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高两种浓度浆液组合上浆系统及其上浆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1568249.9

文献号 : CN11435137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高卫东朱博黄豪宇王文聪王蕾王静安

申请人 : 江南大学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低、高两种浓度浆液组合上浆系统及其上浆方法,其中上浆系统包括一个上浆辊、一个渗透辊和一个高浓压浆辊,渗透辊位于上浆辊的上游侧,高浓压浆辊位于上浆辊的下游侧,渗透辊和上浆辊相互压接形成前压点,前压点上方形成一上三角区,上三角区上方固定设置有一个浆液流延头,流延头上端通过管道连接低浓供浆系统,高浓压浆辊和上浆辊相互压接形成后压点,后压点下方形成一个下三角区,高浓压浆辊下方设置有一个高浓浆槽。上浆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S1、采用低浓度浆液对纱线进行渗透上浆;S2、采用高浓度浆液对纱线外表面进行被覆;S3、对完成步骤S2的纱线进行烘燥,形成经纱。

权利要求 :

1.低、高两者浓度浆液组合上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低浓度上浆组件和位于低浓度上浆组件下游侧的高浓度上浆组件,所述低浓度上浆组件包括一个上浆辊(1)和一个平行于上浆辊(1)设置且抵接在上浆辊(1)上的渗透辊(2),以及用于向渗透辊(2)提供低浓度浆液的供浆装置(19),所述渗透辊(2)位于上浆辊(1)上游侧,所述高浓度上浆组件包括一个高浓压浆辊(3)和一个用于向高浓压浆辊(3)提供高浓度浆液的高浓浆槽(13),高浓浆槽(13)位于高浓压浆辊(3)下方,所述高浓压浆辊(3)平行设置于上浆辊(1)下游侧且与上浆辊(1)抵接, 高浓压浆辊(3)和上浆辊(1)相互压接形成后压点(11),后压点(11)下方形成一个由上浆辊(1)和高浓压浆辊(3)构成的下三角区(12),所述渗透辊(2)下方设置有一个低浓浆槽(14),低浓浆槽(14)下游端端板倾斜向上浆辊(1)延伸至上浆辊(1)中轴线正下方或下三角区(12)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上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浆装置(19)为一个浆液流延头(6),流延头(6)下端开设有一长条形的流延口(7),流延口(7)的长度方向平行于上浆辊(1)的轴向,且流延口(7)的长度与上浆辊(1)上经纱纱片(8)的宽度匹配,流延头(6)上端通过管道(9)连接低浓供浆系统(10),所述渗透辊(2)和上浆辊(1)相互压接形成前压点(4),前压点(4)上方形成一个由渗透辊(2)和上浆辊(1)构成的上三角区(5),所述流延头(6)就固定设置在上三角区(5)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上浆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低浓浆槽(14)下游端端板上沿连接有一块外翻且斜向下延伸的外翻导流板(15),该外翻导流板(15)下沿延伸至高浓浆槽(13)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上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浓浆槽(14)内转动连接有一个低浓压浆辊(2’),该低浓压浆辊(2’)与上浆辊平行且相互抵接,低浓压浆辊(2’)位于渗透辊(2)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上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浆装置(19)为一个低浓浆槽(14),所述渗透辊(2)转动连接在该低浓浆槽(14)内,渗透辊(2)的下部浸没在低浓浆槽(14)内的低浓度浆液中。

6.基于权利要求1 5任一所述上浆系统的浆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

S1、采用低浓度浆液对纱线进行渗透上浆;

S2、采用高浓度浆液对纱线外表面进行被覆;

