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度控制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0486997.0

文献号 : CN11457887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郭炎

申请人 : 深圳市坤世通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适用于计算机领域,提供了一种温度控制系统,包括:第一建立模块,用于在至少两个待加热件和中控端之间建立环向信息传输通道,所述环向信息传输通道用于基于中控端向其中一个待加热件下发加热指令以及基于其中另一个待加热件上报所有待加热件的加热温度信息,其中待加热件与加热件之间可实现物理分离和接合,且待加热件与加热件之间正常接合后具备通过加热件加热的条件;检测模块,用于对基于中控端接收的所述加热温度信息进行检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应用灵活、便于进行多目标的集中管控;能够保证在目标时长内完成加热目标,从而保证加热时效;也可以尽量减少设备的空缺和闲置,提高使用率。

权利要求 :

1.一种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建立模块,用于在至少两个待加热件和中控端之间建立环向信息传输通道,所述环向信息传输通道用于基于中控端向其中一个待加热件下发加热指令以及基于其中另一个待加热件上报所有待加热件的加热温度信息,其中待加热件与加热件之间可实现物理分离和接合,且待加热件与加热件之间正常接合后具备通过加热件加热的条件;

检测模块,用于对基于中控端接收的所述加热温度信息进行检测,当检测到存在待加热件的加热温度信息丢失时,获取该待加热件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正常的加热件,开启所述正常的加热件与该待加热件之间的无线加热模式,若开启后该待加热件的加热温度信息恢复,则判定对应的待加热件正常;

第二建立模块,用于获取与加热温度信息丢失相对应的加热件,基于中控端尝试建立与该加热件之间的检测信息通道;

第一判定模块,用于若检测到检测信息通道建立失败时,无论无线加热模式开启与否,均判定与加热温度信息丢失相对应的加热件发生故障;

第二判定模块,用于若检测到检测信息通道建立成功时,则判定加热温度信息丢失的待加热件和加热件之间的接合状态异常且加热温度信息丢失相对应的加热件正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建立模块具体包括:

指令下发单元,用于基于中控端向所有的加热件下发通道建立指令,并且接收所有加热件的反馈指令,检测所述反馈指令的强度,建立反馈指令强度排名,其中,所述中控端仅下发加热指令给反馈指令强度最强的一个加热件;

指令传输单元,用于基于接收加热指令的加热件向其相邻位置的加热件下发加热指令,并且基于其相邻位置的加热件继续向下一个相邻位置的加热件下发加热指令,如此反复,直到所有的加热件均接收到加热指令,基于最后接收加热指令的加热件向中控端反馈加热指令下发完成信息;

上报单元,用于基于加热指令下发的环向信息传输通道上报所有待加热件的加热温度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指令用于指示不同的待加热件按照相同的预设加热温度,或者不同的预设加热温度在各自的目标时长内进行加热后自动断开与加热件之间的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温度信息包括与加热件和待加热件之间的统一识别编码相绑定的实时加热温度,其中,不同的第一加热单元之间的统一识别编码不同,所述第一加热单元表示可实现物理分离和接合的加热件和待加热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检测到存在待加热件的加热温度信息丢失时,获取该待加热件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正常的加热件,开启所述正常的加热件与该待加热件之间的无线加热模式具体步骤包括:当检测到加热温度信息丢失时,根据丢失的加热温度信息中的统一识别编码标记对应的第一加热单元,解析最后接收到的该第一加热单元中待加热件的加热温度信息,获取该加热温度信息中的实时加热温度T实以及加热时长△t实、预设加热温度T设,根据目标时长△t定和加热时长△t实计算剩余加热时长△T余,其中剩余加热时长△T余=△t定-△t实;

获取该第一加热单元中待加热件包含的待加热物质的比热容c以及质量m;

将经过标记的第一加热单元的预设加热温度T设、所述实时加热温度T实、待加热件中待加热物质的比热容c以及质量m代入比热容计算公式计算所需的热量Q,其中Q=cm(T设-T实);

根据经过标记的第一加热单元中待加热件的无线加热的接收功率P实和所需的热量Q计算无线加热时长△T无线,并且判断其是否不大于剩余加热时长△T余,其中△T无线=Q/P实,若否,则向中控端发送要求增设可替换第一加热单元的提示,若是,则在第一预设范围内开启正常的加热件与该待加热件之间的无线加热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补充加热模块,所述补充加热模块包括:获取单元,用于当判定所述接合状态异常且加热温度信息丢失相对应的加热件正常时,获取该加热件第二预设范围内可与该加热件进行无线加热的待加热件的统一识别编码,并且为其添加目标时长缩短标记;

