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异识别AAV9衣壳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及制备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0396426.8

文献号 : CN11468565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吕亚丰曹春雨李舒月张浩秦宇杨建林王静

申请人 : 三峡大学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特异识别AAV9衣壳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及制备方法,将8处AAV9衣壳可变区氨基酸序列依次连接即为本发明所指AAV9可变区VR的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由氨基酸序列得到编码AAV9衣壳可变区的DNA序列如SEQ ID NO.2,将DNA序列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获得质粒pET30a‑AAV‑VR,转化大肠杆菌扩增,采用IPTG诱导表达多价抗原肽,在变性条件下经Ni‑NTA树脂进行纯化,然后透析复性,纯化得到AAV9可变区蛋白免疫日本大耳朵白兔,以此制备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抗体效价,Western‑blot及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抗体的应用。抗体效价为1:10240000,该抗体能特异性识别AAV9衣壳蛋白序列。为后续AAV载体开发以及AAV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权利要求 :

1.一种抗AAV9衣壳蛋白可变区的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获得AAV9衣壳蛋白可变区氨基酸序列,AAV9衣壳蛋白可变区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

(2)将编码步骤(1)中AAV9衣壳蛋白可变区的DNA序列构建到pET‑30a原核表达载体,5′末端酶切位点为XhoⅠ,3′末端酶切位点为NdeⅠ,得到重组pET‑30a‑AAV9‑VR可变区蛋白质粒;

(3)将重组pET‑30a‑AAV9‑VR可变区蛋白质粒导入大肠杆菌菌株 BL21(DE3)进行扩增,接种于含有卡拉霉素的琼脂平板培养基上进行阳性克隆的筛选,挑取阳性克隆进行IPTG诱导表达,纯化得到AAV9可变区蛋白;

(4)AAV9可变区蛋白免疫日本大耳朵白兔,得到抗AAV9衣壳蛋白可变区的多克隆抗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AAV9衣壳蛋白可变区的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AAV9衣壳蛋白可变区氨基酸序列为AAV9衣壳蛋白中的Aa262‑269,Aa448‑483,Aa488‑

510,Aa527‑540,Aa545‑557,Aa576‑601,Aa661‑668和Aa706‑718氨基酸序列拼接所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抗AAV9衣壳蛋白可变区的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抗AAV9衣壳蛋白可变区的多克隆抗体在制备选择性识别AAV9病毒衣壳蛋白试剂上的应用。

说明书 :

