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路组件及供水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0188253.0

文献号 : CN11455760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瑞覃生浩刘剑华

申请人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生活用水供水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水路组件及供水装置,水路组件包括中托、支撑件、水路板、冷罐以及热罐;中托形成有第一顶面,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顶面,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一顶面之间形成有容纳区,所述支撑件背向所述中托的一侧形成有第二顶面;冷罐连接于所述第二顶面;热罐设置于所述容纳区内;水路板内部形成有水路,所述水路连通于所述冷罐和所述热罐。通过在中托上设置支撑件,可以保持冷罐和热罐之间的高度差,确保水路组件顺利出水,水路板连接于冷罐和热罐,减少了水路组件的漏水情况,不仅可以实现水路组件的模块化组装,还可以使水路组件的结构更加紧凑。

权利要求 :

1.一种水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托,形成有第一顶面;

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顶面,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一顶面之间形成有容纳区,所述支撑件背向所述中托的一侧形成有第二顶面;

冷罐,连接于所述第二顶面;

热罐,设置于所述容纳区内;

水路板,内部形成有水路,所述水路连通于所述冷罐和所述热罐;

所述水路包括:

第一水路,形成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于所述热罐的进水口;

第二水路,形成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于所述冷罐的出水口;

第三水路,形成有第三进水口和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进水口连通于所述热罐的出水口;

第四水路,形成有第四进水口和第四出水口,所述第四进水口连通于所述冷罐的出水口;

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相邻设置且连接于存水弯;

所述存水弯包括:

第一支口,连通于所述第一进水口;

第二支口,连通于所述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支口和所述第二支口之间形成有防串温水路,所述防串温水路为具有竖直结构的U型防串温水路;

第三支口,适于释放温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顶板,与所述第一顶面平行设置;

两个侧板,连接于所述顶板的边缘,所述两个侧板与所述顶板之间形成所述容纳区,所述顶板背向所述第一顶面的一侧形成所述第二顶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水弯设置于所述顶板的一侧,所述防串温水路为迂回水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板连接于所述第二顶面,所述顶板对应于所述热罐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形成有通孔或者避让缺口。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水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面形成有电控盒预留扣位;

和/或,所述支撑件的一侧设置有线扣。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水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沿竖直方向,所述支撑件与所述中托的总高度为H1,所述热罐的高度为H2,H1与H2的比值在1~5之间;

和/或,沿横向方向,所述中托的长度为L1,所述支撑件的长度为L2,L1与L2的比值在1~5之间;

和/或,沿纵向方向,所述中托的宽度为W1,所述两个侧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宽度为W2,所述第二侧板的宽度为W3,W1与W2的比值在1~10之间,W2与W3的比值在1~5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水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循环,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和散热器,所述蒸发器和所述散热器连接于所述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设置于所述容纳区内,所述蒸发器设置在所述冷罐的内部,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一侧。

8.一种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和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水路组件,所述机壳内形成有机仓,所述水路组件设置在所述机仓内。

说明书 :

