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活动钩的人造钓饵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80005296.4

文献号 : CN11442328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韩正晤

申请人 : 韩正晤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可以在水中轻松捕获短蛸或墨斗鱼等软体动物的带活动钩的人造钓饵,在提竿的过程中,位于主体一端部的活动钩沿着导向孔向主体另一端部方向移动,使主体周边的软体动物被突然突出的活动钩轻松捕获。

权利要求 :

1.一种带活动钩的人造钓饵,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

弹性部,其位于所述主体的内部;

钩部件,其以连接于所述弹性部的状态位于所述主体的内部;

所述钩部件包括:

金属丝,其设置于可以沿着所述主体的内部长度方向移动的位置;

活动钩,其在朝着所述主体一端部设置的所述金属丝的一侧向所述主体的侧部方向凸出形成;

连接部,其在朝着所述主体另一端部设置的所述金属丝的另一侧贯通所述主体另一端部凸出,进而连接于钓鱼绳;

其中,

所述主体是,在长度方向一端部沿着另一端部方向有第一凸起部和凹陷部依次延伸形成,从所述第一凸起部到所述凹陷部,直径逐渐变小;

沿着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内部长度方向形成可以使所述金属丝移动的第一滑行导向部,沿着所述凹陷部的内部长度方向形成可以使所述金属丝移动的第二滑行导向部,且所述第一滑行导向部和所述第二滑行导向部可以相互连通成一体;

为了引导在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内部移动的所述活动钩的移动,由所述第一滑行导向部向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侧部方向形成第一导向孔,且所述第一导向孔的一侧连通于所述第一滑行导向部,另一侧向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侧部方向贯通;

为了引导在所述凹陷部的内部移动的所述活动钩的移动,由所述第二滑行导向部向所述凹陷部的侧部方向形成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孔的一侧连通于所述第二滑行导向部,另一侧向所述凹陷部的侧部方向贯通;

通过所述弹性部的弹性压力,所述活动钩向所述第一凸起部方向移动以后,所述活动钩位于所述第一导向孔内部;

通过施加于所述连接部的外部压力,所述活动钩向所述凹陷部方向移动后,所述活动钩向所述第二导向孔的外部凸出;

所述弹性部是,位于所述主体内部的一端部或者另一端部,并以连接于所述金属丝的状态向所述活动钩离所述主体的一端部靠近的方向施加弹性压力的结构;

所述弹性部的弹性压力传递于所述金属丝,所述活动钩向所述主体的一端部方向移动以后,所述活动钩位于所述主体的内部;

比所述弹性压力更强的外部压力施加到所述连接部,使所述活动钩向所述主体的另一端部方向移动后,所述活动钩贯通所述主体的侧部向外部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活动钩的人造钓饵,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形成直径向长度方向中央逐渐变小的结构;

所述第二导向孔的一端部位于与所述第一凸起部连接的所述凹陷部的长度方向一端部,所述第二导向孔的另一端部位于所述凹陷部的长度方向中央;

所述活动钩位于可向所述凹陷部方向移动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活动钩包括:凸出部,其在所述金属丝的端部以被所述第二导向孔的另一端部钩住的状态向所述凹陷部的外侧凸出;倾斜部,其在所述凸出部的端部以向所述凹陷部的长度方向另一端部方向倾斜的状态弯曲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活动钩的人造钓饵,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相反方向的所述凹陷部的端部上有第二凸起部延伸形成一体;

沿着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内部长度方向形成可以使所述金属丝移动的凹陷的第三滑行导向部,所述第二滑行导向部和所述第三滑行导向部是可以相互连通成一体的结构;

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内部是以所述第三滑行导向部为中心,沿着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内周缘依次设有第一收容部、第二收容部、第三收容部以及第四收容部,所述第一收容部和所述第三收容部相互面对,所述第二收容部和所述第四收容部相互面对;

所述第一收容部和所述第三收容部内部分别装入砝码;

所述第二收容部和所述第四收容部中分别形成密封的空闲空间。

4.一种带活动钩的人造钓饵,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

弹性部,其位于所述主体的内部;

钩部件,其以连接于所述弹性部的状态位于所述主体内部;

