞渣篮回转时,各个挡渣滤网相互远离,以此堆积在挡渣滤网上的垃圾在重力和雨水的冲击作用下,能够从挡渣滤网上落下,以此减小垃圾被夹在捞渣蓝和下水井侧壁之间的可能性。
[0019] 可选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转动穿过所述过滤板并连接有多个搅拌叶片,所述储存腔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夹紧对应所述拉绳的电动夹爪,所述电动夹爪通过控制系统电连接于所述电机。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捞渣篮的底壁竖直时,控制系统控制电动夹爪夹紧拉绳,此后电机首先控制绕线轮缓慢放卷拉绳,再对拉绳实现快速绕卷,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搅拌轴带动搅拌叶片快速转动,以此使得下水井内的雨水形成旋流,靠近下水井侧壁的垃圾能够向下水井的中心聚拢,之后再将捞渣篮冲洗放入雨水中,以此进一步减小垃圾被夹在捞渣篮和下水井侧壁之间的可能性。
[0021] 可选的,路面上相对每个所述储存腔的位置均开有与其相通的取渣口并盖合有盖板。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市政工人能够掀开盖板并清除堆积在储存腔内的垃圾。
[0023]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 1.捞渣机构能够将过滤板上方的垃圾捞出至储存腔内,以此减小了过滤板发生堵塞的可能性,提高了下水井的持续排水性能,确保道路上的雨水能够持续排入下水井,以此起到了环保的效果;
[0025] 2.多个挡渣滤网配合能够恰好围合呈倒锥型,以此对雨水中的垃圾实现了拦截,进而减小了垃圾被夹在捞渣篮和下水井侧壁之间的可能性,有利于提高垃圾捞除的完全性。

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挡渣机构开启时的剖视图;
[0027]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挡渣机构闭合时的剖视图。
[0028] 附图标记说明:1、下水井;2、格栅;3、过滤板;31、过滤孔;4、储存腔;5、集水斗;6、液位传感器;7、控制阀;8、捞渣篮;9、电机;10、绕线轮;11、拉绳;12、导向轮;13、固定环;14、挡渣滤网;15、转动臂;16、搅拌杆;17、搅拌叶片;18、电动夹爪;19、取渣口;20、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参照图1,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包括下水井1和用于覆盖下水井1顶部的格栅2,下水井1的横截面呈矩形设置。
[0031] 下水井1内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过滤板3,过滤板3的上下表面之间开有多个过滤孔31。雨水能够穿过过滤孔31流动至过滤板3的下方,而大面积的垃圾无法穿过过滤孔31,只能位于过滤板3的上方。
[0032] 参照图1,下水井1的侧壁上开有多个用于存放垃圾的储存腔4,多个储存腔4绕下水井1的中心线周向均匀设置且与其相通,下水井1内设有用于将过滤板3上方的垃圾捞入储存腔4内的捞渣机构。
[0033] 参照图1,捞渣机构包括与储存腔4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捞渣组件、用于驱动捞渣组件通过转动来将大面积垃圾从下水井1捞入储存腔4的驱动组件。
[0034] 参照图1,过滤板3和格栅2之间设有集水斗5,集水斗5固定连接在下水井1的侧壁上,集水斗5将进入下水井1内的雨水集中汇聚至下水井1的中心位置流下。
[0035] 由于大面积垃圾的密度通常小于雨水,因此雨水流入下水井1内后,垃圾通常浮于雨水的表面,在集水斗5上雨水下落的冲击下,大面积垃圾汇聚于靠近下水井1侧壁的位置。
[0036] 参照图1,捞渣组件包括铰接在储存腔4与下水井1相通处的捞渣篮8,捞渣篮8的下半部浸没在雨水中,当大面积垃圾向下水井1侧壁靠近的过程中,能够自动进入捞渣篮8内。
[0037] 参照图1,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下水井1底部密闭空腔内的电机9,电机9为正反转电机9且电连接于控制系统,电机9的输出轴穿出密闭空腔并延伸至下水井1内。
[0038] 参照图1,电机9输出轴位于下水井1内的轴身上固定套设有绕线轮10,绕线轮10上绕卷有多根拉绳11,一根拉绳11对应一个储存腔4,储存腔4背向下水井1的一侧设置有导向轮12,拉绳11滑动穿入对应的储存腔4内,绕过导向轮12并系在对应的捞渣篮8上。
[0039] 参照图1,控制系统启动电机9,电机9的输出轴带动绕线轮10转动,绕线轮10对拉绳11实现了绕卷,以此拉绳11拉动对应的捞渣篮8转动,捞渣篮8能够将靠近下水井1侧壁的垃圾捞出雨水。
[0040] 当捞渣篮8转离雨水面一定高度后,捞渣篮8内的大面积垃圾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自动落入对应的储存腔4内。此后,控制系统控制电机9的输出轴反转,以此捞渣篮8能够重新进入雨水中实现垃圾的捞除工作。
[0041] 通过上述捞渣机构的设置,能够持续重复将垃圾捞出下水井1,即便下水井1内有少量的垃圾,也不容易堵塞过滤板3导致路面上的雨水无法继续流入下水井1内,提高了下水井1的持续排水能力,以此道路上的垃圾不容易四散而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具有环保的优点。
