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氧可调的节地型AOA与AAO双模式污水生化系统及运行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0238610.X

文献号 : CN11460496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吴迪韩文杰周家中杨忠启殷建文施巾杰

申请人 : 青岛思普润水处理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好氧可调的节地型AOA与AAO双模式污水生化系统及运行方法,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其包括并排设置的两组反应池体,分别为第一反应池体和第二反应池体;第一反应池体内依次划分为厌氧区、主好氧区和选择区,厌氧区和主好氧区宽度相同;第二反应池体内依次划分为主缺氧区、后缺氧区和后好氧区,选择区沿着主好氧区的推流方向均匀的划分为三个廊道,分别为第一选择区、第二选择区和第三选择区,在选择区的每个区内均设置有曝气管路和搅拌装置,用于提供好氧或缺氧运行模式。本发明可实现两种运行模式,根据进水水质及处理要求,实现不同的工艺布置形式,可缩小占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

权利要求 :

1.一种好氧可调的节地型AOA与AAO双模式污水生化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组建污水生化系统:

所述的污水生化系统包括反应池和曝气管路,所述的反应池包括并排设置的两组反应池体,分别为第一反应池体和第二反应池体;

所述的第一反应池体内依次划分为厌氧区、主好氧区和选择区,所述的厌氧区和主好氧区宽度相同;所述的第二反应池体内依次划分为主缺氧区、后缺氧区和后好氧区,所述的后缺氧区与后好氧区的排布方向与主缺氧区和后缺氧区的排布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的选择区沿着所述的主好氧区的推流方向均匀的划分为三个廊道,分别为第一选择区、第二选择区和第三选择区,在选择区的每个区内均设置有曝气管路和搅拌装置,用于提供好氧或缺氧运行模式;

所述的主好氧区和选择区的HRT之和为设计硝化HRT的30~50%,所述的主好氧区的HRT为设计硝化HRT的20~40%,所述的主缺氧区、后缺氧区和50%选择区HRT之和为主好氧区和

50%选择区HRT之和的2倍以上;所述的后缺氧区与后好氧区的HRT均不超过系统总HRT的

15%;

在所述的主好氧区内投加有悬浮载体,悬浮载体的填充率≥30%,悬浮载体所承担的硝化负荷≥50%;

在所述的第三选择区出水端设有硝化液回流泵;所述的厌氧区连接有总进水管路,所述的后好氧区连接有总出水管路,位于第一反应池体和第二反应池体内的各个区之间通过过水口保持连通;

当污水生化系统以AAO模式运行时,待处理污水由总进水管路进入系统,依次经厌氧区、主缺氧区、主好氧区、选择区、后缺氧区、后好氧区后,由总出水管路排出;

当污水生化系统以AOA模式运行时,待处理污水由总进水管路进入系统,依次经厌氧区、主好氧区、选择区、后缺氧区、主缺氧区、后好氧区后,由总出水管路排出;

当污水生化系统选择AAO模式运行时,污水生化系统的活性污泥的污泥龄控制在30~

40d,当污水生化系统选择AOA模式运行时,污水生化系统的活性污泥的污泥龄控制在15~

30d;

步骤二、运行方法包括:

a、污水生化系统以AOA模式运行,主好氧区DO控制在2‑4mg/L,选择区以缺氧模式运行;

b、若污水生化系统出水氨氮超过设计出水氨氮70%,则提高主好氧区DO至4~6mg/L;

若污水生化系统出水氨氮降至设计出水氨氮50%以下,则按步骤a运行;

若调整后3d系统出水氨氮仍超过设计出水氨氮70%,则按步骤c运行;

c、污水生化系统以AOA模式运行,选择区调整为好氧‑缺氧模式运行,且选择区的好氧区池容占比不超过选择区的50%;

若污水生化系统出水氨氮降至设计出水氨氮50%以下,逐步降低选择区好氧池容比例,直到选择区全部按缺氧模式运行;

若污水生化系统出水氨氮降至设计出水氨氮50%以下,则按步骤b运行;

若污水生化系统出水氨氮超过设计出水氨氮70%,则按步骤d运行;

d、污水生化系统以AAO模式运行,选择区以好氧模式运行;

若污水生化系统出水氨氮降至设计出水氨氮50%以下,则按步骤e运行;

e、污水生化系统以AAO模式运行,选择区调整为好氧‑缺氧模式运行;

若污水生化系统出水氨氮降至设计出水氨氮50%以下,则逐步降低选择区的好氧池容比例,直到选择区的好氧区池容占比小于过选择区的50%;

若污水生化系统出水氨氮降至设计出水氨氮50%以下,则按步骤c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好氧可调的节地型AOA与AAO双模式污水生化系统的运行3

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浮载体的密度为0.94~0.97g/cm ,空隙率≥90%,填充率≤

6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好氧可调的节地型AOA与AAO双模式污水生化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主好氧区、后好氧区均设置有曝气管路,在所述的厌氧区、主缺氧区、后缺氧区均设置有搅拌装置,位于主缺氧区的搅拌装置用于使得从厌氧区进入的混合液全部流向所述的主好氧区,在所述的主好氧区和后缺氧区均设置有布水廊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好氧可调的节地型AOA与AAO双模式污水生化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主好氧区的布水廊道沿着主好氧区的长边斜向安装,靠近主好氧区的主进水口的一侧距离进水端长边区壁距离为长边区壁长度的5~10%,靠近主好氧区的后进水口的一侧距离进水端长边区壁距离为长边区壁长度的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好氧可调的节地型AOA与AAO双模式污水生化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后缺氧区的布水廊道沿着后缺氧区的短边斜向安装,靠近后缺氧区的进水口的一侧距离进水端短边区壁距离为短边区壁长度的1~3%,远离后缺氧区的进水口的一侧距离进水端短边距离为短边区壁长度的5~10%。

