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激准谐振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相关组件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0285410.X

文献号 : CN11438946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刘准宗强汪虎方芳邓超

申请人 : 深圳市芯茂微电子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反激准谐振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相关组件,该方案中,接收反馈电压、获取驱动端输出的驱动MOS管的PWM信号的预设频率、获取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续流时间;并根据反馈电压、预设频率和续流时间的乘积来控制MOS管在自身的漏极和源极间电压的第i个谷底导通,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输出电流与乘积呈正相关。相当于通过变压器的输出电流来控制MOS管在自身的漏极和源极间电压的第i个谷底导通,由于输出电流较稳定,MOS管导通时的谷底变化概率小,不会导致MOS管在不同周期导通时谷底来回切换,也就减小了切换的过程中导致的音频噪声,提高了用户体验。

权利要求 :

1.一种反激准谐振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反激准谐振系统的处理模块,所述反激准谐振系统还包括变压器、MOS管、采样电阻、二极管和反馈模块;电源、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所述MOS管和所述采样电阻依次串联,所述二极管和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串联;所述反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输出电压获取反馈电压;

所述反激准谐振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反馈模块获取的反馈电压;

获取自身驱动端输出的驱动所述MOS管的PWM信号的预设频率;

获取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续流时间;

根据所述反馈电压、所述预设频率和所述续流时间的乘积控制所述MOS管在自身的漏极和源极间电压的第i个谷底导通,所述i为正整数,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输出电流与所述乘积呈正相关;

根据所述反馈电压、所述预设频率和所述续流时间的乘积控制所述MOS管在自身的漏极和源极间电压的第i个谷底导通包括:将公式 代入公式 中得到公式

,其中,所述 为所述变压器的原边

绕组的峰值电流,所述 为所述反馈电压,所述 为所述采样电阻的阻值,所述 为所述处理模块内部的预设值,所述 为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输出电流,所述 为所述续流时间,所述 为所述PWM信号的预设频率,所述 为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的匝数比,所述 为常量;

基于公式 来根据所述反馈电压 、所述预设频率 和所述续流时间 的乘积控制所述MOS管在自身的漏极和源极间电压的第i个谷底导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激准谐振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模块包括光耦和限流电阻,所述限流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正输出端连接,所述限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光耦的发光管的阳极连接,所述光耦的发光管的阴极接地,所述光耦的受光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所述光耦的受光管的发射极接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激准谐振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续流时间,包括:获取所述驱动端的驱动电压;

获取所述MOS管与所述采样电阻之间的采样电压;

根据所述驱动电压和所述采样电压之间的第一电压差获取所述MOS管的漏极与源极间的第二电压差;

获取所述第二电压差连续位于预设电压范围内的时间作为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续流时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激准谐振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反馈电压、所述预设频率和所述续流时间的乘积控制所述MOS管在自身的漏极和源极间电压的第i个谷底导通,包括:判定所述反馈电压、所述预设频率和所述续流时间的乘积位于预设的第i个谷底对应的数值范围内时,控制所述MOS管在自身的漏极和源极间电压的第i个谷底导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激准谐振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激准谐振系统还包括控制器,与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正输出端连接,用于切换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输出电压。

6.一种反激准谐振系统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反激准谐振系统,所述反激准谐振系统包括变压器、MOS管、采样电阻、二极管和反馈模块;电源、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所述MOS管和所述采样电阻依次串联,所述二极管和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串联;所述反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输出电压获取反馈电压;

所述反激准谐振系统的控制系统,包括:

反馈电压获取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反馈模块获取的反馈电压;

预设频率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自身驱动端输出的驱动所述MOS管的PWM信号的预设频率;

续流时间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续流时间;

导通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反馈电压、所述预设频率和所述续流时间的乘积控制所述MOS管在自身的漏极和源极间电压的第i个谷底导通,所述i为正整数,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输出电流与所述乘积呈正相关;

所述导通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将公式 代入公式 中得到公式

,其中,所述 为所述变压器的原边

绕组的峰值电流,所述 为所述反馈电压,所述 为所述采样电阻的阻值,所述 为处理模块内部的预设值,所述 为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输出电流,所述 为所述续流时间,所述 为所述PWM信号的预设频率,所述 为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的匝数比,所述 为常量;

