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功能咬合重建及修复体制备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0173728.9

文献号 : CN11461765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蔡林凯许漤马

申请人 : 杭州丰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口颌系统稳定的数字化功能咬合重建及备牙方法:获取患者的口腔数据并基于口腔数据制作牙床平衡器;患者佩戴牙床平衡器后进行去咀嚼肌程序化运动,获取第一颌位关系;将第一颌位关系转移至虚拟颌架内,并基于第一颌位关系设计制作义齿型牙合垫;患者佩戴义齿型牙合垫一段时间后重新进行去咀嚼肌程序化运动,记录此时的第二颌位关系;若第二颌位关系与第一颌位关系存在偏差,则将所述第二颌位关系作为新的第一颌位关系并重复执行步骤三和步骤四;若第二颌位关系与第一颌位关系一致,确定第二颌位关系为治疗颌位。

权利要求 :

1.一种数字化功能咬合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获取患者的口腔数据并基于口腔数据制作牙床平衡器;

步骤二、患者佩戴牙床平衡器后进行去咀嚼肌程序化运动,获取第一颌位关系;

步骤三、将第一颌位关系转移至虚拟颌架内,并基于第一颌位关系设计制作义齿型牙合垫;

步骤四、患者佩戴义齿型牙合垫一段时间后重新进行去咀嚼肌程序化运动,记录此时的第二颌位关系;

步骤五、若第二颌位关系与第一颌位关系存在偏差,则将所述第二颌位关系作为新的第一颌位关系并重复执行步骤三和步骤四;若第二颌位关系与第一颌位关系一致,确定第二颌位关系为治疗颌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化功能咬合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牙床平衡器包括上平衡器以及下平衡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化功能咬合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和步骤四中,患者在去咀嚼肌程序化运动过程中放松咀嚼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化功能咬合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记忆件获取第一颌位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化功能咬合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口腔数据包括患者牙齿数据、面弓数据以及牙齿咬合关系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化功能咬合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五中,第二颌位关系转移到虚拟颌架上,在虚拟颌架上比对第二颌位关系和第一颌位关系的偏差。

7.一种修复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获取患者的治疗颌位,所述治疗颌位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口颌系统稳定的数字化功能咬合重建方法获得;

b、基于治疗颌位对患者的上颌或下颌牙齿进行一次预备,并在一次预备过程中预留两颗中切牙和两颗第一磨牙或第二磨牙,随后进行全牙列扫描,得到第一备牙数据;

c、对步骤b中预留的两颗中切牙和两颗第一磨牙或第二磨牙进行预备,并再次进行全牙列扫描,得到第二备牙数据,治疗颌位、第一备牙数据和第二备牙数据融合得到当前牙颌的牙颌备牙数据;

d、将牙颌备牙数据导入虚拟颌架,并数字化设计临时牙以及最终修复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修复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患者的对颌牙齿重复步骤b和步骤c。

说明书 :

