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用河道生态修复清淤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0427815.2

文献号 : CN11460700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邹新建邱卫兵左李刚丁双侠

申请人 : 安徽厚普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河道生态修复清淤装置,应用在河道清淤的领域,其包括航行在河道内船体和固定在船体上并延伸至河道底部对淤泥进行抽吸的清淤机,船体上固定有传送机构,传送机构与清淤机相连通,传送机构远离清淤机的一端可拆卸的固定有转运件,传送机构与转运件相连通,传送机构上还设有用于对转运件充气的充气机构;船体远离清淤机的一侧设有输送机构,转运件置于输送机构上,转运件在输送机构驱动下朝远离船体的方向移动。本申请具有清淤船所清淤泥无需转运而保证清淤效率的效果。

权利要求 :

1.一种水利工程用河道生态修复清淤装置,包括航行在河道内船体(1)和固定在船体(1)上并延伸至河道底部对淤泥进行抽吸的清淤机(2),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上固定有传送机构(3),所述传送机构(3)与所述清淤机(2)相连通,所述传送机构(3)远离所述清淤机(2)的一端可拆卸的固定有转运件(6),所述传送机构(3)与所述转运件(6)相连通,所述传送机构(3)上还设有用于对所述转运件(6)充气的充气机构(5);

所述船体(1)远离所述清淤机(2)的一侧设有输送机构(4),所述转运件(6)置于所述输送机构(4)上,所述转运件(6)在所述输送机构(4)驱动下朝远离所述船体(1)的方向移动;

所述转运件(6)包括储泥盒(62)和充气浮球(61),所述储泥盒(62)固定在所述充气浮球(61)内,所述传送机构(3)延伸至所述充气浮球(61)内并置于所述储泥盒(62)的开口上方,且所述充气浮球(61)与所述充气机构(5)连通;

所述充气机构(5)包括气泵(51)与连接管(52),所述气泵(51)固定在出泥管(332)上,且所述气泵(51)通过连接管(52)与所述出泥管(332)相连通;

所述出泥管(332)内设有控制所述出泥管(332)连通或断开的第一阀门(53),所述第一阀门(53)位于输送网带(32)与所述连接管(52)之间,所述连接管(52)内设有控制所述连接管(52)连通或断开的第二阀门(54);

所述充气浮球(61)包括浮球本体(611)及连通在所述浮球本体(611)上的延伸气嘴(612),所述延伸气嘴(612)套设在所述出泥管(332)远离承接斗(331)的一端,所述延伸气嘴(612)上套设有用于绑扎所述延伸气嘴(612)的固定绳(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河道生态修复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3)包括依次连通在所述清淤机(2)与所述转运件(6)之间的提升组件(31)、输送网带(32)及连通件(33),所述充气浮球(61)套设在所述连通件(33)上,所述连通件(33)远离所述输送网带(32)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充气浮球(61)内并置于所述储泥盒(62)的开口上方,所述充气机构(5)连通在所述连通件(3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河道生态修复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组件(31)包括外护管(311),所述外护管(311)的一端与所述清淤机(2)连通,所述外护管(311)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船体(1)上方,所述外护管(311)内沿长度方向设有输送螺旋(312),所述外护管(311)上固定有驱动所述输送螺旋(312)旋转的电动机(313),所述外护管(311)上开设有出泥口(3111),所述出泥口(3111)位于所述输送网带(32)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河道生态修复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上开设有贯穿所述船体(1)的通槽(11),所述通槽(11)置于所述输送网带(32)下方,所述船体(1)上环绕所述通槽(11)设有导引板(7)。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河道生态修复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件(33)包括承接斗(331)和出泥管(332),所述承接斗(331)固定在所述船体(1)上,所述承接斗(331)置于所述出泥口(3111)的下方,所述输送网带(32)远离所述提升组件(31)的一端位于所述承接斗(331)内;

所述出泥管(332)连通在所述承接斗(331)的底部,所述出泥管(332)远离所述承接斗(331)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充气浮球(61)内,并延伸至所述储泥盒(62)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河道生态修复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4)包括移动车(41)和翻转件(42),所述船体(1)上开设有限位槽(12),所述限位槽(12)由所述出泥管(332)处朝远离所述输送网带(32)的方向延伸,且所述限位槽(12)与所述船体(1)的边缘之间存在间距,所述移动车(41)通过移动轮(411)滑动设置在所述限位槽(12)内;

