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辆应用的车罩和前行李箱的双拉闭合闩锁组件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1165201.3

文献号 : CN11438235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扬·霍尔拜因贝尔纳多·埃里切斯约翰·迪斯泰法诺

申请人 :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公开涉及一种闩锁组件,该闩锁组件包括棘轮组件,该棘轮组件具有用于将撞销保持在完全关闭状态的主撞销捕获位置、用于将撞销保持在部分关闭状态的次撞销捕获位置、用于释放撞销的释放位置以及使撞销从棘轮组件移除时的打开位置。掣爪组件将棘轮组件可释放地锁定在主撞销捕获位置和次撞销捕获位置,并且使棘轮组件释放至释放位置。保持打开装置防止在棘轮组件处于释放位置时掣爪组件从解闩锁位置移回至闩锁位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操作双拉闩锁组件的方法。

权利要求 :

1.一种用于车辆的车罩的闩锁组件,所述闩锁组件包括:

壳体;

棘轮,所述棘轮安装在所述壳体中,以用于在用于对固定至所述车罩的撞销进行保持的撞销捕获位置与用于释放所述撞销的撞销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棘轮被朝向所述撞销释放位置偏置;

主掣爪,所述主掣爪被构造成与释放构件以可操作的方式关联并且被安装在所述壳体中,以用于响应于所述释放构件的致动而在静止位置与致动位置之间移动,所述主掣爪被朝向所述静止位置偏置;

安全钩,所述安全钩被安装在所述壳体中,以用于在关闭位置、次撞销捕获位置、释放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次撞销捕获位置处,通过所述安全钩以可释放的方式防止所述撞销被从所述闩锁组件移除,在所述释放位置处,所述安全钩与所述撞销处于重叠关系,在该打开位置处,所述撞销被从所述闩锁组件移除;以及安全钩掣爪,所述安全钩掣爪被安装在所述壳体中,以用于在原始位置、次锁定位置、次解锁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次锁定位置处,所述安全钩以可释放的方式保持在所述次撞销捕获位置中,在所述次解锁位置处,所述安全钩处于所述释放位置中,在该安全钩掣爪的打开位置处,所述安全钩掣爪将所述安全钩以可释放的方式保持在所述安全钩的打开位置中,所述安全钩掣爪通过安全钩掣爪偏置构件被从所述原始位置朝向所述次锁定位置偏置,其中,当所述棘轮处于所述撞销捕获位置时并且在执行所述释放构件的第一致动时,所述主掣爪从所述静止位置移动至所述致动位置、且所述棘轮从所述撞销捕获位置移动至所述撞销释放位置、并且所述安全钩掣爪从所述原始位置移动至所述次锁定位置以将所述安全钩以可释放的方式保持在所述次撞销捕获位置中,其中,当所述安全钩处于所述次撞销捕获位置时并且在执行所述释放构件的第二致动时,所述主掣爪从所述静止位置移动至所述致动位置,并且使所述安全钩掣爪克服所述安全钩掣爪偏置构件的偏置而移动至所述次解锁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组件,还包括保持打开装置,所述保持打开装置具有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构造成与所述安全钩掣爪接合以将所述安全钩掣爪以可释放的方式保持在所述次解锁位置中,所述第二突出部构造成与所述安全钩接合,以在所述安全钩从所述释放位置朝向所述安全钩的所述打开位置和所述关闭位置中的一者移动时便于使所述保持打开装置的所述第一突出部移动成与所述安全钩掣爪脱离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闩锁组件,还包括联动杆,所述联动杆具有布置成在所述棘轮处于所述棘轮的撞销捕获位置中时与所述棘轮抵接的腿部,在所述棘轮的所述撞销捕获位置处,所述棘轮抵抗旋转偏置而保持所述联动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闩锁组件,其中,所述联动杆具有布置成在所述安全钩掣爪处于所述次锁定位置时与所述安全钩掣爪抵接的凸耳,在所述次锁定位置处,所述主掣爪布置成与所述联动杆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闩锁组件,其中,在执行所述释放构件的所述第二致动时,所述主掣爪在所述联动杆上施加偏置以将所述安全钩掣爪移动至所述次解锁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闩锁组件,其中,在执行所述释放构件的所述第二致动时,所述保持打开装置的所述第一突出部接合所述安全钩掣爪的第一腿部以将所述安全钩掣爪保持在所述次解锁位置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闩锁组件,其中,当所述安全钩处于所述释放位置并且在将所述撞销从所述闩锁组件移除时,所述撞销接合所述安全钩的第一钩并且移动所述安全钩,因此,所述安全钩的安全钩第一突出部在所述保持打开装置的所述第二突出部上施加偏置,从而使所述保持打开装置的所述第一突出部移动成与所述安全钩掣爪的所述第一腿部脱离接合,以允许所述安全钩掣爪移动至所述安全钩掣爪的打开位置且允许所述安全钩移动至所述安全钩的打开位置,由此,所述安全钩掣爪的第二腿部接合所述安全钩第一突出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闩锁组件,其中,所述安全钩具有安全钩第二突出部,所述安全钩第二突出部当在使所述撞销返回到所述闩锁组件中的情况下使所述安全钩的第二钩与所述撞销接合时在所述安全钩掣爪的所述第二腿部上施加偏置。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闩锁组件,其中,所述棘轮接合所述联动杆以使所述联动杆的所述凸耳移动成与所述安全钩掣爪的突片接合并且将所述安全钩掣爪移动至所述安全钩掣爪的原始位置。

10.一种操作双拉闩锁组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致动中将掣爪组件致动成从闩锁位置移动至解闩锁位置以将棘轮组件从撞销处于完全关闭状态的主撞销捕获位置释放到所述撞销处于部分关闭状态的次撞销捕获位置,以及使所述掣爪组件返回至所述闩锁位置;

在第二致动中将所述掣爪组件致动成从所述闩锁位置移动至所述解闩锁位置以将所述棘轮组件从所述次撞销捕获位置释放到用于释放所述撞销的撞销释放位置;以及使保持打开装置与所述掣爪组件中的次掣爪接合以防止所述掣爪组件在所述棘轮组件处于所述撞销释放位置时从所述解闩锁位置移动回到所述闩锁位置。

说明书 :

用于机动车辆应用的车罩和前行李箱的双拉闭合闩锁组件

[0001]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 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1月2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No.63/142,848、于2020年12月2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No.63/129,485、于2020年11月5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No.63/109,902以及于2020年10月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No.63/086,786的权益,所有这些申请均通过参引整体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0003] 本公开涉及用于机动车辆的闩锁组件,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机动车辆前引擎罩的双拉闩锁组件。

背景技术

[0004] 用于车辆前车罩的、无论是用于前发动机罩还是前行李箱罩的闩锁通常以两级致动。在第一级期间,第一释放装置、比如把手从车辆的乘客舱内部被致动,这使锁闩从主关闭位置移动到次关闭位置,其中,锁闩被部分释放,但是仍然将车罩的撞销保持成防止车罩完全打开。为了完全释放闩锁,车辆乘员通常必须离开车辆并致动位于车罩下面的第二释放装置、比如杆。这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方便。
[0005] 用于车辆车罩的双拉释放闩锁也是已知的,该双拉释放闩锁允许用户在位于车辆的乘客舱内的车罩释放手柄上拉动两次,或者比如经由位于车辆的乘客舱内的可操作地连接至致动器的遥控钥匙或致动器按钮来致动电动致动器系统,以在第一拉动时使闩锁从主关闭位置转换到次关闭位置,并且然后在第二拉动时使闩锁从次关闭位置完全释放至完全打开位置。用于车辆车罩的这种双拉释放闩锁的一个缺点是用户可能会无意中释放车罩,这在车罩是在车辆移动时被导致打开的前车罩的情况下可能特别成问题。用于车辆车罩的双拉释放闩锁的这种电动致动器系统的另一缺点在于,电动致动器可能比如由于过度摩擦和/或动力故障而卡在第一致动与第二致动之间,从而阻止闩锁在双拉释放闩锁的第二致动中完全释放,因此阻止闩锁被释放至完全打开位置。
[0006] 期望一种闩锁,该闩锁可以在需要时从车辆的乘客舱内部以多级释放致动解锁,并且其中,该闩锁在不需要时被抑制完全释放至打开位置。此外,期望在需要时在执行双拉致动时能够打开车罩,并且然后能够使车罩容易地返回至选定的部分关闭位置和完全关闭位置。还期望一种双拉闩锁,该双拉闩锁可以在被提供动力时经由动力致动器以多级释放致动进行解锁,并且在闩锁在第一致动与第二致动之间被卡住或以其他方式无法操作的情况下经由可以超越动力致动器的替代致动器来解锁。