S3、对完成步骤S2的纱线进行烘燥,形成浆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浆纱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实施步骤S1时,先引导纱片(8)先后经过渗透辊(2)和上浆辊(1)之间的上三角区(5)和前压点(4),同时向上三角区(5)喷淋或流延低浓度浆液,使上三角区(5)形成一个稳定的低浓度浆液聚集区,经纱纱片(8)经过上三角区(5)时充分吸收低浓度浆液,再经前压点(4)挤压,低浓度浆液充分且均匀地渗透进纱片(8)的每根纱线内部纤维组织中;然后引导纱片(8)经过低浓压浆辊(2’)和上浆辊(1),低浓压浆辊(2’)从低浓度浆液中经过时带起低浓度浆液,再次对纱片(8)上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浆纱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实施步骤S1时,直接引导经纱纱片(8)经过低浓压浆辊(2’)和上浆辊(1),低浓压浆辊(2’)从低浓度浆液中经过时带起低浓度浆液,对经纱上浆。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浆纱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实施步骤S2时,引导经纱纱片(8)先后经过上浆辊(1)与高浓压浆辊(3)之间的下三角区(12)和后压点(11),使后压点(11)下方的部分高浓压浆辊(3)浸没在高浓度浆液中,利用高浓压浆辊(3)转动将高浓度浆液带到下三角区(12)内并形成一个稳定的高浓度浆液聚集区,纱片(8)经过下三角区(12)时表面被高浓度浆液完全被覆,再经过后压点(11)挤压,去除经纱纱片(8)中每根纱线表面多余的高浓度浆液。

说明书 :

低、高两种浓度浆液组合上浆系统及其上浆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高两种浓度浆液组合上浆系统及其上浆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浆纱是改善经纱力学性能、表面毛羽数量和耐磨性能等的重要工序,传统的经纱上浆工艺是采用同一种浓度较高的浆液对纱线进行浸浆‑压浆,然后烘干。为保证浆液对纤维的黏附和对纱线的有效被覆,使得纱线毛羽量显著减少,浆液须具有较高的浓度和粘度,但较高的浓度和浆液粘度不利于浆液的渗透。因此,浆液对纱线的被覆与渗透无法同时兼顾,无法令纱线在后道织造过程中兼具良好的耐磨性能和强伸性能。
[0003] 通过对大量上浆后的纱线的物理力学性能做全面测试时发现,表面毛羽数量显著减少的纱线,其强伸性能往往增加不多。因此,目前的上浆装置和浆槽结构进行重构,以实现对经纱的低、高浓度浆液组合上浆,同时保证显著减少毛羽数量和有效提升强伸性能,是本发明具体研究的方向。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首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兼顾降低纱线毛羽数量和强伸性能且结构简单的低、高浓度浆液组合上浆系统。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低、高浓度浆液组合上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低浓度上浆组件和位于低浓度上浆组件下游侧的高浓度上浆组件,所述低浓度上浆组件包括一个上浆辊和一个平行于上浆辊设置且抵接在上浆辊上的渗透辊,以及用于向渗透辊提供低浓度浆液的供浆装置,所述渗透辊位于上浆辊上游侧,所述高浓度上浆组件包括一个高浓压浆辊和一个用于向高浓压浆辊提供高浓度浆液的高浓浆槽,所述高浓压浆辊平行设置于上浆辊下游侧且与上浆辊抵接。
[0006]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供浆装置为一个浆液流延头,流延头下端开设有一长条形的流延口,流延口的长度方向平行于上浆辊的轴向,且流延口的长度与上浆辊上经纱纱片的宽度匹配,流延头上端通过管道连接低浓供浆系统,所述渗透辊和上浆辊相互压接形成前压点,前压点上方形成一个由渗透辊和上浆辊构成的上三角区,所述流延头就固定设置在上三角区上方。
[0007]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辊下方设置有一个低浓浆槽,低浓浆槽下游端端板倾斜向上浆辊延伸至上浆辊中轴线正下方,位于低浓浆槽下游端端板上沿连接有一块外翻且斜向下延伸的外翻导流板,该外翻导流板下沿延伸至高浓浆槽上方。
[0008]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低浓浆槽内转动连接有一个低浓压浆辊,该低浓压浆辊与上浆辊平行且相互抵接,低浓压浆辊位于渗透辊下方。
[0009]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供浆装置为一个低浓浆槽,所述渗透辊转动连接在该低浓浆槽内,渗透辊的下部浸没在低浓浆槽内的低浓度浆液中。
[0010]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高浓压浆辊和上浆辊相互压接形成后压点,后压点下方形成一个由上浆辊和高浓压浆辊构成的下三角区,所述低浓浆槽下游端端板倾斜向上浆辊延伸至下三角区下方,所述上浆辊的中轴线位于低浓浆槽正上方。
[0011] 本发明进一步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上述组合上浆系统的上浆方法,采用该方法对纱线进行上浆,能够兼顾纱线的力学性能和表面毛羽数量的降低。
[0012]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上述上浆系统的浆纱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0013] S1、采用低浓度浆液对纱线进行渗透上浆;
[0014] S2、采用高浓度浆液对纱线外表面进行被覆;
[0015] S3、对完成步骤S2的纱线进行烘燥,形成浆纱。
[0016]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实施步骤S1时,先引导纱片先后经过渗透辊和上浆辊之间的上三角区和前压点,同时向上三角区喷淋或流延低浓度浆液,使上三角区形成一个稳定的低浓度浆液聚集区,经纱纱片经过上三角区时充分吸收低浓度浆液,再经前压点挤压,低浓度浆液充分且均匀地渗透进纱片的每根纱线内部纤维组织中;然后引导纱片经过低浓压浆辊和上浆辊,低浓压浆辊从低浓度浆液中经过时带起低浓度浆液,再次对纱片上浆。
[0017]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实施步骤S1时,直接引导经纱纱片经过低浓压浆辊和上浆辊,低浓压浆辊从低浓度浆液中经过时带起低浓度浆液,对经纱上浆。
[0018]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实施步骤S2时,引导经纱纱片先后经过上浆辊与高浓压浆辊之间的下三角区和后压点,使后压点下方的部分高浓压浆辊浸没在高浓度浆液中,利用高浓压浆辊转动将高浓度浆液带到下三角区内并形成一个稳定的高浓度浆液聚集区,纱片经过下三角区时表面被高浓度浆液完全被覆,再经过后压点挤压,去除经纱纱片中每根纱线表面多余的高浓度浆液。
[001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结构简单的组合上浆系统,通过先对纱线内部进行低浓度浆液的渗透,然后对纱线外表面进行高浓度浆液的被覆,使纱线内部浆液均匀渗透,外部浆液致密被覆,纱线的力学性能和表面毛羽数量均得到大幅改善。

