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相砂体井间平面连通性定量评价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1397661.4

文献号 : CN11459452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海娜杜玉山李健翟亮徐鹏晔刘丽姜书荣王志伟胡晨彬崔晴晴

申请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河流相砂体井间平面连通性定量评价方法,该河流相砂体井间平面连通性定量评价方法包括:步骤1,进行单河道砂体识别与划分,建立井对样本详细数据表;步骤2,设立与连通性关系密切的5个关键参数,计算井对的5个关键参数;步骤3,对井对的5个关键参数进行数据处理及权重计算;步骤4,计算井间连通性定量评价参数M,进行河流相砂体井间平面连通性定量评价。该河流相砂体井间平面连通性定量评价方法与以往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操作性,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利于推广,为井间平面连通性定量评价提供了简单、快速、切实可行的方法。

权利要求 :

1.河流相砂体井间平面连通性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河流相砂体井间平面连通性定量评价方法包括:步骤1,进行单河道砂体识别与划分,建立井对样本详细数据表;

步骤2,设立与连通性关系密切的5个关键参数,计算井对的5个关键参数;

步骤3,对井对的5个关键参数进行数据处理及权重计算;

步骤4,计算井间连通性定量评价参数M,进行河流相砂体井间平面连通性定量评价;

在步骤2中,设立与连通性关系密切的5个关键参数X1、X2、X3、X4、X5,分别为宽度和与井距之比、深度差与砂厚之比、方向偏离度、渗透率差与井距之比以及砂厚差与井距之比,对每个井对计算关键参数值;

在步骤2中,设

其中:L1为A井的砂体宽度;

L2为B井的砂体宽度;

d为A与B两口井的井距;

X 1为计算两口井的砂体宽度并求和,再除以井距;X1代表的地质意义为判断两个砂体是否孤立;若X1<1,则砂体孤立,不连通,则该井对的连通评价参数M=0,流程结束,否则,流程继续;

在步骤2中,设

其中:H1为A井的砂体顶面深度到小层顶面的深度;

H2为B井的砂体顶面深度到小层顶面的深度;

h1,2为这两个砂体中较小的砂体厚度;

X2为两口井砂体顶面相对深度做差并取绝对值,除以砂体顶面相对深度较小的砂体的厚度;X2代表的地质意义为判断两个砂体纵向上的深度差别越小,连通性越好;

在步骤2中,设X3=cosα

其中:α为井对连线与物源方向的夹角;

X3为井对连线与物源的偏离程度;X3代表的地质意义为单河道砂体内,注采井对的方向越接近物源方向,连通性越好;

在步骤2中,设

其中:K1为A井的砂体渗透率;

K2为B井的砂体渗透率;

d为A与B两口井的井距;

X4为两井渗透率做差并取绝对值,除以井距;X4代表的地质意义为单河道内,两井渗透率差别越小且井距越小,连通性越好;

在步骤2中,设

其中:h1为A井的砂体厚度;

h2为B井的砂体厚度;

d为A与B两口井的井距;

X5为两井砂体厚度做差并取绝对值,除以井距;X5代表的地质意义为单河道内,两井钻遇的砂体厚度差别越小且井距越小,连通性越好;

在步骤4中,井间连通性定量评价参数M定义为:其中:Ej—归一化后的参数值;

Zj—权重;

N=5;

通过该公式计算出每个井对之间的连通性评价值,完成所有井对的定量连通性评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相砂体井间平面连通性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河流相砂体井间平面连通性定量评价方法还包括,在步骤1之前,在目标研究区中,根据完钻井资料,开展常规地质研究工作,完成地层对比划分,测井解释、沉积相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确定沉积类型;若沉积类型为曲流河沉积流程进入步骤1,否则,流程结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相砂体井间平面连通性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在曲流河沉积的基础上,根据地质研究成果进行单河道划分,确定每口井的砂体处于哪个具体的单河道砂体内,并且确定单河道的物源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相砂体井间平面连通性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建立每个井对的样本详细数据表,包括每口井所处的砂体宽度、砂体顶面距离该地层顶面的相对深度、井对的井距、井对连线与物源方向的夹角及每口井的渗透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相砂体井间平面连通性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对步骤2计算的5个参数结果进行数据处理;首先对计算的参数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把数据归一化到0‑1之内,在做归一化过程中,X2、X4和X5这3个参数是越小连通性越好,为负相关性;

