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高效排水系统及施工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0344299.7

文献号 : CN11463548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刘萍

申请人 : 湖北富竹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涉及市政排水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市政道路高效排水系统及施工方法,其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支管、弃流装置、过滤装置和雨水总管以及污水总管,弃流装置出水端设有出水管和弃流管,出水管与过滤装置之间设置有分流管;分流管下端分隔有强排区和集水区,分流管上分别连接有与强排区连通的强排管和与集水区连通的集水管;分流管内转动设置有分流板,分流板上开设有分流孔,分流管内设有用于使得当分流管上部水量过大时驱使分流孔对准强排区且当分流管上部水量减小时复位至分流孔对准集水区的分流控制装置。本申请具有既能实现对雨水充分利用,又能确保在暴雨或汛期时的高效排水效率的效果。

权利要求 :

1.一种市政道路高效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支管(11)、弃流装置(21)、过滤装置(22)和雨水总管(12)以及污水总管(13),所述弃流装置(21)出水端设有与所述过滤装置(22)连通的出水管(221)和与所述污水总管(13)连通的弃流管(222),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221)与所述过滤装置(22)之间设置有分流管(3);

所述分流管(3)呈竖向设置且其下端分隔有强排区(31)和集水区(32),所述过滤装置(22)设置于所述集水区(32)中,所述分流管(3)上分别连接有一端与所述污水总管(13)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强排区(31)连通的强排管(33)和一端与所述雨水总管(1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集水区(32)连通的集水管(34);

所述分流管(3)内转动设置有分流板(35),所述分流板(35)上开设有分流孔(351),所述分流管(3)内设有用于使得当所述分流管(3)上部水量超过预设值时驱使所述分流孔(351)对准所述强排区(31)且当所述分流管(3)上部水量低于预设值时复位至所述分流孔(351)对准所述集水区(32)的分流控制装置;所述分流管(3)内壁上固接有用于承托所述分流板(35)的托轨(36),所述分流板(35)与所述托轨(36)密封滑动连接;

所述分流控制装置包括固接在所述分流板(35)上的挡流板(41),初始状态下,所述挡流板(41)板面指向所述出水管(221)与所述分流管(3)的连通部,且所述分流孔(351)与所述强排区(31)连通;所述挡流板(41)在水流冲击下带动所述分流板(35)旋转时所述分流孔(351)的运动轨迹过所述集水区(32)上方;所述分流管(3)内设有用于驱使所述分流板(35)复位的复位件,所述复位件包括固接在所述分流管(3)上的固定杆(42),所述固定杆(42)长度方向过所述分流板(35)的旋转轴线,所述固定杆(42)与所述分流板(35)之间设置有弹性扭转件(43),所述弹性扭转件(43)一端与所述固定杆(42)或所述分流管(3)固接、另一端与所述分流板(35)固接;

或所述分流控制装置包括固接在所述分流管(3)上且长度方向过所述分流板(35)旋转轴线的螺旋杆(51),所述螺旋杆(51)为偏平长条绕其长度方向轴线自绞而成,所述螺旋杆(51)外套设有套环(52),所述套环(52)轴向中部预设有与所述螺旋杆(51)截面适配的通孔(521);所述分流板(35)与所述套环(52)同动连接,且所述分流板(35)上设置有用于随所述分流管(3)中水位上涨而驱使所述套环(52)在所述螺旋杆(51)上移动以使所述分流板(35)转动至所述分流孔(351)与对准所述强排区(31)的监控调节机构;所述监控调节机构包括固接在所述分流板(35)上的支杆(53),所述支杆(53)上铰接有控制杆(54),所述控制杆(54)一端与所述套环(52)铰接、另一端连接有浮球(55);

当所述套环(52)在所螺旋杆(51)上向下移时,所述套环(52)的旋转方向与所述集水区(32)和所述强排区(31)的排布方向同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高效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调节机构设置有多个且以所述套环(52)轴线呈等间距圆周整列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高效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杆(54)靠近所述套环(52)的一端距所述支杆(53)的距离小于所述控制杆(54)设有所述浮球(55)的一端距所述支杆(53)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高效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52)与所述分流板(35)之间设置有弹性件(56);

