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修复用抗裂冷拌沥青及其制备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1583235.4

文献号 : CN11427605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毛其宏曹迪丁金成王方磊唐修佳

申请人 : 苏州东振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涉及道路修复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路面修复用抗裂冷拌沥青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冷拌沥青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沥青3.8‑4.6份、高粘改性剂0.485‑0.532份、复合纤维0.09‑0.12份、粗集料72‑90份、细集料10.5‑20份、矿粉1‑5份;复合纤维由重量比为1:0.05‑0.1的聚酯纤维和粘胶纤维组成;其制备方法为:粗集料、细集料、矿粉混合,加热至180‑220℃,搅拌后,制得矿料;复合纤维、高粘改性剂与矿料混合搅拌,然后添加温度145‑155℃的沥青混合搅拌均匀,制得成品;使冷拌沥青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

权利要求 :

1.一种路面修复用抗裂冷拌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拌沥青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沥青3.8‑4.6份、高粘改性剂0.485‑0.532份、复合纤维0.09‑0.12份、粗集料72‑90份、细集料10.5‑20份、矿粉1‑5份;复合纤维由重量比为1:0.05‑0.1的聚酯纤维和粘胶纤维组成;粗集料由如下重量份原料制成:玄武岩1料26‑35份、玄武岩2料46‑55份;细集料由重量比为1:0.05‑0.25的玄武岩粉和沸石粉组成;

复合纤维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称取聚酯纤维、粘胶纤维置于壳聚糖溶液中浸泡,并进行超声分散,然后经搅拌后,取出浸泡的纤维,制得混合纤维;

混合纤维表面喷涂硅烷偶联剂KH‑570,混合纤维与硅烷偶联剂KH‑570重量比为1:

0.05‑0.2,经干燥制得复合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修复用抗裂冷拌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玄武岩1料粒径为10‑15mm,玄武岩2料粒径为5‑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修复用抗裂冷拌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玄武岩粉粒径为

1‑3mm,沸石粉粒径为0.1‑0.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修复用抗裂冷拌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粉粒径为0.2‑

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修复用抗裂冷拌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溶液为质量分数0.5‑2%的壳聚糖‑冰醋酸溶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修复用抗裂冷拌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KH‑

570喷涂速度为0.5‑3g/s,混合纤维的搅拌速度为50‑120r/min。

7.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路面修复用抗裂冷拌沥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称取粗集料、细集料、矿粉混合,加热至180‑220℃,搅拌后,制得矿料;

S2、称取复合纤维、高粘改性剂与矿料混合搅拌,然后添加温度145‑155℃的沥青混合搅拌均匀,制得成品。

说明书 :