其中:E1i为参数X1第i个井对归一化后的值;

X1i为前述设定的5个关键参数中的第1个关键参数X1的第i个井对值;

X1min为参数X1的最小值;

X1max为参数X1的最大值;

i为井对计数;

其中:E2i为参数X2第i个井对归一化后的值;

X2i为前述设定的5个关键参数中的第2个关键参数X2的第i个井对值;

X2min为参数X2的最小值;

X2max为参数X2的最大值;

i为井对计数;

E3i=X3i

其中:E3i为参数X3第i个井对归一化后的值;

X3i为前述设定的5个关键参数中的第3个关键参数X3的第i个井对值;

i为井对计数;

其中:E4i为参数X4第i个井对归一化后的值;

X4i为前述设定的5个关键参数中的第4个关键参数X4的第i个井对值;X4min为参数X4的最小值;

X4max为参数X4的最大值;

i为井对计数;

其中:E5i为参数X5第i个井对归一化后的值;

X5i为前述设定的5个关键参数中的第5个关键参数X5的第i个井对值;X5min为参数X5的最小值;

X5max为参数X5的最大值;

i为井对计数。

说明书 :

河流相砂体井间平面连通性定量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河流相砂体井间平面连通性定量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研究井间储层的连通性对井间剩余油的预测、井网层系的调整和新钻调整井井位部署、投产射孔方案的编制以及注采井的配产配注等有着重要的决策指导作用。目前井间储层的平面连通性评价方法以定性评价方法较多,有地质方面的依据某个参数或多个参数划分连通性等级的方法,有根据沉积类型、砂体叠合模式分析的方法,也有油藏工程方面的压降分析法、注采动态资料相关分析法,干扰试井法和示踪剂等方法。定量评价方法较少,定量评价方法主要有机器学习和数值模拟等。机器学习方法需要建立预测模型,而数值模拟方法必须建立地质模型,对所建模型的准确度要求较高,其预测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建立的三维地质模型及孔渗参数的测井解释结果,该方法需要较长的研究时间和较高实施成本费用。
[0003] 在申请号:201711257300.8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确定砂体连通性的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分别确定各标准指标与各指定连通性等级的隶属度关系;根据标准指标设置标准指标对应的权重矩阵,分别确定权重矩阵中各标准指标的目标权重值;根据第一地质参数信息和第二地质参数信息,确定目标指标和目标指标参数值,根据目标指标参数值、标准指标的目标权重值和隶属度关系,确定第一单砂体和第二单砂体之间的砂体连通性。该专利考虑了两个砂体的砂地比、夹层密度、砂体渗透率和孔隙度,并且根据这些参数的乘积划分了连通性的三个等级(等级Ⅰ、等级Ⅱ、等级Ⅲ),对每个等级确定了标准指标,实现了工区内两个单砂体之间的连通性等级评价。缺乏砂体内井与井之间的井对之间的连通性定量评价。
[0004] 在申请号:201811002234.4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确定砂体连通性的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激光扫描目标工区的储层露头类似体,获得所述储层露头类似体的数字露头剖面;从所述数字露头剖面上提取砂体厚度数据;根据提取的砂体厚度数据及测井砂体厚度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工区的砂体连通性。该专利利用露头砂体连通关系约束井下砂体勾连方式,来确定目标工区的砂体连通性,是一种连通性的定性评价方法。
