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绳驱变支柱自主空中加油锥套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0193082.0

文献号 : CN11459041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孟中杰卢俊杰白金鑫赵蔚楠刘博

申请人 : 西北工业大学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绳驱变支柱自主空中加油锥套,该加油锥套包括锥套壳体、整流罩和阻力伞,锥套壳体作为中间的连接支撑结构,其上设置有若干个变支柱主杆,变支柱主杆滑动连接有变支柱推杆,变支柱推杆通过可控肋板、内支柱、外支柱和阻力伞连接。该锥套通过系绳带动支柱构型变化,改变阻力伞面的外形与迎风面积,从而影响锥套气动力分布,在复杂流场的环境下,联合输油软管的收放,实现一定范围内的自主稳定和机动,并主动对接受油机完成自主空中加油任务。

权利要求 :

1.一种绳驱变支柱自主空中加油锥套,其特征在于,包括锥套壳体(8),所述锥套壳体(8)的前端通过电机连接板(7)连接有整流罩(6),锥套壳体(8)的后端通过支柱连接环(10)连接有阻力伞(29);

所述电机连接板(7)上连接有若干个伺服电机(16),所述伺服电机(16)置于锥套壳体(8)中,所述伺服电机(16)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有转轮(14),转轮(14)上缠绕有系绳(15);

所述锥套壳体(8)的侧壁转动连接有若干个变支柱主杆(18),变支柱主杆(18)滑动连接有变支柱推杆(17),变支柱推杆(17)的底部插入在变支柱主杆(18)中;所述伺服电机(16)的数量和变支柱推杆(17)的数量相等;

所述系绳(15)穿过锥套壳体(8)和变支柱主杆(18),所述系绳(15)和变支柱推杆(17)的底部连接;

所述变支柱推杆(17)的外端转动连接有可控肋板(21)的中部端点,所述可控肋板(21)的下部端点和支柱连接环(10)转动连接,所述支柱连接环(10)转动连接有内支柱(35),所述内支柱(35)转动连接有外支柱(34);

所述外支柱(34)和可控肋板(21)均和阻力伞(29)的外边缘连接,所述内支柱(35)和阻力伞(29)的内边缘连接;

所述阻力伞(29)为环形状,所述阻力伞(29)的内圈等分开设有若干个内圈连接口(30),所述阻力伞(29)的外圈等分开设有若干个外圈连接口(28);一个所述内圈连接口(30)和一个内支柱(35)的一端连接,一个所述外圈连接口(28)和一个外支柱(34)的一端连接;部分外圈连接口(28)和可控肋板(2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绳驱变支柱自主空中加油锥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套壳体(8)上设置有变支柱槽(9),一个变支柱槽(9)中安装有一个变支柱主杆(18);

所述变支柱主杆(18)中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和变支柱推杆(17)的底部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绳驱变支柱自主空中加油锥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14)外套装有转轮壳(13),所述转轮壳(13)和电机连接板(7)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绳驱变支柱自主空中加油锥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连接板(7)的后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后连接台(7‑1),所述电机连接板(7)的前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前连接台(7‑2);所述电机连接板(7)通过后连接台(7‑1)和锥套壳体(8)连接,所述电机连接板(7)通过前连接台(7‑2)和整流罩(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绳驱变支柱自主空中加油锥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连接板(7)的后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定滑轮,所述系绳(15)缠绕在定滑轮上;

所述系绳(15)为凯夫拉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绳驱变支柱自主空中加油锥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连接环(10)的后端面沿其周向等分设置有若干个支撑块(31),相邻的支撑块(31)之间有间隙,每一个支撑块(31)上设置有一个弧线槽(32),所有的弧线槽(32)组成内支柱环形槽(11),所述内支柱环形槽(11)上安装有环形连接件(33);