路面修复用抗裂冷拌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道路修复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路面修复用抗裂冷拌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城市道路一般使用沥青混凝土铺筑,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车载荷的碾压和雨水的冲击作用下,容易出现路面松散、龟裂坑洞、面层剥落等道路病害,从而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
[0003] 而对于产生的道路病害需要进行及时修补,修补道路面层使用的沥青混凝土为冷拌沥青,即冷拌沥青是首先将沥青混合料预拌好,然后使用尼龙袋装好置于仓库中,当准备修补路面时,将沥青混合料运送到现场,常温下即可施工进行路面修补。
[0004] 但是冷拌沥青的路用性能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无论在大雨条件下、高温条件下或是低温条件下,冷拌沥青的路用性能均会变差;因此,急需制备一种新的冷拌沥青,用于路面修复时,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使冷拌沥青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本申请提供一种路面修复用抗裂冷拌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0006]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路面修复用抗裂冷拌沥青,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 一种路面修复用抗裂冷拌沥青,所述冷拌沥青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沥青3.8‑4.6份、高粘改性剂0.485‑0.532份、复合纤维0.09‑0.12份、粗集料72‑90份、细集料10.5‑20份、矿粉1‑5份;复合纤维由重量比为1:0.05‑0.1的聚酯纤维和粘胶纤维组成。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合纤维、粗集料、细集料、矿粉相配合,利用不同级配的填料分散在冷拌沥青结构中,通过颗粒料的填充作用配合复合纤维较好的机械强度,提高沥青混合料结构致密度的同时避免冷拌沥青在低温、高温下开裂,从而提高冷拌沥青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
[0009] 聚酯纤维、粘胶纤维相配合,利用聚酯纤维、粘胶纤维较好的弹性和柔性,使复合纤维形成交织网络结构,冷拌沥青混合料在压实过程中,聚酯纤维和粘胶纤维容易发生形变,从而便于沥青料进入网络结构孔隙内部,提高复合纤维与沥青料粘结致密度;并且细集料和矿粉便于分散在复合纤维的内部孔隙结构中,配合高粘改性剂,便于沥青、复合纤维与粗集料、细集料、矿粉之间相粘结,从而进一步提高冷拌沥青结构致密度,使冷拌沥青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
[0010] 优选的,所述粗集料由如下重量份原料制成:玄武岩1料26‑35份、玄武岩2料46‑55份。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玄武岩颗粒较高的强度以及较好的分散性、流动性,便于在冷拌沥青中较为均匀的分散,从而提高冷拌沥青结构致密度;并且玄武岩、复合纤维相配合,冷拌沥青混合料在压实过程中,复合纤维受压而形变,复合纤维便于携带表面负载的玄武岩发生空间位置移动,进一步提高冷拌沥青结构致密度,从而使冷拌沥青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
[0012] 优选的,所述玄武岩1料粒径为10‑15mm,玄武岩2料粒径为5‑10mm。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定玄武岩1料、玄武岩2料的粒径,便于粗集料分散在冷拌沥青结构中形成较为致密的空间结构,以提高冷拌沥青的抗压强度,并且使冷拌沥青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