所述钩部件包括:

金属丝,其位于可以沿着所述主体的内部长度方向移动的位置;

活动钩,其在朝着所述主体一端部设置的所述金属丝的一侧向所述主体外部凸出形成;

连接部,其在朝着所述主体的另一端部设置的所述金属丝的另一侧贯通所述主体另一端部凸出,进而连接于钓鱼绳;

其中,

所述主体是,由长度方向一端部沿着另一端部方向的第一主体、沿着长度方向形成的移动主体以及第二主体依次延伸形成;

沿着所述移动主体的内部长度方向形成可以使所述金属丝移动的第一滑行导向部,沿着所述第二主体的内部长度方向形成可以使所述金属丝移动的第二滑行导向部,所述第一滑行导向部和所述第二滑行导向部是可相互连通成一体的结构;

为了引导在所述移动主体内部移动的所述活动钩的移动,由所述第一滑行导向部向所述移动主体的侧部方向形成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一侧连通于所述第一滑行导向部,另一侧向所述移动主体的侧部方向贯通;

所述弹性部的弹性压力传递到所述金属丝以后,向所述移动主体的外部凸出的所述活动钩向所述移动主体的一端部方向移动;

比所述弹性压力强的外部压力施加到所述连接部以后,向所述移动主体外部凸出的所述活动钩向所述移动主体的另一端部方向移动;

所述弹性部是,位于所述主体内部的一端部或者另一端部,并以连接于所述金属丝的状态向所述活动钩离所述主体一端部靠近的方向施加弹性压力的结构;

所述弹性部的弹性压力传递到所述金属丝以后,向所述主体外部凸出的所述活动钩向所述主体的一端部方向移动;

比所述弹性压力强的外部压力施加到所述连接部以后,向所述主体外部凸出的所述活动钩向所述主体的另一端部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带活动钩的人造钓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内部的一端部或另一端部形成可以收容所述弹性部的空间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带活动钩的人造钓饵,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钩是多个在所述金属丝的一侧凸出形成为辐射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带活动钩的人造钓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主体的端部凸出形成为辐射状的多个辅助钩。

8.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带活动钩的人造钓饵,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内部形成空间空闲的浮力部。

说明书 :

带活动钩的人造钓饵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带活动钩的人造钓饵,具体是,在水中容易钓到短蛸或墨斗鱼等软体动物的带活动钩的人造钓饵。

背景技术

[0002] 钓鱼可以分为渔业所需的垂钓和休闲垂钓。
[0003] 文娱垂钓也被称为"休闲渔业",如今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每周五天工作制的实行、休闲产业的发展,逐渐成为人们离开城市,摆脱单纯观看自然生态的旅游模式,以河流、湖沼、沿岸生态系统为对象,可以亲身体验和享受冒险的休闲活动之一。尤其海钓,与海水浴一起作为典型的海洋观光活动,不仅为人们缓解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压力,还可以作为为日常生活注入活力的创造性活动,发挥休闲以及体验功能。
[0004] 软体动物是指墨斗鱼、乌贼、短蛸、八爪鱼等鱼类,不使用饵膏等钓饵,而是用如饵木等专用鱼饵提竿。提竿是使用者将鱼饵投到海里以后,将钓鱼绳卷起或者收起,使鱼饵周边的短蛸等软体动物卡被鱼饵的钩上钩住而钓起的方式。
[0005] 图1是图示用于钓软体动物的垂钓工具的示意图。根据图1,现有的垂钓工具是用人造钓饵150构成,包括:形状与虾等生物钓饵相似的主体12;连接于主体12下部的砝码14;设置于主体尾部分的多个钩16。为了利用这种人造钓饵10捕获软体动物,在船上或者海边将人造钓饵投到水中的状态下,将钓鱼竿上下移动,使人造钓饵移动。然后短蛸等将人造钓饵误认为虾,将人造钓饵包住的瞬间提起钓鱼竿,使短蛸被钩卡住而被钓起来。
[0006] 利用所述的现有人造钓饵钓软体动物时,短蛸或八爪鱼是好奇心强,容易被人造钓饵钩住。但墨斗鱼比较小心谨慎,先动动以后,如果感觉异常,就会直接逃走,如果是新手察觉到咬饵提竿的瞬间,墨斗鱼早已逃之夭夭,因此除非是熟练的钓鱼专家,很难钓到墨斗鱼。

