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梁式双索结构及张拉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0322916.3

文献号 : CN11441207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卢立飞尧金金尤德清高晋栋司波马健张维廉王丰王泽强张开臣胡洋袁明明张峥鲍敏张晓迪张书欣杨越

申请人 :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穿梁式双索结构及张拉方法,涉及大直径双索结构施工技术领域,包括竖梁、垂直于所述竖梁且设置在所述竖梁侧部的穿索梁和锚固梁、设置在所述锚固梁上的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设置在所述穿索梁上的第一张拉装置和第二张拉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穿索梁和所述锚固梁之间的第一临时拉杆组件和第二临时拉杆组件;在穿索梁上沿所述穿索梁的延伸方向开设有长孔,所述第一拉索和所述第二拉索的顶部自下而上穿过所述长孔,第一张拉装置与第二张拉装置通过连接件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不仅使穿索梁上的张拉点满足施工强度,同时还保证了足够的施工空间来安装施工设备,并且该设备既可以对双索结构进行整体张拉,也可以对单索进行索力检测。

权利要求 :

1.一种穿梁式双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竖梁、垂直于所述竖梁且设置在所述竖梁侧部的穿索梁(1)和锚固梁(2)、设置在所述锚固梁(2)上的第一拉索(3)和第二拉索(4)、设置在所述穿索梁(1)上的第一张拉装置(5)和第二张拉装置(6)以及设置在所述穿索梁(1)和所述锚固梁(2)之间的第一临时拉杆组件(7)和第二临时拉杆组件(8);

在所述穿索梁(1)上沿所述穿索梁(1)的延伸方向开设有长孔(10),所述第一拉索(3)和所述第二拉索(4)的顶部自下而上穿过所述长孔(10),所述第一张拉装置(5)与所述第二张拉装置(6)通过连接件(9)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梁式双索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竖梁与所述锚固梁(2)之间且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有三个安装板(21),每相邻两个所述安装板(21)之间形成安装槽,所述第一拉索(3)和所述第二拉索(4)的底部伸入至所述安装槽中且与所述安装板(21)相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穿梁式双索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三个所述安装板(21)上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11),在所述第一拉索(3)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211)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圆心连线与所述第一拉索(3)相垂直,在所述第一安装孔(211)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穿设有第一安装销轴,所述安装板(21)与所述第一拉索(3)通过所述第一安装销轴固定连接;

在三个所述安装板(21)上均开设有第三安装孔(212),在所述第二拉索(4)的底部开设有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212)与所述第四安装孔的圆心连线与所述第二拉索(4)相垂直,在所述第三安装孔(212)与所述第四安装孔内穿设有第二安装销轴,所述安装板(21)与所述第二拉索(4)通过所述第二安装销轴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梁式双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拉装置(5)包括第一承力架(51)、设置在所述第一承力架(51)底部中间位置的第一承力套筒(5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承力架(51)底部且位于所述第一承力套筒(52)两侧的第一钢拉杆(53)和第二钢拉杆(54);

在所述第一承力架(5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张拉千斤顶(55)和第二张拉千斤顶(56),所述第一张拉千斤顶(55)与所述第一钢拉杆(53)连接,所述第二张拉千斤顶(56)与所述第二钢拉杆(54)连接,在所述第一钢拉杆(53)远离所述第一张拉千斤顶(55)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叉耳(57),所述第二钢拉杆(54)远离所述第二张拉千斤顶(56)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叉耳(58),所述第一叉耳(57)和所述第二叉耳(58)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穿索梁(1)的顶部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穿梁式双索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穿索梁(1)的顶部且位于所述长孔(1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张拉耳板(11)和第二张拉耳板(12),所述第一叉耳(57)套设在所述第一张拉耳板(11)上并通过第一销轴连接固定,所述第二叉耳(58)套设在所述第二张拉耳板(12)上并通过第二销轴连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梁式双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张拉装置(6)包括第二承力架(61)、设置在所述第二承力架(61)底部中间位置的第二承力套筒(6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承力架(61)底部且位于所述第二承力套筒(62)两侧的第三钢拉杆(63)和第四钢拉杆(64);