附图说明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0021] 图1是本发明所述组合上浆系统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是图1中所示流延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 图3是在图1所示组合上浆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4是本发明所述组合上浆系统的另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0025] 图1 图4中:1、上浆辊,2、低浓高浓压浆辊,2’、低浓压浆辊,3、高浓压浆辊,4、前压~点,5、上三角区,6、流延头,7、流延口,8、纱片,9、管道,10、低浓供浆系统,11、后压点,12、下三角区,13、高浓浆槽,14、低浓浆槽,15、外翻导流板,16、流量阀,17、补液管,18、高浓供浆系统,19、供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
[0027] 本发明中所述上、下游是指沿经纱纱片移动方向的上、下游。为了便于理解,在本发明的说明书附图中,纱片从附图的左侧向右侧移动,因此上游在本发明的说明书附图中对应左侧,下游在本发明的说明书附图中对应右侧。
[0028] 实施例1:
[0029] 如图1所示的低、高两种浓度浆液组合上浆系统,包括低浓度上浆组件和位于低浓度上浆组件下游侧的高浓度上浆组件,所述低浓度上浆组件包括一个上浆辊1、一个渗透辊2和一个高浓压浆辊3,渗透辊2位于上浆辊1的上游侧,高浓压浆辊3位于上浆辊1的下游侧,渗透辊2和上浆辊1相互压接形成前压点4,前压点4上方形成一个由渗透辊2和上浆辊1构成的上三角区5,上三角区5上方固定设置有一个浆液流延头6,流延头6下端开设有一长条形的流延口7,流延口7的长度方向平行于上浆辊1的轴向,且流延口7的长度与上浆辊1上经纱纱片8的宽度匹配,流延头6上端通过管道9连接低浓供浆系统10,所述高浓压浆辊3和上浆辊1相互压接形成后压点11,后压点11下方形成一个由上浆辊1和高浓压浆辊3构成的下三角区12,高浓压浆辊3下方设置有一个高浓浆槽13,高浓浆槽13内盛放有高浓浆液,本上浆系统使用时,所述高浓压浆辊3下部浸没在浓浆液中,后压点11位于浓浆液上方。
[0030] 在本实施例中,渗透辊2下方设置有一个低浓浆槽14,低浓浆槽14下游端端板倾斜向上浆辊1延伸至上浆辊1中轴线正下方,位于低浓浆槽14下游端端板上沿连接有一块外翻且斜向下延伸的外翻导流板15,该外翻导流板15下沿延伸至高浓浆槽13上方。上浆辊1上游侧的经纱纱片8经过低浓度浆液渗透后,如果存在浆液滴落现象,则会滴落在低浓浆槽14内,而上浆辊1下游侧的经纱纱片8由于是向上移动进入下三角区12和后压点11的,因此即使存在浆液沿纱线向下流动,也会被纱线的前进带动而进入下三角区12内,如果下三角区12内的高浓度浆液过多,沿上浆辊1下沿向下流动并滴落时,由于存在经纱纱片8的移动速度,因此高浓度浆液会滴落在上浆辊1中轴线偏高浓压浆辊3一侧,即滴落在外翻导流板15上,并沿外翻导流板15回流进入高浓浆槽13内。
[0031] 由于经纱纱片经过上三角区5后,经过前压点4的挤压,因此各纱线中的低浓度浆液量是被纱线完全渗透,不会向下滴落,在纱片8进入下三角区12后,高浓度浆液被覆在各纱线外表面,因此,从上浆辊1下游侧的纱片8上滴落的浆液液滴,均为高浓度浆液。
[0032] 为了消除上浆辊1上的浆液滴落而影响高浓浆槽13内浆液浓度的可能性,本发明还可以将低浓浆槽14下游端端板倾斜向上浆辊1延伸至下三角区12下方,使上浆辊1的中轴线位于低浓浆槽14正上方,如图3所示。这样,即使上浆辊1上有浆液滴落,也均被低浓浆槽14接收,而不会进入高浓浆槽内。