[0014] 优选的,所述细集料由重量比为1:0.05‑0.25的玄武岩粉和沸石粉组成。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玄武岩粉、沸石粉、粘胶纤维相配合,利用玄武岩粉、沸石粉的多通孔结构,配合粘胶纤维的透气性,在沥青混合料凝结过程中便于水分子向外界环境迁移,降低沥青混合料中水分含量,从而提高冷拌沥青结构致密度;并且玄武岩粉、沸石粉具有较好的填充作用,进一步提高冷拌沥青的结构致密度,从而使冷拌沥青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
[0016] 优选的,所述玄武岩粉粒径为1‑3mm,沸石粉粒径为0.1‑0.5mm。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定玄武岩粉、沸石粉粒径,便于粉体填充到冷拌沥青结构孔隙中,提高冷拌沥青结构致密度,使冷拌沥青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
[0018] 优选的,所述矿粉粒径为0.2‑1mm。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定矿粉粒径,便于矿粉进入复合纤维残留孔隙中,从而提高复合纤维与沥青料之间的结构致密度。
[0020] 优选的,所述复合纤维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0021] 称取聚酯纤维、粘胶纤维置于壳聚糖溶液中浸泡,并进行超声分散,然后经搅拌后,取出浸泡的纤维,制得混合纤维;
[0022] 混合纤维表面喷涂硅烷偶联剂KH‑570,混合纤维与硅烷偶联剂KH‑570重量比为1:0.05‑0.2,经干燥制得复合纤维。
[00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聚酯纤维、粘胶纤维较好的吸湿作用,吸收壳聚糖溶液,配合壳聚糖溶液较好的粘结效果,使聚酯纤维、粘胶纤维表面负载有壳聚糖,当聚酯纤维、粘胶纤维混合搅拌后,聚酯纤维、粘胶纤维形成的网络结构内部分散有壳聚糖物质;而混合纤维外周表面喷涂有硅烷偶联剂KH‑570,利用硅烷偶联剂的疏水作用,使复合纤维外周表面具有较好的疏水效果。
[0024] 当沥青混合料受力压实过程中,复合纤维发生形变,复合纤维表面以及内部孔隙中的壳聚糖与沥青相接触,壳聚糖中的氨基与沥青中沥青酸的羧基通过化学键合力相连接,实现复合纤维与沥青料的紧密连接,配合复合纤维较好的强度和弹性模量,提高冷拌沥青的抗裂性以及抗压强度,使冷拌沥青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
[0025] 硅烷偶联剂、复合纤维、粗集料、细集料、矿粉相配合,粗集料、细集料、矿粉均含有较高含量的二氧化硅,在硅烷偶联剂的连结作用下,便于粗集料、细集料、矿粉与复合纤维吸引连结,从而便于粒径较小的细集料、矿粉填充在复合纤维与沥青料的结构孔隙中,提高冷拌沥青的结构致密度,从而使冷拌沥青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抗裂性能以及较好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
[0026] 优选的,所述壳聚糖溶液为质量分数0.5‑2%的壳聚糖‑冰醋酸溶液。
[002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壳聚糖溶液具有适宜粘度的条件下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便于复合纤维负载壳聚糖,并且促进壳聚糖与沥青料之间相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复合纤维与沥青料之间的粘结效果,提高冷拌沥青结构致密度,使冷拌沥青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
[0028] 优选的,所述硅烷偶联剂KH‑570喷涂速度为0.5‑3g/s,混合纤维的搅拌速度为50‑120r/min。
[002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定硅烷偶联剂KH‑570的喷涂速度以及混合纤维的搅拌速度,便于复合纤维外表面负载较为均匀的硅烷偶联剂KH‑570,保证复合纤维表面疏水性的同时提高复合纤维与沥青料、粗集料、细集料、矿粉之间的粘结力,使冷拌沥青具有较高的结构致密度,从而使冷拌沥青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
[0030]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路面修复用抗裂冷拌沥青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31] 路面修复用抗裂冷拌沥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2] S1、称取粗集料、细集料、矿粉混合,加热至180‑220℃,搅拌后,制得矿料;