当所述分流孔(351)与所述强排区(31)对准时,所述弹性件(56)处于压缩状态。

5.一种市政道路高效排水系统施工方法,用于施工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市政道路高效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管道施工,在道路施工所述雨水支管(11)及所述雨水总管(12)和所述污水总管(13);

S2.管道连接,在所述雨水支管(11)出水口连接所述弃流装置(21),将所述弃流管(222)与所述污水总管(13)连通,并在所述出水管(221)出水口连接所述分流管(3),在所述分流管(3)的所述集水区(32)中安装所述过滤装置(22),将所述强排管(33)与所述污水总管(13)连通,将所述集水管(34)与所述雨水总管(12)连通;

S3.分流装置安装,在所述分流管(3)内安装分流板(35),并使所述分流孔(351)对准所述集水区(32),再安装所述分流控制装置。

说明书 :

市政道路高效排水系统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市政排水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道路高效排水系统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市政道路的设计过程当中,排水系统作为其中的一大重要环节,在极端暴雨季节等特殊天气情况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在特殊天气情况下对路面情况起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如防止车辆打滑、防止行人溅湿等。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过滤回收系统对水资源进行储存,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过程当中,为城市的绿色可持续性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0003] 相关技术中公开号为CN112376667A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基于市政道路分流制管网的排水系统,其包括污水处理站和污水总管,污水总管的出水端连接到污水处理站上,排水系统还包括雨水支管、弃流装置、过滤装置以及雨水总管,雨水支管用于与道路两侧的排水口相连接,雨水支管的出水端与弃流装置的进水端连接,弃流装置的出水端设置有出水管和弃流管,出水管的出水端连接过滤装置的进水端,弃流管的出水端连接污水总管,过滤装置的出水端连接雨水总管。
[0004]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虽然弃流装置可以对降雨初期的含有较多杂质的污水进行去除,以提高回收雨水的洁净度,同时也提高雨水穿过过滤装置的效率,以确保排水系统的排水效率,但是在暴雨或者汛期时,蓄积的雨水依然要穿过过滤装置,势必会影响排水系统的排水效率,会给市政排水管路带来较大压力。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改善雨量大增时雨水依然穿过过滤装置影响排水效率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市政道路高效排水系统及施工方法。
[0006]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市政道路高效排水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 一种市政道路高效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支管、弃流装置、过滤装置和雨水总管以及污水总管,所述弃流装置出水端设有与所述过滤装置连通的出水管和与所述污水总管连通的弃流管,所述出水管与所述过滤装置之间设置有分流管;
[0008] 所述分流管呈竖向设置且其下端分隔有强排区和集水区,所述过滤装置设置于所述集水区中,所述分流管上分别连接有一端与所述污水总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强排区连通的强排管和一端与所述雨水总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集水区连通的集水管;