水路组件及供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生活用水供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路组件及供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饮用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具有冷、热功能的供水装置也得以广泛地应用。供水装置的基础功能包括制冷、制热与出水的功能,制冷系
统包括冷罐、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干燥过滤管等部件,制冷系统零部件较多,且与热罐
之间需要保持相应的高度、距离等位置关系,在模块化设计时是最难攻克的难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水路组件,冷罐设置在支撑件的上方,热罐设置在支撑件和中托之间,热罐和冷罐之间通过水
路板连接,在保持冷罐和热罐相对位置关系的情况下,还可以实现水路组件的模块化组装。
[0004]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供水装置。
[0005]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水路组件,包括:
[0006] 中托,形成有第一顶面;
[0007] 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顶面,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一顶面之间形成有容纳区,所述支撑件背向所述中托的一侧形成有第二顶面;
[0008] 冷罐,连接于所述第二顶面;
[0009] 热罐,设置于所述容纳区内;
[0010] 水路板,内部形成有水路,所述水路连通于所述冷罐和所述热罐。
[0011]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件包括:
[0012] 顶板,与所述第一顶面平行设置;
[0013] 两个侧板,连接于所述顶板的边缘,所述两个侧板与所述顶板之间形成所述容纳区,所述顶板背向所述第一顶面的一侧形成所述第二顶面。
[0014]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水路包括:
[0015] 第一水路,形成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于所述热罐的进水口;
[0016] 第二水路,形成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于所述冷罐的出水口;
[0017] 第三水路,形成有第三进水口和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进水口连通于所述热罐的出水口;
[0018] 第四水路,形成有第四进水口和第四出水口,所述第四进水口连通于所述冷罐的出水口;
[0019] 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相邻设置且连接于存水弯。
[002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存水弯包括:
[0021] 第一支口,连通于所述第一进水口;
[0022] 第二支口,连通于所述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支口和所述第二支口之间形成有防串温水路;
[0023] 第三支口,适于释放温水。
[0024]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存水弯设置于所述顶板的一侧,所述防串温水路为上下迂回的水路。
[0025]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水路板连接于所述第二顶面,所述顶板对应于所述热罐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形成有通孔或者避让缺口。
[0026]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顶面形成有电控盒预留扣位;
[0027] 和/或,所述支撑件的一侧设置有线扣。
[0028]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沿竖直方向,所述支撑件与所述中托的总高度为H1,所述热罐的高度为H2,H1与H2的比值在1~5之间;
[0029] 和/或,沿横向方向,所述中托的长度为L1,所述支撑件的长度为L2,L1与L2的比值在1~5之间;
[0030] 和/或,沿纵向方向,所述中托的宽度为W1,所述两个侧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宽度为W2,所述第二侧板的宽度为W3,W1与W2的比值在1~
10之间,W2与W3的比值在1~5之间。
[0031]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0032] 制冷循环,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和散热器,所述蒸发器和所述散热器连接于所述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设置于所述容纳区内,所述蒸发器设置在所述冷罐的内部,所述散热器设
置在所述支撑件一侧。
[0033]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供水装置,包括机壳和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水路组件,所述机壳内形成有机仓,所述水路组件设置在所述机仓内。
[0034]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0035]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路组件,中托上形成有第一顶面,支撑件安装在第一顶面处,支撑件和第一顶面之间形成有容纳区,支撑件背向第一顶面的一侧形成有第二顶
面。热罐安装在第一顶面上且位于容纳区之间,冷罐安装在支撑件的第二顶面,热罐和冷罐
之间采用水路板连接。通过在中托上设置支撑件,可以保持冷罐和热罐之间的高度差,确保