一种特异识别AAV9衣壳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药生物化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关于一种特异性识别AAV9衣壳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 ,AAV)属于细小病毒科依赖病毒属,该病毒在人类及灵长类等脊椎动物体内广泛存在,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AAV不会引起人类疾病的产生。近年来国内外科研平台将AAV载体用于体内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数量逐步增加,其优异的安全性,以及针对靶向器官组织的高效转导性,使其成为针对体内基因治疗的首选载体系统。AAV病毒粒子直径约25 nm,其中包裹着4.7 kb的单链DNA基因组,基因组由Rep基因和Cap基因组成,两侧是反向末端重复序列(inverted terminal repeats,ITR),左侧的ORF编码四种复制蛋白,根据它们的分子量命名为:Rep78、Rep68、Rep52和Rep40,右侧的ORF通过不同起始密码子编码三个衣壳蛋白VP1、VP2和VP3,这三种结构蛋白共用一个共同的羧基末端,但具有不同的氨基末端,AAV组装过程中,VP1、VP2和VP3以1:1:10的比例形成二十面体病毒衣壳。
[0003] 由于AAV不同血清型之间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大多AAV衣壳蛋白抗体缺乏特异性,往往一种抗体识别多种血清型AAV,目前市面上还没有特异性针对AAV9衣壳蛋白的商业化抗体。基于此,本发明根据AAV1‑AAV10衣壳蛋白一级结构序列分析,共发现8处AAV9衣壳可变区(Aa262‑269,Aa448‑483,Aa488‑510,Aa527‑540,Aa545‑557,Aa576‑601,Aa661‑668,Aa706‑718),将AAV9衣壳独有的可变区DNA序列进行人工拼接后合成,经过原核蛋白表达纯化,以纯化的蛋白为抗原免疫日本大耳朵白兔,制备兔多克隆抗体,采用多种方式验证人工制备的抗原任然保留了抗原性,并且理论上制备的抗体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仅能识别AAV9病毒衣壳蛋白,为后续研究AAV9的生物学功能以及AAV9载体的改造及优化奠定了基础。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抗AAV9衣壳可变区的多克隆抗体,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AAV9衣壳可变区多克隆抗体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其DNA编码序列为SEQ ID NO:2。
[0005] 一种抗AAV9衣壳可变区的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 (1)获得AAV9衣壳蛋白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0007] (2)编码步骤(1)中氨基酸序列为可变区的DNA序列并构建到pET‑30a原核表达载体,5′末端酶切位点为XhoⅠ,3′末端酶切位点为NdeⅠ,得到重组pET‑30a‑AAV9‑VR可变区蛋白质粒;
[0008] (3)将重组pET‑30a‑AAV9‑VR可变区蛋白质粒导入大肠杆菌菌株 BL21(DE3)进行扩增,接种于含有卡拉霉素的琼脂平板培养基上进行阳性克隆的筛选,纯化得到AAV9可变区蛋白;
[0009] (4)AAV9可变区蛋白免疫日本大耳朵白兔,得到抗AAV9衣壳可变区的多克隆抗体。
[0010] 所述的AAV9衣壳蛋白可变区氨基酸序列为AAV9可变区中的Aa262‑269,Aa448‑483,Aa488‑510,Aa527‑540,Aa545‑557,Aa576‑601,Aa661‑668,Aa706‑718可变区序列拼接所得。
[0011] 本发明将所述的抗AAV9衣壳可变区的多克隆抗体或所述的AAV9病毒载体在选择性识别AAV9病毒衣壳蛋白上的应用。
