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后浇带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0211997.X

文献号 : CN11443912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刘思佳向座霖张晓乐吕彬路华杰

申请人 : 中船重工海鑫工程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涉及防水施工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后浇带防水结构,包括:防水层,设置在后浇带以及两侧墙体的外侧;承压层,设置在所述防水层与后浇带之间,所述承压层沿后浇带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承压层相对两侧连接在后浇带两侧的墙体上。本申请具有提升后浇带处设置的防水结构的稳定性,减少防水性能被损坏的问题。

权利要求 :

1.一种建筑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水层(4),设置在后浇带(2)以及两侧墙体(1)的外侧;

承压层(3),设置在所述防水层(4)与后浇带(2)之间,所述承压层(3)沿后浇带(2)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承压层(3)相对两侧连接在后浇带(2)两侧的墙体(1)上;所述承压层(3)包括承压板(31)和用于将所述承压层(3)固定在墙体(1)上的两个连接件(32),两个连接件(32)分别设置在后浇带(2)与两侧墙体(1)相接的位置处;

所述连接件(32)包括位于;后浇带(2)与边侧墙体(1)之间的连接板(321),所述连接板(321)远离承压板(31)的一侧设置有限位部(322),所述限位部(322)与所述连接板(321)垂直,所述限位部(322)相对的两侧分别嵌入后浇带(2)与边侧墙体(1)内;

所述承压板(31)可拆卸固定在所述连接板(321)上;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承压板(31)朝向所述连接板(321)一侧的固定件(7),所述固定件(7)包括安装块(71),设置在所述承压板(31)朝向连接板(321)的一侧,所述承压板(31)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安装块(71)的安装槽(311);

所述安装块(71)上开设有供所述连接板(321)插入的插接槽(711),所述承压板(31)上开设有与所述连接板(321)适配的让位槽(312);

所述安装块(71)滑动连接有定位柱(72),所述定位柱(72)穿过所述插接槽(711);

所述连接板(321)上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柱(72)适配的定位孔(3211);

所述安装块(71)内设置有弹性件(73),所述弹性件(73)对所述定位柱(72)施加弹力将所述定位柱(72)限定在第一设定位置;

所述定位柱(72)朝向所述连接板(321)的一侧设置有引导面,所述连接板(321)与所述引导面抵接带动所述定位柱(72)由第一设定位置滑动至第二设定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水附加层(5),所述防水附加层(5)位于所述防水层(4)与所述承压层(3)之间;

所述防水附加层(5)沿所述承压层(3)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防水附加层(5)长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侧连接在所述承压层(3)两侧的墙体(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4)外侧设置有防护层(6),所述防护层(6)由柔质保温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遇水膨胀条(8),所述遇水膨胀条(8)沿后浇带(2)的长度方向设置,位于后浇带(2)与两侧墙体(1)相接的连接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71)通过螺钉可拆卸固定在所述承压板(31)上,螺钉穿透所述承压板(31)固定在所述安装块(7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板(31)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过渡部(33),所述承压板(31)远离墙体(1)的侧面与墙面通过所述过渡部(33)平滑过渡。

7.一种建筑后浇带防水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遇水膨胀条(8)固定在墙体(1)上;

在墙体(1)朝向预留的后浇带(2)的侧面上开设槽体,将连接板(321)固定在墙体(1)上;

进行后浇带(2)浇筑;

将承压板(31)放置于后浇带(2)外侧,并通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件(7)对承压板(31)与连接板(321)进行固定;

基层处理,对承压板(31)以及墙体(1)外面进行清扫,并涂刷即基层涂剂;

防水处理,将防水附加层(5)以及防水层(4)固定在承压板(31)以及墙体(1)上;

将防护层(6)固定在防水层(4)外侧。

说明书 :

