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80061245.9

文献号 : CN11430270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白川贵史

申请人 : 花王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中,一对防漏翻边(3、3)分别包含防漏翻边形成用片(30),具有基端部(31)和立起部(32)。立起部(32)划分为:从片(30)的弯曲部(30F)至该片(30)的沿着纵向(X)的侧边缘(30S)的第一部分(33);从弯曲部(30F)至基端部(31)的第二部分(34),具有相对的两部分(33、34)经由接合部(35)接合的片重叠部(36)。第一部分(33)具有为片(30)从接合部(35)以对其它部件非固定的状态延伸的部分的自由边缘部(330)。自由边缘部(330)从接合部(35)起的延伸长度(L1)为第二部分(34)的从接合部(35)至基端部(31)的长度(L2)的0.05倍以上。

权利要求 :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纵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横向,并且包括:具有吸收体的吸收性主体;和在该吸收性主体的肌肤相对面设置有间隔部地配置的、在该纵向上延伸的一对防漏翻边,该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所述一对防漏翻边分别包含防漏翻边形成用片,并且具有该防漏翻边形成用片固定于其它部件的基端部,和该防漏翻边形成用片以该基端部为起点地向穿戴者侧立起的立起部,构成所述立起部的所述防漏翻边形成用片在沿所述纵向延伸的弯曲部弯曲,所述立起部被划分为:从所述弯曲部至所述防漏翻边形成用片的沿着所述纵向的侧边缘的第一部分;和从该弯曲部至所述基端部的第二部分,并且具有相对的该第一部分与该第二部分经由接合部被接合的片重叠部,所述片重叠部由于相对配置的2个所述防漏翻边形成用片而具有二层构造,所述第一部分具有自由边缘部,所述自由边缘部为所述防漏翻边形成用片从所述接合部起的、以相对于其它部件非固定的状态延伸的部分,所述自由边缘部的从所述接合部起的延伸长度L1为所述第二部分的从该接合部至所述基端部的长度L2的0.05倍以上,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多个在所述纵向上延伸的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以在所述纵向上能够伸缩的状态在所述横向上排列配置,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穿戴时,多个所述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之中位于所述横向的最内侧的最内侧弹性部件与位于所述横向的最外侧的最外侧弹性部件相比应力较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由边缘部的从所述接合部的延伸长度L1为所述第二部分的从该接合部至所述基端部的长度L2的0.1倍以上且0.9倍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边缘部的从所述接合部的延伸长度L1为2mm以上且25mm以下。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的从所述接合部至所述基端部的长度L2为5mm以上且30mm以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比所述第二部分靠所述横向的内侧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防漏翻边中,在令一个所述防漏翻边的所述基端部与另一个所述防漏翻边的所述基端部的间隔距离为W1、一个所述防漏翻边的所述防漏翻边形成用片的所述自由边缘部与另一个所述防漏翻边的所述防漏翻边形成用片的所述自由边缘部的间隔距离为W2、一个所述防漏翻边的所述片重叠部与另一个所述防漏翻边的所述片重叠部的间隔距离为W3时,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自然状态下,W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W1相对于所述W2的比率(W1/W2)为1.01以上且2.0以下。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W3相对于所述W2的比率(W3/W2)为1.01以上且1.9以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比所述第二部分靠所述横向的外侧的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防漏翻边中,在令一个所述防漏翻边的所述基端部与另一个所述防漏翻边的所述基端部的间隔距离为W1、一个所述防漏翻边的所述防漏翻边形成用片的所述自由边缘部与另一个所述防漏翻边的所述防漏翻边形成用片的所述自由边缘部的间隔距离为W2、一个所述防漏翻边的所述片重叠部与另一个所述防漏翻边的所述片重叠部的间隔距离为W3时,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自然状态下,W2>W1和W2>W3成立。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W1相对于所述W2的比率(W1/W2)为0.6以上且0.99以下。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W3相对于所述W2的比率(W3/W2)为0.55以上且0.95以下。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内侧弹性部件的应力相对于所述最外侧弹性部件的应力的比率为1.01以上且3以下。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内侧弹性部件的应力为0.03N以上且0.24N以下。

1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外侧弹性部件的应力为0.02N以上且0.2N以下。

1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为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熔接而成的熔接部,从该第一部分侧观察该熔接部时的该熔接部的面积与从该第二部分侧观察该熔接部时的该熔接部的面积不同。

1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被向所述横向的外侧弯曲,所述片重叠部从该第二部分的弯曲部向该横向的外侧延伸。

说明书 :