[0012] AAV载体具有免疫原性低、很少或几乎不整合宿主基因组、可实现组织异性等特点,目前AAV载体已逐渐成为体内基因治疗的主要载体。已有三种基于AAV载体的基因治疗药物上市,分别是Glybera、Luxturna和Zolgensma。Glybera采用AAV1携带脂蛋白脂酶基因,用于治疗遗传性脂蛋白酯酶缺乏的患者,于2012年10月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上市;Luxturna采用AAV2将正常的RPE65基因导入患者体内,用于治疗由RPE65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于2017年12月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Zolgensma采用AAV9携带治疗基因SMN1,用于治疗2岁以下的脊髓性肌肉萎缩症患者,于2019年5月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AAV载体的开发以及优化离不开AAV抗体的使用,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原核表达AAV9衣壳蛋白可变区抗原肽的方法以及制备一种特异性识别AAV9的多克隆抗体。
[0013] 为获得大量可用作抗原免疫日本大耳朵白兔的AAV9可变区蛋白,我们将构建的 pET‑30a‑AAV9‑VR原核表达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菌BL21(DE3)中。分析发现,细菌内AAV9可变区蛋白能被 IPTG 诱导性表达,且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这可能与AAV9可变区蛋白诱导性表达的速度过快和细菌内浓度过高有关。
[0014] 由于重组 AAV9可变区蛋白带有His标签,本发明在尿素变性的条件下利用 Ni‑NTA 树脂亲和层析法成功获得高纯度的AAV9可变区蛋白。为制备抗AAV9可变区蛋白多克隆抗体,我们将纯化后的AAV9可变区蛋白用做抗原免疫日本大耳朵白兔,经过1次启动免疫和2次加强免疫后,获得高效价的抗AAV9衣壳可变区多克隆抗体。该抗体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AAV9衣壳蛋白,而不能识别其他血清型AAV,如AAV2、AAV6等,可有效用于AAV9衣壳蛋白的免疫印迹、ELISA等生物化学分析实验。
[0015] 综上所述,本实验成功建立了AAV9衣壳可变区的原核表达纯化技术,成功制备了抗 AAV9衣壳可变区的多克隆抗体,制备的抗体理论上仅识别AAV9衣壳蛋白,上述研究有助于后续AAV载体的改造、新型AAV载体的筛选、AAV检测以及AAV生物学功能等研究。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pET30a‑AAV9‑VR可变区质粒的酶切鉴定,其中,M: DNA maker 1:AAV9可变区质粒 2:XhoI+NdeI 酶切后。
[0017] 图2 SDS‑PAGE分析AAV9可变区蛋白的诱导表达,其中,M:Protein marker;1:IPTG诱导0h;2:IPTG 诱导 2h;3:IPTG诱导 4 h;4:IPTG 诱导 6 h;5:IPTG 诱导 8 h,箭头指示AAV9可变区蛋白所在的位置。
[0018] 图3 SDS‑PAGE 分析AAV9可变区蛋白的纯化,其中,M:标准蛋白 marker‑441 ;1 :Ni‑NTA 树脂亲和层析纯化后的纯化蛋白;2 :IPTG 诱导 6 h 全菌 ;3 :IPTG 诱导 0 h 全菌,箭头指示AAV9可变区蛋白所在的位置。
[0019] 图4 Western bloting 鉴定AAV9可变区蛋白,其中,1:IPTG诱导0 h ;2:Ni‑NTA 树脂亲和层析纯化后的纯化蛋白,指示AAV9可变区蛋白所在的位置。
[0020] 图5 ELISA 分析制备血清的效价。
[0021] 图6 Western bloting分析制备抗体的特异性。
[0022] 图7 抗血清用于细胞免疫荧光检测。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本发明的实施例所用的材料为
[0024] pET‑30a表达质粒及大肠杆菌菌株BL21(DE3)购自北京全式金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日本大耳白兔(雄性)购自湖北省实验动物研究中心。Ni‑NTA蛋白纯化树脂, 羊抗兔IgG‑His抗体、HRP 标记的羊抗兔 IgG 由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ECL显色液为美国 Thermo Scientific公司产品;Ni‑NTA树脂为德国 Novagen公司产品,弗氏不完全佐剂和弗式完全佐剂为购自美国 Sigma‑aldrich 公司,其它化学试剂由美国Sigma等公司提供。