[0033]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确保高浓压浆辊3能够将足量的高浓度浆液带到下三角区12内,优选采用橡胶辊作为高浓压浆辊3,橡胶辊具有较大的表面粗糙度,能够携带的浆液量更多。当然,根据高浓度浆液的需求量,可以选择合适的高浓压浆辊3,以携带适量的高浓度浆液,避免下三角区12内的高浓度浆液过多或过少,过多则会造成高浓度浆液沿上浆辊1流动,过少则会造成纱片8中的各纱线的高浓度浆液被覆量不足。而通过调节高浓压浆辊3表面粗糙度也是一个调节其带浆量的方式。
[0034] 为了控制上三角区5的低浓度浆液量与纱线吸收量匹配,本实施例优选地在管道9上设置了流量阀16。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流量阀16,使纱线对低浓度浆液的吸收量与低浓度浆液的供给量适配。
[0035] 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在高浓浆槽13上连接了补液管17,补液管17与高浓供浆系统18连通。通过补液管17对高浓浆槽13内进行高浓度浆液的补充。
[0036] 作为对上述上浆系统的进一步优化,如图3所示,还可以在低浓浆槽14内转动连接一个低浓压浆辊2’,该低浓压浆辊2’与上浆辊平行且相互抵接,低浓压浆辊2’位于渗透辊2下方,在正常作业时,低浓压浆辊2’下部浸没在低浓度浆液中,在低浓压浆辊2’随纱片移动而转动时,低浓压浆辊2’将低浓度浆液带起,进而对经过低浓压浆辊2’的各纱线进行二次渗透上浆,进一步提高低浓度浆液对纱线的渗透量,提高纱线力学性能。
[0037] 在本发明中,低浓供浆系统10为常规的储存低浓浆液的容器和输送低浓浆液的泵。高浓供浆系统18为常规的储存高浓浆液的容器和输送高浓浆液的泵。
[0038]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是:如图1所示,将经纱纱片8从上三角区5上方引入上三角区5并经过前压点4,然后经纱纱片8绕经上浆辊1后进入下三角区12,再经过后压点11挤压后,从上浆系统引出。
[0039] 在经纱纱片8引导过程中,流延头6经流延口7向上三角区5喷淋或流延低浓度的浆液,使上三角区5形成一个稳定的低浓度浆液聚集区,经纱纱片8经过上三角区5时充分吸收低浓度浆液,再经前压点4挤压,低浓度浆液充分且均匀地渗透进经纱纱片8的每根纱线内部纤维组织中。
[0040] 位于前压点4和后压点11之间的经纱纱片8绕过上浆辊1,各纱线内部的低浓度浆液持续进行渗透。
[0041] 高浓压浆辊3通过转动将高浓浆槽13内的高浓度浆液带到下三角区12内并形成一个稳定的高浓度浆液聚集区,经纱纱片8经过下三角区12时表面被高浓度浆液完全被覆,再经过后压点11挤压,去除经纱纱片8中每根纱线表面多余的高浓度浆液,同时使高浓度浆液向各纱线内进行一定深度的渗透,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纱线表面被覆层与纱线的结合度。
[0042] 最后经纱纱片8被引出上浆系统。
[0043] 当在低浓浆槽14内转动连接了一个低浓压浆辊2’后,纱线在通过前压点4后,再经过低浓压浆辊2’和上浆辊1之间,进行二次渗透上浆,然后再进下三角区12和后压点11。
[0044] 实施例2:如图4所示是本发明所述上浆系统的另一种具体结构,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结构相近,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供浆装置19直接为一个低浓浆槽14,而渗透辊2则转动连接在该低浓浆槽14内,渗透辊2的下部浸没在低浓浆槽14内的低浓度浆液中。上浆辊1则位于低浓度浆液上方。