发明内容

[0007] 本部分提供了本公开的总体概述,并不是对其全部范围或其特征、方面和目标中的全部特征、方面和目标的全面公开。
[0008]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前车罩、后备箱和/或前行李箱——以下统称为车罩——的双拉闩锁组件。
[0009]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闩锁组件可以被致动以部分地打开车罩,但防止车罩移动至完全打开位置直到需要为止。
[0010]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闩锁组件可以通过对闩锁组件的掣爪组件执行第一拉动而被释放,第一拉动起作用以将闩锁组件的棘轮组件移动至次撞销位置,在次撞销位置处,防止固定至车罩的撞销从闩锁组件释放,随后,第二拉动起作用以将棘轮组件移动至释放位置,在释放位置处,撞销可以从棘轮组件中被抬起,从而将棘轮组件移动至打开位置。
[0011]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防止棘轮组件在被移动至打开位置之前从释放位置朝向主撞销捕获位置移动。
[0012]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保持打开装置可以被构造成在棘轮组件处于释放位置时接合棘轮组件的一部分和掣爪组件的一部分以防止棘轮组件的被保持打开装置接合的一部分朝向主撞销捕获位置移动。
[0013]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车罩的闩锁组件。闩锁组件包括壳体。棘轮安装在壳体中以用于在撞销捕获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撞销捕获位置用于将撞销保持成固定至车罩,打开位置用于释放撞销,其中,棘轮被朝向打开位置偏置。主掣爪被构造成与释放构件以可操作的方式关联并且被安装在壳体中以响应于释放构件的致动而在静止位置与致动位置之间移动,其中,主掣爪被朝向静止位置偏置。安全钩安装在壳体中以用于在关闭位置、次撞销捕获位置、释放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次撞销捕获位置处,通过安全钩以可释放的方式防止撞销被从闩锁组件移除,在释放位置处,安全钩与撞销处于重叠关系,在打开位置处,撞销被从闩锁组件移除。安全钩掣爪安装在壳体中以用于在原始位置、次锁定位置、次解锁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次锁定位置处,安全钩以可释放的方式保持在次关闭位置中,在次解锁位置处,安全钩处于释放位置,在打开位置处,安全钩掣爪将安全钩以可释放的方式保持在安全钩的打开位置中,安全钩掣爪被从原始位置朝向次锁定位置偏置。当棘轮处于撞销捕获位置并且在执行释放构件的第一致动时,主掣爪从静止位置移动至致动位置、且棘轮从撞销捕获位置移动至撞销释放位置、并且安全钩掣爪从原始位置移动至次锁定位置以将安全钩以可释放的方式保持在次撞销捕获位置中。然后,当安全钩处于次撞销捕获位置并且在执行释放构件的第二致动时,主掣爪从静止位置移动至致动位置,并且使安全钩掣爪克服次钩偏置构件的偏置而移动至次解锁位置。
[0014]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闩锁组件还包括保持打开装置,保持打开装置也被称为安全杆,保持打开装置具有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第一突出部构造成用于与安全钩掣爪接合以将安全钩掣爪以可释放的方式保持在次解锁位置中,第二突出部构造成与安全钩接合以促进安全钩移动至安全钩的打开位置并促进安全钩掣爪移动至安全钩掣爪的打开位置。
[0015]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闩锁组件还包括联动杆,该联动杆具有布置成在棘轮处于其撞销捕获位置中时与棘轮抵接的腿部,在棘轮的撞销捕获位置处,棘轮抵抗旋转偏置而保持联动杆。
[0016]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联动杆具有布置成在安全钩掣爪处于次锁定位置时与安全钩掣爪抵接的凸耳,在次锁定位置处,主掣爪布置成与联动杆抵接。
[0017]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执行释放构件的第二致动时,主掣爪在联动杆上施加偏置以将安全钩掣爪移动至次解锁位置。
[0018]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执行释放构件的第二致动时,安全杆的第一突出部接合安全钩掣爪的第一腿部以将安全钩掣爪保持在次解锁位置中。
[0019]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当安全钩处于释放位置并且在将撞销从闩锁组件移除时,撞销接合安全钩的第一钩并且移动安全钩,因此,安全钩具有安全钩第一突出部,该安全钩第一突出部在安全杆的第二突出部上施加偏置,从而使安全杆的第一突出部移动成与安全钩掣爪的第一腿部脱离接合,以允许安全钩掣爪移动至安全钩掣爪的打开位置且允许安全钩移动至安全钩的打开位置,由此,安全钩掣爪的第二腿部接合安全钩第一突出部。
[0020]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安全钩具有安全钩第二突出部,安全钩第二突出部当在使撞销返回到所述闩锁组件中的情况下使安全钩的第二钩与撞销接合时在安全钩掣爪的第二腿部上施加偏置。
[0021]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棘轮接合联动杆以使联动杆的凸耳移动成与安全钩掣爪的突片接合并且将安全钩掣爪移动至其原始位置。
[0022]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闩锁组件,其包括:棘轮组件,该棘轮组件具有用于将撞销保持在完全关闭状态的主撞销捕获位置、用于将撞销保持在部分关闭状态的次撞销捕获位置、用于释放撞销的释放位置、以及在将撞销从棘轮组件移除时的打开位置;掣爪组件,掣爪组件用于将棘轮组件以可释放的方式锁定在主撞销捕获位置和次撞销捕获位置,并且用于将棘轮组件释放到释放位置;以及保持打开装置,保持打开装置用于在棘轮组件处于释放位置时防止掣爪组件从解闩锁位置移动回到闩锁位置。
[0023]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棘轮组件包括用于将撞销保持在完全关闭状态的主棘轮和用于将撞销保持在部分关闭状态的次棘轮。
[0024]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掣爪组件包括用于将主棘轮以可释放的方式锁定在主撞销捕获位置中的主掣爪和用于将次棘轮以可释放的方式锁定在次撞销捕获位置中的次掣爪。
[0025]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保持打开装置被构造成用于在次棘轮处于释放位置时与次掣爪和次棘轮锁定接合,在释放位置处,防止次棘轮在没有首先移动至打开位置的情况下朝向次撞销捕获位置移动。
[0026]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次棘轮到打开位置的运动导致保持打开装置移动成与次棘轮脱离锁定接合。
[0027]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次棘轮在移动至打开位置的同时强制接合保持打开装置以将保持打开装置枢转成与次棘轮脱离锁定接合。
[0028]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操作双拉闩锁组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第一致动中将掣爪组件致动成从闩锁位置移动至解闩锁位置以将棘轮组件从撞销处于完全关闭状态的主撞销捕获位置释放到撞销处于部分关闭状态的次撞销捕获位置。然后,在第二致动中将掣爪组件致动成从闩锁位置移动至解闩锁位置以将棘轮组件从次撞销捕获位置释放到撞销释放位置,以及接合保持打开装置以防止掣爪组件在棘轮组件处于撞销释放位置时从解闩锁位置移动回到闩锁位置。
[0029]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将棘轮组件设置成包括用于将撞销保持在完全关闭状态的主棘轮和用于将撞销保持在部分关闭状态的次棘轮,以及在棘轮组件处于撞销释放位置时使保持打开装置与次棘轮接合。
[0030]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将棘轮组件从撞销释放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的同时使保持打开装置与次棘轮接合以将掣爪组件从解闩锁位置释放回到闩锁位置。
[0031]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将棘轮组件从撞销释放装置朝向主撞销捕获位置移动的同时使保持打开装置与次棘轮接合以将掣爪组件从解闩锁位置释放回到闩锁位置。
[0032]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将掣爪组件设置成包括用于将主棘轮以可释放的方式锁定在主撞销捕获位置中的主掣爪和用于将次棘轮以可释放的方式锁定在次撞销捕获位置中的次掣爪,以及在棘轮组件处于撞销释放位置的同时使保持打开装置与次掣爪接合成锁定接合,以防止次掣爪从解闩锁位置移动回到闩锁位置。
[0033]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将棘轮组件从撞销释放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时释放保持打开装置与次掣爪的锁定接合。
[0034]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将棘轮组件从撞销释放位置朝向主撞销捕获位置移动时释放保持打开装置与次掣爪的锁定接合。
[0035]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该方法还可以包括通过在从棘轮组件移除撞销时强制地使次棘轮与撞销接合,来强制地使保持打开装置与次棘轮接合从而使保持打开装置枢转成与次掣爪脱离锁定接合。
[0036]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前行李箱罩或行李箱的双拉闩锁组件,其中,在动力致动器变得无法操作的情况下,闩锁组件可以独立于动力致动器被打开。
[0037]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双拉闩锁组件可以从机动车辆的乘客舱内经由致动构件(按钮、开关或其他装置)、遥控钥匙或经由以与动力致动器电关联的方式配置的另一装置打开,因此,第一致动使第一拉动将闩锁移动至次的、部分打开的位置,并且因此,第二致动使第二拉动将闩锁移动至完全打开位置,其中,断开接合机构被构造成在致动器被卡住或以其他方式无法操作时超越动力致动器,以在动力致动器变得不可操作的情况下将闩锁移动至完全打开位置。
[0038]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闩锁释放系统,其包括:具有棘轮和主掣爪的闩锁。断开接合机构具有主释放杆和次释放杆,主释放杆被构造成用于使主掣爪相对于棘轮从锁定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次释放杆被构造成用于超越主释放杆的位置以允许主掣爪独立于主释放杆的位置返回至其锁定位置。