水路组件顺利出水,水路板连接于冷罐和热罐,减少了水管连接时的漏水情况,不仅可以实
现水路组件的模块化组装,还可以使水路组件的结构更加紧凑。
[0036]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3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8]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路组件的立体图一;
[0039]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路组件的立体图二;
[0040]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托与支撑件的立体图;
[0041]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托和支撑件的俯视图;
[0042]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托和支撑件的侧视图;
[0043]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路板的立体图一;
[0044]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路板的立体图二;
[0045]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路板的侧视图;
[0046]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路板的A‑A剖面图;
[0047]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存水弯的防串温水路的角度设置示意图一;
[0048]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存水弯的防串温水路的角度设置示意图二;
[0049]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存水弯的防串温水路的角度设置示意图三。
[0050] 附图说明:
[0051] 100、中托;102、第一顶面;
[0052] 110、支撑件;112、容纳区;114、第二顶面;116、顶板;1162、通孔、1164、避让缺口;1166、电控盒预留扣位;118、侧板;1182、线扣;
[0053] 120、水路板;122、第一水路;1222、第一进水口;1224、第一出水口;124、第二水路;1244、第二进水口;1242、第二出水口;126、第三水路;1262、第三进水口;1264、第三出水口;
128、第四水路;1282、第四进水口;1284、第四出水口;
[0054] 130、冷罐;
[0055] 140、热罐;
[0056] 150、存水弯;152、第一支口;154、第二支口;156、第三支口;158、防串温水路;
[0057] 160、电控盒;
[0058] 170、压缩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59] 为使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发明中的附图,对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
施例。基于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
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发明保护的范围。
[0060]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
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61]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0062]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
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
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
征。
[0063]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
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
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
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
进行结合和组合。
[0064] 供水装置的基础功能包括制冷、制热与进出水的功能,制冷系统包括冷罐、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干燥过滤管等部件,制冷系统零部件较多,且与热罐之间需要保持相应
的高度、距离等位置关系,在模块化设计时是最难攻克的难题。
[0065]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水路组件,请参阅图1至图12,包括中托100、支撑件110、水路板120、冷罐130以及热罐140。
[0066] 为了方便对技术方案的描述,本实施例中定义竖直方向为水路组件底部至顶部之间的方向,横向方向为水路组件左侧至右侧之间的方向,纵向方向为水路组件前侧至后侧
之间的方向。
[0067] 中托100形成有第一顶面102,第一顶面102相对平整或者具有安装位置,用于固定热罐140等结构。中托100为板状结构或者至少顶部平整的其它异形结构。
[0068] 支撑件110设置在中托100的上方且连接于第一顶面102,支撑件110和第一顶面102之间形成有容纳区112。支撑件110背向中托100的一侧形成有第二顶面114,第二顶面
114处可以安装冷罐130等其它结构。
[0069] 冷罐130连接于第二顶面114,热罐140设置在容纳区112内,冷罐130和热罐140设置在支撑件110的不同侧。同时,水路板120内部形成有多条水路,冷罐130和热罐140之间通
过水路连接,可以使水在冷罐130以及热罐140内出入。