在所述第二承力架(61)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张拉千斤顶(65)和第四张拉千斤顶(66),所述第三张拉千斤顶(65)与所述第三钢拉杆(63)连接,所述第四张拉千斤顶(66)与所述第四钢拉杆(64)连接,在所述第三钢拉杆(63)远离所述第三张拉千斤顶(65)的一端连接有第三叉耳(67),所述第四钢拉杆(64)远离所述第四张拉千斤顶(66)的一端连接有第四叉耳(68),所述第三叉耳(67)和所述第四叉耳(68)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穿索梁(1)的顶部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穿梁式双索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穿索梁(1)的顶部且位于所述长孔(1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张拉耳板(13)和第四张拉耳板(14),所述第三叉耳(67)套设在所述第三张拉耳板(13)上并通过第三销轴连接固定,所述第四叉耳(68)套设在所述第四张拉耳板(14)上并通过第四销轴连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梁式双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临时拉杆组件(7)包括第一杆体(71)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杆体(71)两端的第五叉耳(72)和第六叉耳(73),所述第五叉耳(72)与所述穿索梁(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叉耳(73)与所述竖梁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穿梁式双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71)包括第一连接杆(711)、第二连接杆(712)以及第一调节套筒(713),所述第一连接杆(711)与所述第一调节套筒(713)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712)与所述第一调节套筒(713)的另一端螺纹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梁式双索结构的张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双索结构的受力特点,通过分析、比较各种施加钢拉索预应力的方法的优缺点和可行性,提取第一拉索(3)和第二拉索(4)的最大张拉力值,根据最大张拉力值,设计第一张拉装置(5)、第二张拉装置(6)、第一临时拉杆组件(7)以及第二临时拉杆组件(8),并进行三维模型放样和强度校核;

S2、在施工场地进行双索结构的拼装;

S3、根据步骤S1的仿真分析结果,通过第一张拉装置(5)和第二张拉装置(6)对第一拉索(3)和第二拉索(4)逐级张拉,并同时调整索长;

S4、根据步骤S1的仿真分析结果,在张拉力达到设计要求时,停止张拉,并将第一拉索(3)和第二拉索(4)精确调整到相应的长度。

说明书 :

一种穿梁式双索结构及张拉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大直径双索结构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穿梁式双索结构及张拉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大直径拉索施工一直都是施工领域的难题。由于拉索直径大,张紧力值高,因此对施工设备的要求高,同时也需要锚固点具有极高的强度才能满足施工条件。
[0003] 随着拉索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中,大直径双索结构作为其中比较特殊的形式,对施工空间和施工设备都有极高的要求,施工难度极高。尤其是当这种结构应用在多层建筑之间,一个索头的长度就可能占满单层的空间,狭小的施工空间难以安装施工设备,同时张拉力值过高还会使施工设备设计的过于沉重庞大,这些都成为了施工的难点。