发明内容

[0007] 技术问题
[0008] 为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上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以提供带活动钩的人造钓饵为目的,以便在水中容易钓到短蛸或墨斗鱼等软体动物。
[0009] 技术方案
[0010] 为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带活动钩的人造钓饵,包括:主体;弹性部,其位于所述主体的内部;钩部件,其以连接于所述弹性部的状态位于所述主体的内部;
[0011] 所述钩部件包括:
[0012] 金属丝,其设置于可以沿着所述主体的内部长度方向移动的位置;活动钩,其在朝着所述主体一端部设置的所述金属丝的一侧向所述主体的侧部方向凸出形成;
[0013] 连接部,其在朝着所述主体另一端部设置的所述金属丝的另一侧贯通所述主体另一端部凸出,进而连接于钓鱼绳;
[0014] 所述弹性部是,位于所述主体内部的一端部或者另一端部,并以连接于所述金属丝的状态向所述活动钩离所述主体的一端部靠近的方向施加弹性压力的结构;所述弹性部的弹性压力传递于所述金属丝,所述活动钩向所述主体的一端部方向移动以后,所述活动钩位于所述主体的内部;比所述弹性压力更强的外部压力施加到所述连接部,使所述活动钩向所述主体的另一端部方向移动后,所述活动钩贯通所述主体的侧部向外部凸出。
[0015] 优选地,所述主体是,在长度方向一端部沿着另一端部方向有第一凸起部和凹陷部依次延伸形成,从所述第一凸起部到所述凹陷部,直径逐渐变小;
[0016] 沿着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内部长度方向形成可以使所述金属丝移动的第一滑行导向部,沿着所述凹陷部的内部长度方向形成可以使所述金属丝移动的第二滑行导向部,所述第一滑行导向部和所述第二滑行导向部是可以相互连通成一体的结构;
[0017] 为了引导在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内部移动的所述活动钩的移动,由所述第一滑行导向部向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侧部方向形成第一导向孔,且所述第一导向孔的一侧连通于所述第一滑行导向部,另一侧向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侧部方向贯通;
[0018] 为了引导在所述凹陷部的内部移动的所述活动钩的移动,由所述第二滑行导向部向所述凹陷部的侧部方向形成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孔的一侧连通于所述第二滑行导向部,另一侧向所述凹陷部的侧部方向贯通;
[0019] 通过所述弹性部的弹性压力,所述活动钩向所述第一凸起部方向移动以后,所述活动钩位于所述第一导向孔内部;
[0020] 通过施加于所述连接部的外部压力,所述活动钩向所述凹陷部方向移动后,所述活动钩向所述第二导向孔的外部凸出。
[0021] 优选地,所述凹陷部形成直径向长度方向中央逐渐变小的结构;
[0022] 所述第二导向孔的一端部位于与所述第一凸起部连接的所述凹陷部的长度方向一端部,所述第二导向孔的另一端部位于所述凹陷部的长度方向中央;
[0023] 所述活动钩位于可向所述凹陷部方向移动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活动钩包括:凸出部,其在所述金属丝的端部以被所述第二导向孔的另一端部钩住的状态向所述凹陷部的外侧凸出;倾斜部,其在所述凸出部的端部以向所述凹陷部的长度方向另一端部方向倾斜的状态弯曲形成。
