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内乘员保护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1635349.9

文献号 : CN11429102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苏传龙陈世荣光玲玲武小海钟鸣

申请人 : 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内乘员保护装置,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沿车身长度方向分布的底杆,所述底杆两端转动设有边杆,任一边杆与底杆之间设有伸缩装置,所述边杆通过所述伸缩装置转动设置在底杆的两侧,位于底杆两端的边杆之间设有纺织纤维布,所述纺织纤维布两端设置在边杆上且沿边杆长度方向分布。本发明采用一种车内乘员保护装置,保护装置上的纺织纤维布支撑整个乘客侧面,使主副驾人体在车辆碰撞过程中不发生碰撞,以及同时通过与中通道扶手箱建立连接的方式,保证人体从头部至骨盆所受支撑力基本一致,使人体躯干及颈部所受剪切力降低,保证人身安全。

权利要求 :

1.一种车内乘员保护装置,包括安装支架(1),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沿车身长度方向分布的底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杆两端转动设有边杆(3),任一边杆与底杆之间设有伸缩装置(4),所述边杆通过所述伸缩装置转动设置在底杆的两侧,位于底杆两端的边杆之间设有纺织纤维布(5),所述纺织纤维布两端设置在边杆上且沿边杆长度方向分布,所述伸缩装置包括套筒(4.1)、移动设置在套筒内的顶杆(4.2)以及设置在套筒下部的气体发生器(4.3),所述底杆沿车身长度方向的两侧各设有长球铰销(6),所述套筒下端设有大球铰头(4.4),所述边杆的一侧壁上设有短球铰销(7),所述顶杆上端设有小球铰头(4.5),所述长球铰销包括用于支撑长球铰销的长支撑柱(6.1),所述短球铰销包括用于支撑短球铰销的短支撑柱(7.1),所述长球铰销上的长支撑柱的长度大于短球铰销上的短支撑柱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内乘员保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套筒下端转动设置在底杆上,所述顶杆的上端伸出套筒上端且转动设置在边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内乘员保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大球铰头和长球铰销转动配合,所述短球铰销和小球铰头转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内乘员保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长球铰销根据底杆中间位置中心对称分布在底杆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车内乘员保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伸缩装置位于一一对应的边杆朝向车身外侧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内乘员保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小球铰头的直径小于所述大球铰头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内乘员保护装置,其特征是,当保护装置呈闭合状态时,所述伸缩装置分别位于边杆的两侧,所述边杆分别位于底杆的两侧,所述纺织纤维布折叠设置在底杆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内乘员保护装置,其特征是,当保护装置呈展开状态时,所述边杆竖直设置在底杆两端,所述纺织纤维布展开且沿边杆长度方向竖直分布。

说明书 :