基于公式 来根据所述反馈电压 、所述预设频率 和所述续流时间 的乘积控制所述MOS管在自身的漏极和源极间电压的第i个谷底导通。

7.一种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反激准谐振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8.一种反激准谐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模块,还包括变压器、MOS管、采样电阻、二极管和反馈模块;电源、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所述MOS管和所述采样电阻依次串联,所述二极管和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串联;所述反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输出电压获取反馈电压。

9.一种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反激准谐振系统。

说明书 :

一种反激准谐振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相关组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反激准谐振系统的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反激准谐振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相关组件。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反激准谐振系统由变压器和设置在变压器的原边的MOS管构成,并根据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带来的反馈电压来控制MOS管在其漏极和源极间电压达到某个谷底时导通。但是由于反馈电压总是存在纹波,导致例如,MOS管在第一个工作周期内在第一谷底导通,在第二个工作周期内在第一谷底相邻的第二谷底导通,在第三个工作周期内在第一谷底导通,进而不同周期内在第一谷底和第二谷底之间来回切换,切换的过程会导致音频噪声,降低了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0003]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激准谐振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相关组件,该方案中,相当于通过变压器的输出电流来控制MOS管在自身的漏极和源极间电压的第i个谷底导通,由于输出电流较稳定,MOS管导通时的谷底变化概率小,不会导致MOS管在不同周期导通时谷底来回切换,也就减小了切换的过程中导致的音频噪声,提高了用户体验。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反激准谐振系统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反激准谐振系统的处理模块,所述反激准谐振系统还包括变压器、MOS管、采样电阻、二极管和反馈模块;电源、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所述MOS管和所述采样电阻依次串联,所述二极管和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串联;所述反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输出电压获取反馈电压;
[0005] 所述反激准谐振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0006] 接收所述反馈模块获取的反馈电压;
[0007] 获取自身驱动端输出的驱动所述MOS管的PWM信号的预设频率;
[0008] 获取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续流时间;
[0009] 根据所述反馈电压、所述预设频率和所述续流时间的乘积控制所述MOS管在自身的漏极和源极间电压的第i个谷底导通,所述i为正整数,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输出电流与所述乘积呈正相关。
[0010] 优选的,所述反馈模块包括光耦和限流电阻,所述限流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正输出端连接,所述限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光耦的发光管的阳极连接,所述光耦的发光管的阴极接地,所述光耦的受光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所述光耦的受光管的发射极接地。
[0011] 优选的,获取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续流时间,包括:
[0012] 获取所述驱动端的驱动电压;
[0013] 获取所述MOS管与所述采样电阻之间的采样电压;
[0014] 根据所述驱动电压和所述采样电压之间的第一电压差获取所述MOS管的漏极与源极间的第二电压差;
[0015] 获取所述第二电压差连续位于预设电压范围内的时间作为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续流时间。
[0016] 优选的,根据所述反馈电压、所述预设频率和所述续流时间的乘积控制所述MOS管在自身的漏极和源极间电压的第i个谷底导通,包括:
[0017] 判定所述反馈电压、所述预设频率和所述续流时间的乘积位于预设的第i个谷底对应的数值范围内时,控制所述MOS管在自身的漏极和源极间电压的第i个谷底导通。
