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PLC控制的隧道交通雷达警示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0073506.X

文献号 : CN11439992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朱海光

申请人 : 杭州安众电气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PLC控制的隧道交通雷达警示系统,包括隧道,内部设有行车道,行车道中间路段横向设有人行横道,人行横道包括若干压力板,下端设置有压力检测装置;各压力板的两侧开设有若干第一升降槽口,内设有防护装置;人行横道两侧均设置有雷达测速装置;距离人行横道两侧第二预设距离处均设置有警示装置;各压力检测装置、防护装置和警示装置均连接PLC控制装置,PLC控制装置在压力数值大于预设的压力阈值且在车速数值大于预设的车速阈值时,生成包含防护指令;防护装置根据防护指令驱动相关的升降机构升起,并驱动两个防护板旋转至合并贴合后与两对防护板相抵,构成行人防护区域。本发明提升了隧道内行人过人行横道的安全性。

权利要求 :

1.一种基于PLC控制的隧道交通雷达警示系统,包括隧道(1),所述隧道(1)内部设置有行车道(11),所述行车道(1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栏杆(12),所述行车道(11)的中间路段横向设置有人行横道(13),所述人行横道(13)的左侧架设有行人红绿灯(14),所述栏杆(12)与所述人行横道(13)相抵处开设有行人通口(15),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横道(13)包括均匀横向排列的若干压力板(2),各所述压力板(2)的下端均设置有压力检测装置,所述压力检测装置用于实时检测所述压力板(2)上的压力,以生成压力数值;

各所述压力板(2)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第一升降槽口,所述第一升降槽口内设置有防护装置(5),所述防护装置(5)包括第一升降机构(51)、旋转机构(52)和防护板(53),所述旋转机构(52)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机构(51)上端,所述防护板(53)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旋转机构(52)的侧边;

所述人行横道(13)两侧均设置有雷达测速装置(6),所述雷达测速装置(6)用于实时检测距离所述人行横道(13)两侧第一预设距离处的车辆的车速,以生成车速数值;

距离所述人行横道(13)两侧第二预设距离处均设置有警示装置(7),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

所述行人红绿灯(14)、各所述压力检测装置、所述防护装置(5)和所述警示装置(7)均信号连接一PLC控制装置(8),所述PLC控制装置(8)在所述压力数值大于预设的压力阈值且在所述车速数值大于预设的车速阈值时,生成防护指令;

所述防护装置(5)根据所述防护指令驱动所述防护指令相关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51)升起,同时驱动远离所述行人通口(15)处的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旋转机构(52)旋转,带动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防护板(53)转动至合并贴合后与平行于所述人行横道(13)的两对所述防护板(53)相抵,构成行人防护区域;

所述PLC控制装置(8)在对所述行人红绿灯(14)输出红灯驱动信号的同时,生成禁止通行指令,靠近所述行人通口(15)的所述防护装置(5)根据所述禁止通行指令驱动所述禁止通行指令相关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51)升起,并驱动靠近所述行人通口(15)的两个所述旋转机构(52)旋转,带动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防护板(53)转动至合并贴合,以封闭所述行人通口(15);

所述PLC控制装置(8)在对所述行人红绿灯(14)输出绿灯驱动信号的同时,生成一警示指令,所述警示装置(7)根据所述警示指令生成警示图像,以提醒距离所述人行横道(13)第二预设距离处的车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LC控制的隧道交通雷达警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53)包括防护壳体(531)和连接套管(532),所述防护壳体(531)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套管(532),所述连接套管(532)由铁磁性材料制成;

所述防护壳体(531)内部设置有缓冲板(537);

所述缓冲板(537)的侧边横向开设有若干蜂窝柱状孔洞,所述蜂窝柱状孔洞内设有活塞运动件(534)和弹性收缩件(535),所述弹性收缩件(535)一端固定在所述蜂窝柱状孔洞内,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塞运动件(534)的尾部,若干所述活塞运动件(534)的头部均贯穿所述防护壳体(531)且连接有竖直放置的磁性连接板(536);

当所述防护板(53)转动至合并贴合时,相对设置的一对所述磁性连接板(536)磁性连接,当所述防护板(53)转动至与相邻所述防护板(53)的连接套管(532)相抵时,所述防护板(53)的所述磁性连接板(536)磁性连接相邻所述防护板(53)的所述连接套管(5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PLC控制的隧道交通雷达警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体(531)的外表壁均匀涂覆有反光涂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PLC控制的隧道交通雷达警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体(531)由防震抗压材料制成,所述缓冲板(537)由柔性缓冲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LC控制的隧道交通雷达警示系统,其特征在于:距离所述人行横道(13)两侧的第一预设距离处开设有第二升降槽口,所述第二升降槽口内设置有缓冲装置(10),所述缓冲装置(10)包括第二升降机构(101)和缓冲组件(102),所述缓冲组件(102)设置在所述第二升降机构(101)上端;