[0033] S2、称取复合纤维、高粘改性剂与矿料混合搅拌,然后添加温度145‑155℃的沥青混合搅拌均匀,制得成品。
[003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粗集料、细集料、矿粉混合搅拌,使矿料混合均匀,然后与复合纤维、高粘改性剂混合搅拌,使复合纤维、高粘改性剂较为均匀的分散在矿料中,最后添加加热后的沥青,利用干料、湿料的混合粘结,使冷拌沥青结构致密度较高,从而使冷拌沥青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
[0035]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6] 1、聚酯纤维、粘胶纤维、粗骨料、细骨料、矿粉相配合,利用纤维的连结作用配合粉料的填充作用,进一步提高沥青结构致密度,从而提高冷拌沥青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
[0037] 2、壳聚糖溶液、硅烷偶联剂KH‑570相配合,壳聚糖溶液不溶于水配合硅烷偶联剂KH‑570较好的疏水性,使得复合纤维具有较好的疏水、防水效果,阻止外界环境中水分被复合纤维所吸收;并且提高冷拌沥青的防水效果,进一步阻止外界环境中的水分进入冷拌沥青结构内部,从而提高冷拌沥青的水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
[0038] 3、玄武岩1料、玄武岩2料、玄武岩粉、沸石粉、矿粉相配合,通过连续粒径的配级,便于粉料填充在较大颗粒料之间,从而提高冷拌沥青结构致密度,使冷拌沥青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0] 复合纤维的制备例
[0041] 以下原料中的聚酯纤维购买于山东兴茂工程材料有限公司,长度3mm,粘胶纤维购买于南宫市鹰月绒毛有限公司生产的粘胶短纤维,长度5mm;其他原料及设备均为普通市售。
[0042] 制备例1:复合纤维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0043] 称取1kg聚酯纤维、0.08kg粘胶纤维置于5kg质量分数1%的壳聚糖溶液中浸泡3min,壳聚糖溶液为壳聚糖‑冰醋酸溶液,浸泡过程中在20kHz的条件下进行超声分散,超声分散后在250r/min的速度下搅拌5min,取出浸泡的纤维,制得混合纤维;
[0044] 称取0.108kg硅烷偶联剂KH‑570喷涂到混合纤维表面,喷涂过程中,混合纤维不断在80r/min的转速下搅拌,硅烷偶联剂KH‑570的喷涂速度为1g/s,干燥程度50%,制得复合纤维。
[0045] 制备例2:复合纤维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0046] 称取1kg聚酯纤维、0.05kg粘胶纤维置于5kg质量分数0.5%的壳聚糖溶液中浸泡3min,壳聚糖溶液为壳聚糖‑冰醋酸溶液,浸泡过程中在20kHz的条件下进行超声分散,超声分散后在250r/min的速度下搅拌5min,取出浸泡的纤维,制得混合纤维;
[0047] 称取0.0525kg硅烷偶联剂KH‑570喷涂到混合纤维表面,喷涂过程中,混合纤维不断在50r/min的转速下搅拌,硅烷偶联剂KH‑570的喷涂速度为0.5g/s,干燥程度50%,制得复合纤维。
[0048] 制备例3:复合纤维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0049] 称取1kg聚酯纤维、0.1kg粘胶纤维置于5kg质量分数2%的壳聚糖溶液中浸泡3min,壳聚糖溶液为壳聚糖‑冰醋酸溶液,浸泡过程中在20kHz的条件下进行超声分散,超声分散后在250r/min的速度下搅拌5min,取出浸泡的纤维,制得混合纤维;
[0050] 称取0.22kg硅烷偶联剂KH‑570喷涂到混合纤维表面,喷涂过程中,混合纤维不断在120r/min的转速下搅拌,硅烷偶联剂KH‑570的喷涂速度为3g/s,干燥程度50%,制得复合纤维。
[0051] 实施例
[0052] 以下原料中的沥青购买于壳牌的70号石油沥青;高粘改性剂购买于日本的高粘改性剂TPS;其他原料及设备均为普通市售。
[0053] 实施例1:一种路面修复用抗裂冷拌沥青:
[0054] 沥青4.3kg、高粘改性剂0.518kg、制备例1制备的复合纤维0.108kg、粗集料82kg、细集料15kg、矿粉3kg;粗集料由31kg玄武岩1料和51kg玄武岩2料组成,玄武岩1料粒径为10mm,玄武岩2料粒径为5mm;细集料由12.5kg玄武岩粉和2.5kg沸石粉组成;玄武岩粉粒径为2mm,沸石粉粒径为0.2mm;矿粉粒径为0.5mm;高粘改性剂为高粘改性剂TPS;
[0055] 制备方法为:
[0056] S1、称取粗集料、细集料、矿粉混合,加热至200℃,然后搅拌30s,制得矿料;