所述翻转件(42)转动连接在所述移动车(41)远离所述出泥管(332)的一侧,所述转运件(6)放置在所述翻转件(42)上,所述移动车(41)带动所述转运件(6)朝靠近或远离所述出泥管(332)的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河道生态修复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件(42)包括装载板(421)与若干滑轮(422),所述装载板(421)铰接在所述移动车(41)远离所述输送网带(32)的一侧,所述滑轮(422)设于所述装载板(421)朝向所述船体(1)的一侧,所述滑轮(422)与所述船体(1)相贴合;

当所述移动车(41)移动至所述船体(1)远离所述清淤机(2)时,所述转运件(6)沿所述装载板(421)朝远离所述移动车(41)的方向滑动并滑离所述船体(1)。

说明书 :

一种水利工程用河道生态修复清淤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河道清淤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河道生态修复清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河流生态修复是指利用生态系统原理,采取各种方法修复受损伤的水体生态系统的生物群体及结构,重建健康的水生态系统,修复和强化水体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并能使生态系统实现整体协调、自我维持、自我演替的良性循环。河道清淤有益于河流生态的修复,河道清淤是通过机械设备,将沉积河底的淤泥挖出并处理,起到疏通的作用。
[0003] 相关技术中,封堵河道将河水抽走再进行清淤会伤害河道的生态系统,因此一般将河道的两端进行封堵,而后采用清淤船对沉积河底的淤泥进行清理。清淤船即清除水底淤泥的船体,船体即浮体,采用拼装箱型结构,船体上设有清淤机,动力装置等。由动力驱动清淤机清除并抽吸水底淤泥,而后将清理的淤泥装载在船体上或由运输船转运。
[0004]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在清淤过程中,淤泥被清理并被放置在清淤船,当淤泥过多时需要由清淤船或运输船将淤泥转运清空,而后清淤船才可继续进行清淤,这会耗费大量时间,影响清淤效率。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改善转运清淤船上的淤泥影响清淤效率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用河道生态修复清淤装置。
[0006]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水利工程用河道生态修复清淤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 一种水利工程用河道生态修复清淤装置,包括航行在河道内船体和固定在船体上并延伸至河道底部对淤泥进行抽吸的清淤机,所述船体上固定有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与所述清淤机相连通,所述传送机构远离所述清淤机的一端可拆卸的固定有转运件,所述传送机构与所述转运件相连通,所述传送机构上还设有用于对所述转运件充气的充气机构;
[0008] 所述船体远离所述清淤机的一侧设有输送机构,所述转运件置于所述输送机构上,所述转运件在所述输送机构驱动下朝远离所述船体的方向移动。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船体浮在河面上,由清淤机对河道底部的淤泥进行抽吸,淤泥由传送机构输送至转运件处。当转运件内的淤泥达到最大填充量时,操作充气机构对转运件冲入气体,而后通过输送机构将装载有淤泥的转运件从船体上移出至河道内,转运件在气体浮力的作用下携带淤泥漂浮在河面上,更换转运件即可持续清淤,清淤完成后收集转运件即可对淤泥进行处理,这使得无需频繁转运清淤船上的淤泥,使得清淤船可持续对河道进行清淤,有利于保证清淤效率。
[0010] 可选的,所述转运件包括储泥盒和充气浮球,所述储泥盒固定在所述充气浮球内,所述传送机构延伸至所述充气浮球内并置于所述储泥盒的开口上方,且所述充气浮球与所述充气机构连通。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运件由储泥盒和充气浮球组成,淤泥由传送机构输送至储泥盒内,储泥盒对淤泥进行收纳,而后由充气机构对充气浮球进行充气。当转运件被输送机构输送至河道内后,储泥盒与淤泥在重力作用下位于充气浮球的下部,这可减少充气浮球产生翻转导致淤泥洒出储泥盒的情况。由储泥盒对淤泥进行装载,有助于降低淤泥中的杂物割破充气浮球导致转运件沉入河道的情况。