[0005] 在申请号:201910658689.X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地下井间单河道砂体的对比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监测井中检测到的由注入井注入的示踪剂的检测信息;根据检测信息,计算井间砂体的连通性参数,其中,连通性参数表示注入井和监测井之间的砂体连通性能;根据连通性参数,确定注入井和监测井之间的砂体连通状况;根据砂体连通状况,从复合河道中识别出单河道砂体并进行对比,其中,复合河道由多条单河道砂体拼合叠置形成。该专利通过监测示踪剂见剂速度来确定注入井和监测井之间的砂体连通状况。该方法的缺点是在实际生产中能够做示踪剂实验的井较少,尤其是在海上油田就更少之又少。
[0006] 在申请号:201710376308.X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砂体连通性评价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分别建立工区的横向连通性砂体样本、纵向连通性砂体样本和内部连通性砂体样本,并将每类砂体样本分为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利用预设的机器学习算法对每类砂体样本的训练样本进行训练,建立对应的砂体连通性预测模型;根据每类砂体样本的测试样本对对应的砂体连通性预测模型进行优化,以使对应的砂体连通性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满足预设条件;根据优化后的砂体连通性预测模型,对所述工区内待识别砂体对应的砂体数据进行砂体连通性评价,获得评价结果。该专利通过预设的机器学习算法对每类砂体样本的训练样本进行训练,建立对应的砂体连通性预测模型,应用该预测模型对待识别砂体进行评价。该方法的缺点是机器学习算法多、过程较复杂、不利于操作。
[0007] 目前需要一种快速、高效的方法算出井与井之间的定量连通性评价值。对于工区面积较大、完钻井较多的河流相砂体,快速、高效、操作简单的方法尚缺乏。为此我们发明了一种新的河流相砂体井间平面连通性定量评价方法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优化评价参数,确定评价方法,实现井间平面连通性的定量化,为井网的调整、注采井的配产配注提供可直接利用的数据的河流相砂体井间平面连通性定量评价方法。
[0009]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河流相砂体井间平面连通性定量评价方法,该河流相砂体井间平面连通性定量评价方法包括:
[0010] 步骤1,进行单河道砂体识别与划分,建立井对样本详细数据表;
[0011] 步骤2,设立与连通性关系密切的5个关键参数,计算井对的5个关键参数;
[0012] 步骤3,对井对的5个关键参数进行数据处理及权重计算;
[0013] 步骤4,计算井间连通性定量评价参数M,进行河流相砂体井间平面连通性定量评价。
[0014]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0015] 该河流相砂体井间平面连通性定量评价方法还包括,在步骤1之前,在目标研究区中,根据完钻井资料,开展常规地质研究工作,完成地层对比划分,测井解释、沉积相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确定沉积类型;若沉积类型为曲流河沉积流程进入步骤1,否则,流程结束。
[0016] 在步骤1中,在曲流河沉积的基础上,根据地质研究成果进行单河道划分,确定每口井的砂体处于哪个具体的单河道砂体内,并且确定单河道的物源方向。
[0017] 在步骤1中,建立每个井对的样本详细数据表,包括每口井所处的砂体宽度、砂体顶面距离该地层顶面的相对深度、井对的井距、井对连线与物源方向的夹角及每口井的渗透率。
[0018] 在步骤2中,设立与连通性关系密切的5个关键参数X1、X2、X3、X4、X5,分别为宽度和与井距之比、深度差与砂厚之比、方向偏离度、渗透率差与井距之比以及砂厚差与井距之比,对每个井对计算关键参数值。
[0019] 在步骤2中,设
[0020] 其中:L1为A井的砂体宽度;
[0021] L2为B井的砂体宽度;
[0022] d为A与B两口井的井距;
[0023] X1为计算两口井的砂体宽度并求和,再除以井距;X1代表的地质意义为判断两个砂体是否孤立;若X1<1,则砂体孤立,不连通,则该井对的连通评价参数M=0,流程结束,否则,流程继续。