[0009] 所述分流管内转动设置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上开设有分流孔,所述分流管内设有用于使得当所述分流管上部水量过大时驱使所述分流孔对准所述强排区且当所述分流管上部水量减小时复位至所述分流孔对准所述集水区的分流控制装置。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市政道路上的雨水经雨水支管汇聚到弃流装置中,弃流装置对降雨初期的含有较多杂质的雨水进行弃流并通过弃流管流通至污水总管中,可以有效确保雨水总管中收集的雨水的洁净度;而弃流装置中较为洁净的大量雨水经出水管流通至分流管中,分流控制装置对分流管中的水量进行监控,在低雨量降水时,分流管上部的水量未超过预设值,此时分流管上部的雨水透过分流孔直接流入至集水区中,并经过滤装置过滤后再由集水管排入至雨水总管中,可确保雨水总管中收集的雨水的洁净度,以便对这些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再利用,可以有效节约水资源。
[0011] 而当降雨量过大或汛期时,流入分流管中的水量超过预设值,此时分流控制装置驱使分流板转动至分流孔对准强排区,使得过量的雨水直接通过强排管排放至污水总管中,省去了雨水通过过滤装置的耗时,有效舒缓了分流管的排水压力,显著提高了本身请的排水系统在暴雨或汛期时的排水效率。并且随着降雨量的变化,分流控制装置能及时根据进入分流管中的余量随时自动调整分流孔对准集水区或强排区,既能实现对雨水这一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又能确保在暴雨或汛期时的高效排水效率,维护成本低,易于应用。
[0012] 可选的,所述分流管内壁上固接有用于承托所述分流板的托轨,所述分流板与所述托轨密封滑动连接。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托轨可对分流板进行有效承托,并且托轨与分流板密封滑动连接能实现分流板对分流管上部和下部的有效分隔,以便分流控制装置能做出较为灵敏的控制,使得分流孔能准确对准集水区或强排区。
[0014] 可选的,所述分流控制装置包括固接在所述分流板上的挡流板,初始状态下,所述挡流板板面指向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分流管的连通部,且所述分流孔与所述强排区连通;
[0015] 所述挡流板在水流冲击下带动所述分离板旋转时所述分流孔的运动轨迹过所述集水区上方;
[0016] 所述分流管内设有用于驱使所述分流板复位的复位件。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外部雨量适中时,分流板上部蓄积的雨水较小,此时出水管中排出的雨水直接冲击在挡流板上,可推动挡流板带动分流板转动,以使分流孔对准集水区,此时雨水经过滤装置过滤后排入雨水总管中以便后续再利用。
[0018] 而当外部雨量较小时,出水管中排出的雨水对挡流板的冲击力较小,此部分雨水直接流入强排区并排入污水总管中,也可避免雨量小时道路上的过多杂质穿过过滤装置再流入雨水总管中,一来可以降低过滤装置的负荷,延长其使用寿命,二来也能进一步确保雨水总管中雨水的洁净度。
[0019] 当外部雨量较大时,分流管上部雨水蓄积较多,此时出水管中排出的雨水的冲力会被分流管上部蓄积的雨水抵消一部分,从而挡流板受到的冲击力也较小,进而此分流孔依然与强排区对准或者跨区与强排区和集水区同时对准,能有效确保本申请的排水效率。
[0020] 可选的,所述复位件包括固接在所述分流管上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长度方向过所述分流板的旋转轴线,所述固定杆与所述分流板之间设置有弹性扭转件,所述弹性扭转件一端与所述固定杆或所述分流管固接、另一端与所述分流板固接。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挡流板在雨水的冲击下带动分流板转动时,分流板相对于固定杆转动,弹性扭转件发生扭转形变;当出水管中雨水对挡流板的冲击力减弱时,弹性扭转件的扭转形变力推动分流板反向旋转,实现了分流板的稳定复位效果。
[0022] 可选的,所述分流控制装置包括固接在所述分流管上且长度方向过所述分流板旋转轴线的螺旋杆,所述螺旋杆为偏平长条绕其长度方向轴线自绞而成,所述螺旋杆外套设有套环,所述套环轴向中部预设有与所述螺旋杆截面适配的通孔;
[0023] 所述分流板与所述套环同动连接,且所述分流板上设置有用于随所述分流管中水位上涨而驱使所述套环在所述螺旋杆上移动以使所述分流板转动至所述分流孔与对准所述强排区的监控调节机构。
[002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分流管内通入的雨量上涨并超过设定值后,监控调节机构驱使套环在螺旋杆上移动,而由于套环上的通孔与螺旋杆截面适配,使得套环即沿螺旋杆轴向移动、又能绕螺旋杆轴线旋转,进而套环带动与之同动连接的分流板在托轨上转动,以使分流孔与强排区对准,有利于将分流管中大量蓄积的雨水及时排空,从而可显著提高本申请的排水效率。