[0025] 实施例1
[0026] AAV衣壳可变区蛋白序列获得
[0027] 从NCBI网站下载获得AAV1‑AAV10衣壳蛋白氨基酸序列,将序列导入软件DNAMAN,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发现8处AAV9可变区(Aa262‑269,Aa448‑483,Aa488‑510,Aa527‑540,Aa545‑557,Aa576‑601,Aa661‑668,Aa706‑718),将可变区序列进行拼接,获得的序列即为AAV9衣壳蛋白可变区序列,编码可变区的DNA序列由金唯智生物公司合成并构建到pET‑30a原核表达载体,5′末端酶切位点为XhoⅠ,3′末端酶切位点为NdeⅠ。AAV9可变区质粒pET30a‑AAV9‑VR经 XhoI+NdeI 酶切后,用1% 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可见5500bp与1000bp两个限制性片段(图 1),结果与预期一致。酶切鉴定为阳性的重组质粒经 DNA 测序,证实质粒中插入序列正确,阅读框架对接无误。
[0028] 可变区蛋白原核表达
[0029] 将经过测序检验正确的重组pET‑30a‑AAV9‑VR可变区蛋白质粒通过转化导入大肠杆菌菌株 BL21(DE3)中,接种于含有卡拉霉素的琼脂平板培养基上进行阳性克隆的筛选,筛选出的阳性克隆接种到5mL含有卡拉霉素的LB液体培养基中,37℃ 220rpm振荡培养,待菌液 OD 值达到0.8‑1.0时,加入终浓度为1mmol/L 的IPTG继续同条件培养,分别在诱导0 h、2 h、4 h、6 h和8 h后进行取样,5000rpm离心3 min,收集菌体并重悬于PBS中(KH2PO4 2 mmol/L,Na2HPO4 10 mmol/L,NaCl 137 mmol/L,KCl 2.7 mmol/L),超声裂解细菌后,11 000×g 离心,分别取上清和沉淀制样,经SDS‑PAGE分析AAV9可变区蛋白的表达情况,由此确定最佳外源蛋白诱导表达条件。
[0030] 将重组pET‑30a/AAV9可变区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IPTG(终浓度为1mmol/L诱导0‑6h,每间隔2h进行取样,经过15%的 SDS‑PAGE 分析, 结果(图 2)显示 IPTG 诱导后,在相对分子质量20kD 附近有一新蛋白产生,与预期AAV9可变区蛋白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致。确认条件后,将大肠杆菌进行放大培养,收集过夜菌液进行超声裂解,取诱导后的细菌沉淀通过Ni‑NTA亲和层析法纯化蛋白,得到的纯化后蛋白经SDS‑PAGE分析,结果(图 3)显示 AAV9可变区蛋白位置与预期相符合。
[0031] 可变区蛋白的纯化及复性
[0032] 经过上述的诱导鉴定,将成功转化pET‑30a/AAV可变区蛋白的BL21(DE3)阳性单克隆菌放大培养(1000mL培养液)。待菌液OD值达到0.8‑1.0时,继续采用终浓度为1mmol/L的IPTG诱导表达8h后,5000rpm离心5min收集菌体经高浓度尿素(8 mol/L 尿素,0.1 mol/L Na2HPO4,0.01 mol/L Tris‑HCl,pH 8.0)裂解细菌,37℃振荡裂解2h,离心30min去除不溶性碎片。根据曹春雨等文献中所提供的破碎细菌方法,本实验采用离心后将上清液置于超声条件下进行超声破碎细菌,使细菌充分裂解,最终收集上清。上清与Ni‑NTA树脂杂交2h后上柱,用洗脱液A(8 mol/L尿素,100 mmol/L Na2HPO4,10 mmol/L Tris,pH6.3)洗脱杂蛋白,再用洗脱液 B(8 mol/L 尿素,100 mmol/L Na2HPO4,10 mmol/L Tris,pH4.3)洗脱目的蛋白。纯化后的蛋白用Ni‑NT亲和层析分离纯化上清中的重组蛋白。纯化后的重组蛋白经尿素浓度梯度递减的透析液,分步透析去除尿素而复性。透析缓冲溶液为50mmol/L Tris‑HCL(pH为7.5) 250mmol/L NaCl 0.01mmol/L EDTA 1mol/L DTT其中尿素浓度梯度下降,其含量分别为5、2.5、1和0mol/L(各透析12h)透析后的蛋白于‑80℃保存备用。