说明书 :

好氧可调的节地型AOA与AAO双模式污水生化系统及运行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好氧可调的节地型AOA与AAO双模式污水生化系统及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污水处理位居前十大碳排放行业,是不可忽视的减排领域,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下,降低污水处理的能耗药耗迫在眉睫。由于我国污水水质的贫营养特性,进水C/N偏低,脱氮多需外投碳源,增加了污水厂的药耗,因此需研发能够强化原水碳源利用率的新工艺;此外,随着城市发展与占地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污水处理对于占地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污水活性污泥法由于负荷较低,且易受到温度、水量、水质等冲击的影响,因此通常存在占地面积大、排布散乱及出水不稳定达标等缺点。合理的布置各功能区的位置,是减小工艺占地的重要方式,因此需研发一种高效、占地少的工艺及组合排布方式。综上,面对新型污水处理技术,降耗、节地是主要的关注点。
[0003] AOA工艺(Anaerobic‑Oxic‑Anoxic)相比传统AAO,利用较低的好氧/缺氧池容比,通过较小的好氧停留时间,一方面降低了内碳源在好氧池的消耗;另一方面也保证了足够的反硝化池容,在应对进水C/N不足时,通过强化原水碳源利用率的方式保证出水TN达标,从而减少外投碳源量。申请号201821598056.1公开了一种用于生活污水的AOA型脱氮除磷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AOA反应器、二沉池和离子交换树脂反应器;AOA反应器中依次包括厌氧室、好氧室和缺氧室,厌氧室包括2‑4个格室,好氧室包括2‑3个格室,缺氧室包括3‑4个格室,相邻两格室间通过具有过水孔的隔板隔,采用该脱氮除磷装置能有效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氮磷,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申请号201710269330.4公开了一种通过污泥双回流 AOA工艺实现城市污水短程硝化的方法,系统依次分为厌氧段、好氧段和缺氧段。通过逐步加大进水氨氮负荷、长时间的厌/缺氧对NOB进行饥饿处理,实现城市污水短程硝化内源反硝化脱氮,达到深度脱氮除磷的目的。此外,该系统污泥龄控制在100~300d内,强化对于活性污泥内碳源的利用。但上述现有技术主要考虑AOA对于TN去除效果,围绕此展开,忽略了对于氨氮处理的稳定性的考虑。对于AOA中的硝化,仍未脱离传统的硝化理论,仍借助于硝化菌群进行氨氮的氧化,其设计应遵循传统工艺对于硝化池容的要求。如果好氧池容按照传统设计方法设计时,好氧池容较大,同时考虑AOA对于缺氧/好氧池容比例的限制,则会增大缺氧池容,系统整体占地上升,降低效率;如果先根据TN去除需求确定缺氧池容,再根据缺氧/好氧池容比例限制设计好氧池容,则好氧池容偏小,系统硝化不足,当进水达到设计进水负荷时出水氨氮不稳定或超标。另外,系统污泥龄过长,工程中可见会出现污泥老化、沉降性能下降等等,造成处理效果恶化。综上,关于AOA方面的相关研究,主要关注对于TN的效果提升,关注内碳源的转移、利用、减损,但对于硝化的保障并未通盘考虑,实际工程运行存在氨氮不达标的隐患,本质上是对于主好氧区硝化池容的把握,需经过研究,进一步获得最优效果。
[0004] 申请号201610816170.6公开了一种单级AOA‑SBBR强化内源反硝化污水深度脱氮除磷的装置与方法,污水通过进水泵进入系统,通过在好氧区投加硝化菌填料的方式,在保证硝化菌生物量的前提下将缺氧段后置,有效解决了反硝化菌与聚磷菌、聚糖菌对底物的竞争,可在能源节约、碳源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实现污水的同步深度脱氮除磷。申请号 201610541851.6公开了一种城市生活污水连续流AOA深度脱氮除磷的装置与方法,通过在好氧格增加生物填料的方式强化系统硝化效果。申请号202110399525.7公开了一种城市生活污水AOA泥膜混合深度脱氮除磷系统,通过在好氧区和缺氧区投加填料,强化系统的硝化和内源反硝化效果。上述现有技术虽在好氧区投加了生物填料,想借助生物填料作用强化系统的硝化效果,但是,在悬浮载体运用上存在缺陷。生物反应池一旦设计完成,功能区域和池容则固定,即便投加了悬浮载体,由于好氧区池容不变,其所能承担的硝化负荷也是固定的。设计通常从最不利角度考虑,以实际进水可达到的最高基质、最大流量、最低温度作为参数进行设计硝化负荷的核算。因按冬季最不利时设计,此时能够满足系统的脱氮要求,但对于夏季,则出现了停留时间过长等问题,该条件下系统所需的硝化池容(好氧区池容)可能不足设计池容的一半,出现好氧区停留时间过长,易造成内碳源在好氧区过度损失,进而导致缺氧区内碳源不够用,出水TN效果变差。因此,对于AOA工艺,既要满足冬季最不利时稳定达标,需要按此工况条件下设计,也要考虑非最不利工况运行时,系统好氧停留时间不宜过大,防止内碳源损失,平衡稳定达标和经济运行。应针对污水厂实际进水存在波动、冬夏处理能力相差超过1倍等实际特性,开发实际硝化负荷能够随进水水质的波动而灵活调整的系统,以获得稳定的处理效果的同时,保证AOA效果的实现,强化TN去除效果。另外,上述AOA装置多采用不同功能区串联布置,形成多级反应池,这势必增加占地面积和基建投资;