所述间隙中的环形连接件(33)和内支柱(35)连接;部分所述间隙中的环形连接件(33)和可控肋板(21)的下部端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绳驱变支柱自主空中加油锥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柱(35)的一端设置有内支柱卡槽连接口(24),所述可控肋板(21)的末端设置有支柱下端连接口(19);所述内支柱卡槽连接口(24)和支柱下端连接口(19)均连接在环形连接件(33)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绳驱变支柱自主空中加油锥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支柱主杆(18)的数量为4个,所述支撑块(31)的数量为16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绳驱变支柱自主空中加油锥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柱(34)的一端为外支柱卡槽连接口(23),所述内支柱(35)中间设置有外支柱连接卡槽(25),外支柱连接卡槽(25)插入在外支柱卡槽连接口(23)中,外支柱连接卡槽(25)和外支柱卡槽连接口(23)通过连接轴连接。

说明书 :

一种绳驱变支柱自主空中加油锥套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无人机自主空中加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绳驱变支柱自主空中加油锥套。

背景技术

[0002] 在现代航空领域中,空中加油技术具有提高飞机滞空时间、延伸飞机作战半径、实施及时补给等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技术能够突破传统飞行的地域、空间限制,有效克服载油量对飞机载荷能力、续航能力的限制。根据加油对接装置不同,现有的空中加油方式分为软式空中加油和硬式空中加油,在软式加油中,加油机尾部装有可收放的输油软管,其末端安装了一个不可控的加油锥套,在对接任务中易受到大气紊流、加油机尾流、受油机头波等气流干扰,造成加油任务失败,出于提高空中加油可靠性、降低飞行员风险等原因,自主空中加油概念应运而生。
[0003] 自主空中加油要求在对接阶段,加油锥套能够实现一定范围内的自主机动,主动对接受油管,并完成不同飞行高度、速度下的加油任务。目前所提出的自主加油锥套通过引入舵面或阻力伞面等变体机构,从而在高速飞行下,充分利用空气动力,以实现锥套的稳定和机动,但由于变体机构与锥套整体设计的相互制约,常常存在控制效能不足、变体机构负载大等问题,为实现自主对接带来一定难度。
[0004] 因此,在满足负载限制和有效控制能力的条件下,重点研究加油锥套变体机构及驱动设计,有效提升空中加油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绳驱变支柱自主空中加油锥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变体机构与锥套整体设计因相互制约,导致控制效能不足、变体机构负载大的问题。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7] 一种绳驱变支柱自主空中加油锥套,包括锥套壳体,所述锥套壳体的前端通过电机连接板连接有整流罩,锥套壳体的后端通过支柱连接环连接有阻力伞;
[0008] 所述电机连接板上连接有若干个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置于锥套壳体中,所述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有转轮,转轮上缠绕有系绳;
[0009] 所述锥套壳体的侧壁转动连接有若干个变支柱主杆,变支柱主杆滑动连接有变支柱推杆,变支柱推杆的底部插入在变支柱主杆中;所述伺服电机的数量和变支柱推杆的数量相等;
[0010] 所述系绳穿过锥套壳体和变支柱主杆,所述系绳和变支柱推杆的底部连接;
[0011] 所述变支柱推杆的外端转动连接有可控肋板的中部端点,所述可控肋板的下部端点和支柱连接环转动连接,所述支柱连接环转动连接有内支柱,所述内支柱转动连接有外支柱;
[0012] 所述外支柱和可控肋板均和阻力伞的外边缘连接,所述内支柱和阻力伞的内边缘连接。