[0057] S2、称取复合纤维、高粘改性剂与矿料混合搅拌20s,然后添加温度150℃的沥青混合搅拌1.5min,制得成品。
[0058]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0059] 沥青3.8kg、高粘改性剂0.485kg、制备例2制备的复合纤维0.09kg、粗集料72kg、细集料10.5kg、矿粉1kg;粗集料由26kg玄武岩1料和46kg玄武岩2料组成,玄武岩1料粒径为12mm,玄武岩2料粒径为8mm;细集料由10kg玄武岩粉和0.5kg沸石粉组成;玄武岩粉粒径为
1mm,沸石粉粒径为0.1mm;矿粉粒径为0.2mm;
[0060] 制备方法为:
[0061] S1、称取粗集料、细集料、矿粉混合,加热至180℃,然后搅拌30s,制得矿料;
[0062] S2、称取复合纤维、高粘改性剂与矿料混合搅拌20s,然后添加温度145℃的沥青混合搅拌1.5min,制得成品。
[0063] 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0064] 沥青4.6kg、高粘改性剂0.532kg、制备例3制备的复合纤维0.12kg、粗集料90kg、细集料20kg、矿粉5kg;粗集料由35kg玄武岩1料和55kg玄武岩2料组成,玄武岩1料粒径为15mm,玄武岩2料粒径为10mm;细集料由16kg玄武岩粉和4kg沸石粉组成;玄武岩粉粒径为
3mm,沸石粉粒径为0.5mm;矿粉粒径为1mm;
[0065] 制备方法为:
[0066] S1、称取粗集料、细集料、矿粉混合,加热至220℃,然后搅拌30s,制得矿料;
[0067] S2、称取复合纤维、高粘改性剂与矿料混合搅拌20s,然后添加温度155℃的沥青混合搅拌1.5min,制得成品。
[0068] 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0069] 复合纤维制备方法如下:
[0070] 称取1kg聚酯纤维、0.08kg粘胶纤维混合搅拌,然后经干燥,制得复合纤维。
[0071] 实施例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0072] 复合纤维制备方法如下:
[0073] 称取1kg聚酯纤维、0.08kg粘胶纤维置于5kg质量分数1%的壳聚糖溶液中浸泡3min,壳聚糖溶液为壳聚糖‑冰醋酸溶液,浸泡过程中在20kHz的条件下进行超声分散,超声分散后在250r/min的速度下搅拌5min,取出浸泡的纤维,干燥程度50%,制得复合纤维。
[0074] 实施例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0075] 复合纤维制备方法如下:
[0076] 称取1kg聚酯纤维、0.08kg粘胶纤维在250r/min的速度下搅拌8min,制得混合纤维;
[0077] 称取0.108kg硅烷偶联剂KH‑570喷涂到混合纤维表面,喷涂过程中,混合纤维不断在80r/min的转速下搅拌,硅烷偶联剂KH‑570的喷涂速度为1g/s,干燥程度50%,制得复合纤维。
[0078] 实施例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0079] 复合纤维制备方法如下:
[0080] 称取1kg聚酯纤维、0.08kg粘胶纤维置于5kg质量分数1%的海藻酸钠溶液中浸泡3min,海藻酸钠溶液为海藻酸钠水溶液,浸泡过程中在20kHz的条件下进行超声分散,超声分散后在250r/min的速度下搅拌5min,取出浸泡的纤维,制得混合纤维;
[0081] 称取0.108kg硅烷偶联剂KH‑570喷涂到混合纤维表面,喷涂过程中,混合纤维不断在80r/min的转速下搅拌,硅烷偶联剂KH‑570的喷涂速度为1g/s,干燥程度50%,制得复合纤维。
[0082] 实施例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0083] 复合纤维制备方法如下:
[0084] 称取1kg聚酯纤维、0.08kg粘胶纤维置于5kg质量分数1%的壳聚糖溶液中浸泡3min,壳聚糖溶液为壳聚糖‑冰醋酸溶液,浸泡过程中在20kHz的条件下进行超声分散,超声分散后在250r/min的速度下搅拌5min,取出浸泡的纤维,制得混合纤维;
[0085] 称取0.108kg有机硅防水剂喷涂到混合纤维表面,喷涂过程中,混合纤维不断在80r/min的转速下搅拌,有机硅防水剂的喷涂速度为1g/s,干燥程度50%,制得复合纤维。
[0086] 实施例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0087] 细集料原料中以同等质量的玄武岩粉替换沸石粉。
[0088] 实施例1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0089] 粗集料原料中以同等质量的玄武岩2料替换玄武岩1料。
[0090] 对比例