[0005] 综上所述,目前有关AOA工艺的相关研究,存在氨氮处理效果和总氮处理效果的矛盾、最不利时处理负荷和夏季高处理负荷的矛盾、好氧池容分配和缺氧池容分配的矛盾、排布方式和占地的矛盾,只有解决上述矛盾,才能实现稳定、高效、经济脱氮。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好氧可调的节地型AOA与AAO双模式污水生化系统,其可提供双模式运行,保证了常规状态下的氨氮和总氮稳定高效去除,也为冲击或高负荷下氨氮的去除提供了保证;并且在不影响处理效率的前提下,其可缩小占地面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0007]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8] 一种好氧可调的节地型AOA与AAO双模式污水生化系统,其包括反应池,所述的反应池包括并排设置的两组反应池体,分别为第一反应池体和第二反应池体;
[0009] 所述的第一反应池体内依次划分为厌氧区、主好氧区和选择区,所述的厌氧区和主好氧区宽度相同;
[0010] 所述的第二反应池体内依次划分为主缺氧区、后缺氧区和后好氧区,所述的后缺氧区与后好氧区的排布方向与主缺氧区和后缺氧区的排布方向相互垂直;
[0011] 所述的选择区沿着所述的主好氧区的推流方向均匀的划分为三个廊道,分别为第一选择区、第二选择区和第三选择区,在选择区的每个区内均设置有曝气管路和搅拌装置,用于提供好氧或缺氧运行模式;
[0012] 所述的主好氧区和选择区的HRT之和为设计硝化HRT的30~50%,所述的主好氧区的 HRT设计硝化HRT的20~40%,所述的主缺氧区、后缺氧区和50%选择区HRT之和为主好氧区和50%选择区HRT之和的2倍以上,所述的后缺氧区与后好氧区的HRT均不超过系统总HRT的15%;
[0013] 在所述的主好氧区内投加有悬浮载体,悬浮载体的填充率≥30%,悬浮载体所承担的硝化负荷≥50%;
[0014] 在所述的第三选择区出水端设有硝化液回流泵。
[0015]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厌氧区连接有总进水管路,所述的后好氧区连接有总出水管路,位于第一反应池和第二反应池内的各个区之间通过过水口保持连通。
[0016] 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悬浮载体的密度为0.94~0.97g/cm3,空隙率>90%,填充率<67%。
[0017] 进一步优选,在所述的主好氧区、后好氧区均设置有曝气管路,在所述的厌氧区、主缺氧区、后缺氧区均设置有搅拌装置,位于主缺氧区的搅拌装置用于使得从厌氧区进入的混合液全部流向所述的主好氧区,在所述的主好氧区和后缺氧区均设置有布水廊道。
[0018] 优选的,位于主好氧区的布水廊道沿着主好氧区的长边斜向安装,靠近主好氧区主进水口的一侧距离进水端长边区壁距离为长边区壁长度的5~10%,靠近主好氧区后进水口的一侧距离进水端长边区壁距离为长边区壁长度的1~3%。
[0019] 优选的,位于后缺氧区的布水廊道沿着后缺氧区的短边斜向安装,靠近后缺氧区进水口的一侧距离进水端短边区壁距离为短边区壁的1~3%,远离后缺氧区进水口的一侧距离进水端短边距离为短边区壁的5~10%。
[0020] 优选的,在主缺氧区内还设置有导流机构,通过导流机构和位于主缺氧区的搅拌装置来确保从厌氧区进入的混合液全部流向主好氧区,导流机构包括用于防止污水在池中发生短流的导流墙,所述的导流墙包括导流墙主体,所述的导流墙主体与待处理污水流向方向平行,搅拌装置设计在所述的导流墙主体的两侧。
[0021]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好氧可调的节地型AOA与AAO双模式污水生化系统的运行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0022] a、组建污水生化处理系统,
[0023] 所述的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包括反应池和曝气管路,所述的反应池包括并排设置的两组反应池体,分别为第一反应池体和第二反应池体;