[0024] 优选地,位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相反方向的所述凹陷部的端部上有第二凸起部延伸形成一体;沿着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内部长度方向形成可以使所述金属丝移动的凹陷的第三滑行导向部,所述第二滑行导向部和所述第三滑行导向部是可以相互连通成一体的结构;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内部是以所述第三滑行导向部为中心,沿着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内周缘依次设有第一收容部、第二收容部、第三收容部以及第四收容部,所述第一收容部和所述第三收容部相互面对,所述第二收容部和所述第四收容部相互面对;所述第一收容部和所述第三收容部内部分别装入砝码;所述第二收容部和所述第四收容部中分别形成密封的空闲空间。
[0025]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活动钩的人造钓饵,优选地,包括:
[0026] 主体;弹性部,其位于所述主体的内部;钩部件,其以连接于所述弹性部的状态位于所述主体内部;
[0027] 所述钩部件包括:金属丝,其位于可以沿着所述主体的内部长度方向移动的位置;活动钩,其在朝着所述主体一端部设置的所述金属丝的一侧向所述主体外部凸出形成;连接部,其在朝着所述主体的另一端部设置的所述金属丝的另一侧贯通所述主体另一端部凸出,进而连接于钓鱼绳;
[0028] 所述弹性部是,位于所述主体内部的一端部或者另一端部,并以连接于所述金属丝的状态向所述活动钩离所述主体一端部靠近的方向施加弹性压力的结构;所述弹性部的弹性压力传递到所述金属丝以后,向所述主体外部凸出的所述活动钩向所述主体的一端部方向移动;比所述弹性压力强的外部压力施加到所述连接部以后,向所述主体外部凸出的所述活动钩向所述主体的另一端部方向移动。
[0029] 所述主体是,由长度方向一端部沿着另一端部方向的第一主体、沿着长度方向形成较长形状的移动主体以及第二主体依次延伸形成;
[0030] 沿着所述移动主体的内部长度方向形成可以使所述金属丝移动的第一滑行导向部,沿着所述第二主体的内部长度方向形成可以使所述金属丝移动的第二滑行导向部,所述第一滑行导向部和所述第二滑行导向部是可相互连通成一体的结构;
[0031] 为了引导在所述移动主体内部移动的所述活动钩的移动,由所述第一滑行导向部向所述移动主体的侧部方向形成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一侧连通于所述第一滑行导向部,另一侧向所述移动主体的侧部方向贯通;
[0032] 所述弹性部的弹性压力传递到所述金属丝以后,向所述移动主体的外部凸出的所述活动钩向所述移动主体的一端部方向移动;比所述弹性压力强的外部压力施加到所述连接部以后,向所述移动主体外部凸出的所述活动钩向所述移动主体的另一端部方向移动。
[0033] 优选地,在所述主体内部的一端部或另一端部形成可以收容所述弹性部的空间部。
[0034] 优选地,所述活动钩是多个在所述金属丝的一侧凸出形成为辐射状。
[0035] 优选地,还包括:在所述主体的端部凸出形成为辐射状的多个辅助钩。
[0036] 优选地,所述主体内部形成空间空闲的浮力部。
[0037] 有益效果
[0038] 根据本发明,其有益效果在于,提竿的过程中处于主体一端部的活动钩可以向主体的另一端部方向移动,使在主体周边的墨斗鱼在主体不动的状态下被突然移动的活动钩轻松捕获;
[0039] 提竿的过程中隐藏在主体内部的活动钩沿着第二导向孔移动着向主体外部凸出,使在主体近处或者小心翼翼触碰着主体的墨斗鱼被突然突出来的活动钩轻松捕获;
[0040] 活动钩的凸出部移动被第二导向孔的端部卡住以后,活动钩的倾斜部向第二导向孔的外部最大限度突出,使墨斗鱼更被轻松地捕获;
[0041] 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具有浮力,主体处于水中的状态下,主体的一侧不会向任何一侧下垂,而是保持水平状态。