[0039]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主释放杆被构造成当主释放杆从静止位置移动至致动位置时使主掣爪相对于棘轮从主锁定位置移动至主解锁位置,并且次释放杆是可移动的以用于将掣爪释放杆从致动位置转换到未致动的静止位置,从而允许主掣爪返回到闩锁位置。
[0040]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主释放杆可以通过机动致动器移动,而次释放杆可以手动移动。
[0041]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主释放杆连接至具有电动马达的致动器,并且次释放杆连接至可以由用户移动的可机械致动的构件(例如,手柄、杆、按钮)。
[0042]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致动器被构造成第一次移动主释放杆以将主掣爪从主锁定状态移动至次锁定状态从而允许棘轮移动至次关闭位置,并且第二次移动主释放杆以将次掣爪从次锁定状态移动至解锁状态从而允许棘轮移动至完全打开位置。
[0043]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次释放杆具有原始位置和致动位置,其中,可机械致动的构件的致动将次释放杆移动至致动位置并且可机械致动的构件的释放允许次释放杆返回至原始位置而不管主释放杆的位置如何。
[0044]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次释放杆从致动位置朝向原始位置偏置。
[0045]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闩锁是行李箱闩锁。
[0046]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主释放杆和次释放杆未安装至闩锁。
[0047]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主释放杆和次释放杆远离闩锁。
[0048]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主释放杆和次释放杆安装到单独的框架板上,其中,框架板安装至车辆的位置与闩锁安装至车辆的位置不同。
[0049]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闩锁释放系统包括:闩锁,闩锁具有棘轮,棘轮能够在至少一个撞销捕获位置与撞销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至少一个撞销捕获位置处,棘轮防止撞销从棘轮释放,在撞销释放位置处,棘轮允许撞销从棘轮上释放;掣爪,掣爪能够在闩锁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闩锁位置处,掣爪将棘轮保持在至少一个撞销捕获位置中,在释放位置处,掣爪允许棘轮移动至棘轮的撞销释放位置;主释放杆,主释放杆能够从静止位置移动至致动位置,以用于将掣爪从闩锁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以及次释放杆,次释放杆用于超越主释放杆的位置以允许掣爪独立于主释放杆移动。
[0050]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闩锁释放系统包括:棘轮和至少一个掣爪;主释放杆;可激励的致动器,可激励的致动器被配置成与主释放杆以可操作的方式关联,以用于在第一致动中将主释放杆移动至致动位置、从而将所述至少一个掣爪相对于棘轮从闩锁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进而允许棘轮从撞销捕获位置移动至部分打开位置,以及用于在第二致动中将主释放杆移动至致动位置、以将所述至少一个掣爪相对于棘轮从闩锁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从而允许棘轮从部分打开位置移动至完全打开位置;掣爪释放杆,掣爪释放杆与所述至少一个掣爪以可操作的方式关联,以使所述至少一个掣爪在闩锁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移动,掣爪释放杆在固定状态下联接至主释放杆以用于在可激励的致动器的第一致动和第二致动期间与主释放杆进行共同的固定运动,掣爪释放杆联接至主释放杆以从固定状态移动至空转状态,从而在主释放杆处于致动位置的同时相对于主释放杆移动;以及次释放杆,次释放杆被构造成在主释放杆处于致动状态时进行手动动作,以将掣爪释放杆从固定状态移动至空转状态,在空转状态下,掣爪释放杆能够相对于主释放杆移动,以允许所述至少一个掣爪在主释放杆保持处于致动状态的同时从释放位置移动至闩锁位置。
[0051]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闩锁释放系统还可以包括浮动销,浮动销将主释放杆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掣爪释放杆。
[0052]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次释放杆可以被构造成接合浮动销以使浮动销在掣爪释放杆的槽中和主释放杆的空转通道内移动,从而将掣爪释放杆从固定状态移动至空转状态。
[0053]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闩锁释放系统还可以包括预加载杆,该预加载杆被偏置成与浮动销接合,其中,次释放杆的手动致动使浮动销抵抗由预加载杆施加的偏置而移动,使得预加载杆用于在使用期间将浮动销保持在期望的位置中。
[0054]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闩锁致动装置,该闩锁致动装置用于将动力致动器连接至闩锁以在动力操作下致动闩锁并且用于将手动致动器连接至闩锁以在手动操作下致动闩锁。闩锁致动装置包括:主释放杆组件,主释放杆组件用于将动力致动器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闩锁的掣爪;以及次释放杆,次释放杆可以由手动致动器操作以作用在主释放杆组件上,从而将动力致动器与掣爪断开联接。
[0055]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致动具有棘轮组件和掣爪组件的闩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掣爪组件的主释放杆移动至致动位置,以将掣爪组件从锁定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以及移动次释放杆以超越主释放杆的在处于致动位置时的位置,从而允许掣爪组件返回到锁定位置。
[0056]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移动主释放杆的步骤包括使用具有电动马达的致动器来移动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掣爪组件的主释放杆;并且其中,移动次释放杆的步骤包括使用可手动致动的构件来移动次释放杆。
[0057]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将动力致动器和手动致动器以可操作的方式连接至闩锁组件以用于对闩锁组件进行致动的闩锁致动装置,该闩锁致动装置包括:主释放杆,主释放杆用于将动力致动器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闩锁组件的双拉释放机构;
以及次释放杆,次释放杆可以由手动致动器操作以作用在主释放杆上,从而将动力致动器与双拉释放机构断开联接。
[0058]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闩锁致动装置在将动力致动器与双拉释放机构断开联接时允许掣爪组件返回其未致动的原始位置,从而允许闩锁组件经由手动致动器的进一步的致动。
[0059]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当动力致动器处于第一致动状态并且闩锁的双拉释放机构处于第一双拉状态时,次释放杆作用在主释放杆上以使动力致动器断开联接,从而允许双拉机构从第一双拉状态转换到第二双拉状态。
[0060]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动力致动器在恢复动力致动器的动力时与闩锁组件自动地重新联接,从而允许闩锁组件的持续的选择性动力致动。
[0061]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用于车辆的闭合面板的闩锁组件,该闩锁组件包括:壳体;棘轮,棘轮安装在壳体中以用于在将固定至闭合面板的撞销保持在撞销捕获位置中的撞销捕获位置与用于释放撞销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棘轮被朝向打开位置偏置;主掣爪,主掣爪被构造成与释放构件以可操作的方式关联并且被安装在壳体中,以用于在静止位置与致动位置之间移动,在静止位置处,掣爪被定位成防止棘轮从撞销捕获位置移动,在致动位置处,掣爪被定位成允许棘轮从撞销捕获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以允许撞销从主撞销捕获位置移动至弹出位置,在弹出位置处,安全钩被定位成防止撞销被从闩锁组件中移除,主掣爪被朝向静止位置偏置;安全钩,安全钩被安装在壳体中以用于在撞销捕获位置与撞销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撞销捕获位置处,安全钩定位成防止撞销被从闩锁组件移除,在撞销释放位置处,安全钩被定位成允许撞销被从闩锁组件移除;以及安全钩掣爪,安全钩掣爪被构造成与释放构件以可操作的方式关联并被安装在壳体中以响应于释放构件的致动而在静止位置与致动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棘轮处于撞销捕获位置时执行释放构件的第一致动使主掣爪从静止位置移动至致动位置,以允许棘轮从撞销捕获位置移动至撞销释放位置以及允许撞销移动至弹出位置,在弹出位置处,通过安全钩以可释放的方式防止撞销被从闩锁组件移除,其中,在棘轮处于撞销释放位置时执行释放构件的第二致动使安全钩从静止位置移动至致动位置,以允许撞销被从闩锁组件移除。
[0062]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安全钩和棘轮围绕不同的枢转轴线安装。
[0063]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安全钩和掣爪围绕不同的枢转轴线安装。
[0064]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执行释放构件的第二致动使保持打开装置启用以在释放构件的第二致动之后将安全钩保持在致动位置。
[0065]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从闩锁组件移除撞销使保持打开装置停用以允许安全钩掣爪从致动位置返回至静止位置。在相关方面中,撞销的移除使安全钩移动以导致保持打开装置的停用。

