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拉索张拉实现撑杆垂直度控制的控制结构及控制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0148366.8

文献号 : CN11462272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文涛王永生韩正虎周胜利王宏浩陈俊吴益稳

申请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摘要 :

通过拉索张拉实现撑杆垂直度控制的控制结构及控制方法,涉及建筑施工领域,通过拉索张拉实现撑杆垂直度控制的控制结构,包括位于上部的张弦桁架、位于下部的拉索及间隔支撑在张弦桁架和拉索之间的一排撑杆。拉索上标记有一排索夹定位点,索夹对应连接在拉索上索夹定位点处,索夹与撑杆一一对应;撑杆的顶端与张弦桁架连接,撑杆的底端与对应的索夹固定连接。拉索的两端设有拉索索头,拉索索头的外壁螺纹套接有拉索索头螺母,拉索索头的外端口内螺纹插接有螺纹穿心杆,螺纹穿心杆的外壁中部焊接有顶圈。拉索的两端穿接在铸钢件内,拉索索头的内端部活动插接在铸钢件的穿出端口内。本发明解决撑杆垂直度无法快速、精确调控的问题。

权利要求 :

1.通过拉索张拉实现撑杆垂直度控制的控制结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拉索张拉实现撑杆垂直度控制的控制结构;

通过拉索张拉实现撑杆垂直度控制的控制结构包括位于上部的张弦桁架(1)、位于下部的拉索(2)及间隔支撑在张弦桁架(1)和拉索(2)之间的一排撑杆(3);

拉索(2)上标记有一排索夹定位点,索夹(4)对应连接在拉索(2)上索夹定位点处,索夹(4)与撑杆(3)一一对应;撑杆(3)的顶端与张弦桁架(1)连接,撑杆(3)的底端与对应的索夹(4)固定连接;

拉索(2)的两端设有拉索索头(9),拉索索头(9)的外壁螺纹套接有拉索索头螺母(14),拉索索头(9)的外端口内螺纹插接有螺纹穿心杆(15),螺纹穿心杆(15)的外壁中部焊接有顶圈(19);

拉索(2)的两端穿接在铸钢件(13)内,拉索索头(9)的内端部活动插接在铸钢件(13)的穿出端口内,拉索索头螺母(14)卡合在铸钢件(13)的穿出端口外;

螺纹穿心杆(15)的内端部外壁活动套接有撑筒(12),撑筒(12)的内端口扣合在铸钢件(13)的穿出端口;

螺纹穿心杆(15)上固定套接有牵引千斤顶(5),牵引千斤顶(5)设置在撑筒(12)和顶圈(19)之间,牵引千斤顶(5)的后端面顶在撑筒(12)的外端口上,牵引千斤顶(5)的顶升端顶在顶圈(19)上;

张弦桁架(1)的两侧通过间隔设置的一排钢立柱(7)支撑;铸钢件(13)设置在钢立柱(7)顶面,并铸钢件(13)的外壁上部与张弦桁架(1)焊接;

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通过Midas有限元分析软件根据设计图纸建立控制结构模型;

步骤二,赋予控制结构模型初始数据:

赋予控制结构模型节点连接形式:A,赋予张弦桁架钢构之间全部为刚接;

B,赋予撑杆和拉索之间为铰接;

赋予控制结构模型边界条件:A,赋予钢立柱底端为全固接约束;B,赋予张弦桁架和钢立柱之间的支座为竖向位移约束;

赋予加载荷载:A,赋予拉索预应力:赋予拉索初始预应力,然后调整预应力,最终确认预应力;B,赋予永久结构自重;

步骤三,根据施工工况分阶段计算拉索在每个工况下的拉力值;

步骤四,根据累计同步滑移施工工序确定拉索张拉顺序,根据张拉顺序确定张拉工况,对每一步张拉工况计算拉索的索力值及张弦桁架下挠值;

步骤五,根据△L=FL/EA公式,计算每一根牵引钢绞线的伸长值,其中F拉索拉力、L拉索长、E预应力筋的截面积、A钢束截面积;

步骤六,提取软件中永久结构受力状态下每根撑杆在拉索上的位置;将位置信息和每根拉索的索力值提供给拉索生产单位;