[0025] 可选的,所述监控调节机构包括固接在所述分流板上的支杆,所述支杆上铰接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一端与所述套环铰接、另一端连接有浮球;
[0026] 当所述套环在所螺旋杆上向下移时,所述套环的旋转方向与所述集水区和所述强排区的排布方向同向。
[002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分流管上部的雨量蓄积过多时,浮球在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控制杆设有浮球的一端上移,则控制杆与套环连接的一端下移,套环下移时在螺旋杆的导向作用下还发生自转运动,从而套环带动分流板旋转,以使分流孔转动至与强排区对准,从而实现本申请在大雨量时的自动切换强排排水效果。
[0028] 可选的,所述监控调节机构设置有多个且以所述套环轴线呈等间距圆周整列分布。
[002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浮球的设置可为套环在螺旋杆上的运动提供较大的动力,并且均匀设置的多个浮球也能为套环的升降运动提供较为均匀、平衡的外力,能有效减少套环在升降时的卡死现象。
[0030] 可选的,所述控制杆靠近所述套环的一端距所述支杆的距离小于所述控制杆设有所述浮球的一端距所述支杆的距离。
[003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杆在分流板上可形成省力杠杆,使得通过浮球在水中的浮力推动套环升降时灵敏性更高,能尽可能抵消分流板带动其上的监控调节机构在水中转动时所受的阻力,进而确保分流板能在高雨量下有效转动至分流孔与强排区对准。
[0032] 可选的,所述套环与所述分流板之间设置有弹性件。
[003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环在控制杆的推动下下移后,弹性件被压缩产生形变,当分流管上部水量降低后,浮球受到的浮力减小直至小于弹性件形变力,此时套环在弹性件形变力的推动下上移,进而使得套环带动分流板反向转动至分流孔与集水区对准,实现了本申请能随雨量增大或降低而灵活在集水模式和强排模式下主动自由切换的效果,既能保证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又可以确保暴雨或汛期时的排水效率。
[0034]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一种市政道路高效排水系统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35] 一种市政道路高效排水系统施工方法,用于施工上述市政道路高效排水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0036] S1.管道施工,在道路施工所述雨水支管及所述雨水总管和所述污水总管;
[0037] S2.管道连接,在所述雨水支管出水口连接所述弃流装置,将所述弃流管与所述污水总管连通,并在所述出水管出水口连接所述分流管,在所述分流管的所述集水区中安装所述过滤装置,将所述强排管与所述污水总管连通,将所述集水管与所述雨水总管连通;
[0038] S3.分流装置安装,在所述分流管内安装分流板,并使所述分流孔对准所述集水区,再安装所述分流控制装置。
[0039]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40] 1.常规雨量时,雨水自分流板的分流孔流入集水区,可实现对雨水的净化再利用;而当雨量较大或者汛期时,流入分流管中的水量超过预设值,分流控制装置驱使分流板转动至分流孔对准强排区,使得过量的雨水直接通过强排管排放至污水总管中,省去了雨水通过过滤装置的耗时,有效舒缓了分流管的排水压力,显著提高了本身请的排水系统在暴雨或汛期时的排水效率,使得本申请既能实现对雨水这一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又能确保在暴雨或汛期时的高效排水效率;
[0041] 2.当分流管上部的雨量蓄积过多时,控制杆端部的浮球在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控制杆设有浮球的一端上移,则控制杆与套环连接的一端下移,套环下移时在螺旋杆的导向作用下还发生自转运动,可以带动分流板旋转,以使分流孔转动至与强排区对准,从而实现本申请在大雨量时的自动切换强排模式效果;
[0042] 3.设置弹性件后实现了本申请能随雨量增大或降低而灵活在集水模式和强排模式下主动、自由切换的效果,既能保证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又可以确保暴雨或汛期时的排水效率。