所述缓冲装置(10)根据所述防护指令驱动所述第二升降机构(101)升起,以使所述缓冲组件(102)减速所述车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PLC控制的隧道交通雷达警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102)包括条形的缓冲套壳(1021)、缓冲垫板(1022)、第一缓冲支板(1103)、第二缓冲支板(1023)和若干弹性缓冲件(1024),所述缓冲套壳(1021)的侧边沿固定在所述行车道(11)的路面上,所述缓冲套壳(1021)的下端开设有放置槽口,所述缓冲垫板(1022)填充在所述放置槽口内,所述第二缓冲支板(1023)固定贴合在所述缓冲垫板(1022)的下端,所述第一缓冲支板(1103)与所述第二缓冲支板(1023)互相平行且位于所述第二缓冲支板(1023)下端,若干所述弹性缓冲件(1024)固定夹设在所述第一缓冲支板(1103)与所述第二缓冲支板(1023)之间;

所述缓冲套壳(1021)由柔性可拉伸材料制成,所述缓冲垫板(1022)由柔性缓冲材料制成,所述第一缓冲支板(1103)与所述第二缓冲支板(1023)均由刚性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LC控制的隧道交通雷达警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第一光照强度检测装置(23)和若干第二光照强度检测装置(24),所述第一光照强度检测装置(23)固定安装在所述隧道(1)外部的两个隧道(1)口处,所述第二光照强度检测装置(24)固定安装在隧道(1)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光照强度检测装置(23)和所述第二光照强度检测装置(24)均信号连接所述PLC控制装置(8),所述PLC控制装置(8)还信号连接有调光模块,所述调光模块信号连接有若干路灯,所述路灯固定安装在所述隧道(1)的两端内侧壁上;

所述第一光照强度检测装置(23)用于实时检测外部环境中的光照强度,以生成第一光照强度值;所述第二光照强度检测装置(24)用于实时检测所述隧道(1)内的光照强度,以生成第二光照强度值;

所述PLC控制装置(8)根据所述第一光照强度值生成相应的驱动调整信号,所述调光模块根据所述驱动调整信号调整对所述路灯的输出波形,直至所述第一光照强度值和所述第二光照强度值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差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LC控制的隧道交通雷达警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灯识别装置(21)和语音播报装置(22),所述车灯识别装置(21)和所述语音播报装置(22)均信号连接所述PLC控制装置(8),所述车灯识别装置(21)和所述语音播报装置(22)均固定架设在所述人行横道(13)的两侧,所述车灯识别装置(21)用于按照预设周期拍摄距离所述人行横道(13)两侧第一预设距离处的车辆的实时图像,并对所述实时图像中的车灯进行识别,得到一车灯识别结果;

所述PLC控制装置(8)根据所述车灯识别结果及所述车速数值生成一语音提醒指令,所述语音播报装置(22)根据所述语音提醒指令播报警示语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LC控制的隧道交通雷达警示系统,其特征在于:相对设置的一对所述第一升降槽口之间连通有第一联动腔体,所述第一联动腔体内设置有第一联动件,所述第一联动件分别连接相对设置的一对所述第一升降机构(51),并用于联动相对设置的一对所述第一升降机构(51)。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PLC控制的隧道交通雷达警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升降槽口与所述第二升降槽口之间均连通有第二联动腔体,所述第二联动腔体内设置有第二联动件,所述第二联动件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机构(51)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101),并用于联动所述第一升降机构(51)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101)。

说明书 :