[0018] 优选的,所述反激准谐振系统还包括控制器,与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正输出端连接,用于切换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输出电压。
[0019] 优选的,根据所述反馈电压、所述预设频率和所述续流时间的乘积控制所述MOS管在自身的漏极和源极间电压的第i个谷底导通包括:
[0020] 将公式 代入公式 中得到公式,其中,所述 为所述变压器的原边
绕组的峰值电流,所述 为所述反馈电压,所述 为所述采样电阻的阻值,所述 为所述处理模块内部的预设值,所述 为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输出电流,所述 为所述续流时间,所述 为所述PWM信号的预设频率,所述 为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的匝数比,所述 为常量;
[0021] 基于公式 来根据所述反馈电压 、所述预设频率 和所述续流时间 的乘积控制所述MOS管在自身的漏极和源极间电压的第i个谷底导通。
[0022]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反激准谐振系统的控制系统,应用于反激准谐振系统,所述反激准谐振系统包括变压器、MOS管、采样电阻、二极管和反馈模块;电源、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所述MOS管和所述采样电阻依次串联,所述二极管和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串联;所述反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输出电压获取反馈电压;
[0023] 所述反激准谐振系统的控制系统,包括:
[0024] 反馈电压获取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反馈模块获取的反馈电压;
[0025] 预设频率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自身驱动端输出的驱动所述MOS管的PWM信号的预设频率;
[0026] 续流时间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续流时间;
[0027] 导通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反馈电压、所述预设频率和所述续流时间的乘积控制所述MOS管在自身的漏极和源极间电压的第i个谷底导通,所述i为正整数,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输出电流与所述乘积呈正相关。
[0028]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处理模块,包括:
[0029]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0030]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所述反激准谐振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0031]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反激准谐振系统,包括所述处理模块,还包括变压器、MOS管、采样电阻、二极管和反馈模块;电源、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所述MOS管和所述采样电阻依次串联,所述二极管和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串联;所述反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输出电压获取反馈电压。
[0032]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源适配器,包括所述反激准谐振系统。
[003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反激准谐振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相关组件,该方案中,接收反馈电压、获取驱动端输出的驱动MOS管的PWM信号的预设频率、获取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续流时间;并根据反馈电压、预设频率和续流时间的乘积来控制MOS管在自身的漏极和源极间电压的第i个谷底导通,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输出电流与乘积呈正相关。相当于通过变压器的输出电流来控制MOS管在自身的漏极和源极间电压的第i个谷底导通,由于输出电流较稳定,MOS管导通时的谷底变化概率小,不会导致MOS管在不同周期导通时谷底来回切换,也就减小了切换的过程中导致的音频噪声,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003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和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5]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反激准谐振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36]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反激准谐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MOS管在谷底导通的示意图;
[0038]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漏极和源极间电压的变化示意图;