[0024] 所述的第一反应池体内依次划分为厌氧区、主好氧区和选择区,所述的厌氧区和主好氧区宽度相同;所述的第二反应池体内依次划分为主缺氧区、后缺氧区和后好氧区,所述的后缺氧区与后好氧区的排布方向与主缺氧区和后缺氧区的排布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的选择区沿着所述的主好氧区的推流方向划分为三个廊道,分别为第一选择区、第二选择区和第三选择区,在选择区的每个区内均设置有曝气管路和搅拌装置,用于提供好氧或缺氧运行模式;
[0025] 所述的主好氧区和选择区的HRT之和为设计硝化HRT的30~50%,所述的主好氧区的 HRT设计硝化HRT的20~40%,所述的主缺氧区、后缺氧区和50%选择区池容之和为主好氧区池容和50%选择区池容之和的2倍以上,所述的后缺氧区与后好氧区的HRT均不超过系统总HRT的15%;
[0026] 在所述的主好氧区内投加有悬浮载体,悬浮载体的填充率≥30%,悬浮载体所承担的硝化负荷≥50%;
[0027] 当系统选择AAO模式运行时,系统活性污泥污泥龄控制在30~40d,当系统选择AOA 模式运行时,系统活性污泥的污泥龄控制在15~30d。
[0028] 在所述的主缺氧区内设置有保证悬浮载体流化的导流机构;
[0029] 在所述的第三选择区出水端设有硝化液回流泵;所述的厌氧区连接有总进水管路,所述的后好氧区连接有总出水管路,位于第一反应池和第二反应池内的各个区之间通过过水口保持连通;
[0030] b、AAO模式运行
[0031] 待处理污水由总进水管路进入系统,依次经厌氧区、主缺氧区、主好氧区、选择区、后缺氧区、后好氧区后,由总出水管路排出;
[0032] c、AOA模式运行
[0033] 待处理污水由总进水管路进入系统,依次经厌氧区、主好氧区、选择区、后缺氧区、主缺氧区、后好氧区后,由总出水管路排出。
[0034] 优选的,当打开选择区的曝气管路时,选择区以好氧模式运行;当打开选择区的搅拌装置时,选择区以缺氧模式运行。
[0035] 本发明系统的具体的运行方法为:
[0036] a、系统以AOA模式运行,主好氧区DO控制在2‑4mg/L,选择区以缺氧模式运行;
[0037] b、若系统出水氨氮超过设计出水氨氮70%,则提高主好氧区DO至4~6mg/L;
[0038] 若系统出水氨氮降至设计出水氨氮50%以下,则按步骤a运行;
[0039] 若调整后3d系统出水氨氮仍超过设计出水氨氮70%,则按步骤c运行;
[0040] c、系统以AOA模式运行,选择区调整为好氧‑缺氧模式运行,且选择区的好氧区池容占比不超过选择区的50%;
[0041] 若系统出水氨氮降至设计出水氨氮50%以下,逐步降低选择区好氧池容比例,直到选择区全部按缺氧模式运行;
[0042] 若系统出水氨氮降至设计出水氨氮50%以下,则按步骤b运行;
[0043] 若系统出水氨氮超过设计出水氨氮70%,则按步骤d运行;
[0044] d、系统以AAO模式运行,选择区以好氧模式运行;
[0045] 若系统出水氨氮降至设计出水氨氮50%以下,则按步骤e运行;
[0046] e、系统以AAO模式运行,选择区调整为好氧‑缺氧模式运行;
[0047] 若系统出水氨氮降至设计出水氨氮50%以下,则逐步降低选择区的好氧池容比例,直到选择区的好氧区池容占比小于过选择区的50%;
[0048] 若系统出水氨氮降至设计出水氨氮50%以下,则按步骤c运行。
[0049] 选择区以缺氧模式运行时,开启选择区搅拌装置,关闭曝气管路;选择区以好氧‑缺氧模式运行时,则开启好氧区曝气管路,关闭搅拌装置,开启缺氧区搅拌装置,关闭曝气管路;选择区以好氧模式运行时,则开启选择区曝气管路,关闭搅拌装置。
[0050] 步骤a、b、c、d、e中每次判别以5d均值为判断周期,每次调整至少间隔3d。
[005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带来了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52] (1)占地省,土地利用率高。好氧区池容缩减50%以上,在不影响处理效果的前提下,实现了较传统AAO和AOA工艺缩小占地20%以上。将污水处理过程涉及的不同功能区高度集成于单个矩形池体,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0053] (2)脱氮效果优,通过对于池容比例的限定、主要好氧区投加悬浮载体等综合手段,缩减了好氧池容50%以上,解决了传统AOA工艺中氨氮和总氮去除的矛盾,可同时获得更优的氮素去除效果,氨氮去除率≥97%,TN去除率≥80%,通过优化调整可实现出水氨氮≤ 1mg/L,出水TN≤5mg/L;
[0054] (3)脱氮效果稳定,通过提供双模式运行方法,保证了常规状态下的氨氮和总氮稳定高效去除,也为冲击或高负荷下氨氮的去除提供了保证;
[0055] (4)调控手段灵活,系统硝化以生物膜为主体,通过DO可实现处理负荷的增加,选择区可灵活选择好氧或缺氧运行模式、双模式切换等综合手段,系统可适应各种水质波动或变化。

