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系统热管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储能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1622902.5

文献号 : CN11426788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郭子健郑熙李宽商金来郭晓莉胡国平

申请人 : 深圳库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热管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储能系统,热管理装置包括散热子系统、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管理模块和数据交互模块;散热子系统包括用于储能系统散热的冷媒循环换热组件,冷媒循环换热组件通过冷媒相变进行热交换;数据采集模块与温度传感器连接,用于采集外部环境温度和储能系统工作环境温度;管理模块用于储能系统的发热量分析,并根据发热量分析和外部环境温度进行散热控制与管理;所述数据交互模块用于连接网络进行数据交互。储能系统包括电池模组、电池管理子系统、双向变流装置、能量调度子系统和上述储能系统热管理装置。热管理控制根据实时采集数据;确定并控制冷媒循环需要的冷媒量;实现储能系统的高效散热。

权利要求 :

1.一种储能系统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子系统、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管理模块和数据交互模块;

所述散热子系统包括用于储能系统散热的冷媒循环换热组件,所述冷媒循环换热组件通过冷媒相变进行热交换;

所述冷媒循环换热组件包括热交换器、风机、冷媒管路、散热器、散热风扇、调节泵和冷媒储罐;

所述热交换器和散热器通过冷媒管路连接形成冷媒循环通道,且散热器的安装位置高于热交换器的安装位置;

所述热交换器和风机安装于储能系统的散热风口,且风机用于促进空气通过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

所述散热器和散热风扇安装于外部环境,且散热风扇用于促进外部空气通过散热器进行散热;

所述调节泵和冷媒储罐与冷媒管路连接,所述调节泵进口与出口设有换向管路,用于向冷媒管路充入或者抽出冷媒,从而调节冷媒循环通道中的冷媒量;

所述风机、散热风扇和调节泵都与管理模块电连接;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与温度传感器连接,用于采集外部环境温度和储能系统工作环境温度;

所述管理模块用于储能系统的发热量分析,并根据发热量分析和外部环境温度进行散热控制与管理;所述管理模块包括存储器和运算器,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连接有气压计,所示气压计用于测量环境气压值;所述存储器保存有散热风扇的风量与转速曲线图,或者保存有散热风扇的风量与转速对照表;

运算器采用以下公式计算所需散热风扇运行对应的状态点送风量:

上式中, 表示所需散热风扇运行对应的状态点送风量,单位为立方米/秒; 表示标准大气压; 表示储能系统在单位时间内的充电量或者放电量,单位为瓦;表示储能系统的能效系数;表示空气的比热; 表示实际测量的环境气压值; 表示标准大气压下的空气密度; 表示通过散热器后的排风温度,测量得到; 表示检测得到的环境温度;

根据计算得到的散热风扇的状态点送风量,由散热风扇的风量与转速曲线图或者风量与转速对照表得到对应的散热风扇的转速,以此对散热风扇进行转速控制;

所述数据交互模块用于连接网络进行数据交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连接有多个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分别安装于冷媒管路和冷媒储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模块连接有智能触摸显示屏,所述智能触摸显示屏用于显示控制界面进行操作和/或查看运行状态。

4.一种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模组、电池管理子系统、双向变流装置、能量调度子系统和权利要求1所述储能系统热管理装置;

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磷酸铁锂电池模块,所述磷酸铁锂电池模块设置的磷酸铁锂电池用于存储电能;

所述电池管理子系统分别与电池模组和双向变流装置连接,所述电池管理子系统用于电池的充电与放电管理;

所述双向变流装置包括稳压整流组件和逆变组件,所述稳压整流组件和逆变组件都与电池模组连接;所述稳压整流组件与发电设备连接用于将发电调整后给电池充电,所述逆变组件与输电设备连接用于将电池存储的电能改变为用电设备可以使用的电源;

所述能量调度子系统分别与电池管理子系统和双向变流装置连接,所述能量调度子系统用于监测电池电量,并根据预定策略进行充电与放电的调度;