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穿梁式双索结构及张拉方法,不仅使穿索梁上的张拉点满足施工强度,同时还保证了足够的施工空间来安装施工设备。
[0005]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穿梁式双索结构,包括竖梁、垂直于所述竖梁且设置在所述竖梁侧部的穿索梁和锚固梁、设置在所述锚固梁上的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设置在所述穿索梁上的第一张拉装置和第二张拉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穿索梁和所述锚固梁之间的第一临时拉杆组件和第二临时拉杆组件;
[0006] 在所述穿索梁上沿所述穿索梁的延伸方向开设有长孔,所述第一拉索和所述第二拉索的顶部自下而上穿过所述长孔,所述第一张拉装置与所述第二张拉装置通过连接件连接。
[0007]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在所述竖梁与所述锚固梁之间且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有三个安装板,每相邻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形成安装槽,所述第一拉索和所述第二拉索的底部伸入至所述安装槽中且与所述安装板相固定连接。
[0008]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在三个所述安装板上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在所述第一拉索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圆心连线与所述第一拉索相垂直,在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穿设有第一安装销轴,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第一拉索通过所述第一安装销轴固定连接;
[0009] 在三个所述安装板上均开设有第三安装孔,在所述第二拉索的底部开设有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四安装孔的圆心连线与所述第二拉索相垂直,在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四安装孔内穿设有第二安装销轴,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第二拉索通过所述第二安装销轴固定连接。
[0010]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第一张拉装置包括第一承力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承力架底部中间位置的第一承力套筒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承力架底部且位于所述第一承力套筒两侧的第一钢拉杆和第二钢拉杆;
[0011] 在所述第一承力架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张拉千斤顶和第二张拉千斤顶,所述第一张拉千斤顶与所述第一钢拉杆连接,所述第二张拉千斤顶与所述第二钢拉杆连接,在所述第一钢拉杆远离所述第一张拉千斤顶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叉耳,所述第二钢拉杆远离所述第二张拉千斤顶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叉耳,所述第一叉耳和所述第二叉耳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穿索梁的顶部两侧。
[0012]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在所述穿索梁的顶部且位于所述长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张拉耳板和第二张拉耳板,所述第一叉耳套设在所述第一张拉耳板上并通过第一销轴连接固定,所述第二叉耳套设在所述第二张拉耳板上并通过第二销轴连接固定。
[0013]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第二张拉装置包括第二承力架、设置在所述第二承力架底部中间位置的第二承力套筒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承力架底部且位于所述第二承力套筒两侧的第三钢拉杆和第四钢拉杆;
[0014] 在所述第二承力架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张拉千斤顶和第四张拉千斤顶,所述第三张拉千斤顶与所述第三钢拉杆连接,所述第四张拉千斤顶与所述第四钢拉杆连接,在所述第三钢拉杆远离所述第三张拉千斤顶的一端连接有第三叉耳,所述第四钢拉杆远离所述第四张拉千斤顶的一端连接有第四叉耳,所述第三叉耳和所述第四叉耳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穿索梁的顶部两侧。
[0015]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在所述穿索梁的顶部且位于所述长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张拉耳板和第四张拉耳板,所述第三叉耳套设在所述第三张拉耳板上并通过第三销轴连接固定,所述第四叉耳套设在所述第四张拉耳板上并通过第四销轴连接固定。
[0016]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第一临时拉杆组件包括第一杆体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杆体两端的第五叉耳和第六叉耳,所述第五叉耳与所述穿索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叉耳与所述竖梁固定连接。
[0017]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杆体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以及第一调节套筒,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调节套筒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调节套筒的另一端螺纹连接。
[0018]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穿梁式双索结构的张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 S1、根据双索结构的受力特点,通过分析、比较各种施加钢拉索预应力的方法的优缺点和可行性,提取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的最大张拉力值,根据最大张拉力值,设计第一张拉装置、第二张拉装置、第一临时拉杆组件以及第二临时拉杆组件,并进行三维模型放样和强度校核;
[0020] S2、在施工场地进行双索结构的拼装;
[0021] S3、根据步骤S1的仿真分析结果,通过第一张拉装置和第二张拉装置对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逐级张拉,并同时调整索长;
[0022] S4、根据步骤S1的仿真分析结果,在张拉力达到设计要求时,停止张拉,并将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精确调整到相应的长度。
[002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0024]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穿梁式双索结构及张拉方法,利用多层建筑的结构形式,将张拉点上移到穿索梁的位置,利用穿索梁以上的空间来安装施工设备,同时设计第一临时拉杆组件和第二临时拉杆组件,将张拉点的力值传回到锚固点,这样使穿索梁上的张拉点满足施工强度,同时也保证了足够的施工空间来安装施工设备。此外本申请通过使用连接件将第一张拉装置和第二张拉装置进行可拆卸连接,该设备既可以对双索结构进行整体张拉,解除连接件,也可以对单索进行索力检测。