附图说明

[005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57] 图1为本发明好氧可调的节地型AOA与AAO双模式污水生化系统的布置示意图;
[0058] 图2为不同主好氧区HRT占比下各装置出水水质图;
[0059] 图3、图4为主好氧区不同悬浮载体填充率下污水厂出水水质图;
[0060] 图5、图6为主好氧区不同DO下污水厂出水水质图;
[0061] 图7、图8为选择区不同曝气区域占比下主缺氧区出水水质图;
[0062] 图9为某污水厂生化段各功能区排布示意图;
[0063] 图10为某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各功能区排布示意图;
[0064] 图中:
[0065] T1、厌氧区,T2、主好氧区,T3、第一选择区,T4、第二选择区,T5、第三选择区、 T6、主缺氧区,T7、后缺氧区,T8、后好氧区,I1、总进水管路,I2、总出水管路,P1、第一过水口,P2、第二过水口,P3、第三过水口,P4、第四过水口,P5、第五过水口,P6、第六过水口,P7、第七过水口,P8、第八过水口,P9、第九过水口,C1、主好氧区布水廊道, C2、后缺氧区布水廊道,S1、拦截筛网,M、硝化液回流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66]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好氧可调的节地型AOA与AAO双模式污水生化系统及运行方法,为了使本发明的优点、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确,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0067] 除非另有其他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部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他部件或其他组成部分。
[0068] 在本文中,为了描述的方便,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诸如“下面”、“下方”、“下”、“上面”、“上方”、“上”等,来描述一个部件或特征与另一部件或特征在附图中的关系。应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在图中所绘的方向之外物件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向。例如,如果在图中的物件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他部件或特征“下方”或“下”的部件将取向在所述部件或特征的“上方”。因此,示范性术语“下方”可以包含下方和上方两个方向。部件也可以有其他取向(旋转90度或其他取向)且应对本文使用的空间相对术语作出相应的解释。
[0069] 首先对本发明中所涉及的部分技术术语做详细解释。
[0070] AOA模式:I1→厌氧区(T1)→P1→主好氧区(T2)→S1→选择区(T3‑T5)→P4→后缺氧区(T7)→P5→主缺氧区(T6)→P6→后好氧区(T8)→I2;
[0071] AAO模式:I1→厌氧区(T1)→P7→主缺氧区(T6)→P8→主好氧区(T2)→S1→选择区(T3‑T5)→P4→后缺氧区(T7)→P9→后好氧 区(T8)→I2。
[0072] 设计硝化HRT:根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中关于活性污泥法设计规程而设计的硝化停留时间,h;
[0073] 填充率:即悬浮载体的体积与填充区域池容的比例,悬浮载体的体积为自然堆积下的总体积。
[0074] 空隙率:悬浮载体与载体之间和载体自身中间空隙的体积与悬浮载体堆积体积之比;
[0075] 下面对本发明技术构思的来源做以下说明:
[0076] AOA工艺,采用厌氧→好氧→缺氧的工艺流程,厌氧区利用活性污泥吸收进水所含有机物,合成PHA(内碳源)储存在细胞中,同时发生释磷现象;好氧区主要完成氨氮的硝化,缺氧区则利用活性污泥在厌氧段合成的内碳源进行反硝化脱氮和反硝化除磷,实现脱氮除磷一碳两用,提高原水碳源的利用率。所以,AOA工艺的核心就是好氧区的设置,池容必须要小,以此降低内碳源的损耗,(如内碳源的好氧分解,聚磷菌的好氧吸磷,都会造成内碳源损失)。而目前的设计还存在的不足之处为:1)设计好氧区池容足够小,核心问题是无法实现硝化效果与降低内碳源损耗的平衡;2)实际进水水质随时变化,特别是进水基质过高时,此时采用 AOA模式运行,硝化效果不如AAO工艺优。
[0077] 基于上述考虑,本申请对反应池进行重新设计。
[0078] 第一,针对AOA模式运行,需尽可能增大缺氧区与好氧区池容比例,结合水质浓度差异与实际工程运行过程中最有利和最不利条件下,系统硝化能力会相差超过1倍以上等特性,以最有利条件下所需的硝化池容作为主好氧区池容(20~40%设计硝化池容),满足该条件下仅靠主好氧区即可解决硝化问题;
[0079] 第二,针对冬季等不利条件下硝化池容需提升,采取了三方面改进。首先,采用投加悬浮载体的方式,设置悬浮载体填充率≥30%,以此保证悬浮载体为硝化主体,在不增加硝化池容的基础上一定程度上解决硝化占地问题;设定悬浮载体填充率为67%以下,以此保证悬浮载体流化效果,空隙率>90%,以此减少由于悬浮载体投加对于硝化池容的占用;主好氧区采用泥膜复合MBBR系统,其硝化负荷可达设计硝化负荷的70~90%;其次,研究并得出了DO控制对生物膜硝化性能的提升规律,可以通过提高DO进一步提高硝化效果,在不增加池容的基础上继续节省硝化池容;再次则是引入选择区(10‑30%设计硝化池容),采用缺氧或好氧动态灵活的控制方式,根据实际硝化效果实时调整硝化池容大小,在优先满足硝化效果的前提下,通过AOA运行模式达到硝化与脱氮的平衡;最后则是提供双模式运行,在硝化需求进一步提升时,转换为AAO运行模式,在保证硝化效果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得出的原水碳源利用率随污泥龄升高而上升的规律,通过适当增加系统污泥龄,在缺氧池容有限的基础上保证脱氮效果,以最经济的方式强化总氮的去除,实现效果与经济的平衡。以上改进点紧密相连,密不可分,通过悬浮载体的投加强化系统硝化效果;通过DO与悬浮载体生物膜硝化性能的规律,进一步强化悬浮载体硝化潜力;通过选择区的设置适时弥补生物膜硝化不足之处;通过双模式运行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前提下,实现污水处理的节能降耗。