所述电池模组、电池管理子系统、双向变流装置和能量调度子系统配置储能系统热管理装置的散热子系统,所述散热子系统包括通过冷媒相变进行热交换的冷媒循环换热组件;

所述电池模组为多组且分布式设置;

所述能量调度子系统内置调度模型,所述能量调度子系统对各电池模组的实时电量、充电量和放电量进行监测;

所述调度模型根据调度需求生成多组调度方案,通过监测数据进行发电和/或用电预测;根据预测对各组调度方案进行充电和/或放电的损耗分析,选择损耗最小的调度方案作为调度执行方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整流组件包括整流电路和稳压电路,所述整流电路将发电设备的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所述稳压电路将直流电的电压稳定与电池模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组件包括逆变桥电路、逻辑控制电路和滤波电路,所述逆变桥电路用于将电池模组的直流电转变成交流电,所述滤波电路对交流电进行滤波处理,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用于直流电转变成交流电过程的逻辑控制。

7.一种储能系统热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储能系统热管理装置,包括以下步骤:S100实时采集外部环境温度和储能系统工作环境温度;

S200通过预设算法确定冷媒量:在保证冷媒相变进行热交换的情况下,冷媒循环换热组件中冷媒循环需要的冷媒量;

S300控制冷媒循环换热组件通过冷媒相变进行热交换,实现储能系统的散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系统热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00步骤中,对储能系统电池模组的充电与放电进行全过程监测;

在S200步骤中,通过设定的预测模型,对储能系统进行散热需求预测,并与冷媒循环换热组件的最大散热能力进行对比,若预测的散热需求大于冷媒循环换热组件的最大散热能力,则发出警报。

说明书 :