步骤七,拉索生产单位在20摄氏度环境内生产对应索力值情况下的拉索,并在拉索上对应每根撑杆的位置做好索夹的中点及边线的标识线;在拉索上标记索夹位置时,对于不可调的拉索,应将拉索的索长制作误差根据每段索段长度按比例分配至各索段上;对于一端可调的拉索,应将拉索索长制作误差累积至调节端;对于两端可调的拉索,应将拉索索长制作误差根据各端调节量按比例累积至调节端;

步骤八,施工现场严格按照拉索标记索夹位置剥开拉索保护层,安装索夹,并将高强螺栓拧紧至设计预紧力;将索夹通过夹板夹住,高强螺栓(18)穿过竖向螺栓孔进行初拧,初拧按照斜对角交叉顺序进行,初拧扭矩用终拧扭矩的30~50%;高强螺栓均安装且初拧完成后,再用终拧扭矩把高强螺栓拧紧,顺序同初拧顺序;

步骤九,拉索在夹层平台(8)上展开,索夹(4)安装完成后,使用汽车吊将拉索牵引就位;

步骤十,在张弦桁架(1)两端各布置一台牵引千斤顶(5),在牵引千斤顶(5)和拉索索头(9)之间连接牵引钢绞线,牵引千斤顶(5)与铸钢件(13)之间设置撑筒(12),预先将拉索索头螺母(14)内置于撑筒(12)中,牵引钢绞线穿过拉索索头螺母(14),引申到楼面索头处,采用填芯连接到索头上;

步骤十一,拉索张拉时应逐级施加拉力,张拉程序为预紧→20%→40%→60%→80%→

100%→103%;

步骤十二,拉索张拉控制采用双控原则;两端同步张拉,以索力控制为主,跨中竖向变形做为校核;

步骤十三,拉索张拉完成后及时复核拉索撑杆垂直度,当撑杆的垂直度超过设计允许值时及时与设计单位反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拉索张拉实现撑杆垂直度控制的控制结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索夹(4)整体呈球状,包括上、下扣合的一对夹片,一对夹片通过竖向设置的高强螺栓(18)穿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过拉索张拉实现撑杆垂直度控制的控制结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单个夹片呈半球状、且一对侧切为竖直平面;夹片的水平底面开有贯通的半圆形穿槽,夹片的半球面上环向间隔开有螺栓固定槽(4.1),对应螺栓固定槽位置开有竖向螺栓孔(4.2);

一对夹片的半圆形穿槽对应扣合、形成圆形拉索穿槽(4.3);

一对夹片的竖向螺栓孔对应,并高强螺栓(18)贯穿在对应的竖向螺栓孔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过拉索张拉实现撑杆垂直度控制的控制结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拉索(2)穿接在索夹(4)的圆形拉索穿槽(4.3)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拉索张拉实现撑杆垂直度控制的控制结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撑杆(3)的底端焊接有锚杯(16),索夹(4)通过十字挡板(17)限制在锚杯(16)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过拉索张拉实现撑杆垂直度控制的控制结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十字挡板(17)焊接在锚杯(16)的内壁上部,十字挡板(17)的底沿开有圆弧形卡口,圆弧形卡口契合卡合在索夹(4)上部、并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拉索张拉实现撑杆垂直度控制的控制结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撑杆(3)的顶端焊接有下连接耳板(20);

张弦桁架(1)的外壁底部焊接有上连接耳板(10);

上、下连接耳板对接、并通过锚栓紧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拉索张拉实现撑杆垂直度控制的控制结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张弦桁架(1)的拱顶位置通过一排格构支撑架(6)支撑;

格构支撑架(6)的底端通过预埋件连接在混凝土底座(11)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拉索张拉实现撑杆垂直度控制的控制结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张弦桁架(1)的下方满设有夹层平台(8)。

说明书 :