显示和待选定单元,用于将经过标记的统一识别编码在中控端显示后,接收用户基于中控端对经过标记的统一识别编码的选定;

无线加热开启单元,用于识别选定的统一识别编码中的待加热件,开启该待加热件和所述加热件之间的无线加热模式,以使得该待加热件进行无线加热或者实现无线加热与通过对应的加热件进行加热并行。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待加热件为多个时,多个所述待加热件之间布置方式为间隔交错布设。

说明书 :

一种温度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度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温度控制,顾名思义,就是将某个被控制对象或者被控制区域的温度按照设定温度进行升高或者降低,或者进行多样的温度调节。
[0003] 对被控制对象进行与温度相关的直接应用或者进行与温度相关的测试和检测的场景中,基于效率层面的考虑,常常需要对多个处于对应场景中的被控制对象进行温度控制,而相关技术中,常用的温度采用pid调节器/温控仪控制,其涉及的主要包括常规pid控制、神经网络、模糊神经网络以及广义预测等技术。
[0004] 但是,综合来看,现有技术在对多个被控制对象进行温度控制时至少存在以下问题:1、被控制对象应用灵活性较差;2、被控制对象增多时,其故障率随之升高,管控困难;3、一旦被控制对象发生故障,相应的与被控制对象配套的设备存在使用空缺,导致投入成本被浪费。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度控制系统,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6]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温度控制系统,包括:
[0007] 第一建立模块,用于在至少两个待加热件和中控端之间建立环向信息传输通道,所述环向信息传输通道用于基于中控端向其中一个待加热件下发加热指令以及基于其中另一个待加热件上报所有待加热件的加热温度信息,其中待加热件与加热件之间可实现物理分离和接合,且待加热件与加热件之间正常接合后具备通过加热件加热的条件;
[0008] 检测模块,用于对基于中控端接收的所述加热温度信息进行检测,当检测到存在待加热件的加热温度信息丢失时,获取该待加热件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正常的加热件,开启所述正常的加热件与该待加热件之间的无线加热模式,若开启后该待加热件的加热温度信息恢复,则判定对应的待加热件正常;
[0009] 第二建立模块,用于获取与加热温度信息丢失相对应的加热件,基于中控端尝试建立与该加热件之间的检测信息通道;
[0010] 第一判定模块,用于若检测到检测信息通道建立失败时,无论无线加热模式开启与否,均判定与加热温度信息丢失相对应的加热件发生故障;
[0011] 第二判定模块,用于若检测到检测信息通道建立成功时,则判定加热温度信息丢失的待加热件和加热件之间的接合状态异常且加热温度信息丢失相对应的加热件正常。
[0012]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建立模块具体包括:
[0013] 指令下发单元,用于基于中控端向所有的加热件下发通道建立指令,并且接收所有加热件的反馈指令,检测所述反馈指令的强度,建立反馈指令强度排名,其中,所述中控端仅下发加热指令给反馈指令强度最强的一个加热件;
[0014] 指令传输单元,用于基于接收加热指令的加热件向其相邻位置的加热件下发加热指令,并且基于其相邻位置的加热件继续向下一个相邻位置的加热件下发加热指令,如此反复,直到所有的加热件均接收到加热指令,基于最后接收加热指令的加热件向中控端反馈加热指令下发完成信息;
[0015] 上报单元,用于基于加热指令下发的环向信息传输通道上报所有待加热件的加热温度信息。
[0016]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加热指令用于指示不同的待加热件按照相同的预设加热温度,或者不同的预设加热温度在各自的目标时长内进行加热后自动断开与加热件之间的接合。
[0017] 作为本发明的又进一步方案,所述加热温度信息包括与加热件和待加热件之间的统一识别编码相绑定的实时加热温度,其中,不同的第一加热单元之间的统一识别编码不同,所述第一加热单元表示可实现物理分离和接合的加热件和待加热件。
[0018]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当检测到存在待加热件的加热温度信息丢失时,获取该待加热件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正常的加热件,开启所述正常的加热件与该待加热件之间的无线加热模式具体包括:
[0019] 当检测到加热温度信息丢失时,根据丢失的加热温度信息中的统一识别编码标记对应的第一加热单元,解析最后接收到的该第一加热单元中待加热件的加热温度信息,获取该加热温度信息中的实时加热温度T实以及加热时长△t实、预设加热温度T设,根据目标时长△t定和加热时长△t实计算剩余加热时长△T余,其中剩余加热时长△T余=△t定-△t实;
[0020] 获取该第一加热单元中待加热件包含的待加热物质的比热容c以及质量m;
[0021] 将经过标记的第一加热单元的预设加热温度T设、所述实时加热温度T实、待加热件中待加热物质的比热容c以及质量m代入比热容计算公式计算所需的热量Q,其中Q=cm(T设-T实);
[0022] 根据经过标记的第一加热单元中待加热件的无线加热的接收功率P实和所需的热量Q计算无线加热时长△T无线,并且判断其是否不大于剩余加热时长△T余,其中△T无线=Q/P实,若否,则向中控端发送要求增设可替换第一加热单元的提示,若是,则在第一预设范围内开启正常的加热件与该待加热件之间的无线加热模式。
[0023]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系统还包括补充加热模块,所述补充加热模块包括:
[0024] 获取单元,用于当判定所述接合状态异常且加热温度信息丢失相对应的加热件正常时,获取该加热件第二预设范围内可与该加热件进行无线加热的待加热件的统一识别编码,并且为其添加目标时长缩短标记;
[0025] 显示和待选定单元,用于将经过标记的统一识别编码在中控端显示后,接收用户基于中控端对经过标记的统一识别编码的选定;
[0026] 无线加热开启单元,用于识别选定的统一识别编码中的待加热件,开启该待加热件和所述加热件之间的无线加热模式,以使得该待加热件进行无线加热或者实现无线加热与通过对应的加热件进行加热并行。
[0027]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当所述待加热件为多个时,多个所述待加热件之间布置方式为间隔交错布设。
[0028]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度控制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9] 1)、便于移动后单独使用待加热件,提高应用灵活性;
[0030] 2)、通过第一建立模块等的设置,在将待加热件和加热件进行接合后,通过中控端即可实现对至少两个待加热件乃至多个待加热件和加热件的配置之间的管控,且在待加热件的加热温度信息丢失时,能够较为全面的区分出故障类型所在,故障类型包括:待加热件故障、加热件故障以及二者的接合状态异常;
[0031] 3)、通过检测模块的设置,不仅方便判定待加热件是否正常,还可获取该待加热件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正常的加热件,开启该加热件与该待加热件之间的无线加热模式,保证在目标时长内完成加热目标,从而保证加热时效,也可以尽量减少设备的空缺和闲置,提高使用率。