附图说明

[0043]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4]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分流管中部件剖视图。
[0045]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分流管中部件剖视图。
[0046]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螺旋杆及套环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0047] 附图标记说明:11、雨水支管;12、雨水总管;13、污水总管;
[0048] 21、弃流装置;22、过滤装置;221、出水管;222、弃流管;
[0049] 3、分流管;31、强排区;32、集水区;33、强排管;34、集水管;35、分流板;351、分流孔;352、环槽;36、托轨;361、导向环;
[0050] 41、挡流板;42、固定杆;43、弹性扭转件;
[0051] 51、螺旋杆;52、套环;521、通孔;53支杆;54、控制杆;55、浮球;56、弹性件;57、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52]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53] 在目前常规的市政雨水排放系统中,一般都会在水管的前段设置弃流装置21,主要用于将降雨初期中含有较多杂质、污物的污水通过污水管直接排放至污水总管13中,而当雨量增大后,雨水中杂质较少,可以用来收集、再利用,此时弃流装置21将这些雨水通过出水管221排出以待进一步处理。
[0054] 实施例1:
[0055]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市政道路高效排水系统。参照图1,市政道路高效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支管11、弃流装置21、过滤装置22和雨水总管12以及污水总管13,雨水支管11设有多个且分别位于道路的排水口处,弃流装置21入水端与雨水支管11连接,弃流装置21出水端设有与过滤装置22连通的出水管221和与污水总管13连通的弃流管222,出水管221与过滤装置22之间设置有分流管3。
[0056] 参照图1和图2,分流管3呈竖向设置且其下端分隔有强排区31和集水区32,过滤装置22设置于集水区32中,分流管3上分别连接有一端与污水总管13连通、另一端与强排区31连通的强排管33和一端与雨水总管12连通、另一端与集水区32连通的集水管34;分流管3内转动设置有分流板35,分流板35上开设有分流孔351,分流管3内设有用于使得当分流管3上部水量过大时驱使分流孔351对准强排区31且当分流管3上部水量减小时复位至分流孔351对准集水区32的分流控制装置。
[0057] 如此设置后,道路上的雨水经雨水支管11汇聚到弃流装置21中,弃流装置21对降雨初期的含有较多杂质的雨水进行弃流并通过弃流管222流通至污水总管13中,而弃流装置21中较为洁净的大量雨水经出水管221流通至分流管3中,分流控制装置对分流管3中的水量进行监控;在低雨量降水时,分流管3上部的水量未超过预设值,此时分流管3上部的雨水通过分流孔351直接流入至集水区32中,此时为集水模式,而经过滤装置22过滤后的雨水再由集水管34排入至雨水总管12中,可确保雨水总管12中收集的雨水的洁净度,以便对这些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再利用,能有效节约水资源。
[0058] 而当降雨量过大或汛期时,流入分流管3中的水量超过预设值,此时分流控制装置驱使分流板35转动至分流孔351对准强排区31,此时为强排模式,可使过量的雨水直接通过强排管33排放至污水总管13中,省去了雨水通过过滤装置22的耗时,有效舒缓了分流管3的排水压力,显著提高了本身请的排水系统在暴雨或汛期时的排水效率。并且随着降雨量的变化,分流控制装置能及时根据进入分流管3中的余量随时自动调整为集水模式或强排模式,既能实现对雨水这一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又能确保在暴雨或汛期时的高效排水效率,维护成本低,易于应用。
[0059] 具体实施时,考虑到分流控制装置长期浸泡在雨水中的耐久性,参照图2,分流控制装置包括固接在分流板35上的挡流板41,初始状态下,挡流板41板面指向出水管221与分流管3的连通部,且此时分流孔351与强排区31连通;挡流板41在水流冲击下带动分离板旋转时分流孔351的运动轨迹过集水区32上方,且分流管3内设有用于驱使分流板35复位的复位件。
[0060] 更具体的,为了进一步增大出水管221排出的雨水对挡流板41的作用效果:
[0061]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水管221与分流管3结合部呈收口状,以增大自出水管221出口端的压强;从而提高自出水管221出水端喷出的雨水的流速,进而提高出水管221排出的雨水对挡流板41的作用效果。
[0062]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水管221与挡流板41的翻转轨迹相切,具体的,该翻转轨迹指挡流板41沿分流板35径向的中点随挡流板41翻转时的运动轨迹;从而可使自出水管221中排出的雨水能尽可能全面地冲击在挡流板41上,以使挡流板41获得较大的冲力。
[0063] 在一些实施例中, 挡流板41沿分离板径向的横截面设置为波浪状或者其迎向出水管221的一侧固接有多个挡流条,多个挡流条沿分流板35径向依次布设;从而能显著提高出水管221的雨水冲击在挡流板41上的停留时间,尤其是当挡流板41在雨水冲击下已经翻转至远离出水管221后,此时挡流条或者波浪状横截面的设置也能极大保证出水管221处雨水对挡流板41的冲击效果。
[0064]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三种为了增大雨水冲击挡流板41的效果的方案可以任意两种组合,或者三种方案全部采纳。
[0065] 经此设置后,当外部雨量较小时,出水管221中排出的雨水对挡流板41的冲击力较小,此部分雨水直接流入强排区31并排入污水总管13中,也可避免雨量小时道路上的过多杂质穿过过滤装置22再流入雨水总管12中,一来可以降低过滤装置22的负荷,延长其使用寿命,二来也能进一步确保雨水总管12中雨水的洁净度。
[0066] 当外部雨量适中时,分流板35上部蓄积的雨水较小,此时出水管221中排出的雨水直接冲击在挡流板41上,可推动挡流板41带动分流板35转动,以使分流孔351对准集水区32,此时雨水经过滤装置22过滤后排入雨水总管12中以便后续再利用。
[0067] 当外部雨量较大时,分流管3上部雨水蓄积较多,此时出水管221中排出的雨水的冲力会被分流管3上部蓄积的雨水抵消一部分,从而挡流板41受到的冲击力也较小,进而此分流孔351依然与强排区31对准或者跨区与强排区31和集水区32同时对准,能有效确保本申请的排水效率。
[0068] 而为使本申请在遇降雨量不同时能及时自主在集水模式和强排模式之间自由切换,参照图2,复位件包括固接在分流管3上的固定杆42,固定杆42长度方向过分流板35的旋转轴线,固定杆42与分流板35之间设置有弹性扭转件43,弹性扭转件43一端与固定杆42或分流管3固接、另一端与分流板35固接,弹性扭转件43设置为扭簧,且弹性扭转件43应为不锈钢材质、或者经镀锌防锈处理、或者外部套设有橡胶防护套。
[0069] 并且,参照图2,为确保分流板35在分流管3内的顺畅转动,分流管3内壁上固接有用于承托分流板35的托轨36,托轨36呈环状设置且以螺钉固接在分流管3内壁上,分流板35与托轨36密封滑动连接,具体的,托轨36内圈固接有导向环361,分流板35外弧面开设有与导向环361嵌合适配的环槽352,导向环361由摩擦系数低且兼具高密封性的聚四氟乙烯制成。
[0070]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市政道路高效排水系统施工方法。市政道路高效排水系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71] S1.管道施工,在道路施工雨水支管11及雨水总管12和污水总管13;
[0072] S2.管道连接,在雨水支管11出水口连接弃流装置21,将弃流管222与污水总管13连通,并在出水管221出水口连接分流管3,在分流管3的集水区32中安装过滤装置22,将强排管33与污水总管13连通,将集水管34与雨水总管12连通;
[0073] S3.分流装置安装,在分流管3内安装分流板35,并使分流孔351对准集水区32,再安装分流控制装置。
[0074] 本申请实施例市政道路高效排水系统的实施原理为:经弃流装置21分流后的较洁净雨水经出水管221排入分流管3中,当水量较小时,挡流板41难以被冲击转动,此时雨水直接流入强排区31并排入污水总管13中;当雨量适中时,出水管221排出的雨水冲架在挡流板41上,可推动挡流板41带动分流板35转动,以使分流孔351对准集水区32,此时弹性扭转件
43被扭转产生形变,且此时雨水经过滤装置22过滤后排入雨水总管12中以便后续再利用。
[0075] 当外部雨量较大时,分流管3上部雨水蓄积较多,此时出水管221中排出的雨水的冲力会被分流管3上部蓄积的雨水抵消一部分,从而挡流板41受到的冲击力也较小,弹性扭转件43的形变力推动分流板35转动复位至分流孔351与强排区31对准或者跨区与强排区31和集水区32同时对准,能有效确保本申请的排水效率;进入实现了本申请在强排模式和集水模式之间的自主切换,能实现本申请对雨水这一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又能确保在暴雨或汛期时的高效排水效率,维护成本低,易于应用。