一种建筑后浇带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防水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后浇带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防水处理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以保证建筑整体具有较好的防水性,减少在后期出现室内潮湿甚至是渗水的问题,而后浇带在施工时间上与两侧的墙体不同,使得后浇带与两侧相邻的墙体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因此后浇带处的防水处理要求也更高。
[0003] 目前在对后浇带处进行防水处理时,直接对墙体外面进行清理、找平等处理,在涂刷对应的基层涂剂后,将防水卷材通过粘接或是热熔的方式铺设固定在墙体外侧,以此实现对后浇带处的防水处理。
[0004]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防水层直接粘接在后浇带以及两侧的墙体上,在后期较长的时间段内,在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后浇带与两侧的墙体发生较小错位的问题,容易对设置的防水结构的稳定性造成破坏。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提升后浇带处设置的防水结构的稳定性,减少防水性能被损坏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后浇带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6]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建筑后浇带防水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 一种建筑后浇带防水结构,包括:
[0008] 防水层,设置在后浇带以及两侧墙体的外侧;
[0009] 承压层,设置在所述防水层与后浇带之间,所述承压层沿后浇带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承压层相对两侧连接在后浇带两侧的墙体上。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承压层对可能施加在后浇带上的压力进行分摊,后期能够减少后浇带发生偏斜错位的问题,为防水层提供一稳定的基础,不容易对防水层的防水效果造成影响,提升防水结构整体防水效果的稳定性。
[0011] 可选的,还包括防水附加层,所述防水附加层位于所述防水层与所述承压层之间;
[0012] 所述防水附加层沿所述承压层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防水附加层长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侧连接在所述承压层两侧的墙体上。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防水附加层,提供双重保障,能够进一步减少后浇带处发生渗水的问题,同时防水附加层能够对防水层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防水层直接与承压板的边沿抵接出现损坏的问题,提升该防水结构整体的防水性能。
[0014] 可选的,所述防水层外侧设置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由柔质保温材料制成。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一定保温作用的同时,对防水层起到号主作用,减少防水层出现被磕碰、划伤等损坏,同时,也能够减少防水层长时间处于日晒、雨淋等环境下发生损坏的问题,使得防水结构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
[0016] 可选的,还包括遇水膨胀条,所述遇水膨胀条沿后浇带的长度方向设置,位于后浇带与两侧墙体相接的连接处。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后浇带与边侧的墙体之间发生渗水问题时,雨水膨胀条膨胀进行密封,防水效果更好。
[0018] 可选的,所述承压层包括承压板和用于将所述承压板固定在墙体上的两个连接件,两个连接件分别设置在后浇带与两侧墙体相接的位置处;
[0019] 所述连接件包括位于位于后浇带与边侧墙体之间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承压板的一侧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连接板垂直,所述限位板相对的两侧分别嵌入后浇带与边侧墙体内;
[0020] 所述承压板可拆卸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上。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压板可拆卸固定在连接板上,相较于将承压板通过混凝土粘接进行固定的方式,简化了固定承压板的操作流程以及施工周期,提升了施工操作的便利性,提高工作效率。
[0022] 可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承压板朝向所述连接板一侧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
[0023] 安装块,设置在所述承压板朝向连接板的一侧,所述承压板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安装块的安装槽;
[0024] 所述安装块上开设有供所述连接板插入的插接槽,所述承压板上开设有与所述连接板适配的让位槽;
[0025] 所述安装块滑动连接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穿过所述插接槽;
[0026] 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柱适配的定位孔;
[0027] 所述安装块内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对所述定位柱施加弹力将所述定位柱限定在第一设定位置;