附图说明

[0032] 图1是一种温度控制系统的实施环境图。
[0033] 图2是一种温度控制系统的主结构图。
[0034] 图3是一种温度控制系统中第一建立模块的内部组成示意图。
[0035] 图4是当检测到存在待加热件的加热温度信息丢失时,获取该待加热件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正常的加热件,开启所述正常的加热件与该待加热件之间的无线加热模式的流程图。
[0036] 图5是一种温度控制系统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的主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38]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39]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温度控制系统,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40]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度控制系统的实施环境图和主结构图,所述一种温度控制系统包括:
[0041] 第一建立模块10,用于在至少两个待加热件和中控端之间建立环向信息传输通道,所述环向信息传输通道用于基于中控端向其中一个待加热件下发加热指令以及基于其中另一个待加热件上报所有待加热件的加热温度信息,其中待加热件与加热件之间可实现物理分离和接合,且待加热件与加热件之间正常接合后具备通过加热件加热的条件,待加热件与加热件之间的加热方式可以是接触后通过电阻进行加热;
[0042] 检测模块20,用于对基于中控端接收的所述加热温度信息进行检测,当检测到存在待加热件的加热温度信息丢失时,获取该待加热件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正常的加热件,开启所述正常的加热件与该待加热件之间的无线加热模式,若开启后该待加热件的加热温度信息恢复,则判定对应的待加热件正常,若开启后该待加热件的加热温度信息未恢复,则待加热件可能故障,在排除因为距离的原因而导致无线加热失败时,判定待加热件一定故障,这里的待加热件的内部的无线加热(的接收端)与通过加热件加热(的结构)之间存在关联,这里的关联可以表现为无线加热的相关硬件电路和通过加热件加热(的结构)之间存在互相绑定的逻辑关系,也就是说二者需要全部处于非故障状态才能保证正常工作;
[0043] 第二建立模块30,用于获取与加热温度信息丢失相对应的加热件,基于中控端尝试建立与该加热件之间的检测信息通道;
[0044] 第一判定模块40,用于若检测到检测信息通道建立失败时,无论无线加热模式开启与否,均判定与加热温度信息丢失相对应的加热件发生故障;
[0045] 第二判定模块50,用于若检测到检测信息通道建立成功时,则判定加热温度信息丢失的待加热件和加热件之间的接合状态异常且加热温度信息丢失相对应的加热件正常。
[0046] 本实施例在应用时,待加热件和加热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具体化,在此不做限定,而待加热件可以实现与加热件的物理分离和接合,便于移动后单独使用待加热件,提高应用灵活性;通过第一建立模块10的设置,在将待加热件和加热件进行接合后,通过中控端即可实现对至少两个待加热件乃至多个待加热件和加热件的配置之间的管控,且在待加热件的加热温度信息丢失时,能够较为全面的区分出故障类型所在,故障类型包括:待加热件故障、加热件故障以及二者的接合状态异常,通过检测模块20的设置,不仅方便判定待加热件是否正常,还可获取该待加热件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正常的加热件,开启该加热件与该待加热件之间的无线加热模式,保证在目标时长内完成加热目标,从而保证加热时效,也可以尽量减少设备的空缺和闲置,提高使用率。
[0047] 如图3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建立模块10具体包括:
[0048] 指令下发单元101,用于基于中控端向所有的加热件下发通道建立指令,并且接收所有加热件的反馈指令,检测所述反馈指令的强度,建立反馈指令强度排名,其中,所述中控端仅下发加热指令给反馈指令强度最强的一个加热件,也就是说,在该加热件故障时,重新进行切换,寻找新的反馈指令强度最强的一个加热件,保证环向信息传输通道不会中断;
[0049] 指令传输单元102,用于基于接收加热指令的加热件向其相邻位置的加热件下发加热指令,并且基于其相邻位置的加热件继续向下一个相邻位置的加热件下发加热指令,如此反复,直到所有的加热件均接收到加热指令,基于最后接收加热指令的加热件向中控端反馈加热指令下发完成信息;
[0050] 上报单元103,用于基于加热指令下发的环向信息传输通道上报所有待加热件的加热温度信息。