通过拉索张拉实现撑杆垂直度控制的控制结构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通过拉索张拉实现撑杆垂直度控制的控制结构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桁架结构施工中,需要对撑杆的垂直度进行控制,传统撑杆垂直度控制方式为:
[0003] 1、在胎架上进行一次张拉;张弦桁架矢高比较高,导致地面拼装胎架也比较高,存在倾覆风险,安全风险大;且桁架整体重量重,需要多台大型履带吊协同工作,施工效率低。
[0004] 2、预应力张拉分2次完成,第1次张拉在拼装胎架上,第2次张拉在温度缝间的所有张弦桁架及檩条和支撑拼装成整体后实施;因为二次张拉阶段由于结构已形成空间整体,对某一榀张弦桁架张拉时,对相邻张弦桁架的索力、控制点位移有明显影响,难以精确控制撑杆垂直度。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通过拉索张拉实现撑杆垂直度控制的控制结构及控制方法,解决撑杆垂直度无法快速、精确调控的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 通过拉索张拉实现撑杆垂直度控制的控制结构,包括位于上部的张弦桁架、位于下部的拉索及间隔支撑在张弦桁架和拉索之间的一排撑杆。
[0008] 拉索上标记有一排索夹定位点,索夹对应连接在拉索上索夹定位点处,索夹与撑杆一一对应;撑杆的顶端与张弦桁架连接,撑杆的底端与对应的索夹固定连接。
[0009] 拉索的两端设有拉索索头,拉索索头的外壁螺纹套接有拉索索头螺母,拉索索头的外端口内螺纹插接有螺纹穿心杆,螺纹穿心杆的外壁中部焊接有顶圈。
[0010] 拉索的两端穿接在铸钢件内,拉索索头的内端部活动插接在铸钢件的穿出端口内,拉索索头螺母卡合在铸钢件的穿出端口外。
[0011] 螺纹穿心杆的内端部外壁活动套接有撑筒,撑筒的内端口扣合在铸钢件的穿出端口。
[0012] 螺纹穿心杆上固定套接有牵引千斤顶,牵引千斤顶设置在撑筒和顶圈之间,牵引千斤顶的后端面顶在撑筒的外端口上,牵引千斤顶的顶升端顶在顶圈上。
[0013] 张弦桁架的两侧通过间隔设置的一排钢立柱支撑;铸钢件设置在钢立柱顶面,并铸钢件的外壁上部与张弦桁架焊接。
[0014]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索夹整体呈球状,包括上、下扣合的一对夹片,一对夹片通过竖向设置的高强螺栓穿接。
[0015]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单个夹片呈半球状、且一对侧切为竖直平面;夹片的水平底面开有贯通的半圆形穿槽,夹片的半球面上环向间隔开有螺栓固定槽,对应螺栓固定槽位置开有竖向螺栓孔。
[0016] 一对夹片的半圆形穿槽对应扣合、形成圆形拉索穿槽。
[0017] 一对夹片的竖向螺栓孔对应,并高强螺栓贯穿在对应的竖向螺栓孔之间。
[0018]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拉索穿接在索夹的圆形拉索穿槽内。
[0019]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撑杆的底端焊接有锚杯,索夹通过十字挡板限制在锚杯内。
[0020]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十字挡板焊接在锚杯的内壁上部,十字挡板的底沿开有圆弧形卡口,圆弧形卡口契合卡合在索夹上部、并焊接。
[0021]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撑杆的顶端焊接有下连接耳板。
[0022] 张弦桁架的外壁底部焊接有上连接耳板。
[0023] 上、下连接耳板对接、并通过锚栓紧固。
[0024]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张弦桁架的拱顶位置通过一排格构支撑架支撑。
