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1000430.5

文献号 : CN11424645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吕伟刚程志喜梅若愚杨云薛钊强

申请人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烹饪主体,烹饪主体包括加热基座和烹饪基体,烹饪基体可分离的设置在加热基座上,烹饪基体包括烹饪容器,加热基座上设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用于加热烹饪容器;盖体组件,盖体组件可分离地设于烹饪基体,盖体组件与烹饪容器之间限定出烹饪腔。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器具,通过采用相对可分离的烹饪基体和加热基座,并采用相对于烹饪基体可分离设置的盖体组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烹饪需求,选择不同的加热基座、不同的烹饪基体以及不同的盖体组件,从而实现加热基座、烹饪基体以及盖体组件的自由组合,实现烹饪功能的多样化,并且节省了储藏空间,降低了生活成本,且使用方便。

权利要求 :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烹饪主体,所述烹饪主体包括加热基座和烹饪基体,所述烹饪基体可分离地设置在所述加热基座上,所述烹饪基体包括烹饪容器,所述加热基座上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所述烹饪容器;

盖体组件,所述盖体组件可分离地设于所述烹饪基体,所述盖体组件与所述烹饪容器之间限定出烹饪腔;

所述盖体组件包括压力烹饪盖和空炸头,所述空炸头可分离的设置在所述压力烹饪盖上,所述压力烹饪盖与所述烹饪主体配合时,所述烹饪器具处于压力烹饪模式;

所述空炸头设置在所述压力烹饪盖上时形成空炸烹饪盖,所述空炸烹饪盖与所述烹饪主体配合时,所述烹饪器具处于空炸烹饪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基座设有从其外边缘延伸出的第一定位部,所述烹饪基体的侧壁上设有凸出的第二定位部,在所述烹饪基体设置在所述加热基座上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上设有操作界面,所述操作界面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部侧面上的旋钮和/按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容器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温控器,所述第一定位部上设有供电线圈,所述第二定位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温控器电连接的接收线圈,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供电线圈通过无线耦合为所述第一温控器供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容器包括多个锅体,多个所述锅体可选择地设于所述加热基座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锅体的材质不相同;和/或,

多个所述锅体的容量不相同;和/或,

多个所述锅体的形状不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基座还包括底座,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多个加热件,多个所述加热件可选择地设于所述底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加热件为电磁加热件,

至少一个所述加热件为红外加热件,

至少一个所述加热件为热盘加热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烹饪盖上设有可转动的第一风扇,所述空炸头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风扇转动的电机,其中,所述电机上设有磁性件,所述第一风扇为磁性风扇,所述电机工作时通过所述磁性件带动所述磁性风扇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组件包括多个可拆换的烹饪盖,多个所述烹饪盖可选择地与所述烹饪主体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烹饪盖为压力烹饪盖,所述压力烹饪盖与所述烹饪主体配合时,所述烹饪器具处于压力烹饪模式;

至少一个所述烹饪盖为空炸烹饪盖,所述空炸烹饪盖与所述烹饪主体配合时,处于空炸烹饪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炸烹饪盖上设有第一风扇,所述烹饪容器内设有空炸容器,所述空炸容器与所述烹饪容器的侧壁之间形成风道,所述烹饪器具处于空炸烹饪模式下时,通过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和所述第一风扇的转动产生热空气以在所述烹饪腔中形成用于烹饪的热空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空炸容器之间设有导风罩,所述导风罩具有通风口,所述导风罩用于将所述第一风扇吹出的风引导至所述风道并进入所述空炸容器内部以烘烤食物。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炸容器的底壁中部具有过气孔,所述空炸容器的底壁面除所述过气孔之外的其他壁面为封闭面,所述风道通过所述过气孔与所述空炸容器的内腔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加热线圈,所述加热基座为电磁炉。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基体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覆所述烹饪容器的侧壁,所述加热基座上设有第二温控器,所述烹饪容器的底壁与所述第二温控器接触。

说明书 :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0002] 相关技术中的电热类烹饪器具,其加热平台与烹饪容器呈单一匹配,使得烹饪器具的功能单一,用户需要根据烹饪需求购买和使用不同种类的烹饪器具,不仅造成大量的
电器堆积,增加了生活成本,而且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的各部件可以根据烹饪需求自由组合,实现烹饪功
能的多样化。
[0004]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烹饪主体,所述烹饪主体包括加热基座和烹饪基体,所述烹饪基体可分离地设置在所述加热基座上,所述烹饪基体包括烹饪容器,所述
加热基座上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所述烹饪容器;盖体组件,所述盖体组件
可分离地设于所述烹饪基体,所述盖体组件与所述烹饪容器之间限定出烹饪腔。
[0005]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器具,通过采用相对可分离的烹饪基体和加热基座,并采用相对于烹饪基体可分离设置的盖体组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烹饪需求,选择不同的
加热基座、不同的烹饪基体以及不同的盖体组件,从而实现加热基座、烹饪基体以及盖体组
件的自由组合,实现烹饪功能的多样化,并且节省了储藏空间,降低了生活成本,且使用方
便。
[0006]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基座设有从其外边缘延伸出的第一定位部,所述烹饪基体的侧壁上设有凸出的第二定位部,在所述烹饪基体设置在所述加热基座上的
状态下,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相配合。
[000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上设有操作界面,所述操作界面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部侧面上的旋钮和/按钮。
[000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烹饪容器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温控器,所述第一定位部上设有供电线圈,所述第二定位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温控器电连接的接收线圈,所述接收线圈
与所述供电线圈通过无线耦合为所述第一温控器供电。
[0009]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烹饪容器包括多个锅体,多个所述锅体可选择地设于所述加热基座上。
[0010]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锅体的材质不相同;和/或,多个所述锅体的容量不相同;和/或,多个所述锅体的形状不相同。
[0011]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基座还包括底座,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多个加热件,多个所述加热件可选择地设于所述底座。
[0012]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加热件为电磁加热件,至少一个所述加热件为红外加热件,至少一个所述加热件为热盘加热件。
[0013]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盖体组件包括压力烹饪盖和空炸头,所述空炸头可分离的设置在所述压力烹饪盖上,所述压力烹饪盖与所述烹饪主体配合时,所述烹饪器
具处于压力烹饪模式;所述空炸头设置在所述压力烹饪盖上时形成空炸烹饪盖,所述空炸