[0013]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0014] 优选的,所述锥套壳体上设置有变支柱槽,一个变支柱槽中安装有一个变支柱主杆;
[0015] 所述变支柱主杆中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和变支柱推杆的底部相抵。
[0016] 优选的,所述转轮外套装有转轮壳,所述转轮壳和电机连接板连接。
[0017] 优选的,所述电机连接板的后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后连接台,所述电机连接板的前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前连接台;所述电机连接板通过后连接台和锥套壳体连接,所述电机连接板通过前连接台和整流罩连接。
[0018] 优选的,所述电机连接板的后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定滑轮,所述系绳缠绕在定滑轮上;
[0019] 所述系绳为凯夫拉绳。
[0020] 优选的,所述支柱连接环的后端面沿其周向等分设置有若干个支撑块,相邻的支撑块之间有间隙,每一个支撑块上设置有一个弧线槽,所有的弧线槽组成内支柱环形槽,所述内支柱环形槽上安装有环形连接件;
[0021] 所述间隙中的环形连接件和内支柱连接;部分所述间隙中的环形连接件和可控肋板的下部端点连接。
[0022] 优选的,所述内支柱的一端设置有内支柱卡槽连接口,所述可控肋板的末端设置有支柱下端连接口;所述内支柱卡槽连接口和支柱下端连接口均连接在环形连接件上。
[0023] 优选的,所述变支柱主杆的数量为4个,所述支撑块的数量为16个。
[0024] 优选的,所述外支柱的一端为外支柱卡槽连接口,所述内支柱中间设置有外支柱连接卡槽,外支柱连接卡槽插入在外支柱卡槽连接口中,外支柱连接卡槽和外支柱卡槽连接口通过连接轴连接。
[0025] 优选的,所述阻力伞为环形状,所述阻力伞的内圈等分开设有若干个内圈连接口,所述阻力伞的外圈等分开设有若干个外圈连接口;一个所述内圈连接口和一个内支柱的一端连接,一个所述外圈连接口和一个外支柱的一端连接;部分外圈连接口和可控肋板连接。
[002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7]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绳驱变支柱自主空中加油锥套,该加油锥套包括锥套壳体、整流罩和阻力伞,锥套壳体作为中间的连接支撑结构,其上设置有若干个变支柱主杆,变支柱主杆滑动连接有变支柱推杆,变支柱推杆通过可控肋板、内支柱、外支柱和阻力伞连接。该锥套通过系绳带动支柱构型变化,改变阻力伞面的外形与迎风面积,从而影响锥套气动力分布,在复杂流场的环境下,联合输油软管的收放,实现一定范围内的自主稳定和机动,并主动对接受油机完成自主空中加油任务。本发明在变体机构及驱动设计方面,将传统自主加油锥套通过伺服电机直接驱动变支柱旋转的方式,转变为绳驱方式,由电机驱动系绳进而牵引变体机构收放,带动可控肋板旋转实现伞面的变构型,变体结构与电动推杆的形状相似,但能够在保障驱动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了变支柱的质量和体积,并解决了变体机构的驱动负载与空间配置约束的矛盾,使整体机构更为紧凑和高效。本发明在结构设计与整体装配方面,在原有结构的连接中,额外增加电机连接板、支柱连接环两个过渡结构,有效提高了锥套的空间利用率,也为驱动模块等硬件设备提供了安装空间,提高了锥套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以便满足不同工况下的对接任务,降低操作难度,更符合自主空中加油的任务需求。
[0028] 进一步的,所述变支柱推杆设置在变支柱主杆中,所述变支柱主杆的内部设置有弹簧抵住变支柱推杆,防止变支柱推杆回弹。
[0029] 进一步的,转轮外套装有转轮壳,转轮壳将转轮固定在伺服电机上,同时能够将伺服电机和电机连接板连接。
[0030] 进一步的,电机连接板通过前后两面的连接台和锥套壳体以及整流罩连接。
[0031] 进一步的,电机连接板上设置有定滑轮,系绳缠绕在定滑轮上,定滑轮对系绳起到缓冲作用,使得系绳能够更为顺畅的执行相关动作。
[0032] 进一步的,支柱连接环通过环形连接件和内支柱及可控肋板连接,使得内支柱和可控肋板能够相对于支柱连接环转动。
[0033] 进一步的,变支柱主杆的数量设置有4个,变支柱主杆采用“十”字分布安装于锥套壳体外周向均匀分布,给予伞面均匀的支撑力。