附图说明

[0066] 本公开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由于其通过参照结合附图考虑的以下详细描述得到更好地理解而将是容易领会的,在附图中:
[0067] 图1是具有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的双拉闩锁组件的机动车辆的立体图;
[0068] 图1A是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的双拉闩锁组件的侧视立体图,其中,仅为清楚起见,该闩锁组件的壳体以透明方式示出;
[0069] 图2是被示出处于完全闩锁位置的图1A中所示的闩锁组件的侧视图;
[0070] 图3是与图2类似的视图,其示出在主掣爪的第一致动期间的双拉闩锁组件;
[0071] 图4是与图3类似的视图,其示出第一致动之后的处于撞销释放位置的棘轮和处于的次撞销捕获位置的安全钩;
[0072] 图5是与图4类似的视图,其示出移动成与安全钩掣爪接合的联动杆;
[0073] 图6是与图5类似的视图,其示出返回至静止位置的主掣爪;
[0074] 图7是与图5类似的视图,其示出由主掣爪接合的联动杆;
[0075] 图8是与图7类似的视图,其示出在主掣爪的第二致动期间的双拉闩锁组件;
[0076] 图9是与图8类似的视图,其示出在第二致动期间经由主掣爪的移动而被旋转的安全钩掣爪;
[0077] 图10是与图9类似的视图,其示出在完成第二致动使得闩锁组件处于释放位置之后由安全杆捕获的安全钩掣爪;
[0078] 图11示出撞销从闩锁组件向外升起并且安全钩移动至其完全打开位置;
[0079] 图12是与图11类似的视图,其示出安全钩通过安全钩掣爪被保持在其完全打开位置;
[0080] 图13示出撞销返回到闩锁组件中,使得撞销接合安全钩的钩,从而导致安全钩朝向其关闭位置的初始旋转;
[0081] 图14是与图13类似的视图,其示出返回至次撞销捕获位置的安全钩;
[0082] 图15是与图14类似的视图,其示出闩锁组件的继续关闭,其中,闩锁开始与联动杆接合;
[0083] 图16是与图15类似的视图,其示出闩锁组件的继续关闭,其中,联动杆被示出与安全钩掣爪断开接合并且棘轮处于超程位置;
[0084] 图17是与图16类似的视图,其示出返回成与棘轮接合的主掣爪;
[0085] 图18是与图17类似的视图,其示出闩锁组件的继续关闭,其中,棘轮返回至撞销捕获位置;
[0086] 图1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的操作双拉闩锁组件的方法的流程图;
[0087] 图20是包括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的用于前车罩的双拉闩锁系统的车辆的正视立体图;
[0088] 图21A和图21B是与图20中所示的车辆相关联的双拉闩锁组件的相反的侧视图,其中,该双拉闩锁组件被示出处于完全闩锁位置并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构造;
[0089] 图22A和图22B是与图21A和图21B类似的视图,其中,双拉闩锁组件被示出处于主掣爪的第一致动期间;
[0090] 图23A和图23B是与图22A和图22B类似的视图,其中,双拉闩锁组件被示出处于第一致动完成之后;
[0091] 图24A和图24B是与图22A和图22B类似的视图,其中,双拉闩锁组件被示出处于主掣爪的第二致动之后,并且双拉闩锁组件被示出处于完全打开位置;
[0092] 图25A和图25B是与图21A和图21B类似的视图,其中,双拉闩锁组件被示出处于车辆处在导致致动器使联动杆移动至断开接合位置的预定条件下时;
[0093] 图26A和图26B是与图25A和图25B类似的视图,其中,双拉闩锁组件被示出处于主掣爪的第一致动期间,其中,联动杆移动至断开接合位置;
[0094] 图27A和图27B是与图26A和图26B类似的视图,其中,双拉闩锁组件被示出处于主掣爪的第一致动完成之后,并且其中,棘轮处于第二关闭位置;
[0095] 图28A和图28B是与图27A和图27B类似的视图,其示出主掣爪的第二致动如何因联动杆移动至断开接合位置而没有导致第二掣爪的释放;
[0096] 图29是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的双拉闩锁系统的断开接合机构的示意性平面图,其中,该断开接合机构被示出处于静止位置并且与闩锁组件以可操作的方式连接;
[0097] 图30是与图29类似的视图,其示出断开接合机构的移动至致动位置的主释放杆;
[0098] 图31是与图30类似的视图,其示出断开接合机构的在主释放杆处于其致动位置的同时朝向致动位置移动的次释放杆;
[0099] 图32是与图31类似的视图,其中,次释放杆完全移动至致动位置并且示出了返回至断开接合位置的掣爪释放杆;
[0100] 图33是与图32类似的视图,其示出在第一拉动之后返回至静止位置的次释放杆;
[0101] 图34是与图31类似的视图,其示出在主释放杆处于其致动位置的同时在第二拉动中移动至致动位置的次释放杆;
[0102] 图35是与图33类似的视图,其示出在第二拉动之后返回至静止位置的次释放杆;
[0103] 图36是与图35类似的视图,其中,致动器的动力恢复以使主释放杆返回至其原始位置;
[0104] 图37是示出返回至其静止位置的断开接合机构的视图;
[0105] 图38是示出在对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的动力操作的双拉闩锁组件的致动器的供电中断的情况下致动该动力操作的双拉闩锁组件的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0106] 图39A至图39C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联接至闩锁的闩锁释放装置的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107] 总体而言,将公开根据本公开的教示构造的双拉闩锁组件的示例实施方式。示例实施方式被提供以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的,并且将会将范围完全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阐述了许多特定细节,例如特定部件、装置和方法的示例,以提供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透彻理解。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明显的是,不必采用具体细节,示例实施方式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均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一些示例实施方式中,公知的工艺、公知的装置结构和公知的技术没有被详细描述,因为其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鉴于本文的公开内容而容易理解的。
[0108] 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而不意在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指示,否则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也可意在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括有”、“包含”和“具有”是包括性的,因此说明了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除非被明确指示为执行顺序,否则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和操作不被解释为必然要求其以所讨论或图示的特定顺序执行。还应当理解的是,可以采用附加的或替代性的步骤。
[0109] 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接合至”、“连接至”或“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时,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接合至、连接至或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接合至”、“直接连接至”或“直接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时,可能不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用来描述元件之间的关系的其他词应该以类似的方式解释(例如,“在……之间”与“直接在……之间”,“相邻”与“直接相邻”等)。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更多个项目的任意及所有组合。
[0110] 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在本文中可用来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可能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来。除非上下文明确指出,否则例如“第一”、“第二”和其他数字术语的术语在本文中使用时不暗示次序或顺序。因此,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示的情况下,下面所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
[0111]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本文中使用空间相对术语例如“内”、“外”、“下面”、“下方”、“下”、“上方”、“上”、“顶”、“底”等来描述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除了图中所描绘的取向之外,空间相对术语可意在涵盖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下面”的元件将被定向为在其他元素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下方”可以包括上方取向和下方取向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向(旋转度数或其他取向),并且本文中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可以得到相应地解释。
[0112] 参照图1,其示出了机动车辆11,机动车辆11具有前车罩13,撞销22固定地附接至前车罩13。前车罩13可以以已知的方式封闭发动机或前行李箱17,该前行李箱(front trunk)17也被称为前行李箱(frunk)17,其用于设置在车辆11前部中的隔室中的储存,发动机通常会占据该隔室,但已被设置在车辆中的另一位置处。撞销22可由双拉闭合面板闩锁组件捕获,该双拉闭合面板闩锁组件在用于车辆车罩应用中的情况下也被称为双拉车罩闩锁组件,并且在下文中笼统地简称为双拉闩锁组件或闩锁组件10,该闩锁组件10安装在机动车辆11的车身15上。
