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间壳体、内窥镜手柄和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1559200.7

文献号 : CN11422426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 : 湖南省华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适用于内窥镜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中间壳体、内窥镜手柄和方法,中间壳体包括中间壳体本体,定位结构:所述中间壳体本体底面为平面;所述定位结构设置于所述中间壳体本体上;所述定位结构包括下壳体定位部,所述下壳体定位部供下壳体装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中间壳体、内窥镜手柄和方法具有组装简单、高效且适用于自动化生产的技术效果。

权利要求 :

1.一种中间壳体(100),用于装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壳体本体(110),定位结构(120):所述中间壳体位于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

所述中间壳体本体(110)底面为平面,所述中间壳体本体(110)整体为平板结构;

所述定位结构(120)设置于所述中间壳体本体(110)上;

所述定位结构(120)包括下壳体定位部(121),所述下壳体定位部(121)供下壳体(300)装入;

所述定位结构(120)还包括电子组件定位部(123)和吸引组件定位部(124),所述电子组件定位部(123)和所述吸引组件定位部(124)均位于所述中间壳体本体(110)的上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间壳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定位部(121)贯穿所述中间壳体本体(110)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间壳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组件定位部(123)包括集成电路定位部(1232),所述集成电路定位部(1232)供集成电路板(410)装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间壳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组件定位部(123)与所述中间壳体本体(110)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吸引组件定位部(124)与所述中间壳体本体(110)之间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间壳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120)还包括插入组件定位部(125)和滚动组件定位部(126),所述插入组件定位部(125)供插入组件(700)装入,所述插入组件定位部(125)设置于所述中间壳体本体(110)的一端;所述滚动组件定位部(126)供滚动组件(600)装入,所述滚动组件定位部(126)设置于所述中间壳体本体(110)的上侧;所述滚动组件定位部(126)与所述中间壳体本体(110)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吸引组件定位部(124)与所述中间壳体本体(110)之间的距离。

6.一种内窥镜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200)、下壳体(300)和如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中间壳体(100),所述上壳体(200)和所述下壳体(300)分别与所述中间壳体(100)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内窥镜手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子组件(400)、吸引组件(500)、滚动组件(600)、插入组件(700),所述电子组件(400)可拆卸设置于电子组件定位部(123),所述吸引组件(500)可拆卸设置于吸引组件定位部(124),所述滚动组件(600)可拆卸设置于滚动组件定位部(126),所述插入组件(700)可拆卸设置于插入组件定位部(125)。

8.一种中间壳体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准备如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中间壳体(100),将电子组件(400)安装于电子组件定位部(123);将插入组件(700)安装于插入组件定位部(125);

步骤S20:将吸引组件(500)安装于吸引组件定位部(124);

步骤S30:将滚动组件(600)安装于滚动组件定位部(126)。

9.一种内窥镜手柄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1:根据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间壳体(100)的使用方法,得到预装中间壳体;

步骤S52:将下壳体(300)通过下壳体定位部(121)从所述预装中间壳体的下方进行装配,将上壳体(200)通过上壳体定位部(310)从所述预装中间壳体的上侧进行装配。

说明书 :