[0024] 在步骤2中,设
[0025] 其中:H1为A井的砂体顶面深度到小层顶面的深度;
[0026] H2为B井的砂体顶面深度到小层顶面的深度;
[0027] h1,2为这两个砂体中较小的砂体厚度;
[0028] X2为两口井砂顶相对深度做差并取绝对值,除以砂顶相对深度较小的砂体的厚度;X2代表的地质意义为判断两个砂体纵向上的深度差别越小,连通性越好。
[0029] 在步骤2中,设X3=cosα
[0030] 其中:α为井对连线与物源方向的夹角;
[0031] X3为井对连线与物源的偏离程度;X3代表的地质意义为单河道砂体内,注采井对的方向越接近物源方向,连通性越好。
[0032] 在步骤2中,设
[0033] 其中:K1为A井的砂体渗透率;
[0034] K2为B井的砂体渗透率;
[0035] d为A与B两口井的井距;
[0036] X4为两井渗透率做差并取绝对值,除以井距;X4代表的地质意义为单河道内,两井渗透率差别越小且井距越小,连通性越好。
[0037] 在步骤2中,设
[0038] 其中:h1为A井的砂体厚度;
[0039] h2为B井的砂体厚度;
[0040] d为A与B两口井的井距;
[0041] X5为两井砂体厚度做差并取绝对值,除以井距;X5代表的地质意义为单河道内,两井钻遇的砂体厚度差别越小且井距越小,连通性越好。
[0042] 在步骤3中,对步骤2计算的5个参数结果进行数据处理;首先对计算的参数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把数据归一化到0‑1之内,在做归一化过程中,X2、X4和X5这3个参数是越小连通性越好,为负相关性;
[0043]
[0044] 其中:E1i为参数X1第i个井对归一化后的值;
[0045] X1i为前述设定的5个关键参数中的第1个关键参数X1的第i个井对值;
[0046] X1min为参数X1的最小值;
[0047] X1max为参数X1的最大值;
[0048] i为井对计数;
[0049]
[0050] 其中:E2i为参数X2第i个井对归一化后的值;
[0051] X2i为前述设定的5个关键参数中的第2个关键参数X2的第i个井对值;
[0052] X2min为参数X2的最小值;
[0053] X2max为参数X2的最大值;
[0054] i为井对计数;
[0055] E3i=X3i
[0056] 其中:E3i为参数X3第i个井对归一化后的值;
[0057] X3i为前述设定的5个关键参数中的第3个关键参数X3的第i个井对值;
[0058] i为井对计数;
[0059]
[0060] 其中:E4i为参数X4第i个井对归一化后的值;
[0061] X4i为前述设定的5个关键参数中的第4个关键参数X4的第i个井对值;
[0062] X4min为参数X4的最小值;
[0063] X4max为参数X4的最大值;
[0064] i为井对计数;
[0065]
[0066] 其中:E5i为参数X5第i个井对归一化后的值;
[0067] X5i为前述设定的5个关键参数中的第5个关键参数X5的第i个井对值;
[0068] X5min为参数X5的最小值;
[0069] X5max为参数X5的最大值;
[0070] i为井对计数。
[0071] 在步骤3中,进一步计算各参数的权重值,5个参数权重综合为1;公式为:指标权重=单个指标得分模型系数/五个指标综合得分模型之和;计算各参数权重值。
[0072] 在步骤4中,井间连通性定量评价参数M定义为:
[0073]
[0074] 其中:Ei—归一化后的参数值;
[0075] Zi—权重;
[0076] N—1~5;
[0077] 通过该公式计算出每个井对之间的连通评价值,完成所有井对的定量连通性评价。
[0078] 本发明中的河流相砂体井间平面连通性定量评价方法,涉及河流相砂体中井间平面连通性定量评价方法。该方法技术思路清楚、应用简单,降低了定量评价需要建立地质模型或预测模型的复杂性,与以往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操作性,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利于推广。为井间平面连通性定量评价提供了简单、快速、切实可行的方法。该方法成功获得井对定量连通性,为配产配注快速提供了基础数据。