数字化功能咬合重建及修复体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数字化功能咬合重建及修复体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咬合重建是一种口腔领域的特殊修复,其是指用修复方法对牙列的咬合状态进行改造和重新建立,多用于对牙列重度磨耗的修复治疗,咬合重建包括全牙弓牙合面的再造、
颌位的改正、恢复合适的垂直距离以及重新建立正常的牙合关系,使之与颞颌关节及咀嚼
肌的功能协调一致,从而消除因牙合异常而引起的口颌系统紊乱,使口颌系统恢复正常的
生理功能。
[0003] 在咬合重建的治疗过程中不仅要恢复牙列的形态和美观,还要使重建的咬合关系与口颌系统的功能相协调;其诊断治疗需要的知识面广,治疗过程的步骤多;即使对有相当
经验的医师而言难度也很大。要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需要全面系统地分析临床信息,制定
周密的治疗计划并精准地实施。且在整个咬合重建的治疗过程中,有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对
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一直困扰临床医生:一、颌位的选择;二、如何设计与口颌系统协调的
咬合关系。
[0004] 大部分临床医生都以自己的临床经验来获取颌位,颌位关系的精确度直接取决于临床医生的专业水平,若出现颌位不准的情况将直接影响效果。现有的咬合重建过程中,通
常仅通过口内扫描仪对患者颌位数据进行扫描后,直接将扫描得到的颌位数据发送至义齿
加工厂,进而基于颌位数据进行制作临时修复体以及最终修复体,但是在数据转移过程中
极为容易出现精度偏差而导致咬合接触出现问题,进而导致制备出来的修复体和实际情况
有进一步的偏差。
[0005] 另外,目前在备牙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手段是:1、采用将备牙附近的牙齿进行打磨后套置牙套的方式,这种方式会牺牲正常健康牙,且在打磨牙体过程中会给患者带来不适;
2、在打磨牙齿套置牙套的方式不足以完成治疗时,会采用种植牙的方式,这种方式具有成
本昂贵,治疗过程复杂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加颌位数据精确性、避免出现咬合重建后患者不适的基于口颌系统稳定的数字化功能咬合重建方法,同时本方案在获取精准的颌位关系后利
用多次备牙的方式完成数字化备牙。
[0007]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字化功能咬合重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 步骤一、获取患者的口腔数据并基于口腔数据制作牙床平衡器;
[0009] 步骤二、患者佩戴牙床平衡器后进行去咀嚼肌程序化运动,获取第一颌位关系;
[0010] 步骤三、将第一颌位关系转移至虚拟颌架内,并基于第一颌位关系设计制作义齿型牙合垫;
[0011] 步骤四、患者佩戴义齿型牙合垫一段时间后重新进行去咀嚼肌程序化运动,记录此时的第二颌位关系;
[0012] 步骤五、若第二颌位关系与第一颌位关系存在偏差,则将所述第二颌位关系作为新的第一颌位关系并重复执行步骤三和步骤四;若第二颌位关系与第一颌位关系一致,确
定第二颌位关系为治疗颌位。
[0013] 进一步的,牙床平衡器包括上平衡器以及下平衡器。
[0014] 进一步的,在步骤二和步骤四中,患者在去咀嚼肌程序化运动过程中放松咀嚼肌。
[0015] 进一步的,通过记忆件获取第一颌位关系。
[0016] 进一步的,口腔数据包括患者牙齿数据、面弓数据以及牙齿咬合关系数据。
[0017] 进一步的,在步骤五中,第二颌位关系转移到虚拟颌架上,在虚拟颌架上比对第二颌位关系和第一颌位关系的偏差。
[0018]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修复体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 a、获取患者的治疗颌位;
[0020] b、基于治疗颌位对患者的上颌或下颌牙齿进行一次预备,并在一次预备过程中预留两颗中切牙和两颗第一磨牙或第二磨牙,随后进行全牙列扫描,得到第一备牙数据;
[0021] c、对步骤b中预留的两颗中切牙和两颗第一磨牙或第二磨牙进行预备,并再次进行全牙列扫描,得到第二备牙数据,治疗颌位、第一备牙数据和第二备牙数据融合得到当前
牙颌的牙颌备牙数据。
[0022] 进一步的,对患者的对颌牙齿重复步骤b和步骤c。
[0023] 进一步的,还包括以下步骤:
[0024] d、将牙颌备牙数据导入虚拟颌架,并数字化设计临时牙以及最终修复体。
[0025] 进一步的,根据基于口颌系统稳定的数字化功能咬合重建方法获取患者的治疗颌位。
[002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7] 本方案采用“试错‑调整”的方式在咬合重建中寻找健康、功能良好且长期稳定的颌位来重建咬合。本方案在获取患者的初次颌位后设计临时的义齿型牙合垫,让患者佩戴
义齿型牙合垫后重复做去咀嚼程序化运动获取患者放松状态下的真实颌位关系,基于真实
颌位关系对初次颌位进行调整,进而可在不断地试错和调整过程中得到更加符合真实颌位
关系的修复体;且由于本方案是在数字虚拟颌架上进行试错操作,也可极大程度地降低了
修复成本。
[0028] 具体的,通过牙床平衡器配合去咀嚼肌程序化运动,可以有效的去除患者面部肌肉痉挛、牙齿运动干扰等问题,进而获取理想的生理功能颌位,增加患者颌位关系的生理稳
定性,以保证导入虚拟颌架以及后续基于颌位关系进行处理时的操作准确性;同时在确定
最终治疗颌位前,首先制作义齿型牙合垫,并利用义齿型牙合垫检测患者去咀嚼肌程序化
运动过程中的症状反馈,来确定患者在当前记录的颌位关系基础上制作的牙合垫是否合
适,可以有效的检测当前颌位关系与患者的匹配程度,进而保证依据当前颌位关系制作的
最终修复体可以适合患者的口内情况,避免最终修复体与患者不匹配而导致的咬合重建后
患者出现咬合、肌肉以及关节等不适的问题。
[0029] 同时,本方案还采用了独创的多次备牙方式来实现备牙,可以有效的增加备牙过程中的准确性,并减少对其余健康牙的损伤程度。