[0113] 前车罩13在被闩锁组件10允许时可以从完全关闭位置移动至各打开位置,这些打开位置包括部分打开位置、释放位置和完全打开位置,其中,在部分打开位置,前车罩13被阻止在缺少闩锁组件10的进一步致动的情况下完全打开;在释放位置,前车罩13的撞销22仍在闩锁组件10内,但能够在不需要闩锁组件10的进一步致动的情况下容易地从闩锁组件10移除;并且在完全打开位置,前车罩13被抬起并且撞销22被从闩锁组件10移除(图1),以使能够触及储存空间或前行李箱17。
[0114] 参照图1A至图18,闩锁组件10包括棘轮组件12、掣爪组件14、保持打开装置或构件、联动连杆以及壳体20,保持打开装置或构件也被称为保持打开杆或安全杆16,并且联动连杆也被称为联动杆18。连接连杆——也被称为释放构件——如线缆组件和/或电气构件24(图1)将掣爪组件14以可操作的方式互连至致动装置26,连接连杆例如可以位于机动车辆11的乘客舱28内或其他位置。致动装置26还可被提供为配置成致动具有马达(未示出)的电动致动器的电子密钥卡KF。
[0115] 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性的,棘轮组件12被示出为具有主棘轮,该主棘轮也被称为棘轮30,棘轮30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至壳体20。棘轮30能够在主撞销捕获位置与主撞销释放位置之间移动,主撞销捕获位置也被称为主关闭位置或关闭位置(图2和图18),并且主撞销释放位置也被称为撞销释放位置或打开位置(图4至图12)。撞销22在图3中被说明性地示出为由棘轮30保持在主撞销捕获位置并且因此被棘轮30阻止从闩锁组件移除。撞销22在图4中被说明性地示出为从棘轮30释放但被安全钩32阻止从闩锁组件移除。在图4中,棘轮30被示出为已旋转成允许撞销22向上并远离鱼嘴部34的底部端移动至弹出位置。被示出处于如图4中所示的弹出位置的撞销22进一步远离了撞销22在由棘轮30保持在撞销捕获位置时所处的鱼嘴部34的底部端。当撞销22处于弹出位置时,棘轮30可能不再能够通过掣爪组件14在其上的作用来限制撞销22从闩锁组件10的释放,其中,掣爪组件14经由掣爪14与形成在棘轮30上的主接合表面例如主保持凹口的作用或经由形成在棘轮30上的作为主保持凹口的主接合表面和作为次保持凹口的次接合表面而作用在棘轮30上。如图4中所示,当撞销22被示出处于从棘轮30释放的弹出位置时,即使撞销22已经从棘轮30释放,安全钩32仍会阻止撞销22从闩锁组件10释放。棘轮30通过主棘轮偏置构件35被朝向打开位置偏置,这被示出为沿由箭头35’指示的顺时针方向(图2)。如已知的,棘轮30具有用于在处于关闭位置时将撞销22锁定接纳在其中的槽S。
[0116] 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性的,棘轮组件12被进一步示出为具有次棘轮,该次棘轮也被称为安全钩32,安全钩32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至壳体20。安全钩24能够在关闭位置(图2)、次撞销捕获位置、释放位置(图10)和打开位置(图11和图12)之间移动,其中,次撞销捕获位置也被称为次关闭位置(图4至图7)。棘轮组件12能够响应于掣爪组件14的选择性移动而移动。主棘轮30的枢转运动可以绕可安装至壳体20的销31进行,并且安全钩32的枢转运动可以绕可安装至壳体20的销33进行。在主撞销捕获位置和次撞销捕获位置,相应的主棘轮30和安全钩32阻止安装至车辆车罩13和/或具有闩锁10的一些其他闭合面板的撞销22的收回。与棘轮组件12并且特别是安全钩32处于次撞销捕获位置时相比,当处于主关闭位置时,主棘轮30将撞销22相对较深地保持在通常被称为壳体20的鱼嘴部34的槽内并将其锁定在主棘轮30的槽S内,其中,车罩13处于完全关闭状态,在次撞销捕获位置中,车罩13处于部分关闭状态,但车罩13通过安全钩32被阻止在缺少释放构件24的进一步致动的情况下移动至完全打开位置。因此,在主关闭位置,棘轮组件12将撞销22保持在鱼嘴部中的第一深度处,并且在次关闭位置,棘轮12将撞销22保持在壳体20的鱼嘴部中的第二深度处,其中,第一深度大于第二深度。因此,棘轮组件12具有用于将撞销22保持在完全关闭状态的主撞销捕获位置、用于将撞销22保持在部分关闭状态的次撞销捕获位置、用于释放撞销22的释放位置、以及在从棘轮组件12移除撞销22后的打开位置。在每个位置,棘轮组件12都可以通过关闭车罩13而返回至主撞销捕获位置。
[0117] 掣爪组件14构造成用于在闩锁位置与解闩锁位置之间移动,在闩锁位置,掣爪组件14将棘轮组件12以可释放的方式锁定在主撞销捕获位置和次撞销捕获位置,并且在解闩锁位置,掣爪组件14将棘轮组件12释放至释放位置。当棘轮组件12处于释放位置时,保持打开装置16阻止掣爪组件14从解闩锁位置移动回到锁定位置。
[0118] 掣爪组件14包括主掣爪36,主掣爪36构造成用于与释放构件24以可操作的方式连接。主掣爪36可安装在壳体20中以响应于释放构件24的致动而在静止位置与致动位置之间移动,其中,主掣爪36被示出通过主掣爪偏置构件37而被朝向静止位置偏置(由图2中的箭头37’指示的逆时针方向)。如进一步讨论的,主掣爪36可以移动至第一静止位置和第二静止位置,其中,第一静止位置也被称为棘轮锁定位置(图2),而第二静止位置也被称为联动杆保持位置(图7)。主掣爪36可以进一步移动至第一致动位置和第二致动位置,其中,第一致动位置也被称为棘轮释放位置(图3至图5),而第二致动位置也被称为联动杆和/或安全钩掣爪释放位置(图8和图9)。主掣爪36被示出支承在壳体20内以用于进行枢转运动,并且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主掣爪36由销33支承以用于绕销33的轴线进行枢转运动。
[0119] 掣爪组件14包括次掣爪,该次掣爪也被称为安全钩掣爪38,该安全钩掣爪38构造成用于与释放构件24以可操作的方式连接,其中,主掣爪36用作释放构件24与次掣爪38之间的中间连接件,如下面进一步讨论的。安全钩掣爪38安装在壳体20中以用于在原始位置(图2)、次锁定位置、次解锁位置(图10)和打开位置(图12)之间移动,其中,在次锁定位置,安全钩32通过安全钩掣爪38的第二腿部49被以可释放的方式保持在次撞销捕获位置(图7),以阻止撞销22从闩锁组件10移除;在次解锁位置,安全钩32处于释放位置;并且在打开位置,安全钩掣爪38将安全钩32以可释放的方式保持在其打开位置。安全钩掣爪38通过安全钩掣爪偏置构件38’而被从原始位置朝向次锁定位置偏置。安全钩掣爪38被示出支承在壳体20内以用于进行枢转运动,并且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安全钩掣爪38由销40支承以用于绕销40的轴线进行枢转运动。
[0120] 闩锁组件10还包括安全杆,该安全杆也被称为保持打开装置42,该保持打开装置42被支承在壳体20内以用于进行枢转运动,并且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保持打开装置42由销44支承以用于绕销44的轴线进行枢转运动。保持打开装置42具有保持打开第一突出部
46,保持打开第一突出部46从销44径向向外延伸以用于在由保持打开偏置构件48沿箭头
48’的方向施加的偏置下与安全钩掣爪38的第一腿部47接合,以将安全钩掣爪38保持在次解锁位置,其中,保持打开第一突出部46构造成将次掣爪38以可释放的方式保持在次解锁位置。保持打开装置42具有保持打开第二突出部50,保持打开第二突出部50被示出为大致横向于保持打开第一突出部46延伸,保持打开第二突出部50构造成用于与次棘轮32在次棘轮32的凹口52(图2)中接合,其中,凹口52的两侧分别是第一次棘轮突出部54和第二次棘轮突出部56。保持打开第二突出部50与第一次棘轮突出部54和第二次棘轮突出部56相互作用,以促进保持打开第一突出部46随着次棘轮32从释放位置朝向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中的一者移动而移动成与次掣爪38脱离接合。特别地,当次棘轮32从释放位置朝向打开位置(图
11)移动时,通过第一次棘轮突出部54推动保持打开第二突出部50以及保持打开装置42抵抗保持打开偏置构件48的偏置顺时针旋转,保持打开第一突出部46移动成与次掣爪38脱离接合,由此允许次掣爪38在次掣爪偏置构件38’的偏置下移动至次解锁位置。此外,当次棘轮32从释放位置朝向关闭位置(图13)移动时,通过第二次棘轮突出部56推动保持打开第二突出部50以及保持打开装置42抵抗保持打开偏置构件48的偏置顺时针旋转,保持打开第一突出部46移动成与次掣爪38脱离接合,由此允许次掣爪38在次掣爪偏置构件38’的偏置下移动至原始位置。
[0121] 闩锁组件10还包括联动杆58,该联动杆58被支承成用于相对于次掣爪38进行枢转运动,该联动杆58被示出为被支承成用于绕销40的轴线进行枢转运动。联动杆58具有联动杆腿部60,该联动杆腿部60布置成在主棘轮30处于其主撞销捕获位置时与主棘轮30的突出部62抵接,在主撞销捕获位置,主棘轮30抵抗由联动杆偏置构件64(图2)施加的旋转偏置而保持联动杆58。联动杆58具有凸耳66,凸耳66相对于腿部58横向向外延伸,使得凸耳66布置成在安全钩掣爪38处于次锁定位置时与安全钩掣爪38的突出部68抵接,在次锁定位置,主掣爪36具有布置成与联动杆58抵接的驱动凸耳70(图7和图8),其中,在执行释放构件24的第二致动时,主掣爪36的驱动凸耳70接合联动杆58并在联动杆58上施加偏置以使安全钩掣爪38由于被联动杆58驱动而移动至次解锁位置(图10)。
[0122] 当安全钩32处于释放位置时并且当从闩锁组件10移除撞销22时,被接纳在由安全钩32的也称为第一钩72的上钩和也称为第二钩74的下钩限定轮廓的槽71中的撞销22经由与第一钩72的接合而使安全钩32绕销33移动。当安全钩32朝向其打开位置枢转时,第一突出部54在保持打开装置42的第二突出部50上施加偏置,由此使保持打开装置42的第一突出部46移动成与安全钩掣爪38的第一腿部47脱离接合,以允许安全钩掣爪38移动至其打开位置并且安全钩32在次掣爪偏置构件38’的偏置下移动至其打开位置,由此,安全钩掣爪38的第二腿部49接合安全钩第一突出部54,因此,将安全钩32保持在其打开位置(图12)。
[0123] 在图13至图18中,示出了使撞销22返回到其中主棘轮30移动至其主撞销捕获位置的闩锁状态的关闭顺序。
[0124] 图13示出撞销22已与安全钩32的第二钩74接合,由此使安全钩32绕销33的轴线枢转,使得撞销22进入安全钩32的槽71。在安全钩32的枢转运动期间,撞销22不接触主棘轮30,而是安全钩32接合向外延伸部分突出部62,由此使主棘轮抵抗由主棘轮偏置构件35施加的偏置而绕销31沿逆时针方向枢转。在安全钩32的初始旋转期间,第二次棘轮突出部56接合次掣爪38的第二腿部49并在次掣爪38的第二腿部49上施加偏置,并且使次掣爪38抵抗次掣爪偏置构件38’的偏置旋转,直到次棘轮突出部56绕过第二腿部49并且主棘轮30的突出部62接合联动杆腿部60为止。随着主棘轮30在安全钩32的推动下继续朝向其主撞销捕获位置枢转,主棘轮30的突出部62推动联动杆腿部60以抵抗联动杆偏置构件64的偏置顺时针移动,从而使联动杆58的凸耳66与安全钩掣爪38的突片76接合(图16),由此,主棘轮30被允许行进至超程位置并随后在偏置下返回至主撞销捕获位置(图18),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性的,超程位置略微超出主棘轮的主撞销捕获位置例如1mm至2mm(图17)。
