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零部件表面缺陷检测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0372563.8

文献号 : CN11462424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陈利王迅王平王军龙胡晓彤

申请人 : 南通新韦纳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零部件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台,所述检测台的上端表面安装有旋转平台,当零部件的整体尺寸大于定位吸盘的上端口尺寸而小于转盘的半径大小时,可直接通过定位吸盘对零部件进行吸附定位,且利用呈圆形阵列设置的多组定位吸盘,可对多个零部件进行吸附固定,方便光学检测机对多个零部件的连贯性检测,以此提高零部件的检测效率;当零部件的整体尺寸大小大于转盘的半径大小时,可通过四个定位吸盘连同升降杆一起对零部件提供多点吸附定位,通过上述操作,可有效结合零部件的具体尺寸大小,对零部件进行稳固支撑与固定。

权利要求 :

1.一种汽车零部件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台(1)的上端表面安装有旋转平台(2),所述旋转平台(2)的上端表面呈圆形阵列安装有支撑机构(3),所述检测台(1)表面靠近后侧安装有检测支架(4),所述检测支架(4)的上端安装有光学检测机(5),所述检测台(1)的上端表面边侧安装有LED灯带(6);

所述旋转平台(2)包括转盘(21),所述转盘(21)的上端表面呈圆形阵列开设有第一卡槽(22),所述转盘(21)的上端表面且位于第一卡槽(22)的内侧中部开设有第二卡槽(23),所述转盘(21)的上端表面中部安装有一号轴承(24);

所述支撑机构(3)包括定位吸盘(31),所述定位吸盘(31)的表面靠近下端安装有二号轴承(32),所述二号轴承(32)的外侧安装有环形板(33),所述环形板(33)的上端安装有缓冲机构(35);

所述环形板(33)的上端表面呈圆形阵列安装有定位杆(34),所述定位杆(34)的上端安装有钢圈(36),所述缓冲机构(35)的上端安装有支撑杆架(37),所述缓冲机构(35)包括第一弯杆(351),所述第一弯杆(351)的对侧面安装有第二弯杆(352),所述第一弯杆(351)和第二弯杆(352)之间靠近上端固定连接有对接套(353);

所述第一弯杆(351)的下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杆(354),所述对接套(353)的下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定位套(355),所述对接套(353)的内部为中空设置,所述钢圈(36)通过定位套(355)与对接套(353)组合安装,所述第一弯杆(351)通过对接套(353)和底杆(354)配合与第二弯杆(352)对称安装;

所述支撑杆架(37)包括小球(371),所述小球(371)的表面靠近下端连接有活动插杆(372),所述活动插杆(372)的下端表面中间位置开设有内腔(373),所述内腔(373)的内侧安装有螺旋弹簧(374),所述活动插杆(372)通过对接套(353)与钢圈(36)相对应配合;

所述螺旋弹簧(374)通过活动插杆(372)和对接套(353)配合与钢圈(36)弹动连接,所述螺旋弹簧(374)通过内腔(373)与活动插杆(372)相固定连接,所述底杆(354)通过定位杆(34)与环形板(33)插放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零部件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轴承(24)的内侧安装有升降杆(25),所述升降杆(25)的下端与转盘(21)组合安装,所述转盘(21)通过一号轴承(24)与检测台(1)旋转安装,所述定位吸盘(31)通过二号轴承(32)和第二卡槽(23)配合与转盘(21)旋转安装,所述环形板(33)通过第一卡槽(22)与转盘(21)嵌合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零部件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支架(4)包括立柱(41),所述立柱(41)的前端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内套筒(42),所述内套筒(42)的上端安装有盖帽(43),所述内套筒(42)的内侧中间位置安装有伸缩杆(44),所述立柱(41)的前端表面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活动灯带(4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零部件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灯带(45)的后端表面固定连接有伸缩拉杆(46),所述立柱(41)与检测台(1)相固定连接,所述内套筒(42)与立柱(41)嵌合安装,所述盖帽(43)与内套筒(42)插放安装,所述伸缩拉杆(46)的后端与立柱(41)相连接,所述活动灯带(45)通过伸缩拉杆(46)与立柱(41)活动安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零部件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检测机(5)包括光学检测探头(51),所述光学检测探头(51)的上端表面连接有鹅颈管(52),所述鹅颈管(52)的后端与伸缩杆(44)的上端相连接,所述鹅颈管(52)通过伸缩杆(44)与内套筒(42)升降安装。