[0025] 格构支撑架的底端通过预埋件连接在混凝土底座上。
[0026]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张弦桁架的下方满设有夹层平台。
[0027] 所述的通过拉索张拉实现撑杆垂直度控制的控制结构的控制方法,步骤为:步骤一,通过Midas有限元分析软件根据设计图纸建立控制结构模型。
[0028] 步骤二,赋予控制结构模型初始数据:
[0029] 赋予控制结构模型节点连接形式:A,赋予张弦桁架钢构之间全部为刚接;
[0030] B,赋予撑杆和拉索之间为铰接。
[0031] 赋予控制结构模型边界条件:A,赋予钢立柱底端为全固接约束;B,赋予张弦桁架和钢立柱之间的支座为竖向位移约束。
[0032] 赋予加载荷载:A,赋予拉索预应力:赋予拉索初始预应力,然后调整预应力,最终确认预应力;B,赋予永久结构自重。
[0033] 步骤三,根据施工工况分阶段计算拉索在每个工况下的拉力值。
[0034] 步骤四,根据累计同步滑移施工工序确定拉索张拉顺序,根据张拉顺序确定张拉工况,对每一步张拉工况计算拉索的索力值及张弦桁架下挠值。
[0035] 步骤五,根据△L=FL/EA公式,计算每一根牵引钢绞线的伸长值,其中F拉索拉力、L拉索长、E预应力筋的截面积、A钢束截面积。
[0036] 步骤六,提取软件中永久结构受力状态下每根撑杆在拉索上的位置;将位置信息和每根拉索的索力值提供给拉索生产单位。
[0037] 步骤七,拉索生产单位在20摄氏度环境内生产对应索力值情况下的拉索,并在拉索上对应每根撑杆的位置做好索夹的中点及边线的标识线;在拉索上标记索夹位置时,对于不可调的拉索,应将拉索的索长制作误差根据每段索段长度按比例分配至各索段上;对于一端可调的拉索,应将拉索索长制作误差累积至调节端;对于两端可调的拉索,应将拉索索长制作误差根据各端调节量按比例累积至调节端。
[0038] 步骤八,施工现场严格按照拉索标记索夹位置剥开拉索保护层,安装索夹,并将高强螺栓拧紧至设计预紧力;将索夹通过夹板夹住,高强螺栓穿过竖向螺栓孔进行初拧,初拧按照斜对角交叉顺序进行,初拧扭矩用终拧扭矩的30~50%;高强螺栓均安装且初拧完成后,再用终拧扭矩把高强螺栓拧紧,顺序同初拧顺序。
[0039] 步骤九,拉索在夹层平台上展开,索夹安装完成后,使用汽车吊将拉索牵引就位。
[0040] 步骤十,在张弦桁架两端各布置一台牵引千斤顶,在牵引千斤顶和拉索索头之间连接牵引钢绞线,牵引千斤顶与铸钢件之间设置撑筒,预先将拉索索头螺母内置于撑筒中,牵引钢绞线穿过拉索索头螺母,引申到楼面索头处,采用填芯连接到索头上。
[0041] 步骤十一,拉索张拉时应逐级施加拉力,张拉程序为预紧→20%→40%→60%→80%→100%→103%。
[0042] 步骤十二,拉索张拉控制采用双控原则;两端同步张拉,以索力控制为主,跨中竖向变形做为校核。
[0043] 步骤十三,拉索张拉完成后及时复核拉索撑杆垂直度,当撑杆的垂直度超过设计允许值时及时与设计单位反馈。
[004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0045] 1,本发明通过计算提前确定撑杆在拉索上的位置,在出厂前做好标记,现场拉索两端同时张拉,控制两端伸长量,即可控制撑杆的垂直度,可避免撑杆不垂直造成张弦桁架受力与设计状态不符,带来结构隐患。
[0046] 2,本发明在张弦桁架分段累计滑移时,先向前滑移一段距离,在同一个位置安装撑杆及张拉拉索,撑杆安装与张弦桁架高空拼装可避免交叉作业,同时撑杆安装不占用张弦桁架高空拼装场地,可加快施工进度,避免交叉作业带来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47] 图1是本发明通过拉索张拉实现撑杆垂直度控制的控制结构的正立面图。
[0048] 图2是本发明通过拉索张拉实现撑杆垂直度控制的控制结构的侧立面图。
[0049] 图3是本发明图1中A部的结构连接放大图。
[0050] 图4是本发明撑杆和索夹的连接的立体图。
[0051] 图5是本发明撑杆、索夹和拉索连接的剖面图。
[0052] 图6是本发明张弦桁架和撑杆连接的正立面图。