一种基于PLC控制的隧道交通雷达警示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交通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PLC控制的隧道交通雷达警示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山区隧道、军事隧道等。开通隧道极大缩短了交通距离。隧道不但是车道,也设置有人行横道,具备供人横穿隧道的功能。山区隧道建设在山区地区。在山区地区的长居人群一般为老人或小孩,山区隧道中的人行横道为长居在山区地区中的老人或小孩的出行提供了便利,因此山区隧道中人行横道的主要使用人群为老人或小孩。老人或小孩在山区隧道的穿过人行横道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因步行速度不快而导致人行横道的绿灯结束转为红灯但未走完人行横道的现象。由于隧道中的光线条件不好,且空气密度较大,光的折射效果更加明显,司机眼球接收的是折射的光线,所视物体有一定的误差,判断的准确度与隧道外差别较大。因此,司机可能看不清老人或小孩在隧道内人行横道上行走,而只看到了较为明显的行车红绿灯,当看清人时来不及处理而酿成车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PLC控制的隧道交通雷达警示系统,用于提升隧道内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的安全性。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PLC控制的隧道交通雷达警示系统,包括隧道,所述隧道内部设置有行车道,所述行车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栏杆,所述行车道的中间路段横向设置有人行横道,所述人行横道的左侧架设有行人红绿灯,所述栏杆与所述人行横道相抵处开设有行人通口,其特征在于:
[0005] 所述人行横道包括均匀横向排列的若干压力板,各所述压力板的下端均设置有压力检测装置,所述压力检测装置用于实时检测所述压力板上的压力,以生成压力数值;
[0006] 各所述压力板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第一升降槽口,所述第一升降槽口内设置有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包括第一升降机构、旋转机构和防护板,所述旋转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上端,所述防护板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旋转机构的侧边;
[0007] 所述人行横道两侧均设置有雷达测速装置,所述雷达测速装置用于实时检测距离所述人行横道两侧第一预设距离处的车辆的车速,以生成车速数值;
[0008] 距离所述人行横道两侧第二预设距离处均设置有警示装置,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
[0009] 所述行人红绿灯、各所述压力检测装置、所述防护装置和所述警示装置均信号连接一PLC控制装置,所述PLC控制装置在所述压力数值大于预设的压力阈值且在所述车速数值大于预设的车速阈值时,生成防护指令;
[0010] 所述防护装置根据所述防护指令驱动所述防护指令相关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升起,并驱动远离所述行人通口处的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旋转机构旋转,带动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防护板转动至合并贴合后与平行于所述人行横道的两对所述防护板相抵,构成行人防护区域;
[0011] 所述PLC控制装置在对所述行人红绿灯输出红灯驱动信号的同时,生成禁止通行指令,靠近所述行人通口的所述防护装置根据所述禁止通行指令驱动所述禁止通行指令相关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升起,同时驱动靠近所述行人通口的两个所述旋转机构旋转,带动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防护板转动至合并贴合,以封闭所述行人通口;
[0012] 所述PLC控制装置在对所述行人红绿灯输出绿灯驱动信号的同时,生成一警示指令,所述警示装置根据所述警示指令生成警示图像,以提醒距离所述人行横道第二预设距离处的车辆。
[0013]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板包括防护壳体和连接套管,所述防护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套管,所述连接套管由铁磁性材料制成;
[0014] 所述防护壳体内部设置有缓冲板;
[0015] 所述缓冲板的侧边横向开设有若干蜂窝柱状孔洞,所述蜂窝柱状孔洞内设有活塞运动件和弹性收缩件,所述弹性收缩件一端固定在所述蜂窝柱状孔洞内,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塞运动件的尾部,若干所述活塞运动件的头部均贯穿所述防护壳体且连接有竖直放置的磁性连接板;