烹饪盖与所述烹饪主体配合时,所述烹饪器具处于空炸烹饪模式。
[001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力烹饪盖上设有可转动的第一风扇,所述空炸头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风扇转动的电机,其中,所述电机上设有磁性件,所述第一风扇为磁性风
扇,所述电机工作时通过所述磁性件带动所述磁性风扇转动。
[0015]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盖体组件包括多个可拆换的烹饪盖,多个所述烹饪盖可选择地与所述烹饪主体配合。
[0016]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烹饪盖为压力烹饪盖,所述压力烹饪盖与所述烹饪主体配合时,所述烹饪器具处于压力烹饪模式;至少一个所述烹饪盖为空炸烹饪盖,所述
空炸烹饪盖与所述烹饪主体配合时,处于空炸烹饪模式。
[0017]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空炸烹饪盖上设有第一风扇,所述烹饪容器内设有空炸容器,所述空炸容器与所述烹饪容器的侧壁之间形成风道,所述烹饪器具处于空炸烹饪模式下
时,通过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和所述第一风扇的转动产生热空气以在所述烹饪腔中形成用
于烹饪的热空气。
[0018]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空炸容器之间设有导风罩,所述导风罩具有通风口,所述导风罩用于将所述第一风扇吹出的风引导至所述风道并进入所述空炸容
器内部以烘烤食物。
[0019]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所述空炸容器的底壁中部具有过气孔,所述空炸容器的底壁面除所述过气孔之外的其他壁面为封闭面,所述风道通过所述过气孔与所述空炸容器的内
腔连通。
[0020]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装置为加热线圈,所述加热基座为电磁炉。
[0021]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烹饪基体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覆所述烹饪容器的侧壁,所述加热基座上设有第二温控器,所述烹饪容器的底壁与所述第二温控器接触。
[0022]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3]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4]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6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分解图;
[0034]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剖视图;
[0035]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空炸头未设于盖体组件;
[0036]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空炸头设于盖体组件;
[0037]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剖视图;
[0038] 图15是图14中所示的结构的放大图;
[0039]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在空炸烹饪模式下的工作原理图;
[0040]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分解图;
[0041]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盖体组件与空炸头的结构分解图;
[0042] 图1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炸头和第一风扇在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43] 图2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布置示意图;
[0044] 图21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布置示意图;
[0045] 图22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布置示意图;
[0046] 图2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炸容器与导风罩以及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47] 图2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炸容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48] 图2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剖视图;
[0049] 图2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局部放大图;
[0050] 图2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工作原理图;
[0051] 图2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盖体组件的结构分解图。
[0052] 附图标记:
[0053] 烹饪器具100,
[0054] 烹饪主体10,加热基座101,第一定位部1011,操作界面1012,烹饪基体102,第二定位部1021,烹饪容器11,空炸容器12,过气孔121,提手122,翻边123,导风罩13,通风口131,
支架14,加热装置15,外壳16,基柱17,第一温控器181,第二温控器182,
[0055] 盖体组件20,过孔201,金属盖202,第一风扇21,第二安装凹部211,第二磁铁212,安装轴22,限位件221,防护罩23,垫片24,紧固件25,定位凹部27,轴承28,金属盖29,密封圈
291,
[0056] 空炸头30,壳体31,底壳3101,上盖3102,进风口311,出风口312,电机32,电机轴321,第一安装凹部321,第一磁铁322,定位凸部33,导向筋331,第二风扇34,隔磁件35。

具体实施方式

[0057]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
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58] 下面参考图1‑图11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
[0059] 如图1‑图1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包括烹饪主体10和盖体组件20。
[0060] 烹饪主体10包括加热基座101和烹饪基体102,烹饪基体102可分离地设置在加热基座101上,烹饪基体102包括烹饪容器11,加热基座101上设有加热装置15,加热装置15用
于加热烹饪容器11。盖体组件20可分离地设于烹饪基体102,盖体组件20与烹饪容器11之间
限定出烹饪腔。也就是说,加热基座101、烹饪基体102以及盖体组件20可独立拆卸,通过自
由组合实现多种烹饪功能。
[0061]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通过采用相对可分离的烹饪基体102和加热基座101,并采用相对于烹饪基体102可分离设置的盖体组件20,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烹饪需
求,选择不同的加热基座101、不同的烹饪基体102以及不同的盖体组件20,从而实现加热基
座101、烹饪基体102以及盖体组件20的自由组合,实现烹饪功能的多样化,并且节省了储藏
空间,降低了生活成本,且使用方便。
[0062] 如图9和图10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加热基座101设有从其外边缘延伸出的第一定位部1011,烹饪基体102的侧壁上设有凸出的第二定位部1021,在烹饪基体102
设置在加热基座101上的状态下,第一定位部1011与第二定位部1021相配合。
[0063] 具体地,第一定位部1011和第二定位部1021中的一个可以形成定位凸柱且另一个形成定位孔,通过定位凸柱插入定位孔,实现烹饪基体102与加热基座101的定位配合。第一
定位部1011和第二定位部1021也可以分别形成凸出于加热基座101的侧壁、烹饪基体102的
侧壁的凸块,通过将加热基座101的凸块与烹饪基体102的凸块对中,从而实现烹饪基体102
与加热基座101的定位配合。
[0064] 当然,第一定位部1011和第二定位部1021不限于上述结构,只要可以实现烹饪基体102与加热基座101的定位配合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内。
[0065]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上1011设有操作界面1012,操作界面1012包括设置在第一定位部1011侧面上的旋钮和/按钮,从而便于用户操作。
[0066]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烹饪容器11包括多个锅体,多个锅体可选择地设于加热基座101上。用户可以根据烹饪需求选择合适的锅体。
[0067]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锅体的材质不相同,用户可以根据冷热或者烹饪模式选择合适材质的锅体,例如,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塑料锅体、玻璃锅体、陶瓷锅体或者金属锅
体。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多个锅体的容量不相同,用户可以根据食材的不同或者烹饪量的不