[0028] 所述定位柱朝向所述连接板侧一侧设置有引导面,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引导面抵接带动所述定位柱由第一设定位置滑动至第二设定位置处。
[002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承压板时,将承压板置于后浇带一侧位置处,将承压板向后浇带的方向按压,使得连接板插入至插接槽内,通过定位柱插入定位孔内,实现对承压板与连接板的固定,提升固定承压板操作的便利性。
[0030] 可选的,所述安装块通过螺钉可拆卸固定在所述承压板上,螺钉穿透所述承压板固定在所述安装块上。
[003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将承压板拆下时,直接将固定安装块的螺钉拧下,即可直接将承压板取下,操作简便,提升了该防水结构整体的适用性,较为方便根据实际需要对承压板进行更换操作。
[0032] 可选的,所述承压板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过渡部,所述承压板远离墙体的侧面与墙面通过所述过渡部平滑过渡。
[003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固定防水附加层以及防水层时,减少防水附加层以及防水层直接与承压板的边沿抵接的现象,不容易对防水附加层以及防水层造成损坏,对防水附加层以及防水层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提升防水附加层以及防水层粘接的牢固性,整体的防水效果更好。
[0034] 第二方面,本申请公开一种建筑后浇带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35] 一种建筑后浇带防水结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6] 将遇水膨胀条固定在墙体上;
[0037] 在墙体朝向预留的后浇带的侧面上开设槽体,将连接板固定在墙体上;
[0038] 进行后浇带浇筑;
[0039] 将承压板放置于后浇带外侧,并通过固定件对承压块与连接板进行固定;
[0040] 基层处理,对承压板以及墙体外面进行清扫,并涂刷即基层涂剂;
[0041] 防水处理,将防水附加层以及防水层固定在承压板以及墙体上;
[0042] 将防护层固定在防水层外侧。
[0043]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44] 1.设置承压层对可能施加在后浇带上的压力进行分摊,后期能够减少后浇带发生偏斜错位的问题,为防水层提供一稳定的基础,不容易对防水层的防水效果造成影响,提升防水结构整体防水效果的稳定性;
[0045] 2.承压板可拆卸固定在连接板上,相较于将承压板通过混凝土粘接进行固定的方式,简化了固定承压板的操作流程以及施工周期,提升了施工操作的便利性,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46]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防水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0047] 图2是为了展示承压板与连接件的结构所做的示意图;
[0048]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49] 图4是为了展示固定件的结构所做的剖视图;
[0050] 图5是图4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51] 图6是为了展示路连通孔以及拨槽的结构所做的示意图。
[0052] 附图标记说明:1、墙体;2、后浇带;3、承压层;31、承压板;311、安装槽;312、让位槽;32、连接件;321、连接板;3211、定位孔;322、限位部;33、过渡部;4、防水层;5、防水附加层;6、防护层;7、固定件;71、安装块;711、插接槽;712、搭接槽;713、连通孔;714、拨槽;72、定位柱;73、弹性件;74、拨杆;8、遇水膨胀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53]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54]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建筑后浇带防水结构,参照图1,墙体1之间留有后浇带2的空间,在两面墙体1之间浇筑形成后浇带2,该防水结构设置在建筑外部后浇带2的位置处,以改善后浇带2处的防水性能;该防水结构包括承压层3和防水层4,承压层3包括承压板31和连接件32,承压板31通过连接件32固定在后浇带2外侧,承压板31的长度方向与后浇带2的长度方向相同,且承压板31长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侧边沿分别与后浇带2两侧的墙体1抵接,防水层4固定在墙体1以及承压板31外侧;其中承压板31为硬质板状结构,实际使用时选择预制钢筋砼构建、金属板、硬质纤维板等,本申请实施例中以选择使用金属板为例。
[0055] 在建筑外后浇带2的位置处进行防水施工时,首先将后浇带2处设置承压板31,作为承受外力的主体,能够减少后期后浇带2发生较小错位的情况,对后续施工的防水层4提供一稳定的基础,不容易出现防水层4出现松动等问题,提升了后浇带2处的防水性能的稳定性,防水效果更好。
[0056] 参照图1,防水层4与承压板31之间还设置有防水附加层5,防水附加层5固定在承压板31上,且防水附加层5相对的两侧边沿分别固定在两侧的墙体1上,防水层4覆盖在防水附加层5外侧;通过设置防水附加层5,对承压板31边沿与墙体1相接的缝隙进行二次密封,能够进一步提升该防水结构的防水性能,防水效果更好;对于设置的防水层4以及防水附加层5,均为防水卷材,防水层4以及防水附加层5通过粘接的方式进行固定,施工操作较为方便;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相同或不同的卷材,而对于防水卷材的固定方式,可选择粘接或是通过热熔等各种方式进行固定,即不对防水卷材的材质以及固定方式进行限制;而为了提升防水层4以及防水卷材粘接的牢固性,在墙体1以及承压板31上涂刷基层涂剂,基层涂剂为冷底子油,在提升防水层4以及防水附加层5粘接的牢固性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提升防水性能,防水效果更好。