[0070] 可以理解的是,冷罐130设置在第二顶面114处,支撑件110可以确保冷罐130与热罐140之间具有高度差,进而确保冷罐130内的水在自重作用下具有足够的出水量。
[0071]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罐130与冷罐130的出水口之间具有至少50cm的高度差,可以使冷罐130的出水流量达到1.2L/min。
[0072] 中托100和支撑件110组成主体框架结构,支撑件110可以确定冷罐130与热罐140的位置关系,有助于水路组件的模块化组装。同时,中托100和支撑件110有助于增加水路组
件的体积,可以预留更多部件的安装位置。
[0073] 冷罐130与热罐140之间通过水路板120连接,减少了水管的设置,不仅提升了水路组件的密封性,还提升了组装过程的便捷性。
[0074]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路组件,支撑件110设置在中托100的上方且连接于第一顶面102,支撑件110与第一顶面102之间形成的容纳区112,容纳区112可以用于放置热罐
140等部件。
[0075]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110包括顶板116和侧板118,侧板118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连接于顶板116的边缘。
[0076] 可以理解的是,顶板116和两个侧板118形成拱形的结构,两个侧板118和顶板116之间的位置形成容纳区112,热罐140以及下文提到的压缩机170设置在容纳区112内。顶板
116远离第一顶面102的一侧形成第二顶面114,冷罐130安装在顶板116的上方。
[0077] 支撑件110包括顶板116以及侧板118,可以将冷罐130和热罐140按照相对位置进行固定,组装时较为方便。冷罐130和热罐140之间通过水路板120连接,组装效率较高,提升
了水路组件的防漏水性能。
[0078]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路板120内形成有第一水路122、第二水路124、第三水路126和第四水路128。
[0079] 第一水路122形成有第一进水口1222和第一出水口1224,第一出水口1224连通于热罐140的进水口,用于向热罐140补充水源。
[0080] 第二水路124形成有第二进水口1244和第二出水口1242,第二进水口1244连通于冷罐130的出水口,用以接收冷罐130内的饮用水。
[0081] 第三水路126形成有第三进水口1262和第三出水口1264,第三进水口1262连通于热罐140的出水口,热水沿着第三出水口1264流出。
[0082] 第四水路128形成有第四进水口1282和第四出水口1284,第四进水口1282连通于冷罐130的出水口,冷水沿着第四出水口1284流出。
[0083] 需要说明的是,冷罐130具有至少两个出水口,其中一个出水口连通于第二进水口1244,用于向热罐140补充饮用水,其中另一个出水口连通于第四进水口1282,用以向第四
水路128提供冷水。
[0084]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路板120还包括其它水路,以实现冷水和热水的流动以及循环等。
[0085]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路组件,第一出水口1224连通于热罐140的进水口,第二进水口1244连通于冷罐130的出水口,第一进水口1222和第二出水口1242相邻设置且连
接于存水弯150。
[0086] 可以理解的是,冷罐130接收外部饮用水,饮用水一部分留在冷罐130的冰胆内,另一部分沿着第二水路124流入存水弯150内。第一进水口1222连通于存水弯150,进而向热罐
140内补充饮用水。存水弯150可以避免冷罐130与热罐140直接连接,进而避免两者之间出
现热量交换,有助于降低水路组件的能耗。同时,第一进水口1222和第二出水口1242相邻设
置,可以使水路组件的供水管线更加精简,有助于模块化组装以及缩小体积。
[0087] 在一些实施例中,存水弯150形成有第一支口152、第二支口154以及第三支口156,第一支口152、第二支口154和第三支口156之间相互连通。第一支口152连通于第一进水口
1222,第二支口154连通于第二出水口1242,第三支口156适于释放温水,第一支口152和第
二支口154之间形成有防串温水路158。
[0088] 可以理解的是,在防串温水路158内,饮用水暂时蓄积,可以阻挡热罐140内的热量向冷罐130内传递,可以避免冷罐130内的温度升高,进而降低了水路组件的能耗。与此同
时,在存水弯150处,饮用水接收来自热罐140内的热量形成温水,温水可以沿着第三支口
156释放,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水温选择。
[0089]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串温水路158为迂回水路,防串温水路158在第一支口152和第二支口154之间形成U型管结构,U型管内形成U型水柱,可以避免热量在第一进水口1222和
第二出水口1242之间传递,进而防止热罐140和冷罐130之间出现串温。
[0090] 需要说明的是,存水弯150设置在顶板116的一侧,不会增加支撑件110的高度,可以保持水路组件的结构紧凑。
[0091] 以下内容对存水弯150设计的必要性、工作原理以及角度设置进行详细描述:
[0092] 存水弯150设计的必要性:第一水路122形成有第一进水口1222和第一出水口1224,第一出水口1224连通于热罐140的进水口,用于向热罐140补充水源。热罐140内的水
温升高时,热水的体积会发生膨胀,水的温度加热到90摄氏度以上时,热水膨胀系数在5%
至10%之间。因此,在热罐140内注满水时,加热后膨胀的热水将会沿着第一水路122倒流,
导致第一水路122、第二水路124以及冷罐130内的水温上升,即出现串温现象,严重影响用
户的使用体验,同时增加了不必要的能耗。
[0093] 存水弯150的工作原理:在热罐140的进水水路上设置具有一定容积的存水弯150,热水升温膨胀后,膨胀的部分可以进入存水弯150内暂存,热水不会沿着热罐140的进水水
路倒流至冷罐130,可以避免出现串温现象。
[0094] 假设存水弯150的容量为Q1,热罐140的容量为Q2,水加热后的膨胀系数为K,水的温度加热到90摄氏度以上时,膨胀系数K在5%至10%之间。热罐140内的水加热升温时,为
了避免热水倒流,则需要满足以下关系:
[0095] Q1≥K*Q2
