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层连体大型钢结构安装监测系统的施工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1506941.9

文献号 : CN11419763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杨平邹建伟汪兴文周鲁泽嵇培培王继红杨基亮

申请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层连体大型钢结构安装监测系统的施工方法,安装监测系统包含大型钢结构、连接于大型钢结构上的固定支撑提升架、设置于大型钢结构下框架柱顶部和底部的监测点,设置于预拼装区四角处和预拼装区与框柱柱连接上方的监测点以及设置与固定支撑提升架与预拼装区呈的监测点;监测点处连接有位移传感器和变形传感器。本发明将桁架连体进行分区,分为预拼装和地面拼装两大部分,且通过不同的提升方式进行提升,不仅利于安装还可保证在提升时的固定、精度以及连接等问题;通过监测点的设置以及提升过程中对于变形、位移以及挠度的控制,利于精细化控制,保证钢结构的受力均衡和安装稳定性。

权利要求 :

1.一种高层连体大型钢结构安装监测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安装监测系统包含大型钢结构(2)、连接于大型钢结构(2)上的固定支撑提升架(3)、设置于大型钢结构(2)下框架柱(11)顶部和底部的监测点,设置于预拼装区(5)四角处和预拼装区(5)与框柱柱连接上方的监测点以及设置于固定支撑提升架(3)与预拼装区(5)处的监测点;所述监测点处连接有位移传感器和变形传感器,且位移传感器和变形传感器均与固定支撑提升架(3)上的液压提升系统联合设置并通过远程计算机控制;

所述大型钢结构(2)包含两预拼装区(5)、拼装一区(6)、拼装二区(7)、拼装三区(8)以及拼装四区(9),所述两预拼装区(5)呈八字形、拼装一区(6)连接于两预拼装区(5)八字形小开口一侧,拼装三区(8)为弧形且连接于两预拼装区(5)大开口一侧,拼装二区(7)连接于拼装一区(6)和拼装二区(7)之间;拼装一区(6)、拼装二区(7)和拼装三区(8)内侧呈环心区(1);所述拼装四区(9)为弧形连接于两预拼装区(5)大开口一侧且位于拼装三区(8)外侧;

所述预拼装区(5)、拼装一区(6)、拼装二区(7)、拼装三区(8)以及拼装四区(9)合围呈大型钢结构(2),两预拼装区(5)连接于已施工结构顶部;拼装一区(6)、拼装三区(8)和拼装四区(9)均为大跨度桁架体;

大型钢结构安装监测系统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施工两侧八字形楼体以及八字形楼体大开口处的连接楼体,在八字形已建楼体顶部预先施工预拼装区(5),随着大开口处楼体施工同步施工固定支撑提升架(3);对于预拼装区(5)通过桁架吊架(4)提升安装,桁架吊架(4)包含汽车吊和履带吊;

在已建楼体的顶面上拼装桁架并形成预拼装区(5),拼装作业时,拼装胎架立柱间距对应已建楼体的柱距进行设置,设置在楼层梁或柱位置处;保留下部已建楼体浇筑混凝土时用的脚手架,将此脚手架作为下部支撑;其中脚手架底部保留至基础顶面,若未到底部进行局部加固;

步骤二、在大开口处的连接楼体顶面组装拼装一区(6)、拼装二区(7)、拼装三区(8)以及拼装四区(9),使其形成一个拼装总区(10), 在拼装总区(10)的安装位置正下方标高楼面上拼装施工完成后,设置固定支撑提升架(3)及临时吊点,采用液压同步提升法将其提升安装施工就位;其中固定支撑提升架(3)的安装通过含汽车吊和履带吊进行安装,后续通过固定支撑提升架(3)的固撑连杆(34)与预拼装区(5)进行临时固定;

步骤三、拼装总区(10)采用整体提升工艺吊装,支座位置的部分结构先预装到位,提升单位要在提升前预制分段,提升到位后,在高空安装后装段以及其他后装杆件;其中嵌补段安装顺序由上向下进行,先桁架曲斜杆后曲腹杆;

步骤四、根据拼装总区(10)结构布置及工况计算的结果,吊点在环心区(1)四周间隔设置且设置于框架柱(11)附近;采用液压同步系统提升吊装拼装总区(10),对应设置提升上下吊点;其中在提升上吊点即提升平台上设置吊挂器(13),吊挂器(13)通过液压提升系统与提升杆件的对应下吊点相连接;

步骤五、对各监测点数据进行实时读取、记录并分析;空中姿态调整和后装杆件安装需要进行高度微调;在微调开始前,将计算机同步控制系统由自动模式切换成手动模式;根据设计需要,对整个液压提升系统中各个吊点的液压提升器进行同步微动,微动为上升或下降,或者对单台液压提升器进行微动调整;微动即点动调整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满足结构安装的精度需要;微调过程中控制位移量和变形量不超过设计要求;