说明书 :

一种汽车零部件表面缺陷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汽车零部件表面缺陷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新能源汽车在生产时,需要若干个零部件进行组装才能组装拼接成一辆新能源汽车,而部分零件在生产时是通过铸造成型,而在大批量铸造生产过程中,由于模具表面以及在铸造过程中产生的颗粒附着在零件表面,会使成型后的零件表面产生一些凸起物,这些零件表面的凸起物在安装使用过程中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后果,因此在零件铸造生产成型后,需要对零件的表面进行检测。
[0003] 现有的汽车零部件表面缺陷检测装置无法提高零部件的检测效率,无法结合零部件的具体尺寸大小,对零部件进行稳固支撑与固定,无法扩展光学检测探头的灵活探查范围,对零部件表面缺陷检测存在遗漏,无法改变零部件与光学检测探头之间的朝向角度,无法为支撑机构提供防过载保护,被固定安装的零部件对外力不具备一定的缓冲抵抗能力。

发明内容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零部件表面缺陷检测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汽车零部件表面缺陷检测装置无法提高零部件的检测效率,无法结合零部件的具体尺寸大小,对零部件进行稳固支撑与固定,无法扩展光学检测探头的灵活探查范围,对零部件表面缺陷检测存在遗漏,无法改变零部件与光学检测探头之间的朝向角度,无法为支撑机构提供防过载保护,被固定安装的零部件对外力不具备一定的缓冲抵抗能力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汽车零部件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台,所述检测台的上端表面安装有旋转平台,所述旋转平台的上端表面呈圆形阵列安装有支撑机构,所述检测台表面靠近后侧安装有检测支架,所述检测支架的上端安装有光学检测机,所述检测台的上端表面边侧安装有LED灯带;
[0006] 所述旋转平台包括转盘,所述转盘的上端表面呈圆形阵列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转盘的上端表面且位于第一卡槽的内侧中部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转盘的上端表面中部安装有一号轴承;
[0007]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定位吸盘,所述定位吸盘的表面靠近下端安装有二号轴承,所述二号轴承的外侧安装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的上端安装有缓冲机构。
[0008] 优选的,所述一号轴承的内侧安装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下端与转盘组合安装,所述转盘通过一号轴承与检测台旋转安装,所述定位吸盘通过二号轴承和第二卡槽配合与转盘旋转安装,所述环形板通过第一卡槽与转盘嵌合安装。
[0009] 优选的,所述环形板的上端表面呈圆形阵列安装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上端安装有钢圈,所述缓冲机构的上端安装有支撑杆架,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第一弯杆,所述第一弯杆的对侧面安装有第二弯杆,所述第一弯杆和第二弯杆之间靠近上端固定连接有对接套。
[0010] 优选的,所述第一弯杆的下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杆,所述对接套的下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定位套,所述对接套的内部为中空设置,所述钢圈通过定位套与对接套组合安装,所述第一弯杆通过对接套和底杆配合与第二弯杆对称安装。