[0016] 当所述防护板转动至合并贴合时,相对设置的一对所述磁性连接板磁性连接,当所述防护板转动至与相邻所述防护板的连接套管相抵时,所述防护板的所述磁性连接板磁性连接相邻所述防护板的所述连接套管。
[0017]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壳体的外表壁均匀涂覆有反光涂料。
[0018]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壳体由防震抗压材料制成,所述缓冲板由柔性缓冲材料制成。
[0019] 进一步地,距离所述人行横道两侧的第一预设距离处开设有第二升降槽口,所述第二升降槽口内设置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第二升降机构和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上端;
[0020] 所述缓冲装置根据所述防护指令驱动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升起,以使所述缓冲组件减速所述车辆。
[0021]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条形的缓冲套壳、缓冲垫板、第一缓冲支板、第二缓冲支板和若干弹性缓冲件,所述缓冲套壳的侧边沿固定在所述行车道的路面上,所述缓冲套壳的下端开设有放置槽口,所述缓冲垫板填充在所述放置槽口内,所述第二缓冲支板固定贴合在所述缓冲垫板的下端,所述第一缓冲支板与所述第二缓冲支板互相平行且位于所述第二缓冲支板下端,若干所述弹性缓冲件固定夹设在所述第一缓冲支板与所述第二缓冲支板之间;
[0022] 所述缓冲套壳由柔性可拉伸材料制成,所述缓冲垫板由柔性缓冲材料制成,所述第一缓冲支板与所述第二缓冲支板均由刚性材料制成。
[0023] 进一步地,还包括若干第一光照强度检测装置和若干第二光照强度检测装置,所述第一光照强度检测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隧道外部的两个隧道口处,所述第二光照强度检测装置固定安装在隧道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光照强度检测装置和所述第二光照强度检测装置均信号连接所述PLC控制装置,所述PLC控制装置还信号连接有调光模块,所述调光模块信号连接有若干路灯,所述路灯固定安装在所述隧道的两端内侧壁上;
[0024] 所述第一光照强度检测装置用于实时检测外部环境中的光照强度,以生成第一光照强度值;所述第二光照强度检测装置用于实时检测所述隧道内的光照强度,以生成第二光照强度值;
[0025] 所述PLC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第一光照强度值生成相应的驱动调整信号,所述调光模块根据所述驱动调整信号调整对所述路灯的输出波形,直至所述第一光照强度值和所述第二光照强度值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差值。
[0026] 进一步地,还包括车灯识别装置和语音播报装置,所述车灯识别装置和所述语音播报装置均信号连接所述PLC控制装置,所述车灯识别装置和所述语音播报装置均固定架设在所述人行横道的两侧,所述车灯识别装置用于按照预设周期拍摄距离所述人行横道两侧第一预设距离处的车辆的实时图像,并对所述实时图像中的车灯进行识别,得到一车灯识别结果;
[0027] 所述PLC控制装置根据所述车灯识别结果及所述车速数值生成一语音提醒指令,所述语音播报装置根据所述语音提醒指令播报警示语音。
[0028] 进一步地,相对设置的一对所述第一升降槽口之间连通有第一联动腔体,所述第一联动腔体内设置有第一联动件,所述第一联动件分别连接相对设置的一对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并用于联动相对设置的一对所述第一升降机构。
[0029] 进一步地,各所述第一升降槽口与所述第二升降槽口之间均连通有第二联动腔体,所述第二联动腔体内设置有第二联动件,所述第二联动件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并用于联动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
[003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31] 本发明在人行横道的两侧设置可升降的防护装置,使得雷达测试装置检测到第一预设距离处的车辆车速过快且压力检测装置检测到压力板上有行人踩踏时,控制旋转机构升起并带动防护板旋转贴合,形成行人防护区域,实现了对行人的有效防护,提升了行人通行人行横道的安全性;同时在行人红绿灯为红灯时,控制旋转机构升起并带动防护板封闭栏杆,禁止行人闯红灯,进一步提升了行人通行人行横道的安全性;本发明还在距离人行横道第二预设距离处设置警示装置,以在行人红绿灯为绿灯时提醒车辆提前减速,更进一步提升了行人通行人行横道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32] 图1是本发明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0033] 