步骤六、提升过程中,观测液压提升系统压力变化情况,并与理论值进行比对;提升钢绞线(132)的垂直度应控制在±1°以内;液压提升系统设备的提升同步性提升单元吊点不同步位移控制在20mm 以内;正式提升前需先对钢结构进行试提升,在钢结构提升至离地

100mm 后静止并保持2‑24小时,观察钢结构重点监测点的挠度值:

步骤七、大型钢结构(2)的最终挠度值未超过施工验算的最大挠度值,或者稍大于最大挠度但未超过钢结构图纸规定最大计算挠度,则可继续提升;同时将观察值与L/250,L 为钢结构跨度,及挠度设计值进行对比,如超过相应设计值的1.15倍,立即停止提升,查找分析原因,制定相应措施,待查明原因、解决问题后方可继续提升;

步骤八、大型钢结构连体为箱型截面,大型钢结构连体向已建楼体内延伸一跨;已建楼体与大型钢结构连体相连的框架柱(11)连接,其中框架柱(11)采用型钢混凝土柱,通过桁架连柱(12)将预拼装区(5)与框架柱(11)连接,形成整体的大型钢结构连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层连体大型钢结构安装监测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步骤二中,所述拼装一区(6)、拼装二区(7)和拼装三区(8)均包含两个区域,两个区域关于大型钢结构连体对称线为轴;所述拼装四区(9)为弧形区连接于预拼装区(5);所述预拼装区(5)通过框架柱(11)和桁架连柱(12)与已建楼体顶部;所述已建楼体对应预拼装区(5)呈八字形;所述拼装四区(9)弧线中部临时连接有固定支撑提升架(3),所述固定支撑提升架(3)包含梁平行设置的两组固撑立柱(31)、连接于固撑立柱(31)顶部的固撑联梁(32)、连接于固撑立柱(31)顶部一侧的固撑伸长臂(33)以及连接于固撑伸长臂(33)与预拼装区(5)之间的固撑连杆(34);

所述固撑连杆(34)呈“爪”字形与预拼装区(5)顶部连接;所述固撑立柱(31)两个为一组沿环心区(1)径向设置并穿出拼装四区(9),两组固撑立柱(31)对应沿环心区(1)的环向设置;每组固撑立柱(31)之间和两组固撑立柱(31)的中下部还可拆卸有加强系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层连体大型钢结构安装监测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固撑立柱(31)中部和下部还连接有支撑结构(15),所述支撑结构(15)包含支撑柱(151)、支撑梁(152)和支撑墙(153),支撑梁(152)呈网格式分布且网格中穿接固撑立柱(31)并通过连件连接;所述支撑柱(151)、支撑梁(152)和支撑墙(153)为下部已建楼体的主体梁体、柱体和墙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层连体大型钢结构安装监测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撑立柱(31)通过标准节制作而成,标准节横截面为方形,方形标准节四周设置有滑轨;对应的拼装总区(10)形成的桁架框架穿接标准节且在拼装总区(10)上对应安装有可拆卸的滑轮,所述滑轮包含制动系统且远程控制系统与固定支撑提升架(3)控制系统联合设置;所述滑轨拼接而成,至少在试提升点和最终安装点设置有缺口,缺口对应插接承托板,缺口运行时通过临插板填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层连体大型钢结构安装监测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固定支撑提升架(3)底部设有钢结构转换平台将柱脚反力传递至混凝土基础上,与已建楼体的楼层面相连,固定支撑提升架(3)中间设置两道加强系杆,顶部设置固撑联梁(32)和固撑伸长臂(33);固定支撑提升架(3)内部还设置钢爬梯和操作平台;其中,第一道加强系杆采用履带吊安装和拆卸,第二道加强系杆随桁架提升上去,通过手拉葫芦进一步定位后用螺栓连接;固定支撑提升架(3)分段和安装顺序为固定支撑提升架(3)最重构件为最上面一段,最不利工况为卸载拆除时,固定支撑提升架(3)通过履带吊进行安装。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层连体大型钢结构安装监测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桁架吊架(4),所述桁架吊架(4)连接于大型钢结构连体外侧,所述桁架吊架(4)至少设置两台且关于桁架吊架(4)关于大型钢结构连体轴对称布置,所述桁架吊架(4)通过吊挂器(13)与预拼装区(5)连接,所述吊挂器(13)包含吊挂连头(131)、连接于吊挂连头(131)下方的钢绞线(132)、连接于钢绞线(132)底部的吊挂连板(133)以及连接于吊挂连板(133)一侧与钢绞线(132)件之间的吊挂加强板(134);所述吊挂连板(133)呈H形,其中横部顶面连接钢绞线(132)底部,开口底部连接待钢绞线(132)件;所述吊挂连头(131)与悬臂连架(14)顶部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层连体大型钢结构安装监测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连架(14)包含悬臂连立杆(141)、悬臂连悬杆(142)、悬臂斜撑杆(143)、悬臂斜连一杆(144)和悬臂斜连二杆(145);所述悬臂连立杆(141)垂直连接于预拼装区(5)的桁架纵杆上部,悬臂连悬杆(142)垂直连接于悬臂连立杆(141)顶部临近桁架吊架(4)一侧,连接于悬臂连立杆(141)和悬臂连悬杆(142)之间的悬臂斜撑杆(143),连接于悬臂连立杆(141)与桁架纵杆之间的悬臂斜连一杆(144),以及连接于悬臂连悬杆(142)与桁架纵杆之间的悬臂斜连二杆(14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层连体大型钢结构安装监测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步骤六、在提升时,在提升吊点之间安装吊挂连板(133)和钢绞线(132);开始试提升,按照设计荷载的20%、40%、60%、70%、80%、90%、95%、100%的顺序逐级加载,直至拼装总区(10)脱离拼装平台;拼装总区(10)最低点脱离胎架约100mm 后,暂停提升;