储能系统热管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储能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模块化储能系统及其散热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储能系统热管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储能系统包括能量和物质的输入和输出、能量的转换和储存设备。储能系统都涉及多种能量、多种设备、多种物质以及多个过程,如图1所示,储能系统是一种随时间变化的复杂能量系统。对于分布式储能系统更为复杂,控制协调性非常必要。
[0003] 储能系统无论在输入或者输出能量时,都会存在能量损耗,损耗的能量一般转化为热量,会对设备工作环境温度产生影响,温度过高不但影响设备效率,甚至可能损坏设备或者发生火灾等事故。因此储能系统的散热管理非常重要,现有的储能系统散热管理比较粗放,温度控制精度不高,造成储能效率下降;另外,解决储能系统的散热所带来的能耗较大,造成另一种浪费。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热管理装置,包括散热子系统、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管理模块和数据交互模块;
[0005] 所述散热子系统包括用于储能系统散热的冷媒循环换热组件,所述冷媒循环换热组件通过冷媒相变进行热交换;
[0006]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与温度传感器连接,用于采集外部环境温度和储能系统工作环境温度;
[0007] 所述管理模块用于储能系统的发热量分析,并根据发热量分析和外部环境温度进行散热控制与管理;
[0008] 所述数据交互模块用于连接网络进行数据交互。
[0009] 可选的,所述冷媒循环换热组件包括热交换器、风机、冷媒管路、散热器、散热风扇、调节泵和冷媒储罐;
[0010] 所述热交换器和散热器通过冷媒管路连接形成冷媒循环通道,且散热器的安装位置高于热交换器的安装位置;
[0011] 所述热交换器和风机安装于储能系统的散热风口,且风机用于促进空气通过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
[0012] 所述散热器和散热风扇安装于外部环境,且散热风扇用于促进外部空气通过散热器进行散热;
[0013] 所述调节泵和冷媒储罐与冷媒管路连接,所述调节泵进口与出口设有换向管路,用于向冷媒管路充入或者抽出冷媒,从而调节冷媒循环通道中的冷媒量;
[0014] 所述风机、散热风扇和调节泵都与管理模块电连接。
[0015] 可选的,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连接有多个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分别安装于冷媒管路和冷媒储罐。
[0016] 可选的,所述管理模块连接有智能触摸显示屏,所述智能触摸显示屏用于显示控制界面进行操作和/或查看运行状态。
[0017]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包括电池模组、电池管理子系统、双向变流装置、能量调度子系统和上述储能系统热管理装置;
[0018] 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磷酸铁锂电池模块,所述磷酸铁锂电池模块设置的磷酸铁锂电池用于存储电能;
[0019] 所述电池管理子系统分别与电池模组和双向变流装置连接,所述电池管理子系统用于电池的充电与放电管理;
[0020] 所述双向变流装置包括稳压整流组件和逆变组件,所述稳压整流组件和逆变组件都与电池模组连接;所述稳压整流组件与发电设备连接用于将发电调整后给电池充电,所述逆变组件与输电设备连接用于将电池存储的电能改变为用电设备可以使用的电源;
[0021] 所述能量调度子系统分别与电池管理子系统和双向变流装置连接,所述能量调度子系统用于监测电池电量,并根据预定策略进行充电与放电的调度;
[0022] 所述电池模组、电池管理子系统、双向变流装置和能量调度子系统配置储能系统热管理装置的散热子系统,所述散热子系统包括通过冷媒相变进行热交换的冷媒循环换热组件。
[0023] 可选的,所述电池模组为多组且分布式设置;
[0024] 所述能量调度子系统内置调度模型,所述能量调度子系统对各电池模组的实时电量、充电量和放电量进行监测;
[0025] 所述调度模型根据调度需求生成多组调度方案,通过监测数据进行发电和/或用电预测;根据预测对各组调度方案进行充电和/或放电的损耗分析,选择损耗最小的调度方案作为调度执行方案。
[0026] 可选的,所述稳压整流组件包括整流电路和稳压电路,所述整流电路将发电设备的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所述稳压电路将直流电的电压稳定与电池模组相同。
[0027] 可选的,所述逆变组件包括逆变桥电路、逻辑控制电路和滤波电路,所述逆变桥电路用于将电池模组的直流电转变成交流电,所述滤波电路对交流电进行滤波处理,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用于直流电转变成交流电过程的逻辑控制。