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具有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立起的防漏翻边的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0002] 在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中,具有也被称为防漏翻边、立体皱褶、立体防护部等的侧漏防止部件的结构是公知的。该侧漏防止部件典型的是,在吸收性物品的主体的沿着纵向(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方向)的两侧部配置一对,具有侧漏防止部件形成用片、和以伸长状态固定在该片的弹性部件,在该吸收性物品的穿戴时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立起,阻挡便等排泄物而防止侧漏。
[0003] 在专利文献1和2中,作为侧漏防止部件具有:侧漏防止部件形成用片固定于其它部件的基端部;和以该基端部为起点,该片向穿戴者侧立起的立起部,该立起部在沿纵向延伸的弯曲部被弯曲,具有从该基端部向该弯曲部向横向(与纵向正交的方向)内侧延伸的内侧延伸部,和从该弯曲部向横向外侧延伸、位于比该内侧延伸部靠近穿戴者的肌肤侧的外侧延伸部。专利文献3记载的侧漏防止部件中,向穿戴者侧立起的立起部,在沿着横向的截面图中形成为T字状。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85510号公报
[0007]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50501号公报
[0008]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3072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纵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横向,并且包括:具有吸收体的吸收性主体;和在该吸收性主体的肌肤相对面设置有间隔部地配置的、在该纵向上延伸的一对防漏翻边。所述一对防漏翻边分别包含防漏翻边形成用片,并且具有该防漏翻边形成用片固定于其它部件的基端部,和该防漏翻边形成用片以该基端部为起点地向穿戴者侧立起的立起部。构成所述立起部的所述防漏翻边形成用片在沿所述纵向延伸的弯曲部弯曲。所述立起部被划分为:从所述弯曲部至所述防漏翻边形成用片的沿着所述纵向的侧边缘的第一部分;和从该弯曲部至所述基端部的第二部分,并且具有相对的该第一部分与该第二部分经由接合部被接合的片重叠部。所述第一部分具有自由边缘部,该自由边缘部为所述防漏翻边形成用片从所述接合部起的、以相对于其它部件非固定的状态延伸的部分。所述自由边缘部的从所述接合部起的延伸长度为所述第二部分的从该接合部至所述基端部的长度的0.05倍以上。

附图说明

[0010] 图1是将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的展开且伸长状态下的肌肤相对面侧(正面片侧)一部分切断而示意性地表示的展开平面图。
[0011]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的I‑I截面的横截面图。
[0012] 图3是图1所示的尿布的自然状态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0013] 图4是图3所示的自然状态的尿布的横截面图(对应于图2的图)。
[0014]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尿布的一对防漏翻边中的一方的接合部沿着其延伸方向(纵向)观察时的情况的图,图5的(a)是表示从接合部的横向外侧(离尿布的横向中央相对较远的一侧)观察该接合部时的情况的示意图,图5的(b)是表示从接合部的横向内侧(离尿布的横向中央相对较近的一侧)观察该接合部时的情况的示意图。
[0015] 图6的(a)是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与图2对应的图,图6的(b)是图6的(a)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自然状态的横截面图(与图4对应的图)。
[0016] 图7的(a)是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又一实施方式的与图2对应的图,图7的(b)是图7的(a)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自然状态的横截面图(与图4对应的图)。
[0017] 图8的(a)是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又一实施方式的与图2对应的图,图8的(b)是图8的(a)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自然状态的横截面图(与图4对应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具有防漏翻边的现有的吸收性物品,在防漏翻边的防泄漏性能的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本发明涉及防漏翻边的防泄漏性能优异,能够有效地防止侧漏的吸收性物品。
[0019] 以下,基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者相似的附图标记。附图基本上是示意性的图示,各尺寸的比率等存在于现实的比率不同的情况。
[0020] 图1和图2中表示了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尿布1具有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即从腹侧经由胯裆部向背侧延伸的方向对应的纵向X,和与该纵向X正交的横向Y,包括:具有吸收体23的吸收性主体2;和在该吸收性主体2的肌肤相对面设置有间隔部39地配置的在纵向X上延伸的一对防漏翻边3、3。
[0021] 在本说明书中,“肌肤相对面”是在吸收性物品或者其构成部件(例如吸收性主体)中的、在吸收性物品的穿戴时朝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的面、即相对地靠近穿戴者的肌肤的一侧,“非肌肤相对面”是在吸收性物品或者其构成部件中的、在吸收性物品的穿戴时朝向与肌肤侧相反一侧的面、即相对地远离穿戴者的肌肤的一侧。此外,在此所说的“穿戴时”是指维持着通常的适当的穿戴位置、即该吸收性物品的正确的穿戴位置的状态。
[0022] 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吸收性主体2)如图1所示具有:在穿戴时配置在穿戴者的胯裆部的裆部M;配置在比该裆部M靠纵向X的前方即穿戴者的腹侧的腹侧部F;和配置在比该裆部M靠纵向X的后方即穿戴者的背侧的背侧部R。裆部M包括在穿戴时与穿戴者的阴茎等排泄部相对配置的排泄部相对部(未图示)。
