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及其修复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0192613.4

文献号 : CN11443902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汪洪明崔承宇赵越冉江瑜

申请人 : 浙江公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涉及边坡修复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及其修复方法,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包括修复层和设置在修复层上的供水机构,所述修复层包括安装层、土壤层、种子层、营养层和保护层,所述安装层设置在边坡上,所述安装层上开设有若干连接通孔,所述安装层上设置有连接杆,所述保护层通过连接杆连接在安装层上,所述保护层上设置有若干网孔,所述供水机构用于为土壤层提供水分;边坡生态修复系统的修复方法:S1、设置安装层;S2、设置土壤层;S3、设置供水机构;S4、设置种子层;S5、设置营养层;S6、设置保护层。本申请具有在修复边坡的同时,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相融合的效果。

权利要求 :

1.一种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修复层(1)和设置在修复层(1)上的供水机构(2),所述修复层(1)包括沿远离边坡的方向依次设置的安装层(11)、土壤层(12)、种子层(13)、营养层(14)和保护层(15),所述安装层(11)设置在边坡上,所述安装层(11)上开设有若干连接通孔(111),所述安装层(11)上设置有连接杆(4),所述保护层(15)通过连接杆(4)连接在安装层(11)上,所述保护层(15)上设置有若干网孔(151),所述供水机构(2)用于为土壤层(12)提供水分;

所述供水机构(2)包括供水管(21),所述供水管(21)插设于修复层(1)中,所述供水管(21)的一端与保护层(15)连接,所述供水管(21)的另一端位于土壤层(12)中;

所述供水管(21)位于土壤层(12)内一端的开口封闭,所述供水管(21)位于土壤层(12)内部分的内壁上开设有浸水通孔(211);

所述供水机构(2)还包括储水箱(22)和封堵组件(5),所述储水箱(22)设置于修复层(1)中,所述储水箱(22)的开口与保护层(15)远离安装层(11)的一侧连通,所述储水箱(22)远离自身开口的一端位于土壤层(12)内,所述储水箱(22)位于土壤层(12)内的一端上开设有若干补水孔(221),所述封堵组件(5)用于自动封堵或打开补水孔(221);

所述封堵组件(5)包括补水管(51)、吸水膨胀海绵(52)、驱动杆(6)和封堵塞(53),所述补水管(51)设置在土壤层(12)内,所述补水管(51)的一端与补水孔(221)连通,所述补水管(51)的另一端与供水管(21)连通,所述补水管(51)上开设有若干透水孔(511);

所述吸水膨胀海绵(52)设置在供水管(21)内,所述驱动杆(6)的一端与吸水膨胀海绵(52)连接,所述吸水膨胀海绵(52)的另一端与封堵塞(53)连接;所述封堵塞(53)滑动安装在补水管(51)内,所述封堵塞(53)可滑动至封堵或打开补水孔(221);

所述驱动杆(6)包括通过楔形面(9)连接的第一杆(61)和第二杆(62),所述楔形面(9)处设置有维持第一杆(61)和第二杆(62)连接关系的连接件;

所述第一杆(61)位于供水管(21)内且与吸水膨胀海绵(52)连接,所述第二杆(62)位于补水管(51)内且与封堵塞(5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限位块(91),所述楔形面(9)上开设有供限位块(91)滑动的限位槽(92),所述限位块(91)限位于限位槽(9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管(21)内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板(7),所述第一杆(61)穿过第一限位板(7);所述补水管(51)内固定设置有第二限位板(8),所述第二杆(62)穿过第二限位板(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层(11)上设置有若干锚桩(3),所述锚桩(3)远离安装层(11)的一端为引导部(31),所述引导部(31)沿远离安装层(11)的方向呈渐缩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边坡生态修复系统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S1、设置安装层(11):将安装层(11)设置在边坡上;

S2、设置土壤层(12):在安装层(11)上铺设土壤层(12);

S3、设置供水机构(2):安装供水机构(2);

S4、设置种子层(13):在土壤层(12)上铺设种子层(13);

S5、设置营养层(14):在种子层(13)上设置营养层(14);