[0028]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热管理控制方法,采用上述储能系统热管理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0029] S100实时采集外部环境温度和储能系统工作环境温度;
[0030] S200通过预设算法确定冷媒量:在保证冷媒相变进行热交换的情况下,冷媒循环换热组件中冷媒循环需要的冷媒量;
[0031] S300控制冷媒循环换热组件通过冷媒相变进行热交换,实现储能系统的散热。
[0032] 可选的,在S100步骤中,对储能系统电池模组的充电与放电进行全过程监测;
[0033] 在S200步骤中,通过设定的预测模型,对储能系统进行散热需求预测,并与冷媒循环换热组件的最大散热能力进行对比,若预测的散热需求大于冷媒循环换热组件的最大散热能力,则发出警报。
[0034] 本发明的储能系统热管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储能系统,本发明的储能系统为模块化分布式系统,包括电池模组、电池管理子系统、双向变流装置、能量调度子系统和储能系统热管理装置;对于储能系统中需要散热的电器设备,可以设置散热风口,在散热风口配置上述散热子系统,通过数据采集模块连接传感器采集数据,由管理模块进行储能系统的发热量分析,并根据发热量分析和外部环境温度进行散热控制与管理,热管理控制根据实时采集数据;确定并控制冷媒循环需要的冷媒量,保障散热子系统的冷媒循环换热组件通过冷媒相变进行热交换,相变过程利用了冷媒的潜热特性,提高换热温差,进而提高了换热效率,降低储能系统散热的能耗,在保障储能系统工作温度条件的情况下实现节能;设置数据交互模块连接网络进行数据交互,使得可以进行远程访问与控制,降低了工作量,减少了人工,提高了效率。
[0035]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0036]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37]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0038] 图1为现有技术的储能系统产品立体图;
[0039]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储能系统热管理装置示意图;
[0040]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储能系统热管理装置中散热子系统采用的冷媒循环换热组件示意图;
[0041]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储能系统热管理控制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43]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热管理装置,包括散热子系统10、温度传感器301、数据采集模块30、管理模块20和数据交互模块40;
[0044] 所述散热子系统10包括用于储能系统散热的冷媒循环换热组件,所述冷媒循环换热组件通过冷媒相变进行热交换;
[0045]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30与温度传感器301连接,用于采集外部环境温度和储能系统工作环境温度;
[0046] 所述管理模块20用于储能系统的发热量分析,并根据发热量分析和外部环境温度进行散热控制与管理;
[0047] 所述数据交互模块40用于连接网络进行数据交互。
[0048]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本方案的储能系统为模块化分布式系统,对于储能系统中需要散热的电器设备,可以设置散热风口,在散热风口配置上述散热子系统,通过数据采集模块连接传感器采集数据,由管理模块进行储能系统的发热量分析,并根据发热量分析和外部环境温度进行散热控制与管理,保障散热子系统的冷媒循环换热组件通过冷媒相变进行热交换,相变过程利用了冷媒的潜热特性,提高换热温差,进而提高了换热效率,降低储能系统散热的能耗,在保障储能系统工作温度条件的情况下实现节能;本方案还可设置一键式紧急停机,保证系统安全性;设置数据交互模块连接网络进行数据交互,使得可以进行远程访问与控制,降低了工作量,减少了人工,提高了效率。
[0049]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冷媒循环换热组件包括热交换器101、风机102、冷媒管路103、散热器104、散热风扇105、调节泵106和冷媒储罐107;
[0050] 所述热交换器101和散热器104通过冷媒管路103连接形成冷媒循环通道,且散热器104的安装位置高于热交换器101的安装位置;
[0051] 所述热交换器101和风机102安装于储能系统的散热风口,且风机102用于促进空气通过热交换器101进行热交换;
[0052] 所述散热器104和散热风扇105安装于外部环境,且散热风扇105用于促进外部空气通过散热器104进行散热;
[0053] 所述调节泵106和冷媒储罐107与冷媒管路103连接,所述调节泵106的进口与出口设有换向管路108,用于向冷媒管路103充入或者抽出冷媒,从而调节冷媒循环通道中的冷媒量;
[0054] 所述风机102、散热风扇105和调节泵106都与管理模块20电连接。