[0125]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如图19中所示,提供了一种操作双拉闩锁组件的方法1000。方法1000包括步骤1100:在第一致动中致动掣爪组件14以使其从闩锁位置移动至解闩锁位置,以将棘轮组件12从撞销22处于完全关闭状态的主撞销捕获位置释放至撞销22处于部分关闭状态的次撞销捕获位置,以及使掣爪组件14返回至闩锁位置。接下来为步骤
1200:在第二致动中致动掣爪组件14以使其从闩锁位置移动至解闩锁位置,以将棘轮组件
12从次撞销捕获位置释放至撞销释放位置。然后为步骤1300:在棘轮组件12处于撞销释放位置时,接合保持打开装置42以阻止掣爪组件14从解闩锁位置移回至闩锁位置。
[0126] 方法1000还可以包括步骤1400:将棘轮组件12设置成包括用于将撞销22保持在完全关闭状态的主棘轮30和用于将撞销22保持在部分关闭状态的次棘轮32,以及使保持打开装置42与次棘轮32接合以将掣爪组件14从解闩锁位置释放回到闩锁位置。
[0127] 方法1000还可以包括步骤1500:在使棘轮组件12从释放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时,使保持打开装置42与次棘轮32接合以将掣爪组件14从解闩锁位置释放回到闩锁位置。
[0128] 方法1000还可以包括步骤1600:在使棘轮组件12从撞销释放位置朝向主撞销捕获位置移动时,使保持打开装置42与次棘轮32接合以将掣爪组件14从解闩锁位置释放回到闩锁位置。
[0129] 方法1000还可以包括步骤1700:将掣爪组件14设置成包括用于将主棘轮30以可释放的方式锁定在主撞销捕获位置的主掣爪36和用于将次棘轮32以可释放的方式锁定在次撞销捕获位置的次掣爪38,以及在棘轮组件12处于撞销释放位置时使保持打开装置42与次掣爪38锁定接合,以阻止次掣爪38从解闩锁位置移回至闩锁位置。
[0130] 方法1000还可以包括步骤1800:在使棘轮组件12从撞销释放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时,将保持打开装置42从与次掣爪38的锁定接合释放。
[0131] 方法1000还可以包括步骤1900:在使棘轮组件12从撞销释放位置朝向主撞销捕获位置移动时,将保持打开装置42从与次掣爪38的锁定接合释放。
[0132] 方法1000还可以包括步骤2000:通过在从棘轮组件12移除撞销22时强制地使次棘轮32与撞销22接合,强制地使保持打开装置42与次棘轮32接合并从而使保持打开装置42枢转成与次掣爪38脱离锁定接合。
[0133] 根据另一方面,参照图20,其示出了机动车辆11,机动车辆11具有前车罩13,撞销22附接至前车罩13。前车罩13可以封闭前行李箱17,前行李箱(front trunk)17也被称为前行李箱(frunk)17,其用于设置在车辆前部的隔室中的储存,发动机通常会占据该隔室,但已经设置在车辆的另一位置。撞销22可由双拉闭合面板闩锁组件捕获,该双拉闭合面板闩锁组件在用于车辆车罩应用中的情况下也被称为双拉车罩闩锁组件,并且在下文中笼统地简称为闩锁组件或闩锁110,该闩锁110安装在机动车辆11的车身15上。前车罩13可以打开以使得能够触及储存空间或前行李箱17,其中,车辆的发动机位于其他位置,作为示例但非限制性的,例如位于车辆的后部。
[0134] 参照图21A至图28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构造的用于结合到机动车辆11中的闩锁组件,该闩锁组件也称为闩锁110。闩锁110包括棘轮112、掣爪组件,该掣爪组件通过示例而非限制性地示出为包括主掣爪114、次掣爪116和也称为联动杆118的联接连杆。应当认识到,如果需要,掣爪组件可以包括构造成用于双致动的单个掣爪。棘轮112能够响应于主掣爪114和次掣爪116的选择性运动而在主闩锁或关闭位置(图21A至图22B、图25A至图26B)、次闩锁或关闭位置(图23A至图23B)以及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棘轮112的枢转运动可以绕销125进行,该销125可以安装至壳体(未示出)。在主关闭位置和次关闭位置中,棘轮112防止撞销22从棘轮112的棘轮槽23中抽出,该撞销22安装至车辆车罩13和/或具有闩锁110的一些其他闭合面板。与在棘轮112处于次关闭位置(图23A和图23B)——其中,车罩13处于部分关闭状态,但是通过撞销22保持被棘轮112的形成棘轮槽23的导入部分的钩形指状部
25捕获而被阻止移动至完全打开位置——中时相比,当在主关闭位置中时,车罩13处于完全关闭状态。
[0135] 主掣爪114具有主锁定表面126,该主锁定表面126构造成在主掣爪114处于原始位置时与棘轮112的主锁定表面142选择性地接合。主掣爪114经由任何合适的偏置构件、比如弹簧构件朝向棘轮112偏置至主掣爪114的原始位置和主锁定位置,如图21B中在箭头132处所示。这样,弹簧构件132旨在使主掣爪114偏置成与棘轮112接合,以允许棘轮112可释放地保持在期望的主锁定位置或次锁定位置,并且允许棘轮112在使车罩13返回至其完全关闭状态时返回至主锁定位置。因此,闩锁110及其棘轮112的正确操作和功能要求主掣爪114在弹簧构件132的偏置下自由返回至主掣爪114的原始位置以与棘轮112接合。
[0136] 通过示例的方式而非限制性地,次掣爪116具有次锁定表面134,该次锁定表面134经由任何合适的偏置构件、比如弹簧构件偏置成与棘轮112抵接,如图21B中在箭头136处所示。主掣爪114和次掣爪116形成安装在壳体中的掣爪机构或组件,该掣爪机构或组件能够在主锁定状态、次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下操作。掣爪组件或机构构造成在主锁定状态下将棘轮112保持在也称为主撞销捕获位置的主关闭位置,并且在次锁定状态下将棘轮112保持在也称为次撞销捕获位置的次关闭位置,并且在解锁状态下使棘轮112从主关闭位置释放至次关闭位置并且从次关闭位置释放至打开位置。
[0137] 联动杆118经由销138可枢转地安装至次掣爪116,以用于在也称为原始位置(图21A至图22B)的断开接合位置与也称为接合位置(图23A至图24B)的连接位置之间运动。联动杆118通过任何合适的偏置构件朝向接合位置偏置,并且被示意性地示出为沿箭头136’的方向(图23A)偏置。联动杆118从销138沿着大体直的部分170延伸至终止于自由端174的大体钩形部分172。联动杆118是主掣爪114与次掣爪116之间的联接机构的说明性示例。
[0138] 如图25A中示意性地示出,通过示例的方式而非限制性地,致动器176比如经由棒或缆线178可操作地联接至联动杆118。致动器176构造成与传感器180通信,以响应于车辆11的预定状态而选择性地将联动杆118保持在原始位置,而不管棘轮112的位置如何。应当认识到的是,传感器180配置成检测车辆11的期望预定状态,因此期望联动杆118从接合位置运动至断开接合位置位置,以及从断开接合位置运动至接合位置。,通过示例的方式而非限制性地,传感器180可以与车辆控制/计算机系统可操作地通信,从而指示各种车辆操作参数的状态,比如油门位置、制动踏板位置、钥匙插入位置或钥匙开/关位置、速度、发动机操作、停车制动器接合等。作为另一示例,传感器180可以与多个车辆系统可操作地通信并且能够作出关于机动车辆11的动力操作的确定。因此,传感器180可以在识别出车辆的预定状态时向致动器176发送信号以使联动杆118移动至断开接合位置。在一个示例中,预定状态可以与车辆的速度相关联,使得在机动车辆11达到或超过预定速度时,传感器180向致动器176发送信号以使联动杆118移动至断开接合位置,从而防止闩锁110被完全解锁。在另一示例中,预定状态可以与车辆的发动机的状态相关联,使得如果发动机开启,则传感器180向致动器176发送信号以使联动杆118移动至断开接合位置。应当认识到的是,在传感器180检测到预定状态不再存在时,通过示例的方式而非限制性地,比如车辆11减慢到预定速度以下或发动机关闭时,致动器176将使联动杆118返回至接合位置。
[0139] 在使用中,在正常释放条件下,在联动杆118处于断开接合位置并且棘轮112处于主关闭位置(图21A、图21B)的情况下,主掣爪114从主锁定位置或状态至主解锁位置或状态(图22A至图22B)的运动使棘轮112从主关闭位置移动至次关闭位置,其中,通过示例的方式而非限制性地,主掣爪114的这种运动响应于至少一个连接构件、并且示出为一对连接构件的第一致动进行,所述连接构件也称为释放构件,所述释放构件称为第一释放构件133’和第二释放构件133,所述连接构件的第一致动经由动力致动器比如电动马达338通过电子致动构件的第一致动产生,电子致动构件比如是来自也称为乘客舱37的车辆内部舱室的按钮B或遥控钥匙KF。在棘轮112运动至次关闭位置或状态期间,棘轮112的保持表面152沿着联动杆118的肩部154滑动并且最终移动脱离与肩部154的接触,因此联动杆118被偏置构件136’自动偏置成从断开接合位置移动至接合位置。在主掣爪114的主锁定表面126从与棘轮
112的主锁定表面142的接合中移出时,偏置构件140(图23A)使棘轮112偏置至次关闭位置,在该次关闭位置处,次掣爪116的次锁定表面134接合棘轮112的次锁定表面144以将棘轮
112可释放地保持在次关闭位置,其中,次掣爪116处于次锁定位置。在执行电动马达338的第一致动时,电动马达338正常允许主掣爪114被偏置构件132(图21A、图23A)偏置以返回至主掣爪114的原始、主锁定位置,因此,主掣爪114的第二止动表面128面对并抵接联动杆118的自由端174,从而将联动杆118保持在接合位置(图23A、23B)。然后,当需要完全释放闩锁
110时,电动马达338和主掣爪114的重复的第二致动经由电子致动构件B、KF执行,从而使主掣爪114响应于释放构件的第二致动运动至主解锁位置,因此主掣爪114的驱动表面130接合联动杆118的紧邻自由端174的钩形部分172,并且使联动杆118大体沿着由箭头182(图
24A、图24B)指示的方向平移移动。在联动杆118沿箭头182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使次掣爪
116从次锁定位置枢转出到达次解锁位置,因此次锁定表面134、144移出与彼此的接合,因此使棘轮112在偏置构件140的偏置下从次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此时,车罩13可以移动至完全打开位置。因此,应当认识到的是,如果在电动马达338的第一致动之后主掣爪114不能返回其原始主锁定位置,则使次掣爪116从次锁定位置枢转出到达次解锁位置的第二致动是不可能的,并且因此,棘轮112将不能移动至其打开位置。闩锁110的以上释放是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并且在没有满足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在闩锁110的正常操作模式下执行,并且其中,电动马达338在动力下操作并且没有动力中断。
[0140] 在图29中,示出了闩锁释放系统210’的示意性平面图,其中,闩锁释放系统210’包括闩锁组件110和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闩锁致动机构,该闩锁致动机构也称为双拉闩锁系统的断开接合机构57、示出为处于静止位置。断开接合机构57包括主释放杆210,该主释放杆210经由第一释放构件133’联接至电动马达338。主释放杆210能够经由能够正常激励的动力致动器338的选择性致动从也称为原始位置的静止位置(图29)移动至致动位置(图30至图35),以使主掣爪114和次掣爪116在包括相应的主锁定位置和次锁定位置的锁定位置与也称为静止位置或解锁位置的释放位置之间移动,以允许棘轮112移动至其打开位置。断开接合机构57还包括次释放杆212,该次释放杆212构造成:如果由于任何原因主释放杆210保持被捕获在其致动位置,通过示例的方式而非限制性地,比如在主释放杆210由于过度摩擦而卡住时和/或在动力致动器338没有动力并且不能促进主释放杆210返回至其静止位置时,次释放杆212选择性地超越主释放杆210,以允许主掣爪114返回至其原始位置,使得闩锁110保持其在需要时以其双拉能力被致动的能力。