附图说明

[0030]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0031] 图2是本发明相邻两次去咀嚼肌程序运动后的颌位关系对比图。
[0032] 图3是本发明备牙前的示意图。
[0033] 图4是本发明进行一次备牙后的示意图。
[0034] 图5是本发明进行二次备牙后的示意图。
[0035] 图6是本发明临时牙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
范围。
[0037]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
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
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8]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0039] 如图1‑6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口颌系统稳定的数字化功能咬合重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0] 步骤一、获取患者的口腔数据并基于口腔数据制作牙床平衡器;
[0041] 步骤二、患者佩戴牙床平衡器后进行去咀嚼肌程序化运动,获取第一颌位关系;
[0042] 步骤三、将第一颌位关系转移至虚拟颌架内,并基于第一颌位关系设计制作义齿型牙合垫;
[0043] 步骤四、患者佩戴义齿型牙合垫一段时间后重新进行去咀嚼肌程序化运动,记录此时的第二颌位关系;
[0044] 步骤五、若第二颌位关系与第一颌位关系存在偏差,则将所述第二颌位关系作为新的第一颌位关系并重复执行步骤三和步骤四;若第二颌位关系与第一颌位关系一致,确
定第二颌位关系为治疗颌位。
[0045] 其中,牙床平衡器包括上平衡器以及下平衡器,且上平衡器与下平衡器通过连杆相连;在步骤二和步骤四中,患者在去咀嚼肌程序化运动过程中放松咀嚼肌;在步骤五中,
第二颌位关系转移到虚拟颌架上,在虚拟颌架上比对第二颌位关系和第一颌位关系的偏
差。
[0046] 特别的,上平衡器用于固定患者上颌牙齿的颌位位置,下平衡器用于固定患者下颌牙齿的颌位位置,并通过连接对上平衡器以及下平衡器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支撑,进而
保证患者上颌牙齿与下颌牙齿之间的相对位置足够稳定和准确;同时通过去咀嚼肌程序化
运动的方式,来帮助患者进行咀嚼肌的放松,以避免咀嚼肌痉挛导致的颌位关系不准确的
问题。
[0047] 通过牙床平衡器配合去咀嚼肌程序化运动,可以有效的去除患者面部肌肉痉挛、牙齿运动干扰等问题,进而获取理想的生理功能颌位,增加患者颌位关系的生理稳定性,以
保证导入虚拟颌架以及后续基于颌位关系进行处理时的操作准确性;同时在确定最终治疗
颌位前,首先制作义齿型牙合垫,并利用义齿型牙合垫检测患者去咀嚼肌程序化运动过程
中的症状反馈,来确定患者在当前记录的颌位关系基础上制作的牙合垫是否合适,可以有
效的检测当前颌位关系与患者的匹配程度,进而保证依据当前颌位关系制作的最终修复体
可以适合患者的口内情况,避免最终修复体与患者不匹配而导致的咬合重建后患者出现咬
合、肌肉以及关节等不适的问题。
[0048] 本方案可在获取患者现有牙齿数据、面弓数据以及牙齿咬合关系数据,利用吉儿巴赫设计软件EXOcad设计出牙床平衡器并进行制作,该牙床平衡器优选采用专利
“ZL201220617169.8”中的技术方案,随后在患者佩戴牙床平衡器进行第一去咀嚼肌程序化
运动中,去咀嚼肌程序化运动过程中如专利“ZL201910317288.8”所述。
[0049] 特别的,义齿型牙合垫制作完成后,直接固定在患者未备牙的牙齿上,并通过义齿型牙合垫临时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下颌位置以及咬合平衡等,并通过患者佩戴义齿型牙
合垫来检测当前颌位关系下,患者是否能够恢复正常的咬合,以保证当前颌位关系可以用
于确定最终修复体。