[0012] 可选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依次连通在所述清淤机与所述转运件之间的提升组件、输送网带及连通件,所述充气浮球套设在所述连通件上,所述连通件远离所述输送网带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充气浮球内并置于所述储泥盒的开口上方,所述充气机构连通在所述连通件上。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淤泥受清淤机抽吸后由提升组件输送至船体上,淤泥由输送网带由提升组件处运送至连通件处,连通件则将淤泥送入储泥盒内。淤泥通过传送机构由河底经由船体直接输送至转运件内,这可减少淤泥堆积在船体上导致船体过重无法持续清淤的情况,有助于保证清淤的效率。
[0014] 可选的,所述提升组件包括外护管,所述外护管的一端与所述清淤机连通,所述外护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船体上方,所述外护管内沿长度方向设有输送螺旋,所述外护管上固定有驱动所述输送螺旋旋转的电动机,所述外护管上开设有出泥口,所述出泥口位于所述输送网带上方。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淤泥受清淤机抽吸进入外护管内,输送螺旋由电动机驱动在外护管内旋转,将淤泥沿外护管向上输送。当淤泥沿外护管向上移动时,污水脱离淤泥并沿外护管向下流动,淤泥则由出泥口落至输送网带上。此结构可对淤泥进行初步的淤泥与水的分离,以减少淤泥含水量过高导致转运件的淤泥转运量减小的情况。
[0016] 可选的,所述船体上开设有贯穿所述船体的通槽,所述通槽置于所述输送网带下方,所述船体上环绕所述通槽设有导引板。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淤泥由出泥口落在输送网带上,输送网带将淤泥朝连通件的方向输送,淤泥中的水穿过输送网带的网眼并穿过通槽流至河道内,从而对淤泥进行进一步的淤泥与水的分离,以减少淤泥含水量过高导致转运件的淤泥转运量减小的情况。导引板则对流下的水进行限位,以降低水流至船体上导致船体负重增加的可能性。
[0018] 可选的,所述连通件包括承接斗和出泥管,所述承接斗固定在所述船体上,所述承接斗置于所述出泥口的下方,所述输送网带远离所述提升组件的一端位于所述承接斗内;
[0019] 所述出泥管连通在所述承接斗的底部,所述出泥管远离所述承接斗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充气浮球内,并延伸至所述储泥盒内。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接斗置于出泥口的下方对下落的淤泥进行接收,可减少淤泥落在船体上导致船体负重增加的情况。淤泥进入承接斗后通过出泥管进入储泥盒内,承接斗和出泥管将淤泥输送至充气浮球内,这使得充气浮球上开设的开口无需过大,以降低充气浮球因开口过大而漏气的可能性。
[0021] 可选的,所述充气机构包括气泵与连接管,所述气泵固定在所述出泥管上,且所述气泵通过连接管与所述出泥管相连通;
[0022] 所述出泥管内设有控制所述出泥管连通或断开的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位于所述输送网带与所述连接管之间,所述连接管内设有控制所述连接管连通或断开的第二阀门。
[00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第一阀门并关闭第二阀门,淤泥沿出泥管进入转运件内,此时第二阀门对淤泥进行阻拦,以减少淤泥由连接管进入气泵而导致气泵损坏的情况;打开第二阀门并关闭第一阀门,随后启动气泵,气体经由连接管与出泥管进入充气浮球内。这使得充气浮球上仅需开设一个开口即可进行淤泥注入与充气,有利于减少充气浮球上具有多个开口而易漏气的情况。
[0024] 可选的,所述充气浮球包括浮球本体及连通在所述浮球本体上的延伸气嘴,所述延伸气嘴套设在所述出泥管远离所述承接斗的一端,所述延伸气嘴上套设有用于绑扎所述延伸气嘴的固定绳。
[002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充气浮球由浮球本体与延伸气嘴组成,延伸气嘴套设在出泥管上,进一步减小了充气浮球上的开口面积,以降低充气浮球因开口过大而漏气的可能性。且延伸气嘴套设在出泥管上,而固定绳套设在延伸气嘴上,绑扎固定绳即可封堵延伸气嘴,操作方便。