[0091] 对比例1: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0092] 复合纤维原料中以同等质量的聚酯纤维替换粘胶纤维。
[0093] 对比例2: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0094] 复合纤维为玄武岩纤维短切丝,长度3mm。
[0095] 对比例3: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0096] 原料中未添加复合纤维。
[0097] 性能检测试验
[0098] 1、浸水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0099] 分别采用实施例1‑10以及对比例1‑3的制备方法制备冷拌沥青,参考CJJ/T190‑2012《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以及JTG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中T0709‑2011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对实施例1‑10以及对比例1‑3制备的冷拌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进行检测,在浸水保温48h后检测冷拌沥青的稳定度,记录数据;浸水马歇尔稳定度表征冷拌沥青的抗水损害性能,即表征水稳定性。
[0100] 2、冻融劈裂试验
[0101] 分别采用实施例1‑10以及对比例1‑3的制备方法制备冷拌沥青,参考根据CJJ/T190‑2012《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以及JTG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中T0729‑2000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试验,检测冷拌沥青混合料的冻融劈裂强度,记录数据;冻融劈裂试验表征冷拌的抗水损害性能,即表征低温抗裂性。
[0102] 3、肯塔堡飞散试验
[0103] 分别采用实施例1‑10以及对比例1‑3的制备方法制备冷拌沥青,参考根据CJJ/T190‑2012《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以及JTG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中T0733‑2011沥青混合料肯塔堡飞散试验,将成型的马歇尔试件(双面各击实50次)进行肯塔堡飞散试验,记录飞散率数据;肯塔堡飞散试验用来检测沥青混合料在交通荷载作用下,道路表面的骨料脱落和散失程度,表征冷拌沥青的机械强度和粘结效果。
[0104] 4、车辙试验
[0105] 分别采用实施例1‑10以及对比例1‑3的制备方法制备冷拌沥青,参考根据CJJ/T190‑2012《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以及JTG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中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在60℃,0.7MPa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记录动稳定度数据;表征冷拌沥青的高温稳定性。
[0106] 表1性能测试表
[0107]
[0108] 结合实施例1和实施例2‑3并结合表1可以看出,本申请制备的沥青混合料具有较高的稳定度、较高的冻融劈裂强度、较低的飞散率、较高的动稳定度,说明硅烷偶联剂KH‑570、壳聚糖溶液、粘胶纤维、聚酯纤维、粗集料、细集料、矿粉相配合,当沥青混合料受到压力后,粘胶纤维、聚酯纤维发生形变,便于壳聚糖溶液与沥青料通过化学键粘结,从而提高沥青混合料的结构致密度,并且硅烷偶联剂KH‑570便于将粗集料、细集料、矿粉与沥青料粘结,从而进一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结构致密度,从而使冷拌沥青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以及耐高温性。
[0109] 结合实施例1和实施例4‑10并结合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4复合纤维仅仅是聚酯纤维和粘胶纤维混合,并未采用壳聚糖溶液和硅烷偶联剂KH‑570进行处理,相比于实施例1,实施例4制备的沥青混合料稳定度小于实施例1,冻融劈裂强度小于实施例1,飞散率大于实施例1,动稳定度小于实施例1;说明壳聚糖溶液、硅烷偶联剂KH‑570、聚酯纤维、粘胶纤维相配合,壳聚糖纤维将聚酯纤维、粘胶纤维与沥青料粘结,硅烷偶联剂KH‑570将聚酯纤维、粘胶纤维与粗集料、细集料相连接,从而使沥青混合料内部结构连接紧密,提高冷拌沥青的水稳定性、耐高温性和低温抗裂性。