一种车内乘员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内乘员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道路事故发生的数量也逐渐增加,其中侧面碰撞事故也越来越多,侧面碰撞时主副驾乘员间的碰撞会对车内乘员造成额外伤害。因此,越来越多的主机厂和第三方评价机构针对该工况进行了研究,以防止该类情况发生。
[0003] 现有技术方案皆为在主副驾之间增加安全气囊的方式,该方式气囊展开后,由于仅后端与车辆相连,且气囊本身刚性不强,导致气囊对乘员的约束作用不明显;此外由于气囊下端无法与车辆中央副仪表板相连,导致乘员骨盆与胸部所受到的支撑力差别较大,容易对乘员腰部造成额外损伤。另外,由于气囊固定位置限制,乘员的胳膊易对气囊的展开造成影响,对远端假人约束及保护效果不佳。
[0004] 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0626307A,公开日2019年12月31日,名为“T柱形中央气囊”,包括气袋体,其特殊之处是:在气袋体外对应驾驶员侧设置外拉带,在气袋体内设置内拉带,所述气袋体向前展开后位于驾驶员与乘员之间且通过内拉带的约束呈T柱形,T柱形气袋体包括气袋体横部和气袋体纵部且所述气袋体横部在前,所述外拉带在气袋体展开后斜置在气袋体上。
[0005] 现有专利存在的缺点是:(1)气囊的连接结构刚性不强,导致气囊对乘员的约束作用不明显;(2)气囊无法固定在车辆中央副仪表板上,导致乘员骨盆与胸部所受到的支撑力差别较大,容易对乘员腰部造成额外损伤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气囊对乘员的约束作用不明显且气囊对乘客的支撑力不均匀易造成腰部等额外损伤问题,提供一种对乘客从头部至盆骨所受支撑力基本一致,保证乘客安全性的车内乘员保护装置。
[0007]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 一种车内乘员保护装置,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沿车身长度方向分布的底杆,所述底杆两端转动设有边杆,任一边杆与底杆之间设有伸缩装置,所述边杆通过所述伸缩装置转动设置在底杆的两侧,位于底杆两端的边杆之间设有纺织纤维布,所述纺织纤维布两端设置在边杆上且沿边杆长度方向分布。
[0009] 所述保护装置位于主驾座椅和副驾座椅之间,所述安装支架固定设置在中通道扶手箱上,所述安装支架用于支撑固定保护装置,所述底杆固定在安装支架上,所述边杆转动连接在底杆的两侧,所述边杆在伸缩装置的驱动下开合设置。当保护装置呈闭合状态时,所述边杆闭合设置在底杆的两侧,所述纺织纤维布折叠覆盖在底杆上方;当乘客受到危险时保护装置收到指令,所述边杆在伸缩装置的驱动下展开,所述纺织纤维布平铺展开绷紧,所述纺织纤维布绷紧在乘客的侧面,保证乘客从头部至盆骨所受支撑力基本一致,使得人体躯干以及颈部所受剪切力降低,保证人身安全。所述纺织纤维布具有透气性,不会造成乘客窒息死亡,且纺织支撑步在高强度支撑力的作用下受力面积大且具有一定弹性,保护乘客不会受到保护装置的冲击。
[0010] 作为优选,所述伸缩装置包括套筒、移动设置在套筒内的顶杆以及设置在套筒下部的气体发生器,所述套筒下端转动设置在底杆上,所述顶杆的上端伸出套筒上端且转动设置在边杆上。
[0011] 所述气体发生器焊接在套筒上,气体发生器尾部连接有线束,所述线束连接整车线束,气体发生器顶端设有气孔和套筒内腔贯通,当线束传来点爆电信号指令时,气体发生器内部火药燃爆产生气体,气体通过气孔传递到套筒内腔内,顶杆底端与套筒内腔形成密闭空间,因此气体推动顶杆沿套筒轴线方向运动。
[0012] 作为优选,所述底杆沿车身长度方向的两侧各设有长球铰销,所述套筒下端设有大球铰头,所述大球铰头和长球铰销转动配合,所述边杆的一侧壁上设有短球铰销,所述顶杆上端设有小球铰头,所述短球铰销和小球铰头转动配合。
[0013] 作为优选,所述长球铰销根据底杆中间位置中心对称分布在底杆两侧。
[0014] 使得底杆两侧的边杆开合一致。
[0015] 作为优选,所述长球铰销包括用于支撑长球铰销的长支撑柱,所述短球铰销包括用于支撑短球铰销的短支撑柱。
[0016] 作为优选,所述长球铰销上的长支撑柱的长度大于短球铰销上的短支撑柱的长度。
[0017] 长支撑柱的轴向长度大于短支撑柱的轴向长度,所述底杆任一一侧的边杆和对应的伸缩装置在展开过程中,所述边杆受到沿顶杆长度方向的推动力,所述推动力朝向车身斜前方,所述边杆与底杆的连接处受到底杆对应边杆的支撑力,所述支撑力朝向车身宽度方向向外,所述支撑力和推动力根据力的合成远离合成的力沿底杆长度方向向底杆两端作用,使得边杆在展开过程中不产生振动,避免边杆与底杆转动连接处受力方向与运动方向不一致导致连接处损坏。
[0018] 作为优选,所述伸缩装置位于一一对应的边杆朝向车身外侧的一侧。
[0019] 作为优选,所述小球铰头的直径小于所述大球铰头的直径。
[0020] 作为优选,当保护装置呈闭合状态时,所述伸缩装置分别位于边杆的两侧,所述边杆分别位于底杆的两侧,所述纺织纤维布折叠设置在底杆上方。
[0021] 作为优选,当保护装置呈展开状态时,所述边杆竖直设置在底杆两端,所述纺织纤维布展开且沿边杆长度方向竖直分布。
