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双毫米波雷达的船载环境入侵检测方法及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0447260.8

文献号 : CN11456378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刘克中龚大内曾旭明陈默子郑凯陈梦达李春伸王国宇

申请人 : 武汉理工大学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双毫米波雷达的船载环境入侵检测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基于双毫米波雷达获得上雷达信号和下雷达信号;基于上雷达信号和下雷达信号获得目标对象的上RDA图和下RDA图;对上RDA图和下RDA图进行距离和角度维累积,获得上肢MD特征、上肢CVD特征、mDs特征和下肢MD特征;构建入侵检测模型,基于上肢MD特征、上肢CVD特征、mDs特征、下肢MD特征以及入侵检测模型,获得目标对象的运动状态和身份信息;构建入侵状态判别模型,基于运动状态、身份信息以及入侵状态判别模型,对目标对象的入侵状态进行判别。本发明克服船舶动态环境影响,提高了船载环境入侵检测的准确性。

权利要求 :

1.一种基于双毫米波雷达的船载环境入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毫米波雷达包括以一定高度竖直摆放的上毫米波雷达和下毫米波雷达,所述基于双毫米波雷达的船载环境入侵检测方法包括:将所述上毫米波雷达和所述下毫米波雷达进行时间同步,并基于所述上毫米波雷达和所述下毫米波雷达采集船载环境以及目标对象在所述船载环境中运动时的雷达信号,获得上雷达信号和下雷达信号;

基于所述上雷达信号和所述下雷达信号获得所述目标对象的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和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

对所述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和所述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进行距离和角度维的累积,获得所述目标对象的上肢微多普勒特征、上肢节奏速度图特征、平均多普勒频谱特征和下肢微多普勒特征;

构建入侵检测模型,并基于所述上肢微多普勒特征、所述上肢节奏速度图特征、所述平均多普勒频谱特征、所述下肢微多普勒特征以及所述入侵检测模型,获得所述目标对象的运动状态和身份信息;

构建入侵状态判别模型,并基于所述运动状态、所述身份信息以及所述入侵状态判别模型,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入侵置信度,并基于所述入侵置信度对所述目标对象的入侵状态进行判别;

在所述获得所述目标对象的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和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之后,还包括:基于预设的聚类算法分别对所述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和所述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进行聚类,对应获得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一目标簇和第二目标簇;

获得所述第一目标簇的实际距离和实际速度;

基于所述实际距离和实际速度获得所述第二目标簇的理论距离和理论速度;

基于所述实际距离和所述理论距离获得补偿距离,并基于所述实际速度和所述理论速度获得补偿速度;

基于所述补偿距离和所述补偿速度获得补偿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

基于所述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和所述补偿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确定共有环境动态噪声;

基于所述共有环境动态噪声对所述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和所述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进行去噪,获得去噪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和去噪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毫米波雷达的船载环境入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入侵检测模型包括领域鉴别子模型、状态识别子模型以及身份识别子模型;所述基于所述上肢微多普勒特征、所述上肢节奏速度图特征、所述平均多普勒频谱特征、所述下肢微多普勒特征以及所述入侵检测模型,获得所述目标对象的运动状态和身份信息,包括:将所述上肢微多普勒特征、所述上肢节奏速度图特征、所述平均多普勒频谱特征、所述下肢微多普勒特征输入至所述领域鉴别子模型,获得所述目标对象所在的船载环境的预测领域标签;

将所述上肢微多普勒特征、所述上肢节奏速度图特征、所述平均多普勒频谱特征、所述下肢微多普勒特征输入至所述状态识别子模型,获得所述目标对象的运动状态;

将所述下肢微多普勒特征、所述平均多普勒频谱特征进行分割,获得多个目标特征,并将所述目标特征输入至所述身份识别子模型,获得所述目标对象的身份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双毫米波雷达的船载环境入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领域鉴别子模型的领域损失函数为:所述状态识别子模型的状态识别损失函数为:

所述身份识别子模型的身份识别损失函数为:

式中, 为所述领域损失函数; 为真实领域标签向量; 为预测领域标签向量;

为输入至所述领域鉴别子模型中特征的总个数; 为真实领域的总个数; 为所述状态识别损失函数; 为多特征融合网络计算损失; 为单峰仅使用单模态k时的分类损失; 为交叉验证系数; 为领域损失权重; 为单模态的总个数; 为所述身份识别损失函数; 为目标特征的总个数; 为真实身份信息的总个数; 为第d个目标特征的编码向量; 为身份信息预测概率向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毫米波雷达的船载环境入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去噪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为:式中, 为所述去噪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 为所述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 为所述补偿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毫米波雷达的船载环境入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距离为:所述补偿速度为:

式中, 为所述补偿距离; 为所述补偿速度;| |为绝对值; 为所述实际距离;

为所述理论距离; 为所述上毫米波雷达和所述下毫米波雷达的高度差; 为所述第一目标簇的俯角; 为实际速度; 为理论速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毫米波雷达的船载环境入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肢微多普勒特征为:式中, 为所述上肢微多普勒特征; 为第n个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 为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的总个数; 为方位角; 为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双毫米波雷达的船载环境入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肢节奏速度图特征为:式中, 为所述上肢节奏速度图特征; 为上肢微多普勒特征经功率阈值降噪后的平方幅值; 为节奏频率的总个数; 为离散频率索引; 为虚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双毫米波雷达的船载环境入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均多普勒频谱特征为:式中, 为所述平均多普勒频谱特征。

9.一种基于双毫米波雷达的船载环境入侵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毫米波雷达包括以一定高度竖直摆放的上毫米波雷达和下毫米波雷达,所述基于双毫米波雷达的船载环境入侵检测系统包括:雷达信号获取单元,用于将所述上毫米波雷达和所述下毫米波雷达进行时间同步,并基于所述上毫米波雷达和所述下毫米波雷达采集船载环境以及目标对象在所述船载环境中运动时的雷达信号,获得上雷达信号和下雷达信号;

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获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上雷达信号和所述下雷达信号获得所述目标对象的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和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

上下肢特征获取单元,用于对所述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和所述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进行距离和角度维的累积,获得所述目标对象的上肢微多普勒特征、上肢节奏速度图特征、平均多普勒频谱特征和下肢微多普勒特征;

入侵检测单元,用于构建入侵检测模型,并基于所述上肢微多普勒特征、所述上肢节奏速度图特征、所述平均多普勒频谱特征、所述下肢微多普勒特征以及所述入侵检测模型,获得所述目标对象的运动状态和身份信息;

入侵状态判别单元,用于构建入侵状态判别模型,并基于所述运动状态、所述身份信息以及所述入侵状态判别模型,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入侵置信度,并基于所述入侵置信度对所述目标对象的入侵状态进行判别;

在所述获得所述目标对象的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和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之后,还包括:基于预设的聚类算法分别对所述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和所述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进行聚类,对应获得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一目标簇和第二目标簇;

获得所述第一目标簇的实际距离和实际速度;

基于所述实际距离和实际速度获得所述第二目标簇的理论距离和理论速度;

基于所述实际距离和所述理论距离获得补偿距离,并基于所述实际速度和所述理论速度获得补偿速度;

基于所述补偿距离和所述补偿速度获得补偿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

基于所述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和所述补偿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确定共有环境动态噪声;

基于所述共有环境动态噪声对所述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和所述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进行去噪,获得去噪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和去噪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

说明书 :