一种中间壳体、内窥镜手柄和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内窥镜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中间壳体、内窥镜手柄和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内窥镜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由可弯曲部分、光源及一组镜头组成。经人体的天然孔道,或者是经手术做的小切口进入人体内。使用时将内窥镜导入预检查的器官,可直接窥视有关部位的变化。图像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内窥镜的使用效果,也标志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水平。最早的内窥镜被应用于直肠检查,这种方法所能获得的诊断资料有限,病人不但很痛苦,而且由于器械很硬,造成穿孔的危险很大。正因为有这些缺点,内窥镜检查一直在继续应用与发展,并逐渐设计出很多不同用途与不同类型的器械。
[0003] 现有的内窥镜用手持端,如中国发明专利CN111714066A公开了一种内窥镜的手持端,将插入管、信号线、控制器等固定于外壳上,这种固定方式在组装时需要人工进行定位和组装,且组装难度大,生产效率低下,难以满足大批量、自动化生产的需求。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组装难度大,生产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便于组装且适用于自动化生产的中间壳体、内窥镜手柄和方法。
[0005]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中间壳体,用于装配内窥镜,包括中间壳体本体,定位结构:
[0006] 所述中间壳体本体底面为平面;
[0007] 所述定位结构设置于所述中间壳体本体上;
[0008] 所述定位结构包括下壳体定位部,所述下壳体定位部供下壳体装入。
[0009] 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定位部贯穿所述中间壳体本体设置。
[0010]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结构还包括电子组件定位部和吸引组件定位部,所述电子组件定位部与所述吸引组件定位部均设置于所述中间壳体本体上侧。
[0011] 进一步的,所述电子组件定位部包括集成电路定位部,所述集成电路定位部供集成电路板装入。
[0012] 进一步的,所述电子组件定位部与所述中间壳体本体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吸引组件定位部与所述中间壳体本体之间的距离。
[0013]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结构还包括插入组件定位部和滚动组件定位部,所述插入组件定位部供插入组件装入,所述插入组件定位部设置于所述中间壳体本体的一端;所述滚动组件定位部供滚动组件装入,所述滚动组件定位部设置于所述中间壳体本体的上侧;所述滚动组件定位部与所述中间壳体本体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吸引组件定位部与所述中间壳体本体之间的距离。
[0014]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窥镜手柄,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所述的中间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分别与所述中间壳体连接。
[0015] 进一步的,还包括电子组件、吸引组件、滚动组件、插入组件,所述电子组件可拆卸设置于电子组件定位部,所述吸引组件可拆卸设置于吸引组件定位部,所述滚动组件可拆卸设置于滚动组件定位部,所述插入组件可拆卸设置于插入组件定位部。
[0016]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中间壳体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7] 步骤S10:准备所述的中间壳体,将电子组件安装于电子组件定位部;将插入组件安装于插入组件定位部;
[0018] 步骤S20:将吸引组件安装于吸引组件定位部;
[0019] 步骤S30:将滚动组件安装于滚动组件定位部。
[0020]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窥镜手柄的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1] 步骤S51:根据所述的中间壳体的使用方法,得到预装中间壳体;
[0022] 步骤S52:将下壳体通过下壳体定位部从所述预装中间壳体的下方进行装配,将上壳体通过上壳体定位部从所述预装中间壳体的上侧进行装配。
[0023] 综上所述,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24] 1.本发明通过将中间壳体本体的底面设置为平面,便于中间壳体在装配时的放置和定位,提高了承载体固定并承载中间壳体的稳定性,进而有效保证了后续装配的准确性;
[0025] 2.本发明通过将定位结构设置于中间壳体本体上,使得待装配组件均可简单方便的安装至中间壳体本体表面,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便于对预装中间壳体进行质检;
[0026] 3.本发明通过将电子组件定位部、吸引组件定位部、滚动组件定位部均设置于所述中间壳体本体表面上侧,更加方便了待装配组件的定位和安装,使得机械手在安装时不需要翻转或移动中间壳体即可完成除上壳体、下壳体外待装配组件的安装,并且即使在安装上壳体、下壳体需要移动中间壳体时底部平面、上部定位结构的设置也更加便于传送,并且有效保证了已安装好的组件不会在移送过程中发生掉落等事件,确保了移送时装配组件的稳定性;
[0027] 4.本发明的中间壳体结构简单,制备中间壳体的模具结构简单,模具易于制造,中间壳体也易于制造和实现;同时,后续的装配过程实现了全自动化装配,保证了装配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大幅度提高了内窥镜手柄的装配效率,从而提高了内窥镜的生产效率,为内窥镜的实际生产做出了突破性贡献。