图2是本发明中隧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3是本发明中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4是本发明中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5是本发明中防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7] 附图标记:1、隧道;11、行车道;12、栏杆;13、人行横道;14、行人红绿灯;15、行人通口;2、压力板;5、防护装置;501、第二齿轮;502、第五齿轮;51、第一升降机构;510、第一齿轮;511、驱动电机;512、第一丝杆;513、第一滑块;514、第一限位板;515、第一限位块;516、第一滑杆;517、第二滑块;518、第二限位块;52、旋转机构;521、旋转电机;522、旋转轴;53、防护板;531、防护壳体;532、连接套管;534、活塞运动件;535、弹性收缩件;536、磁性连接板;537、缓冲板;6、雷达测速装置;7、警示装置;8、PLC控制装置;10、缓冲装置;101、第二升降机构;1011、轴承座;1012、第二丝杆;1014、第二限位板;1015、第三限位块;1016、第三齿轮;1017、第四齿轮;1018、第二滑杆;1101、第二支撑板;1102、推动杆;1103、第一缓冲支板;102、缓冲组件;1021、缓冲套壳;1022、缓冲垫板;1023、第二缓冲支板;1024、弹性缓冲件;
21、车灯识别装置;22、语音播报装置;23、第一光照强度检测装置;24、第二光照强度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39]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基于PLC控制的隧道交通雷达警示系统,包括隧道1,隧道1内部设置有行车道11,行车道1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栏杆12,行车道11的中间路段横向设置有人行横道13,人行横道13的左侧架设有行人红绿灯14,栏杆12与人行横道13相抵处开设有行人通口15,其特征在于:
[0040] 人行横道13包括均匀横向排列的若干压力板2,各压力板2的下端均设置有压力检测装置,压力检测装置用于实时检测压力板2上的压力,以生成压力数值;
[0041] 各压力板2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第一升降槽口,第一升降槽口内设置有防护装置5,防护装置5包括第一升降机构51、旋转机构52和防护板53,旋转机构52固定设置在第一升降机构51上端,防护板53可转动地连接在旋转机构52的侧边;
[0042] 人行横道13两侧均设置有雷达测速装置6,雷达测速装置6用于实时检测距离人行横道13两侧第一预设距离处的车辆的车速,以生成车速数值;
[0043] 距离人行横道13两侧第二预设距离处均设置有警示装置7,第二预设距离大于第一预设距离;
[0044] 行人红绿灯14、各压力检测装置、防护装置5和警示装置7均信号连接一PLC控制装置8,PLC控制装置8在压力数值大于预设的压力阈值且在车速数值大于预设的车速阈值时,生成防护指令;
[0045] 防护装置5根据防护指令驱动防护指令相关的第一升降机构51升起,同时驱动远离所述行人通口15处的相对设置的两个旋转机构52旋转,带动相对设置的两个防护板53转动至合并贴合后与平行于人行横道13的两对防护板53相抵,构成行人防护区域;
[0046] PLC控制装置8在对行人红绿灯14输出红灯驱动信号的同时,生成禁止通行指令,靠近行人通口15的防护装置5根据禁止通行指令驱动禁止通行指令相关的第一升降机构51升起,同时驱动靠近行人通口15的两个旋转机构52旋转,带动相对设置的两个防护板53转动至合并贴合,以封闭行人通口15;
[0047] PLC控制装置8在对行人红绿灯14输出绿灯驱动信号的同时,生成一警示指令,警示装置7根据警示指令生成警示图像,以提醒距离人行横道13第二预设距离处的车辆。
[0048]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距离可以为100米,第二预设距离可以为150米。压力检测装置可以为型号为BP800的压力传感器。雷达测速装置6可以为DH4971的雷达测试仪。
[0049] 各压力传感器被预先标识有不同的第一编号,第一编号用于表示各压力传感器的设备编号。同时,各防护装置5被预先标识有不同的第二编号,第二编号用于表示各防护装置5的设备编号。位于压力传感器两侧的第一升降槽口内的两个防护装置5的第二编号与该压力传感器的第一编号相关联。当压力传感器检测生成压力数值并发送至PLC控制装置8后,PLC控制装置8将压力数值与压力阈值进行比较,该压力阈值可以为200N,当压力数值大于200N时表明有行人在人行横道13上行走。同时PLC控制装置8将雷达测试仪检测到的车速数值与车速阈值进行比较,该车速阈值可以为30KM/H,当车速数值大于30KM/H时表明车速过快,存在碰撞行人的隐患。PLC控制装置8在压力数值大于200N且车速数值大于30KM/H时生成控制防护指令,该防护指令与相应压力传感器的第一编号和相应防护装置5的第二编号相关联。PLC控制装置8将该防护指令发送至第二编号相对应的防护装置5,如图2所示,第二编号为S1、S2、S3、S4、S5和S6的防护装置5的升降机构升起,第二编号为S1和S2的的防护装置5的旋转机构52带动相对设置的两个防护板53转动至旋转至合并贴合,同时第二编号为S3、S4、S5和S6的防护装置5的旋转机构52不转动,使得第二编号为S3、S4、S5和S6的防护装置5的防护板53与第二编号为S1和S2的的防护装置5的防护板53相抵,构成行人防护区域。当雷达测速仪检测不到车速数值的3秒钟后,PLC控制装置8控制第二编号为S1和S2的的防护装置5的旋转机构52旋转,带动相对设置的两个防护板53转动至互相平行,最终使得第二编号为S1、S2、S3、S4、S5和S6的防护装置5的第一升降机构51下降,直至各防护装置5完全降至第一升降槽口内部,使得旋转机构52的上端面与人行横道13的地面齐平。