附图说明

[0034] 图1为软式自主空中加油示意图;
[0035] 图2为加油锥套整体装配图;
[0036] 图3为加油锥套主体示意图;
[0037] 图4为电机连接板的示意图;
[0038] 图5为伺服电机与转轮示意图;
[0039] 图6为支柱连接环的立体图一;
[0040] 图7为支柱连接环的立体图二;
[0041] 图8为变体机构与可控肋板示意图;
[0042] 图9为外支柱与内支柱示意图;
[0043] 图10为变体机构和支柱连接环的示意图;
[0044] 图11为阻力伞面示意图;
[0045] 其中:1、加油机;2、加油吊舱;3、输油软管;4、加油锥套;5、受油机;6、整流罩;7、电机连接板;8、锥套壳体;9、变支柱槽;10、支柱连接环;11、内支柱环形槽;12、油管对接口;13、转轮壳;14、转轮;15、系绳;16、伺服电机;17、变支柱推杆;18、变支柱主杆;19、支柱下端连接口;20、可控肋板上端连接口;21、可控肋板;22、可控肋板下端连接口;23、外支柱卡槽连接口;24、内支柱卡槽连接口;25、外支柱连接卡槽;26、外支柱伞面连接端;27、内支柱伞面连接端;28、外圈连接口;29、阻力伞;30、内圈连接口;31‑支撑块;32‑弧线槽;33‑环形连接件;34‑外支柱;35‑内支柱。6‑1第一连接通孔;8‑1‑第二连接通孔;7‑1‑后连接台;7‑2‑前连接台;7‑3‑第三连接通孔;7‑4‑第四连接通孔;7‑5‑凸台;14‑1‑第五连接通孔;21‑1‑三角形框架;21‑2‑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47]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48] 参见图1所示,为软式空中加油的工作过程,当加油机1与受油机5达到一定距离范围并始终保持稳定位置后,发出加油指令。加油机1上设置有加油吊舱2,加油吊舱2连接有输油软管3,输油软管3的末端设置有加油锥套4。加油机1通过加油吊舱2释放输油软管3,此时,锥套4在复杂流场的环境下主动对接受油机5,开始燃油传输,加油结束后,受油机5减速与锥套4脱离,完成空中加油任务。
[0049] 参见图2为本发明的加油锥套的整体装配结构图,锥套4从前至后依次包括整流罩6、锥套壳体8和阻力伞29,整流罩6的后端和锥套壳体8连接,锥套壳体8的后端同时通过若干个变支柱主杆18和阻力伞29连接。
[0050] 参见图3为锥套主体框架结构,沿从前向后的方向包括整流罩6、电机连接板7、锥套壳体8和支柱连接环10。整流罩6采用3D打印的方式制作,前端为抛物线型,减少空气阻力。本发明在变体机构设计方面,充分考虑了电机负载、质量限制、空间限制等条件,在整流罩6与锥套壳体8之间添加了电机连接板7结构,整流罩6的后端与电机连接板7通过螺纹连接,用于在锥套壳体8的内部安装伺服电机16;整流罩6侧壁上在靠近电机连接板7的一侧沿周向开设有四个第一连接通孔6‑1,锥套壳体8的侧壁上在靠近电机连接板7的一侧沿周向开设有四个第二连接通孔8‑1;第一连接通孔6‑1和第二连接通孔8‑1两两对应在一条竖线上。参见图4,电机连接板7为金属板状结构,用于同图5所示的电机驱动模块连接,并通过螺纹连接固定锥套壳体8。
[0051] 参见图4,电机连接板7的后端面(图上显示的为上端面)为环形结构,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四个后连接台7‑1、电机连接板7的前端面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四个前连接台7‑2,一个前连接台7‑2对应一个后连接台7‑1;每一个前连接台7‑2和后连接台7‑1沿电机连接板7的径向均开设有第三连接通孔7‑3。