[0023] 吸收性主体2具有吸收体23、配置在该吸收体23的肌肤相对面侧的正面片21、和配置在该吸收体23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背面片22,它们通过接合剂等公知的接合方法一体化地构成。吸收体23介于正面片21与背面片22之间地配置,包括含有吸水性材料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性芯24、和覆盖在该吸收性芯24的外表面(肌肤相对面和非肌肤相对面)的芯包覆片25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主体2在俯视时具有长方形形状,从腹侧部F至背侧部R在纵向X上延伸,其长度方向与纵向X一致。
[0024] 作为正面片21、背面片22和吸收体23分别能够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在该种吸收性物品中一直以来所使用的各种材料。作为正面片21,例如能够使用具有液体透过性的单层或者多层构造的无纺布或者开口膜。作为背面片22,能够使用具有防漏性的片、即具有液体不透过性(液完全不通过的性质)或者液体难透过性(虽然不能说是液体不透过性、但液体难以通过的性质)的片,例如能够使用透湿性的树脂膜、树脂膜和无纺布的层叠体。作为构成吸收体23的吸收性芯24,例如能够使用将木浆或吸水性聚合物等吸水性材料积纤而成的积纤体、含有该吸水性材料的片状的吸收构造体。作为构成吸收体23的芯包覆片25,能够使用具有液体透过性的片,例如能够使用纸、无纺布。
[0025] 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具有一对侧翼片部4、4,其包括从吸收体23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边缘23S、23S向横向Y的外侧延伸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正面片21覆盖吸收体23的肌肤相对面的整个区域,背面片22覆盖吸收体23的非肌肤相对面的整个区域,两个片21、22进一步从吸收体23的两侧边缘23S、23S向横向Y的外侧延伸,与后述的防漏翻边形成用片30一起构成侧翼片部4。像这样,本实施方式的侧翼片部4位于吸收体23的非配置部,并且包含正面片21、背面片22和防漏翻边形成用片30。构成侧翼片部4的这些多个部件通过接合剂、热封合、超声波封合等公知的接合方法彼此接合。
[0026] 在与一对侧翼片部4、4各自的穿戴者的腿周对应的部位形成有腿部翻边41。腿部翻边41为侧翼片部4的一部分,至少包括防漏翻边形成用片30、和在该片30以伸长状态固定的腿部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42,在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如图2所示包括背面片2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对腿部翻边41、41(侧翼片部4、4)的各自,在纵向X上延伸的多个(具体而言是2个)线状的弹性部件42在横向Y上排列而配置,各该弹性部件42至少遍及裆部M的纵向X的全长地在纵向X上延伸。腿部翻边41典型的是,在使弹性部件42在纵向X上伸长的状态下,通过接合剂等接合手段接合于构成腿部翻边41的片(在本实施方式中防漏翻边形成用片30和背面片22)后,将弹性部件42从伸长状态解放而制作得到。在尿布1的穿戴时,腿部翻边41(侧翼片部4)通过弹性部件42的收缩力而收缩,能够与穿戴者的腿周围贴合。
[0027] 在腹侧部F和背侧部R各自的纵向X的端部即腰部端部,以在横向Y上能够伸缩的状态配置的腰身皱褶形成用弹性部件11,从横向Y的一侧的侧翼片部4至另一侧的侧翼片部4在横向Y上延伸。通过采用该结构,在尿布1的穿戴时,上述腰部端部利用腰身皱褶形成用弹性部件11的收缩力而收缩,能够与穿戴者的腰周围贴合。
[0028] 尿布1是所谓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具有在穿戴时使用的固接构造5。固接构造5如图1所示,包括配置在尿布1的背侧部R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边缘部的一对粘扣带51、51,和配置在尿布1的腹侧部F的非肌肤相对面(背面片22的非肌肤相对面)的目标区域53。在粘扣带51设置有固接部52,在穿戴尿布1时,将固接部52固接在目标区域53。目标区域53形成为固接部52能够可拆装地固接。典型的是,固接部52由机械性面固定件的阳面部件构成,目标区域53由机械性面固定件的阴面部件构成。
[0029] 对于作为尿布1的主要的特征部分的防漏翻边3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一对防漏翻边3、3分别包含防漏翻边形成用片30,并且该片30在横向Y上具有固定于其它部件的基端部31,和该片30以该基端部31为起点向穿戴者侧立起的立起部32。
[0030] 防漏翻边形成用片30如图1和图2所示,在吸收性主体2的肌肤相对面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部配置有一对,在该一对防漏翻边形成用片30、30彼此之间设置有间隔部39。间隔部39位于吸收性主体2(尿布1)的横向Y的中央部。各防漏翻边形成用片30以在横向Y上跨吸收体23的侧边缘23S的方式配置,在俯视时在横向Y上具有与吸收体23重叠的部分、和位于比吸收体23靠横向Y的外侧的部分。
[0031] 作为防漏翻边形成用片30,从可靠地发挥防止尿等体液向外部泄漏的作用的观点考虑,使用疏水性的片材料。作为疏水性的片材料,例如作为疏水性的无纺布,能够使用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SMS无纺布、SMMS无纺布、SSMS无纺布等,除此以外,能够使用疏水性的树脂膜、该树脂膜与该无纺布的层叠体等。这里所说的“S”是纺粘无纺布,“M”是熔喷无纺布。
[0032] 基端部31是成为在尿布1的穿戴时立起部32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立起时的立起起点的部分。更具体而言,基端部31为防漏翻边形成用片30的与“其它部件”的固定部中的、与立起部32在横向Y上相邻的部分,换言之,是该固定部中的位于横向Y的最内侧的部分。另外,上述“其它部件”是尿布1的构成部件中防漏翻边形成用片30以外的部件,典型的是,在该片30的非肌肤相对面侧能够与该片30接触地配置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是正面片21。