附图说明

[002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6]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一种穿梁式双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为图1所示一种穿梁式双索结构中第一张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3为体现第二张拉耳板和第四张拉耳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4为图1所示一种穿梁式双索结构中第二张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5为图1所示一种穿梁式双索结构中第一临时拉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6为图1所示一种穿梁式双索结构中第二临时拉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7为图1所示一种穿梁式双索结构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中,1、穿索梁;10、长孔;11、第一张拉耳板;12、第二张拉耳板;13、第三张拉耳板;14、第四张拉耳板;15、第一安装耳板;16、第二安装耳板;17、第三安装耳板;18、第四安装耳板;
[0034] 2、锚固梁;21、安装板;211、第一安装孔;212、第三安装孔;
[0035] 3、第一拉索;4、第二拉索;
[0036] 5、第一张拉装置;51、第一承力架;52、第一承力套筒;53、第一钢拉杆;54、第二钢拉杆;55、第一张拉千斤顶;56、第二张拉千斤顶;57、第一叉耳;571、连接板;572、侧板;58、第二叉耳;
[0037] 6、第二张拉装置;61、第二承力架;62、第二承力套筒;63、第三钢拉杆;64、第四钢拉杆;65、第三张拉千斤顶;66、第四张拉千斤顶;67、第三叉耳;68、第四叉耳;
[0038] 7、第一临时拉杆组件;71、第一杆体;711、第一连接杆;712、第二连接杆;713、第一调节套筒;72、第五叉耳;73、第六叉耳;
[0039] 8、第二临时拉杆组件;81、第二杆体;811、第三连接杆;812、第四连接杆;813、第二调节套筒;82、第七叉耳;83、第八叉耳;
[0040] 9、连接件;91、第一连接片;92、第二连接片;93、第三连接片;94、第四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42]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43]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穿梁式双索结构,可以包括竖梁、垂直于竖梁且设置在竖梁侧部的穿索梁1和锚固梁2、设置在锚固梁2上的第一拉索3和第二拉索4、设置在穿索梁1上的第一张拉装置5和第二张拉装置6以及设置在穿索梁1和锚固梁2之间的第一临时拉杆组件7和第二临时拉杆组件8。
[0044] 穿索梁1位于锚固梁2的上方,在穿索梁1上沿穿索梁1的延伸方向开设有长孔10,第一拉索3和第二拉索4的顶部自下而上穿过长孔10,长孔10尺寸可以允许第一拉索3的索头和第二拉索4的索头从其中穿过而不干涉,第一张拉装置5与第二张拉装置6通过连接件9连接。
[0045] 在本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中,在竖梁与锚固梁2之间且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有三个安装板21,每相邻两个安装板21之间形成安装槽,第一拉索3和第二拉索4的底部伸入至安装槽中且与安装板21相固定连接。
[0046] 具体的,在三个安装板21上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11,在第一拉索3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安装孔,当第一安装孔211与第二安装孔相对齐时,第一安装孔211与第二安装孔的圆心连线与第一拉索3相垂直,在第一安装孔211与第二安装孔内穿设有第一安装销轴,三个安装板21与第一拉索3通过第一安装销轴固定连接。
[0047] 同样地,第二拉索4与安装板21之间的连接方式与上述中第一拉索3与安装板21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具体的,在三个安装板21上均开设有第三安装孔212,第三安装孔212位于第二安装孔的一侧,在第二拉索4的底部开设有第四安装孔,当第三安装孔212与第四安装孔相对齐时,第三安装孔212与第四安装孔的圆心连线与第二拉索4相垂直,在第三安装孔212与第四安装孔内穿设有第二安装销轴,安装板21与第二拉索4通过第二安装销轴固定连接。
[0048]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张拉装置5包括第一承力架51、设置在第一承力架51底部中间位置的第一承力套筒52以及设置在第一承力架51底部且位于第一承力套筒52两侧的第一钢拉杆53和第二钢拉杆54。
[0049] 在第一承力架5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张拉千斤顶55和第二张拉千斤顶56,第一张拉千斤顶55与第一钢拉杆53连接,第二张拉千斤顶56与第二钢拉杆54连接,在第一钢拉杆53远离第一张拉千斤顶55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叉耳57,第二钢拉杆54远离第二张拉千斤顶56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叉耳58,第一叉耳57和第二叉耳58分别固定连接于穿索梁1的顶部两侧。