同选择2L‑8L锅体。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多个锅体的形状不相同,例如多个锅体可以为用于
煎烤的平底锅、用于煮饭的球形锅。
[0068]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烹饪容器11可以作为烹饪器具100的外观结构,即外露于烹饪器具100,也可以设置外壳,例如烹饪主体10包括外锅以及设于外锅内的烹饪容器11,具
体可以根据不同功能进行选择。
[0069] 如图4‑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加热基座101还包括底座,加热装置15包括多个加热件,多个加热件可选择地设于底座。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加热件。
[0070]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加热件为电磁加热件,至少一个加热件为红外加热件,至少一个加热件为热盘加热件。例如,若采用铝锅等金属锅进行煮饭时,可以选用电磁加热
件;若采用陶瓷锅体进行炖汤,可以选用红外加热件;若采用玻璃锅体进行烹煮食物,可以
选用热盘加热件。需要说明的是,用户选用的加热件类型需要适配合适的烹饪容器11使用,
或者适配合适的盖体组件20使用,从而满足烹饪需求。
[0071]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盖体组件20包括压力烹饪盖和空炸头30,空炸头30可分离的设置在压力烹饪盖上,压力烹饪盖与烹饪主体10配合时,烹饪器具100处于压力烹饪
模式;空炸头30设置在压力烹饪盖上时形成空炸烹饪盖,空炸烹饪盖与烹饪主体10配合时,
烹饪器具100处于空炸烹饪模式。
[0072] 由此,通过设置相对于压力烹饪盖可分离的空炸头30,可以在空炸烹饪模式下,通过烹饪主体10、压力烹饪盖以及空炸头30的配合,实现对食物的烘烤,也可以在压力烹饪模
式下,控制空炸头30不工作,或者将空炸头30拆离,通过烹饪主体10和压力烹饪盖的配合实
现高压烹饪,两种烹饪模式可以一体烹饪,不需要将压力烹饪盖和空炸头30来回切换,操作
简单,使用体验更好。
[0073]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烹饪盖上设有可转动的第一风扇21,空炸头30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一风扇21转动的电机32,其中,电机32上设有磁性件,第一风扇21为磁性风扇,电机
32工作时通过磁性件带动磁性风扇转动。通过在电机32上设置磁性件来驱动磁性风扇,无
需对盖体组件20进行开孔以使电机与第一风扇21直接连接,利用磁驱原理,即可实现电机
32对第一风扇21的驱动,既保证了盖体组件20的结构完整性和结构强度,又减少了对盖体
组件20的加工工序。
[0074] 如图7‑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盖体组件20包括多个可拆换的烹饪盖,多个烹饪盖可选择地与烹饪主体10配合。用户可以根据烹饪需选择合适的烹饪盖,例如
空炸烹饪盖、压力烹饪盖等,即用户可以根据烹饪模式选择合适的烹饪盖,当需要使用高压
烹饪时,则选择压力烹饪盖,当需要烘烤食材时,则选择空炸烹饪盖。
[0075]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选用的烹饪盖需要适配合适的烹饪容器11使用,或者适配合适的烹饪容器11及合适的加热装置15使用,从而满足烹饪需求。例如,当需要烘烤食材时,
需要选择空炸烹饪盖以及炸篮。
[0076]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烹饪盖为压力烹饪盖,压力烹饪盖与烹饪主体10配合时,烹饪器具100处于压力烹饪模式,压力烹饪盖可以保证烹饪腔的密封性,从而实现高压
烹饪。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烹饪盖为空炸烹饪盖,空炸烹饪盖与烹饪主体10配合时,
烹饪器具100处于空炸烹饪模式。
[0077] 在一些示例中,空炸烹饪盖包括第一风扇21以及用于驱动第一风扇21转动的电机32,第一风扇21产生的风进入烹饪腔内,经过换热后形成高温气体,从而实现烘烤的功能。
而在另一些示例中,空炸烹饪盖还包括加热件,即第一风扇21产生的风经过加热件加热后
进入烹饪腔内,从而直接对烹饪腔内的食材进行烘烤。
[0078] 在另一些示例中,空炸烹饪盖上设有第一风扇21,烹饪容器11内设有空炸容器12,空炸容器12与烹饪容器11的侧壁之间形成风道,烹饪器具100处于空炸烹饪模式下时,通过
加热装置15的加热和第一风扇21的转动产生热空气以在烹饪腔中形成用于烹饪的热空气。
[0079] 由此,通过设置具有过气孔121的空炸容器12,便于更好地对食材进行烹饪。例如,在空炸烹饪模式下,利用空炸容器12炸制其内腔中的食材时,设置过气孔121可以便于热风
在风道与空炸容器12的内腔之间进行流动,提高对空炸容器12内食材的炸制烹饪效果。
[0080]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第一风扇21和空炸容器12之间设有导风罩13,导风罩13具有通风口131,导风罩13用于将第一风扇21吹出的风引导至风道并进入空炸容器12内部以烘
烤食物。通过在空炸容器12的上方设置导风罩13,方便在第一风扇21的作用下形成的气流
能够直接向下流入烹饪腔与空炸容器12之间形成的风道中,防止气流从空炸容器12的顶部
进入空炸容器12中,保证风道与空气容器之间的气流形成循环。
[0081]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空炸容器12的底壁中部具有过气孔121,空炸容器12的底壁面除过气孔121之外的其他壁面为封闭面,风道通过过气孔121与空炸容器12的内腔连通。
[0082] 由于加热装置15设置在烹饪容器11的底部,因此烹饪容器11的底部是加热的高温区,为了保证风道内的风与烹饪容器11的底部充分换热,在空炸容器12的底壁中部设置过
气孔121,并将空炸容器12的底壁除去过气孔121之外的其他壁面设置为封闭面,当风经过
烹饪容器11的底部和空炸容器12的底部之间的空间,可以与烹饪容器11的底部充分换热,
从而形成热空气后再从过气孔121朝上流动进入空炸容器12内部烘烤食物。
[0083] 与在空炸容器的底部整个面设置多个间隔布置的过气孔的相关技术相比,本实施例能避免风到达烹饪容器11的底部和空炸容器12的底部之间的空间后直接从空炸容器12
侧边的小孔进入空炸容器12内部,而没有与烹饪容器11进行充分换热,导致侧边的食物和
中部的食物熟的程度不均匀,保证食物烹饪的均匀性,从而提高烹饪效果。
[0084] 如图9‑图1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烹饪基体102还包括基柱17,基柱17设置在烹饪容器11侧壁的一侧,并且基柱17沿烹饪容器11的轴向方向延伸。
[0085] 在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容器11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温控器181,加热基座101上的第一定位部1011设有供电线圈,第二定位部1021设有与第一温控器181电连接的接收线圈,接
收线圈与供电线圈通过无线耦合为第一温控器181供电。通过设置第一温控器181,可以测
得烹饪腔内上部的温度,从而可以根据所测的温度进行后续控制。其中,第二定位部1021即
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基柱17。
[0086]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加热装置15为加热线圈,加热基座101为电磁炉。
[0087] 如图1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烹饪基体102还包括外壳16,外壳16包覆烹饪容器11的侧壁,从而对烹饪容器11进行保护,还可以方便其他部件的安装(例如上述的
第一温控器181)。进一步地,加热基座101上设有第二温控器182,烹饪容器11的底壁与第二
温控器182接触。通过在加热基座101上设置第二温控器182,可以测得烹饪容器11底部的温
度,从而可以根据所测的温度进行后续控制。
[0088]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包括加热基座101、烹饪基体102以及盖体组件20,烹饪基体102可分离地设在加热基座101上,盖体组件20可分离地设在烹饪基体102
上,烹饪基体102包括外壳16和设于外壳16内的烹饪容器11,加热基座101上设有加热装置
15,加热装置15位于烹饪容器11的下方,用于加热烹饪容器11内的食材。进一步地,加热基
座101的侧壁设有第一定位部1011,烹饪基体102的侧壁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基柱17,基柱
17形成第二定位部1021,从而保证加热基座101与烹饪基体102的定位安装。
[0089]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可以根据所需的烹饪模式,有效地对加热基座101、烹饪基体102以及盖体组件20进行选择切换,实现不同的功能以及烹饪方式,从而减少
了厨房烹饪器具的数量且满足用户的烹饪需求。
[0090] 在一些示例中,加热基座101具有下耦合器,烹饪盖具有上耦合器,在烹饪盖与烹饪容器11盖合到位的状态下,上耦合器与下耦合器连接以允许驱动器工作。也就是说,加热
基座101与烹饪盖通过耦合电源线供电方式实现通信,例如,烹饪盖内置芯片或电阻,通过
芯片或电阻耦合通信识别不同的烹饪共面,同时加热基座101可以控制烹饪盖上的电器部
件进行工作。
[0091]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烹饪主体10上设有信号传输组件,烹饪主体10通过信号传输组件与加热基座101、盖体组件20通讯,从而方便实现加热基座101、烹饪基体102以
及盖体组件20的可拆换。
[0092]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加热基座101以及烹饪基体102,可以设置为竖向放置或L形结构,方便特定厨房或烹饪场景使用,实现方便收纳。
[0093] 相关技术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其通过切换空气炸盖与压力锅盖实现空气炸锅与压力锅的结合,但用户在使用空炸烹饪模式时,需要先进行排气,然后取下压力锅盖且盖上