当电机连接板7安装在锥套壳体8中时,前连接台7‑2上的第三连接通孔7‑3和一个第一连接通孔6‑1连接,前连接台7‑2上的第三连接通孔7‑3和一个第二连接通孔8‑1连接,使得电机连接板7能够固定安装在锥套壳体8和整流罩6之间;每两个前连接台7‑2之间的电机连接板7上开设有两个第四连接通孔7‑4,参见图5,在转轮14的外端面开设有对应的第五连接通孔14‑1,第四连接通孔7‑4和第五连接通孔14‑1通过螺纹连接,使得伺服电机16能够固定设置在电机连接板7上。优选的,在每一个后连接台7‑1旁,设置有一对凸台7‑5,所述一对凸台7‑5之间用于安装一个定滑轮,一个系绳15在穿出锥套壳体8前,缠绕在定滑轮上,定滑轮对系绳15起到缓冲作用,使得系绳15能够更为顺畅的执行相关动作。
[0052] 伺服电机16周向均匀安装于锥套壳体8的内部,参见图5,伺服电机16的动力输出圆柱端通过D字轴与转轮14连接,转轮14的外部套装有转轮壳13,转轮壳13用于固定转轮14的位置,转轮14上缠绕有系绳15,系绳15通过定滑轮后,在锥套壳体8的内部从变支柱槽9上侧壁的孔洞延伸至变支柱主杆18内部,与变支柱推杆17末端连接。从而牵引变支柱收放并带动肋板旋转,改变阻力伞面积,产生相应气动力。优选的,系绳15为凯夫拉绳。
[0053] 参见图3,锥套壳体8采用3D打印方式制作,周向均匀排列了四个变支柱槽9,四个变支柱槽9向锥套壳体8的内部开设,四个变支柱槽9的底部与变支柱主杆18的支柱下端连接口19通过连接轴连接,实现变体结构的对称布局,每一个变支柱槽9的侧壁上开设有孔洞,使得系绳15能够穿出。锥套壳体8后端与金属加工的支柱连接环10通过螺纹连接。变支柱主杆18采用“十”字分布安装于壳体外周向均匀分布的卡槽,另一端通过可控肋板21连接伞面外端,外端其余连接孔由外支柱沿锥套轴线周向均匀分布,伞面内端由内支柱沿锥套轴线周向均匀分布。
[0054] 参见图6和图7,支柱连接环10为环形结构,其内部的环和锥套壳体8的内部相通,支柱连接环10上设置有若干个凸出的支撑块31,优选的支撑块31的数量为16个,支撑块31围绕支柱连接环10的周向等分设置,相邻的支撑块31之间有间隙。每一个支撑块31上设置有一端弧线槽32,所有的弧线槽32组成内支柱环形槽11,内支柱环形槽11中安装有环形连接件33,环形连接件33卡装在内支柱环形槽11中,优选的,所述环形连接件33为钢圈;环形连接件33上连接有所有的可控肋板21和内支柱35,因为支撑块31沿周向等分设置,使得所有的内支柱35和可控肋板21均匀的分布在锥套壳体8的后端,进一步的使得排列的支柱维持伞面初始对称构型。同时,为提高空间利用率,环形的支柱连接环10的中间为油管对接口12,用于同输油软管3连接,提供稳定燃油输送。为了优化壳体内部空间配置,支柱连接环的背部设计为输油软管的油管对接口12,参见图6和图7,油管对接口12呈直径缩小的台阶状,油管对接口12和受油管卡接连接,使得油管对接口12上的卡槽保证在自主加油阶段与受油管的有效连接。
[0055] 参见图6、图8、图9和图10,变体机构包括变支柱主杆18和可控肋板21,变支柱主杆18的末端设置有支柱下端连接口19,支柱下端连接口19和四个变支柱槽9的底部通过连接轴连接,使得变支柱主杆18能够围绕连接轴转动。变支柱主杆18的前端和变支柱推杆17滑动连接,具体的变支柱推杆17从变支柱主杆18的前端插入在变支柱主杆18中,变支柱推杆
17和变支柱主杆18同轴线,变支柱推杆17能够沿着变支柱主杆18做滑动,变支柱主杆18的内部安装有弹簧,该弹簧支撑变支柱推杆17,防止变支柱推杆17回弹。变支柱推杆17的下端和系绳15连接,能够带动变支柱推杆17沿轴线方向运动,变支柱推杆17的外端转动连接有可控肋板21,可控肋板21为框架结构,包括三角形框架21‑1和连接板21‑2,三角形框架21‑1和连接板21‑2一体连接,连接板21‑2和三角形框架21‑1的一个端点一体连接。变支柱推杆