一种基于双毫米波雷达的船载环境入侵检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船载环境人员特征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双毫米波雷达的船载环境入侵检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船舶作为一种重要的水上交通运输工具,其对敏感区域(船舶驾驶舱、机舱等)的身份识别与异常人员入侵感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不同于陆地环境,船舶舱室众多、弱光、结构复杂、航行中船体震动、舱壁金属干扰严重的船载环境给目前的识别手段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约束。
[0003] 传统的用户识别解决方案通常基于密码(即文本和图形模式)或生理生物特征(例如语音、指纹和虹膜)。然而,它们作为合作式身份识别都需要用户的干预与配合,防护等级较低有被模仿、伪造的风险,并且难以同时识别多个用户。ID卡和身份手环等device‑based方案要求用户携带额外的身份识别设备,往往有遗失、被盗等风险。对环境的自动与智能感知是未来识别系统的一个关键特性,目前现代监控系统主要采用摄像机作为主要传感器收集信息。然而,摄像机具有基本的缺陷,例如无法在弱光环境、恶劣天气条件情况下进行记录。此外,在隐私敏感区域操作时,相机的无限制使用也会引起争议。相比之下,基于毫米波雷达的感知技术不受上述因素的影响,适合在复杂船载环境中实现稳定的身份识别与入侵感知。
[0004] 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通过单毫米波雷达进行船载环境入侵检测,但由于单毫米波雷达的视野有限以及船舶在航行中存在船体震动、舱壁金属干扰等场景,导致单毫米波雷达在船载环境中的特征不完整,进而造成船载环境入侵检测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双毫米波雷达的船载环境入侵检测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通过单毫米波雷达进行船载环境入侵检测导致检测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0006]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双毫米波雷达的船载环境入侵检测方法,所述双毫米波雷达包括以一定高度竖直摆放的上毫米波雷达和下毫米波雷达,所述基于双毫米波雷达的船载环境入侵检测方法包括:
[0007] 将所述上毫米波雷达和所述下毫米波雷达进行时间同步,并基于所述上毫米波雷达和所述下毫米波雷达采集船载环境以及目标对象在所述船载环境中运动时的雷达信号,获得上雷达信号和下雷达信号;
[0008] 基于所述上雷达信号和所述下雷达信号获得所述目标对象的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和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
[0009] 对所述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和所述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进行距离和角度维的累积,获得所述目标对象的上肢微多普勒特征、上肢节奏速度图特征、平均多普勒频谱特征和下肢微多普勒特征;
[0010] 构建入侵检测模型,并基于所述上肢微多普勒特征、所述上肢节奏速度图特征、所述平均多普勒频谱特征、所述下肢微多普勒特征以及所述入侵检测模型,获得所述目标对象的运动状态和身份信息;
[0011] 构建入侵状态判别模型,并基于所述运动状态、所述身份信息以及所述入侵状态判别模型,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入侵置信度,并基于所述入侵置信度对所述目标对象的入侵状态进行判别。
[0012]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入侵检测模型包括领域鉴别子模型、状态识别子模型以及身份识别子模型;所述基于所述上肢微多普勒特征、所述上肢节奏速度图特征、所述平均多普勒频谱特征、所述下肢微多普勒特征以及所述入侵检测模型,获得所述目标对象的运动状态和身份信息,包括:
[0013] 将所述上肢微多普勒特征、所述上肢节奏速度图特征、所述平均多普勒频谱特征、所述下肢微多普勒特征输入至所述领域鉴别子模型,获得所述目标对象所在的船载环境的预测领域标签;
[0014] 将所述上肢微多普勒特征、所述上肢节奏速度图特征、所述平均多普勒频谱特征、所述下肢微多普勒特征输入至所述状态识别子模型,获得所述目标对象的运动状态;
[0015] 将所述下肢微多普勒特征、所述平均多普勒频谱特征进行分割,获得多个目标特征,并将所述目标特征输入至所述身份识别子模型,获得所述目标对象的身份信息。
[0016]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领域鉴别子模型的领域损失函数为:
[0017]
[0018] 所述状态识别子模型的状态识别损失函数为:
[0019]
[0020] 所述身份识别子模型的身份识别损失函数为:
[0021]
[0022] 式中, 为所述领域损失函数; 为真实领域标签向量; 为预测领域标签向量; 为输入至所述领域鉴别子模型中特征的总个数; 为真实领域的总个数;为所述状态识别损失函数; 为多特征融合网络计算损失; 为单峰仅使用单模态k时的分类损失; 为交叉验证系数; 为领域损失权重; 为单模态的总个数; 为所述身份识别损失函数; 为目标特征的总个数; 为真实身份信息的总个数;
为第d个目标特征的编码向量; 为身份信息预测概率向量。
[0023]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获得所述目标对象的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和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之后,还包括:
[0024] 基于预设的聚类算法分别对所述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和所述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进行聚类,对应获得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一目标簇和第二目标簇;
[0025] 获得所述第一目标簇的实际距离和实际速度;
[0026] 基于所述实际距离和实际速度获得所述第二目标簇的理论距离和理论速度;