[0026] 可选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移动车和翻转件,所述船体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由所述出泥管处朝远离所述输送网带的方向延伸,且所述限位槽与所述船体的边缘之间存在间距,所述移动车通过移动轮滑动设置在所述限位槽内;
[0027] 所述翻转件转动连接在所述移动车远离所述出泥管的一侧,所述转运件放置在所述翻转件上,所述移动车带动所述转运件朝靠近或远离所述出泥管的方向移动。
[002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运件携带淤泥放置在翻转件上,当转运件内的淤泥填充量达到饱和时绑扎固定绳,并驱动移动车带动转运件朝远离出泥管的方向移动,这使得延伸气嘴脱离传送机构,随后移动车将转运件输送至船体边缘,并由翻转件将转运件送入河道内。限位槽对移动车进行限位,以减少移动车脱离船体落入河道内的情况。
[0029] 可选的,所述翻转件包括装载板与若干滑轮,所述装载板铰接在所述移动车远离所述输送网带的一侧,所述滑轮设于所述装载板朝向所述船体的一侧,所述滑轮与所述船体相贴合;
[0030] 当所述移动车移动至所述船体远离所述清淤机时,所述转运件沿所述装载板朝远离所述移动车的方向滑动并滑离所述船体。
[003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填装淤泥时,滑轮对装载板进行支撑,使得转运件稳固的放置在装载板上,当移动车移动至限位槽远离出泥管的一端时,滑轮滑出船体,装载板在重力作用下朝下转动,随后转运件落入河道内并漂浮在河面上。此结构通过移动车的移动即可使装载板进行翻转并将携带淤泥的转运件送至河道内,无需额外的驱动结构,使得该水利工程用河道生态修复清淤装置结构简单。
[0032]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33] 1、船体浮在河面上,由清淤机对河道底部的淤泥进行抽吸,淤泥由传送机构输送至转运件处。当转运件内的淤泥达到最大填充量时,操作充气机构对转运件冲入气体,而后通过输送机构将装载有淤泥的转运件从船体上移出至河道内,转运件在气体浮力的作用下携带淤泥漂浮在河面上,更换转运件即可持续清淤,清淤完成后收集转运件即可对淤泥进行处理,这使得无需频繁转运清淤船上的淤泥,使得清淤船可持续对河道进行清淤,有利于保证清淤效率;
[0034] 2、打开第一阀门并关闭第二阀门,淤泥沿出泥管进入转运件内,此时第二阀门对淤泥进行阻拦,以减少淤泥由连接管进入气泵而导致气泵损坏的情况;打开第二阀门并关闭第一阀门,随后启动气泵,气体经由连接管与出泥管进入充气浮球内。这使得充气浮球上仅需开设一个开口即可进行淤泥注入与充气,有利于减少充气浮球上具有多个开口而易漏气的情况;
[0035] 3、转运件携带淤泥放置在翻转件上,当转运件内的淤泥填充量达到饱和时绑扎固定绳,并驱动移动车带动转运件朝远离出泥管的方向移动,这使得延伸气嘴脱离传送机构,随后移动车将转运件输送至船体边缘,并由翻转件将转运件送入河道内。限位槽对移动车进行限位,以减少移动车脱离船体落入河道内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36]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清淤装置的示意图。
[0037]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升组件的剖视图。
[0038]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船体的局部示意图。
[0039]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41]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转运件的剖视图。
[0042] 附图标记:1、船体;11、通槽;12、限位槽;2、清淤机;3、传送机构;31、提升组件;311、外护管;3111、出泥口;312、输送螺旋;313、电动机;32、输送网带;321、翼板;33、连通件;331、承接斗;332、出泥管;3321、防滑环;4、输送机构;41、移动车;411、移动轮;42、翻转件;421、装载板;422、滑轮;5、充气机构;51、气泵;52、连接管;53、第一阀门;54、第二阀门;