[0039] 图5a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第i个谷底导通对应数值范围的示意图;
[0040] 图5b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第i个谷底导通对应数值范围的示意图;
[0041]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反激准谐振系统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42]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处理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本申请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反激准谐振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相关组件,该方案中,相当于通过变压器的输出电流来控制MOS管在自身的漏极和源极间电压的第i个谷底导通,由于输出电流较稳定,MOS管导通时的谷底变化概率小,不会导致MOS管在不同周期导通时谷底来回切换,也就减小了切换的过程中导致的音频噪声,提高了用户体验。
[0044]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45]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反激准谐振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反激准谐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反激准谐振系统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反激准谐振系统的处理模块1,反激准谐振系统还包括变压器U1、MOS管U2、采样电阻R1、二极管D1和反馈模块2;电源、变压器U1的原边绕组、MOS管U2和采样电阻R1依次串联,二极管D1和变压器U1的副边绕组串联;反馈模块2用于根据变压器U1的副边绕组的输出电压获取反馈电压;
[0046] 反激准谐振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0047] S11:接收反馈模块2获取的反馈电压;
[0048] S12:获取自身驱动端输出的驱动MOS管U2的PWM信号的预设频率;
[0049] S13:获取变压器U1的副边绕组的续流时间;
[0050] S14:根据反馈电压、预设频率和续流时间的乘积控制MOS管U2在自身的漏极和源极间电压的第i个谷底导通,i为正整数,变压器U1的副边绕组的输出电流与乘积呈正相关。
[0051] 随着手机、平板、笔电等便携式设备的速度越来越快,功能越来越多,电池容量越来越大,对充电速度以及充电设备的便携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功率,小型化成为了电源适配器等充电设备的必然发展趋势。在基于反激变压器构成的充电设备中,与反激变压器的原边绕组串联的开关管的开关频率提高,可以减小反激变压器的匝数,进而有效减小充电设备的体积,提高功率密度。但是由于开关管不是理想的开关器件,开关过程不是瞬间完成的,存在一定的过渡时间,传统的方波开关电源在这个过渡转换的时间里电压和电流不为零,存在重叠的区域,因而会产生开关的损耗,随着开关频率的升高,该损耗会逐渐加大从而限制开关频率的提高。同时由于在转换过程中电压和电流短时间内的急剧变化,也会产生很大的开关噪声,形成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而MOS管在其漏极和源极间电压达到最低点的时候导通,为QR(Quasi‑Resonant,准谐振)开关,相比其余软开关方式,QR开关是电路最简单,成本最低的减小损耗的实现方式。
[0052] 在一般的反激SSR(secondary‑side regulation,次级侧调节)准谐振系统中,是靠输出电压的反馈信号来控制开关频率,为了避免EMI和提高效率,在导通的时候还需要控制系统在谐振电压的谷底导通。在某些负载下,基于上述及成本考虑,QR开关被广泛应用于反激开关电源中。
[0053] 而现有技术中,参照图2,反激准谐振系统由变压器U1和设置在变压器U1的原边的MOS管U2构成,并根据变压器U1的输出电压带来的反馈电压来控制MOS管U2在其漏极和源极间电压达到某个谷底时导通。但是由于反馈电压总是存在纹波,导致例如图3所示,在第一个工作周期内MOS管U2在其漏极和源极间电压 的第一个谷底导通,导通后 变为低电平;在第二个工作周期内MOS管U2在其 的第一个谷底的相邻的第二谷底导通,导通后变为低电平;然后在第三个工作周期内MOS管U2可能又在其 的第一个谷底导通,进而在不同周期内MOS管U2在第一谷底导通和第二谷底导通之间来回切换,切换的过程会导致音频噪声,降低了用户体验。
[0054]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本申请根据变压器U1的输出电流的值来控制谷底切换。
[0055] 具体的,反馈模块2可以基于光耦U3构成,光耦U3可以将变压器U1的副边绕组的输出电压进行隔离后,发送至处理模块1的反馈端,即FB引脚;处理模块1可以生成驱动MOS管U2的PWM信号,并通过驱动端,即DRV引脚,发送至MOS管U2的控制端,其中PWM信号的频率是处理模块1内部的预设频率,是一个常数,同时MOS管U2受PWM信号的控制进行闭合或断开;又由于反激准谐振系统中,在与变压器U1的原边绕组串联的MOS管U2断开时,变压器U1的原边绕组与副边绕组开始进行能量传递,此时变压器U1的副边绕组开始续流,其续流维持时间即为所求的变压器U1的副边绕组的续流时间。
[0056] 同时,可以通过将公式 代入公式 中得到公式 ,其中, 为变压器U1的原边
绕组的峰值电流, 为反馈电压, 为采样电阻R1的阻值, 为处理模块1内部的预设值, 为变压器U1的副边绕组的输出电流, 为续流时间, 为PWM信号的预设频率,为变压器U1的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的匝数比, 为常量;由于 对于