[0011]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架包括小球,所述小球的表面靠近下端连接有活动插杆,所述活动插杆的下端表面中间位置开设有内腔,所述内腔的内侧安装有螺旋弹簧,所述活动插杆通过对接套与钢圈相对应配合,利用安装在内腔内侧的螺旋弹簧与钢圈之间的弹动连接,可有效将来自零部件的荷载进行减震与缓冲,避免质量较大的零部件压坏小球和定位吸盘。
[0012] 优选的,所述螺旋弹簧通过活动插杆和对接套配合与钢圈弹动连接,所述螺旋弹簧通过内腔与活动插杆相固定连接,所述底杆通过定位杆与环形板插放安装。
[0013] 优选的,所述检测支架包括立柱,所述立柱的前端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内套筒,所述内套筒的上端安装有盖帽,所述内套筒的内侧中间位置安装有伸缩杆,所述立柱的前端表面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活动灯带,通过收放伸缩拉杆,调节活动灯带与零部件之间的光照角度,以此降低光学检测探头对零部件表面缺陷检测的遗漏。
[0014] 优选的,所述活动灯带的后端表面固定连接有伸缩拉杆,所述立柱与检测台相固定连接,所述内套筒与立柱嵌合安装,所述盖帽与内套筒插放安装,所述伸缩拉杆的后端与立柱相连接,所述活动灯带通过伸缩拉杆与立柱活动安装。
[0015] 优选的,所述光学检测机包括光学检测探头,所述光学检测探头的上端表面连接有鹅颈管,所述鹅颈管的后端与伸缩杆的上端相连接,所述鹅颈管通过伸缩杆与内套筒升降安装,通过伸缩杆带动鹅颈管整体在内套筒内侧升降,以及控制鹅颈管的扭转朝向,可有效扩展光学检测探头的灵活探查范围。
[0016]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零部件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 1、该汽车零部件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当零部件的整体尺寸大于定位吸盘的上端口尺寸而小于转盘的半径大小时,可直接通过定位吸盘对零部件进行吸附定位,且利用呈圆形阵列设置的多组定位吸盘,可对多个零部件进行吸附固定,方便光学检测机对多个零部件的连贯性检测,以此提高零部件的检测效率;当零部件的整体尺寸大小大于转盘的半径大小时,可通过四个定位吸盘连同升降杆一起对零部件提供多点吸附定位,通过上述操作,可有效结合零部件的具体尺寸大小,对零部件进行稳固支撑与固定。
[0018] 2、该汽车零部件表面缺陷检测装置,通过对零部件表面缺陷检测时打开检测台上端边侧的LED灯带,为零部件的四周提供充足光照的同时,可同时打开立柱上的活动灯带,对零部件的表面死角进行光照补充,可通过收放伸缩拉杆,调节活动灯带与零部件之间的光照角度,以此降低光学检测探头对零部件表面缺陷检测的遗漏;其中,通过伸缩杆带动鹅颈管整体在内套筒内侧升降,以及控制鹅颈管的扭转朝向,可有效扩展光学检测探头的灵活探查范围,不受其安装角度的限制,从而实现光学检测探头对零部件各个部位的仔细检测。
[0019] 3、该汽车零部件表面缺陷检测装置,通过一号轴承将转盘与检测台旋转安装,以及经由二号轴承和第二卡槽配合使定位吸盘与转盘旋转安装,不仅实现单个定位吸盘与多个定位吸盘相互配合使用对零部件的稳固定位,还可使得被单个定位吸盘吸附安装的零部件绕二号轴承的中部旋转,方便手动旋转改变零部件的朝向角度,以便于不改变光学检测探头的探查角度,通过反向改变零部件朝向光学检测探头的角度,实现光学检测探头对零部件表面缺陷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0020] 4、该汽车零部件表面缺陷检测装置,通过定位吸盘对零部件进行吸附安装定位的同时,可利用环形板通过第一卡槽与转盘嵌合安装,经由环形板上端安装的支撑杆架为零部件的下端提供多点位支撑,避免单组安装在定位吸盘上端的零部件发生倾斜或偏转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定位吸盘对零部件的稳固保障,避免检测装置受到外力冲撞而发生零部件不慎跌落损坏的现象发生;通过第一弯杆和第二弯杆可有效将来自对接套上端的荷载通过底杆引导传递至环形板上,利用第一弯杆和第二弯杆的曲面结构,实现缓冲机构对零部件重量的分散承载和缓冲,使得安装在定位吸盘上端的零部件对外力具备一定缓冲抵抗作用。