空气炸盖,在使用压力烹饪模式时,需要取下空气炸盖且盖上压力锅盖,操作复杂,用户体
验不好。
[0094]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烹饪器具。如图12‑图15所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包括烹饪主体10、盖体组件20和加热装置15。
[0095] 烹饪主体10包括烹饪容器11,盖体组件20设于烹饪主体10,盖体组件20用于开闭烹饪容器11,从而使烹饪容器11与盖体组件20之间限定出烹饪腔,其中,盖体组件20可以可
拆卸地设于烹饪主体10,也可以可枢转地设于烹饪主体10,盖体组件20的朝向烹饪主体10
的一侧设有第一风扇21,第一风扇21相对于盖体组件20可转动。
[0096] 加热装置15用于对烹饪容器11内的食物进行加热,加热装置15可以设在烹饪主体10,例如加热装置15可以设在烹饪容器11的下方,从而直接对烹饪容器11的底部进行加热。
当然,加热装置15也可以设在其他位置,例如加热装置15也可以设置在盖体组件20上。此
外,加热装置还可以包括多个,分别设置在烹饪容器11和盖体组件20上。
[0097]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空炸头30,空炸头30设于盖体组件20,并且空炸头30包括电机32,电机32用于驱动第一风扇21转动。其中,烹饪器具100包括第一烹饪模式和
第二烹饪模式,通过加热装置15的加热和第一风扇21的转动产生热空气,从而在烹饪腔中
形成对流加热烹饪的第一烹饪模式,通过加热装置15加热烹饪容器11形成第二烹饪模式。
[0098]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通过在盖体组件20的朝向烹饪主体10的一侧设置可转动的第一风扇21,可以在第一烹饪模式下,通过烹饪主体10、盖体组件20以及空炸
头30的配合,并采用电机32驱动第一风扇21转动实现对流加热烹饪,也可以在第二烹饪模
式下,控制空炸头30不工作,通过烹饪主体10和盖体组件20的配合实现烹饪,两种烹饪模式
可以一体烹饪,不需要将盖体组件20和空炸头30来回切换,操作简单,使用体验更好。
[0099]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空炸头30设于盖体组件20的背向烹饪主体10的一侧。具体地,如图13所示,空炸头30设于盖体组件20的外顶部,即空炸头30与第一风扇21被盖体
组件20隔开,从而方便清洗各部件。
[0100] 烹饪器具100可以在第一烹饪模式下,通过烹饪主体10、盖体组件20以及空炸头30的配合,电机32在不与第一风扇21直接连接的状态下仍可以驱动第一风扇21转动实现烹
饪。烹饪器具100也可以在第二烹饪模式下,控制空炸头30不工作,通过烹饪主体10和盖体
组件20的配合实现烹饪,两种烹饪模式可以一体烹饪,不需要将盖体组件20和空炸头30来
回切换,操作简单,使用体验更好。
[0101]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32设有随其转子同步转动的第一磁铁322,第一风扇21设有第二磁铁212,第一磁铁322适于与第二磁铁212吸合,从而在电机32工作时带动第一风扇21
转动。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磁驱原理,并且采用外置空炸头30上的电机32可分离
地驱动第一风扇21转动,使用第一风扇21驱动内部热场循环,实现烘烤循环烹饪效果。
[0102]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炸头30具有进风口311和出风口312,进风口311和出风口312的其中一个位于空炸头30的顶面,另一个位于空炸头30的侧面。
[0103]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空炸头30还包括壳体31和第二风扇34,进风口311和出风口312设于壳体31,第二风扇34设于壳体31内,电机32与第二风扇34相连,从而驱动第二风扇
34转动,外界空气在第二风扇34的作用下从进风口311进入壳体31内,然后从出风口312排
出,在此过程中,从出风口312排出的空气带走电机32周围的热量,从而对电机32进行散热,
提高电机32的使用寿命。
[0104] 如图14和图1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盖体组件20的朝向烹饪主体10的一侧设有安装轴22,第一风扇21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轴22。
[0105] 为了减少第一风扇21相对于安装轴22的窜动量,在安装轴22上安装轴承28,使得第一风扇21通过轴承28可旋转地设于安装轴22。
[0106] 具体地,安装轴22沿盖体组件20的厚度方向延伸,如图13所示,在盖体组件20处于关闭烹饪容器11的状态下,安装轴22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安装轴22的上端与盖体组件20
相连,轴承28套设于安装轴22且一侧止抵安装轴22的轴肩,第一风扇21的下侧设有限位凸
环,并且第一风扇21的上侧设有卡接件,轴承28配合在限位凸环与卡接件之间,从而保证第
一风扇21的定位安装。通过设置安装轴22,不仅可以保证第一风扇21的定位安装,而且可以
保证对中效果,防止第一风扇21发生抖动。
[0107] 如图1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轴22上设有限位件221,以对轴承28进行轴向限位,从而对第一风扇21进行轴向限位,确保第一风扇21的安装可靠性,保证第一风扇21可
以正常工作。
[0108]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轴22与盖体组件20可拆卸地相连。具体地,安装轴22可以与盖体组件20插装配合,也可以与盖体组件20通过磁吸结构吸合,还可以与盖体组件20通过
连接件实现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与盖体之间20通过螺纹结构实现螺纹连接,从而在不需要
空炸头30工作的烹饪模式下,将第一风扇21从盖体组件20拆卸下来,便于储存和清洗。
[0109]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空炸头30与盖体组件20可拆卸地相连。
[0110] 举例而言,需要烹饪器具100以第一烹饪模式工作时,将盖体组件20盖合在烹饪主体10上,将空炸头30设置在盖体组件20的顶部,并且将第一风扇21设在盖体组件20的下方,
需要烹饪器具100以第二烹饪模式工作时,将盖体组件20盖合在烹饪主体10上,可以将空炸
头30以及第一风扇21、安装轴22等拆卸下来,当然上述结构也可以不进行拆卸,装拆方便。
[0111] 如图14和图1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盖体组件20包括金属盖29,金属盖29设置在电机32和第一风扇21之间,金属盖29设有与烹饪容器11扣合的盖牙,从而保证金
属盖29与烹饪容器1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和密封性。
[0112]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空炸头30和盖体组件20中的一个具有定位凹部27,空炸头30和盖体组件20中的另一个具有定位凸部33,定位凸部33与定位凹部27配合。
[0113] 具体地,如图18所示,空炸头30的底部设有朝下凸出设置的定位凸部33,盖体组件20的顶部设有向下凹陷设置的定位凹部27,空炸头30通过定位凸部33配合在定位凹部27
内,实现空炸头30在盖体组件20上的定位安装,防止烹饪器具100在工作时,空炸头30相对
于盖体组件20发生晃动或者脱离盖体组件20,确保烹饪器具100可以正常工作。
[0114] 由此,通过采用定位凸部33与定位凹部27相配合的结构,可以实现空炸头30在盖体组件20上的定位安装,保证空炸头30在盖体组件20上的安装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确保
空炸头30可以正常工作。
[0115] 在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容器11还包括空炸容器12,空炸容器12可分离地置于烹饪容器11内。
[0116] 在一些示例中,空炸容器12具有过气孔121,在空炸容器12置于烹饪容器11内的状态下,空炸容器12与烹饪容器11之间限定出风道,风道通过过气孔121与空炸容器12的内腔
连通。
[0117] 由此,通过设置过气孔121,便于更好地对空炸容器12的内腔内的食材进行烹饪。例如,在空炸烹饪模式下,利用空炸容器12炸制其内腔中的食材时,设置过气孔121可以便
于热风在风道与空炸容器12的内腔之间进行流动,提高对空炸容器12内食材的炸制烹饪效
果。
[0118]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过气孔121设于空炸容器12的底壁,使得风道中的热风可以从底部进入空炸容器12内,然后空炸容器12内的热风在第一风扇21的作用下向上流动,再次
流入风道中,如此往复循环。
[0119]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一烹饪模式为热空气对流加热模式,第二烹饪模式为传导加热模式,在烹饪器具100处于第一烹饪模式下,盖体组件20盖合于烹饪主体10,并
且空炸头30设于盖体组件20,加热装置15的加热和第一风扇21的转动产生热空气对烹饪腔
的食物进行热空气对流加热;在烹饪器具100处于第二烹饪模式下,盖体组件20盖合于烹饪
主体10,并且允许空炸头30与盖体组件20分离,加热装置15对烹饪腔内的食物进行传导加
热。
[0120] 也就是说,在烹饪器具100处于热空气对流加热模式下,盖体组件20盖合于烹饪主体10,并且空炸头30设于盖体组件20,加热装置15对烹饪容器11进行加热,电机32驱动第一
风扇21转动。在烹饪器具100处于传导加热模式下,盖体组件20盖合于烹饪主体10,并且允
许空炸头30与盖体组件20分离以及允许空炸容器12与烹饪容器11分离,当然,空炸头30也
可以不与盖体组件20分离,在此烹饪模式下,加热装置15对烹饪容器11进行加热,且控制空
炸头30不工作。