[0141] 图30示出了断开接合机构57的主释放杆210经由动力致动器338的选择性动力致动在第一拉动致动中移动至致动位置。当主释放杆210经由释放构件133’首先从主释放杆210的原始、静止位置被拉动至致动位置时,断开接合机构57的掣爪释放杆214经由联接至主释放杆210并且被主释放杆210驱动、示出为联接成与主释放杆在销216处共同运动而从也称为静止位置(图29)的原始位置移动至致动位置(图30)。主释放杆210和掣爪释放杆214一起形成主释放杆组件210A。在主释放杆210绕销216顺时针枢转运动至致动位置期间,由于主释放杆210和掣爪释放杆214之间的连接性质,主释放杆210与掣爪释放杆214之间不发生相对运动,而是,主释放杆210和掣爪释放杆214以彼此固定的关系绕销216移动。因此,在第一致动期间,掣爪释放杆214与主释放杆210一起绕销216顺时针枢转至致动位置。掣爪释放杆214经由第二释放构件133联接至主掣爪114,并且因此,掣爪释放杆214向致动位置的枢转运动导致主掣爪114移动至其主解锁位置,从而导致棘轮112移动至其次关闭位置。
[0142] 图31示出了主释放杆210比如由于致动器338的动力丧失而移动至主释放杆210的致动位置并卡在主释放杆210的致动位置,从而导致主释放杆210被致动器338保持在主释放杆210的致动位置。因此,在主释放杆210不能返回至其原始位置的情况下,主掣爪114被阻止返回至其主解锁位置,因此,阻止了闩锁110的用以使棘轮112移动至其打开位置的进一步致动。因此,棘轮112保持在其次关闭位置,并且车罩13不能打开。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为了克服无法使棘轮112移动至其打开位置并打开车罩13的问题,通过示例的方式而非限制性地,还示出了次释放杆212比如经由位于乘客舱37内的机械释放机构35的手动致动从原始位置抵抗由箭头212’指示的弹簧构件给予的偏置朝向致动位置移动。通过示例的方式而非限制性地,机械释放机构35在图20中示出为手柄35,该手柄35通过棒或缆线33连接至次释放杆212。应当认识到的是,机械释放机构35可以根据需要位于车辆中的任何位置——内部或外部。机械释放机构35旨在仅在主释放杆210和掣爪释放杆214发生故障或在希望时以其他方式不能定位在其原始位置时使用。进一步设想的是,机械释放机构35被覆盖或以其他方式被屏蔽以防止使用,直到真正需要接近时为止,从而需要首先打开覆盖件或屏蔽件以提供对机械释放机构35的接近。因此,可以避免机械释放机构35的意外致动。
[0143] 在机械释放杆35的选择性和预期致动期间,使次释放杆212在线缆33的拉力的作用下抵抗弹簧构件212’的偏置绕销218逆时针枢转。次杆212的从销218径向向外延伸的臂220使浮动销222抵抗由预加载杆223给予的偏置(预加载杆223上的偏置沿顺时针方向以保持预加载杆223与浮动销222的持续接合)移动穿过掣爪释放杆214的长形槽224和主释放杆
210的槽226。在浮动销222移动穿过槽224、226期间,浮动销222开始从槽224的最下部区域朝向槽224的最上部区域、朝向销216并且抵抗由预加载杆223给予的偏置穿过槽226的固定连接部分226a的向上运动(如图31中所示),从而使预加载杆223抵抗弹簧构件223’的偏置逆时针枢转。随着销222继续向上移动穿过槽224并穿过固定连接部分226a,销222进入槽
226的空转部分226b,其中,空转部分226b以相对于槽224和槽226的固定连接部分226a倾斜或横向的关系延伸。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主释放杆210的槽226示出为大致L形,其中,固定连接部分226a从销216径向延伸,并且空转部分226b大致横向于固定连接部分226a延伸。相比之下,长形槽224被示为是直的并且宽度大体均匀,从最靠近销216的最上部区域相对于销216径向向外延伸至最下部区域。当浮动销222横穿长形槽224和槽226的固定连接部分
226a时,长形槽224和槽226的固定连接部分226a以镜像关系保持彼此对准,其中,长形槽
224和固定连接部分226a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宽度W(图29),其中,宽度W通常与浮动销
222的直径相同,以在正常动力使用中提供主释放杆210和掣爪释放杆214之间的固定连接(应当理解的是,浮动销222和槽224、226之间存在略微松散的配合,从而允许浮动销222以最小摩擦穿过槽224、226,然而浮动销222和长形槽224及固定连接部分226a之间的配合使在正常动力使用期间主释放杆210与掣爪释放杆214之间的游隙量最小化)。然后,随着次释放杆212继续逆时针旋转,浮动销222从固定连接部分226a(L形槽226的一个腿部)向外移动到空转部分226b(L形槽226的另一腿部)(图32),从而导致掣爪释放杆214与主释放杆210之间的空转连接。此时,随着浮动销222相对于主释放杆210自由移动,掣爪释放杆214被允许绕销216枢转以返回掣爪释放杆214的原始位置,在此现在掣爪释放杆214相对于保持卡在其致动位置的主释放杆210处于断开接合位置和关系。因此,掣爪释放杆214能够相对于主释放杆210绕销216枢转——其中,主释放杆210保持静止——从而允许主掣爪114返回至主解锁位置以用于在需要时进行可选的第二拉动致动。如图33中所示,当掣爪释放杆214枢转至断开接合位置时,槽226的固定连接部226a与掣爪释放杆214的槽224不再彼此对准,而是以彼此偏移、不对准的关系错开。在图33中,次释放杆212被示出为在次释放杆212的经由上边称为机械释放杆35的机械致动器的第一拉动之后在弹簧构件212’的偏置下返回至静止位置。此时,主释放杆组件210A被次释放杆212绕过,并且动力释放致动器338与掣爪组件
214、216有效地断开联接。
[0144] 图34示出了次释放杆212在也称为第二拉动的第二动作中移动至其致动位置。在第二拉动期间,如将图33与图34比较所示,主释放杆210保持卡在其致动位置并且掣爪释放杆214保持在其原始位置,这通过由保持在槽226的空转部分226b中的浮动销222建立的空转而允许,并且次掣爪216从其次锁定位置移动至其次解锁位置,从而允许棘轮112移动至其也称为撞销释放位置的打开位置,并且因此,车罩13可以被打开。更详细地,次释放杆212经由连接构件可操作地连接至主掣爪114和次掣爪116中的至少一者,从而在执行次释放杆212的第二拉动时提供次掣爪216至其次解锁位置的期望运动。可以根据需要建立可操作的连接,其中,图示的一个方面示出了第二连接构件,比如棒或线缆33’,该第二连接构件将次释放杠杆212连接至闩锁服务杆228(图29),该闩锁服务杆228能够操作成在执行次释放杆
212的第二拉动时使次掣爪216移动至其次解锁位置。因此,将掣爪释放杆214连接至掣爪
114的连接构件133与将次释放杆212可操作地连接至掣爪114的连接构件33’分开。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闩锁服务杆228能够操作成使主掣爪114枢转至其主解锁位置,这进而使次掣爪116移动至其次解锁位置,比如图24A和图24B中所示。因此,此时,闩锁110处于其完全释放位置,从而允许车罩13打开。
[0145] 在图35中,示出了类似于图33的视图,其图示了次释放杆214在经由手柄35执行次释放杆212的第二拉动之后在弹簧构件212’的偏置下返回至其原始位置。
[0146] 在图36中,示出了类似于图35的视图,其图示了在向致动器338恢复动力时在由箭头210’指示的弹簧构件的偏置下主释放杆210朝向其原始位置的初始返回。因此,闩锁110自动返回至其正常动力操作状态,其中,在恢复致动器338的动力时,闩锁110的所有内部部件都返回至其相应的正常操作位置。
[0147] 在图37中,主释放杆210被示出为在弹簧构件的偏置下返回至主释放杆210的原始位置,并且浮动销被示出为返回至长形槽224的最低区域并且返回到槽226的固定连接部分226a中,从而使主释放杆210和掣爪释放杆214形成彼此可释放地固定的关系,以用于在经由致动器338的正常动力致动下继续使用。
[0148] 在图38中,图示了一种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的对具有棘轮112和至少一个掣爪114、116的双拉闩锁110进行致动的方法1000。该方法包括:步骤1050,在该步骤1050中,使可操作地联接至掣爪114的主释放杆214移动至致动位置,以在第一致动中使掣爪114从闩锁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从而使棘轮112从主关闭位置移动至次关闭位置。然后,步骤1100,在该步骤1100中,在主释放杆210的致动位置时使次释放杆212移动成超越主释放杆210的位置,以允许掣爪114返回至其也称为锁定位置的闩锁位置。
[0149] 方法1000还可以包括通过具有电动马达的致动器338使主释放杆210移动至致动位置。
[0150] 方法1000还包括步骤1150,在该步骤1150中,在主释放杆210保持在致动位置时使用可手动致动的机构35使次释放杆212移动成超越主释放杆210的位置。
[0151] 方法1000还包括步骤1200,在该步骤1200中,在第一致动中致动机械机构35以使掣爪114返回至闩锁位置,并且在第二致动中致动机械机构35以使棘轮112从次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从而允许车罩13打开。
[0152] 方法1000还可以包括步骤1250,在该步骤1250中,在使主释放杆210移动至致动位置时将掣爪释放杆214联接成与主释放杆210一起固定运动,并且将掣爪释放杆214通过第一连接构件133连接至掣爪114。
[0153] 方法1000还可以包括步骤1300,在该步骤1300中,在使次释放杆212移动成超越该位置时在掣爪释放杆214与主释放杆210之间建立空转连接,从而允许掣爪释放杆214相对于主释放杆210移动以允许掣爪114返回至闩锁位置。
[0154] 方法1000还可以包括步骤1350,在该步骤1350中,通过与第一连接构件133分开的第二连接构件33’将次释放杆212可操作地联接至掣爪114。
[0155] 方法1000还可以包括步骤1400,在该步骤1400中,将次释放杆212直接联接至闩锁服务杆228,并且将闩锁服务杆228构造成与至少一个掣爪114、116中的一者相互作用,以使棘轮112在第二致动中在致动机械机构35时从次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
[0156] 现在参照图39A至图39C,示出了用于具有棘轮1004和掣爪1006的闩锁1002的闩锁释放装置1000。装置1000可以设置为相对于闩锁1002的独立装置,例如设置为具有其自身独立的壳体和与车辆的安装连接件的远程装置。闩锁1002可以是双拉闩锁。在一种构型中,装置1000与闩锁1002一体结合(参见图39B和图39C),或者设置为致动器装置的一部分。装置1000包括第一联接构型1007,该第一联接构型1007具有可操作地连接至第一致动器1010的第一输入件1008和可操作地连接至掣爪1006的第一输出件1012,其中,第一联接构型1007具有联接状态,其中,第一致动器1010的致动通过第一联接构型1007传递至掣爪1006,并且第一联接构型1007具有断开联接状态,其中,第一致动器1010的致动不通过第一联接构型1007传递至掣爪1006。装置1000还包括第二联接构型1012,该第二联接构型1012具有可操作地连接至第二致动器1016的第二输入件1014和可操作地连接至掣爪1006的第二输出件1018,其中,第二联接构型1012构造成使第一联接构型1007响应于第二致动器1016的致动而从联接状态转变为断开联接状态。第一联接构型1007可以包括杆组件,比如本文中上面参照杆210和214描述的杆组件,但是可以提供其他构型,比如可断开联接的连杆系统。