附图说明

[0079] 图1为本发明的河流相砂体井间平面连通性定量评价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
[0080] 图2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识别出的两个单河道砂体平面图;
[0081] 图3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井间连通性评价参数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82]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83]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和/或它们的组合。
[0084] 本发明中的河流相砂体井间平面连通性定量评价方法,包括了以下步骤:
[0085] 步骤1,单河道砂体识别与划分,建立井对样本详细数据表;
[0086] 在曲流河沉积的基础上,根据地质研究成果进行单河道划分,确定每口井的砂体处于哪个具体的单河道砂体内,并且确定单河道的物源方向。
[0087] 建立每个井对的样本详细数据表,包括每口井所处的砂体宽度、砂体顶面距离该地层顶面的相对深度、井对的井距、井对连线与物源方向的夹角及每口井的渗透率。
[0088] 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1之前,在目标研究区中,根据完钻井资料,开展常规地质研究工作,完成地层对比划分,测井解释、沉积相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确定沉积类型。若沉积类型为曲流河沉积流程进入步骤1,否则,流程结束。
[0089] 步骤2,计算井对的5个关键参数;
[0090] 设立与连通性关系密切的5个关键参数(X1、X2、X3、X4、X5),分别为宽度和与井距之比、深度差与砂厚之比、方向偏离度、渗透率差与井距之比以及砂厚差与井距之比。该5个关键参数不仅反映了砂体厚度、砂体发育方向而且反映了物性变化。
[0091] 对每个井对计算关键参数值。
[0092] 设
[0093] 其中:L1为A井的砂体宽度;
[0094] L2为B井的砂体宽度;
[0095] d为A与B两口井的井距;
[0096] X1为计算两口井的砂体宽度并求和,再除以井距。X1代表的地质意义为判断两个砂体是否孤立。若X1<1,则砂体孤立,不连通,则该井对的连通评价参数M=0,流程结束,否则,步骤继续。
[0097] 设
[0098] 其中:H1为A井的砂体顶面深度到小层顶面的深度;
[0099] H2为B井的砂体顶面深度到小层顶面的深度;
[0100] h1,2为这两个砂体中较小的砂体厚度;
[0101] X2为两口井砂顶相对深度做差并取绝对值,除以砂顶相对深度较小的砂体的厚度。X2代表的地质意义为判断两个砂体纵向上的深度差别越小,连通性越好。
[0102] 设X3=cosα
[0103] 其中:α为井对连线与物源方向的夹角;
[0104] X3为井对连线与物源的偏离程度;X3代表的地质意义为单河道砂体内,注采井对的方向越接近物源方向,连通性越好。
[0105] 设
[0106] 其中:K1为A井的砂体渗透率;
[0107] K2为B井的砂体渗透率;
[0108] d为A与B两口井的井距;
[0109] X4为两井渗透率做差并取绝对值,除以井距。X4代表的地质意义为单河道内,两井渗透率差别越小且井距越小,连通性越好。
[0110] 设
[0111] 其中:h1为A井的砂体厚度;
[0112] h2为B井的砂体厚度;
[0113] d为A与B两口井的井距;
[0114] X5为两井砂体厚度做差并取绝对值,除以井距。X5代表的地质意义为单河道内,两井钻遇的砂体厚度差别越小且井距越小,连通性越好。
[0115] 为清晰说明各参数的代表意义,见图3。
[0116] 步骤3,数据处理及权重计算;
[0117] 为方便评价,对步骤2计算的5个参数结果进行数据处理。首先对计算的参数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把数据归一化到0‑1之内,运用常规归一化方法处理即可。在做归一化过程中要注意X2、X4和X5这3个参数是越小连通性越好,为负相关性。