[0121]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烹饪模式为空炸烹饪模式,第二烹饪模式为蒸煮烹饪模式,例如压力烹饪模式。
[0122] 相关技术的空炸烹饪锅,驱动风扇转动的风机设置在锅盖上侧,风扇设置在锅盖内侧朝向烹饪腔吹热风,一部分热风会从空炸容器的顶部进入空炸容器内,另一部分热风
会流经空炸容器与烹饪腔之间的风道,并从空炸容器的底部进入空炸容器内,这样导致烹
饪腔内的气流紊乱,影响空炸效果。
[0123]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如图12‑图16以及图23‑图24所示,根据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包括烹饪主体10、盖体组件20和加热装置15,盖体组件20设于
烹饪主体10,盖体组件20与烹饪主体10之间限定出烹饪腔,盖体组件20上设有第一风扇21,
加热装置15为一个,设于烹饪主体10的底部,用于加热烹饪腔。
[0124]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空炸容器12和导风罩13,空炸容器12用于容纳食物,空炸容器12设置在烹饪腔内,烹饪腔的侧壁与空炸容器12之间限定出风道,空炸容器12
的下部具有过气孔121,风道通过过气孔121与空炸容器12的内腔连通。
[0125] 导风罩13盖设于空炸容器12上方,导风罩13具有通风口131,导风罩13用于将第一风扇21吹出分风引导至风道,例如可以将第一风扇21转动及加热装置15加热所产生的热空
气引导至风道,并从过气孔121进入空炸容器12内部,从而用于烘烤食物。
[0126]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通过在空炸容器12的上方设置导风罩13,方便在第一风扇21的作用下形成的气流能够直接向下流入烹饪腔与空炸容器12之间形成的风
道中,防止气流从空炸容器12的顶部进入空炸容器12中,保证风道与空气容器12之间的气
流形成循环。
[0127]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空炸容器12朝向第一风扇21的一面具有开口,导风罩13盖设在空炸容器12的开口上,通过在空炸容器12上设置开口,便于取放食材,通过将导风
罩13盖设在空炸容器12的开口上,可以避免第一风扇21产生的风扇直接通过开口进入空炸
容器12内。
[0128] 如图14和图15以及图23和图2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导风罩13的中部具有通风口131,以使空炸容器12的内腔与烹饪腔连通,通风口131在垂直于第一风扇21转
动轴线的平面内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风扇21在转动时掠过的面积的范围之内,进一步防止气
流从通风口131进入空炸容器12中,保证风道与空气容器12之间的气流形成循环。
[0129]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一风扇21位于空炸容器12中心轴的正上方,通风口131设置在导风罩13的中心处,通风口131的开口面积不大于第一风扇21在转动时掠过的面
积,防止气流从通风口131进入空炸容器12中,保证风道与空气容器12之间的气流形成循
环。
[0130]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导风罩13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沿从导风罩13的中部到导风罩13的外边沿逐渐向下延伸,从而将在第一风扇21的作用下形成的气流能够直接向下
流入烹饪腔与空炸容器12之间形成的风道中。
[0131] 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罩13的上表面为倾斜面,倾斜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α为10°~60°例如,α可以为10°、30°、50°或者60°,从而更好地实现导流效果。
当然,导风罩13的上表面也可以形成从导风罩13的中部到导风罩13的外边沿逐渐向下延伸
的曲面(例如凸曲面)。
[0132]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导风罩13与第一风扇21之间的最小间距为1‑12mm,例如导风罩13与第一风扇21的最小间距可以为1mm、6mm、10mm、12mm,导风罩13与第一风扇21
之间的间距不能太大,通过限定上述参数,可以确保第一风扇21吹出的绝大部分风引导至
侧边的风道而不是从导风罩13的通风口131进入空炸容器12内。
[0133] 如图14和图1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通风口131形成圆孔,通风口131的直径d与第一风扇21的最大直径D的比值为0~3/2。例如d/D可以为1/2、1或者3/2,使得第一
风扇21形成的至少一部分气流可以避开通风口131,并沿着风道从空炸容器12的下部的过
气孔121进入空炸容器12内。
[0134] 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通风口131的半径r小于第一风扇21的扇叶的外缘与第一风扇21的中心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R1,通风口131的半径r大于第一风扇21的
扇叶的内缘与第一风扇21的中心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R2。通过限定通风口131的半径r满足
上述条件,使得第一风扇21形成的至少一部分气流可以避开通风口131,并沿着风道从空炸
容器12的下部的过气孔121进入空炸容器12内。
[0135] 如图2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空炸容器12的底壁内表面的中部设有凸部,至少一个过气孔121贯通凸部。通过在空炸容器12的底壁内表面设置凸部,并将至少一
个过气孔121设在凸部上,可以避免在空炸容器12内放置大量食物的状态下将过气孔121堵
死,同时对风进行引导,保证风道中的气流可以顺利从底部过气孔121进入空炸容器12内。
[0136]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部形成沿至少一个过气孔121的周向延伸的翻边123或凸筋。利用翻边123或凸筋对至少一个过气孔121进行防护,从而阻挡空炸容器12内的食物进入该
过气孔121而使该过气孔121发生堵塞。
[0137]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在空炸烹饪模式下,电机32驱动第一风扇21转动,烹饪主体10的底部的加热装置15加热烹饪容器11,烹饪容器11通常为导热或电磁感
应的金属材质,烹饪容器11受热后温度升高,第一风扇21吹出的气流在导风罩13的引导下,
向下流入烹饪腔与空炸容器12之间形成的风道中,然后到达烹饪容器11的底部,与高温的
烹饪容器换热后形成热空气,热空气经过空炸容器12中部的过气孔121上升进入到空炸容
器12内部,热空气烹饪空炸容器12内部的食物,然后在风压作用下从导风罩13的通风口131
中流出,从而完成热空气对食物的一次循环烘烤。
[0138]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烹饪主体10包括烹饪容器11,烹饪腔由烹饪容器11与盖体组件20限定出,加热装置15位于烹饪容器11的底部,过气孔121位于空炸容器12的底壁
的中部,空炸容器12的底壁面除过气孔121之外的其他壁面为封闭面。
[0139] 由于加热装置15设置在烹饪容器11的底部,因此烹饪容器11的底部是加热的高温区,为了保证风道内的风与烹饪容器11的底部充分换热,在空炸容器12的底壁中部设置过
气孔121,并将空炸容器12的底壁除去过气孔121之外的其他壁面设置为封闭面,当风经过
烹饪容器11的底部和空炸容器12的底部之间的空间,可以与烹饪容器11的底部充分换热,
从而形成热空气后再从过气孔121朝上流动进入空炸容器12内部烘烤食物。
[0140] 与在空炸容器的底部整个面设置多个间隔布置的过气孔的相关技术相比,本实施例能避免风到达烹饪容器11的底部和空炸容器12的底部之间的空间后直接从空炸容器12
侧边的小孔进入空炸容器12内部,而没有与烹饪容器11进行充分换热,导致侧边的食物和
中部的食物熟的程度不均匀,保证食物烹饪的均匀性,从而提高烹饪效果。
[0141]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空炸容器12具有过气孔121,在空炸容器12置于烹饪腔内的状态下,空炸容器12与烹饪腔之间限定出风道,风道通过过气孔121与空炸容器12的内
腔连通。
[0142] 由此,通过设置过气孔121,便于更好地对空炸容器12的内腔内的食材进行烹饪。例如,在空炸烹饪模式下,利用空炸容器12炸制其内腔中的食材时,设置过气孔121可以便
于热风在风道与空炸容器12的内腔之间进行流动,提高对空炸容器12内食材的炸制烹饪效
果。
[0143] 在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还包括支架14,支架14可分离地设于烹饪腔内,用于支撑空炸容器12,并将空炸容器12与烹饪腔分隔开。
[0144] 这样不仅便于将空炸容器12稳定地设置在烹饪腔内,提高空炸容器12的设置可靠性,而且便于在空炸容器12的外底壁与烹饪腔的内底壁之间限定出隔离间隙,以便于更好
地对空炸容器12内的食材进行烹饪。例如,在空炸容器12置于烹饪腔内进行空炸烹饪时,隔
离间隙可以辅助对烹饪腔内热风对流进行导向,加强烹饪腔内部热风的对流强度,改善空
炸容器12内食材的烘烤炸制效果。
[0145]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盖体组件20上连接有空炸头30,空炸头30设于盖体组件20的背向烹饪主体10的一侧,空炸头30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一风扇21转动的电机32。
[0146] 由此,通过在盖体组件20上设置空炸头30,并将电机32设置在空炸头30上,可以在一种烹饪模式下,通过烹饪主体10、盖体组件20以及空炸头30的配合,采用电机32驱动第一
风扇21转动实现烘烤循环烹饪效果,也可以在另一种烹饪模式下,控制电机32不工作,通过
烹饪主体10和盖体组件20的配合实现烹饪,两种烹饪模式可以一体烹饪,不需要将盖体组
件20和空炸头30来回切换,操作简单,使用体验更好。