[0050] 优选的,通过记忆件获取第一颌位关系,而口腔数据包括患者牙齿数据、面弓数据以及牙齿咬合关系数据。
[0051] 本方案中的记忆件采用咬合记录硅橡胶,使得患者上下颌之间的颌位关系可以通过咬合记录硅橡胶进行准确记录。
[0052]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方案中,患者佩戴义齿型牙合垫后,通过患者对该义齿型牙合垫的症状反馈,来感受该义齿型牙合垫对应的颌位关系是否与患者相匹配,进而增加颌位
关系的准确性,其中症状反馈包括颞下颌关节、咀嚼肌以及咀嚼功能的舒适度。
[0053] 具体的,通过不同的症状反馈,可以及时的反应处当前颌位关系下的义齿型牙合垫是否匹配患者口内环境,增加患者的舒适程度,提高最终修复体与患者的匹配程度。
[0054] 如图2所示,图中balanced1代表的是第一颌位关系中特定平衡点所在位置,balanced2代表的是第二颌位关系中该特定平衡点所在位置,可以清楚地看到balanced1和
balanced2存在明显的偏差,该偏差的原因在于患者每次进行去咀嚼肌程序化后咀嚼肌的
放松程度有差异,而本方案通过纠错的过程可修正偏差,以得到更符合患者真实颌位关系
的治疗颌位。
[0055] 值得说明的是,本方案独创性地在获取治疗颌位步骤中引入了义齿型牙合垫,进而实现在步骤五中通过不断的试错和调整得到了更加符合患者真实咬合关系的治疗颌位。
[0056] 本方案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口颌系统稳定的修复体制备。
[0057] 如图3‑5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口颌系统稳定的修复体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0058] a、获取患者的治疗颌位;
[0059] b、基于治疗颌位对患者的上颌或下颌牙齿进行一次预备,并在一次预备过程中预留两颗中切牙1和两颗第一磨牙2或第二磨牙3,随后进行全牙列扫描,得到第一备牙数据;
[0060] b、对步骤a中预留的两颗中切牙1和两颗第一磨牙2或第二磨牙3进行预备,并再次进行全牙列扫描;
[0061] c、对步骤b中预留的两颗中切牙和两颗第一磨牙或第二磨牙进行预备,并再次进行全牙列扫描,得到第二备牙数据,利用exocad设计软件将治疗颌位、第一备牙数据和第二
备牙数据融合得到当前牙颌的牙颌备牙数据;
[0062] d、将牙颌备牙数据导入虚拟颌架,并数字化设计临时牙以及最终修复体。
[0063] 特别的,若对颌牙齿需要备牙,则针对患者的对颌牙齿重复步骤b和步骤c;使得上下颌可以同时进行精准的备牙操作。
[0064] 其中,在一次预备时预留中切牙、第一磨牙或第二磨牙,使得二次预备时,第一磨牙‑中切牙‑第一磨牙或第二磨牙‑中切牙‑第二磨牙形成三角形定位,由于对患者牙齿进行
预备时,需要摘除义齿型牙合垫,而一旦摘除义齿型牙合垫则可以出现患者颌位关系变化
的情况,因此二次预备时通过三角形定位的方式增加颌位关系的稳定性。
[0065] 具体的,如图3到图5所示,图3是未进行备牙的备牙数据示意图,图4表示一次备牙后的备牙数据示意图,图5表示二次备牙后的备牙数据示意图。
[0066] 具体的,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一次性完成所有备牙过程中的方式,四次备牙法可以更加清楚的对患者全牙列不同位置的牙齿进行扫描数据,提高后续导入虚拟颌架时患者牙
齿数据的准确性。
[0067] 在获取了当前牙颌的牙颌备牙数据后,本方案可在虚拟颌架上进行临时牙以及修复体的设计,如图6所示可以看到利用本方案设计的修复体不需要对周边牙体进行切割,在
不破坏其他牙体的前提下完成临时牙的制作。
[0068] 其中,步骤a中患者的治疗颌位是根据基于口颌系统稳定的数字化功能咬合重建方法获取的。
[0069] 优选的,通过口内扫描仪获取患者现有牙齿数据、面弓数据以及牙齿咬合关系数据,并通过口内扫描仪扫描记忆件将颌位关系转移至虚拟颌架内。
[0070]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
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