S6、设置保护层(15):将保护层(15)抵接在营养层(14)远离种子层(13)的一侧,并将保护层(15)固定连接在连接杆(4)上。

说明书 :

一种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及其修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边坡修复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及其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道路的开通,在道路的两侧会形成边坡,形成的边坡存在冲刷侵蚀、水土流失和局部滑坡的现象,边坡修复刻不容缓。
[0003] 相关技术中,为对边坡进行修复,通常采用在边坡上设置浆砌石挡墙、混凝土护坡的方式,但通过上述方式修复后的边坡与绿色景观不协调,存在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建设不相融合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在修复边坡的同时,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相融合,本申请提供一种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及其修复方法。
[0005]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及其修复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边坡生态修复系统:
[0007] 一种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包括修复层和设置在修复层上的供水机构,所述修复层包括沿远离边坡的方向依次设置的安装层、土壤层、种子层、营养层和保护层,所述安装层设置在边坡上,所述安装层上开设有若干连接通孔,所述安装层上设置有连接杆,所述保护层通过连接杆连接在安装层上,所述保护层上设置有若干网孔,所述供水机构用于为土壤层提供水分。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安装层设置在边坡上,而后在安装层上铺设土壤层,然后安装供水机构,在土壤层上铺设种子层,再将营养层设置在种子层上,最后将保护层抵接在营养层远离种子层的一侧,并将保护层固定连接在连接杆上。土壤层使种子层在土壤内生根发芽,营养层为种子提供营养,供水机构向土壤层供水,以为种子发芽提供水分,保护层通过连接杆与安装层连接,与安装层相配合增加修复层整体的结构强度,对边坡起到保护作用。保护层上的网孔则是为种子发芽后长出提供让位空间,安装层上设置连接通孔则是使种子生根后,根须能够穿过连接通孔扎根于边坡中,将边坡与修复层结合为一整体,对边坡起到修复作用。在通过种子长出绿植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修复边坡,同时还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相融合。
[0009] 可选的,所述供水机构包括供水管,所述供水管插设于修复层中,所述供水管的一端与保护层连接,所述供水管的另一端位于土壤层中。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雨时,雨水能够通过供水管直达进入土壤层中,为种子的生长提供水分。
[0011] 可选的,所述供水管位于土壤层内一端的开口封闭,所述供水管位于土壤层内部分的内壁上开设有浸水通孔。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雨水缓慢浸入土壤层中,在雨量过大时,不易使进入供水管内的雨水冲散土壤层。
[0013] 可选的,所述供水机构还包括储水箱和封堵组件,所述储水箱设置于修复层中,所述储水箱的开口与保护层远离安装层的一侧连通,所述储水箱远离自身开口的一端位于土壤层内,所述储水箱位于土壤层内的一端上开设有若干补水孔,所述封堵组件用于自动封堵或打开补水孔。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雨时,雨水能够储存在储水箱内,且下雨时通过封堵组件封堵补水孔,雨水主要由供水管向土壤层中补给。不下雨时,无雨水进入供水管中为土壤层供水,此时通过封堵组件打开补水孔,以使储水箱为土壤层供水。达到无论是否下雨,达到均能向土壤层中补水的目的。
[0015] 可选的,所述封堵组件包括补水管、吸水膨胀海绵、驱动杆和封堵塞,所述补水管设置在土壤层内,所述补水管的一端与补水孔连通,所述补水管的另一端与供水管连通,所述补水管上开设有若干透水孔;