[0033] 由于诱导表达的 AAV9可变区蛋白带有 6× His标签,实验采用Ni‑NTA亲和层析法对表达菌中的AAV9可变区蛋白进行纯化。纯化后的蛋白经不同浓度的尿素透析缓冲液复性后,使用 SDS‑PAGE 和 Western blotting(抗His标签抗体作为一抗)对其进行纯度和特异性鉴定。结果(图4)显示,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的AAV9可变区蛋白能被Ni‑NTA高效纯化。
[0034] 兔多克隆抗血清制备
[0035] 纯化后的AAV9可变区蛋白用作抗原免疫日本大耳朵白兔,首次免疫取 600 μg(480 μL蛋白抗原与520 μL佐剂乳化,并加入1 mL PBS)抗原与弗氏完全佐剂乳化后,颈部脱毛后背部多点注射。注射前,分别从日本大耳朵白兔里取2 mL动脉血清,作为后续实验阴性对照。依据吕亚丰等相关实验结论,针对再注射增强免疫,本研究选择两周后进行2次加强免疫,每次间隔时间两周,加强免疫采用AAV9可变区蛋白与弗氏不完全佐剂乳化,颈背部脱毛后背部多点注射。末次免疫后耳中动脉取血,4℃静置1 h后,4℃,12000r/min 离心收集血清,加入等体积甘油、1%叠氮钠后‑20℃保存备用。
[0036] 制备的抗血清抗体效价检测
[0037] 间接ELISA法被用于检测本研究制备的抗血清中AAV9可变区蛋白多克隆抗体效价。将纯化的AAV9可变区蛋白用包被缓冲液(pH为9.6的碳酸盐溶液)稀释至终浓度为10μg/mL 后,加入96孔酶标板,每孔100μL,置于4℃包被16 h,3%的BSA 于37℃封闭2 h,减少非特异性结合,加入系列稀释的血清,100μL/孔,以未免疫日本大耳朵白兔血清为阴性对照,PBS为空白对照,37℃孵育1h ;再加入1:5000稀释的带有HRP标记的羊抗兔 IgG,100μL/孔,37℃孵育1h ;TMB 法显色,采用终止液终止反应后,使用酶标仪检测各孔A450 值。以空白对照调零,待测孔A450 值与阴性对照孔A450 值的比值≥ 2.1 即判为阳性,以能获得阳性的最大稀释度作为待检血清的抗体效价。
[0038] 血清效价检测将纯化的AAV9可变区蛋白用抗原包被酶标板,免疫血清等比稀释后作为一抗,结果(图 5)表明ELISA 法检测制备抗血清的效价1:10240000。
[0039] 法鉴定制备的AAV9可变区蛋白抗体
[0040] 以本实验制备的抗血清为一抗,Western bolt法检测多种血清型AAV,以验证本实验制备的抗AAV9可变区抗体。AAV2、AAV6、AAV9病毒样品经 SDS‑PAGE 分离后以 300 mA 恒流电转移到 PVDF膜,膜采用含5% BSA的TBST封闭2 h。用本实验制备的AAV抗体为一抗(1:100稀释)4℃孵育过夜,羊抗兔 IgG 为二抗,室温孵育1h后使用TBST进行漂洗,ECL法显色并记录结果。制备抗体用于AAV9可变区蛋白重组蛋白的 Western bloting 检测。以纯化的AAV2、AAV6、AAV9为样品,以制备的AAV衣壳蛋白可变区抗体为一抗,Western blotting 检测AAV抗体对不同血清型的AAV病毒的识别效果,结果(图 6)表明, 制备的AAV抗体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AAV9病毒,可用于该种血清型AAV病毒相关的Western blot 检测。
[0041] 细胞免疫荧光法鉴定AAV9可变区蛋白抗体
[0042] 将表达AAV9衣壳蛋白的质粒转染4T‑1细胞,转染48h后将细胞接种于玻片继续培养,待细胞贴壁后,PBS洗涤3次,4%多聚甲醛室温固定细胞15 min,0.5%的TritonX‑100室温通透20 min,PBS洗涤玻片3次后,正常山羊血清室温封闭30 min,每张玻片滴加本实验制备的抗血清(1:200 稀释)后放入湿盒,4℃孵育过夜,PBS 洗 涤玻片后滴加荧光二抗(1:200 稀释),湿盒中室 温避光孵育 1 h,洗涤未结合的二抗后,滴加 DAPI(1:50)避光孵育 10‑15 min(复染细胞核),PBS 洗去多余的DAPI,用含有抗荧光淬灭剂的封片剂封片,荧光显微镜观测结果。在293T细胞中转染AAV9衣壳蛋白质粒,以制备的AAV9可变区抗体为一抗,以Cy3标记的羊抗兔 IgG 为二抗,免疫荧光法检测293T细胞内AAV9衣壳蛋白的表达。结果(图
7)显示,制备抗体能有效用于血清型AAV9的细胞免疫荧光分析。