[0027] 基于所述实际距离和所述理论距离获得补偿距离,并基于所述实际速度和所述理论速度获得补偿速度;
[0028] 基于所述补偿距离和所述补偿速度获得补偿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
[0029] 基于所述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和所述补偿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确定共有环境动态噪声;
[0030] 基于所述共有环境动态噪声对所述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和所述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进行去噪,获得去噪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和去噪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
[0031]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去噪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
[0032]
[0033] 式中, 为所述去噪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 为所述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 为所述补偿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
[0034]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补偿距离为:
[0035]
[0036]
[0037] 所述补偿速度为:
[0038]
[0039] 式中, 为所述补偿距离; 为所述补偿速度;| |为绝对值; 为所述实际距离; 为所述理论距离; 为所述上毫米波雷达和所述下毫米波雷达的高度差; 为所述第一目标点的俯角; 为实际速度; 为理论速度。
[0040]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上肢微多普勒特征为:
[0041]
[0042] 式中, 为所述上肢微多普勒特征; 为第n个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 为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的总个数; 为方位角;
为距离。
[0043]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上肢节奏速度图特征为:
[0044]
[0045]
[0046] 式中, 为所述上肢节奏速度图特征; 为上肢微多普勒特征经功率阈值降噪后的平方幅值; 为节奏频率的总个数; 为离散频率索引; 为虚部。
[0047]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平均多普勒频谱特征为:
[0048]
[0049] 式中, 为所述平均多普勒频谱特征。
[0050]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双毫米波雷达的船载环境入侵检测系统,所述双毫米波雷达包括以一定高度竖直摆放的上毫米波雷达和下毫米波雷达,所述基于双毫米波雷达的船载环境入侵检测系统包括:
[0051] 雷达信号获取单元,用于将所述上毫米波雷达和所述下毫米波雷达进行时间同步,并基于所述上毫米波雷达和所述下毫米波雷达采集船载环境以及目标对象在所述船载环境中运动时的雷达信号,获得上雷达信号和下雷达信号;
[0052] RDA图获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上雷达信号和所述下雷达信号获得所述目标对象的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和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
[0053] 上下肢特征获取单元,用于对所述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和所述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进行距离和角度维的累积,获得所述目标对象的上肢微多普勒特征、上肢节奏速度图特征、平均多普勒频谱特征和下肢微多普勒特征;
[0054] 入侵检测单元,用于构建入侵检测模型,并基于所述上肢微多普勒特征、所述上肢节奏速度图特征、所述平均多普勒频谱特征、所述下肢微多普勒特征以及所述入侵检测模型,获得所述目标对象的运动状态和身份信息;
[0055] 入侵状态判别单元,用于构建入侵状态判别模型,并基于所述运动状态、所述身份信息以及所述入侵状态判别模型,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入侵置信度,并基于所述入侵置信度对所述目标对象的入侵状态进行判别。
[0056]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双毫米波雷达的船载环境入侵检测方法,通过设置以一定高度竖直摆放的上毫米波雷达和下毫米波雷达共同对船载环境进行入侵检测,可克服单毫米波雷达的视野小、受船体震动、舱壁金属干扰严重的技术问题,提高船载环境入侵检测的准确性。
[0057] 进一步地,本发明分别通过上雷达信号和下雷达信号获得目标对象的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和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并对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和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进行距离和角度维的累积,获得目标对象的上肢微多普勒特征、上肢节奏速度图特征、平均多普勒频谱特征和下肢微多普勒特征,并通过上述多个特征实现船载环境入侵检测,可融合多特征对船载环境进行入侵检测,进一步提高船载环境入侵检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5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59]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双毫米波雷达的船载环境入侵检测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0060]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双毫米雷达设置方式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61] 