拼装总区(10)整体提升至距离设计标高约1000mm 左右时,暂停提升;测量各个吊点的实际标高,并与设计标高进行比对,做好记录,作为继续提升的依据;降低液压同步提升的速度,利用液压同步提升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的“微调、点动”功能,使各提升吊点缓慢的依次到达设计标高,满足安装要求;安装后装杆件使其形成完整的受力体系;液压同步提升系统按照95%、90%、80%、70%、60%、50%、40%、30%、20%的顺序分级卸载,直至钢绞线(132)松弛,连体结构荷载全部转移至支撑柱(151)上;拆除液压提升系统及临时措施;

以调整后的各吊点高度为新的起始位置,复位位移传感器,在整体提升过程中,保持该姿态直至提升到设计标高附近。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层连体大型钢结构安装监测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步骤六中,钢结构在提升过程中,架设全站仪对理论挠度变形较大点处进行动态监控,以掌握钢结构提升的同步性和整体变形;间隔一段时间对钢结构进行一次观测,记录挠度值并比较每次所记录的观测值,以确保钢结构提升过程的安全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层连体大型钢结构安装监测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拼装总区(10)拼装时、拼装总区(10)和预拼装区(5)构件连接时通过焊接连接,焊接根据板厚情况确定是否在焊前预热,加热到200 350℃,保温2‑6 小时;焊前预热温度应比正~常施焊时的预热温度高出50℃;焊缝尚未冷却至100℃以下时,进行的低温热处理;焊缝区大于杆件的三倍壁厚,且不得少于150‑200毫米;多层焊的焊层之间接头应错开,焊缝长度应小于100mm;当焊缝长度大于100mm 时,应采用分段退焊法。

说明书 :