附图说明

[0042] 图1是图示现有的用于钓软体动物的垂钓工具的示意图;
[0043] 图2是简略图示本发明优选的第一实施例的带活动钩的人造钓饵的示意图;
[0044] 图3是图示图2的垂直剖面的示意图;
[0045] 图4是图示图2的水平剖面的示意图;
[0046] 图5是图示本发明优选的第一实施例的带活动钩的人造钓饵的活动钩向第二导向孔的外部凸出的状态的示意图;
[0047] 图6是图示本发明优选的第一实施例的带活动钩的人造钓饵的弹性部设于第二凸起部的状态的示意图;
[0048] 图7是图示本发明优选的第一实施例的带活动钩的人造钓饵的弹性部被外部压力压缩的状态的示意图;
[0049] 图8是简略图示本发明优选的第二实施例的带活动钩的人造钓饵的示意图;
[0050] 图9是图示本发明优选的第二实施例的带活动钩的人造钓饵的弹性部被外部压力压缩的状态的示意图。
[0051] 最佳实施方式
[0052] 本发明的带活动钩的人造钓饵包括如下结构:
[0053] 主体;
[0054] 弹性部,其位于所述主体的内部;
[0055] 钩部件,其以连接于所述弹性部的状态位于所述主体的内部;
[0056] 所述钩部件包括:
[0057] 金属丝,其设置于可以沿着所述主体的内部长度方向移动的位置;
[0058] 活动钩,其在朝着所述主体一端部设置的所述金属丝的一侧向所述主体的侧部方向凸出形成;
[0059] 连接部,其在朝着所述主体另一端部设置的所述金属丝的另一侧贯通所述主体另一端部凸出,进而连接于钓鱼绳;
[0060] 所述弹性部是,位于所述主体内部的一端部或者另一端部,并以连接于所述金属丝的状态向所述活动钩离所述主体的一端部靠近的方向施加弹性压力的结构;
[0061] 所述弹性部的弹性压力传递于所述金属丝,所述活动钩向所述主体的一端部方向移动以后,所述活动钩位于所述主体的内部;
[0062] 比所述弹性压力更强的外部压力施加到所述连接部,使所述活动钩向所述主体的另一端部方向移动后,所述活动钩贯通所述主体的侧部向外部凸出。
[0063] 根据本发明的带活动色的人造钓饵的另一实施例,包括:
[0064] 主体;
[0065] 弹性部,其位于所述主体的内部;
[0066] 钩部件,其以连接于所述弹性部的状态位于所述主体内部;
[0067] 所述钩部件包括:
[0068] 金属丝,其位于可以沿着所述主体的内部长度方向移动的位置;
[0069] 活动钩,其在朝着所述主体一端部设置的所述金属丝的一侧向所述主体外部凸出形成;
[0070] 连接部,其在朝着所述主体的另一端部设置的所述金属丝的另一侧贯通所述主体另一端部凸出,进而连接于钓鱼绳;
[0071] 所述弹性部是,位于所述主体内部的一端部或者另一端部,并以连接于所述金属丝的状态向所述活动钩离所述主体一端部靠近的方向施加弹性压力的结构;
[0072] 所述弹性部的弹性压力传递到所述金属丝以后,向所述主体外部凸出的所述活动钩向所述主体的一端部方向移动;
[0073] 比所述弹性压力强的外部压力施加到所述连接部以后,向所述主体外部凸出的所述活动钩向所述主体的另一端部方向移动。

