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太阳能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1581087.2

文献号 : CN11425622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徐茂峰

申请人 : 山东合创新材料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伏太阳能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涉及发光二极管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光伏太阳能用发光二极管在实际应用时多在二极管的外部电路板上或直接外挂太阳能板进行使用,进而增加额外空间占用的问题,包括承载机构,所述承载机构的主体为圆盘状结构设计,本发明中将罩体安装于覆盖组件的外侧,并将罩体与基座进行拧接装配,装配后安装在罩体内侧的聚光组件会位于聚能组件的正下方位置,此时有光照时会通过聚光组件进行聚光后通过聚能组件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供底座中的半导体进行供电使用,进而达到更加实用的目的。

权利要求 :

1.一种光伏太阳能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机构(1);

所述承载机构(1)的主体为圆盘状结构设计,且承载机构(1)的内部还安装有限位机构(2),在限位机构(2)的上侧还设置有拖载机构(3),在拖载机构(3)的上侧还设置有发光机构(4),发光机构(4)包括聚能组件(404),聚能组件(404)的主体为上细下粗的锥套形结构设计,且聚能组件(404)的内部设置有电容,在聚能组件(404)的底端为太阳能板结构设计,发光机构(4)包括吸附组件(405),吸附组件(405)的主体为磁吸电极结构设计,且两处吸附组件(405)分别安装在覆盖组件(403)的底端面左右两侧位置,所述承载机构(1)包括:连接组件(102),连接组件(102)的主体为螺旋状的记忆金属套结构设计,且两处连接组件(102)呈横向阵列安装在基座(101)的内侧位置,在连接组件(102)的上侧还设置有限位机构(2),所述限位机构(2)包括:限位组件B(202),限位组件B(202)的主体为类L形结构设计,且限位组件B(202)的纵向构件内部开设有安装孔,在限位组件B(202)的横向构件的顶端还设置有接管,在接管的外周面上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圆孔,在限位组件B(202)的上侧还设置有拖载机构(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光伏太阳能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1)包括:基座(101),基座(101)的主体为内壁上开设有螺纹的圆盘状结构设计,且基座(101)的内部还呈横向阵列开设有两处圆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光伏太阳能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2)包括:限位组件A(201),限位组件A(201)的主体为类U形结构设计,且限位组件A(201)的底端面还设置有滑块,在限位组件A(201)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光伏太阳能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拖载机构(3)包括:底座(301),底座(301)的主体为内部开设有环槽的圆盘状结构设计,且底座(301)的环槽内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触点,在底座(301)的顶端面还设置有半导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光伏太阳能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拖载机构(3)包括:卡合组件(302),卡合组件(302)的主体为圆柱体结构设计,且卡合组件(302)的外周面左右两侧均弹性连接有限位珠,在卡合组件(302)的上侧还设置有发光机构(4)。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光伏太阳能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机构(4)包括:罩体(401),罩体(401)的主体为透明筒体结构设计,且罩体(401)的外壁下侧还开设有螺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光伏太阳能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机构(4)包括:聚光组件(402),聚光组件(402)的主体为上粗下细的柔性锥套形结构设计,且聚光组件(402)的内壁上涂设有反光材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光伏太阳能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机构(4)包括:覆盖组件(403),覆盖组件(403)的主体为灯罩结构设计,且覆盖组件(403)的直径小于罩体(401)的直径。

说明书 :

一种光伏太阳能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发光二极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光伏太阳能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

背景技术

[0002] 发光二极管简称为LED,当电子与空穴复合时能辐射出可见光,因而可以用来制成发光二极管,而太阳能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因此若将两者进行结合,即可大大的节省能源消耗。
[0003] 现有的光伏太阳能用发光二极管目前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0004] 现有的发光二极管在当单个元件出现损坏时需要人工攀爬到高程对光伏太阳能进行检修操作,而在当恶劣天气或空间狭小的状态下不便于人工干预对损坏的发光二极管
进行更换,进而会影响正常使用,以及当多个发光二极管除正常显示必要的光亮外,无法对多余的光资源进行利用,进而存在着局限性。
[0005]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光伏太阳能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以期达到更具有实用价值的目的。