[0033] 基端部31如前所述是防漏翻边形成用片30与其它部件的固定部,典型的是,利用热熔胶等接合剂、热熔融等的公知的接合方法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基端部31如图1所示,在俯视时形成为直线状,在防漏翻边形成用片30的纵向X的大致全长在纵向X上延伸,另外,如图2所示,位于比吸收体23的侧边缘23S靠横向Y的外侧的位置且处于该侧边缘23S的附近。基端部31的俯视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除了直线以外,例如也可以是波浪线、弯曲线、之字形线等,另外,基端部31在一个方向(纵向X)上也可以不连续,可以是防漏翻边形成用片30与其它部件的固定部和非固定部在纵向X上交替地配置的结构的间断线。
[0034] 立起部32为防漏翻边形成用片30中的与其它部件的非固定部。如图2所示,构成立起部32的防漏翻边形成用片30,在沿纵向X延伸的弯曲部30F被弯曲。立起部32被划分为从弯曲部30F至该片30的沿着纵向X的侧边缘30S的第一部分33、和从弯曲部30F至基端部31的第二部分34,并且具有相对的第一部分33和第二部分34经由接合部35接合的片重叠部36。第一部分33具有的防漏翻边形成用片30的侧边缘30S为,该片30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边缘部之中、相对地离尿布1的横向Y的中央较近的边缘(横向Y的内侧的边缘)。防漏翻边形成用片
30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边缘部之中、相对地离尿布1的横向Y的中央相对较远的边缘(横向Y的外侧的边缘)形成尿布1的沿着纵向X的侧边缘部1S(参照图1)。弯曲部30F如图1所示在尿布1的展开且伸长状态下,形成在纵向X上延伸的直线状。片重叠部36由于相对配置的2个防漏翻边形成用片30而具有二层构造。
[0035] 在本发明中,所谓尿布1(吸收性物品)的“展开且伸长状态”是指,将尿布1形成为图1所示的展开状态、且将该展开状态的尿布1扩展至使各部分的弹性部件伸长而成为设计尺寸(与在完全排除弹性部件的影响的状态下扩展为平面状时的尺寸相同)的状态。此外,在尿布1的展开且伸长状态下,通常立起部32不立起而倒伏,在表示该状态的图2中,从容易说明的观点考虑使立起部32立起。
[0036] 在片重叠部36中,如图2所示,第一部分33与第二部分34在比防漏翻边形成用片30的侧边缘30S靠近弯曲部30F的接合部35被接合。接合部35在纵向X上延伸。在此所说的“延伸”不仅包含接合部35在纵向X上连续线状地延伸的情况,也包括如图5所示,多个接合部35在纵向X上间隔性地配置、且这些多个接合部35作为整体在纵向X上延伸的情况(关于图5的方式的详情在后文说明)。接合部35中,第一部分33与第二部分34可以由接合剂接合,或者也可以通过构成两个部分33、34的纤维等的形成材料的熔接而接合。第一部分33与第二部分34的熔接能够使用热封合、超声波封合等公知的熔接方法来实施。
[0037]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构成片重叠部36的第一部分33与第二部分34之间,更具体而言在弯曲部30F与接合部35之间,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在纵向X上延伸的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37以在纵向X上能够伸缩的状态在横向Y上排列地配置。片重叠部36中的、以在纵向X上能够伸缩的状态配置有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37的部分、即弯曲部30F与接合部35之间,为在纵向X上具有伸缩性的伸缩部360。即,片重叠部36在纵向X上具有伸缩性。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37优选为线状,也可以代替线状而为带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片重叠部36配置有多个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37,但该弹性部件37的数量没有特别的限制,也可以为1个。
[0038]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二部分34(立起部32中的从弯曲部30F至基端部31的部分),在纵向X上延伸的弯曲部34F被向横向Y的外侧弯曲,片重叠部36从弯曲部34F向横向Y的外侧延伸。通过像这样第二部分34被向外折,在尿布1的穿戴时,片重叠部36的表面、具体而言第一部分33的表面能够与穿戴者的肌肤接触。
[0039] 防漏翻边3典型的是,通过相对于防漏翻边形成用片30将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37以伸长状态固定之后将其伸长状态释放而制作,但由于该制作方法的原因,在尿布1的能够与穿戴者的肌肤接触的片重叠部36的表面、更具体而言第一部分33和第二部分34各自的表面存在大量的皱褶。该片重叠部36的表面的皱褶在纵向X上大致规则地间隔性配置。
[0040] 立起部32优选至少存在于裆部M。这是因为在尿布1中排泄物集中且尤其会发生侧漏问题的部位是裆部M。本实施方式的立起部32如图1所示,遍及裆部M的纵向X的全长,而且向腹侧部F和背侧部R双方延伸。
[0041] 如图1所示,在一对防漏翻边3、3各自的立起部32的纵向X的两外侧形成有立起阻碍部38。立起部32被纵向X的一端侧(腹侧部F侧)的立起阻碍部38和另一端侧(背侧部R侧)的立起阻碍部38夹着。在立起阻碍部38,与防漏翻边形成用片30的立起部32(即与其它部件的非固定部)在横向Y上存在于相同位置的部分,在俯视时在与吸收体23重叠的位置被固定于其它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正面片21),由此,构成为即使立起部32立起,立起阻碍部38也不会立起。
[0042] 在尿布1的穿戴时,一对防漏翻边3、3各自的立起部32,通过配置在片重叠部36的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37的收缩力,以基端部31作为立起基端而立起,由此,至少在裆部M中的吸收性主体2的肌肤相对面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部,形成一对由立起部32构成的防漏壁。该一对防漏壁阻挡被排泄到尿布1的肌肤相对面的尿或便等排泄物,防止排泄物向尿布1的横向Y的外侧漏出即所谓的侧漏。
[0043] 另外,在尿布1的穿戴时,通过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37的收缩力,在作为该弹性部件37的配置部的尿布1的纵向X的中央部(包含裆部M的部分),尿布1以非肌肤相对面侧(背面片22侧)凸出的方式、换言之以肌肤相对面侧(正面片21侧)凹陷的方式弯曲。由此,尿布1作为整体变形成船形形状。这样的船形形状的尿布1容易沿着穿戴者的胯裆部的形状,因此该尿布1的立起状态的立起部32的片重叠部36与穿戴者的肌肤贴合性良好地紧贴,由此能够有效地体现由防漏翻边3带来的防侧漏功能。