[0147]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32设有随其转子同步转动的第一磁铁322,第一风扇21设有第二磁铁212,第一磁铁322适于与第二磁铁212吸合,以在电机32工作时带动第一风扇21转
动。通过设置第一磁铁322和第二磁铁212,无需对盖体组件20进行开孔以使电机32与第一
风扇21直接连接,利用磁驱原理,即可实现电机32对第一风扇21的驱动,既保证了盖体组件
20的结构完整性和结构强度,又减少了对盖体组件20的加工工序。
[0148]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风扇21包括内圈和扇叶,扇叶的一端与内圈连接且另一端朝外延伸,第二磁铁212设置在内圈内,内圈的中部具有装配孔,通风口131的开口面积不小于
内圈的面积,保证第一风扇21形成的至少一部分气流可以避开通风口131,顺利从底部过气
孔121进入空炸容器12内。
[0149] 在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0包括烘烤烹饪模式和蒸煮烹饪模式,在烘烤烹饪模式下,盖体组20盖合于烹饪主体10,并且空炸头30设于盖体组件20,加热装置15加热以及
电机32驱动第一风扇21转动以产生热空气,在蒸煮烹饪模式下,盖体组件20盖合于烹饪主
体10,并且允许空炸头30与盖体组件20分离,加热装置15对烹饪腔内的食物进行加热。
[0150] 由此,本申请的烹饪器具100可以在烘烤烹饪模式下,通过烹饪主体10、盖体组件20以及空炸头30的配合,并采用电机32驱动第一风扇21转动实现烹饪,也可以在蒸煮烹饪
模式下,控制空炸头30上的电机32不工作,通过烹饪主体10和盖体组件20的配合实现烹饪,
两种烹饪模式可以一体烹饪,不需要将盖体组件20和空炸头30来回切换,操作简单,使用体
验更好。
[0151] 相关技术公开的空炸烹饪锅,驱动风扇转动的风机设置在锅盖上侧,风扇设置在锅盖内侧朝向烹饪腔吹热风,这样风机驱动风扇就需要在锅盖或保护罩上开孔,使风机的
驱动轴穿过锅盖或保护罩来驱动风扇,这样影响锅盖或保护罩的强度且增加锅盖和保护罩
开孔的工序。
[0152]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烹饪器具。如图12‑图15所示,根据本发明又一些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包括烹饪主体10、盖体组件20、风机组件和加热装置15。
[0153] 盖体组件20能与烹饪主体10盖合和分离,盖体组件20盖合在烹饪主体10上时,盖体组件20与烹饪主体10之间限定出烹饪腔,风机组件包括第一风扇21和电机32,电机32用
于驱动第一风扇21转动,风机组件设置在盖体组件20或烹饪主体10上,加热装置15设于烹
饪主体10和盖体组件20中的至少一个上,用于加热烹饪腔内的食物。
[0154] 其中,电机32设有磁性件,第一风扇为磁性风扇,电机32工作时通过磁性件带动磁性风扇转动。
[0155]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通过在电机32上设置磁性件来驱动磁性风扇,无需对盖体组件20或者烹饪主体10进行开孔以使电机32与第一风扇21直接连接,利用磁驱
原理,即可实现电机32对第一风扇21的驱动,既保证了盖体组件20或烹饪主体10的结构完
整性和结构强度,又减少了对盖体组件20或烹饪主体10的加工工序。
[0156]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烹饪器具100包括烘烤烹饪模式和蒸煮烹饪模式,盖体组件20盖合在烹饪主体10上,在烘烤烹饪模式下,加热装置15加热以及电机32驱动第一风
扇21转动以产生热空气,在蒸煮烹饪模式下,烹饪腔内形成密封空间。
[0157] 由此,通过在盖体组件20上设置第一风扇21和电机32,可以在烘烤烹饪模式下,采用电机32驱动第一风扇21转动、以及采用加热装置15对烹饪腔加热以实现烹饪,也可以在
蒸煮烹饪模式下,采用加热装置15对烹饪腔加热以实现烹饪,两种烹饪模式可以,操作简
单,使用体验更好。
[0158]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既能进行烘烤烹饪又能进行蒸煮烹饪,由于蒸煮烹饪通常要对烹饪腔进行密封,通过采用电机32的磁性件驱动第一风扇21避免了在盖体
组件20上开孔用于穿电机轴,保证了烹饪腔在蒸煮模式下的密封性,尤其是蒸煮模式是高
压烹饪式,密封性好尤其重要。
[0159]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磁性件为第一磁铁322,磁性风扇包括第二磁铁212,第一磁铁322适于与第二磁铁212吸合,从而在电机32工作时带动第一风扇21转动。也就是说,
第一磁铁322与第二磁铁212相互吸合,从而使第二磁铁212可以与第一磁铁322同步运动,
进而实现电机32驱动第一风扇21转动。
[0160] 由此,通过设置第一磁铁322和第二磁铁212,无需对盖体组件20进行开孔以使电机32与第一风扇21直接连接,利用磁驱原理,即可实现电机32对第一风扇21的驱动,既保证
了盖体组件20的结构完整性和结构强度,又减少了对盖体组件20的加工工序。
[0161] 此外,通过设置第一磁铁322和第二磁铁212,无需对盖体组件20进行开孔以使电机32与第一风扇21直接连接,利用磁驱原理,即可实现电机32对第一风扇21的驱动,既减少
了对盖体组件20的加工工序,又保证了盖体组件20的结构完整性和结构强度,不影响蒸煮
烹饪模式下烹饪腔的密封性能,尤其是当蒸煮烹饪模式为高压烹饪模式时,其密封要求高
且密封难度大,若在盖体组件上开孔用于电机轴穿过,势必会影响高压烹饪时盖体组件20
的密封性,本实施例无需对盖体组件20进行开孔,更好地保证了盖体组件20的密封性能。
[016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铁322和第二磁铁212的位置正对,第一磁铁322和第二磁铁212的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第一磁铁322和第二磁铁212的异极相对。
[0163] 例如,第一磁铁322和第二磁铁212的数量均为一个,并且第一磁铁322与第二磁铁212相互吸合,使得电机32与第一风扇21在不直接相连的状态下,电机32在工作时,仍然可
以驱动第一风扇21转动,简化了盖体组件20的结构。
[0164] 再如,第一磁铁322和第二磁铁212的数量可以分别为多个,并且多个第一磁铁322和多个第二磁铁212位置一一对应地吸合,从而进一步地确保电机32可以正常驱动第一风
扇21转动。
[0165]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磁铁322和第二磁铁212的数量分别为2‑4个,例如,第一磁铁322和第二磁铁212的数量可以分别为两个或三个,所有的第一磁铁322的两极布
置方向相同。
[0166]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磁铁322和第二磁铁212的S极均朝上且N极均朝下,从而使第一磁铁322的N极与第二磁铁的S极正对且可以相互吸合;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磁铁322和
第二磁铁212的N极均朝上且S极均朝下,从而使第一磁铁322的S极与第二磁铁的N极正对且
可以相互吸合,保证电机32在与第一风扇21不直接连接的状态下仍可以驱动第一风扇21转
动。
[0167] 如图18‑图22所示,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磁铁322和第二磁铁212的数量分别多于三个,例如,第一磁铁322和第二磁铁212的数量可以分别为四个或者四个以上,所
有的第一磁铁322沿一圆周方向间隔布置,对应地,所有的第二磁铁212沿一圆周方向间隔
布置,至少两个相邻布置的第一磁铁322的两极布置方向相反。
[0168] 具体地,其中一个第一磁铁322的S极朝上且N极朝下,与上述第一磁铁322相邻的两个第一磁铁322的N极朝上且S极朝下;对应地,与其位置对应的第二磁铁212的S极朝上且
N极朝下,与上述第二磁铁212相邻的两个第二磁铁212的N极朝上且S极朝下。
[0169] 如图1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电机32与第一磁铁322之间设有隔磁件35。通过在电机32与第一磁铁322之间设置隔磁件35,可以防止第一磁铁322的磁极影响电
机32的转动及使用寿命。
[0170] 为了保证第一磁铁322在电机32上的定位安装,从而保证第一磁铁322可以与电机32的转子同步转动,在实施例中,电机32的转子的端面具有第一安装凹部321,第一磁铁322
设于第一安装凹部321。
[0171] 类似地,为了保证第二磁铁212在第一风扇21上的安装可靠性,从而保证第二磁铁212可以与第一风扇21同步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扇21的轮毂的朝向电机32的一面具
有第二安装凹部211,第二磁铁212设于第二安装凹部211。
[0172] 如图1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盖体组件20的朝向烹饪主体10的一侧设有安装轴22,安装轴22与盖体组件20插接装配或者焊接,第一风扇21可转动地设于安装轴
22。通过设置安装轴22,方便第一风扇21的安装。
[0173]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轴22和第一风扇21之间安装有轴承28,第一风扇21通过轴承28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轴22,保证第一风扇21的转动稳定性。
[0174]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轴22上设有紧固件25、位于紧固件25与第一风扇21之间的防护罩23,紧固件25对防护罩23进行轴向限位。
[0175] 由此,通过设置防护罩23,不仅可以对第一风扇21形成防护,而且可以防止用户误碰到第一风扇21的叶片而划伤手指;通过在安装轴22上设置紧固件25,可以对防护罩23进
行限位和固定,并且当需要拆下防护罩23进行清洗时,将紧固件25拆下即可拆卸防护罩23,
操作简单、易于实现。
[0176] 在一些示例中,安装轴22上还设有限位件221和垫片24,限位件221靠近轴承28设置,垫片24靠近紧固件25设置,防护罩23位于限位件221和垫片24之间。通过在安装轴22上
设置限位件221,可以对轴承28进行轴向限位,通过设置垫片24,可以对防护罩23以及紧固