[0050] 行人红绿灯14用于根据PLC控制装置8输出的驱动信号控制不同颜色的灯珠亮起。其中,驱动信号包括绿灯驱动信号、红灯驱动信号和黄灯驱动信号。PLC控制装置8在生成红灯驱动信号的同时,生成禁止通行指令,该禁止通行指令与靠近行人通口15的防护装置5的第二编号相关联。靠近行人通口15的两对防护装置5根据禁止通行指令驱动自身的升降机构升起,再驱动自身的旋转机构52旋转至与相对设置的旋转机构52合并贴合,实现对行人通口15的封闭,避免行人闯红灯,进一步提升本技术方案的安全性。
[0051] 警示装置7可以为电子广告牌,PLC控制装置8在生成绿灯驱动信号的同时,生成警示指令,并发送给电子广告牌。电子广告牌根据警示指令生成前方行人正在行走的警示语或行人行走图像,以提醒行车的司机提前减速,提升了本技术方案的安全性。
[0052] 本技术方案在人行横道13的两侧设置可升降的防护装置5,使得雷达测试装置检测到第一预设距离处的车辆车速过快且压力检测装置检测到压力板2上有行人踩踏时,控制防护装置5升起并旋转贴合,形成行人防护区域,实现了对行人的有效防护,提升了行人通行人行横道13的安全性;同时在行人红绿灯14为红灯时,控制防护装置5升起并封闭栏杆12,禁止行人闯红灯,进一步提升了行人通行人行横道13的安全性;本技术方案还在距离人行横道13第二预设距离处设置警示装置7,以在行人红绿灯14为绿灯时提醒车辆提前减速,更进一步提升了行人通行人行横道13的安全性。
[005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升降机构51包括驱动组件和同步组件,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511、第一丝杆512、第一滑块513、第一限位板514和第一限位块515,驱动电机511固定在第一升降槽口的底端内壁上端,驱动电机511的输出轴竖直朝上且同轴连接第一丝杆512,第一滑块513螺纹连接在第一丝杆512上,第一限位块515固定在第一丝杆512远离驱动电机511的一端,第一限位板514内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块513滑动套接在第一滑槽内部;
[0054] 同步组件包括第一滑杆516、第二滑块517和第二限位块518,第一滑杆516竖直固定在第一升降槽口的底端内壁上端,第二滑块517滑动套接在第一滑杆516上,第二限位块518固定在第一滑杆516远离第一升降槽口的底端内壁的一端;
[0055] 第一滑块513与第二滑块517之间固定有水平放置的第一支撑板,旋转机构52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上端。
[0056] 驱动电机511驱动第一丝杆512旋转,进而通过第一限位板514限制第一滑块513在第一丝杆512上升降。同步组件用于协同驱动组件一起带动第一支撑板进行升降,提升了本技术方案的结构稳定性。
[0057] 优选的,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一升降槽口之间连通有第一联动腔体,第一联动腔体内设置有第一联动件,第一联动件分别连接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一升降机构51,并用于联动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一升降机构51。
[0058]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联动件可以为同步链条。第一丝杆512上固定套接有第一齿轮510,第一齿轮510啮合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二齿轮501,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二齿轮501之间通过同步链条啮合连接。通过在第一联动腔体内的同步链条实现了相对设置的第一升降机构51之间的传动,使得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一升降机构51中的一个驱动电机511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另一个驱动电机511驱动一对第一升降机构51进行升降。
[0059]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机构52包括旋转电机521和旋转轴522;
[0060] 旋转电机521竖直朝上地固定在第一支撑板上端,旋转电机521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旋转轴522,旋转轴522的外表壁上套接有连接套管532。
[0061] 优选的,如图5所示,防护板53包括防护壳体531和连接套管532,防护壳体531的一侧固定连接连接套管532,连接套管532由铁磁性材料制成;