[0044] 作为尿布1的主要特征之一,如图2所示能够举例下述方面:立起部32的第一部分33、即从立起部32中的弯曲部30F至防漏翻边形成用片30的侧边缘30S的部分,具有该片30从接合部35以相对于其它部件非固定的状态延伸出的部分、即自由边缘部330。该第一部分
33的自由边缘部330遍及立起部32的纵向X的全长地在纵向X上延伸。
[0045] 第一部分33的自由边缘部330,至少在如图3所示的尿布1的自然状态下,如图4所示,以接合部35为起点向伸缩部360(第一部分33中的弯曲部30F与接合部35之间的部分)侧反折,在该反折了的自由边缘部330与伸缩部360之间形成口袋构造3P。因为尿布1的穿戴时的状态为接近自然状态的状态,所以在尿布1的穿戴时这样的口袋构造3P沿着立起状态的立起部32在纵向X上延伸。
[0046] 在本发明中,尿布1(吸收性物品)的“自然状态”是指,对尿布1没有施加外力的状态(松弛状态),更具体而言是在纵向X上具有伸缩性的防漏翻边3的伸缩部360(以伸长状态被固定的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37的配置部)的伸缩量为0(零)时的状态。这里所说的“伸缩部360的伸缩量为0”是指,在伸缩部360中存在的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37全部不伸长,伸缩部360的纵向X的长度最短的状态。
[0047]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部分33位于比第二部分34靠横向Y的内侧的位置。换言之,第一部分33离尿布1的横向Y的中央相对较近,第二部分34离尿布1的横向Y的中央相对较远。此外,像这样在判断第一部分33与第二部分34的在横向Y上的相对的位置关系时,当如本实施方式所示第二部分34弯曲时,解除其弯曲在将第二部分34伸展的状态下进行判断。
[0048] 在第一部分33位于比第二部分34靠横向Y的内侧的位置的情况下,通过该第一部分33的自由边缘部330的反折而形成的口袋构造3P,如图4所示存在于比防漏翻边3(立起部32)靠横向Y的内侧、即被一对防漏翻边3、3夹着的区域中。这样的在防漏翻边3的内侧形成的口袋构造3P,成为要越过防漏翻边3的排泄物的阻隔壁,能够将排泄物越过防漏翻边3的不良状况防患于未然。总之,通过采用“从构成片重叠部36的第一部分33和第二部分34的接合部35起第一部分33的自由边缘部330以相对于其它部件非固定的状态延伸”这样的结构,因为在防漏翻边3附加了能够阻碍排泄物越过防漏翻边3向横向Y的外侧移动的口袋构造
3P,所以防漏翻边3的防泄漏性能提高,能够有效地防止侧漏。
[0049] 第一部分33的自由边缘部330的从接合部35的延伸长度L1(参照图2),需要是第二部分34的从接合部35至基端部31的长度L2(参照图2)的0.05倍以上。长度L1、L2为使形成该部分的片(防漏翻边形成用片30)伸长扩展至成为设计尺寸(与在完全排除弹性部件的影响的状态下扩展为平面状时的尺寸相同)的状态下的长度。如果L1/L2小于0.05倍,由于自由边缘部330相对于与立起部32的立起高度有关系的长度L2太短,因此不能充分地获得由自由边缘部330产生的作用效果、具体而言例如上述的口袋构造3P产生的作用效果,不能充分地获得提高防漏翻边3的防泄漏性能的效果。
[0050] 从更进一步可靠地起到由第一部分33的自由边缘部330产生的作用效果的观点考虑,L1/L2优选为0.1倍以上,更优选为0.15倍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2倍以上。另外,关于L1/L2的上限没有特别的限制,从用于发挥自由边缘部330的作为口袋构造的功能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9倍以下,更优选为0.8倍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7倍以下。
[0051] 第一部分33的自由边缘部330的从接合部35起的延伸长度L1(参照图2)优选为2mm以上,更优选为4mm以上,并且优选为25mm以下,更优选为20mm以下。
[0052] 第二部分34的从接合部35至基端部31的长度L2优选为5mm以上,更优选为10mm以上,并且优选为30mm以下,更优选为25mm以下。
[0053] 如图4所示在第一部分33位于比第二部分34靠横向Y的内侧的位置的情况下,在一对防漏翻边3、3中,令一个防漏翻边3的基端部31与另一个防漏翻边3的基端部31的间隔距离(最短的间隔距离)为W1、一个防漏翻边形成用片30的自由边缘部330与另一个防漏翻边形成用片30的自由边缘部330的间隔距离(最短的间隔距离)为W2、一个片重叠部36与另一个片重叠部36的间隔距离(最短的间隔距离)为W3时,如图3所示在尿布1的自然状态下,优选W2
[0054] 在第一部分33位于比第二部分34靠横向Y的内侧的位置的情况下,各部分的尺寸等优选按以下的方式设定。
[0055] 间隔距离W1与间隔距离W2的比率,以前者>后者为前提,以前者/后者表示时,优选为1.01以上,更优选为1.05以上,并且优选为2.0以下,更优选为1.5以下。
[0056] 间隔距离W3与间隔距离W2的比率,以前者>后者为前提,以前者/后者表示时,优选为1.01以上,更优选为1.05以上,并且优选为1.9以下,更优选为1.4以下。
[0057] 间隔距离W1优选为115mm以上,更优选为120mm以上,并且优选为145mm以下,更优选为140mm以下。
[0058] 间隔距离W2优选为75mm以上,更优选为80mm以上,并且优选为135mm以下,更优选为130mm以下。
[0059] 间隔距离W3优选为100mm以上,更优选为105mm以上,并且优选为140mm以下,更优选为135mm以下。
[0060]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等所示,在第一部分33与第二部分34之间,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在纵向X上延伸的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37以在纵向X上能够伸缩的状态在横向Y上排列配置,优选在尿布1的穿戴时,多个该弹性部件37之中位于横向Y的最内侧的弹性部件(图中附图标记37a表示的弹性部件),比位于横向Y的最外侧的弹性部件(图中附图标记37b表示的弹性部件)应力大。像这样,在尿布1的穿戴时“横向最内侧的弹性部件37a的应力>横向最外侧的弹性部件37b的应力”的大小关系成立,由此,从接合部35延伸的第一部分33的自由边缘部330容易翻折,容易形成口袋构造3P。
[0061] 上述的“尿布1(吸收性物品)的穿戴时”是指,“翻边纵向长度”为30以上且90以下的范围的状态。这里所说的“翻边纵向长度”为,以该吸收性物品具有的防漏翻边(尿布1中的防漏翻边3)的最大伸长状态下的纵向长度为基准的、该防漏翻边的相对的纵向长度。翻边纵向长度典型的是,防漏翻边在自然状态(不施加外力的状态)时为最短,但不为零。
[0062] 尿布1的穿戴时的、横向最内侧的弹性部件37a的应力与横向最外侧的弹性部件37b的应力的比率,以前者>后者为前提,以前者/后者表示时优选为1.01以上,更优选为