图3为本发明图1中S104的一个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0062]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入侵检测模型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63]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状态识别子模型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64]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消除共有环境动态噪声的一个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0065]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双毫米波雷达的船载环境入侵检测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66]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7]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68] 应当理解,示意性的附图并未按实物比例绘制。本发明中使用的流程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实现的操作。应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内容的指引下,可以向流程图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操作,也可以从流程图中移除一个或多个操作。
[0069] 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系统和/或微控制器系统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0070]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007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双毫米波雷达的船载环境入侵检测及系统,以下分别进行说明。
[0072]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双毫米波雷达的船载环境入侵检测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双毫米雷达设置方式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双毫米波雷达包括以一定高度竖直摆放的上毫米波雷达和下毫米波雷达,基于双毫米波雷达的船载环境入侵检测方法包括:
[0073] S101、将上毫米波雷达和下毫米波雷达进行时间同步,并基于上毫米波雷达和下毫米波雷达采集船载环境以及目标对象在船载环境中运动时的雷达信号,获得上雷达信号和下雷达信号;
[0074] S102、基于上雷达信号和下雷达信号获得目标对象的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Range‑Doppler‑Azimuth,RDA)图和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
[0075] S103、对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和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进行距离和角度维的累积,获得目标对象的上肢微多普勒(micro‑Doppler,MD)特征、上肢节奏速度图(Cadence‑Velocity Diagram,CVD)特征、平均多普勒频谱(mean Doppler spectrum,mDs)特征和下肢微多普勒(micro‑Doppler,MD)特征;
[0076] S104、构建入侵检测模型,并基于上肢微多普勒特征、上肢节奏速度图特征、平均多普勒频谱特征、下肢微多普勒特征以及入侵检测模型,获得目标对象的运动状态和身份信息;
[0077] S105、构建入侵状态判别模型,并基于运动状态、身份信息以及入侵状态判别模型,确定目标对象的入侵置信度,并基于入侵置信度对目标对象的入侵状态进行判别。
[007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双毫米波雷达的船载环境入侵检测方法,通过设置以一定高度竖直摆放的上毫米波雷达和下毫米波雷达共同对船载环境进行入侵检测,可克服单毫米波雷达的视野小、受船体震动、舱壁金属干扰严重的技术问题,提高船载环境入侵检测的准确性。
[0079]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分别通过上雷达信号和下雷达信号获得目标对象的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和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并对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和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进行距离和角度维的累积,获得目标对象的上肢微多普勒特征、上肢节奏速度图特征、平均多普勒频谱特征和下肢微多普勒特征,并通过上述多个特征实现船载环境入侵检测,可融合多特征对船载环境进行入侵检测,进一步提高船载环境入侵检测的准确性。
[0080] 需要说明的是:上毫米波雷达和下毫米波雷达之间的高度差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调整,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上毫米波雷达和下毫米波雷达之间的高度差为1.4m。
[0081] 还需要说明的是:基于双毫米波雷达的船载环境入侵检测方法还可包括:
[0082] 从上雷达信号和下雷达信号中提取船载环境的时间‑频率特征,以确定船体震动的震动特征。且由图2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船体震动特征为非周期震动。
[0083] 其中,步骤S101中的将上毫米波雷达和下毫米波雷达进行时间同步可具体为:使用时间戳来标记两个毫米波雷达的雷达信号,进行时间同步。在两台计算机上运行时间同步网络时间协议(NTP),其中一台计算机作为NTP服务器,另一台作为客户端,使用客户端计算机与服务器的时间同步。
[0084] 且为了避免上毫米波雷达和下毫米波雷达相互干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毫米波雷达和下毫米波雷达的调谐频率不同。
[0085]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2具体为:将上雷达信号和下雷达信号进行三维傅里叶变换,获得目标对象的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和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
[0086] 为了避免由于上雷达信号和/或下雷达信号中的杂波或噪声对入侵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02之前,还包括:
[0087] 分别对上雷达信号和下雷达信号进行静态杂波去除、二脉冲对消、动目标指示(MIT)和动目标检测(MTD)的至少一种预处理。
[0088] 通过上述预处理,可一定程度上消除上雷达信号和下雷达信号的噪声,进而提高船载环境入侵检测的准确性。
[0089] 还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104中的运动状态包括但不限于持械行走、奔跑、下蹲行走等。
[0090]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106中的构建入侵状态判别模型可具体为:基于领域专家判别和船舶不同场景危险度分析构建入侵状态判别模型。
[0091]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入侵检测模型包括领域鉴别子模型、状态识别子模型以及身份识别子模型;则如图3和图4所示,步骤S104包括:
[0092] S301、将上肢微多普勒特征、上肢节奏速度图特征、平均多普勒频谱特征、下肢微多普勒特征输入至领域鉴别子模型,获得目标对象所在的船载环境的预测领域标签;
[0093] S302、将上肢微多普勒特征、上肢节奏速度图特征、平均多普勒频谱特征、下肢微多普勒特征输入至状态识别子模型,获得目标对象的运动状态;
[0094] S303、将下肢微多普勒特征、平均多普勒频谱特征进行分割,获得多个目标特征,并将目标特征输入至身份识别子模型,获得目标对象的身份信息。
[0095] 其中,领域鉴别子模型为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模型。
[0096] 状态识别子模型是一种神经网络模型,包括多个单峰网络层、多个多特征融合网络层、卷积层以及输出层。
[0097] 身份识别子模型包括5×5,3×3,1×1的三个和滤波器以及全连接层。
[0098]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302具体为:将上肢微多普勒特征、上肢节奏速度图特征、平均多普勒频谱特征、下肢微多普勒特征输入至,状态识别子模型,状态识别子模型首先对特征进行特征融合,根据融合后的特征获得目标对象的运动状态。
[0099] 具体地,如图5所示,状态识别子模型通过将单峰网络层和其先前层的加权和作为每一层的输入,从而将两个雷达的特征进行组合;
[0100]
[0101] 其中, 为 层多特征融合网络层的输入; 为融合的特征数; 为第层融合网络层的标量权重; 为第 层单峰网络层的标量权重; 为 层单峰网络层的隐藏表示; 为第 层多特征融合网络层的隐藏表示。
[0102] 其中,图5中的WSUM表示加权和。
[0103] 对于特征融合动作识别模型中心网第一层( ),由于没有隐藏表示,只对从单峰网络层发出的所有隐藏表示进行加权求和。在输出层,最后一个加权和是在单峰预测和中心预测间完成,将多特征融合网络层的输出作为最终预测。
[0104] 特征融合状态识别模型中训练参数包括子网的结构参数、多特征融合网络结构参数和融合系数,通过adam方法应用随机梯度下降进行联合优化。
[0105]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领域鉴别子模型的领域损失函数为:
[0106]
[0107] 状态识别子模型的状态识别损失函数为:
[0108]
[0109] 身份识别子模型的身份识别损失函数为:
[0110]
[0111] 式中, 为所述领域损失函数; 为真实领域标签向量; 为预测领域标签向量; 为输入至所述领域鉴别子模型中特征的总个数; 为真实领域的总个数;为所述状态识别损失函数; 为多特征融合网络计算损失; 为单峰仅使用单模态k时的分类损失; 为交叉验证系数; 为领域损失权重; 为单模态的总个数; 为所述身份识别损失函数; 为目标特征的总个数; 为真实身份信息的总个数;
为第d个目标特征的编码向量; 为身份信息预测概率向量。
[0112] 本发明实施例在状态识别损失函数和身份识别损失函数中均引入领域损失函数,可消除输入至状态识别子模型和身份识别子模型中的特征中的船载动态环境影响,从而可消除船载环境对入侵检测的影响,进而可进一步提高船载环境入侵检测的准确性。
[0113] 为了消除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和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中的共有环境动态噪声,进一步提高船载环境入侵检测的准确性,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步骤S103之后,还包括:
[0114] S601、基于预设的聚类算法分别对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和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进行聚类,对应获得目标对象的第一目标簇和第二目标簇;
[0115] S602、获得第一目标簇的实际距离和实际速度;
[0116] S603、基于实际距离和实际速度获得第二目标簇的理论距离和理论速度;
[0117] S604、基于实际距离和理论距离获得补偿距离,并基于实际速度和理论速度获得补偿速度;
[0118] S605、基于补偿距离和补偿速度获得补偿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