[0053] 图7是本发明张弦桁架和撑杆连接的侧立面图。
[0054] 图8是本发明索夹和拉索连接的立面图。
[0055] 图9是本发明索夹的剖面图。
[0056] 图10是本发明格构支撑架的立面图。
[0057] 图11是本发明图10中B部的放大图。
[0058] 附图标记:1—张弦桁架、2—拉索、3—撑杆、4—索夹、5—牵引千斤顶、6—格构支撑架、7—钢立柱、8—夹层平台、9—拉索索头、10—上连接耳板、11—混凝土底座、12—撑筒、13—铸钢件、14—拉索索头螺母、15—螺纹穿心杆、16—锚杯、17—十字挡板、18—高强螺栓、19—顶圈、20—下连接耳板、
[0059] 4.1—螺栓固定槽、4.2—竖向螺栓孔、4.3—圆形拉索穿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60]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61] 参见图1至11所示,通过拉索张拉实现撑杆垂直度控制的控制结构及控制方法。
[0062] 参见图1、2所示,通过拉索张拉实现撑杆垂直度控制的控制结构,包括位于上部的张弦桁架1、位于下部的拉索2及间隔支撑在张弦桁架1和拉索2之间的一排撑杆3。
[0063] 参见图3‑8所示,拉索2上标记有一排索夹定位点,索夹4对应连接在拉索2上索夹定位点处,索夹4与撑杆3一一对应;撑杆3的顶端与张弦桁架1连接,撑杆3的底端与对应的索夹4固定连接。
[0064] 拉索2的两端设有拉索索头9,拉索索头9的外壁螺纹套接有拉索索头螺母14,拉索索头9的外端口内螺纹插接有螺纹穿心杆15,螺纹穿心杆15的外壁中部焊接有顶圈19。
[0065] 拉索2的两端穿接在铸钢件13内,拉索索头9的内端部活动插接在铸钢件13的穿出端口内,拉索索头螺母14卡合在铸钢件13的穿出端口外。
[0066] 螺纹穿心杆15的内端部外壁活动套接有撑筒12,撑筒12的内端口扣合在铸钢件13的穿出端口。
[0067] 螺纹穿心杆15上固定套接有牵引千斤顶5,牵引千斤顶5设置在撑筒12和顶圈19之间,牵引千斤顶5的后端面顶在撑筒12的外端口上,牵引千斤顶5的顶升端顶在顶圈19上。
[0068] 牵引千斤顶5中部有穿孔,活动穿接在拉索2上。
[0069] 张弦桁架1的两侧通过间隔设置的一排钢立柱7支撑;铸钢件13设置在钢立柱7顶面,并铸钢件13的外壁上部与张弦桁架1焊接。
[0070] 参见图4、8、9所示,索夹4整体呈球状,包括上、下扣合的一对夹片,一对夹片通过竖向设置的高强螺栓18穿接。
[0071] 单个夹片呈半球状、且一对侧切为竖直平面;夹片的水平底面开有贯通的半圆形穿槽,夹片的半球面上环向间隔开有螺栓固定槽4.1,对应螺栓固定槽位置开有竖向螺栓孔4.2。
[0072] 一对夹片的半圆形穿槽对应扣合、形成圆形拉索穿槽4.3。
[0073] 一对夹片的竖向螺栓孔对应,并高强螺栓18贯穿在对应的竖向螺栓孔之间。
[0074] 拉索2穿接在索夹4的圆形拉索穿槽4.3内。
[0075] 撑杆3的底端焊接有锚杯16,索夹4通过十字挡板17限制在锚杯16内。
[0076] 十字挡板17焊接在锚杯16的内壁上部,十字挡板17的底沿开有圆弧形卡口,圆弧形卡口契合卡合在索夹4上部、并焊接。
[0077] 撑杆3的顶端焊接有下连接耳板20。
[0078] 张弦桁架1的外壁底部焊接有上连接耳板10。
[0079] 上、下连接耳板对接、并通过锚栓紧固。
[0080] 参见图10、11所示,张弦桁架1的拱顶位置通过一排格构支撑架6支撑。
[0081] 格构支撑架6的底端通过预埋件连接在混凝土底座11上。
[0082] 张弦桁架1的下方满设有夹层平台8。
[0083] 本发明的优点是在张弦桁架分段累计滑移时,先向前滑移一段距离,在同一个位置安装撑杆及张拉拉索,撑杆安装与张弦桁架高空拼装可避免交叉作业,同时撑杆安装不占用张弦桁架高空拼装场地,可加快施工进度,避免交叉作业带来的安全隐患。
[0084] 本发明通过计算提前确定撑杆在拉索上的位置,在出厂前做好标记,现场拉索两端同时张拉,控制两端伸长量,即可控制撑杆的垂直度,可避免撑杆不垂直造成张弦桁架受力与设计状态不符,带来结构隐患。