一个确定的反激准谐振系统来说是固定的常量,所以反馈电压、预设频率和续流时间的乘积与变压器U1的副边绕组的输出电流呈正相关,通过获取上述乘积,就可以表征输出电流的大小,而处理模块1内部可以预设第i个谷底与反馈电压 、预设频率 和续流时间的乘积的对应关系,进而就能实现根据该乘积来控制MOS管U2在自身的漏极和源极间电压的第i个谷底导通。
[0057] 此外,本方案的涉及的反激准谐振系统和反激准谐振系统的控制方法具体可以应用于电源适配器中。
[0058] 综上,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反激准谐振系统的控制方法,该方案中,接收反馈电压、获取驱动端输出的驱动MOS管U2的PWM信号的预设频率、获取变压器U1的副边绕组的续流时间;并根据反馈电压、预设频率和续流时间的乘积来控制MOS管U2在自身的漏极和源极间电压的第i个谷底导通,变压器U1的副边绕组的输出电流与乘积呈正相关。相当于通过变压器U1的输出电流来控制MOS管U2在自身的漏极和源极间电压的第i个谷底导通,由于输出电流较稳定,MOS管U2导通时的谷底变化概率小,不会导致MOS管U2在不同周期导通时谷底来回切换,也就减小了切换的过程中导致的音频噪声,提高了用户体验。
[0059]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0060]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反馈模块2包括光耦U3和限流电阻R2,限流电阻R2的一端与变压器U1的副边绕组的正输出端连接,限流电阻R2的另一端与光耦U3的发光管的阳极连接,光耦U3的发光管的阴极接地,光耦U3的受光管的集电极与处理模块1连接,光耦U3的受光管的发射极接地。
[0061] 本实施例中,采用光耦U3和限流电阻R2作为反馈模块2,光耦U3的发光管通过限流电阻R2连接于变压器U1的副边绕组的正输出端,可以具体连接于二极管D1的阴极,发光管发光后使受光管导通,此时处理模块1可以通过反馈端,即FB引脚接收通过光耦U3传输的反馈电压,同时光耦U3的隔离作用也降低了噪声的影响,提高了准确性。
[0062] 请参照图4,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漏极和源极间电压的变化示意图。
[0063]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获取变压器U1的副边绕组的续流时间,包括:
[0064] 获取驱动端的驱动电压;
[0065] 获取MOS管U2与采样电阻R1之间的采样电压;
[0066] 根据驱动电压和采样电压之间的第一电压差获取MOS管U2的漏极与源极间的第二电压差;
[0067] 获取第二电压差连续位于预设电压范围内的时间作为变压器U1的副边绕组的续流时间。
[0068] 本实施例中,通过MOS管U2来获取变压器U1的副边绕组的续流时间。具体的,例如图4,图4中MOS管U2在其漏极和源极间电压 (即第二电压差)的第五谷底val5导通,导通后 变为低电平。其中 为驱动MOS管U2的PWM信号的预设周期,该预设周期的倒数即为预设频率。在一个预设周期内, 的高电平的起始点表示MOS管U2由闭合变为断开,此时变压器U1的原边绕组与副边绕组开始进行能量传递,变压器U1的副边绕组开始续流,到发生明显的下降时,续流结束,续流时间 即图4中所示; 为变压器U1的原边绕组的峰值电流,MOS管U2断开后就为0,在MOS管U2导通后,开始逐渐增大。
[0069] 其中,预设电压范围即限定了 (即第二电压差)位于 对应的范围内,进而处理模块1通过检测 的变化即可得到 。又考虑到 ,即第二电压差,与MOS管U2的栅极和源极间的电压差存在一定的转换关系,所以可以先获取MOS管U2的栅极和源极间的电压差,再获取 。具体的,由于处理模块1的驱动端输出的PWM信号用于驱动MOS管U2,所以驱动端与MOS管U2的控制端即栅极连接,可以得到栅极电压;可以通过采样端,即CS引脚,获取MOS管U2与采样电阻R1之间的采样电压,其可以为MOS管U2的源极电压;因而处理模块1就可以获取MOS管U2的栅极和源极间的电压差。
[0070] 综上,复用已有的反激准谐振系统中的元器件来获取续流时间,方便快捷,不需额外增加元器件,节省成本且提高了反激准谐振系统中元器件的利用率。
[0071]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根据反馈电压、预设频率和续流时间的乘积控制MOS管U2在自身的漏极和源极间电压的第i个谷底导通,包括:
[0072] 判定反馈电压、预设频率和续流时间的乘积位于预设的第i个谷底对应的数值范围内时,控制MOS管U2在自身的漏极和源极间电压的第i个谷底导通。
[0073] 本实施例,通过预设第i个谷底对应的数值范围,来实现MOS管U2在自身的漏极和源极间电压的第i个谷底导通。
[0074] 具体的,可以参照图5a和图5b,图5a中反馈电压 、续流时间 和预设频率的乘积为横轴的参数,当该乘积从高变低时,若 >1.0V,控制MOS管U2在第一个谷底val1导通;若1.0V> >0.8V,控制MOS管U2在第二个谷底val2导通;若0.8V>>0.6V,控制MOS管U2在第三个谷底val3导通;若0.6V> >0.4V,控制MOS管U2在第四个谷底val4导通;若0.4V> >0.2V,控制MOS管U2在第五个谷底val5导通;若0.2V> ,控制MOS管U2在第六个谷底val6导通;图5b中反馈电压、续流时间 和预设频率 的乘积为横轴的参数,当该乘积从低变高时,若0.4V>,控制MOS管U2在第六个谷底val6导通;若0.6V> >0.4V,控制MOS
管U2在第五个谷底val5导通;若0.8V> >0.6V,控制MOS管U2在第四个谷底val4导通;若1.0V> >0.8V,控制MOS管U2在第三个谷底val3导通;若1.2V>
>1.0V,控制MOS管U2在第二个谷底val2导通;若 >1.2V,控制MOS
管U2在第一个谷底val1导通。其中,具体的数值范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0075] 在获取反馈电压 、续流时间 和预设频率 的乘积后,判断该乘积处于的数值范围,然后就可以控制MOS管U2在该数值范围对应的谷底导通。