[0080]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好氧可调的节地型AOA与AAO双模式污水生化系统,包括反应池,反应池包括并排设置的两组反应池体,分别为第一反应池体和第二反应池体;第一反应池体内依次划分为厌氧区T1、主好氧区T2和选择区,厌氧区和主好氧区宽度相同;
第二反应池体内依次划分为主缺氧区T6、后缺氧区T7和后好氧区T8,后缺氧区与后好氧区的排布方向与主缺氧区和后缺氧区的排布方向相互垂直。
[0081]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主要创新点,关于选择区的布置,选择区沿主好氧区推流方向划分为三个廊道,分别为第一选择区T3、第二选择区T4和第三选择区T5,在每个选择区内均设置有搅拌装置和曝气管路,并且,每个选择区的搅拌装置和曝气管路均可独立控制开关状态。在每个选择区设置搅拌装置和曝气管路的目的在于:使其可调整为好氧或缺氧模式,如:当打开选择区的曝气管路时,选择区以好氧模式运行;当打开选择区的搅拌装置时,选择区以缺氧模式运行。上述的三个选择区通过隔墙隔开,通过在隔墙上设置的过水口保持连通,本发明所限定的第一选择区、第二选择区、第三选择区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通过隔墙划分,并不仅仅限于本发明所述及的三个选择区。
[0082] 总进水管路I1、总出水管路I2以及各个过水口的设置位置做详细说明。
[0083] 总进水管路I1设置在所述的厌氧区,并且在远离主好氧区和主缺氧区的一端;在所述的厌氧区与主好氧区之间靠近主缺氧区一侧设置第一过水口P1;在第一选择区和第二选择区之间设置第二过水口P2,在第二选择区和第三选择区之间设置第三过水口P3,在第三选择区和后缺氧区之间设置第四过水口P4,在后缺氧区和主缺氧区之间设置第五过水口P5,在后好氧区和主缺氧区之间设置第六过水口P6,在厌氧区和主缺氧区之间设置第七过水口P7,在主缺氧区和主好氧区之间设置第八过水口P8,在后缺氧区和后好氧区之间设置第九过水口P9。优选在各个过水口均设有闸门,通过不同闸门的开关,可实现整个系统以AOA或AAO模式运行。
[0084] 上述的第一过水口P1作为主好氧区主进水口,第八过水口P8作为主好氧区后进水口。
[0085] 主好氧区和选择区的HRT之和为设计硝化HRT的30~50%,所述的主好氧区的HRT设计硝化HRT的20~40%,所述的主缺氧区、后缺氧区和50%选择区池容之和为主好氧区池容和50%选择区池容之和的2倍以上,后缺氧区与后好氧区HRT均不超过系统总HRT的15%。
[0086] 在主好氧区内投加有悬浮载体,悬浮载体填充率≥30%,悬浮载体所承担的硝化3
负荷≥ 50%,优选悬浮载体的密度为0.94~0.97g/cm ,空隙率≥90%,填充率≤67%,在主好氧区出水端设有拦截筛网S1,防止悬浮载体冲出。
[0087] 在主缺氧区内设置有导流机构,导流机构包括用于防止污水在池中发生短流的导流墙,导流墙包括导流墙主体,所述的导流墙主体与待处理污水流向方向平行,在所述的导流墙主体的两侧设置搅拌装置,通过导流墙和搅拌装置的共同作用使得从厌氧区进入的混合液全部流向主好氧区。
[0088] 在第三选择区出水端设有硝化液回流泵M。
[0089] 在主好氧区、后好氧区、每个选择区均设置有曝气管路,在主缺氧区、后缺氧区、每个选择区内部均设置有搅拌装置,在每个选择区内既布设有搅拌装置,又布设有曝气管路,这样当开启曝气管路时,相对应的选择池内为好氧状态,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设置三个选择池根据适宜的模式运行。
[0090] 在主好氧区设置有主好氧区布水廊道C1,在后缺氧区设置有后缺氧区布水廊道C2;具体的,主好氧区布水廊道沿着主好氧区长边斜向安装,靠近主好氧区主进水口的一侧距离进水端长边区壁距离为长边区壁长度的5~10%,靠近主好氧区后进水口的一侧距离进水端长边区壁距离为长边区壁长度的1~3%。后缺氧区布水廊道沿后缺氧区短边斜向安装,靠近后缺氧区进水口的一侧距离进水端短边区壁距离为短边区壁长度的1~3%,远离后缺氧区进水口的一侧距离进水端短边距离为短边区壁长度的5~10%。
[0091] 下面对上述系统的两种运行模式做详细说明。
[0092] 第一、AAO运行模式:
[0093] 待处理污水由总进水管路进入系统,开启主缺氧区过水口闸门,使待处理污水由厌氧区进入主缺氧区,开启主好氧区过水口闸门,使待处理污水由主缺氧区进入主好氧区,并经过主好氧区拦截筛网进入第一选择区,开启第一选择区过水口闸门、第二选择区过水口闸门、后缺氧区过水口闸门,使待处理污水经选择区进入后缺氧区,开启后缺氧区过水口闸门,使待处理污水由后缺氧区进入后好氧区,并由总出水管路排出;
[0094] 第二、AOA运行模式:
[0095] 待处理污水由总进水管路进入系统,开启主好氧区过水口闸门,使待处理污水由厌氧区进入主好氧区,并由主好氧区拦截筛网进入第一选择区,开启第一选择区过水口闸门、第二选择区过水口闸门、第三选择区过水口闸门,使待处理污水经选择区进入后缺氧区,开启主缺氧区过水口闸门,使待处理污水由后缺氧区进入主缺氧区,开启后好氧区过水口闸门,使待处理污水由主缺氧区进入后好氧区,并由总出水管路排出。
[0096]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对比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97] 对比例1:
[0098] 采用单一AOA模式:某两组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编号1‑2,生化段均为好氧可调的3
节地型AOA与AAO双模式污水生化系统,装置总HRT为15.82h,设计日处理量37.5m /d,两组装置厌氧区、主好氧区、选择区、主缺氧区、后缺氧区、后好氧区HRT均分别为1.00h、 3.92h、
1.40h、8.00h、1.00、0.50h,主缺氧区、后缺氧区和50%选择区HRT之和为主好氧区和50%选择区HRT之和的2.08以上,在好氧区均按照填充率40%投加悬浮载体。两组系统分别采用AOA和AAO模式运行,好氧区DO控制在2.5~3.0mg/L,实际进出水水质如表1 所示。
[0099] 表1 AOA及AAO模式下实际进出水水质
[0100]
[0101] 运行结果显示,在满足系统硝化负荷足够的基础上,在进水水质及各功能区池容相同的前提下,采用AOA工艺运行可以达到更高的TN去除效果,而采用AAO工艺虽然氨氮去除效果较AOA略好,但出水TN明显更高,存在超标风险。AOA工艺对于原水碳源利用率更好,在保证硝化效果的基础上,TN去除效果更优,而AAO工艺相同条件下出水氨氮更低,但出水TN较AOA工艺更高。可见,当系统硝化效果稳定时,优先选用AOA工艺运行,当系统硝化效果受限时,则优选AAO工艺。
[0102] 实施例1:
[0103] 某四组污水处理装置,编号1‑4,生化段均为好氧可调的节地型AOA与AAO双模式污3
水生化系统,设计日处理量80m/d,生化池总HRT为14.25h,其中,各装置不同功能区HRT 如
0所示,主好氧区和选择区HRT之和为5.0h,且主好氧区HRT占设计硝化HRT比例分别为10%、
20%、40%、60%,主好氧区均按照填充率40%投加悬浮载体。各装置采用相同进水,且此时进水浓度为一年最低,系统处于最有利条件下,因此以AOA模式运行,且选择区以缺氧模式运行,主好氧区运行DO均控制在2.5~3.0mg/L。实际进水水质如表2所示,系统出水执行一级A标准。
[0104] 表2各装置实际进水水质
[0105]
[0106] 表3生化池各功能区HRT
[0107]
[0108] 各装置运行效果如表3所示,装置1由于主好氧区HRT太短,硝化效果无法保证,出水氨氮超标,且较小的主好氧区导致了系统选择区池容较大,投资费用较高;而装置2和装置 3正常运行时,仅开启主好氧区曝气即可满足出水氨氮与TN的达标。装置4由于主好氧区过大,正常运行时虽能保证硝化效果,但是也造成了活性污泥内碳源的过度损耗,导致了出水 TN的超标。综合系统的投资费用与运行结果,主好氧区HRT应为设计硝化HRT的20~40%较为合适,此时,主好氧区投加悬浮载体,在实际停留时间仅为2‑4h的基础上,出水氨氮及 TN即可稳定达标。
[0109] 实施例2:
[0110] 某四组污水处理装置,编号A、B、C、D,生化段均为好氧可调的节地型AOA与AAO 双3
模式污水生化系统,设计日处理量30m/d,出水执行一级A标准。生化池总HRT为12.42h,其中,各装置不同功能区HRT如表4所示,主好氧区和选择区池容之和为7.2h,主缺氧区、后缺氧区和50%选择区HRT之和为主好氧区和50%选择区HRT之和的3.55倍。A‑D装置主好氧区分别按照填充率10%、20%、30%、40%投加悬浮载体。各装置采用相同进水,以AOA 模式运行,主好氧区运行DO均控制在5.0‑6.0mg/L。实际进出水水质分别如表5、图3、图4 所示。
[0111] 表4装置A‑D各功能区HRT(h)
[0112]
[0113] 表5污水厂实际进水水质
[0114]
[0115] 当主好氧区悬浮载体填充率为10%和20%时,高DO下系统硝化效果并无法得到充分保障,但当悬浮载体填充率提升至30%和40%后,在高DO下,系统硝化效果提升幅度已完全可以保证出水水质达标,且由于硝化效果的提升主要来自于悬浮载体生物膜,对活性污泥中内碳源的损耗未造成影响,导致了各系统出水TN主要与出水氨氮相关性较大,填充率30%和40%的悬浮载体,出水TN也可以稳定达标。可见,对于主好氧区投加悬浮载体,为充分体现悬浮载体对硝化效果的提升作用,以及便于通过高DO控制其硝化效果,主好氧区悬浮载体填充率应保证在≥30%,此时的悬浮载体可以承担主要的硝化效果,从而在不影响活性污泥碳损的条件下保证出水氨氮和TN的达标。
[0116] 实施例3:
[0117] 某污水处理厂,生化段采用AAO系统,设计日处理量80000m3/d,出水执行一级A标准。污水厂设计进出水水质表6所示。生化池总HRT为16.5h,各功能区HRT如表7所示,其中,好氧区池容按照设计进出水水质设置,并按照填充率40%投加悬浮载体。在高温季节进水基质与水温变化不大的基础上,运行时调整系统活性污泥的污泥龄均值分别为20d、30d、40d、 50d,系统进出水水质如表8所示。
[0118] 表6污水厂设计进出水水质
[0119]
[0120] 表7污水厂生化池各功能区HRT(h)
[0121]
[0122] 当系统泥龄为20d时,系统排泥量较大,系统污泥浓度偏低,内碳源存储不足,造成出水TN偏高,当泥龄为30~40d时,出水氨氮和TN均较为稳定,且明显优于设计出水标准。而当泥龄进一步升至50d后,随着排泥量的减少,系统污泥浓度过高,可能存在水解现象,导致了系统的碳氮去除效果反而较泥龄为20~30d时更差,且表观上可见污泥上浮,难以沉降。因此,综合系统脱氮效果与污泥龄的关系,AAO工艺系统的最佳污泥龄易控制在30~ 40d,此时,活性污泥对于原水中COD吸收彻底,合成的内碳源丰富,保证了TN去除效果。
[0123] 表8不同泥龄下污水厂生化段进出水水质
[0124]
[0125] 实施例4:
[0126] 某污水处理装置,生化段为基于MBBR的AOA与AAO双模式污水生化系统,设计日处3
理量75m/d,系统出水执行一级A标准。系统生化池总HRT为12.5h,各功能区HRT如表9所示,主缺氧区、后缺氧区和50%选择区HRT之和为主好氧区和50%选择区HRT之和的2.04倍。其中,主好氧区HRT按照选择区HRT的25%设置,且按照填充率50%投加悬浮载体。系统以AOA模式运行,运行不同阶段内进水氨氮浓度分别为25.35、36.77、49.52、 61.22、73.25mg/L,主好氧区运行DO分别按照1、2、4、6、8mg/L运行。实际进出水水质如图5、图6所示。