[0085]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中—张弦桁架张拉会对周围桁架撑杆垂直度造成影响,导致无法精确控制撑杆垂直度的问题。
[0086] 拉索2牵拉过程:启动牵引千斤顶5,通过牵引千斤顶5顶升螺纹穿心杆15上的顶圈19,带动螺纹穿心杆15向外拉伸,进行带动拉索2向外拉伸,拉索2向外拉伸一定长度后,牵引千斤顶5停止牵拉;向上推开撑筒12,露出挡在撑筒12内的拉索索头螺母14;此时,拉索索头9的内端部与铸钢件13的外端面之间出现间距,转动拉索索头9上的拉索索头螺母14,至拉索索头螺母14再次顶在铸钢件13的外端面上;然后将撑筒12复位,至撑筒12顶在铸钢件
13外端面上完成一次拉索牵拉;重复上述步骤,至全部撑杆垂直。
[0087] 所述的通过拉索张拉实现撑杆垂直度控制的控制结构的控制方法,步骤为:
[0088] 步骤一,通过Midas有限元分析软件根据设计图纸建立控制结构模型。
[0089] 步骤二,赋予控制结构模型初始数据:
[0090] 赋予控制结构模型节点连接形式:A,赋予张弦桁架钢构之间全部为刚接;
[0091] B,赋予撑杆和拉索之间为铰接。
[0092] 赋予控制结构模型边界条件:A,赋予钢立柱底端为全固接约束;B,赋予张弦桁架和钢立柱之间的支座为竖向位移约束。
[0093] 赋予加载荷载:A,赋予拉索预应力:赋予拉索初始预应力,然后调整预应力,最终确认预应力;B,赋予永久结构自重。
[0094] 其中,赋予拉索预应力:根据永久结构及拉索张拉共同作用下拉索各段的平均张力值;在模型中赋予拉索初始预应力值。
[0095] 步骤三,根据施工工况分阶段计算拉索在每个工况下的拉力值。
[0096] 步骤四,根据累计同步滑移施工工序确定拉索张拉顺序,根据张拉顺序确定张拉工况,对每一步张拉工况计算拉索的索力值及张弦桁架下挠值。
[0097] 步骤五,根据△L=FL/EA公式,计算每一根牵引钢绞线的伸长值,其中F拉索拉力、L拉索长、E预应力筋的截面积、A钢束截面积。
[0098] 步骤六,提取软件中永久结构受力状态下每根撑杆在拉索上的位置;将位置信息和每根拉索的索力值提供给拉索生产单位。
[0099] 步骤七,拉索生产单位在20摄氏度环境内生产对应索力值情况下的拉索,并在拉索上对应每根撑杆的位置做好索夹的中点及边线的标识线;在拉索上标记索夹位置时,对于不可调的拉索,应将拉索的索长制作误差根据每段索段长度按比例分配至各索段上;对于一端可调的拉索,应将拉索索长制作误差累积至调节端;对于两端可调的拉索,应将拉索索长制作误差根据各端调节量按比例累积至调节端。
[0100] 步骤八,施工现场严格按照拉索标记索夹位置剥开拉索保护层,安装索夹,并将高强螺栓拧紧至设计预紧力;将索夹通过夹板夹住,高强螺栓穿过螺栓孔进行初拧,初拧按照斜对角交叉顺序进行,初拧扭矩用终拧扭矩的30~50%;螺栓均安装且初拧完成后,再用终拧扭矩把高强螺栓拧紧,顺序同初拧顺序。
[0101] 步骤九,拉索在夹层平台上展开,索夹安装完成后,使用汽车吊将拉索牵引就位。
[0102] 步骤十,在张弦桁架两端各布置一台牵引千斤顶,在牵引千斤顶和拉索索头之间连接牵引钢绞线,牵引千斤顶与铸钢件之间设置撑筒,预先将拉索锚固螺母内置于撑筒中,牵引钢绞线穿过拉索锚固螺母,引申到楼面索头处,采用填芯连接到索头上。
[0103] 步骤十一,拉索张拉时应逐级施加拉力,张拉程序为预紧→20%→40%→60%→80%→100%→103%。
[0104] 步骤十二,拉索张拉控制采用双控原则;两端同步张拉,以索力控制为主,跨中竖向变形做为校核。
[0105] 步骤十三,拉索张拉完成后及时复核拉索撑杆垂直度,当撑杆的垂直度超过设计允许值时及时与设计单位反馈。
[0106] 步骤十四,每榀预应力张弦桁架在脱离短滑轨前张拉预应力,张拉完成后形成稳定体系脱离短滑轨向前累计滑移。
[0107]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108]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