[0021] 5、该汽车零部件表面缺陷检测装置,通过定位套将钢圈与对接套组合安装,使得小球配合定位吸盘对零部件下端进行支撑固定的同时,有效将多个缓冲机构进行共同连动,确保多个小球共同对零部件的下端提供水平点位支撑,且利用安装在内腔内侧的螺旋弹簧与钢圈之间的弹动连接,可有效将来自零部件的荷载进行减震与缓冲,避免质量较大的零部件压坏小球和定位吸盘,为支撑机构提供防过载保护。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本发明一种汽车零部件表面缺陷检测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为本发明检测支架和光学检测机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0024] 图3为本发明旋转平台和支撑机构的局部组装结构示意图;
[0025] 图4为本发明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5为本发明缓冲机构和环形板的局部组装结构示意图;
[0027] 图6为本发明支撑杆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8] 图中:1、检测台;2、旋转平台;21、转盘;22、第一卡槽;23、第二卡槽;24、一号轴承;25、升降杆;3、支撑机构;31、定位吸盘;32、二号轴承;33、环形板;34、定位杆;35、缓冲机构;
351、第一弯杆;352、第二弯杆;353、对接套;354、底杆;355、定位套;36、钢圈;37、支撑杆架;
371、小球;372、活动插杆;373、内腔;374、螺旋弹簧;4、检测支架;41、立柱;42、内套筒;43、盖帽;44、伸缩杆;45、活动灯带;46、伸缩拉杆;5、光学检测机;51、光学检测探头;52、鹅颈管;6、LED灯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0030] 实施例1
[0031]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检测台1,检测台1的上端表面安装有旋转平台2,旋转平台2的上端表面呈圆形阵列安装有支撑机构3,检测台1表面靠近后侧安装有检测支架4,检测支架4的上端安装有光学检测机5,检测台1的上端表面边侧安装有LED灯带6;旋转平台2包括转盘21,转盘21的上端表面呈圆形阵列开设有第一卡槽22,转盘21的上端表面且位于第一卡槽22的内侧中部开设有第二卡槽23,转盘21的上端表面中部安装有一号轴承24;一号轴承24的内侧安装有升降杆25,升降杆25的下端与转盘21组合安装,转盘21通过一号轴承24与检测台1旋转安装,定位吸盘31通过二号轴承32和第二卡槽23配合与转盘21旋转安装,环形板33通过第一卡槽22与转盘21嵌合安装;检测支架4包括立柱41,立柱41的前端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内套筒42,内套筒42的上端安装有盖帽43,内套筒42的内侧中间位置安装有伸缩杆44,立柱41的前端表面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活动灯带45;活动灯带45的后端表面固定连接有伸缩拉杆46,立柱41与检测台1相固定连接,内套筒42与立柱41嵌合安装,盖帽43与内套筒42插放安装,伸缩拉杆46的后端与立柱41相连接,活动灯带
45通过伸缩拉杆46与立柱41活动安装;光学检测机5包括光学检测探头51,光学检测探头51的上端表面连接有鹅颈管52,鹅颈管52的后端与伸缩杆44的上端相连接,鹅颈管52通过伸缩杆44与内套筒42升降安装。
[0032] 使用时,当零部件的整体尺寸大于定位吸盘31的上端口尺寸而小于转盘21的半径大小时,可直接通过定位吸盘31对零部件进行吸附定位,且利用呈圆形阵列设置的多组定位吸盘31,可对多个零部件进行吸附固定,方便光学检测机5对多个零部件的连贯性检测,以此提高零部件的检测效率;当零部件的整体尺寸大小大于转盘21的半径大小时,可通过四个定位吸盘31连同升降杆25一起对零部件提供多点吸附定位,通过上述操作,可有效结合零部件的具体尺寸大小,对零部件进行稳固支撑与固定;