[0127] 表9污水厂生化池各功能区HRT(h)
[0128]
[0129] 当主好氧区DO为1mg/L时,系统硝化效果较差,造成了出水氨氮的超标,将DO逐渐提升至6mg/L后,系统出水氨氮逐渐降低,且均优于设计出水标准,同时,系统出水TN逐渐升高,但未超设计值。当系统DO进一步升至8mg/L后,系统出水氨氮未出现进一步降低,且由于主好氧区发生了活性污泥内碳源损失,导致了出水TN的超标。可见,系统主好氧区投加悬浮载体组成泥膜复合MBBR系统,导致其硝化效果受DO影响较大。主好氧区正常条件下,在进水基质充足的基础上,运行DO从1mg/L逐渐提升至2mg/L、4mg/L、6mg/L、8mg/L,可分别提高硝化负荷约76.60%、148.65%、207.45%、216.96%,可见,当DO超过6mg/L后,硝化负荷提高幅度已基本不再增大。因此若为提高硝化效果,主好氧区运行DO最高不超过 6mg/L,若继续提升DO,硝化效果不仅无法改善,还会使活性污泥内碳源损失过度,造成出水TN超标。
[0130] 实施例5:
[0131] 实施例3中的污水厂,运行效果如表10所示,该污水厂在低温季节(10‑次年2月,进水水温均值16℃)进水氨氮均值为37.21mg/L,接近设计值,此条件下出水指标均明显优于设计值。而高温季节(4‑8月,进水水温均值27℃)进水氨氮均值为22.34mg/L,不足设计值的60%,此时基质低,而微生物受高温影响活性更好,导致了好氧区内碳源损失较多,缺氧区可用于反硝化的内碳源偏低,进而造成出水TN明显高于低温季节。可见,AOA工艺,既要满足低温最不利条件下稳定达标,也要考虑非最不利工况运行时,系统好氧停留时间不宜过大。
基于此,实际运行时,若能根据进水水质和微生物活性灵活调整好氧区停留时间,则可长期保证出水水质的高效、稳定达标。
[0132] 表10污水厂不同季节实际进出水水质
[0133]
[0134] 实施例6:
[0135] 实施例4中的污水处理装置,以AAO模式运行,主好氧区控制DO为5.0~6.0mg/L,开启选择区曝气,且曝气区域占选择区HRT比例分别为30%、40%、50%、60%,选择区曝气区域控制DO为2.0~3.0mg/L,系统实际进水水质如表11所示,主好氧区出水水质如7、图 8所示。
[0136] 表11污水厂实际进水水质
[0137]
[0138] 当选择区曝气开启区域占比达到60%时,由于实际好氧区停留时间过长,造成活性污泥内碳源损失较为严重,进而导致了出水TN的超标,需在后缺氧通过投加外投碳源进行去除。另外,在该池容比例下,切换至AAO模式后,系统TN去除效果差异不大的前提下,硝化效果得到提升。可见,当选择区曝气开启区域超过50%时,采用AOA模式处理效果已不再具有优势,因此,AOA模式运行时,应保证选择区曝气开启区域HRT不超过选择区HRT的50%。
[0139] 实施例7:
[0140] 某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量为10×104m3/d,出水执行一级A标准。该项目生化段采用好氧可调的节地型AOA与AAO双模式污水生化系统及排布方法,各功能区按照图9所示进行排布。设计好氧HRT为12.5h,其中厌氧区、主好氧区、选择区、主缺氧区、后缺氧区、后好氧区HRT分别为1h、2.4h、1.6h、6h、1h、0.5h,主缺氧区、后缺氧区和50%选择区HRT 之和为主好氧区和50%选择区HRT之和的2.44倍。在主好氧区按照填充率为50%投加悬浮载体。
[0141] 污水厂实际进出水水质如表12所示,改污水厂位于北方,且周边居民节水意识强,导致进水基质浓度高,受降雨影响,进水水质波动极大,呈现冬高夏低的趋势,但生化段采用好氧可调的节地型AOA与AAO双模式污水生化系统及排布方法,结合正确的运行方式,实际出水稳定优于设计标准,其中氨氮和TN分别低于1mg/L、10mg/L。可见,应用该发明进行池体设计时,第一和第二反应池体宽度可不同,选择区与后缺氧区及后好氧区的宽度也可不同。
[0142] 表12某污水厂实际进水水质
[0143]
[0144] 实施例8:
[0145] 某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设计处理量150m3/d,出水需满足类IV类水标准。生化段采用节地型AOA与AAO双模式污水生化系统,各功能区按照图10所示进行排布。设计好氧HRT 为6h,其中厌氧区、主好氧区、选择区、主缺氧区、后缺氧区、后好氧区HRT分别为1h、 2h、1h、4h、0.8h、0.5h,主缺氧区、后缺氧区和50%选择区HRT之和为主好氧区和50%选择区HRT之和的2.12倍。在主好氧区按照填充率为40%投加悬浮载体。
[0146] 污水厂实际进出水水质如表13所示,生化段采用好氧可调的节地型AOA与AAO双模式污水生化系统及排布方法,结合正确的运行方式,实际出水稳定优于设计标准,其中氨氮和TN分别低于1mg/L、10mg/L。可见,应用该发明进行池体设计时,选择池总宽度无需与厌氧区和主好氧区宽度相同。
[0147] 表13某污水厂实际进水水质
[0148]
[0149] 综上所述,本发明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0150] 通过各个区的排布,可提供双模式运行,可适应进水水质及温度的大幅波动,保证硝化效果的基础上,以最经济的方式强化总氮的去除,实现效果与经济的平衡。
[0151] 本发明中未述及的部分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0152] 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诸如厌氧区T1、主好氧区T2、主缺氧区T6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0153]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精神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