一种高层连体大型钢结构安装监测系统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层连体大型钢结构安装监测系统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建筑结构的多样化发展和人们对于建筑多功能的需求,钢结构样式也随之发展,而钢结构的提升安装施工一直是此中的重中之重,在提升安装过程中对桁架的监控和控制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现阶段对于钢桁架提升时,如何根据提升进行过程控制针对性方案缺乏,且安装时对于过程中的变形和位移控制较少,尤其是塔楼式建筑连接时同时带有悬挑的大型钢结构,这种大跨度、高空式悬挑桁架在具体施工时缺乏对应的施工方法,在桁架提升控制以及最后形成整体结构的全过程均鲜有涉及。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层连体大型钢结构安装监测系统的施工方法,用以解决高层连体大型钢结构的分区提升、监测控制以及过程微调等技术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高层连体大型钢结构安装监测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安装监测系统包含大型钢结构、连接于大型钢结构上的固定支撑提升架、设置于大型钢结构下框架柱顶部和底部的监测点,设置于预拼装区四角处和预拼装区与框柱柱连接上方的监测点以及设置于固定支撑提升架与预拼装区处的监测点;所述监测点处连接有位移传感器和变形传感器,且位移传感器和变形传感器均与固定支撑提升架上的液压提升系统联合设置并通过远程计算器控制;
[0006] 所述大型钢结构包含两预拼装区、拼装一区、拼装二区、拼装三区以及拼装四区,所述两预拼装区呈八字形、拼装一区连接于两预拼装区八字形小开口一侧,拼装三区为弧形且连接于两预拼装区大开口一侧,拼装二区连接于拼装一区和拼装二区之间;拼装一区、拼装二区和拼装三区内侧呈环心区;所述拼装四区为弧形连接于两预拼装区大开口一侧且位于拼装三区外侧;
[0007] 所述预拼装区、拼装一区、拼装二区、拼装三区以及拼装四区合围呈大型钢结构,两预拼装区连接于已施工结构顶部;拼装一区、拼装三区和拼装四区均为大跨度桁架体;
[0008] 大型钢结构安装监测系统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09] 步骤一、施工两侧八字形楼体以及八字形楼体大开口处的连接楼体,在八字形已建楼体顶部预先施工预拼装区,随着大开口处楼体施工同步施工固定支撑提升架;对于预拼装区通过桁架吊架提升安装,桁架吊架包含汽车吊和履带吊;
[0010] 在已建楼体的顶面上拼装桁架并形成预拼装区,拼装作业时,拼装胎架立柱间距对应已建楼体的柱距进行设置,设置在楼层梁或柱位置处;保留下部已建楼体浇筑混凝土时用的脚手架,将此脚手架作为下部支撑;其中脚手架底部保留至基础顶面,若未到底部进行局部加固;
[0011] 步骤二、在大开口处的连接楼体顶面组装拼装一区、拼装二区、拼装三区以及拼装四区,使其形成一个拼装总区, 在拼装总区的安装位置正下方标高楼面上拼装施工完成后,设置固定支撑提升架及临时吊点,采用液压同步提升法将其提升安装施工就位;其中固定支撑提升架的安装通过含汽车吊和履带吊进行安装,后续通过固定支撑提升架的固撑连杆与预拼装区进行临时固定;
[0012] 步骤三、拼装总区采用整体提升工艺吊装,支座位置的部分结构先预装到位,提升单位要在提升前预制分段,提升到位后,在高空安装后装段以及其他后装杆件;其中嵌补段安装顺序由上向下进行,先桁架曲斜杆后曲腹杆;
[0013] 步骤四、根据拼装总区结构布置及工况计算的结果,吊点在环心区四周间隔设置且设置于框架柱附近;采用液压同步系统提升吊装拼装总区,对应设置提升上下吊点;其中在提升上吊点即提升平台上设置吊挂器,吊挂器通过液压提升系统与提升杆件的对应下吊点相连接;
[0014] 步骤五、对各监测点数据进行实时读取、记录并分析;空中姿态调整和后装杆件安装等需要进行高度微调;在微调开始前,将计算机同步控制系统由自动模式切换成手动模式;根据设计需要,对整个液压提升系统中各个吊点的液压提升器进行同步微动(上升或下降),或者对单台液压提升器进行微动调整;微动即点动调整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满足结构安装的精度需要;微调过程中控制位移量和变形量不超过设计要求;