6、转运件;61、充气浮球;611、浮球本体;612、延伸气嘴;62、储泥盒;7、导引板;8、固定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4]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水利工程用河道生态修复清淤装置。参照图1,一种水利工程用河道生态修复清淤装置包括浮在河面的船体1,将船体1行驶至需清理的河道河面上,而后将河道的两端截断。船体1上沿长度方向依次设有传送机构3、充气机构5及输送机构4,传送机构3远离充气机构5的一端固定有清淤机2,清淤机2位于河道底部对淤泥进行抽吸。传送机构3远离清淤机2的一端可拆卸的固定有转运件6,淤泥由清淤机2从河道底部抽出,由传送机构3传送至转运件6内,而后充气机构5朝转运件6内充入气体,输送机构4将转运件
6放入河道内,转运件6受气体浮力浮在河面上,而后更换转运件6即可持续清淤,当需清理的河道清淤完成后收集转运件6即可对淤泥进行处理。这使得清淤时无需频繁对清淤船上堆积的淤泥进行转运,可保证清淤的效率。
[0045] 参照图1和图2,清淤机2可以是挖斗式清淤机2、绞吸式清淤机2或是耙吸式清淤机2,本申请实施例中以耙吸式清淤机2进行说明。传送机构3包括提升组件31、输送网带32和连通件33,其中提升组件31通过机架固定在船体1上,提升组件31的一端延伸至河道底部,提升组件31的另一端则延伸至船体1上方,清淤机2固定在提升组件31位于河道底部的一端。清淤机2抽吸的淤泥由提升组件31输送至传输网带处,具体的,提升组件31包括外护管
311和输送螺旋312,输送螺旋312转动设置在外护管311内,外护管311与清淤机2相连通。输送螺旋312的一端位于外护管311与清淤机2的连通处,输送螺旋312的另一端沿外护管311的长度方向朝远离清淤机2的方向延伸。外护管311远离清淤机2的一端固定有电动机313,电动机313的旋转轴延伸至外护管311内与输送螺旋312远离清淤机2的一端固定连接,且输送螺旋312与电动机313的旋转轴同轴设置,即电动机313驱动输送螺旋312在外护管311内旋转。
[0046] 淤泥由清淤机2抽吸至外护管311内,电动机313驱动输送螺旋312旋转,淤泥由输送螺旋312沿外护管311向上运输,淤泥内的水则顺延外护管311流回河道,此结构对淤泥与水进行了初步的分离,降低淤泥中的含水量以减少转运件6内水分较大而淤泥含量较低的情况。
[0047] 参照图1和图3,输送网带32沿船体1的长度方向固定在船体1上,输送网带32沿长度方向固定有一对翼板321,翼板321远离输送网带32的一端高于靠近输送网带32的一端,且输送网带32的传送带为网状传送带。连通件33固定在输送网带32远离清淤机2的一端并与输送网带32相连通,转运件6可拆卸的固定在连通件33上。外护管311远离清淤机2的一端延伸至输送网带32的上方,外护管311上开设有朝向输送网带32的出泥口3111,淤泥由输送螺旋312沿外护管311向上输送,并从出泥口3111落在输送网带32上,翼板321可减少淤泥落在船体1上导致船体1脏污或超重的情况,而后输送网带32将淤泥输送至连通件33处。
[0048] 船体1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通槽11,通槽11贯穿船体1,且槽位于输送网带32的下方,船体1上固定有导引板7,导引板7环绕固定在通槽11的周缘。当淤泥由输送网带32传送时,淤泥内的水分穿过网状传送带的网眼朝下流动,导引板7对流下的水进行限位,以减少水流至船体1上导致船体1脏污或超重的情况。水穿过通槽11重新流回河道内,此结构对淤泥与水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离,有助于降低淤泥中的含水量,以减少转运件6内水分较大而淤泥含量较低的情况。
[0049] 参照图3和图4,连通件33包括承接斗331和出泥管332,承接斗331通过机架固定在船体1上,承接斗331位于输送网带32下方,且承接斗331的开口朝向输送网带32远离外护管311的一端。承接斗331的横截面积沿竖直方向朝下逐渐减小,出泥管332则连通在承接斗
331远离输送网带32的一端,转运件6则可拆卸的固定在出泥管332远离承接斗331的一端,即由承接斗331承接自输送网带32落下的淤泥,淤泥沿出泥管332进入转运件6内。连通件33在输送网带32与转运件6之间形成引导,将分散在输送网带32上的淤泥收拢并导入转运件6内进行收集。
[0050] 参照图4和图5,充气机构5连通在出泥管332上,且充气机构5通过出泥管332向转运件6内充入气体。充气机构5包括气泵51和连接管52,其中气泵51通过安装架固定在出泥管332上,连接管52则连通在气泵51与出泥管332之间。出泥管332内设有第一阀门53,第一阀门53开启时出泥管332连通承接斗331与转运件6;连接管52内则设有第二阀门54,第二阀门54开启时,连接管52连通气泵51与出泥管332。操作时,先关闭第二阀门54并打开第一阀门53,淤泥由出泥管332进入转运件6内得到贮存,此时第二阀门54对淤泥进行拦截,可减少淤泥沿连接管52进入气泵51导致气泵51损坏的情况。