[0033] 通过对零部件表面缺陷检测时打开检测台1上端边侧的LED灯带6,为零部件的四周提供充足光照的同时,可同时打开立柱41上的活动灯带45,对零部件的表面死角进行光照补充,可通过收放伸缩拉杆46,调节活动灯带45与零部件之间的光照角度,以此降低光学检测探头51对零部件表面缺陷检测的遗漏;其中,通过伸缩杆44带动鹅颈管52整体在内套筒42内侧升降,以及控制鹅颈管52的扭转朝向,可有效扩展光学检测探头51的灵活探查范围,不受其安装角度的限制,从而实现光学检测探头51对零部件各个部位的仔细检测;
[0034] 通过一号轴承24将转盘21与检测台1旋转安装,以及经由二号轴承32和第二卡槽23配合使定位吸盘31与转盘21旋转安装,不仅实现单个定位吸盘31与多个定位吸盘31相互配合使用对零部件的稳固定位,还可使得被单个定位吸盘31吸附安装的零部件绕二号轴承
32的中部旋转,方便手动旋转改变零部件的朝向角度,以便于不改变光学检测探头51的探查角度,通过反向改变零部件朝向光学检测探头51的角度,实现光学检测探头51对零部件表面缺陷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0035] 实施例2
[0036] 如图3‑图6所示,支撑机构3包括定位吸盘31,定位吸盘31的表面靠近下端安装有二号轴承32,二号轴承32的外侧安装有环形板33,环形板33的上端安装有缓冲机构35;环形板33的上端表面呈圆形阵列安装有定位杆34,定位杆34的上端安装有钢圈36,缓冲机构35的上端安装有支撑杆架37,缓冲机构35包括第一弯杆351,第一弯杆351的对侧面安装有第二弯杆352,第一弯杆351和第二弯杆352之间靠近上端固定连接有对接套353;第一弯杆351的下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杆354,对接套353的下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定位套355,对接套353的内部为中空设置,钢圈36通过定位套355与对接套353组合安装,第一弯杆351通过对接套353和底杆354配合与第二弯杆352对称安装;支撑杆架37包括小球371,小球371的表面靠近下端连接有活动插杆372,活动插杆372的下端表面中间位置开设有内腔373,内腔373的内侧安装有螺旋弹簧374,活动插杆372通过对接套353与钢圈36相对应配合;螺旋弹簧374通过活动插杆372和对接套353配合与钢圈36弹动连接,螺旋弹簧374通过内腔373与活动插杆
372相固定连接,底杆354通过定位杆34与环形板33插放安装。
[0037] 使用时,通过定位吸盘31对零部件进行吸附安装定位的同时,可利用环形板33通过第一卡槽22与转盘21嵌合安装,经由环形板33上端安装的支撑杆架37为零部件的下端提供多点位支撑,避免单组安装在定位吸盘31上端的零部件发生倾斜或偏转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定位吸盘31对零部件的稳固保障,避免检测装置受到外力冲撞而发生零部件不慎跌落损坏的现象发生;通过第一弯杆351和第二弯杆352可有效将来自对接套353上端的荷载通过底杆354引导传递至环形板33上,利用第一弯杆351和第二弯杆352的曲面结构,实现缓冲机构35对零部件重量的分散承载和缓冲,使得安装在定位吸盘31上端的零部件对外力具备一定缓冲抵抗作用;
[0038] 通过定位套355将钢圈36与对接套353组合安装,使得小球371配合定位吸盘31对零部件下端进行支撑固定的同时,有效将多个缓冲机构35进行共同连动,确保多个小球371共同对零部件的下端提供水平点位支撑,且利用安装在内腔373内侧的螺旋弹簧374与钢圈36之间的弹动连接,可有效将来自零部件的荷载进行减震与缓冲,避免质量较大的零部件压坏小球371和定位吸盘31,为支撑机构3提供防过载保护。
[0039]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