[0015] 步骤六、提升过程中,观测液压提升系统压力变化情况,并与理论值进行比对;提升钢绞线的垂直度应控制在±1°以内;液压提升系统设备的提升同步性提升单元吊点不同步位移控制在20mm 以内;正式提升前需先对钢结构进行试提升,在钢结构提升至离地100mm 后静止并保持2‑24小时,观察钢结构重点监测点的挠度值:
[0016] 步骤七、大型钢结构的最终挠度值未超过施工验算的最大挠度值,或者稍大于最大挠度但未超过钢结构图纸规定最大计算挠度,则可继续提升;同时将观察值与L/250(L 为钢结构跨度)及挠度设计值进行对比,如超过相应设计值的1.15倍,立即停止提升,查找分析原因,制定相应措施,待查明原因、解决问题后方可继续提升;
[0017] 步骤八、大型钢结构连体为箱型截面,大型钢结构连体向已建楼体内延伸一跨;已建楼体与大型钢结构连体相连的框架柱连接,其中框架柱采用型钢混凝土柱,通过桁架连柱将预拼装区与框架柱连接,形成整体的大型钢结构连体。
[0018] 进一步的,对于步骤二中,所述拼装一区、拼装二区和拼装三区均包含两个区域,两个区域关于大型钢结构连体对称线为轴;所述拼装四区为弧形区连接于预拼装区;所述预拼装区通过框架柱和桁架连柱与已建楼体顶部;所述已建楼体对应预拼装区呈八字形;所述拼装四区弧线中部临时连接有固定支撑提升架,所述固定支撑提升架包含梁平行设置的两组固撑立柱、连接于固撑立柱顶部的固撑联梁、连接于固撑立柱顶部一侧的固撑伸长臂以及连接于固撑伸长臂与预拼装区之间的固撑连杆;
[0019] 所述固撑连杆呈“爪”字形与预拼装区顶部连接;所述固撑立柱两个为一组沿环心区径向设置并穿出拼装四区,两组固撑立柱对应沿环心区的环向设置;每组固撑立柱之间和两组固撑立柱的中下部还可拆卸有加强系杆。
[0020] 进一步的,所述两组固撑立柱中部和下部还连接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含支撑柱、支撑梁和支撑墙,支撑梁呈网格式分布且网格中穿接固撑立柱并通过连件连接;所述支撑柱、支撑梁和支撑墙为下部已建楼体的主体梁体、柱体和墙体。
[0021] 进一步的,所述固撑立柱通过标准节制作而成,标准节横截面为方形,方形标准节四周设置有滑轨;对应的拼装总区形成的桁架框架穿接标准节且在拼装总区上对应安装有可拆卸的滑轮,所述滑轮包含制动系统且远程控制系统与固定支撑提升架控制系统联合设置;所述滑轨拼接而成,至少在试提升点和最终安装点设置有缺口,缺口对应插接承托板,缺口运行时通过临插板填充。
[0022] 进一步的,固定支撑提升架底部设有钢结构转换平台将柱脚反力传递至混凝土基础上,与已建楼体的楼层面相连,固定支撑提升架中间设置两道加强系杆,顶部设置固撑联梁和固撑伸长臂;固定支撑提升架内部还设置钢爬梯和操作平台;其中,第一道加强系杆采用履带吊安装和拆卸,第二道加强系杆随桁架提升上去,通过手拉葫芦进一步定位后用螺栓连接;固定支撑提升架分段和安装顺序为固定支撑提升架最重构件为最上面一段,最不利工况为卸载拆除时,固定支撑提升架通过履带吊进行安装。进一步的,还设置有桁架吊架,所述桁架吊架连接于大型钢结构连体外侧,所述桁架吊架至少设置两台且关于桁架吊架关于大型钢结构连体轴对称布置,所述桁架吊架通过吊挂器与预拼装区连接,所述吊挂器包含吊挂连头、连接于吊挂连头下方的钢绞线、连接于钢绞线底部的吊挂连板以及连接于吊挂连板一侧与钢绞线件之间的吊挂加强板;所述吊挂连板呈H形,其中横部顶面连接钢绞线底部,开口底部连接待钢绞线件;所述吊挂连头与悬臂连架顶部连接。
[0023] 进一步的,所述悬臂连架包含悬臂连立杆、悬臂连悬杆、悬臂斜撑杆、悬臂斜连一杆和悬臂斜连二杆;所述悬臂连立杆垂直连接于预拼装区的桁架纵杆上部,悬臂连悬杆垂直连接于悬臂连立杆顶部临近桁架吊架一侧,连接于悬臂连立杆和悬臂连悬杆之间的悬臂斜撑杆,连接于悬臂连立杆与桁架纵杆之间的悬臂斜连一杆,以及连接于悬臂连悬杆与桁架纵杆之间的悬臂斜连二杆。
[0024] 进一步的,对于步骤六、在提升时,在提升吊点之间安装吊挂连板和钢绞线;开始试提升,按照设计荷载的20%、40%、60%、70%、80%、90%、95%、100%的顺序逐级加载,直至拼装总区脱离拼装平台;拼装总区最低点脱离胎架约100mm 后,暂停提升;
[0025] 拼装总区整体提升至距离设计标高约1000mm 左右时,暂停提升;测量各个吊点的实际标高,并与设计标高进行比对,做好记录,作为继续提升的依据;降低液压同步提升的速度,利用液压同步提升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的“微调、点动”功能,使各提升吊点缓慢的依次到达设计标高,满足安装要求;安装后装杆件使其形成完整的受力体系;液压同步提升系统按照95%、90%、80%、70%、60%、50%、40%、30%、20%的顺序分级卸载,直至钢绞线松弛,连体结构荷载全部转移至支撑柱上;拆除液压提升系统及临时措施等;