[0050] 在本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叉耳57包括连接板571以及垂直于连接板571且固定连接在连接板571两端的两个侧板572,第一钢拉杆53远离第一张拉千斤顶55的一端贯穿连接板571并通过螺母与连接板571固定。第二叉耳58的结构与上述中的第一叉耳57的结构相同,且第二叉耳58与第二钢拉杆54的连接方式与上述中的第一叉耳57和第一钢拉杆53的连接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0051] 结合图3,第一叉耳57和第二叉耳58与穿索梁1的具体连接方式如下:在穿索梁1的顶部且位于长孔1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张拉耳板11和第二张拉耳板12,第一叉耳57套设在第一张拉耳板11上并通过第一销轴连接固定,第二叉耳58套设在第二张拉耳板12上并通过第二销轴连接固定。
[0052]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张拉装置6包括第二承力架61、设置在第二承力架61底部中间位置的第二承力套筒62以及设置在第二承力架61底部且位于第二承力套筒62两侧的第三钢拉杆63和第四钢拉杆64。
[0053] 在第二承力架61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张拉千斤顶65和第四张拉千斤顶66,第三张拉千斤顶65与第三钢拉杆63连接,第四张拉千斤顶66与第四钢拉杆64连接,在第三钢拉杆63远离第三张拉千斤顶65的一端连接有第三叉耳67,第四钢拉杆64远离第四张拉千斤顶66的一端连接有第四叉耳68,第三叉耳67和第四叉耳68分别固定连接于穿索梁1的顶部两侧。
[0054] 本实施例中,第三叉耳67与第四叉耳68的结构与上述中第一叉耳57的结构相同,且第三叉耳67与第三钢拉杆63的连接方式以及第四叉耳68与第四钢拉杆64的连接方式均与第一叉耳57和第一钢拉杆53的连接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0055] 结合图3,第三叉耳67和第四叉耳68与穿索梁1的具体连接方式如下:在穿索梁1的顶部且位于长孔1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张拉耳板13和第四张拉耳板14,第三叉耳67套设在第三张拉耳板13上并通过第三销轴连接固定,第四叉耳68套设在第四张拉耳板14上并通过第四销轴连接固定。
[0056]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一临时拉杆组件7包括第一杆体71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一杆体71两端的第五叉耳72和第六叉耳73,第五叉耳72与穿索梁1的底部固定连接,第六叉耳73与竖梁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五叉耳72和第六叉耳73的结构与第一叉耳57的结构相同,需要说明的是,第五叉耳72中两个侧板572的中心连线与第六叉耳73中两个侧板572的中心连线相垂直。
[0057] 如图1所示,具体的,在穿索梁1的底部竖直设置有第一安装耳板15,在竖梁上设置有第二安装耳板16,第五叉耳72套设在第一安装耳板15上并通过第五销轴固定,第六叉耳73套设在第二安装耳板16上并通过第六销轴固定。
[0058]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杆体71包括第一连接杆711、第二连接杆712以及第一调节套筒713,第一连接杆711与第一调节套筒713的一端螺纹连接,第二连接杆712与第一调节套筒713的另一端螺纹连接,通过转动第一调节套筒713能够使第一连接杆711和第二连接杆712朝向相同或者相反的方向运动,进而调整第一杆体71的整体长度,以此来满足不同张拉点所需的长度。
[0059] 在本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一临时拉杆组件8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临时拉杆组件8以穿索梁1为轴对称分布。
[0060]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二临时拉杆组件8包括第二杆体81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二杆体81两端的第七叉耳82和第八叉耳83,第七叉耳82与穿索梁1的底部固定连接,第八叉耳83与竖梁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七叉耳82和第八叉耳83的结构与第一叉耳57的结构相同,需要说明的是,第七叉耳82中两个侧板572的中心连线与第八叉耳83中两个侧板572的中心连线相垂直。
[0061] 如图1所示,具体的,在穿索梁1的底部竖直设置有第三安装耳板17,第三安装耳板17位于第一安装耳板15的侧部,在竖梁上设置有第四安装耳板18,第七叉耳82套设在第三安装耳板17上并通过第七销轴固定,第八叉耳83套设在第四安装耳板18上并通过第八销轴固定。