附图说明

[002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 图1是本发明中中间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0030] 图2是本发明中中间壳体的平面示意图;
[0031] 图3是图2中截面A‑A的截面示意图;
[0032] 图4是本发明中内窥镜手柄的爆炸图;
[0033] 图5是本发明中中间壳体的使用状态图;
[0034] 图6是图5中截面B‑B的截面示意图;
[0035] 图7是本发明中中间壳体第一阶段的装配示意图;
[0036] 图8是本发明中中间壳体第二阶段的装配示意图;
[0037] 图9是本发明中中间壳体第三阶段的装配示意图;
[0038] 图10是本发明中内窥镜手柄第一阶段的装配示意图;
[0039] 图11是本发明中内窥镜手柄第二阶段的装配示意图;
[0040] 图12是本发明中内窥镜手柄装配完成的示意图。
[0041] 其中,100、中间壳体,110、中间壳体本体,120、定位结构,121、下壳体定位部,1211、第一下壳体定位部,1212、第二下壳体定位部,1213、第三下壳体定位部,1214、第四下壳体定位部,123、电子组件定位部,1231、第一电子组件定位部,1232、集成电路定位部,
1233、第三电子组件定位部,1234、第四电子组件定位部,1235、第五电子组件定位部,1236、第六电子组件定位部,1237、第七电子组件定位部,124、吸引组件定位部,1241、第一吸引组件定位部,1242、第二吸引组件定位部,1243、第三吸引组件定位部,1244、第四吸引组件定位部,1245、第五吸引组件定位部,1246、第六吸引组件定位部,125、插入组件定位部,1251、第一插入组件定位部,1252、第二插入组件定位部,126、滚动组件定位部,1261、转轮件定位部,1262、钢丝件定位部,200、上壳体,300、下壳体,310、上壳体定位部,311、第一上壳体定位部,312、第二上壳体定位部,313、第三上壳体定位部,400、电子组件,410、集成电路板,
500、吸引组件,600、滚动组件,700、插入组件,800、拍照按钮,900、调节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以下的说明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是例子,用来实施本发明的不同特征。以下特定例子所描述的元件和排列方式,仅用来精简的表达本发明,其仅作为例子,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0043]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垂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4]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45]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46] 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0047]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48] 实施例1:
[0049]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中间壳体100,用于装配内窥镜,包括中间壳体本体110,定位结构120:
[0050] 所述中间壳体本体110底面为平面;
[0051] 所述定位结构120设置于所述中间壳体本体110上;
[0052] 所述定位结构120包括下壳体定位部121,所述下壳体定位部121供下壳体300装入。
[0053] 中间壳体本体110的下侧设置有下壳体定位部121,下壳体定位部121可部分贯穿所述中间壳体本体110设置。中间壳体本体110也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的设置可实现对中间壳体本体110重量的减轻,从而减轻了内窥镜手柄整体的重量,便于操作人员操作。
[0054] 当中间壳体100用于医疗器械领域时,中间壳体100需要具有良好的抑菌性,优选的具有阻燃性、抗污染性、高抗冲击强度中任意一项,同时,优选的具有可热熔性。中间壳体100材料不做具体限定,仅以聚丙烯材料、聚碳酸酯材料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材料作为例举。
[0055] 通过将中间壳体本体110的底面设置为平面,便于中间壳体100在自动化装配时的放置和定位,提高了承载体固定并承载中间壳体的稳定性,进而有效保证了后续装配的准确性。
[0056] 通过将定位结构120设置于中间壳体本体110上,使得待装配组件均可简单方便的安装至中间壳体本体110表面,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便于对预装中间壳体进行质检。
[0057] 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定位部121贯穿所述中间壳体本体110设置。
[0058] 下壳体定位部121沿中间壳体100的轴向方向上至少依次设置有第一下壳体定位部1211、第二下壳体定位部1212、第三下壳体定位部1213、第四下壳体定位部1214。