[0042] 参照图1,捞渣篮8相对下水井1侧壁的一侧呈倾斜设置,当捞渣篮8的底壁转动至竖直时,捞渣篮8相对下水井1侧壁的一侧朝向下倾斜,以此使得捞渣篮8内的大面积能够更完全的落入储存腔4内。
[0043] 参照图1,下水井1侧壁相对每个拉绳11穿出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多个密封圈(图中未示出),拉绳11从对应的多个密封垫穿过,以此减小了下水井1内的雨水通过拉绳11的穿出位置流入储存腔4内的可能性。
[0044] 参照图1,下水井1的侧壁上设置有液位传感器6,液位传感器6通过控制系统电连接有控制阀7,控制阀7设置与集水斗5底部的出水端。
[0045] 当液位传感器6检测到下水井1内雨水的水位高于预设的阀值时,液位传感器6通过控制系统关闭控制阀7,以此停止向下水井1内继续排水,当雨水下降至低于预设值的阀值时,控制系统再重新打开控制阀7。
[0046] 控制系统能够调节控制阀7开合的大小,以此调节雨水流入量,进而使得下水井1内雨水的水位保持稳定的高度,有利于提高捞渣机构对大面积垃圾捞除效果。
[0047] 参照图2,当捞渣篮8转出雨水后,后续进入下水井1内雨水中的垃圾可能会迅速靠近下水井1的侧壁,以此当捞渣篮8回转时,这部分的垃圾会被夹在捞渣篮8和下水井1的侧壁之间,而难以进入捞渣篮8内。
[0048]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集水斗5和捞渣机构之间还设有挡渣机构,挡渣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下水井1侧壁上的固定环13、分别设置在每个捞渣篮8上方的挡渣滤网14,固定环13位于挡渣滤网14的上方且与每个挡渣滤网14铰接,挡渣滤网14与对应的捞渣篮8之间铰接有转动臂15。
[0049] 参照图2,当捞渣篮8转出雨水时,通过转动臂15能够推动对应的挡渣滤网14转动。当捞渣篮8的底壁转动至竖直时,多个挡渣滤网14恰好能够围合呈倒锥形,相邻两个挡渣滤网14的侧壁紧贴。
[0050] 通过各个捞渣篮8的转动,实现了多个挡渣滤网14和围合和分离。当多个挡渣滤网14围合呈倒锥型时,雨水能够穿过挡渣滤网14继续流入下水井1,而垃圾则堆积在各个挡渣滤网14上。
[0051] 当各个挡渣滤网14分离时,堆积在挡渣滤网14上的垃圾在重力和雨水的冲击下,能够落入下水井1内。
[0052] 通过上述的方式,对雨水中的垃圾实现了定时截断,以此减小了垃圾被夹在捞渣篮8和下水井1侧壁之间的可能性,进而提高了垃圾的捞除效果。
[0053] 参照图2,虽然设置了挡渣机构,但是还是难免会有一些垃圾会被夹持在捞渣篮8和下水井1的侧壁之间。
[0054] 为此,电机9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有搅拌杆16,搅拌杆16转动穿过过滤板3并周向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叶片17。储存腔4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夹紧对应拉绳11的电动夹爪18,电动夹爪18通过控制系统电连接于电机9。
[0055] 参照图2,当捞渣篮8的底壁转动至竖直时,控制系统控制电动夹爪18夹紧对应的拉绳11,确保多个挡渣滤网14保持围合呈倒锥型的状态。
[0056] 控制系统控制电机9的输出轴慢速转动,绕线轮10放卷出较长的拉绳11。此后控制系统再控制电机9的输出轴快速反转,绕线轮10重新对拉绳11实现快速绕卷。
[0057] 电机9的输出轴带动搅拌杆16快速转动,搅拌杆16带动多个搅拌叶片17快速转动,以此使得下水井1内的雨水形成旋流,雨水顶面的中间位置向下凹陷,而四周位置向上升高,靠近下水井1侧壁的大面积垃圾能够向中心位置聚拢。
[0058] 待大面积垃圾全部聚拢在下水井1的中心位置后,控制系统控制电动夹爪18松开拉绳11,此后捞渣篮8重新转至没入雨水中,聚拢的大面积垃圾能够被冲击至捞渣篮8内,有利于提高垃圾捞除的完全性。
[0059] 参照图2,路面上相对每个储存腔4的位置均开有与其相通的取渣口19并盖合有盖板20,市政工人能够掀开盖板20并清除储存腔4内堆积的大面积垃圾。
[0060]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实施原理为:路面上的雨水通过格栅2流入集水斗5内,然后流入下水井1内,雨水穿过过滤板3流动至下水井1的底部排出,而大面积垃圾只能浮于雨水的表面,并且在雨水的冲击下向下水井1的侧壁靠近,直至漂浮至捞渣篮8中。
[0061] 控制系统启动电机9,电机9的输出轴带动绕线轮10转动,以此绕线轮10对拉绳11实现绕卷,拉绳11拉动对应的捞渣篮8转动,捞渣篮8将垃圾带出雨水。与此同时,捞渣篮8通过转动臂15推动挡渣滤网14转动。
[0062] 当捞渣篮8的底壁转动至竖直时,电机9的输出轴停转,捞渣篮8上的堆积的垃圾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落入对应的储存腔4内,此时各个挡渣滤网14恰好能够围合呈倒锥型。
[0063] 此时,控制系统控制电动夹爪18夹紧对应的拉绳11,电机9的输出轴转动,以此对拉绳11实现缓慢放卷,之后电机9的输出轴快速反转,搅拌轴带动搅拌叶片17快速反转,以此下水井1内的雨水形成旋流,靠近下水井1侧壁的垃圾向下水井1的中心位置聚拢,之后电动夹爪18再松开拉绳11,捞渣篮8重新转至雨水内,聚拢于下水井1中间位置的垃圾在后续雨水的冲击下,能够漂浮至捞渣篮8内。市政工人掀开盖板20,以此能够清理堆积在储存腔4内的垃圾。
[0064]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