1.05以上,并且优选为3以下,更优选为2以下。
[0063] 在尿布1的穿戴时的、横向最内侧的弹性部件37a的应力优选为0.03N以上,更优选为0.06N以上,并且优选为0.24N以下,更优选为0.2N以下。
[0064] 在尿布1的穿戴时的、横向最外侧的弹性部件37b的应力优选为0.02N以上,更优选为0.05N以上,并且优选为0.2N以下,更优选为0.16N以下。
[0065] 以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37为代表的弹性部件的应力按照下述的方法测量。
[0066] <应力的测量方法>
[0067] 从片重叠部36(伸缩部360)切出测量对象的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位于横向Y的最内侧的弹性部件37a、位于横向Y的最外侧的弹性部件37b)作为测量试样。测量试样的长度方向长度(纵向X的长度)为100mm。将测量试样的长度方向两端夹在(株)ORIENTEC公司制的TENSILON万能试验机(RTC‑1210A)的卡盘,将卡盘间距离以300mm/min的速度扩大,由此使测量试样伸长至在其长度方向(纵向X)成为最大伸长状态后,将卡盘间距离以300mm/min的速度缩短,使测量试样收缩至规定的长度,测量这时的应力(收缩应力)(单位:N)。在测量尿布1的穿戴时的测量试样(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37a、37b)的应力时,该应力根据上述的“尿布1(吸收性物品)的穿戴时”的定义能够明确,在将测量试样的最大伸长状态下的翻边纵向长度设为100时,是翻边纵向长度成为30以上且90以下的长度的收缩应力,因此在本测量中使测量试样从相当于翻边纵向长度100的最大伸长状态收缩至相当于翻边纵向长度30的长度。
[0068] 作为使在尿布1的穿戴时上述大小关系“横向最内侧的弹性部件37a的应力>横向最外侧的弹性部件37b的应力”成立的方法,即从接合部35延伸的第一部分33的自由边缘部330容易反折,使口袋构造3P的形成容易的方法,例如能够举例使横向最内侧的弹性部件
37a的粗细度(纤度)比横向最外侧的弹性部件37b的粗细度大的方法。
[0069] 通过对接合部35进行设计也能够使从接合部35延伸的第一部分33的自由边缘部330容易反折。具体而言,接合部35为第一部分33与第二部分34熔接的熔接部的情况下,通过使从第一部分33侧观察接合部35(熔接部)时的该接合部35的面积(以下也称为“第一部分侧熔接面积”。)、与从第二部分34侧观察该接合部35时的该接合部35的面积(以下也称为“第二部分侧熔接面积”。)不同,能够促进自由边缘部330的反折,能够使口袋构造3P的形成变得容易。
[0070] 图5中表示了第一部分侧熔接面积与第二部分侧熔接面积不同的形态的一例。图5表示对尿布1中的一对防漏翻边3、3之中的一方的接合部35(熔接部)沿着其延伸方向(纵向X)观察的情况,图5的(a)是对接合部35从其横向Y的外侧(离尿布1的横向Y的中央相对较远的一侧)观察的情况,图5的(b)是对接合部35从其横向Y的内侧(离尿布1的横向Y的中央相对较近的一侧)观察的情况。在尿布1中如前所述,因为第一部分33位于比第二部分34靠横向Y的内侧的位置,图5的(a)是对接合部35从第二部分34侧(横向Y的外侧)沿着纵向X观察的情况,图5的(b)是对接合部35从第一部分33侧(横向Y的内侧)沿着纵向X观察的情况。在图5所示的形态中,在从第一部分33侧的观察和从第二部分34侧的观察的任一者中,多个接合部35(熔接部)均在纵向X上间隔性地配置,而各接合部35的面积(熔接面积),在从第二部分34侧观察的情况下比从第一部分33观察的情况下大,防漏翻边3(防漏翻边形成用片30)的单位区域,具体而言例如在纵向X和横向Y的两个方向的长度为10mm的俯视四边形形状的区域(与后述的熔接面积的测量方法中的“测量片”对应的区域)中,有“第一部分侧熔接面积<第二部分侧熔接面积”的大小关系成立。熔接面积(接合部的面积)通过下述的方法测量。
[0071] <熔接面积的测量方法>
[0072] 从尿布1切出防漏翻边3(防漏翻边形成用片30),并从该切出的防漏翻边3切出包含接合部35(熔接部)的10mm×10mm的俯视四边形形状作为测量片。分别对于该测量片的两面(第一部分33侧和第二部分34侧),作为画像解析装置例如使用KEYENCE公司制的VHX‑1000,根据接合部35的轮廓测量熔接面积。在该熔接面积的测量中,关于在测量片的测量对象面(第一部分33侧或者第二部分34侧)存在的1个或多个接合部35的全部(但是,被切断等而缺损的接合部35除外)测量面积,作为该测量对象面的熔接面积。在测量对象面存在多个接合部35的情况下,求取该多个接合部35的面积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作为该测量对象面的熔接面积。
[0073] 如尿布1和后述的尿布1A所示,在第一部分33位于比第二部分34靠横向Y的内侧的位置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第一部分侧熔接面积<第二部分侧熔接面积”的大小关系成立,由此能够促进第一部分33的自由边缘部330的反折。另一方面,如后述的尿布1B、1C所示,在第一部分33位于比第二部分34靠横向Y的外侧的位置的情况下,与图5所示的形态相反,通过“第一部分侧熔接面积>第二部分侧熔接面积”的大小关系成立,能够促进第一部分33的自由边缘部330的反折。
[0074] 使第一部分侧熔接面积与第二部分侧熔接面积不同的结构,能够通过在形成接合部35(熔接部)时对于其形成预定部分,从第一部分33侧和第二部分34侧的双方实施熔接加工而实施,也能够通过仅从第一部分33侧和第二部分34侧的一方实施熔接加工来实施。在熔接加工中能够使用热封、超声波封合等公知的熔接方法。在仅从第一部分33侧和第二部分34侧的一方实施熔接加工而使第一部分侧熔接面积与第二部分侧熔接面积不同的情况下,作为熔接方法,优选利用超声波封合等使用了超声波的熔接方法。
[0075] 在图6~图8中表示了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另外的实施方式。关于后述的实施方式,主要以与上述的尿布1不同的构成部分进行说明,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没有特别说明的构成部分适当地应用关于尿布1的说明。
[0076] 在尿布1中,立起部32的第二部分34向横向Y的外侧弯曲(参照图2和图4),但在图6所示的尿布1A中,第二部分34没有被弯曲,立起部32的整体从基端部31向一个方向(从横向Y的外侧向内侧去的方向)延伸。另外,在尿布1A中,在一对片重叠部36、36分别配置有2个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37,在各片重叠部36中的该弹性部件37的配置数量比尿布1少。尿布1A在以上的点以外与尿布1同样地构成,在自然状态下有W2