[0026] 以调整后的各吊点高度为新的起始位置,复位位移传感器,在整体提升过程中,保持该姿态直至提升到设计标高附近。
[0027] 进一步的,对于步骤六中,钢结构在提升过程中,应架设全站仪对理论挠度变形较大点处进行动态监控,以掌握钢结构提升的同步性和整体变形;间隔一段时间对钢结构进行一次观测,记录挠度值并比较每次所记录的观测值,以确保钢结构提升过程的安全性。
[0028] 进一步的,拼装总区拼装时、拼装总区和预拼装区构件连接时通过焊接连接,焊接根据板厚情况确定是否在焊前预热,加热到200 350℃,保温2‑6 小时;焊前预热温度应比~正常施焊时的预热温度高出50℃;焊缝尚未冷却至100℃以下时,进行的低温热处理;焊缝区大于杆件的三倍壁厚,且不得少于150‑200毫米;多层焊的焊层之间接头应错开,焊缝长度应小于100mm;当焊缝长度大于100mm 时,应采用分段退焊法。
[002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30] 1)本发明将不同高度安装的桁架连体进行分区,分为预拼装和地面拼装两大部分,且通过不同的提升方式进行提升,不仅利于安装还可保证在提升时的固定、精度以及连接等问题;
[0031] 2)本发明通过监测点的设置以及提升过程中对于变形、位移以及挠度的控制,利于对提升过程中、安装固定过程中进行的精细化控制;有效的保证了钢结构的受力均衡和安装稳定性;
[0032] 3)本发明通过固定支撑提升架的设置,一方面通过固撑伸长臂进行连接固定,另一方面通过固撑立柱进行拼装总区的安装;且固撑立柱通过滑轨设计,可在提升过程中进行限位和定点支撑;通过悬臂连架的设置,不仅利于固定支撑提升架进行有序提升吊运,而且,其与预拼装区连接可有效的提供反力支撑;通过提升过程中的实施方法的应用也可有效的保证提升精度。
[0033]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34] 图1是高层连体大型钢结构安装示意图;
[0035] 图2是高层连体大型钢结构提升安装结构分区示意图;
[0036] 图3是高层连体大型钢结构安装结构组装示意图;
[0037] 图4是大型钢结构与固定支撑提升架施工连接示意图;
[0038] 图5是固定支撑提升架与预拼装区连接示意图;
[0039] 图6是固定支撑提升架与大型钢结构连体立体示意图一;
[0040] 图7是固定支撑提升架与大型钢结构连体连接立体示意图二;
[0041] 图8是固定支撑提升架与大型钢结构连体连接侧视图;
[0042] 图9是悬臂连架与预拼装区连接立体示意图;
[0043] 图10是悬臂连架与预拼装区连接侧视示意图;
[0044] 图11是吊挂器与悬臂连架连接示意图一;
[0045] 图12是吊挂器与悬臂连架连接示意图二;
[0046] 图13是固撑立柱与支撑结构连接示意图;
[0047] 图14是固撑立柱与支撑结构连接局部示意图;
[0048] 图15是桁架吊架安装大型钢结构连体施工示意图一;
[0049] 图16是桁架吊架安装大型钢结构连体施工示意图二。
[0050] 附图标记:1‑环心区、2‑大型钢结构、3‑固定支撑提升架、31‑固撑立柱、32‑固撑联梁、33‑固撑伸长臂、34‑固撑连杆、4‑桁架吊架、5‑预拼装区、6‑拼装一区、7‑拼装二区、8‑拼装三区、9‑拼装四区、10‑拼装总区、11‑框架柱、12‑桁架连柱、13‑吊挂器、131‑吊挂连头、132‑钢绞线、133‑吊挂连板、134‑吊挂加强板、14‑悬臂连架、141‑悬臂连立杆、142‑悬臂连悬杆、143‑悬臂斜撑杆、144‑悬臂斜连一杆、145‑悬臂斜连二杆、15‑支撑结构、151‑支撑柱、
152‑支撑梁、153‑支撑墙、16‑吊装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以某酒店为例,酒店为双塔楼结构,双塔楼结构的楼体呈八字型。高层双塔楼的屋顶空中连接体采用钢桁架结构,空中连接体位于双塔楼的南楼与北楼之间屋顶位置处,安装标高为51.700m 63.350m,连接体近似呈圆环形布置,连体钢结构位于两侧酒店塔楼顶,~跨度约36m~50m,最大悬挑长度约30m。
[0052] 结合图1至图16所示,高层连体大型钢结构安装监测系统的施工方法,其中,安装监测系统包含大型钢结构2、连接于大型钢结构2上的固定支撑提升架3、设置于大型钢结构2下框架柱11顶部和底部的监测点,设置于预拼装区5四角处和预拼装区5与框柱柱连接上方的监测点以及设置于固定支撑提升架3与预拼装区5处的监测点;监测点处连接有位移传感器和变形传感器,且位移传感器和变形传感器均与固定支撑提升架3上的液压提升系统联合设置并通过远程计算器控制。此外,通过BIM软件确定各安装构件的进场顺序,且通过SAP2000等通用的有限元计算分析软件,对每个杆件均进行受力分析,并对受力变形量在前