发明内容

[000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光伏太阳能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以解决现有的光伏太阳能用发光二极管在实际应用时多为在二极管的外部电路板上或直接外
挂太阳能板进行使用,进而会增加额外的空间占用,再者是目前多为整体装配结构设计,进而在当单一元件出现损坏时需要将整个二极管进行更换,进而存在着使用缺陷的问题。
[0007] 本发明一种光伏太阳能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8] 一种光伏太阳能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包括承载机构;
[0009] 所述承载机构的主体为圆盘状结构设计,且承载机构的内部还安装有限位机构,在限位机构的上侧还设置有拖载机构,在拖载机构的上侧还设置有发光机构,发光机构包
括聚能组件,聚能组件的主体为上细下粗的锥套形结构设计,且聚能组件的内部设置有电
容,在聚能组件的底端为太阳能板结构设计,发光机构包括吸附组件,吸附组件的主体为磁吸电极结构设计,且两处吸附组件分别安装在覆盖组件的底端面左右两侧位置。
[0010]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
[0011] 连接组件,连接组件的主体为螺旋状的记忆金属套结构设计,且两处连接组件呈横向阵列安装在基座的内侧位置,在连接组件的上侧还设置有限位机构;
[0012] 进一步的,所述拖载机构包括:
[0013] 底座,底座的主体为内部开设有环槽的圆盘状结构设计,且底座的环槽内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触点,在底座的顶端面还设置有半导体;
[0014]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机构包括:
[0015] 覆盖组件,覆盖组件的主体为灯罩结构设计,且覆盖组件的直径小于罩体的直径;
[0016]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
[0017] 基座,基座的主体为内壁上开设有螺纹的圆盘状结构设计,且基座的内部还呈横向阵列开设有两处圆孔;
[0018]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机构包括:
[0019] 罩体,罩体的主体为透明筒体结构设计,且罩体的外壁下侧还开设有螺纹;
[0020] 进一步的,所述拖载机构包括:
[0021] 卡合组件,卡合组件的主体为圆柱体结构设计,且卡合组件的外周面左右两侧均弹性连接有限位珠,在卡合组件的上侧还设置有发光机构;
[0022]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
[0023] 限位组件B,限位组件B的主体为类L形结构设计,且限位组件B的纵向构件内部开设有安装孔,在限位组件B的横向构件的顶端还设置有接管,在接管的外周面上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圆孔,在限位组件B的上侧还设置有拖载机构;
[0024]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机构包括:
[0025] 聚光组件,聚光组件的主体为上粗下细的柔性锥套形结构设计,且聚光组件的内壁上涂设有反光材质;
[0026]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
[0027] 限位组件A,限位组件A的主体为类U形结构设计,且限位组件A的底端面还设置有滑块,在限位组件A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
[002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9] 1、本发明中,将正负极导线与拖载机构中的底座相连接,然后使得导线插入到承载机构中的基座内部所安装的连接组件的内部位置,而连接组件为螺旋状的记忆金属结构
设计,进而其在插入后可通过限位机构中的限位组件A及限位组件B的卡合连接对导线进行
限位操作,并通过记忆金属套可实现导线的自复位操作,以达到更加实用的目的。
[0030] 2、本发明中,将底座通过其底侧所设置的卡合组件与限位组件A上所设置的接管进行连接后,实现了快拆连接的同时完成了对导线的保护作用,此时通过根据实际需要来
选择不同颜色的覆盖组件安装到底座顶端所开设的环槽内部,在卡合时需确保安装在覆盖
组件下侧的吸附组件与底座内部的金属触点相连接,进而实现了对覆盖组件的限位及电路
连通作用。
[0031] 3、本发明中,将罩体安装于覆盖组件的外侧,并将罩体与基座进行拧接装配,装配后安装在罩体内侧的聚光组件会位于聚能组件的正下方位置,此时有光照时会通过聚光组件进行聚光后通过聚能组件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供底座中的半导体进行供电使用,进而达到
更加实用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32] 图1是本发明的拆分状态下的前侧视结构示意图。
[0033] 图2是本发明的拆分状态下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0034] 图3是本发明的拆分状态下的右侧视结构示意图。
[0035] 图4是本发明的拆分状态下的左侧视结构示意图。
[0036] 图5是本发明的拆分状态下的俯侧视结构示意图。
[0037] 图6是本发明的图5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8] 图7是本发明的承载机构和限位机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39] 图8是本发明的拖载机构和发光机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40]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41] 1、承载机构;101、基座;102、连接组件;2、限位机构;201、限位组件A;202、限位组件B;3、拖载机构;301、底座;302、卡合组件;4、发光机构;401、罩体;402、聚光组件;403、覆盖组件;404、聚能组件;405、吸附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43]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