[0118]
[0119] 其中:E1i为参数X1第i个井对归一化后的值;
[0120] X1i为前述设定的5个关键参数中的第1个关键参数X1的第i个井对值;
[0121] X1min为参数X1的最小值;
[0122] X1max为参数X1的最大值;
[0123] i为井对计数;
[0124]
[0125] 其中:E2i为参数X2第i个井对归一化后的值;
[0126] X2i为前述设定的5个关键参数中的第2个关键参数X2的第i个井对值;
[0127] X2min为参数X2的最小值;
[0128] X2max为参数X2的最大值;
[0129] i为井对计数;
[0130] E3i=X3i
[0131] 其中:E3i为参数X3第i个井对归一化后的值;
[0132] X3i为前述设定的5个关键参数中的第3个关键参数X3的第i个井对值;
[0133] i为井对计数;
[0134]
[0135] 其中:E4i为参数X4第i个井对归一化后的值;
[0136] X4i为前述设定的5个关键参数中的第4个关键参数X4的第i个井对值;
[0137] X4min为参数X4的最小值;
[0138] X4max为参数X4的最大值;
[0139] i为井对计数;
[0140]
[0141] 其中:E5i为参数X5第i个井对归一化后的值;
[0142] X5i为前述设定的5个关键参数中的第5个关键参数X5的第i个井对值;
[0143] X5min为参数X5的最小值;
[0144] X5max为参数X5的最大值;
[0145] i为井对计数。
[0146] 进一步计算各参数的权重值,5个参数权重综合为1。公式为:指标权重=单个指标得分模型系数/五个指标综合得分模型之和。计算各参数权重值。
[0147] 步骤4,计算综合评价参数M。
[0148] 井间连通性定量评价参数M定义为:
[0149]
[0150] 其中:Ei—归一化后的参数值
[0151] Zi—权重
[0152] N—1~5
[0153] 通过该公式可以计算出每个井对之间的连通评价值。至此完成所有井对的定量连通性评价。
[0154] 在应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1中,胜利海上某油田储集层为馆上段曲流河沉积,砂‑3 2体连通复杂,平均孔隙度为33%,渗透率为1504×10 μm ,1993年投入开发,完钻井数742口,目前含水86.7%。井距300‑400m。选取埕北11井区进行实例说明。
[0155]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的河流相砂体井间平面连通性定量评价方法的流程图。
[0156] 步骤101,单河道砂体识别与划分,建立井对样本详细数据表。
[0157] 根据该井区的沉积相特征,Ng56层可识别出两条单河道砂体,两条河流基本为北东南西向,物源来源于北西向,如图2所示。每口井与它周围相邻井形成不同的井对,每个井对的5个参数都可以获得。如表1所示,第一个井对,井1为26A‑3,井2为26A‑1,井1(26A‑3)对应的参数为砂体宽度L1为214m,砂体顶面距离小层顶面相对深度H1为7.2m,砂体厚度h1为‑3 23.6m,渗透率K1为1427×10 μm ,井2(26A‑1)对应的参数为砂体宽度L2为388m,砂体顶面距‑3 2
离小层顶面相对深度H2为8.3m,砂体厚度h2为5.6m,渗透率K2为1861×10 μm。26A‑2井与
26A‑1井之间的井距为553m,26A‑2井与26A‑1井连线与物源方向的夹角为76°。以此类推,可以对区内所有井对建立样本详细数据表。
[0158] 表1井对样本详细数据表
[0159]
[0160]
[0161]
[0162] 步骤102,计算井对的5个关键参数。
[0163] 在步骤101的基础上,首先计算参数X1,井对1的 计算结果X1=0.54,该结果小于1,所以流程结束,可以直接得出结论,该井对的综合评价值为0。以此类推,继续计算其它井对的X1参数,发现第2、3、5个井对的X1均小于1,则这4个井对的其它参数均不用计算,直接得出综合评价值为0。对于X1大于1的井对继续计算参数X2、X3、X4和X5。
计算结果写于表2中。
[0164] 表2综合评价值计算表
[0165]
[0166]