[0110] 实施例5复合纤维制备过程中,未经硅烷偶联剂KH‑570处理,相比于实施例1,实施例5制备的沥青混合料稳定度小于实施例1,冻融劈裂强度小于实施例1,飞散率大于实施例1,动稳定度小于实施例1;说明未经硅烷偶联剂KH‑570处理的复合纤维,不仅疏水效果不佳,容易使沥青混合料内部残留水分,影响抗水侵害性能,而且粗集料、细集料、矿粉仅仅发挥其填充作用,不易使集料与复合纤维、沥青料产生连结力,从而影响冷拌沥青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
[0111] 实施例6复合纤维制备过程中,未经壳聚糖溶液处理,相比于实施例1,实施例6制备的沥青混合料稳定度小于实施例1,冻融劈裂强度小于实施例1,飞散率大于实施例1,动稳定度小于实施例1;说明未经壳聚糖溶液处理的复合纤维不易与沥青料产生化学键结合力,从而影响复合纤维在冷拌沥青中的粘结力,影响冷拌沥青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
[0112] 实施例7复合纤维制备过程中,以海藻酸钠溶液替换壳聚糖溶液,相比于实施例1,实施例7制备的沥青混合料稳定度小于实施例1,冻融劈裂强度小于实施例1,飞散率大于实施例1,动稳定度小于实施例1;说明海藻酸钠溶液中并无氨基,不易与沥青酸产生结合力,并且海藻酸钠水溶,容易影响冷拌沥青的水稳定性,而壳聚糖不溶于水配合硅烷偶联剂KH‑570较好的疏水作用,进一步避免沥青混合料吸水,使冷拌沥青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
[0113] 实施例8复合纤维制备过程中,以有机硅防水剂替换硅烷偶联剂KH‑570,相比于实施例1,实施例8制备的沥青混合料稳定度小于实施例1,冻融劈裂强度小于实施例1,飞散率大于实施例1,动稳定度小于实施例1;说明有机硅防水剂虽然具有一定的疏水作用,但是不易将粗集料、细集料、矿粉与沥青料连接,从而对冷拌沥青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产生影响。
[0114] 实施例9细集料原料中以同等质量的玄武岩粉替换沸石粉,相比于实施例1,实施例9制备的沥青混合料稳定度小于实施例1,冻融劈裂强度小于实施例1,飞散率大于实施例1,动稳定度小于实施例1;说明玄武岩粉、沸石粉相配合,通过不同级配颗粒料的填充作用,提高冷拌沥青结构致密度,使冷拌沥青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
[0115] 实施例10粗集料原料中以同等质量的玄武岩2料替换玄武岩1料,相比于实施例1,实施例10制备的沥青混合料稳定度小于实施例1,冻融劈裂强度小于实施例1,飞散率大于实施例1,动稳定度小于实施例1;说明玄武岩1料、玄武岩2料相配合,通过不同级配粒径的玄武岩料混合搅拌,能够提高沥青混合料结构致密度,使冷拌沥青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
[0116] 结合实施例1和对比例1‑3并结合表1可以看出,对比例1复合纤维原料中以同等质量的聚酯纤维替换粘胶纤维,相比于实施例1,对比例1制备的沥青混合料稳定度小于实施例1,冻融劈裂强度小于实施例1,飞散率大于实施例1,动稳定度小于实施例1;说明聚酯纤维、粘胶纤维相配合,便于形成网络结构负载壳聚糖,当沥青混合料受到压力后,利用其较好的柔性、弹性发生形变,促进复合纤维中壳聚糖与沥青料接触、连接,从而提高冷拌沥青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
[0117] 对比例2复合纤维为玄武岩纤维短切丝,相比于实施例1,对比例2制备的沥青混合料稳定度小于实施例1,冻融劈裂强度小于实施例1,飞散率大于实施例1,动稳定度小于实施例1;说明刚性较强的玄武岩纤维短切丝,仅仅通过填充作用部分提高沥青料的机械强度,但是玄武岩纤维与沥青料粘结效果较差,从而影响沥青混合料中各原料的粘结效果,使冷拌沥青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受到影响。
[0118] 对比例3原料中未添加复合纤维,相比于实施例1,对比例3制备的沥青混合料稳定度小于实施例1,冻融劈裂强度小于实施例1,飞散率大于实施例1,动稳定度小于实施例1;说明复合纤维、粗骨料、细骨料、矿粉相配合,利用复合纤维的连结作用配合粉料的填充作用,进一步提高沥青混合料结构致密度,从而提高冷拌沥青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
[0119]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