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4]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45] 实施例:
[0046] 如附图1至附图8所示:
[0047]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伏太阳能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包括有:承载机构1,承载机构1的主体为圆盘状结构设计,且承载机构1的内部还安装有限位机构2,在限位机构2的上侧还设置有拖载机构3,在拖载机构3的上侧还设置有发光机构4,发光机构4包括聚能组件404,聚能组件404的主体为上细下粗的锥套形结构设计,且聚能组件404的内部设置有电容,在聚能组件404的底端为太阳能板结构设计,发光机构4包括吸附组件405,吸附组件405的主
体为磁吸电极结构设计,且两处吸附组件405分别安装在覆盖组件403的底端面左右两侧位
置,将罩体401安装于覆盖组件403的外侧,并将罩体401与基座101进行拧接装配,装配后安装在罩体401内侧的聚光组件402会位于聚能组件404的正下方位置,此时有光照时会通过
聚光组件402进行聚光后通过聚能组件404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供底座301中的半导体进行供
电使用,进而达到更加实用的目的,承载机构1包括:基座101,基座101的主体为内壁上开设有螺纹的圆盘状结构设计,且基座101的内部还呈横向阵列开设有两处圆孔,承载机构1包
括:连接组件102,连接组件102的主体为螺旋状的记忆金属套结构设计,且两处连接组件
102呈横向阵列安装在基座101的内侧位置,在连接组件102的上侧还设置有限位机构2。
[0048] 参考图1‑3,限位机构2包括:限位组件A201,限位组件A201的主体为类U形结构设计,且限位组件A201的底端面还设置有滑块,在限位组件A201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限位机构2包括:限位组件B202,限位组件B202的主体为类L形结构设计,且限位组件B202的纵向构件内部开设有安装孔,在限位组件B202的横向构件的顶端还设置有接管,在接管的外周面上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圆孔,在限位组件B202的上侧还设置有拖载机构3。
[0049] 参考图4‑6,拖载机构3包括:底座301,将正负极导线与拖载机构3中的底座301相连接,然后使得导线插入到承载机构1中的基座101内部所安装的连接组件102的内部位置,而连接组件102为螺旋状的记忆金属结构设计,进而其在插入后可通过限位机构2中的限位组件A201及限位组件B202的卡合连接对导线进行限位操作,并通过记忆金属套可实现导线
的自复位操作,以达到更加实用的目的,底座301的主体为内部开设有环槽的圆盘状结构设计,且底座301的环槽内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触点,在底座301的顶端面还设置有半导体,拖载机构3包括:卡合组件302,卡合组件302的主体为圆柱体结构设计,且卡合组件302的外周面左右两侧均弹性连接有限位珠,在卡合组件302的上侧还设置有发光机构4。
[0050] 参考图7‑8,发光机构4包括:罩体401,将底座301通过其底侧所设置的卡合组件302与限位组件A201上所设置的接管进行连接后,实现了快拆连接的同时完成了对导线的
保护作用,此时通过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不同颜色的覆盖组件403安装到底座301顶端所开
设的环槽内部,在卡合时需确保安装在覆盖组件403下侧的吸附组件405与底座301内部的
金属触点相连接,进而实现了对覆盖组件403的限位及电路连通作用,罩体401的主体为透
明筒体结构设计,且罩体401的外壁下侧还开设有螺纹,发光机构4包括:聚光组件402,聚光组件402的主体为上粗下细的柔性锥套形结构设计,且聚光组件402的内壁上涂设有反光材
质,发光机构4包括:覆盖组件403,覆盖组件403的主体为灯罩结构设计,覆盖组件403为透明材质,聚能组件404安装在灯体的外部偏下侧不影响灯体正常发光的位置,且覆盖组件
403的直径小于罩体401的直径。
[0051] 使用时:先将正负极导线与拖载机构3中的底座301相连接,然后使得导线插入到承载机构1中的基座101内部所安装的连接组件102的内部位置,而连接组件102为螺旋状的
记忆金属结构设计,进而其在插入后可通过限位机构2中的限位组件A201及限位组件B202
的卡合连接对导线进行限位操作,并通过记忆金属套可实现导线的自复位操作,以达到更
加实用的目的;
[0052] 而在导线连接完毕后,再将底座301通过其底侧所设置的卡合组件302与限位组件A201上所设置的接管进行连接后,实现了快拆连接的同时完成了对导线的保护作用,此时
通过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不同颜色的覆盖组件403安装到底座301顶端所开设的环槽内部,
在卡合时需确保安装在覆盖组件403下侧的吸附组件405与底座301内部的金属触点相连
接,进而实现了对覆盖组件403的限位及电路连通作用;
[0053] 此时再将罩体401安装于覆盖组件403的外侧,并将罩体401与基座101进行拧接装配,装配后安装在罩体401内侧的聚光组件402会位于聚能组件404的正下方位置,此时有光照时会通过聚光组件402进行聚光后通过聚能组件404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供底座301中的半
导体进行供电使用,进而达到更加实用的目的。
[0054]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
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