[0096] 在空间充足的情况下,存水弯150的容量Q1可以更大一些,优选:
[0097] Q1≥2*K*Q2
[0098] 即,存水弯150预留2倍的膨胀容量。
[0099] 存水弯150的角度设置:在热罐140的容量为1000ml,防串温水路158的容量为80ml以及进水温度为25摄氏度的情况下进行试验,得出以下结果:
[0100] 在第一种情况下,请参阅图10,防串温水路158与热罐140的进水水路水平连通,即不存在防串温结构,第二水路124内的进水温度可以达到53摄氏度,存在严重的串温现象。
[0101] 在第二种情况下,请参阅图11,防串温水路158与热罐140的进水水路呈45°连通,即防串温水路158倾斜设置,第二水路124内的进水温度可以达到35摄氏度,存在串温现象。
[0102] 在第三种情况下,请参阅图12,防串温水路158与热罐140的进水水路呈90°连通,即防串温水路158为U型水路时,第二水路124内的进水温度为26摄氏度,与初始进水温度25
摄氏度相比,基本不存在串温现象,因此优选具有竖直结构的U型防串温水路。
[0103]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防串温水路158为设置有单向阀的水路,能够避免热罐140内的热量传递至冷罐130内。
[0104] 水路板120连接于第二顶面114,冷罐130连接于水路板120背向第二顶面114的一侧,热罐140连接于水路板120背向冷罐130的一侧,进而实现水路组件的模块化组装。
[0105] 在水路板120连接于第二顶面114的情况下,顶板116对应于热罐140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形成有通孔1162和避让缺口1164。热罐140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处形成有导管,导
管穿设于通孔1162或者避让缺口1164,然后连接于水路板120,此时不需要设置多余的供水
管线。
[0106] 可以理解的是,在顶板116上形成有通孔1162或者避让缺口1164的情况下,水路板120、冷罐130以及热罐140之间的组装效率更高,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水路组件的自动化
生产。
[0107]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路组件上还设置有电控盒160,电控盒160用于对水路组件的进出水以及温度进行控制。顶板116上形成有电控盒预留扣位1166,可以实现电控盒160的
组装,电控盒预留扣位1166可以充分利用顶板116上的空闲区域,可以使水路组件更加精
简。
[0108]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110的一侧设置有线扣1182,在顶板116上安装有电控盒160的情况下,电控盒160内的排线插设在线扣1182内,线扣1182可以使水路组件更加简
洁。
[0109] 可以理解的是,线扣1182靠近电控盒160所在的位置设置,能够使连接电控盒160的排线集中布设在一起,避免排线凌乱,有助于水路组件的模块化组装。
[0110] 支撑件110用以维持冷罐130和热罐14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保障冷罐130的出水量。冷罐130和热罐140之间通过水路板120连接,可以在热罐140的下方设置引脚或者支腿
等,确保热罐140与水路板120的连通。
[01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竖直方向,支撑件110与中托100的总高度为H1,热罐的高度为H2,H1与H2的比值在1~5之间。
[0112] 可以理解的是,支撑件110与中托100构成了水路组件的主框架,在主框架的高度确定时,可以实现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与组装。
[0113]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横向方向,中托的长度为L1,支撑件的长度为L2,L1与L2的比值在1~5之间。
[0114] 可以理解的是,水路组件的主框架由支撑件110的侧板118与中托100的两侧固定形成,为了方便中托100与侧板118的自动化装配,避免组装时产生干涉,支撑件110的整体
长度要小于中托100的长度。同时,支撑件110的下方形成有放置热罐140的容纳区112,支撑
件110的整体长度还要满足容纳区112的尺寸要求,因此L1与L2的比值在1~5之间。
[0115]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纵向方向,中托的宽度为W1,两个侧板118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的宽度为W2,第二侧板的宽度为W3,W1与W2的比值在1~10之
间,W2与W3的比值在1~5之间。
[0116] 可以理解的是,冷罐130连接于第二进水口1244,用于向热罐140内补充饮用水。冷罐130还连接于第四进水口1282,用于将冷罐130内冷水排出,以供用户使用。热罐140连接
于水路板120上的第三进水口1262,用以将热罐140内的热水排出,以供用户使用。热罐140
还连接于水路板120上的第一出水口1224,用以接收外部饮用水。
[0117] 为了提高水路组件整体模块的强度以及实现冷罐130与热罐140之间的连接,中托100需要覆盖上述进、出水口所处的孔位,进而提高水路组件整体模块的连接强度。
[0118] 防串温水路是上下迂回设置的水路,顶板116需要避开该结构。同时为了降低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材料浪费,支撑件110的一侧宽度较小。因此,W1与W2的比值在1~10之间,
W2与W3的比值在1~5之间。
[0119]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路组件,包括冷罐130以及热罐140,可以为用户提供冷水、温水和热水。
[01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路组件包括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压缩机170、蒸发器以及散热器等。蒸发器和散热器连接于压缩机170,压缩机170工作时对空气施加压力,空气受到
挤压后温度上升,热量沿着散热器向外部辐射。散热后的空气体积再次增大时,温度急剧降