[0051] 当转运件6内的淤泥填充量饱和时,关闭第一阀门53并打开第二阀门54,随后打开气泵51,气体由气泵51导入,而后气体依次经过连接管52与出泥管332被充入转运件6内,当转运件6内的气体填充量足够时关闭气泵51,通过输送机构4将转运件6由船体1上移动至河道内。转运件6在气体浮力下携带淤泥浮在河面上,替换转运件6即可持续进行清淤,可减少频繁转运淤泥导致清淤效率降低的情况。此结构使得转运件6上只需开设一个开口即可进行淤泥与气体的填充,使得转运件6更加稳定的漂浮在河面上。
[0052] 参照图5和图6,转运件6由储泥盒62与充气浮球61组成,储泥盒62固定在充气浮球61内。储泥盒62为具有开口的长方体,储泥盒62背向开口的一面四个角落为圆角,储泥盒62的背向开口的一面四个角固定在充气浮球61的内壁上。出泥管332远离承接斗331的一端延伸至充气浮球61内并位于储泥盒62的上方,这使得淤泥穿过出泥管332后落在储泥盒62内,有助于降低淤泥落在充气浮球61上导致充气浮球61受损的可能性。充气浮球61包括浮球本体611与延伸气嘴612,延伸气嘴612连通在浮球本体611上呈“P”形,延伸气嘴612套设在出泥管332上在气泵51与浮球本体611之间形成气流通路,出泥管332上环绕固定有防滑环
3321,可减少充气时延伸气嘴612脱离出泥管332的情况。
[0053] 具体的,先将储泥盒62放置在输送机构4上,充气浮球61夹持在储泥盒62与输送机构4之间,随后将延伸气嘴612套设在出泥管332上,通过传送机构3将淤泥输送至储泥盒62内。当储泥盒62内的淤泥量饱和时,通过充气机构5向充气浮球61内充入气体,在延伸气嘴612上套设有固定绳8,当浮球本体611内的气体填充量足够时,使用固定绳8绑扎延伸气嘴
612即可封闭充气浮球61。最后通过输送机构4将转运件6移动至河道内,更换转运件6并持续进行清淤。
[0054] 参照图5,在船体1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限位槽12,限位槽12由出泥管332处延伸至船体1远离清淤机2的一端,且限位槽12与船体1的边缘之间存在间距。输送机构4包括滑动设置在限位槽12内的移动车41,移动车41的底部固定有若干在限位槽12内滚动的移动轮411,即移动车41通过移动轮411沿限位槽12朝远离或靠近出泥管332的方向移动。输送机构
4还包括翻转件42,翻转件42铰接在移动车41远离清淤机2的一侧,填充淤泥时转运件6放置在翻转件42上,移动车41位于限位槽12靠近清淤机2的一端,且延伸气嘴612套设在出泥管
332上;当淤泥填充完成后,移动车41通过移动轮411沿限位槽12朝远离清淤机2的方向移动,移动车41移动至限位槽12远离清淤机2的一端时翻转件42将转运件6输送至河道内。
[0055] 具体的,翻转件42包括装载板421与若干滑轮422,其中装载板421铰接在移动车41上,若干滑轮422固定在装载板421朝向船体1的一侧,且滑轮422均在船体1上滑动。当移动车41移动至限位槽12远离清淤机2的一端时,限位槽12对移动车41进行限位,以减少移动车41滑入河道内的情况,而滑轮422则脱离船体1,使得装载板421在重力作用下以装载板421与移动车41的铰接处为轴进行转动,转运件6则顺延装载板421朝远离移动车41的方向滑动并滑入河道内。将移动车41移动回限位槽12靠近清淤机2的一端,更换转运件6并将延伸气嘴612套设在出泥管332上即可继续进行清淤。此结构使得无需增加更多驱动结构将转运件
6投入河道内,且通过移动车41的移动即可完成转运件6的输送,操作方便。
[0056]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水利工程用河道生态修复清淤装置的实施原理为:操作船体1航行至待清理的河道处,将河道两端封堵,先将延伸气嘴612套设在出泥管332上,将出泥管332伸至储泥盒62开口上方,随后启动清淤机2,淤泥由清淤机2进入外护管311内由输送螺旋312朝上输送,淤泥从出泥口3111掉出并落至输送网带32上。随后打开第一阀门53并关闭第二阀门54,淤泥经输送网带32输送后落至承接斗331内,淤泥经过出泥管332进入储泥盒
62内得到储存,当储泥盒62内的淤泥存储量饱和时打开第二阀门54并关闭第一阀门53,打开气泵51,当充气浮球61内的气体填充量足够时使用固定绳8绑扎延伸气嘴612,最后将移动车41朝远离传送机构3的方向移动,装载板421转动后转运件6携带淤泥落入河道内并浮在河面上。复位移动车41并更换转运件6继续清淤,清淤完成后收集浮在河面上的若干转运件6对淤泥进行处理。
[0057]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