10%的杆件加密设置监测点。
[0053] 本实施例中,大型钢结构2包含两预拼装区5、拼装一区6、拼装二区7、拼装三区8以及拼装四区9,所述两预拼装区5呈八字形、拼装一区6连接于两预拼装区5八字形小开口一侧,拼装三区8为弧形且连接于两预拼装区5大开口一侧,拼装二区7连接于拼装一区6和拼装二区7之间;拼装一区6、拼装二区7和拼装三区8内侧呈环心区1;所述拼装四区9为弧形连接于两预拼装区5大开口一侧且位于拼装三区8外侧;预拼装区5、拼装一区6、拼装二区7、拼装三区8以及拼装四区9合围呈大型钢结构2,两预拼装区5连接于已施工结构顶部;拼装一区6、拼装三区8和拼装四区9均为大跨度桁架体。
[0054] 结合图1至图16所示,大型钢结构安装监测系统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55] 步骤一、施工两侧八字形楼体以及八字形楼体大开口处的连接楼体,在八字形已建楼体顶部预先施工预拼装区5,随着大开口处楼体施工同步施工固定支撑提升架3;对于预拼装区5通过桁架吊架4提升安装,桁架吊架4包含汽车吊和履带吊;吊装区域16涵盖空间桁架各区的安装范围。
[0056] 在已建楼体的顶面上拼装桁架并形成预拼装区5,拼装作业时,拼装胎架立柱间距对应已建楼体的柱距进行设置,设置在楼层梁或柱位置处;保留下部已建楼体浇筑混凝土时用的脚手架,将此脚手架作为下部支撑;其中脚手架底部保留至基础顶面,若未到底部进行局部加固;
[0057] 步骤二、在大开口处的连接楼体顶面组装拼装一区6、拼装二区7、拼装三区8以及拼装四区9,使其形成一个拼装总区10, 在拼装总区10的安装位置正下方标高楼面上拼装施工完成后,设置固定支撑提升架3及临时吊点,采用液压同步提升法将其提升安装施工就位;其中固定支撑提升架3的安装通过含汽车吊和履带吊进行安装,后续通过固定支撑提升架3的固撑连杆34与预拼装区5进行临时固定。
[0058] 对于步骤二中,所述拼装一区6、拼装二区7和拼装三区8均包含两个区域,两个区域关于大型钢结构连体对称线为轴;所述拼装四区9为弧形区连接于预拼装区5;所述预拼装区5通过框架柱11和桁架连柱12与已建楼体顶部;所述已建楼体对应预拼装区5呈八字形;所述拼装四区9弧线中部临时连接有固定支撑提升架3,所述固定支撑提升架3包含梁平行设置的两组固撑立柱31、连接于固撑立柱31顶部的固撑联梁32、连接于固撑立柱31顶部一侧的固撑伸长臂33以及连接于固撑伸长臂33与预拼装区5之间的固撑连杆34;
[0059] 本实施例中,固撑连杆34呈“爪”字形与预拼装区5顶部连接;所述固撑立柱31两个为一组沿环心区1径向设置并穿出拼装四区9,两组固撑立柱31对应沿环心区1的环向设置;每组固撑立柱31之间和两组固撑立柱31的中下部还可拆卸有加强系杆。
[0060] 本实施例中,两组固撑立柱31中部和下部还连接有支撑结构15,所述支撑结构15包含支撑柱151、支撑梁152和支撑墙153,支撑梁152呈网格式分布且网格中穿接固撑立柱31并通过连件连接;所述支撑柱151、支撑梁152和支撑墙153为下部已建楼体的主体梁体、柱体和墙体。
[0061] 本实施例中,固撑立柱31通过标准节制作而成,标准节横截面为方形,方形标准节四周设置有滑轨;对应的拼装总区10形成的桁架框架穿接标准节且在拼装总区10上对应安装有可拆卸的滑轮,所述滑轮包含制动系统且远程控制系统与固定支撑提升架3控制系统联合设置;所述滑轨拼接而成,至少在试提升点和最终安装点设置有缺口,缺口对应插接承托板,缺口运行时通过临插板填充。
[0062] 本实施例中,固定支撑提升架3底部设有钢结构转换平台将柱脚反力传递至混凝土基础上,与已建楼体的楼层面相连,固定支撑提升架3中间设置两道加强系杆,顶部设置固撑联梁32和固撑伸长臂33;固定支撑提升架3内部还设置钢爬梯和操作平台;其中,第一道加强系杆采用履带吊安装和拆卸,第二道加强系杆随桁架提升上去,通过手拉葫芦进一步定位后用螺栓连接;固定支撑提升架3分段和安装顺序为固定支撑提升架3最重构件为最上面一段,最不利工况为卸载拆除时,固定支撑提升架3通过履带吊进行安装。
[0063] 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桁架吊架4,所述桁架吊架4连接于大型钢结构连体外侧,所述桁架吊架4至少设置两台且关于桁架吊架4关于大型钢结构连体轴对称布置,所述桁架吊架4通过吊挂器13与预拼装区5连接,所述吊挂器13包含吊挂连头131、连接于吊挂连头131下方的钢绞线132、连接于钢绞线132底部的吊挂连板133以及连接于吊挂连板133一侧与钢绞线132件之间的吊挂加强板134;所述吊挂连板133呈H形,其中横部顶面连接钢绞线132底部,开口底部连接待钢绞线132件;所述吊挂连头131与悬臂连架14顶部连接。