具体实施方式

[0074]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带活动钩的人造钓饵。
[0075] 图2是简略图示本发明优选的第一实施例的带活动钩的人造钓饵的示意图,图3是图示图2的垂直剖面的示意图,图4是图示图2的水平剖面的示意图。
[0076] 根据图2至图4,本发明优选的第一实施例的带活动钩的人造钓饵1000是用于钓鱼的人造钓饵,例如,可以用来钓软体动物,尤其是用来钓警惕性较高的墨斗鱼,包括主体100、弹性部140以及钩部件150。
[0077] 主体100是可以具有与虾等生物钓饵相似的形状,可以用合成树脂材料构成。主体100的表面可以涂覆用于引诱软体动物的夜光物质。这种主体100是例如,第一凸起部110和凹陷部120可由长度方向一端部沿着另一端部方向依次延伸形成,位于第一凸起部110的相反方向的凹陷部120的端部上有第二凸起部130延伸形成一体,进而形成总体长度较长的沙漏形状。具体地,第一凸起部110是以内径从两侧往中央逐渐变大的凸出形状形成。凹陷部
120是内径从两侧往中央逐渐变小的凹陷形状形成,进而从第一凸起部110到凹陷部120内径逐渐变小。第二凸起部130是内径从两侧往中央逐渐变大地形成,进而内径从凹陷部120到第二凸起部130逐渐变大。
[0078] 此外沿着第一凸起部110的内部长度方向形成可以使后述的金属丝152移动的第一滑行导向部112,沿着凹陷部120的内部长度方向形成可以使金属丝152移动的第二滑行导向部122,沿着第二凸起部130的内部长度方向凹陷形成可以使金属丝152移动的第三滑行移动部132。所述的第一滑行导向部112和第二滑行导向部122是可以相互连通成一体,第二滑行导向部122和第三滑行导向部132是可以相互连通成一体。
[0079] 此外,从第一滑行导向部112向第一凸起部110的侧部即外周缘方向形成第一导向孔114,用于引导在第一凸起部110的内部移动的后述的活动钩154的移动,且第一导向孔114的一侧连通于第一滑行导向部112,另一侧向第一凸起部110的侧部方向贯通。从第二滑行导向部112向凹陷部120的侧部即外周缘方向形成第二导向孔124,用于引导在凹陷部120的内部移动的活动钩154的移动,且第二导向孔124的一侧连通于第二滑行导向部122,另一侧向凹陷部120的侧部方向贯通。所述的第一、二导向孔114、124是与活动钩154的数量对应地形成,在第一凸起部110的外周缘和凹陷部120的外周缘排列成辐射状。
[0080] 第一凸起部110的内部可以形成空间空闲的浮力部116。进一步,第一凸起部110的内部中央形成后述的空间部118,以空间部118为中心在其上部和下部分别形成空间空闲的浮力部116。在位于凹陷部120相反方向的第一凸起部110的端部以多个钩形成的辅助钩160凸出形成为辐射状。所述的辅助钩160是可以由一个构成,也可以多个沿着主体100的长度方向连续形成。辅助钩160是固定的,用于钓起墨斗鱼乃至短蛸。辅助钩160具有一定荷重形成,但在第一凸起部110设有具有浮力的浮力部116,因此在主体100位于水中的状态下,因辅助钩160而使得第一凸起部110不会向下垂,而是保持水平状态。
[0081] 第二凸起部130的内部是以第三滑行导向部132为中心,沿着第二凸起部130的内周缘依次具备第一收容部134a、第二收容部134b、第三收容部134c以及第四收容部134d。第一收容部134a和第三收容部134c相面对,第二收容部134b和第四收容部134d相面对。第一收容部134a和第三收容部134c内部分别装入砝码136,第二收容部134b和第四收容部134d上分别形成密封的空闲空间。第二收容部134b和第四收容部134d是分别具有浮力构成,可以引导主体100在水中保持水平状态。而且第三收容部134b和第四收容部134d可以通过各自隔板分割成多个空间。第二凸起部130的外部两侧还可以具备用于引诱软体动物的羽毛等。
[0082] 弹性部140是给金属丝152施加弹性压力,由螺旋弹簧等构成,位于主体100内部的一端部。为此,第一凸起部110的一端部中央形成空间部118,用于收容弹性部140。所述的弹性部140是通过弹性连接部141连接于金属丝152,向后述的活动钩154离主体100的一端部即第一凸起部110靠近的方向施加弹性压力。
[0083] 钩部件150包括金属丝152、活动钩154以及连接部153。金属丝152是由铁丝、尼龙等长长地形成,设置成可沿着主体内部的第一、二、三滑行导向部112、122、132移动。活动钩154是由钓钩、钩的形状形成,在朝向主体100一端部的金属丝152的一侧向主体100的侧部方向凸出形成。活动钩154是可以由多个以辐射状设置于金属丝152的一侧。连接部153是在朝着主体100另一端部设置的金属丝152的另一侧贯通主体100的另一端部向外凸出,进而连接于使用者的钓鱼绳。