[0076] 综上,根据与输出电流呈正相关的反馈电压 、续流时间 和预设频率 的乘积来控制谷底导通,由于输出电流的变化缓慢,比较稳定,从而避免了谷底切换造成的音频噪声。
[0077]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反激准谐振系统还包括控制器,与变压器U1的副边绕组的正输出端连接,用于切换变压器U1的副边绕组的输出电压。
[0078] 本实施例中,反激准谐振系统还可以包括控制器,来切换变压器U1的副边绕组的输出电压,从而满足更多的输出电压需求,更具体的连接关系可以参照图2;同时参照图2,反激准谐振系统还可以包括设置于变压器U1的原边绕组处的电感、电容和二极管,用于吸收漏感;还可以包括设置于变压器U1的副边绕组的正输出端的电容,进行储能。
[0079]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根据反馈电压、预设频率和续流时间的乘积控制MOS管U2在自身的漏极和源极间电压的第i个谷底导通包括:
[0080] 将公式 代入公式 中得到公式,其中, 为变压器U1的原边绕组的
峰值电流, 为反馈电压, 为采样电阻R1的阻值, 为处理模块1内部的预设值,为变压器U1的副边绕组的输出电流, 为续流时间, 为PWM信号的预设频率, 为变压器U1的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的匝数比, 为常量;
[0081] 基于公式 来根据反馈电压 、预设频率 和续流时间的乘积控制MOS管U2在自身的漏极和源极间电压的第i个谷底导通。
[0082] 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公式 ,由反馈电压 (其可以通过光耦U3获取)、采样电阻R1的阻值 和处理模块1内部的预设值 来获取变压器U1的原边绕组的峰值电流 ;同时,可以由公式 来获取变压器U1的副边绕组的输
出电流 , 为续流时间, 为PWM信号的预设频率, 为变压器U1的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的匝数比,再将公式 代入其中,即可得到
,其中,由于 对于一个确定的反激
准谐振系统来说是固定的常量,所以反馈电压 、预设频率 和续流时间 的乘积与变压器U1的副边绕组的输出电流 呈正相关,通过获取上述乘积,就可以相应的表征输出电流 的大小,而处理模块1内部可以预设第i个谷底与 的对应关系,进而就能实现根据 来控制MOS管U2在自身的漏极和源极间电压的第i个谷底导通。
[0083] 综上,通过反馈电压 、预设频率 和续流时间 的乘积来实现根据输出电流 控制谷底导通,实现的装置简单,同时避免了根据输出电压来控制谷底导通的不稳定性。
[0084] 请参照图6,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反激准谐振系统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应用于反激准谐振系统,反激准谐振系统包括变压器U1、MOS管U2、采样电阻R1、二极管D1和反馈模块2;电源、变压器U1的原边绕组、MOS管U2和采样电阻R1依次串联,二极管D1和变压器U1的副边绕组串联;反馈模块2用于根据变压器U1的副边绕组的输出电压获取反馈电压;
[0085] 反激准谐振系统的控制系统,包括:
[0086] 反馈电压获取单元3,用于接收反馈模块2获取的反馈电压;
[0087] 预设频率获取单元4,用于获取自身驱动端输出的驱动MOS管U2的PWM信号的预设频率;
[0088] 续流时间获取单元5,用于获取变压器U1的副边绕组的续流时间;
[0089] 导通控制单元6,用于根据反馈电压、预设频率和续流时间的乘积控制MOS管U2在自身的漏极和源极间电压的第i个谷底导通,i为正整数,变压器U1的副边绕组的输出电流与乘积呈正相关。
[0090] 对于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反激准谐振系统的控制系统的介绍,请参照上述实施例,本申请此处不再赘述。
[0091] 请参照图7,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处理模块1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0092] 存储器7,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0093] 处理器8,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反激准谐振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0094] 对于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处理模块1的介绍,请参照上述实施例,本申请此处不再赘述。
[0095] 请参照图2,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反激准谐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处理模块1,还包括变压器U1、MOS管U2、采样电阻R1、二极管D1和反馈模块2;电源、变压器U1的原边绕组、MOS管U2和采样电阻R1依次串联,二极管D1和变压器U1的副边绕组串联;反馈模块2用于根据变压器U1的副边绕组的输出电压获取反馈电压。
[0096] 对于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反激准谐振系统中处理模块1的介绍,请参照上述实施例,本申请此处不再赘述。
[0097]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源适配器,包括反激准谐振系统。
[0098] 对于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源适配器中反激准谐振系统的介绍,请参照上述实施例,本申请此处不再赘述。
[0099]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100]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