第一致动器1010可以是如本文中上面说明性示出的基于动力马达的致动器,但在另一可能的构型中也可以是用户可手动致动的机构。第一输出件1012可以例如通过鲍登线缆、连杆或金属棒可操作地连接至掣爪1006。第一输入件1008可以经由鲍登线缆、连杆或金属棒可操作地连接至第一致动器1010。第二联接构型1012可以包括杆组件,比如本文中上面参照杆212描述的杆组件,但是可以提供其他构型,比如凸轮组件。第二输入件1014可以经由鲍登缆线、连杆或棒可操作地连接至第二致动器1016,比如用户可手动致动的手柄组件或另一动力致动器。第二输出件1018可以经由鲍登线缆或金属棒或连杆可操作地连接至掣爪
1006。在一种可能的构型中,第二输出1018可以不设置成使得第二致动器1016的致动仅用于使第一致动器1010与掣爪1006断开联接。第二输入件1014的致动可以总是导致输出件
1014的致动,以用于提供从第二致动器1016至掣爪1006的备用释放链。
[0157] 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已经提供了实施方式的前述描述。该描述并非意在穷举或者限制本公开。特定实施方式的各个元件、组件/子组件或特征通常并不限于该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即使没有具体示出或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各个元件、组件/子组件或特征在适用的情况下是可互换的,并且可以在选定实施方式中使用。特定实施方式的各个元件、组件/子组件或特征也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改变。这些变型不应被视为背离本公开,并且所有这些修改均旨在包含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0158] 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由下面条目进一步描述:
[0159] 条目1.一种用于车辆的车罩的闩锁组件,所述闩锁组件包括:
[0160] 壳体;
[0161] 棘轮,所述棘轮安装在所述壳体中,以用于在用于对固定至所述车罩的撞销进行保持的撞销捕获位置与用于释放所述撞销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棘轮被朝向所述打开位置偏置;
[0162] 主掣爪,所述主掣爪被构造成与释放构件以可操作的方式关联并且被安装在所述壳体中,以用于响应于所述释放构件的致动而在静止位置与致动位置之间移动,所述主掣爪被朝向所述静止位置偏置;
[0163] 安全钩,所述安全钩被安装在所述壳体中,以用于在关闭位置、次撞销捕获位置、释放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次撞销捕获位置处,通过所述安全钩以可释放的方式防止所述撞销被从所述闩锁组件移除,在所述释放位置处,所述安全钩与所述撞销处于重叠关系,在该打开位置处,所述撞销被从所述闩锁组件移除;以及
[0164] 安全钩掣爪,所述安全钩掣爪被安装在所述壳体中,以用于在原始位置、次锁定位置、次解锁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次锁定位置处,所述安全钩以可释放的方式保持在所述次撞销捕获位置中,在所述次解锁位置处,所述安全钩处于所述释放位置中,在该打开位置处,所述安全钩掣爪将所述安全钩以可释放的方式保持在所述安全钩的打开位置中,所述安全钩掣爪通过安全钩掣爪偏置构件被从所述原始位置朝向所述次锁定位置偏置,
[0165] 其中,当所述棘轮处于所述撞销捕获位置时并且在执行所述释放构件的第一致动时,所述主掣爪从所述静止位置移动至所述致动位置、且所述棘轮从所述撞销捕获位置移动至所述撞销释放位置、并且所述安全钩掣爪从所述原始位置移动至所述次锁定位置以将所述安全钩以可释放的方式保持在所述次撞销捕获位置中,
[0166] 其中,当所述安全钩处于所述次撞销捕获位置时并且在执行所述释放构件的第二致动时,所述主掣爪从所述静止位置移动至所述致动位置,并且使所述安全钩掣爪克服所述安全钩掣爪偏置构件的偏置而移动至所述次解锁位置。
[0167] 条目2.根据条目1所述的闩锁组件,还包括保持打开装置,所述保持打开装置具有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构造成与所述安全钩掣爪接合以将所述安全钩掣爪以可释放的方式保持在所述次解锁位置中,所述第二突出部构造成与所述安全钩接合,以在所述安全钩从所述释放位置朝向所述打开位置和所述关闭位置中的一者移动时便于使所述保持打开装置的所述第一突出部移动成与所述安全钩掣爪脱离接合。
[0168] 条目3.根据条目2所述的闩锁组件,还包括联动杆,所述联动杆具有布置成在所述棘轮处于所述棘轮的撞销捕获位置中时与所述棘轮抵接的腿部,在所述棘轮的所述撞销捕获位置处,所述棘轮抵抗旋转偏置而保持所述联动杆。
[0169] 条目4.根据条目3所述的闩锁组件,其中,所述联动杆具有布置成在所述安全钩掣爪处于所述次锁定位置时与所述安全钩掣爪抵接的凸耳,在所述次锁定位置处,所述主掣爪布置成与所述联动杆抵接。
[0170] 条目5.根据条目4所述的闩锁组件,其中,在执行所述释放构件的所述第二致动时,所述主掣爪在所述联动杆上施加偏置以将所述安全钩掣爪移动至所述次解锁位置。
[0171] 条目6.根据条目5所述的闩锁组件,其中,在执行所述释放构件的所述第二致动时,所述保持打开装置的所述第一突出部接合所述安全钩掣爪的第一腿部以将所述安全钩掣爪保持在所述次解锁位置中。
[0172] 条目7.根据条目6所述的闩锁组件,其中,当所述安全钩处于所述释放位置并且在将所述撞销从所述闩锁组件移除时,所述撞销接合所述安全钩的第一钩并且移动所述安全钩,因此,所述安全钩的安全钩第一突出部在所述保持打开装置的所述第二突出部上施加偏置,从而使所述保持打开装置的所述第一突出部移动成与所述安全钩掣爪的所述第一腿部脱离接合,以允许所述安全钩掣爪移动至所述安所述全钩掣爪的打开位置且允许所述安全钩移动至所述安全钩的打开位置,由此,所述安全钩掣爪的第二腿部接合所述安全钩第一突出部。
[0173] 条目8.根据条目7所述的闩锁组件,其中,所述安全钩具有安全钩第二突出部,所述安全钩第二突出部当在使所述撞销返回到所述闩锁组件中的情况下使所述安全钩的第二钩与所述撞销接合时在所述安全钩掣爪的所述第二腿部上施加偏置。
[0174] 条目9.根据条目4所述的闩锁组件,其中,所述棘轮接合所述联动杆以使所述联动杆的所述凸耳移动成与所述安全钩掣爪的突片接合并且将所述安全钩掣爪移动至所述安全钩掣爪的原始位置。
[0175] 条目10.一种闩锁组件,包括:
[0176] 棘轮组件,所述棘轮组件具有用于将撞销保持在完全关闭状态的主撞销捕获位置、用于将所述撞销保持在部分关闭状态的次撞销捕获位置、用于释放所述撞销的释放位置以及在将所述撞销从所述棘轮组件移除时的打开位置;
[0177] 掣爪组件,所述掣爪组件用于在闩锁位置与解闩锁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闩锁位置处,所述掣爪组件将所述棘轮组件以可释放的方式锁定在所述主撞销捕获位置和所述次撞销捕获位置中,在所述解闩锁位置处,所述掣爪组件将所述棘轮组件释放成朝向所述释放位置移动;以及
[0178] 保持打开装置,所述保持打开装置用于在所述棘轮组件处于所述释放位置时防止所述掣爪组件从所述解闩锁位置移动回到所述闩锁位置。
[0179] 条目11.根据条目10所述的闩锁组件,其中,所述棘轮组件包括用于将所述撞销保持在所述完全关闭状态的主棘轮和用于将所述撞销保持在所述部分关闭状态的次棘轮。
[0180] 条目12.根据条目11所述的闩锁组件,其中,所述掣爪组件包括构造成将所述主棘轮以可释放的方式锁定在所述主撞销捕获位置中的主掣爪和构造成将所述次棘轮以可释放的方式锁定在所述次撞销捕获位置中的次掣爪。
[0181] 条目13.根据条目12所述的闩锁组件,其中,所述保持打开装置被构造成用于在所述次棘轮处于所述释放位置时与所述次掣爪锁定接合,以防止所述次掣爪从所述解闩锁位置移动至所述闩锁位置。
[0182] 条目14.根据条目13所述的闩锁组件,其中,所述保持打开装置被构造成在将所述次棘轮朝向所述主撞销捕获位置和所述打开位置中的任一者移动时经由与所述次棘轮的接合而移动成与所述次掣爪脱离锁定接合。
[0183] 条目15.一种操作双拉闩锁组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184] 在第一致动中将掣爪组件致动成从闩锁位置移动至解闩锁位置以将棘轮组件从撞销处于完全关闭状态的主撞销捕获位置释放到所述撞销处于部分关闭状态的次撞销捕获位置,以及使所述掣爪组件返回至所述闩锁位置;
[0185] 在第二致动中将所述掣爪组件致动成从所述闩锁位置移动至所述解闩锁位置以将所述棘轮组件从所述次撞销捕获位置释放到撞销释放位置;以及
[0186] 接合保持打开装置以防止所述掣爪组件在所述棘轮组件处于所述撞销释放位置时从所述解闩锁位置移动回到所述闩锁位置。
[0187] 条目16.根据条目1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所述棘轮组件设置成包括用于将所述撞销保持在所述完全关闭状态的主棘轮和用于将所述撞销保持在所述部分关闭状态的次棘轮,以及将所述保持打开装置与所述次棘轮接合,以将所述掣爪组件从所述解闩锁位置释放回到所述闩锁位置。
[0188] 条目17.根据条目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将所述棘轮组件从所述释放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的同时使所述保持打开装置与所述次棘轮接合以将所述掣爪组件从所述解闩锁位置释放回到所述闩锁位置。
[0189] 条目18.根据条目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将所述棘轮组件从所述撞销释放位置朝向所述主撞销捕获位置移动的同时使所述保持打开装置与所述次棘轮接合以将所述掣爪组件从所述解闩锁位置释放回到所述闩锁位置。
[0190] 条目19.根据条目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所述掣爪组件设置成包括用于将所述主棘轮以可释放的方式锁定在所述主撞销捕获位置中的主掣爪和用于将所述次棘轮以可释放的方式锁定在所述次撞销捕获位置中的次掣爪,以及在所述棘轮组件处于所述撞销释放位置的同时使所述保持打开装置与所述次掣爪接合成锁定接合,以防止所述次掣爪从所述解闩锁位置移动回到所述闩锁位置。
[0191] 条目20.根据条目1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将所述棘轮组件从所述撞销释放位置移动至所述打开位置时以及在将所述棘轮组件从所述撞销释放位置朝向所述主撞销捕获位置移动时释放所述保持打开装置与所述次掣爪的锁定接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