件25形成保护,防止零件表面发生磨损。
[0177]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风机组件设置在盖体组件20上,盖体组件20上连接有空炸头30,空炸头30设于盖体组件20的背向烹饪主体10的一侧,电机32设置在空炸头30
内。
[0178] 由此,通过在盖体组件20上设置空炸头30,并将电机32设置在空炸头30内,可以在烘烤烹饪模式下,通过烹饪主体10、盖体组件20以及空炸头30的配合,并利用磁驱原理,采
用电机32驱动第一风扇21转动实现烘烤循环烹饪效果,也可以在蒸煮烹饪模式下,控制电
机32不工作,通过烹饪主体10和盖体组件20的配合实现烹饪,两种烹饪模式可以一体烹饪,
不需要将盖体组件20和空炸头30来回切换,操作简单,使用体验更好。
[0179]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炸头30和盖体组件20中的一个具有定位凹部27,空炸头30和盖体组件20中的另一个具有定位凸部33,定位凸部33与定位凹部27配合。
[0180] 具体地,如图18所示,空炸头30的底部设有朝下凸出设置的定位凸部33,盖体组件20的顶部设有向下凹陷设置的定位凹部27,空炸头30通过定位凸部33配合在定位凹部27
内,实现空炸头30在盖体组件20上的定位安装,防止烹饪器具100在工作时,空炸头30相对
于盖体组件20发生晃动或者脱离盖体组件20,确保烹饪器具100可以正常工作。
[0181] 由此,通过采用定位凸部33与定位凹部27相配合的结构,可以实现空炸头30在盖体组件20上的定位安装,保证空炸头30在盖体组件20上的安装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确保
空炸头30可以正常工作。
[0182] 如图18和图19所示,在一些示例中,定位凸部33和定位凹部27中的一个侧壁具有导向筋331,定位凸部33和定位凹部27中的另一个具有导向槽(图中未示出),导向槽与导向
筋331配合。
[0183] 由此,通过采用导向筋331与导向槽相配合的结构,可以确保空炸头30内的电机32的中心轴线与盖体组件20上的第一风扇21的中心轴线重合,从而保证电机32可以正常驱动
第一风扇21转动。
[0184]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进一步保证空炸头30的稳定性,可以采用多个导向筋331与多个导向槽一一对应相配合的结构。具体地,如图17和图18所示,定位凸部33的侧壁设有多个
沿其周向间隔布置的导向筋331,每个导向筋331沿上下方向延伸,定位凹部27的侧壁设有
多个导向槽。
[0185] 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盖体组件20包括金属盖29,金属盖29上设有与烹饪主体10扣合的盖牙,从而保证金属盖29与烹饪主体1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和密封性。
[0186] 其中,定位凹部27的底壁为金属盖29的一部分,电机32位于金属盖29的上方,第一风扇21位于金属盖29的下方,即金属盖29将电机32和第一风扇21隔开,无需对金属盖29进
行开孔以使电机32与第一风扇21直接连接,利用磁驱原理,即可实现电机32对第一风扇21
的驱动,既保证了金属盖29的结构完整性和结构强度,又减少了对金属盖29的加工工序。
[0187] 在一些实施例中,烘烤烹饪模式为空炸烹饪模式,蒸煮烹饪模式为高压烹饪模式,在烹饪器具100处于空炸烹饪模式下,盖体组件20盖合于烹饪主体10且空炸头30设于盖体
组件20;在烹饪器具处于高压烹饪模式下,盖体组件20盖合于烹饪主体10且允许空炸头30
与盖体组件20分离。
[0188] 也就是说,在烹饪器具100处于空炸烹饪模式下,盖体组件20盖合于烹饪主体10,并且空炸头30设于盖体组件20,加热装置15对烹饪腔进行加热,电机32驱动第一风扇21转
动。在烹饪器具100处于高压烹饪模式下,盖体组件20盖合于烹饪主体10,并且允许空炸头
30与盖体组件20分离,当然,空炸头30也可以不与盖体组件20分离,在此烹饪模式下,加热
装置15对烹饪腔进行加热,且控制空炸头30内的电机32不工作。
[0189] 相关技术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其通过切换空气炸盖与压力锅盖实现空气炸锅与压力锅的结合,但用户在使用空炸烹饪模式时,需要先进行排气,然后取下压力锅盖且盖上
空气炸盖,在使用压力烹饪模式时,需要取下空气炸盖且盖上压力锅盖,操作复杂,用户体
验不好。
[0190] 为此,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烹饪器具100。如图17以及图25‑图28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包括烹饪主体10、盖体组件20和空炸头30。
[0191] 具体而言,烹饪主体10包括烹饪容器11以及加热装置15,加热装置15用于对烹饪容器11加热,加热装置15可以设在烹饪容器11的下方,从而直接对烹饪容器11的底部进行
加热,当然,加热装置15也可以设在其他位置。
[0192] 盖体组件20设于烹饪主体10,用于开闭烹饪容器11,并且盖体组件20可以与烹饪容器11之间限定出烹饪腔。其中,盖体组件20可以可拆卸地设于烹饪主体10,也可以可枢转
地设于烹饪主体10,盖体组件20的朝向烹饪主体10的一侧设有第一风扇21,第一风扇21相
对于盖体组件20可转动。空炸头30设于盖体组件20,空炸头30包括电机32,电机32的电机轴
321与第一风扇21相连,从而驱动第一风扇21转动。
[0193] 本申请的烹饪器具100包括第一烹饪模式和第二烹饪模式,通过加热装置15加热烹饪容器11形成第一烹饪模式,通过加热装置15加热和第一风扇21的转动产生热空气,从
而在烹饪腔中形成对流烹饪的第二烹饪模式。这里的第一烹饪模式可以为蒸煮烹饪模式,
例如高压烹饪模式,第二烹饪模式可以为烘烤烹饪模式,例如空炸烹饪模式。
[0194]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通过在盖体组件20的朝向烹饪主体10的一侧设置可转动的第一风扇21,可以在第一烹饪模式下,控制空炸头30不工作,通过烹饪主体10
和盖体组件20的配合实现烹饪,也可以在第二烹饪模式下,通过烹饪主体10、盖体组件20以
及空炸头30的配合,并采用电机32直接驱动第一风扇21转动实现烹饪,两种烹饪模式可以
一体烹饪,不需要将盖体组件20和空炸头30来回切换,操作简单,使用体验更好。
[0195] 如图2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盖体组件20设有过孔201,电机轴321从过孔201伸至盖体组件20的朝向烹饪主体10的一侧,以与第一风扇21相连。
[0196] 为了保证电机轴321与过孔201的孔沿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气体发生泄漏,在本实施例中,过孔201处设有密封圈291,电机32的电机轴321通过密封圈291与过孔201的孔沿实
现密封配合。
[0197]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炸头30与盖体组件20可拆卸地相连,过孔201处设有可拆卸的封堵部(未示出),用于开闭过孔201。
[0198] 也就是说,烹饪器具100在一种烹饪模式下,通过烹饪主体10、盖体组件20以及空炸头30的配合,并采用电机32直接驱动第一风扇21转动实现烹饪,也可以在另一种烹饪模
式下,控制空炸头30不工作,通过烹饪主体10和盖体组件20的配合实现烹饪,当然,在使用
第二种烹饪模式时,也可以将空炸头30以及第一风扇21从盖体组件20上拆卸下来,并采用
封堵部将过孔201封闭,满足在该烹饪模式下的压力需求。上述两种烹饪模式可以一体烹
饪,不需要将盖体组件20和空炸头30来回切换,操作简单,用户使用体验更好。
[0199] 如图2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盖体组件20包括金属盖202,金属盖202上设有盖牙,盖体组件20通过盖牙与烹饪容器11扣合,从而保证盖体组件20盖合的可靠性,过孔201
设置在金属盖202,即电机轴321穿过金属盖202,以与第一风扇21相连。
[0200]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空炸头30和盖体组件20中的一个具有定位凹部27,空炸头30和盖体组件20中的另一个具有定位凸部33,定位凸部33与定位凹部27配合。
[0201] 具体地,如图17和图28所示,空炸头30的底部设有朝下凸出设置的定位凸部33,盖体组件20的顶部设有向下凹陷设置的定位凹部27,空炸头30通过定位凸部33配合在定位凹
部27内,实现空炸头30在盖体组件20上的定位安装,防止烹饪器具100在工作时,空炸头30
相对于盖体组件20发生晃动或者脱离盖体组件20,确保烹饪器具100可以正常工作。
[0202] 由此,通过采用定位凸部33与定位凹部27相配合的结构,可以实现空炸头30在盖体组件20上的定位安装,保证空炸头30在盖体组件20上的安装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确保
空炸头30可以正常工作。
[0203]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炸头30设于盖体组件20的背向烹饪主体10的一侧,定位凹部27设置在盖体组件20的顶面,定位凸部33设置在定位凹部27内。
[0204] 具体地,如图25所示,空炸头30设于盖体组件20的外顶部,即空炸头30与第一风扇21被盖体组件20隔开,从而方便清洗各部件。在盖体组件20包括金属盖202的示例中,金属
盖202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定位凹部27的底壁,电机轴321穿过定位凸部33的底部以及金属盖
202,从而与第一风扇21连接。
[0205] 如图19和图28所示,在一些示例中,定位凸部33和定位凹部27中的一个侧壁具有导向筋331,定位凸部33和定位凹部27中的另一个具有导向槽(图中未示出),导向槽与导向
筋331配合。
[0206] 由此,通过采用导向筋331与导向槽相配合的结构,可以确保空炸头30内的电机32的中心轴线与盖体组件20上的第一风扇21的中心轴线重合,从而保证电机32可以正常驱动
第一风扇21转动。
[0207]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进一步保证空炸头30的稳定性,可以采用多个导向筋331与多个导向槽一一对应相配合的结构。具体地,如图17和图28所示,定位凸部33的侧壁设有多个