[0062]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二杆体81包括第三连接杆811、第四连接杆812以及第二调节套筒813,第三连接杆811与第二调节套筒813的一端螺纹连接,第四连接杆812与第二调节套筒813的另一端螺纹连接,通过转动第二调节套筒813能够使第三连接杆811和第四连接杆812朝向相同或者相反的方向运动,进而调整第二杆体81的整体长度,以此来满足不同张拉点所需的长度。
[0063]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中,连接件9包括相对设置在第一承力架51靠近第二承力架61一侧的第一连接片91和第二连接片92以及相对设置在第二承力架61靠近第一承力架51一侧的第三连接片93和第四连接片94,第三连接片93抵接于第一连接片91靠近第二连接片92的一侧,第四连接片94抵接于第二连接片92靠近第一连接片91的一侧,第一连接片91、第二连接片92、第三连接片93以及第四连接片94之间通过第九销轴连接固定。
[0064] 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张拉装置5和第二张拉装置6使用连接件9进行连接,能够实现对双索同时张拉的目的,解除连接件9对第一张拉装置5和第二张拉装置6的连接,能够单独对第一拉索3或第二拉索4进行张拉力值的检测,并可以单独对第一拉索3或第二拉索4进行索力调整。
[0065]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穿梁式双索结构的张拉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0066] S1、根据双索结构的受力特点,通过分析、比较各种施加钢拉索预应力的方法的优缺点和可行性,提取第一拉索3和第二拉索4的最大张拉力值,根据最大张拉力值,设计第一张拉装置5、第二张拉装置6、第一临时拉杆组件7以及第二临时拉杆组件8,并进行三维模型放样和强度校核;
[0067] S2、在施工场地进行双索结构的拼装;
[0068] S3、根据步骤S1的仿真分析结果,通过第一张拉装置5和第二张拉装置6对第一拉索3和第二拉索4逐级张拉,并同时调整索长;
[0069] S4、根据步骤S1的仿真分析结果,在张拉力达到设计要求时,停止张拉,并将第一拉索3和第二拉索4精确调整到相应的长度。
[0070] 在本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在施工场地进行双索结构的拼装(步骤S2)可以包括步骤:
[0071] S21、铺设第一拉索3,将第一拉索3穿过穿索梁1,在第一拉索3松弛状态下安装在锚固梁2上,铺设第二拉索4,将第二拉索4穿过穿索梁1,在第二拉索4松弛状态下安装在锚固梁2上;
[0072] S22、将第一临时拉杆组件7和第二临时拉杆组件8安装在穿索梁1和锚固梁2之间。
[0073] 在安装第一临时拉杆组件7和第二临时拉杆组件8之前需先调整第一杆体71和第二杆体81的长度,其中,对第一杆体71和第二杆体81的长度调整量是综合步骤S1中的仿真计算结果、第一安装耳板15、第二安装耳板16、第三安转耳板、第四安装耳板18的加工和安装误差以及穿索梁1和锚固梁2的加工和安装误差来进行调整的。
[0074] S23、调整第一拉索3和第二拉索4的索长,使第一拉索3和第二拉索4处于张紧状态下;
[0075] S24、将第一张拉装置5安装在第一拉索3位置处,将第二张拉装置6安装在第二拉索4位置处;
[0076] S25、使用第九销轴将第一张拉装置5和第二张拉装置6连接为一体。
[0077] 在本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步骤S1的仿真分析结果,在张拉力达到设计要求时,停止张拉,并将第一拉索3和第二拉索4精确调整到相应的长度(步骤S4)之后,还包括步骤:
[0078] S5、拆除用于连接第一张拉装置5和第二张拉装置6的第九销轴;
[0079] S6、根据步骤S1的仿真分析结果,通过第一张拉装置5检测第一拉索3的张拉力值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则做相应的调整;
[0080] S7、根据步骤S1的仿真分析结果,通过第二张拉装置6检测第二拉索4的张拉力值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则做相应的调整。
[0081] 其中,若张拉成型后的拉索索力的实际值与步骤S1的仿真分析结构中的拉索索力计算值的偏差在±10%以内,则视为符合要求,若张拉成型后的拉索索力的实际值与步骤S1的仿真分析结构中的拉索索力计算值的偏差不在±10%以内,则视为不符合要求,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0082] S8、完成双索的张拉施工,拆除第一张拉装置5、第二张拉装置6、第一临时拉杆组件7以及第二临时拉杆组件8。
[0083]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穿梁式双索结构及张拉方法,利用多层建筑的结构形式,将张拉点上移到穿索梁1的位置,利用穿索梁1以上的空间来安装施工设备,同时设计第一临时拉杆组件7和第二临时拉杆组件8,将张拉点的力值传回到锚固点,这样使穿索梁1上的张拉点满足施工强度,同时也保证了足够的施工空间来安装施工设备。此外本申请通过使用连接件9将第一张拉装置5和第二张拉装置6进行可拆卸连接,该设备既可以对双索结构进行整体张拉,解除连接件9,也可以对单索进行索力检测。
[0084]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各个实施例之间描述的方案的侧重点不同,但是各个实施例又存在某种相互关联的关系,在理解本申请方案时,各个实施例之间可相互参照;另外,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85]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