[0055]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由热交换器、散热器和冷媒管路连接形成的冷媒循环通道内充入冷媒,使用时液态冷媒在热交换器处吸收储能系统的热量变为气态冷媒,气态冷媒在自身气压作用下流到散热器,气态冷媒在散热器中将热量传递给外部空气,气态冷媒冷凝成液态冷媒,由于散热器的安装位置高于热交换器,在重力作用下,液态冷媒又由冷媒管路流至热交换器,形成冷媒循环;在热交换时冷媒存在相变,因而提高了换热温差,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降低了储能系统散热的能耗,在保障储能系统工作温度条件的情况下实现了节能;其中,调节泵和冷媒储罐与冷媒管路的连接管路设置电动阀门109,换向管路也安装有电动阀门109,电动阀门109与管理模块电连接,通过各电动阀门的开/关控制改变冷媒的流向,从而达到向冷媒管路充入或者抽出冷媒的目的,由些改变了冷媒管路中的冷媒量,以保证冷媒循环中在热交换时冷媒可以发生相变,始终能够实现高效换热。
[0056]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连接有多个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分别安装于冷媒管路和冷媒储罐;
[0057] 所述管理模块连接有智能触摸显示屏,所述智能触摸显示屏用于显示控制界面进行操作和/或查看运行状态。
[0058]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本方案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安装于冷媒管路和冷媒储罐,监测冷媒管路和冷媒储罐中的冷媒压力,根据储能系统的散热需要和外部环境温度情况,通过调节泵对冷媒管路的冷媒压力进行调节,由于冷媒物理特性,其发生相变温度与压力存在直接关系,根据散热器的换热温度要求,外部环境温度对散热器中冷媒的相变温度形成制约,调节压力可以实现冷媒相变温度的改变,以适应外部环境温度的变化;另外,采用智能触摸显示屏,将整个设备状态可视化,提高控制的智能化程度,可以极大简化运维工作。
[0059]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理模块包括存储器和运算器,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连接有气压计,所示气压计用于测量环境气压值;所述存储器保存有散热风扇的风量与转速曲线图,或者保存有散热风扇的风量与转速对照表;
[0060] 所述运算器采用以下公式计算所需散热风扇运行对应的状态点送风量:
[0061]
[0062] 上式中,Q风表示所需散热风扇运行对应的状态点送风量,单位为立方米/秒;P标表示标准大气压;q电表示储能系统在单位时间内的充电量或者放电量,单位为瓦;ξ表示储能系统的能效系数;C表示空气的比热;P测表示实际测量的环境气压值;ρ标表示标准大气压下的空气密度;t排表示通过散热器后的排风温度,测量得到;t测表示检测得到的环境温度;
[0063] 根据计算得到的散热风扇的状态点送风量,由散热风扇的风量与转速曲线图或者风量与转速对照表得到对应的散热风扇的转速,以此对散热风扇进行转速控制。
[0064]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本方案通过上述设定公式计算所需要散热风扇运行对应的状态点送风量,在智能控制子系统中保存有散热风扇的风量与转速曲线图,或者保存有散热风扇的风量与转速对照表,根据计算得到的状态点送风量,由散热风扇的风量与转速曲线图或者风量与转速对照表得到对应的散热风扇的转速,以此实现对散热风扇的转速进行精确控制;上述公式反映了不同大气压力对散热风扇风量的影响,可以适应由于各地海拔不同或者天气影响造成的气压差异,不同的大气压力对应的空气密度不同,同样的散热风扇运行转速在不同空气密度条件下实际风量不同,采用上述公式可以避免大气压力不同或者发生变化的不利影响,从而稳定散热效果,本方案有利于协调控制,既可以有效防止散热不良导致储能系统温度超限降低储能效率或者发生安全风险,又可以避免散热风扇过度送风增加能耗,实现节能。
[006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包括电池模组、电池管理子系统、双向变流装置、能量调度子系统和前述储能系统热管理装置;
[0066] 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磷酸铁锂电池模块,所述磷酸铁锂电池模块设置的磷酸铁锂电池用于存储电能;
[0067] 所述电池管理子系统分别与电池模组和双向变流装置连接,所述电池管理子系统用于电池的充电与放电管理;
[0068] 所述双向变流装置包括稳压整流组件和逆变组件,所述稳压整流组件和逆变组件都与电池模组连接;所述稳压整流组件与发电设备连接用于将发电调整后给电池充电,所述逆变组件与输电设备连接用于将电池存储的电能改变为用电设备可以使用的电源;
[0069] 所述能量调度子系统分别与电池管理子系统和双向变流装置连接,所述能量调度子系统用于监测电池电量,并根据预定策略进行充电与放电的调度;
[0070] 所述电池模组、电池管理子系统、双向变流装置和能量调度子系统配置储能系统热管理装置的散热子系统,所述散热子系统包括通过冷媒相变进行热交换的冷媒循环换热组件。