沿其周向间隔布置的导向筋331,每个导向筋331沿上下方向延伸,定位凹部27的侧壁设有
多个导向槽。
[0208] 如图2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安装轴22,安装轴22与电机轴321可拆卸地连接,第一风扇21可旋转地设于安装轴22。
[0209] 为了减少第一风扇21相对于安装轴22的窜动量,在安装轴22上安装轴22承,使得第一风扇21通过轴承28可旋转地设于安装轴22。
[0210] 具体地,安装轴22沿盖体组件20的厚度方向延伸,如图26所示,在盖体组件20处于关闭烹饪容器11的状态下,安装轴22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安装轴22的上端与盖体组件20
相连,轴承28套设于安装轴22且一侧止抵安装轴22的轴肩,第一风扇21的下侧设有限位凸
环,并且第一风扇21的上侧设有卡接件,轴承28配合在限位凸环与卡接件之间,从而保证第
一风扇21的定位安装。通过设置安装轴22,不仅可以保证第一风扇21的定位安装,而且可以
保证对中效果,防止第一风扇21发生抖动。
[0211] 如图2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轴22上设有限位件221,以对轴承28进行轴向限位,从而对第一风扇21进行轴向限位,确保第一风扇21的安装可靠性,保证第一风扇21可
以正常工作。
[0212] 在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还包括防护罩23,防护罩23设于安装轴22,从而使第一风扇21位于防护罩23与盖体组件20之间。通过设置防护罩23,不仅可以对第一风扇21
形成防护,而且可以防止用户误碰到第一风扇21的叶片而划伤手指。
[0213] 如图25和图2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烹饪容器11还包括空炸容器12,在烹饪器具100处于第一烹饪模式下,允许空炸容器12与烹饪容器11分离,在烹饪器具100处
于第二烹饪模式下,空炸容器12置于烹饪容器11内。
[0214] 也就是说,需要烹饪器具100以第一烹饪模式工作时,盖体组件20盖合在烹饪主体10上,可以将将空炸头30以及第一风扇21、安装轴22等拆卸下来,当然上述结构也可以不进
行拆卸;需要烹饪器具100以第二烹饪模式工作时,盖体组件20盖合在烹饪主体10上,空炸
头30设置在盖体组件20的顶部,并且第一风扇21设在盖体组件20的下方,装拆方便。
[0215] 如图2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空炸容器12具有过气孔121,在空炸容器12置于烹饪容器11内的状态下,空炸容器12与烹饪容器11之间限定出风道,风道通过过气孔121与空
炸容器12的内腔连通。
[0216] 由此,通过设置过气孔121,便于更好地对空炸容器12的内腔内的食材进行烹饪。例如,在空炸烹饪模式下,利用空炸容器12炸制其内腔中的食材时,设置过气孔121可以便
于热风在风道与空炸容器12的内腔之间进行流动,提高对空炸容器12内食材的炸制烹饪效
果。
[0217]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过气孔121设于空炸容器12的底壁,使得风道中的热风可以从底部进入空炸容器12内,然后空炸容器12内的热风在第一风扇21的作用下向上流动,再次
流入风道中,如此往复循环。
[0218] 如图25和图2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还包括支架14,支架14可分离地设于烹饪容器11内,用于支撑空炸容器12并将空炸容器12与烹饪容器11分隔开。
[0219] 这样不仅便于将空炸容器12稳定地设置在烹饪容器11内,提高空炸容器12的设置可靠性,而且便于在空炸容器12的外底壁与烹饪容器11的内底壁之间限定出隔离间隙,以
便于更好地对空炸容器12内的食材进行烹饪。例如,在空炸容器12置于烹饪容器11内进行
空炸烹饪时,隔离间隙可以辅助对烹饪容器11内热风对流进行导向,加强烹饪容器11内部
热风的对流强度,改善空炸容器12内食材的烘烤炸制效果。
[0220]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烹饪器具100还包括设置在烹饪容器11内的空炸容器12,在烹饪器具100处于第一烹饪模式下,允许空炸容器12与烹饪容器11分离,在烹饪器具
100处于第二烹饪模式下,空炸容器12置于烹饪容器11内,空炸容器12与烹饪容器11之间限
定出风道。
[0221] 其中,加热装置15位于烹饪容器11的底部,空炸容器12的底壁中部具有过气孔121,空炸容器12的底壁面除过气孔121之外的其他壁面为封闭面,在空炸容器12置于烹饪
容器11内的状态下,风道通过过气孔121与空炸容器12的内腔连通。
[0222] 由于加热装置15设置在烹饪容器11的底部,因此烹饪容器11的底部是加热的高温区,为了保证风道内的风与烹饪容器11的底部充分换热,在空炸容器12的底壁中部设置过
气孔121,并将空炸容器12的底壁除去过气孔121之外的其他壁面设置为封闭面,当风经过
烹饪容器11的底部和空炸容器12的底部之间的空间,可以与烹饪容器11的底部充分换热,
从而形成热空气后再从过气孔121朝上流动进入空炸容器12内部烘烤食物。
[0223] 与在空炸容器的底部整个面设置多个间隔布置的过气孔的相关技术相比,本实施例能避免风到达烹饪容器11的底部和空炸容器12的底部之间的空间后直接从空炸容器12
侧边的小孔进入空炸容器12内部,而没有与烹饪容器11进行充分换热,导致侧边的食物和
中部的食物熟的程度不均匀,保证食物烹饪的均匀性,从而提高烹饪效果。
[0224]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烹饪器具100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0225]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包括烹饪主体10、盖体组件20和空炸头30。
[0226] 烹饪主体10包括外壳罩、烹饪容器11、空炸容器20、导风罩13、支架14和加热装置15。
[0227] 在一些示例中,外壳罩可以形成一个整体件,烹饪容器11和加热装置15可以均设置在外壳罩内,烹饪容器11可分离地设于外壳罩内且位于加热装置15的上方,从而将烹饪
容器11和加热装置15组合在一起并配合盖体组件20、空炸头30使用。
[0228] 在另一些示例中,这里的外壳罩可以包括底座以及外壳16,底座和外壳16可分离设置,加热装置15设于底座以组合形成加热基座101,烹饪容器11设于外壳16内,从而使烹
饪器具100形成在上下方向布置的三段式结构,具体地,从上至下依次为:盖体组件20(或
者,盖体组件20和空炸头30组合结构)、外壳与烹饪容器11等组合形成的烹饪基体102、底座
与加热装置15等组合形成的加热基座101,三部分组合结构可分离设置。
[0229] 其中,支架14可分离地设于烹饪容器11内的底部,空炸容器20支撑在支架14上,从而使空炸容器20的外壁面与烹饪容器11的内壁面之间隔开以形成风道,导风罩13设于空炸
容器20的顶部且具有通风口131,空炸容器12的底壁具有过气孔121,空炸容器12的内腔通
过通风口131、过气孔121与风道连通。其中,空炸容器12的侧壁上部设有两个相对布置的提
手122,方便用户取放空炸容器12。
[0230] 盖体组件20可分离地设于烹饪主体10的顶部,盖体组件20的朝向烹饪主体10的一侧设于第一风扇21、安装轴22、限位件221、防护罩23、垫片24、紧固件25和轴承28,安装轴22
的上端与盖体组件20相连,第一风扇21通过轴承28可旋转地设于安装轴22上,限位件221止
抵在轴承28的下侧以对轴承28进行轴向限位,防护罩23和垫片24设于安装轴22上,并且防
护罩23位于限位件221与垫片24之间,这样第一风扇21通过轴承28随着安装轴22的转动而
转动,而防护罩23、限位件221与垫片24则不动,紧固件25固定在安装轴22的下端,紧固件25
用于固定防护罩23,紧固件25可供用户拆下,拆下紧固件25可将防护罩23拆下清洗。其中,
第一风扇21的朝向盖体组件20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凹部211,每个第二安装凹部211内
设有第二磁铁212。
[0231] 空炸头30可拆卸地设于盖体组件20的背向烹饪主体20的一侧,空炸头30包括壳体31和电机32,壳体31包括底壳3101以及设于底壳3101上的上盖3102,底壳3101与上盖3102
之间限定出容纳空间,电机32设于容纳空间内,电机32上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凹部321,每个
第一安装凹部321内设有与转子同步转动的第一磁铁322。
[0232] 进一步地,上盖3102设有进风口311,底壳3101的侧壁设有出风口312,容纳空间内还设于与电机32相连的第二风扇34,第二风扇34在转动时驱动外界空气从进风口311进入
容纳空间中,然后再从出风口312排出,在此过程中带走电机32周围的热量,达到散热效果。
[0233] 用户需要烹饪器具100以压力烹饪模式或者蒸煮烹饪模式工作时,可以将空炸头30以及安装轴22等结构从盖体组件20上拆卸下来,也可以不将以上结构拆卸下,控制加热
装置15工作且控制空炸头30不工作;用户需要烹饪器具100以空炸烹饪模式工作时,将空炸
头30设在盖体组件20上,控制加热装置15以及空炸头30工作,从而使得电机32驱动第一风
扇21转动,实现烹饪容器11内部热场循环。
[0234]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
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235]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0236]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
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
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
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237]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
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