[0084] 图5是图示本发明优选的第一实施例的带活动钩的人造钓饵的活动钩向第二导向孔的外部凸出的状态的示意图。
[0085] 根据图4,第一凸起部110是凸出形成,第一凸起部110的直径是相对形成得较大。因此,活动钩154通过弹性部140的弹性压力向主体100的一端部方向移动,进而位于第一凸起部110的第一导向孔114后,活动钩154隐藏到第一凸起部110的内部。如此,活动钩154隐藏到第一凸起部110的内部以后,软体动物尤其墨斗鱼认为第一凸起部110的侧部没有活动钩154,便动一动主体100。而此时钓鱼人会感觉到鱼上钩,便以比弹性部140的弹性压力更大的力量提起竿。
[0086] 然后如图5所示,主体100不动,主体100内部的金属丝152通过随着提竿施加到连接部153的外部压力移动并远离弹性部140,活动钩154是随着金属丝152从第一凸起部110的第一导向孔114向凹陷部120的第二导向孔124移动。而且离凹陷部120的中央越近,直径比第一凸起部110变得越小,因此向第二导向孔124移动的活动钩154贯通第二导向孔124向外凸出。
[0087] 如上所述,本发明是隐藏在主体100内部的活动钩154在提竿的过程中沿着主体100内部的第二导向孔124移动同时突然向主体100外部凸出的结构,因此,处于与主体100相近的位置或者小心翼翼地触碰主体100的墨斗鱼会在主体100不动的状态下,被突然突出的活动钩154轻松捕获,没有任何逃脱的机会。
[0088] 另一方面,活动钩154随着提竿从第一凸起部110向凹陷部120方向移动的状态下,凹陷部120的直径向长度方向中央逐渐变小,第二导向孔124的一端部位于与第一凸起部110连接的凹陷部120的长度方向一端部,第二导向孔124的另一端部位于凹陷部120的长度方向中央。活动钩154包括:在金属丝152的端部被第二导向孔124的另一端部钩住的状态下向凹陷部120的外侧凸出的凸出部154a和,以从凸出部154a的端部向凹陷部120的长度方向另一端部方向倾斜的状态弯曲形成的倾斜部154b。
[0089] 如上所述,活动钩154向凹陷部120移动后,活动钩154的凸出部154a被第二导向孔124的另一端部钩住,因此活动钩154不能再进一步移动。第二导向孔124的另一端部是凹陷部120的直径最小之处,因此倾斜部154b最大限度向第二导向孔124的外部凸出。进一步,活动沟154的凸出部154a移动,被第二导向孔124的端部钩住时,活动钩154的倾斜部154b最大限度向第二导向孔124的外部凸出,因此墨斗鱼更容易被倾斜部154b捕获。
[0090] 图6是图示本发明优选的第一实施例的带活动钩的人造钓饵的弹性部设于第二凸起部的状态的示意图,图7是图示本发明优选的第一实施例的带活动钩的人造钓饵的弹性部被外部压力压缩的状态的示意图;
[0091] 根据图6,空间部138设置于第二凸出部130内部的端部,使第三滑行导向部132可以与空间部138连通,弹性部142是位于空间部138。相互面对的金属丝152的端部和连接部153的端部一起连接于朝着活动钩154的弹性部142的端部。在此状态下,弹性部142向活动钩154与主体100一端部靠近的方向施加弹性压力,活动钩154位于主体100内部的一端部即第一凸起部110的内部。
[0092] 根据图7,提竿等外部压力施加到连接部153以后,连接部153使弹性部142向主体100的另一端部方向移动,使弹性部142压缩起来。然后连接于弹性部142的金属丝152向主体100的另一端部方向移动着使活动钩154向凹陷部120方向移动,进而使活动钩154向凹陷部120的外部露出。如上所述,本发明是根据情况,弹性部142也可以位于主体100内部的另一端部。
[0093] 图8是简略图示本发明优选的第二实施例的带活动钩的人造钓饵的示意图,图9是图示本发明优选的第二实施例的带活动钩的人造钓饵的弹性部被外部压力压缩的状态的示意图。
[0094] 根据图8,本发明优选的第二实施例的带活动钩254的人造钓饵是用于垂钓的人造钓饵,例如,用于软体动物尤其小心谨慎的墨斗鱼等动物的垂钓,包括主体200、弹性部240和钩部件250。
[0095] 主体200可以形成与虾等生物钓饵相似的形状,可以用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主体200的表面可以涂覆夜光物质,用于引诱软体动物。所述的主体200是例如,从长度方向一端部沿着另一端部方向可以有第一主体210、移动主体220和第二主体230依次延伸形成。