[0062] 防护壳体531内部设置有缓冲板537;
[0063] 缓冲板537的侧边横向开设有若干蜂窝柱状孔洞,蜂窝柱状孔洞内设有活塞运动件534和弹性收缩件535,弹性收缩件535一端固定在蜂窝柱状孔洞内,另一端固定连接活塞运动件534的尾部,若干活塞运动件534的头部均贯穿防护壳体531且连接有竖直放置的磁性连接板536;
[0064] 当防护板53转动至合并贴合时,相对设置的一对磁性连接板536磁性连接,当防护板53转动至与相邻防护板53的连接套管532相抵时,防护板53的磁性连接板536磁性连接相邻防护板53的连接套管532。
[0065]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活塞运动件534可以为活塞杆,弹性收缩件535可以为拉簧。当防护板53转动至合并贴合时,相对设置的一对磁性连接板536在磁力的作用下磁性相吸,实现了两块防护板53之间的磁吸连接,提升了两块防护板53之间的连接结构强度,避免两块防护板53之间存在缝隙,提升了行人的安全性。此时活塞杆在磁力的作用下被拉伸至外部,拉簧处于拉伸状态。当相对设置的防护板53转动至互相分离时,活塞杆在拉簧的作用下收缩,带动磁性连接板536回缩,避免活塞杆一直伸在外部,减少外部环境对活塞杆的损坏,提升本技术方案的耐用性。
[0066] 当防护板53转动至与相邻防护板53的连接套管532相抵时,该防护板53的磁性连接板536磁性连接相邻防护板53的连接套管532,提升了相邻两块防护板53之间的连接结构强度,实现了对行人的侧边保护。当该防护板53转动至相邻防护板53的连接套管532分离时,活塞杆在拉簧的作用下收缩,带动磁性连接板536回缩。
[0067] 优选的,防护壳体531的外表壁均匀涂覆有反光涂料。
[0068]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防护壳体531的外表壁均匀涂覆反光涂料,实现了对外部光线的有效反射,实现对行车司机的进一步提醒。
[0069] 优选的,防护壳体531由防震抗压材料制成,缓冲板537由柔性缓冲材料制成。
[0070]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防震抗压材料制作防护壳体531,提升了防护壳体531的抗压性能,通过使用柔性缓冲材料制作缓冲板537,进一步提升了本技术方案对行人的安全防护性能。更进一步地,防震抗压材料可以为塑胶,柔性缓冲材料可以为泡棉。
[0071] 优选的,距离人行横道13两侧的第一预设距离处开设有第二升降槽口,第二升降槽口内设置有缓冲装置10,缓冲装置10包括第二升降机构101和缓冲组件102,缓冲组件102设置在第二升降机构101上端;
[0072] 缓冲装置10根据防护指令驱动第二升降机构101升起,以使缓冲组件102减速车辆。
[0073]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缓冲装置10,实现了在车辆的车速过快且人行横道13上有人行走时抬升缓冲组件102,实现了车辆的减速,提升了本技术方案的安全性。
[0074] 本实施例中,第二升降机构101包括相对设置若干对从动组件和同步组件,从动组件包括轴承座1011、第二丝杆1012、第三滑块、第二限位板1014和第三限位块1015,轴承座1011固定在第二升降槽口的底端内壁上端,轴承座1011内部嵌设有滚珠轴承,第二丝杆
1012竖直朝上且螺纹套接在滚珠轴承内部,第三滑块螺纹连接在第二丝杆1012上,第二限位块518固定在第二丝杆1012远离第二升降槽口的底端内壁的一端,第二限位板1014内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块517滑动套接在第二滑槽内部;
[0075] 各第一升降槽口与第二升降槽口之间均连通有第二联动腔体,第二联动腔体内设置有第二联动件,第二联动件连接第一升降机构51和第二升降机构101,并用于联动第一升降机构51和第二升降机构101。进一步地,第二联动件可以为联动链条。第二丝杆1012上固定套接有第三齿轮1016,第二齿轮501同轴连接有第五齿轮502,第三齿轮1016啮合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四齿轮1017,第四齿轮1017的直径小于第五齿轮502,第五齿轮502和第四齿轮1017之间通过联动链条啮合连接;
[0076] 同步组件包括第二滑杆1018、第四滑块和第四限位块,第二滑杆1018竖直固定在第二升降槽口的底端内壁上端,第四滑块滑动套接在第二滑杆1018上,第四限位块固定在第二滑杆1018远离第二升降槽口的底端内壁的一端;
[0077] 第三滑块与第四滑块之间设置有水平放置的第二支撑板1101,第二支撑板1101上端固定连接有竖直放置的一对推动杆1102,一对推动杆110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支板1103。
[0078]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五齿轮502通过联动链条带动第四齿轮1017转动,进而带动第三齿轮1016转动,以驱动第二丝杆1012转动,实现驱动第二滑块517在第二限位件内上下滑动。进而联动同步组件带动第二支撑板1101进行升降。
[0079] 本实施例中,第三滑块朝向第二支撑板1101一侧开设有放置槽口,放置槽口内固定设置有水平放置的微型气缸,微型气缸信号连接PLC控制装置8,微型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五限位块,第二支撑板朝向第三滑块一侧开设有限位槽口,限位槽口与第五限位块的形状相适配。