[0077] 图7所示的尿布1B中,第一部分33位于比第二部分34靠横向Y的外侧的位置,两部分33、34的配置与尿布1、1A相反。换言之,在尿布1B中,第一部分33离尿布1B的横向Y的中央相对较远,第二部分34离尿布1B的横向Y的中央相对较近。因此,通过第一部分33的自由边缘部330的反折而形成的口袋构造3P,如图7的(b)所示存在于比防漏翻边3(立起部32)靠横向Y的外侧的位置,即存在于被一对防漏翻边3、3夹着的区域的横向Y的外侧。这样的形成在防漏翻边3的外侧的口袋构造3P能够捕捉越过防漏翻边3的排泄物,并阻碍排泄物移动到比口袋构造3P靠横向Y的外侧,能够防止侧漏。总之,通过采用“从构成片重叠部36的第一部分33和第二部分34的接合部35起、第一部分33的自由边缘部330以相对于其它部件非固定的状态延伸”这样的结构,因为对防漏翻边3添加了能够捕捉越过防漏翻边3的排泄物的口袋构造3P,所以防漏翻边3的防泄漏性能提高,能够有效地防止侧漏。
[0078] 如图7所示第一部分33位于比第二部分34靠横向Y的外侧的情况下,在一对防漏翻边3、3中,令一个防漏翻边3的基端部31与另一个防漏翻边3的基端部31的间隔距离为W1、一个防漏翻边形成用片30的自由边缘部330与另一个防漏翻边形成用片30的自由边缘部330的间隔距离为W2、一个片重叠部36与另一个片重叠部36的间隔距离(最短的间隔距离)为W3的情况下,在如图3所示的尿布的自然状态下,优选W2>W1和W2>W3成立。通过使该大小关系的成立,在尿布1的穿戴时,口袋构造3P能够作为捕捉越过防漏翻边3的排泄物的口袋充分发挥功能。
[0079] 第一部分33位于比第二部分34靠横向Y的外侧的位置的情况下,各部分的尺寸等优选按以下的方式设定。
[0080] 间隔距离W1与间隔距离W2的比率,以前者<后者为前提,以前者/后者表示时,优选为0.6以上,更优选为0.65以上,并且优选为0.99以下,更优选为0.95以下。
[0081] 间隔距离W3与间隔距离W2的比率,以前者<后者为前提,以前者/后者表示时,优选为0.55以上,更优选为0.6以上,并且优选为0.95以下,更优选为0.9以下。
[0082] 间隔距离W1优选为115mm以上,更优选为120mm以上,并且优选为145mm以下,更优选为140mm以下。
[0083] 间隔距离W2优选为120mm以上,更优选为125mm以上,并且优选为180mm以下,更优选为175mm以下。
[0084] 间隔距离W3优选为100mm以上,更优选为105mm以上,并且优选为140mm以下,更优选为135mm以下。
[0085] 在尿布1B中,立起部32的第二部分34在弯曲部34F向横向Y的外侧弯曲(参照图7),在图8所示的尿布1C中,第二部分34没有弯曲,立起部32的整体从基端部31向一个方向(从横向Y的外侧向内侧的方向)上延伸。另外,在尿布1C中,在一对片重叠部36、36分别配置有2个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37,在各片重叠部36中的该弹性部件37的配置数量比尿布1B少。尿布1C除了以上的点以外,与尿布1B同样地构成,在自然状态下W2>W1和W2>W3成立。由此,根据尿布1C也能够起到与尿布1B同样的效果。
[0086] 以上,对于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适当变更。
[0087]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广泛地包括用于从人体排出的体液(尿、经血、软便、汗等)的吸收的物品,除了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以外,例如能够包含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尿吸收垫、生理用卫生巾、生理用短裤等。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一步公开了以下的内容。
[0088] <1>
[0089]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纵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横向,并且包括:具有吸收体的吸收性主体;和在该吸收性主体的肌肤相对面设置有间隔部地配置的、在该纵向上延伸的一对防漏翻边,该吸收性物品中,
[0090] 所述一对防漏翻边分别包含防漏翻边形成用片,并且具有该防漏翻边形成用片固定于其它部件的基端部,和该防漏翻边形成用片以该基端部为起点地向穿戴者侧立起的立起部,
[0091] 构成所述立起部的所述防漏翻边形成用片在沿所述纵向延伸的弯曲部弯曲,[0092] 所述立起部被划分为:从所述弯曲部至所述防漏翻边形成用片的沿着所述纵向的侧边缘的第一部分;和从该弯曲部至所述基端部的第二部分,并且具有相对的该第一部分与该第二部分经由接合部被接合的片重叠部,
[0093] 所述第一部分具有自由边缘部,该自由边缘部为所述防漏翻边形成用片从所述接合部起的、以相对于其它部件非固定的状态延伸的部分,
[0094] 所述自由边缘部的从所述接合部起的延伸长度L1为所述第二部分的从该接合部至所述基端部的长度L2的0.05倍以上。
[0095] <2>
[0096] 上述<1>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自由边缘部的从所述接合部的延伸长度L1为所述第二部分的从该接合部至所述基端部的长度L2的0.1倍以上且0.9倍以下,优选为0.15倍以上且0.8倍以下,更优选为0.2倍以上且0.7倍以下。
[0097] <3>
[0098] 上述<1>或者<2>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自由边缘部的从所述接合部的延伸长度L1为2mm以上且25mm以下,优选为4mm以上且20mm以下。
[0099] <4>
[0100] 上述<1>~<3>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第二部分的从所述接合部至所述基端部的长度L2为5mm以上且30mm以下,优选为10mm以上且25mm以下。
[0101] <5>
[0102] 上述<1>~<4>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比所述第二部分靠所述横向的内侧的位置。
[0103] <6>
[0104] 上述<5>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所述一对防漏翻边中,在令一个所述防漏翻边的所述基端部与另一个所述防漏翻边的所述基端部的间隔距离为W1、一个所述防漏翻边的所述防漏翻边形成用片的所述自由边缘部与另一个所述防漏翻边的所述防漏翻边形成用片的所述自由边缘部的间隔距离为W2、一个所述防漏翻边的所述片重叠部与另一个所述防漏翻边的所述片重叠部的间隔距离为W3时,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自然状态下,W2
[0105] <7>
[0106] 上述<6>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W1相对于所述W2的比率(W1/W2)为1.01以上且2.0以下。