[0016] 所述吸水膨胀海绵设置在供水管内,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吸水膨胀海绵连接,所述吸水膨胀海绵的另一端与封堵塞连接;所述封堵塞滑动安装在补水管内,所述封堵塞可滑动至封堵或打开补水孔。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雨时,雨水进入到供水管中接触到吸水膨胀海绵,吸水膨胀海绵吸水后膨胀,从而带动驱动杆移动,进而驱动封堵塞滑动至堵住补水孔。当不下雨时,吸水膨胀海绵逐渐恢复至自然状态,从而带动驱动杆复位,继而使封堵塞滑动至使补水孔打开,此时,储水箱内的水通过补水孔流入补水管中,再由补水管上的透水孔进入土壤层中进行补水。
[0018] 可选的,所述驱动杆包括通过楔形面连接的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楔形面处设置有维持第一杆和第二杆连接关系的连接件;
[0019] 所述第一杆位于供水管内且与吸水膨胀海绵连接,所述第二杆位于补水管内且与封堵塞连接。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水膨胀海绵吸水膨胀时,带动第一杆移动,继而通过楔形面带动第二杆滑动,驱动封堵塞进行补水孔封堵;吸水膨胀海绵恢复自然状态时,再通过第一杆、第二杆和楔形面带动封堵塞复位。在下雨、不下雨的情况下均能自动进行补水,且补水操作可循环进行。
[0021]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为限位块,所述楔形面上开设有供限位块滑动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块限位于限位槽内。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槽能够对限位块进行限位,从而实现第一杆和第二杆连接关系的维持。
[0023] 可选的,所述供水管内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杆穿过第一限位板;所述补水管内固定设置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杆穿过第二限位板。
[002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位板能够对第一杆进行限位,提高第一杆随吸水膨胀海绵移动的稳定性;第二限位板能够对第二杆进行限位,提高第二杆随第一杆移动的稳定性。
[0025] 可选的,所述安装层上设置有若干锚桩,所述锚桩远离安装层的一端为引导部,所述引导部沿远离安装层的方向呈渐缩设置。
[002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锚桩能够深入边坡中,从而提高修复层与边坡结合的稳定性。引导部的设置则是为了便于锚桩插入边坡中。
[0027]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边坡生态修复系统的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8] S1、设置安装层:将安装层设置在边坡上;
[0029] S2、设置土壤层:在安装层上铺设土壤层;
[0030] S3、设置供水机构:安装供水机构;
[0031] S4、设置种子层:在土壤层上铺设种子层;
[0032] S5、设置营养层:在种子层上设置营养层;
[0033] S6、设置保护层:将保护层抵接在营养层远离种子层的一侧,并将保护层固定连接在连接杆上。
[003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安装层设置在边坡上,而后在安装层上铺设土壤层,然后安装供水机构,在土壤层上铺设种子层,再将营养层设置在种子层上,最后将保护层抵接在营养层远离种子层的一侧,并将保护层固定连接在连接杆上,即可完成修复层的安装并对边坡进行修复。具有修复方法简单,应用广泛的优点。
[0035]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36] 1.通过安装层、土壤层、种子层、营养层和保护层的设置,保护层与安装层相配合能够增加修复层整体的结构强度,对边坡起到保护作用,种子生根后,根须能够穿过连接通孔扎根于边坡中,将边坡与修复层结合为一整体,对边坡起到修复作用,在通过种子长出绿植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修复边坡,同时还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相融合;
[0037] 2.下雨时,雨水进入到供水管中接触到吸水膨胀海绵,吸水膨胀海绵吸水后膨胀,从而带动驱动杆移动,进而驱动封堵塞滑动至堵住补水孔;当不下雨时,吸水膨胀海绵逐渐恢复至自然状态,从而带动驱动杆复位,继而使封堵塞滑动至使补水孔打开,此时,储水箱内的水通过补水孔流入补水管中,再由补水管上的透水孔进入土壤层中进行补水;
[0038] 3.吸水膨胀海绵吸水膨胀时,带动第一杆移动,继而通过楔形面带动第二杆滑动,驱动封堵塞进行补水孔封堵;吸水膨胀海绵恢复自然状态时,再通过第一杆、第二杆和楔形面带动封堵塞复位;在下雨、不下雨的情况下均能自动进行补水,且补水操作可循环进行。