[0064] 本实施例中,悬臂连架14包含悬臂连立杆141、悬臂连悬杆142、悬臂斜撑杆143、悬臂斜连一杆144和悬臂斜连二杆145;所述悬臂连立杆141垂直连接于预拼装区5的桁架纵杆上部,悬臂连悬杆142垂直连接于悬臂连立杆141顶部临近桁架吊架4一侧,连接于悬臂连立杆141和悬臂连悬杆142之间的悬臂斜撑杆143,连接于悬臂连立杆141与桁架纵杆之间的悬臂斜连一杆144,以及连接于悬臂连悬杆142与桁架纵杆之间的悬臂斜连二杆145。
[0065] 步骤三、拼装总区10采用整体提升工艺吊装,支座位置的部分结构先预装到位,提升单位要在提升前预制分段,提升到位后,在高空安装后装段以及其他后装杆件;其中嵌补段安装顺序由上向下进行,先桁架曲斜杆后曲腹杆;
[0066] 步骤四、根据拼装总区10结构布置及工况计算的结果,吊点在环心区1四周间隔设置且设置于框架柱11附近;采用液压同步系统提升吊装拼装总区10,对应设置提升上下吊点;其中在提升上吊点即提升平台上设置吊挂器13,吊挂器13通过液压提升系统与提升杆件的对应下吊点相连接;
[0067] 步骤五、在提升过程中,空中姿态调整和后装杆件安装进行高度微调;在微调开始前,将计算机同步控制系统由自动模式切换成手动模式;根据设计需要,对整个液压提升系统中各个吊点的液压提升器进行同步微动上升或下降,或者对单台液压提升器进行微动调整;微动即点动调整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满足结构安装的精度需要;
[0068] 步骤六、提升过程中,观测液压提升系统压力变化情况,并与理论值进行比对;提升钢绞线132的垂直度应控制在±1°以内;液压提升系统设备的提升同步性提升单元吊点不同步位移控制在20mm 以内;正式提升前需先对钢结构进行试提升,在钢结构提升至离地100mm 后静止并保持2‑24小时,观察钢结构重点监测点的挠度值。
[0069] 对于步骤六、在提升时,在提升吊点之间安装吊挂连板133和钢绞线132;开始试提升,按照设计荷载的20%、40%、60%、70%、80%、90%、95%、100%的顺序逐级加载,直至拼装总区10脱离拼装平台;拼装总区10最低点脱离胎架约100mm 后,暂停提升;
[0070] 拼装总区10整体提升至距离设计标高约1000mm 左右时,暂停提升;测量各个吊点的实际标高,并与设计标高进行比对,做好记录,作为继续提升的依据;降低液压同步提升的速度,利用液压同步提升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的“微调、点动”功能,使各提升吊点缓慢的依次到达设计标高,满足安装要求;安装后装杆件使其形成完整的受力体系;液压同步提升系统按照95%、90%、80%、70%、60%、50%、40%、30%、20%的顺序分级卸载,直至钢绞线132松弛,连体结构荷载全部转移至支撑柱151上;拆除液压提升系统及临时措施等;以调整后的各吊点高度为新的起始位置,复位位移传感器,在整体提升过程中,保持该姿态直至提升到设计标高附近。
[0071] 本实施例中,钢结构在提升过程中,应架设全站仪对理论挠度变形较大点处进行动态监控,以掌握钢结构提升的同步性和整体变形;间隔一段时间对钢结构进行一次观测,记录挠度值并比较每次所记录的观测值,以确保钢结构提升过程的安全性。
[0072] 本实施例中,拼装总区10拼装时、拼装总区10和预拼装区5构件连接时通过焊接连接,焊接根据板厚情况确定是否在焊前预热,加热到200 350℃,保温2‑6 小时;焊前预热温~度应比正常施焊时的预热温度高出50℃;焊缝尚未冷却至100℃以下时,进行的低温热处理;焊缝区大于杆件的三倍壁厚,且不得少于150‑200毫米;多层焊的焊层之间接头应错开,焊缝长度应小于100mm;当焊缝长度大于100mm 时,应采用分段退焊法。
[0073] 步骤七、大型钢结构2的最终挠度值未超过施工验算的最大挠度值,或者稍大于最大挠度但未超过钢结构图纸规定最大计算挠度,则可继续提升;同时将观察值与L/250L 为钢结构跨度及挠度设计值进行对比,如超过相应设计值的1.15倍,立即停止提升,查找分析原因,制定相应措施,待查明原因、解决问题后方可继续提升;
[0074] 步骤八、大型钢结构连体为箱型截面,大型钢结构连体向已建楼体内延伸一跨;已建楼体与大型钢结构连体相连的框架柱11连接,其中框架柱11采用型钢混凝土柱,通过桁架连柱12将预拼装区5与框架柱11连接,形成整体的大型钢结构连体。
[007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所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