[0057] 参照图1,防水层4外侧还设置有防护层6,防护层6为聚苯板,防水层4为双面粘接的防水卷材,在设置防护层6时,直接将聚苯板固定在防水层4上即可,施工操作较为方便;通过设置的聚苯板,对防水层4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不容易出现防水层4因磕碰、划伤等问题损坏,也不容易因长时间日晒发生老化等问题;减少防水层4出现损坏的问题,防水效果更好;同时,聚苯板还具有一定的保温作用;在其他实施例中,防护层6还可以选择使用聚氨酯保温板等其他具有保温作用的板状结构。
[0058] 参照图1和图2,连接件32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后浇带2与两侧的墙体1之间,包括位于后浇带2与墙体1之间的连接板321,连接板321位于远离承压板31的一侧固定有一限位部322,限位部322为一板状结构,其与连接板321垂直,且连接板321与限位部322一体成型,限位部322两侧分别插入至后浇带2以及边侧的墙体1内,连接板321朝向承压板31的一侧延伸至后浇带2以及墙体1外侧,承压板31可拆卸固定在连接板321上;在实际施工设置连接板
321时,首先将连接板321固定在墙体1上,之后在浇筑后浇带2即可。
[0059] 参照图2和图3,承压板31与连接板321之间设置有固定件7,通过固定件7实现承压板31与连接板321的可拆卸固定;固定件7包括设置在承压板31上的安装块71,承压板31上行上开设有用于固定安装块71的安装槽311,安装块71位于安装槽311内且安装块71朝向连接板321的一面与承压板31的侧面平齐;安装块71与承压板31通过螺钉可拆卸固定,螺钉从承压板31远离墙体1的一侧穿透承压板31与安装块71固定,实现安装块71与承压板31的可拆卸固定;安装块71上开设有与连接板321适配的插接槽711,承压板31上也开设有用于避让连接板321的让位槽312;安装块71内滑动连接有一定位柱72,连接板321上开设有一与定位柱72适配的定位孔3211,连接板321插设在插接槽711内的状态下,定位柱72从定位孔3211内穿过,实现对连接板321与安装块71的固定。
[0060] 参照图4和图5,定位柱72位于插接槽711其中一侧,且定位柱72端部穿过插接槽711,插接槽711与定位柱72所在的侧壁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一搭接槽712,定位柱72端部插入插接槽711内,将此时定位柱72所处的位置设定为第一设定位置,安装块71内设置有弹性件73,弹性件73对定位柱72施加使得定位柱72保持在第一设定位置的弹力;定位柱72朝向搭接槽712的端部朝向墙体1以及后浇带2所在方向的一侧倾斜设置有一引导面,连接板321朝向引导面的边沿也设置有倾斜的而引导面,在连接板321插入至插接槽711内的过程中,通过设置的引导面的导向作用,带动定位柱72克服弹性件73内的弹力滑动,定位柱72滑动至第二设定位置对连接板321进行避让,在连接板321完全插入至插接槽711内后,定位处于定位孔3211对齐,此时定位柱72在弹性件73的作用下滑动,穿透定位孔3211并滑动至第一设定位置处,实现对连接板321的固定,能够较为方便的实现承压板31与连接板321的可拆卸固定。
[0061] 另外,参照图5和图6,弹性件73为一弹簧,安装块71内设置有用于安装定位柱72的安装腔,弹簧固定在定位柱72与安装腔端部的侧壁之间;定位柱72上固定有拨杆74,安装块71上开设有一连通孔713,拨杆74位于连通孔713内与安装块71外部连通,且保证拨杆74远离定位柱72的一端位于连通孔713内;安装块71外侧面上连通孔713的位置处开设有一拨槽
714,便于通过拨杆74带动定位柱72滑动。
[0062] 通过设置的固定件7,较为方便的实现承压板31与连接板321的可拆卸固定,提升施工操作的便利性,提高工作效率;而设置安装块71可拆卸固定在承压板31上,在将承压板31安装在连接板321上之前,将安装块71固定在承压板31上对应位置处,之后直接将承压板
31按紧在墙体1上对应位置处即可;后期需要将承压板31拆卸时,可直接将对应的螺钉拧下,直接将承压板31从安装块71上取下,后续通过拨杆74解除安装块71与连接板321的固定,将安装块71取下即可。
[0063] 参照图1和图2,承压板31朝向两侧的墙体1的边沿均一体成型设置有过渡部33,过渡部33远离箱体的侧面设置为斜面,实现承压板31与墙体1之间的平滑过渡,粘接防水附加层5以及防水层4的操作更加方便,防水附加层5以及防水层4粘接的也更加牢固。
[0064] 为了进一步提升该防水结构的防水效果,参照图1,后浇带2与两侧的墙体1之间设置有遇水膨胀条8。
[0065]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建筑后浇带防水结构施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0066] 将遇水膨胀条8固定在墙体1上,并在墙体1上开出与限位部322适配的槽体,将连接板321固定在墙体1上对应位置处,之后浇筑形成后浇带2。
[0067] 将安装块71固定在安装槽311内,将承压板31置于后浇带2外侧对应位置处,将承压板31向后浇带2的方向按紧,通过固定件7实现承压板31与连接板321的固定。
[0068] 进行基层处理,对墙体1以及承压板31表面进行清扫、找平,并在墙体1以及承压板31表面涂刷基层涂剂。
[0069] 防水处理,将防水附加层5以及防水层4一侧粘接在承压板31以及墙体1上。
[0070] 防护层6直接固定在防水层4外侧,实现对后浇带2处的防水处理。
[0071]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建筑后浇带防水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对建筑的后浇带2处进行防水处理时,在进行后浇带2施工时即将遇水膨胀条8以及连接板321固定在后浇带2与边侧的墙体1之后,之后将承压板31固定件7固定在连接板321上,彬在承压板31外侧固定防水附加层5以及防水层4,并在最外侧设置防护层6对防水层4进行保护;通过设置的承压板31,能够减少后期后浇带2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偏斜错位的问题,不容易对防水层4固定的稳固性造成破坏,保持防水结构防水效果的稳定性。
[0072] 通过设置的连接件32对承压板31进行固定,相较于使用混凝土砂浆进行固定的方式,操作更加方便,施工周期也更短,不容易出现脱落的问题,固定承压板31时,直接将承压板31置于后浇带2对应位置处将承压板31向后浇带2所在的方案按压,使得连接板321插入插接槽711内,通过定位柱72与连接板321实现对承压板31的固定,操作方便。
[0073]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