附图说明

[0039]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边坡生态修复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0]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展示修复层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0041]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展示封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2]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展示第一杆和第二杆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0043] 附图标记说明:1、修复层;11、安装层;111、连接通孔;12、土壤层;13、种子层;14、营养层;15、保护层;151、网孔;2、供水机构;21、供水管;211、浸水通孔;22、储水箱;221、补水孔;3、锚桩;31、引导部;4、连接杆;5、封堵组件;51、补水管;511、透水孔;52、吸水膨胀海绵;53、封堵塞;6、驱动杆;61、第一杆;62、第二杆;7、第一限位板;8、第二限位板;9、楔形面;91、限位块;92、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5]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及其修复方法。参照图1,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包括修复层1和供水机构2。修复层1包括安装层11、土壤层12、种子层13、营养层14和保护层15,安装层11、土壤层12、种子层13、营养层14和保护层15沿远离边坡的方向依次设置。土壤层12使种子层13在土壤内生根发芽,营养层14为种子提供营养。供水机构2安装在修复层1上为土壤层12提供水分,以为种子发芽提供水分。
[0046] 参照图1和图2,安装层11由硬质材料制成,安装层11远离保护层15的一面上固定连接有四根锚桩3,安装层11通过锚桩3固定安装在边坡上,且锚桩3能够深入边坡中,从而提高修复层1与边坡结合的稳定性。锚桩3远离安装层11的一端为引导部31,引导部31沿远离安装层11的方向呈渐缩设置,本实施例中,引导部31呈圆锥状,以便于锚桩3插入边坡中。安装层11远离锚桩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四根连接杆4,四根连接杆4分别位于安装层11的四角处,连接杆4远离安装层11的一端与保护层15固定连接,从而使保护层15通过连接杆4与安装层11固定连接,保护层15亦由硬质材料制成,从而使保护层15与安装层11相配合,将土壤层12、种子层13、营养层14夹持于中间,增加修复层1整体的结构强度,对边坡起到保护作用。
[0047] 参照图1和图2,安装层11靠近土壤层12的一面上开设有若干连接通孔111,种子生根后,根须能够穿过连接通孔111扎根于边坡中,将边坡与修复层1结合为一整体,对边坡起到修复作用。保护层15上开设有若干网孔151,以为种子发芽后长出提供让位空间。在通过种子长出绿植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修复边坡,同时还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相融合。
[0048] 参照图2和图3,供水机构2包括供水管21、储水箱22和封堵组件5,供水管21和储水箱2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供水管21插设在修复层1中,供水管21的顶端与保护层15固定连接,供水管21的底端位于土壤层12中。下雨时,雨水能够通过供水管21直达进入土壤层12中,为种子的生长提供水分。供水管21底端的开口封闭,供水管21位于土壤层12内部分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浸水通孔211,本实施例中,浸水通孔211位于供水管21的右侧壁上,浸水通孔211减缓雨水浸入土壤层12中的速度,在雨量过大时,不易使进入供水管21内的雨水冲散土壤层12。
[0049] 参照图2和图3,储水箱22固定安装在修复层1中,储水箱22的开口与保护层15远离安装层11的一侧连通,即储水箱22的开口与外界空气连通,以使雨水能够流至储水箱22中。储水箱22远离自身开口的一端位于土壤层12内,储水箱22位于土壤层12内的一端的右侧壁上开设有若干补水孔221。封堵组件5则用于自动封堵或打开补水孔221。下雨时,雨水能够储存在储水箱22内,且下雨时通过封堵组件5封堵补水孔221,雨水主要由供水管21向土壤层12中补给。不下雨时,无雨水进入供水管21中为土壤层12供水,此时通过封堵组件5打开补水孔221,以使储水箱22为土壤层12供水。达到无论是否下雨,达到均能向土壤层12中补水的目的。