[0022] 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保护装置上的纺织纤维布支撑整个乘客侧面,使主副驾人体在车辆碰撞过程中不发生碰撞;(2)同时通过与中通道扶手箱建立连接的方式,保证人体从头部至骨盆所受支撑力基本一致,使人体躯干及颈部所受剪切力降低,保证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本发明中除去伸缩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是本发明闭合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5] 图3是本发明展开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6] 图4是本发明中闭合状态时伸缩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7] 图5是本发明展开状态时伸缩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8] 如图:安装支架1、底杆2、边杆3、伸缩装置4、套筒4.1、顶杆4.2、气体发生器4.3、大球铰头4.4、小球铰头4.5、纺织纤维布5、长球铰销6、长支撑柱6.1、短球铰销7、短支撑柱7.1。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使本发明技术方案实施例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0030]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车内乘员保护装置,包括安装支架1,所述安装支架1上设有沿车身长度方向分布的底杆2,所述底杆2两端转动设有边杆3,任一边杆3与底杆2之间设有伸缩装置4,所述边杆3通过所述伸缩装置4转动设置在底杆2的两侧,位于底杆2两端的边杆3之间设有纺织纤维布5,所述纺织纤维布5两端设置在边杆3上且沿边杆3长度方向分布。
[0031] 所述保护装置位于主驾座椅和副驾座椅之间,所述安装支架1固定设置在车辆中央副仪表板上,所述安装支架1用于支撑固定保护装置,所述底杆2固定在安装支架1上,所述边杆3转动连接在底杆2的两侧,所述边杆3在伸缩装置4的驱动下开合设置。当保护装置呈闭合状态时,所述边杆3闭合设置在底杆2的两侧,所述纺织纤维布5折叠覆盖在底杆2上方;当乘客受到危险时保护装置收到指令,所述边杆3在伸缩装置4的驱动下展开,所述纺织纤维布5平铺展开绷紧,所述纺织纤维布5绷紧在乘客的侧面,保证乘客从头部至盆骨所受支撑力基本一致,使得人体躯干以及颈部所受剪切力降低,保证人身安全。所述纺织纤维布5具有透气性,不会造成乘客窒息死亡,且纺织支撑步在高强度支撑力的作用下受力面积大且具有一定弹性,保护乘客不会受到保护装置的冲击。
[0032]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车内乘员保护装置,通过伸缩装置4使得边杆3开合设置在底杆2两端,展开时,连接在边杆3上的纺织纤维布5展开平铺且绷紧,保证乘客从头部至盆骨所受支撑力基本一致,解决了保护装置上的纺织纤维布5支撑整个乘客侧面,使主副驾人体在车辆碰撞过程中不发生碰撞;同时通过与中通道扶手箱建立连接的方式,保证人体从头部至骨盆所受支撑力基本一致,使人体躯干及颈部所受剪切力降低,保证人身安全的问题。
[0033] 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所述伸缩装置4包括套筒4.1、移动设置在套筒4.1内的顶杆4.2以及设置在套筒4.1下部的气体发生器4.3,所述套筒4.1下端转动设置在底杆2上,所述顶杆的上端伸出套筒4.1上端且转动设置在边杆3上。
[0034] 所述气体发生器4.3焊接在套筒4.1上,气体发生器4.3尾部连接有线束,所述线束连接整车线束,气体发生器4.3顶端设有气孔和套筒4.1内腔贯通,当线束传来点爆电信号指令时,气体发生器4.3内部火药燃爆产生气体,气体通过气孔传递到套筒4.1内腔内,顶杆底端与套筒4.1内腔形成密闭空间,因此气体推动顶杆4.2沿套筒4.1轴线方向运动。
[0035] 如图1、图3所示,所述底杆2沿车身长度方向的两侧各设有长球铰销6,所述套筒4.1下端设有大球铰头4.4,所述大球铰头4.4和长球铰销6转动配合,所述边杆3的一侧壁上设有短球铰销7,所述顶杆上端设有小球铰头4.5,所述短球铰销7和小球铰头4.5转动配合。
[0036] 如图1所示,所述长球铰销6根据底杆2中间位置中心对称分布在底杆2两侧。
[0037] 使得底杆2两侧的边杆3开合一致。
[0038] 如图1所示,所述长球铰销6包括用于支撑长球铰销6的长支撑柱6.1,所述短球铰销7包括用于支撑短球铰销7的短支撑柱7.1。
[0039] 如图1所示,所述长球铰销6上的长支撑柱6.1的长度大于短球铰销7上的短支撑柱7.1的长度。
[0040] 底杆2任一一侧的边杆3和对应的伸缩装置4在展开过程中,所述边杆3受到沿顶杆长度方向的推动力,所述推动力朝向车身斜前方,所述边杆3与底杆2的连接处受到底杆2对应边杆3的支撑力,所述支撑力朝向车身宽度方向向外,所述支撑力和推动力根据力的合成远离合成的力沿底杆2长度方向向底杆2两端作用,使得边杆3在展开过程中不产生振动,避免边杆3与底杆2转动连接处受力方向与运动方向不一致导致连接处损坏。
[0041] 如图2、图3所示,所述伸缩装置4位于一一对应的边杆3朝向车身外侧的一侧。
[0042] 如图4、图5所示,所述小球铰头4.5的直径小于所述大球铰头4.4的直径。
[0043] 如图1、图2所示,当保护装置呈闭合状态时,所述伸缩装置4分别位于边杆3的两侧,所述边杆3分别位于底杆2的两侧,所述纺织纤维布5折叠设置在底杆2上方。
[0044] 如图3所示,当保护装置呈展开状态时,所述边杆3竖直设置在底杆2两端,所述纺织纤维布5展开且沿边杆3长度方向竖直分布。
[0045] 所述边杆3展开状态时,所述边杆3竖直设置,所述边杆3下端朝向底杆2两端的一侧呈垂直角结构,所述垂直角结构在边杆3展开状态时起到限位作用。
[0046] 以上之具体实施例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范围。凡依照本发明之形状、结构所作的等效变化理应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