[0051] 通过环向信息传输通道的设置只需要始终保持中控端与两个加热件之间的稳定通信,而无需与所有的加热件之间进行通信,保证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实现稳定指令的传输。
[0052]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加热指令用于指示不同的待加热件按照相同的预设加热温度,或者不同的预设加热温度在各自的目标时长内进行加热后自动断开与加热件之间的接合。
[0053]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加热温度信息包括与加热件和待加热件之间的统一识别编码相绑定的实时加热温度,其中,不同的第一加热单元之间的统一识别编码不同,所述第一加热单元表示可实现物理分离和接合的加热件和待加热件,例如第一加热单元的两个统一识别编码分别为:A5‑B5和A8‑B8,其中Ax表示加热件的识别编号x,Bx表示待加热件的识别编号x,1≤x≤第一加热单元的单元数,需要说明的是,通过配对的第一加热单元之间不进行无线加热,只进行接触加热,一般来说接触加热要比无线加热的效率要高,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无线加热是对第一加热单元的一种补充,且无线加热是在不同第一加热单元的待加热件和加热件之间完成,例如定义进行无线加热的待加热件和加热件为第二加热单元,示例性的,其一种统一识别编码为A5‑B6。
[0054] 如图4所示,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当检测到存在待加热件的加热温度信息丢失时,获取该待加热件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正常的加热件,开启所述正常的加热件与该待加热件之间的无线加热模式具体包括:
[0055] 步骤S10:当检测到加热温度信息丢失时,根据丢失的加热温度信息中的统一识别编码标记对应的第一加热单元,解析最后接收到的该第一加热单元中待加热件的加热温度信息,获取该加热温度信息中的实时加热温度T实以及加热时长△t实、预设加热温度T设,根据目标时长△t定和加热时长△t实计算剩余加热时长△T余,其中剩余加热时长△T余=△t定-△t实;
[0056] 步骤S11:获取该第一加热单元中待加热件包含的待加热物质的比热容c以及质量m;
[0057] 步骤S12:将经过标记的第一加热单元的预设加热温度T设、所述实时加热温度T实、待加热件中待加热物质的比热容c以及质量m代入比热容计算公式计算所需的热量Q,其中Q=cm(T设-T实),实际上这里忽略了转变加热方式的时间差导致的热损失,在实际中应用时,若考虑到热量的自损,定义Q补=cm(T设-T实)*ζ补偿,其中补偿系数ζ补偿>1,在不用的应用环境下ζ补偿的取值不同,可以根据实际经验来确定;
[0058] 步骤S13:根据经过标记的第一加热单元中待加热件的无线加热的接收功率P实和所需的热量Q计算无线加热时长△T无线,并且判断其是否不大于剩余加热时长△T余,其中△T无线=Q/P实,若否,则向中控端发送要求增设可替换第一加热单元的提示,若是,则在第一预设范围内开启正常的加热件与该待加热件之间的无线加热模式,这里的接收功率P实就是待加热件在稳定状况下接收端的实际加热负载,这里接收端包括接收线圈,接收线圈一般用正温度系数导电材料制作而成,用于接收发射端发射的电能并发热,开启无线加热模式的步骤包括向发射端的发射线圈施加交流电压,通过接受端的接收线圈开始进行加热,接收线圈自身可以发热,当然也可以另设加热元件,在此不再赘述。
[0059]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无线加热模式的开启,不仅能够实现对加热件的辅助故障判定,还可以实现在第一加热单元故障的情况下及时改变加热方式,保证在目标时长△t定内完成加热任务,保证加热时效,举例来说,例如对加热件内某种待加热物质,其m=0.1kg,c=3
2.1*10J/(kg·℃),其中目标时长△t定为1000s,加热时长△t实=500s,T设=100℃,T实=50℃,
4
则计算得到所需的热量Q,且得到Q=cm(T设-T实)=1.05*10 J,而P实=30w,△T无线=Q/P实=350s<△T余=500s,能够满足在目标时长△t定内完成加热任务,当然在实际中P实可以调节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调小P实,使得二者相等,即△T无线=△T余。
[0060] 如图5所示,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系统还包括补充加热模块60,所述补充加热模块60包括:
[0061] 获取单元601,用于当判定所述接合状态异常且加热温度信息丢失相对应的加热件正常时,获取该加热件第二预设范围内可与该加热件进行无线加热的待加热件的统一识别编码,并且为其添加目标时长缩短标记,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可以等于第一预设范围,其表示不同的加热件的无线加热发射端的发射能力可以相同,当然,不同的加热件发射线圈的参数以及发射线圈所施加交流电压的参数也可以不同;
[0062] 显示和待选定单元602,用于将经过标记的统一识别编码在中控端显示后,接收用户基于中控端对经过标记的统一识别编码的选定,经过标记的统一识别编码可以以并列的选择按钮的方式呈现在中控端的显示屏幕上;
[0063] 无线加热开启单元603,用于识别选定的统一识别编码中的待加热件,开启该待加热件和所述加热件之间的无线加热模式,以使得该待加热件进行无线加热或者实现无线加热与通过对应的加热件进行加热并行,这里的所述加热件即为判定所述接合状态异常且加热温度信息丢失相对应的正常的加热件。
[0064] 本实施例是对前述实施例进行功能性的拓展,通过补充加热模块60的设置,便于对接合状态异常且加热温度信息丢失对应的正常的加热件的进一步利用,且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对能够在有效范围内与该加热件进行无线加热的其他待加热件进行选取,有效实现在多组加热中第一加热单元不能正常加热的情况下,对加热件进行利用,也可以实现加热效率的提升。
[0065] 如图1所示,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当所述待加热件为多个时,多个所述待加热件之间布置方式优选为间隔交错布设,通过间隔交错布设的布置方式能够尽量保障多个待加热件之间的通信通畅以及在待加热件发生故障时也能尽可能保证正常的待加热件及时跳过该故障的待加热件进行通信,相应的,加热件也可保持该种布置方式,且该种布置方式能够使得中间的待加热件至少能够与前后位置的加热件之间具备无线加热的条件,此时可以使得所述加热件的前后均具备无线加热的发射功能。
[0066] 本发明实时提供的一种温度控制系统,便于移动后单独使用待加热件,提高应用灵活性;通过第一建立模块10的设置,在将待加热件和加热件进行接合后,通过中控端即可实现对至少两个待加热件乃至多个待加热件和加热件的配置之间的管控,且在待加热件的加热温度信息丢失时,能够较为全面的区分出故障类型所在,故障类型包括:待加热件故障、加热件故障以及二者的接合状态异常,通过检测模块20的设置,不仅方便判定待加热件是否正常,还可获取该待加热件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正常的加热件,开启该加热件与该待加热件之间的无线加热模式,保证在目标时长内完成加热目标,从而保证加热时效,也可以尽量减少设备的空缺和闲置,提高使用率。
[0067] 为了能够加载上述方法和系统能够顺利运行,该系统除了包括上述各种模块之外,还可以包括比上述描述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处理器和存储器等。
[0068] 所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上述处理器是上述系统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各个部分。
[0069] 上述存储器可用于存储计算机以及系统程序和/或模块,上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实现上述各种功能。存储器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信息采集模板展示功能、产品信息发布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泊位状态显示系统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不同产品种类对应的产品信息采集模板、不同产品提供方需要发布的产品信息等)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硬盘、内存、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0070] 本应该理解的是,虽然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各实施例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0071]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72]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007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