[0119] S606、基于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和补偿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确定共有环境动态噪声;
[0120] S607、基于共有环境动态噪声对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和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进行去噪,获得去噪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和去噪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
[0121]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确定共有环境动态噪声,并基于共有环境动态噪声对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和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进行去噪,可进一步降低环境动态噪声对入侵检测结果的影响,进一步提高船载环境入侵检测的可靠性。
[0122]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步骤S601中的聚类算法为DBSCAN聚类算法。
[0123]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去噪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为:
[0124]
[0125] 式中, 为去噪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 为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 为补偿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
[0126] 应当理解的是:去噪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的求解方式与去噪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的求解方式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0127]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补偿距离为:
[0128]
[0129]
[0130] 补偿速度为:
[0131]
[0132] 式中, 为所述补偿距离; 为所述补偿速度;| |为绝对值; 为所述实际距离; 为所述理论距离; 为所述上毫米波雷达和所述下毫米波雷达的高度差; 为所述第一目标点的俯角; 为实际速度; 为理论速度。
[0133]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人体的上肢具有非周期性和不规律性的特点,使用上肢的时不变特征节奏速度图特征,可提高目标对象上下肢特征的提取完整性,从而可提高船载环境入侵检测的可靠性。
[0134]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肢微多普勒特征为:
[0135]
[0136] 式中, 为上肢微多普勒特征; 为第n个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 为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的总个数; 为方位角; 为
距离。
[0137]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肢节奏速度图特征为:
[0138]
[0139]
[0140] 式中, 为上肢节奏速度图特征; 为上肢微多普勒特征经功率阈值降噪后的平方幅值; 为节奏频率的总个数; 为离散频率索引; 为虚部。
[0141]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平均多普勒频谱特征为:
[0142]
[0143] 式中, 为平均多普勒频谱特征。
[0144] 为了更好实施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基于双毫米波雷达的船载环境入侵检测方法,在基于双毫米波雷达的船载环境入侵检测方法基础之上,对应的,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双毫米波雷达的船载环境入侵检测系统,双毫米波雷达包括以一定高度竖直摆放的上毫米波雷达和下毫米波雷达,基于双毫米波雷达的船载环境入侵检测系统700包括:
[0145] 雷达信号获取单元701,用于将上毫米波雷达和下毫米波雷达进行时间同步,并基于上毫米波雷达和下毫米波雷达采集船载环境以及目标对象在船载环境中运动时的雷达信号,获得上雷达信号和下雷达信号;
[0146] RDA图获取单元702,用于基于上雷达信号和下雷达信号获得目标对象的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和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
[0147] 上下肢特征获取单元703,用于对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和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进行距离和角度维的累积,获得目标对象的上肢微多普勒特征、上肢节奏速度图特征、平均多普勒频谱特征和下肢微多普勒特征;
[0148] 入侵检测单元704,用于构建入侵检测模型,并基于上肢微多普勒特征、上肢节奏速度图特征、平均多普勒频谱特征、下肢微多普勒特征以及入侵检测模型,获得目标对象的运动状态和身份信息;
[0149] 入侵状态判别单元705,用于构建入侵状态判别模型,并基于运动状态、身份信息以及入侵状态判别模型,确定目标对象的入侵置信度,并基于入侵置信度对目标对象的入侵状态进行判别。
[0150]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双毫米波雷达的船载环境入侵检测系统500可实现上述基于双毫米波雷达的船载环境入侵检测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方案,上述各模块或单元具体实现的原理可参见上述基于双毫米波雷达的船载环境入侵检测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0151] 如图8所示,本发明还相应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800。该电子设备800包括处理器801、存储器802及显示器803。图8仅示出了电子设备800的部分组件,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所有示出的组件,可以替代的实施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