[0107] <8>
[0108] 上述<6>或<7>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W3相对于所述W2的比率(W3/W2)为1.01以上且1.9以下,优选为1.05以上且1.4以下。
[0109] <9>
[0110] 上述<1>~<4>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比所述第二部分靠所述横向的外侧的位置。
[0111] <10>
[0112] 上述<9>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所述一对防漏翻边中,在令一个所述防漏翻边的所述基端部与另一个所述防漏翻边的所述基端部的间隔距离为W1、一个所述防漏翻边的所述防漏翻边形成用片的所述自由边缘部与另一个所述防漏翻边的所述防漏翻边形成用片的所述自由边缘部的间隔距离为W2、一个所述防漏翻边的所述片重叠部与另一个所述防漏翻边的所述片重叠部的间隔距离为W3时,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自然状态下,W2>W1和W2>W3成立。
[0113] <11>
[0114] 上述<10>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W1相对于所述W2的比率(W1/W2)为0.6以上且0.99以下,优选为0.65以上且0.95以下。
[0115] <12>
[0116] 上述<10>或<11>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W3相对于所述W2的比率(W3/W2)为0.55以上且0.95以下,优选为0.6以上且0.9以下。
[0117] <13>
[0118] 上述<1>~<12>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多个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在所述横向上排列配置,
[0119] 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穿戴时,所述多个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之中位于所述横向的最内侧的最内侧弹性部件与位于所述横向的最外侧的最外侧弹性部件相比应力较大。
[0120] <14>
[0121] 上述<13>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最内侧弹性部件的应力相对于所述最外侧弹性部件的应力的比率为1.01以上且3以下,优选为1.05以上且2以下。
[0122] <15>
[0123] 上述<13>或<14>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最内侧弹性部件的应力为0.03N以上且0.24N以下,优选为0.06N以上且0.2N以下。
[0124] <16>
[0125] 上述<13>~<15>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最外侧弹性部件的应力0.02N以上且0.2N以下,优选为0.05N以上且0.16N以下。
[0126] <17>
[0127] 上述<1>~<16>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接合部为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熔接而成的熔接部,从该第一部分侧观察该熔接部时的该熔接部的面积与从该第二部分侧观察该熔接部时的该熔接部的面积不同。
[0128] <18>
[0129] 上述<1>~<17>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第二部分被向所述横向的外侧弯曲,所述片重叠部从该第二部分的弯曲部向该横向的外侧延伸。
[0130] 实施例
[0131]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具体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例。
[0132] 〔实施例1~2、比较例1〕
[0133] 制作了与图1所示的尿布1基本结构相同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即在防漏翻边的立起部中,第一部分位于比第二部分靠横向内侧的位置的吸收性物品。具体而言,作为展开型一次性尿布,准备花王株式会社制的Merries型S码(2017年制,注册商标),对该所准备的尿布的防漏翻边的各部分的尺寸等适当调整,制作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
[0134] 〔实施例3~4、比较例2〕
[0135] 制作与图7所示的尿布1B基本结构相同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即在防漏翻边的立起部中第一部分比第二部分靠横向外侧的吸收性物品。具体而言,作为展开型一次性尿布,准备花王株式会社制的Merries型S码(2017年制、注册商标),适当调整该所准备的尿布的防漏翻边的各部分的尺寸等,制作了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
[0136] 关于实施例和比较例的一次性尿布,通过下述方法评价防漏翻边的防侧漏性。其结构表示在下述表1中。
[0137] <防漏翻边的防侧漏性的评价方法>
[0138] 给设置有排泄点的人体模型穿上评价对象的尿布,通过下述方法评价该尿布的防漏翻边的防侧漏性。首先,将尿布穿在上述人体模型上,以成为侧躺的方式将人体模型倾斜90°。在该状态下对尿布中的与上述排泄点对应的部位注入模拟软便10g。模拟软便的组成是,膨润土22.5质量%、表面活性剂(POIZ530、固态部分40质量%、花王株式会社制)0.5质量%、EMULGEN130K0.03质量%水溶液(花王株式会社制)1.5质量%、离子交换水75.5质量%、粘度为40mPa·s(23℃、振动式粘度计:株式会社A&D Company制、SV‑10),表面张力为
55mN/m。在模拟软便的注入后,迅速地使人体模型成为直立状态,在人体模型侧用3kPa的压力压迫位于人体模型的胯裆部的尿布时,观察模拟软便是否从尿布的防漏翻边向横向外侧泄漏。将以上的操作对一个评价对象进行10次,将能够防止侧漏的概率(没有观察到模拟软便的泄漏的次数在全部10次中所占的比率)作为防侧漏性。该数值越大,防漏翻边的防侧漏性越优异,评价越高。
[0139] [表1]
[0140]
[0141]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0142] 依据本发明,能够提供防漏翻边的防泄漏性能优异、能够有效地防止侧漏的吸收性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