[0080] 微型气缸受PLC控制装置8驱动推动第五限位块运动,实现第三滑块与第二支撑板1101之间的可调节连接。微型气缸预先标识有第三编号,第三编号用于表示微型气缸的设备编号。第三编号与防护装置5的第二编号相关联。当PLC控制装置8控制其中一个防护装置
5进行升降时,驱动相应的微型气缸推动第五限位块至限位槽口内,使得第三滑块与相应的第五限位块固定。同时PLC控制装置8控制与第二编号不关联的第三编号所对应的微型气缸将第五限位块从限位槽口内拔出,使得第三滑块与相应的第五限位块分离。避免其中一个防护装置5带动缓冲装置10进行升降时联动其余防护装置5。
[0081] 优选的,缓冲组件102包括条形的缓冲套壳1021、缓冲垫板1022、第一缓冲支板1103、第二缓冲支板1023和若干弹性缓冲件1024,缓冲套壳1021的侧边沿固定在行车道11的路面上,缓冲套壳1021的下端开设有放置槽口,缓冲垫板1022填充在放置槽口内,第二缓冲支板1023固定贴合在缓冲垫板1022的下端,第一缓冲支板1103与第二缓冲支板1023互相平行且位于第二缓冲支板1023下端,若干弹性缓冲件1024固定夹设在第一缓冲支板1103与第二缓冲支板1023之间;
[0082] 缓冲套壳1021由柔性可拉伸材料制成,缓冲垫板1022由柔性缓冲材料制成,第一缓冲支板1103与第二缓冲支板1023均由刚性材料制成。
[0083]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弹性缓冲件1024可以为弹簧。通过在第一缓冲支板1103与第二缓冲支板1023之间设置若干弹簧,实现了在第一缓冲支板1103与第二缓冲支板1023之间的有效缓冲减震,提升了本技术方案的防震抗压性能。缓冲套壳1021由橡胶材料制成。缓冲垫板1022由泡沫制成。第一缓冲支板1103与第二缓冲支板1023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0084] 优选的,还包括若干第一光照强度检测装置23和若干第二光照强度检测装置24,第一光照强度检测装置23固定安装在隧道1外部的两个隧道1口处,第二光照强度检测装置24固定安装在隧道1的内侧壁上,第一光照强度检测装置23和第二光照强度检测装置24均信号连接PLC控制装置8,PLC控制装置8还信号连接有调光模块,调光模块信号连接有若干路灯,路灯固定安装在隧道1的两端内侧壁上;
[0085] 第一光照强度检测装置23用于实时检测外部环境中的光照强度,以生成第一光照强度值;第二光照强度检测装置24用于实时检测隧道1内的光照强度,以生成第二光照强度值;
[0086] PLC控制装置8根据第一光照强度值生成相应的驱动调整信号,调光模块根据驱动调整信号调整对路灯的输出波形,直至第一光照强度值和第二光照强度值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差值。
[0087]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光照强度检测装置23和第二光照强度检测装置24均可以为型号为ZRX‑24047的光照传感器。第一光照强度检测装置23和第二光照强度检测装置24均设置有3个。调光模块的型号可以为C4‑DM201‑Z,可以实现对多个路灯的无极调光。在本技术方案中,3个第一光照强度检测装置23采集到的第一光照强度值要经历先求和后平均的过程,得到第一光照强度值的均值。进而PLC控制装置8根据第一光照强度值的均值生成对调光模块的驱动调整信号,使得调光模块调整对各路灯的输出波形,进而使得隧道1内的各第二光照强度检测装置24检测到的第二光照强度值发生变化。同样的,PLC控制装置8对3个第二光照强度检测装置24采集到的第二光照强度值进行先求和后平均的过程,并将第二光照强度值的均值和第一光照强度值的均值进行做差得到差值,并将差值跟预设差值进行比较,当差值不小于预设差值时,持续调整对调光模块的驱动调整信号,直至差值小于预设差值。
[0088] 优选的,还包括车灯识别装置21和语音播报装置22,车灯识别装置21和语音播报装置22均信号连接PLC控制装置8,车灯识别装置21固定架设在人行横道13的两侧,语音播报装置22固定架设在人行横道13的两侧,车灯识别装置21用于按照预设周期拍摄距离人行横道13两侧第一预设距离处的车辆的实时图像,并对实时图像中的车灯进行识别,得到一车灯识别结果;
[0089] PLC控制装置8根据车灯识别结果及车速数值生成一语音提醒指令,语音播报装置22根据语音提醒指令播报警示语音。
[0090]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车灯识别装置21可以为智能摄像头,智能摄像头包括摄像模块和图像处理模块。语音播报装置22可以为广播音响。智能摄像头设置有两个,分别固定架设在人行横道13的两侧,且两个智能摄像头的朝向相反。预设周期可以为1秒。两个智能摄像头通过摄像模块每间隔1秒分别拍摄距离人行横道13两侧100米处的车辆的实时图像,并通过图像处理模块对实时图像中的车灯进行识别,得到包含车灯或不包含车灯的车灯识别结果,并发送至PLC控制装置8,当车灯识别结果为包含车灯且车速数据大于车速阈值时,表明距离人行横道13两侧100米处有车辆驶来且车速过快,因此PLC控制装置8生成语音提醒指令,使得语音播报装置22进行大功率广播,提醒行人有超速车正在驶来,注意行路安全,进一步提升了本技术方案的安全性。
[0091]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