[0076] 实施例2:
[0077]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市政道路高效排水系统。参照图3和图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分流控制装置包括固接在分流管3上且长度方向过分流板35旋转轴线的螺旋杆51,螺旋杆51为偏平长条绕其长度方向轴线自绞而成,螺旋杆51外套设有套环52,套环52轴向中部预设有与螺旋杆51截面适配的通孔521,通孔521尺寸大于螺旋杆51横截面尺寸,以使套环52能在螺旋杆51上平滑转动、升降为宜。
[0078] 分流板35与套环52同动连接,且分流板35上设置有用于随分流管3中水位上涨而驱使套环52在螺旋杆51上移动以使分流板35转动至分流孔351与对准强排区31的监控调节机构,且为提高套环52在螺旋杆51上升降的稳定性,监控调节机构设置有多个且以套环52轴线呈等间距圆周整列分布。具体的,监控调节机构包括固接在分流板35上的支杆53,支杆53上铰接有控制杆54,控制杆54一端与套环52铰接、另一端连接有浮球55;且当套环52在所螺旋杆51上向下移时,套环52的旋转方向与集水区32和强排区31的排布方向同向,也即套环52在螺旋杆51上下移时的转动路径为分流孔351对准集水区32时至分流孔351对准强排区31。
[0079] 因此,当分流管3上部的雨量蓄积过多时,浮球55在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控制杆54设有浮球55的一端上移,则控制杆54与套环52连接的一端下移,套环52下移时在螺旋杆51的导向作用下还发生自转运动,从而套环52带动分流板35旋转,以使分流孔351转动至与强排区31对准,有利于将分流管3中大量蓄积的雨水及时排空,从而可显著提高本申请的排水效率。
[0080] 并且为实现本申请在强排模式和集水模式之间的便捷切换,参照图3,套环52与分流板35之间设置有弹性件56,弹性件56设为弹簧且均做如实施例1所述的防锈处理,并且为降低弹性件56对套环52转动运动的干涉影响,弹性件56两端均套设有限位件57,限位件57包括一体成型的用于穿入弹簧端部的穿筒以及固接在穿筒端部且外径大于弹簧外筋的挡环。
[0081] 从而当套环52在控制杆54的推动下下移后,弹性件56被压缩产生形变,当分流管3上部水量降低后,浮球55受到的浮力减小直至小于弹性件56形变力,此时套环52在弹性件56形变力的推动下上移,进而使得套环52带动分流板35反向转动至分流孔351与集水区32对准,实现了本申请能随雨量增大或降低而灵活在集水模式和强排模式下主动自由切换的效果,既能保证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又可以确保暴雨或汛期时的排水效率。
[0082] 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本申请在强排模式和集水模式之间切换的灵敏度,参照图3,控制杆54靠近套环52的一端距支杆53的距离小于控制杆54设有浮球55的一端距支杆53的距离,以使控制杆54在分流板35上形成省力杠杆结构,使得通过浮球55在水中的浮力推动套环52升降时灵敏性更高,能尽可能抵消分流板35带动其上的监控调节机构在水中转动时所受的阻力,进而确保分流板35能在高雨量下有效转动至分流孔351与强排区31对准。
[0083] 本申请实施例市政道路高效排水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当分流管3上部的雨量蓄积过多时,浮球55在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控制杆54设有浮球55的一端上移,则控制杆54与套环52连接的一端下移,弹性件56被压缩产生形变,套环52下移时在螺旋杆51的导向作用下还发生自转运动,从而套环52带动分流板35旋转,以使分流孔351转动至与强排区31对准,从而实现本申请在大雨量时的自动切换强排排水效果。
[0084] 当分流管3上部水量降低后,浮球55受到的浮力减小直至小于弹性件56形变力,此时套环52在弹性件56形变力的推动下上移,进而使得套环52带动分流板35反向转动至分流孔351与集水区32对准,实现了本申请能随雨量增大或降低而灵活在集水模式和强排模式下主动自由切换的效果,既能保证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又可以确保暴雨或汛期时的排水效率。
[0085]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