[0167] 步骤103,数据处理与参数权重计算。
[0168] 为方便评价,对步骤102计算的5个参数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归一化处理,归一化后的数据为表2中的E1、E2、E3、E4和E5。其中E3=X3,因为X3为0‑1之间的数值,可以不做归一化,直接使用。
[0169] 对于权重的取得可以采用已经成熟的算法,例如层次分析法、模糊层次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熵权法、专家打分等均可。在本实例中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获得参数X1权重0.30,参数X2权重0.36,参数X3权重0.15,参数X4权重0.10,参数X5权重0.09,如表3所示。
[0170] 表3参数权重表
[0171]参数 各指标权重
X1 0.30
X2 0.36
X3 0.15
X4 0.10
X5 0.09
[0172] 步骤104,计算综合评价参数M
[0173] 根据表2中的归一化后的E1~E5和表3中各参数的权重,很容易就可以计算出每个井对的综合评价值,也就可以获得每个井对的连通性定量数值,该值在表2的最后一列,在已列出的井对中综合评价值最高的井对为CB22E‑4与CB22A‑5井,M值为0.71,说明表中列出的井对中该井对连通性最好。有4个井对M值为0,说明这4个井对不连通。表中连通性最差的井对为11K‑5与11K‑2。
[0174] 以上所述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实例,该方法已在埕岛油田多个区块中应用,与动态分析方法所得吻合率均达90%以上,吻合率较高。该方法和参数适合于河流相砂体井间平面连通性评价,对其它沉积类型的砂体连通性评价具有参考意义。
[0175] 在应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2中,包括了以下步骤:
[0176] 步骤101,单河道砂体识别与划分,建立井对样本详细数据表
[0177] 根据该井区的沉积相特征,Ng55层可识别出两条单河道砂体,两条河流基本为北东南西向,物源来源于北西向,如表4所示,第一个井对,井1为11M‑1,井2为11H‑4,井1(11M‑1)对应的参数为砂体宽度L1为469m,砂体顶面距离小层顶面相对深度H1为5.2m,砂体厚度‑3 2
h1为6.4m,渗透率K1为1427×10 μm ,井2(11H‑4)对应的参数为砂体宽度L2为384m,砂体顶‑3 2
面距离小层顶面相对深度H2为2.0m,砂体厚度h2为5.6m,渗透率K2为1861×10 μm 。11M‑1井与11H‑4井之间的井距为230m,11M‑1井与11H‑4井连线与物源方向的夹角为24°。以此类推,可以对区内所有井对建立样本详细数据表4。
[0178] 表4井对样本详细数据表
[0179]
[0180]
[0181] 步骤102,计算井对的5个关键参数。
[0182] 在步骤101的基础上,首先计算参数X1,井对1的X1=(469+384)/(2*230),计算结果X1=1.86,该结果大于1,所以流程继续,以此类推,继续计算其它井对的X1参数,并对于X1大于1的井对继续计算参数X2、X3、X4和X5。计算结果写于表5中。
[0183] 表5综合评价值计算表
[0184]
[0185] 步骤103,数据处理与参数权重计算。
[0186] 为方便评价,对步骤102计算的5个参数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归一化处理,归一化后的数据为表4中的E1、E2、E3、E4和E5。其中E3=X3,因为X3为0‑1之间的数值,可以不做归一化,直接使用。对于权重的取得与实例1相同。
[0187] 步骤104,计算综合评价参数M
[0188] 根据表4中的归一化后的E1~E5和表5中各参数的权重,很容易就可以计算出每个井对的综合评价值。
[0189]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190]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