[0152] 处理器80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一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或其他数据处理芯片,用于运行存储器802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或处理数据,例如本发明中的基于双毫米波雷达的船载环境入侵检测方法。
[0153]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801可以是单个服务器或服务器组。服务器组可为集中式或分布式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801可为本地的或远程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801可实施于云平台。在一实施例中,云平台可包括私有云、公共云、混合云、社区云、分布式云、内部间、多重云等,或以上的任意组合。
[0154] 存储器80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电子设备800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电子设备800的硬盘或内存。存储器80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电子设备800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电子设备800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
[0155] 进一步地,存储器802还可既包括电子设备800的内部储存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存储器802用于存储安装电子设备800的应用软件及各类数据。
[0156] 显示器803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LED显示器、液晶显示器、触控式液晶显示器以及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摸器等。显示器803用于显示在电子设备800的信息以及用于显示可视化的用户界面。电子设备800的部件801‑803通过系统总线相互通信。
[0157] 在一实施例中,当处理器801执行存储器802中的基于双毫米波雷达的船载环境入侵检测程序时,可实现以下步骤:
[0158] 将上毫米波雷达和下毫米波雷达进行时间同步,并基于上毫米波雷达和下毫米波雷达采集船载环境以及目标对象在船载环境中运动时的雷达信号,获得上雷达信号和下雷达信号;
[0159] 基于上雷达信号和下雷达信号获得目标对象的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和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
[0160] 对上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和下距离‑多普勒‑方位角图进行距离和角度维的累积,获得目标对象的上肢微多普勒特征、上肢节奏速度图特征、平均多普勒频谱特征和下肢微多普勒特征;
[0161] 构建入侵检测模型,并基于上肢微多普勒特征、上肢节奏速度图特征、平均多普勒频谱特征、下肢微多普勒特征以及入侵检测模型,获得目标对象的运动状态和身份信息;
[0162] 构建入侵状态判别模型,并基于运动状态、身份信息以及入侵状态判别模型,确定目标对象的入侵置信度,并基于入侵置信度对目标对象的入侵状态进行判别。
[0163] 应当理解的是:处理器801在执行存储器802中的基于双毫米波雷达的船载环境入侵检测程序时,除了上面的功能之外,还可实现其它功能,具体可参见前面相应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0164]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对提及的电子设备800的类型不做具体限定,电子设备8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可穿戴设备、膝上型计算机(laptop)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示例性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搭载IOS、android、microsoft或者其他操作系统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也可以是其他便携式电子设备,诸如具有触敏表面(例如触控面板)的膝上型计算机(laptop)等。还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发明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800也可以不是便携式电子设备,而是具有触敏表面(例如触控面板)的台式计算机。
[0165] 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读取的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双毫米波雷达的船载环境入侵检测方法中的步骤或功能。
[0166]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如处理器,控制器等)来完成,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为磁盘、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或随机存储记忆体等。
[0167]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双毫米波雷达的船载环境入侵检测方法及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