[0096] 第一、二主体210、230是各自形成直径向长度方向中央逐渐变大的凸出形状。移动主体220是沿着长度方向形成较长的形状,例如形成柱子形状、圆筒形状等。此外,沿着移动主体220的内部长度方向形成可以使金属丝252移动的第一滑行导向部222,沿着第二主体230的内部长度方向形成可以使金属丝252移动的第二滑行导向部232。所述的第一滑行导向部222和第二滑行导向部232是可以相连通成一体的结构。
[0097] 此外,在第一滑行导向部222向移动主体220的侧部即外周缘方向形成导向孔224,用于引导在移动主体220的内部移动的活动钩254的移动。导向孔224的一侧与第一滑行导向部222连通,另一侧向移动主体220的侧部方向贯通。所述的导向孔224是与活动钩2的54数量相对应地形成,可以在移动主体220的外周缘排列成辐射状。
[0098] 第一主体210的内部可以形成空间空闲的第一浮力部212,第二主体230的内部中央形成用于引导弹性部240的空间空闲的弹性收容部236,弹性收容部236和第二主体230的内周缘之间可以形成空间空闲的第二浮力部234。第二滑行导向部232是向弹性收容部236的长度方向中央贯通形成。由多个钩形成的辅助钩260在位于移动主体220相反方向的第一主体210的端部凸出形成辐射状。钩部件250和辅助钩260是具有一定荷重形成,但第一、二主体210、230上设有具有浮力的第一、二浮力部212、234,因此主体200位于水中的状态下,因第一、二浮力212、234而主体不会向某一端部下垂,而是保持水平状态。主体200可以保持水平状态,则墨斗鱼等软体动物会以为主体200是活虾等动物。
[0099] 弹性部240是向金属丝252施加弹性压力,由螺旋弹簧等构成,位于主体200内部的弹性收容部236。所述的弹性部240是,连接于金属丝252,向活动钩254离主体200的一端部即第一主体210靠近的方向施加弹性压力的结构。另一方面,根据情况,弹性部如图2所示,当然也可以位于第一主体210。
[0100] 钩部件250包括金属丝252、活动钩254和连接部253。金属丝252由铁丝、尼龙等长长地形成,设置成可以沿着主体200内部的第一、二滑行导向部222、232移动。活动钩254是由钓钩、钩形状等形成,包括:在金属丝252的端部通过导向孔224向移动主体220的外侧凸出的凸出部254a和,在凸出部254a的端部倾斜弯曲形成的倾斜部254b。
[0101] 所述的活动钩254可以由多个以辐射状凸出形成在金属丝252的一侧。
[0102] 连接部253是沿着长度方向形成较长的形状,被设置成一端部插入第二主体230的第二滑行导向部232,另一端部贯通第二主体230的另一端部向第二主体230的外部露出。
[0103] 连接部235的另一端部连接于钓鱼绳。第二滑行导向部232是被设置成从弹性收容部236的长度方向中央穿过。此外,相互面对的金属丝252的端部和连接部253的端部一起连接于朝着活动钩254的弹性部240的端部。在此状态下,弹性部240向活动钩254离主体200的一端部靠近的方向施加弹性压力,进而活动钩254是位于移动主体220的一端部。
[0104] 弹性部240的弹性压力传递于金属丝252以后,向移动主体220的外部凸出的活动钩254向移动主体220的一端部方向移动。
[0105] 根据图9,墨斗鱼等软体动物触碰主体200时,钓鱼人感觉到咬钩,以大于弹性部240弹性压力的力量提起钓鱼竿。
[0106] 然后,主体200静置不动,主体200内部的金属丝252因随着提竿施加到连接部253的外部压力,向第二主体230的另一端部方向移动,活动钩254是随着金属丝252由移动主体220的一端部向另一端部方向移动。此时,活动钩254贯通移动主体220的导向孔224在位于移动主体220外部的状态下移动,因此在靠近主体200的位置或者小心翼翼地触碰主体200的墨斗鱼在主体200不动的状态下,被突然移动的活动钩254轻松地捕获住,没有任何逃脱的机会。
[0107]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述的技术方案进行变形以及修改,而这些变形以及修改,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所述技术方案的范围。
[0108] 工业应用
[0109] 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