[0059] 贯穿式的定位结构有助于提高下壳体定位部121定位的精准度,同时便于自动化识别定位,从而提高了装配效率。
[0060]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结构120还包括电子组件定位部123和吸引组件定位部124,所述电子组件定位部123与所述吸引组件定位部124均设置于所述中间壳体本体110上侧。
[0061] 电子组件定位部123沿中间壳体100的轴向方向上至少依次设置有第一电子组件定位部1231、集成电路定位部1232、第三电子组件定位部1233、第四电子组件定位部1234、第五电子组件定位部1235、第六电子组件定位部1236和第七电子组件定位部1237。
[0062] 吸引组件定位部124沿中间壳体100的轴向方向上至少依次设置有第一吸引组件定位部1241、第二吸引组件定位部1242、第三吸引组件定位部1243、第四吸引组件定位部1244、第五吸引组件定位部1245和第六吸引组件定位部1246。
[0063] 第三吸引组件定位部1243位于第五电子组件定位部1235的上方,第四吸引组件定位部1244位于第六电子组件定位部1236的上方。具体的,第三吸引组件定位部1243和第五电子组件定位部1235在轴向方向的位置相同,且由于通常情况下,吸引组件的直径大于电子组件中数据线整体所需的径向尺寸,因此设置第三吸引组件定位部1243径向尺寸大于第五电子组件定位部1235的径向尺寸。同理,也应用与第四吸引组件定位部1244与第六电子组件定位部1236之间的设置。
[0064] 通过将电子组件定位部123和吸引组件定位部124均设置于所述中间壳体本体110表面上侧,更加方便了电子组件和吸引组件的定位和安装,使得机械手在安装时不需要翻转或移动中间壳体即可完成电子组件和吸引组件的安装,并且即使在后续安装时需要移动中间壳体,壳体本体110底部平面、上部定位结构的设置也更加便于传送,并且有效保证了已安装好的组件不会在移送过程中发生掉落等事件,确保了移送时装配组件的稳定性。
[0065] 进一步的,所述电子组件定位部123包括集成电路定位部1232,所述集成电路定位部1232供集成电路板410装入。
[0066] 集成电路定位部1232的长度尺寸与集成电路板410的长度相匹配,从而实现集成电路板的精确定位。同时,还可在集成电路定位部1232处设置凸起的第三电子定位部1233,进一步提高集成电路板定位的精确性,并且第三电子定位部1233的材料为可变形材料,当集成电路板410装入后,将突出于集成电路板410上表面的第三电子定位部1233进行熔融或平压,从而使得突出的部分发生变形从而实现集成电路板410的固定。
[0067] 进一步的,所述电子组件定位部123与所述中间壳体本体110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吸引组件定位部124与所述中间壳体本体110之间的距离。便于组装时先组装电子组件,再组装吸引组件,从而实现电子组件的整体组装和吸引组件的整体组装,提高了组装的效率。
[0068]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结构120还包括插入组件定位部125和滚动组件定位部126,所述插入组件定位部125供插入组件700装入,所述插入组件定位部125设置于所述中间壳体本体的一端;所述滚动组件定位部126供滚动组件600装入,所述滚动组件定位部126设置于所述中间壳体本体的上侧;所述滚动组件定位部126与所述中间壳体本体110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吸引组件定位部124与所述中间壳体本体110之间的距离。
[0069] 所述滚动组件定位部126与所述中间壳体本体110之间的距离可以是滚动组件定位部126的最低点或最高点与所述中间壳体本体110之间的距离;所述吸引组件定位部124与所述中间壳体本体110之间的距离可以是吸引组件定位部124的最低点或最高点与所述中间壳体本体110之间的距离。即当滚动组件定位部126和吸引组件定位部124均与最低点或最高点为参照时,所述滚动组件定位部126与所述中间壳体本体110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吸引组件定位部124与所述中间壳体本体110之间的距离,即滚动组件定位部126的最低点可以低于吸引组件定位部124的最高点,也可以高于吸引组件定位部124的最高点。
[0070] 插入组件定位部125位于中间壳体本体与第一下壳体定位部1211和/或第二下壳体定位部1212较远的一端,包括第一插入组件定位部1251和第二插入组件定位部1252。滚动组件定位部126沿中间壳体100的轴向方向上至少依次设置有转轮件定位部1261和钢丝件定位部1262,转轮件定位部1261用于对转轮件进行定位,钢丝件定位部1262用于对钢丝件进行定位。
[0071] 通过将电子组件定位部123、吸引组件定位部124、滚动组件定位部126均设置于所述中间壳体本体110表面上侧,更加方便了电子组件、吸引组件、滚动组件等待装配组件的定位和安装,使得机械手在安装时不需要翻转或移动中间壳体即可完成除上壳体200、下壳体300外待装配组件的安装,并且即使在安装上壳体200、下壳体300需要移动中间壳体时底部平面、上部定位结构的设置也更加便于传送,并且有效保证了已安装好的组件不会在移送过程中发生掉落等事件,确保了移送时装配组件的稳定性。
[0072] 实施例2:
[0073]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内窥镜手柄,包括上壳体200、下壳体300和所述的中间壳体100,所述上壳体200和所述下壳体300分别与所述中间壳体100连接。
[0074] 所述下壳体300与所述中间壳体100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下壳体300与上壳体200之间也设置有密封结构,从而实现内窥镜手柄内部的密封,避免使用或保存过程中的喷洒或飞溅,有效保护了内窥镜手柄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尤其是对电子组件400整体,甚至集成电路板410进行了有效的保护。所述密封结构的材料优选为UV固化胶或者树脂。
[0075] 进一步的,如图5、图6所示,还包括电子组件400、吸引组件500、滚动组件600、插入组件700,所述电子组件400可拆卸设置于电子组件定位部123,所述吸引组件500可拆卸设置于吸引组件定位部124,所述滚动组件600可拆卸设置于滚动组件定位部126,所述插入组件700可拆卸设置于插入组件定位部125。
[0076] 具体的,将电子组件400整体安装于第一电子组件定位部1231、集成电路定位部1232、第三电子组件定位部1233、第四电子组件定位部1234、第五电子组件定位部1235、第六电子组件定位部1236和第七电子组件定位部1237处。将吸引组件500整体安装于第一吸引组件定位部1241、第二吸引组件定位部1242、第三吸引组件定位部1243、第四吸引组件定位部1244、第五吸引组件定位部1245和第六吸引组件定位部1246处。滚动组件600安装于滚动组件定位部126处;插入组件700安装于插入组件定位部125处。
[0077] 实施例3:
[0078] 如图7、图8、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中间壳体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79] 步骤S10:准备所述的中间壳体100,将电子组件400安装于电子组件定位部123;将插入组件700安装于插入组件定位部125;
[0080] 步骤S20:将吸引组件500安装于吸引组件定位部124;
[0081] 步骤S30:将滚动组件600安装于滚动组件定位部126。
[0082] 具体的,步骤S10:将拍照按钮800过盈装配至准备好的中间壳体100上;再将电子组件400卡入中间壳体100上,并通过对第三电子组件定位部1233突出于集成电路板410的部分进行热熔,从而实现对集成电路板410或电子组件400的固定。随后,将插入组件700放置于上述中间壳体100上,通过对第一插入组件定位部1251和第二插入组件定位部1252进行热熔,实现对插入组件700的固定;此后,将拍照按钮800、插入组件700中的电线分别焊接到电子组件400中的集成电路板410上,完成第一阶段的装配。
[0083] 第三电子组件定位部1233、第一插入组件定位部1251和第二插入组件定位部1252需要具有可溶性即可,具体材料此处不做限定,仅以聚丙烯材料、聚碳酸酯材料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材料作为例举。第三电子组件定位部1233、第一插入组件定位部1251和第二插入组件定位部1252的材料可以与中间壳体本体110的材料相同,也可以不同。
[0084] 步骤S20:将吸引组件500装入中间壳体100上,再将插入组件700中的器械管粘接到吸引组件500上,完成第二阶段的装配。
[0085] 步骤S30:将滚动组件600装入中间壳体100上的滚动组件定位部126中,并将插入组件700中的两根钢丝绳穿过滚动组件600中的孔,并将钢丝绳固定,完成第三阶段的装配,得到预装中间壳体100。
[0086] 实施例4:
[0087] 如图4、图10、图11、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内窥镜手柄的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88] 步骤S51:根据所述的中间壳体的使用方法,得到预装中间壳体;
[0089] 步骤S52:将下壳体300通过下壳体定位部121从所述预装中间壳体的下方进行装配,将上壳体200通过设置于下壳体300上的上壳体定位部310从所述预装中间壳体的上侧进行装配。
[0090] 具体的,将预装中间壳体通过第一下壳体定位部1211、第二下壳体定位部1212、第三下壳体定位部1213、第四下壳体定位部1214装入下壳体300中,完成内窥镜手柄第一阶段的装配。再利用上壳体定位部310将上壳体装入内窥镜手柄第一阶段的装配件上,同时上壳体300与下壳体200可采用卡接方式实现连接和/或定位,上壳体定位部310沿中间壳体100的轴向方向上至少依次设置有第一上壳体定位部311、第二上壳体定位部312、第三上壳体定位部313,完成内窥镜手柄第一阶段的装配。最后,使用连接件将调节手柄900装入到内窥镜手柄第一阶段的装配件上,从而完成整个内窥镜手柄的装配。
[0091] 本发明提供的中间壳体结构简单,制备中间壳体的模具结构简单,模具易于制造,中间壳体也易于制造和实现;同时,后续的装配过程实现了全自动化装配,保证了装配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大幅度提高了内窥镜手柄的装配效率,从而提高了内窥镜的生产效率,为内窥镜的实际生产做出了突破性贡献。
[009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