[0050] 参照图3,封堵组件5包括补水管51、吸水膨胀海绵52、驱动杆6和封堵塞53。补水管51水平安装在土壤层12内,补水管51的左端与储水箱22密封连接且与补水孔221连通,补水管51右端与供水管21的左侧壁连通。补水管51的底壁上开设有若干透水孔511。下雨时,进入供水管21内的雨水除可通过浸水孔进入土壤层12以外,还能由供水管21流入补水管51中,再由补水管51上的透水孔511进入土壤层12中。
[0051] 参照图3和图4,吸水膨胀海绵52固定连接在供水管21内,驱动杆6包括竖直设置在供水管21内的第一杆61和水平设置在补水管51内的第二杆62。供水管21内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7,第一限位板7位于吸水膨胀海绵52的下方,第一杆61穿过第一限位板7。补水管51内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8,第二杆62穿过第二限位板8。第一杆61和第二杆62通过楔形面9连接,楔形面9处安装有连接件,连接件为燕尾状的限位块91,楔形面9上开设有供限位块91滑动且与限位块91相适配的限位槽92,由于限位块91为燕尾状,因此限位块91能够限位于限位槽92内,起到维持第一杆61和第二杆62连接关系的作用。第一杆61远离第二杆62的一端与吸水膨胀海绵52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二杆62远离第一杆61的一端与封堵塞53固定连接。封堵塞53通过驱动杆6滑动安装在补水管51内,且封堵塞53可滑动至封堵或打开补水孔221。
[0052] 下雨时,雨水进入到供水管21中接触到吸水膨胀海绵52,吸水膨胀海绵52吸水后膨胀,带动第一杆61移动,继而通过楔形面9带动第二杆62滑动,驱动封堵塞53滑动至封堵补水孔221。当不下雨时,吸水膨胀海绵52逐渐恢复至自然状态,再通过第一杆61、第二杆62和楔形面9带动封堵塞53复位,继而使封堵塞53滑动至使补水孔221打开,此时,储水箱22内的水通过补水孔221流入补水管51中,再由补水管51上的透水孔511进入土壤层12中进行补水。实现在下雨、不下雨的情况下均能自动进行补水,且补水操作可循环进行。第一限位板7和第二限位板8的设置,则是为了提高第一杆61和第二杆62移动的稳定性。
[0053]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及的实施原理为:安装层11通过锚桩3固定安装在边坡上,土壤层12使种子层13在土壤内生根发芽,营养层14为种子提供营养。供水机构2安装在修复层1上为土壤层12提供水分,以为种子发芽提供水分。保护层15与安装层11相配合,将土壤层12、种子层13、营养层14夹持于中间,增加修复层1整体的结构强度,对边坡起到保护作用。种子生根后,根须能够穿过连接通孔111扎根于边坡中,将边坡与修复层1结合为一整体,对边坡起到修复作用。在通过种子长出绿植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修复边坡,同时还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相融合。
[0054] 供水机构2为土壤层12提供水分的过程如下:下雨时,雨水能够进入供水管21并透过吸水膨胀海绵52直达进入土壤层12中,为种子的生长提供水分。同时,吸水膨胀海绵52吸水后膨胀,带动第一杆61移动,继而通过楔形面9带动第二杆62滑动,驱动封堵塞53滑动至封堵补水孔221。当不下雨时,吸水膨胀海绵52逐渐恢复至自然状态,再通过第一杆61、第二杆62和楔形面9带动封堵塞53复位,继而使封堵塞53滑动至使补水孔221打开,此时,储水箱22内的水通过补水孔221流入补水管51中,再由补水管51上的透水孔511进入土壤层12中进行补水。在下雨、不下雨的情况下均能自动、循环地进行补水。
[0055]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基于上述边坡生态修复系统的修护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参照图1、图2和图3:
[0056] S1、设置安装层11:将安装层11通过锚桩3固定安装在边坡上;
[0057] S2、设置土壤层12:在安装层11上铺设土壤层12;
[0058] S3、设置供水机构2:向将第一杆61和第二杆62通过限位块91和限位槽92连接为驱动杆6,并在第二杆62上固定连接封堵塞53;再将第一限位板7固定连接在供水管21内,而后将第一杆61穿过第一限位板7,在供水管21内固定连接吸水膨胀海绵52并使吸水膨胀海绵52的底面与第一杆61的顶端固定连接;将第二限位板8固定连接在补水管51内,而后将补水管51的右端与供水管21底端的左侧壁连通,在此过程中使第二杆62穿过第二限位板8,再将补水管51远离供水管21的一端密封连接在储水箱22底端的右侧壁上;
[0059] S4、设置种子层13:在土壤层12上铺设种子层13;
[0060] S5、设置营养层14:在种子层13上铺设营养层14;
[0061] S6、设置保护层15:将保护层15抵接在营养层14远离种子层13的一侧,并将保护层15固定连接在连接杆4远离安装层11的一端。
[0062]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