[0045]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是:将经纱纱片8直接引导进入渗透辊2和上浆辊1之间,渗透辊2利用其带起的低浓度浆液对经纱纱片中各纱线进行上浆,低浓度浆液接触纱线后便会渗透进入纱线内部。纱片经过渗透辊2和上浆辊1之后便进入下三角区12和后压点11,进行高浓度浆液的被覆,最后经高浓压浆辊3和上浆辊1挤压,经纱纱片8被引出上浆系统。
[0046]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2的结构更加简单,但纱线只经过一次渗透上浆,且纱线未浸没在低浓度浆液中,而仅仅是依靠渗透辊2将低浓度浆液带起对纱线进行上浆,因此,对于渗透辊2的带浆量有一定要求,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橡胶辊作为渗透辊2,或者在渗透辊2的表面附着具有强吸液能力的弹性层。
[0047] 实施例3:
[0048] 参考图1,基于上述上浆系统的浆纱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0049] S1、采用低浓度浆液对纱线进行渗透上浆;
[0050] S2、采用高浓度浆液对纱线外表面进行被覆;
[0051] S3、对完成步骤S2的纱线进行烘燥,形成浆纱。
[0052] 在实施步骤S1时,引导经纱纱片8先后经过渗透辊2和上浆辊1之间的上三角区5和前压点4,同时向上三角区5喷淋或流延低浓度浆液,使上三角区5形成一个稳定的低浓度浆液聚集区,经纱纱片8经过上三角区5时充分吸收低浓度浆液,再经前压点4挤压,低浓度浆液充分且均匀地渗透进经纱纱片8的每根纱线内部纤维组织中。
[0053] 在实施步骤S2时,引导经纱纱片8先后经过上浆辊1与高浓压浆辊3之间的下三角区12和后压点11,使后压点11下方的部分高浓压浆辊3浸没在高浓度浆液中,利用高浓压浆辊3转动将高浓度浆液带到下三角区12内并形成一个稳定的高浓度浆液聚集区,经纱纱片8经过下三角区12时表面被高浓度浆液完全被覆,再经过后压点11挤压,去除纱片8中每根纱线表面多余的高浓度浆液。
[0054] 在本发明中,高浓度浆液和低浓度浆液是一个相对概念,即上三角区5的浆液浓度低于高浓浆槽13内的浆液浓度即可,至于低浓度浆液和高浓度浆液的浓度具体值,可根据不同浓度浆液在纱线中的渗透速度和效果来确定。浆液浓度的具体值不会影响本发明的实施以及技术目标的实现。
[0055] 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步骤S1时,在经过前压点4挤压之后,还引导经纱纱片8经过低浓压浆辊2’和上浆辊1,低浓压浆辊2’从低浓度浆液中经过时带起低浓度浆液,再次对经纱纱片8上浆。经过低浓压浆辊2’和上浆辊1之后,经纱纱片8才被引入下三角区12。
[0056] 采用这样的工艺步骤,能够实现对纱线的二次渗透上浆,提高渗透上浆率,提高纱线的力学性能。
[0057] 参考图4,在实际生产中,在实施步骤S1时,也可以直接引导经纱纱片8经过部分浸没于低浓度浆液中的渗透辊2和上浆辊1,渗透辊2从低浓度浆液中经过时带起低浓度浆液,对经纱纱片8上浆。然后实施上述步骤2。
[0058]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创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