17和可控肋板21的连接处为三角形框架21‑1的一个端点,其余两个端点一个为可控肋板上端连接口20,另一个端点和连接板21‑2一体连接,连接板21‑2的下端为可控肋板下端连接口22。
[0056] 参见图7为外支柱34和内支柱35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外支柱34为直杆形结构,一端为外支柱伞面连接端26,另一端为外支柱卡槽连接口23;其中外支柱伞面连接端26为直角弯钩型,外支柱卡槽连接口23双层薄片状结构,两层薄片之间存在间隙,外支柱连接卡槽25放置在间隙中。内支柱35为直杆形结构,一端为内支柱伞面连接端27,另一端为内支柱卡槽连接口24,内支柱伞面连接端27为直角弯钩型,内支柱卡槽连接口24的结构同外支柱卡槽连接口23。内支柱35在其中间位置设置有外支柱连接卡槽25,外支柱连接卡槽25的结构和外支柱卡槽连接口23的结构相同,外支柱连接卡槽25插入在外支柱卡槽连接口23中,通过固定轴连接二者的,二者可以相对转动连接,该连接使得内支柱35和外支柱34转动连接,使得支柱与伞面在初始状态呈现对称形状。
[0057] 参见图3和图8,两个支撑块31之间有间隙,每一个间隙中的环形连接件33上套装有一个内支柱卡槽连接口24,有四个间隙中同时套装可控肋板下端连接口22,四个可控肋板下端连接口在环形连接件33的周向等分设置;四个同时有可控肋板下端连接口22和内支柱卡槽连接口24的间隙,可控肋板下端连接口22在内支柱卡槽连接口24之中。
[0058] 参见图11为阻力伞29的结构示意图,阻力伞29为环形伞,其内圈围绕其周向等分设置有一圈内圈连接口30,外圈围绕其周向等分设置有一圈外圈连接口28,外圈连接口28和内圈连接口30的数量均为16个。内支柱伞面连接端27与阻力伞面内圈连接口30通过金属环相连。外支柱下端卡槽连接口23与外支柱连接卡槽25连接,外支柱伞面连接端27和可控肋板上端连接口20均与阻力伞面外圈连接点28连接,以此保证在阻力伞29的伞面在初始状态下呈对称构型,并由四部分伞面可通过可控肋板驱动变形,从而充分利用空气动力的变化调整锥套位置和姿态。
[0059] 上述装置的工作过程为:
[0060] 在软式自主空中加油阶段,加油机1通过吊舱2释放软管3和锥套4,当锥套大范围机动与受油机5对接时,伺服电机16旋转,带动系绳15牵扯带动变支柱推杆17伸缩,变支柱主杆18内部的弹簧能够防止变支柱推杆17回弹,变支柱推杆17带动可控肋板21围绕二者的连接点旋转,以实现可控肋板21围绕环形连接件33旋转,实现阻力伞面的变形,此时内支柱35和外支柱34根据阻力伞29伞面的调整而移动,同时给予阻力伞29均匀的支撑力。变支柱推杆17带动可控肋板21围绕其一个端点旋转,大幅度改变阻力伞29形状,从而改变大气对锥套4作用力的方向和大小,实现机动对接。当加油任务遇到复杂大气流场干扰时,阻力伞
29形态小幅度改变,为锥套4提供抵抗干扰的力,保证锥套自身的相对位置不发生改变,提高整体稳定性。当需要锥套执行不同环境下的加油任务时,可控肋板21可以同时做出一致改变,在不改变伞面对称构型的前提下,减小阻力伞29的受力面积并保持不同环境下的自稳定形态。
[0061] 本发明适当延长整流罩,从而提供了驱动模块的安装位置,采用集成方式将伺服电机的驱动模块和限位模块设计为圆环状,通过螺纹连接,逐层安装于整流罩内部,实现对电机的稳定驱动。
[0062] 考虑锥套的加工和装配流程,对整流罩、锥套壳体等结构复杂的部分采用3D打印的方式制作,降低制作成本与制作周期,对电机连接板、支柱连接环、支柱等对强度要求严格的结构,采用金属机械加工的方式,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固和使用寿命。
[006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