[0071]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本方案的储能系统为模块化分布式系统,包括电池模组、电池管理子系统、双向变流装置、能量调度子系统和储能系统热管理装置;对于储能系统中需要散热的电器设备(电池模组、电池管理子系统、双向变流装置和能量调度子系统),可以设置散热风口,在散热风口配置上述散热子系统,通过数据采集模块连接传感器采集数据,由管理模块进行储能系统的发热量分析,并根据发热量分析和外部环境温度进行散热控制与管理,热管理控制根据实时采集数据;确定并控制冷媒循环需要的冷媒量,保障散热子系统的冷媒循环换热组件通过冷媒相变进行热交换,提高换热温差,进而提高了换热效率,降低储能系统散热的能耗,在保障储能系统工作温度条件的情况下实现节能;本方案中的电池模组(PACK)采用模块化磷酸铁锂电池,电池管理子系统(BMS)用于电池的监测与管理,能量调度子系统(EMS)用于进行充电和/或放电的调度,储能系统热管理装置用于电池模组、电池管理子系统、双向变流装置和能量调度子系统的散热。
[007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组为多组且分布式设置;
[0073] 所述能量调度子系统内置调度模型,所述能量调度子系统对各电池模组的实时电量、充电量和放电量进行监测;
[0074] 所述调度模型根据调度需求生成多组调度方案,通过监测数据进行发电和/或用电预测;根据预测对各组调度方案进行充电和/或放电的损耗分析,选择损耗最小的调度方案作为调度执行方案。
[0075]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本方案的储能系统为模块化分布式系统,电池模组为多组且分布式设置,能量调度子系统对各电池模组的实时电量、充电量和放电量进行监测,在能量调度子系统内设置调度模型,通过监测数据进行发电和/或用电预测;根据预测对各组调度方案进行充电和/或放电的损耗分析,选择损耗最小的调度方案作为调度执行方案,可以降低储能系统的能耗,提高储能利用率。
[0076]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稳压整流组件包括整流电路和稳压电路,所述整流电路将发电设备的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所述稳压电路将直流电的电压稳定与电池模组相同;
[0077] 所述逆变组件包括逆变桥电路、逻辑控制电路和滤波电路,所述逆变桥电路用于将电池模组的直流电转变成交流电,所述滤波电路对交流电进行滤波处理,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用于直流电转变成交流电过程的逻辑控制。
[0078]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本方案通过整流电路将发电设备的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通过稳压电路将直流电的电压稳定与电池模组相同,实现发电设备与电池模组适配与连接,避免电源不同对设备造成损害;通过变桥电路将电池模组的直流电转变成交流电,以滤波电路对交流电进行滤波处理,采用逻辑控制电路对直流电转变成交流电过程的逻辑控制,从而将电池模组的直流电转化为我国的标准市电,从而可以接入现有的大多数供电网络进行供电,节省输电成本,实现储能利用。
[0079]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热管理控制方法,采用上述储能系统热管理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0080] S100实时采集外部环境温度和储能系统工作环境温度;
[0081] S200通过预设算法确定冷媒量:在保证冷媒相变进行热交换的情况下,冷媒循环换热组件中冷媒循环需要的冷媒量;
[0082] S300控制冷媒循环换热组件通过冷媒相变进行热交换,实现储能系统的散热。
[0083]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本方案的储能系统为模块化分布式系统,包括电池模组、电池管理子系统、双向变流装置、能量调度子系统和储能系统热管理装置;对于储能系统中需要散热的电器设备(电池模组、电池管理子系统、双向变流装置和能量调度子系统),可以设置散热风口,在散热风口配置上述散热子系统,通过数据采集模块连接传感器采集数据,由管理模块进行储能系统的发热量分析,并根据发热量分析和外部环境温度进行散热控制与管理,热管理控制根据实时采集数据;确定并通过调节泵控制冷媒循环需要的冷媒量,保障散热子系统的冷媒循环换热组件通过冷媒相变进行热交换,提高换热温差,进而提高了换热效率,降低储能系统散热的能耗,在保障储能系统工作温度条件的情况下实现节能。
[0084]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S100步骤中,对储能系统电池模组的充电与放电进行全过程监测;
[0085] 在S200步骤中,通过设定的预测模型,对储能系统进行散热需求预测,并与冷媒循环换热组件的最大散热能力进行对比,若预测的散热需求大于冷媒循环换热组件的最大散热能力,则发出警报。
[0086]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本方案在对储能系统进行热管理的同时,提前预测储能系统的散热需求,结合冷媒循环换热组件的最大散热能力,进行散热评估,若预计散热能力不能满足需求,提前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进行应对,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停止部分电池模组的工作等方式防止高温造成故障或者险情。
[0087]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