低,在蒸发器处形成低温循环。蒸发器设置在冷罐130内,可以降低冷罐130内的水温。散热
器包括迂回设置的散热管等,设置在支撑件110的一侧,压缩机170设置在容纳区112内,散
热器和压缩机170均不会增加水路组件的体积,在模块化组装后结构更加紧凑,布局更加合
理。
[0121]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路组件,第四出水口1284用于向用户提供冷水,第三出水口1264用于向用户提供热水,第三支口156用于向用户提供温水,为了实现水路组件的
模块化组装,第三出水口1264、第四出水口1284以及第三支口156同向设置,方便了转接水
路板以及水龙头的安装,提升了水路组件的组装效率。
[012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出水口1264、第四出水口1284以及第三支口156均向上开口设置,转接水路板自上至下扣合在第三出水口1264、第四出水口1284以及第三支口156上。
[0123]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供水装置,包括机壳和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水路组件,机壳内形成机仓,水路组件设置在机仓内。
[0124] 可以理解的是,冷罐130设置在第二顶面114处,支撑件110可以确保冷罐130与热罐140之间具有高度差,进而确保冷罐130内的水在自重作用下具有足够的出水量。冷罐130
和热罐140之间通过水路板120连接,组装效率较高,提升了水路组件的防漏水性能。
[0125]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路组件和供水装置,水路组件包括中托100、支撑件110、冷罐130、热罐140以及水路板120,中托100上形成有第一顶面102,支撑件
110安装在第一顶面102处,支撑件110和第一顶面102之间形成有容纳区112,支撑件110背
向第一顶面102的一侧形成有第二顶面114。热罐140安装在第一顶面102上且位于容纳区
112内,冷罐安130装在支撑件110的第二顶面114,热罐140和冷罐130之间采用水路板120连
接。通过在中托100上设置支撑件110,可以保持冷罐130和热罐140之间的高度差,确保冷罐
130顺利出水,水路板120连接于冷罐130和热罐140,减少了水管连接时的漏水情况,不仅可
以实现水路组件的模块化组装,还可以使水路组件的结构更加紧凑。
[0126] 在支撑件110包括顶板116和侧板118的情况下,侧板118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连接于顶板116的边缘。顶板116和两个侧板118形成拱形的结构,两个侧板118和顶板116之间的
位置形成容纳区112,热罐140以及下文提到的压缩机170设置在容纳区112内。顶板116远离
第一顶面102的一侧形成第二顶面114,冷罐130安装在顶板116的上方。支撑件110包括顶板
116以及侧板118,可以将冷罐130和热罐140按照相对位置进行固定,组装时较为方便。冷罐
130和热罐140之间通过水路板120连接,组装效率较高,提升了水路组件的防漏水性能。
[0127] 在水路板120内形成有第一水路122、第二水路124、第三水路126和第四水路128的情况下,第一水路122形成有第一进水口1222和第一出水口1224,第一出水口1224连通于热
罐140的进水口,用于向热罐140补充水源。第二水路124形成有第二进水口1244和第二出水
口1242,第二进水口1244连通于冷罐130的出水口,用以接收冷罐130内的饮用水。第三水路
126形成有第三进水口1262和第三出水口1264,第三进水口1262连通于热罐140的出水口,
热水沿着第三出水口1264流出。第四水路128形成有第四进水口1282和第四出水口1284,第
四进水口1282连通于冷罐130的出水口,冷水沿着第四出水口1284流出。
[0128] 需要说明的是,冷罐130具有至少两个出水口,其中一个出水口连通于第二进水口1244,用于向热罐140补充饮用水,其中另一个出水口连通于第四进水口1282,用以向第四
水路128提供冷水。
[0129] 在存水弯150形成有第一支口152、第二支口154以及第三支口156的情况下,第一支口152、第二支口154和第三支口156之间相互连通。第一支口152连通于第一进水口1222,
第二支口154连通于第二出水口1242,第三支口156适于释放温水,第一支口152和第二支口
154之间形成有防串温水路158。在防串温水路158内,饮用水暂时蓄积,可以阻挡热罐140内
的热量向冷罐130内传递,可以避免冷罐130内的温度升高,进而降低了水路组件的能耗。与
此同时,在存水弯150处,饮用水接收来自热罐140内的热量形成温水,温水可以沿着第三支
口156释放,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水温选择。
[0130] 在防串温水路158为上下迂回设置的水路的情况下,防串温水路158在第一支口152和第二支口154之间形成U型管结构,U型管内形成U型水柱,可以避免热量在第一进水口
1222和第二进水口1244之间传递,进而防止热罐140和冷罐130之间出现串温。需要说明的
是,存水弯150设置在顶板116的一侧,不会增加支撑件110的高度,可以保持水路组件的结
构紧凑。
[0131] 在防串温水路158为设置有单向阀的水路的情况下,单向阀能够避免热罐140内的热量传递至冷罐130内。
[0132] 在水路板120连接于第二顶面114的情况下,顶板116对应于热罐140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形成有通孔1162或者避让缺口1164。热罐140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处形成有导管,
导管穿设于通孔1162或者避让缺口1164的位置,然后连接于水路板120。水路板120、冷罐
130以及热罐140之间的组装效率更高,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水路组件的自动化生产。
[0133] 在水路组件上还设置有电控盒160的情况下,电控盒160用于对水路组件的进出水以及温度进行控制。顶板116上形成有电控盒预留扣位1166,可以实现电控盒160的组装,电
控盒预留扣位1166可以充分利用顶板116上的空闲区域,可以使水路组件更加精简。
[013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