[0043]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AAV1、AAV2、AAV3、AAV4、AAV5、AAV6、AAV7、AAV8、AAV9、AAV10病毒衣壳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比对,共发现10处AAV9衣壳可变区,将8处AAV9衣壳可变区氨基酸序列依次连接即为本发明所指AAV9可变区VR的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由氨基酸序列得到编码AAV9衣壳可变区的DNA序列如SEQ ID NO.2,将DNA序列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获得质粒pET30a‑AAV‑VR,转化大肠杆菌扩增,采用IPTG诱导表达多价抗原肽,在变性条件下经Ni‑NTA树脂进行纯化,然后透析复性,纯化得到AAV9可变区蛋白免疫日本大耳朵白兔,以此制备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抗体效价,Western‑blot及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抗体的应用。
[0044] 序列表
[0045] <110>三峡大学
[0046] <120>一种特异识别AAV9衣壳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及制备方法
[0047] <160>总数目18
[0048] <210>1
[0049] <211>141
[0050] <212>氨基酸序列
[0051] <213>人工序列
[0052] <223>衣壳蛋白可变区VR的氨基酸序列
[0053] <400>1
[0054] NSTSGGSSSKTINGSGQNQQTLKFSVAGPSNMAVQGRNYIPGPSRVSTTVTQNNNSEFAWPGASSWAHKEGEDRFFPLSGSKQGTGRDNVDADKSYGQVATNHQSAQAQAQTGWVQNQGIAFNKDKLNYKSNNVEFAVNTE[0055] <210>2
[0056] <211>423
[0057] <212>DNA
[0058] <213>人工序列
[0059] <223>衣壳蛋白可变区VR的DNA序列
[0060] <400>2
[0061] AACAGCACGAGCGGCGGCAGCAGTAGCAAAACCATTAACGGCAGCGGTCAGAATCAGCAGACCCTGAAATTTAGCGTGGCGGGCCCGAGCAACATGGCGGTGCAAGGCCGCAACTATATTCCGGGCCCGAGCCGCGTGAGCACCACCGTGACGCAGAACAATAACAGCGAATTTGCGTGGCCGGGCGCGAGCAGCTGGGCGCATAAAGAAGGCGAAGATCGCTTTTTTCCGCTGAGCGGCAGCAAACAAGGCACCGGCCGCGATAACGTGGATGCGGATAAAAGCTATGGCCAAGTGGCGACCAACCATCAGAGCGCGCAAGCGCAAGCGCAGACCGGCTGGGTGCAGAACCAAGGCATTGCGTTTAACAAAGATAAACTGAACTATAAAAGCAACAACGTGGAATTTGCGGTGAACACCGAA
[0062] <210>3
[0063] <211>8
[0064] <212>氨基酸序列
[0065] <213>人工序列
[0066] <223>衣壳蛋白可变区Aa262‑269的氨基酸序列
[0067] <400>3
[0068] NSTSGGSS
[0069] <210>4
[0070] <211>24
[0071] <212>DNA
[0072] <213>人工序列
[0073] <223>衣壳蛋白可变区Aa262‑269的DNA序列
[0074] <400>4
[0075] AACAGCACGAGCGGCGGCAGCAGT
[0076] <210>5
[0077] <211>36
[0078] <212>氨基酸序列
[0079] <213>人工序列
[0080] <223>衣壳蛋白可变区Aa448‑483的氨基酸序列
[0081] <400>5
[0082] SKTINGSGQNQQTLKFSVAGPSNMAVQGRNYIPGPS
[0083] <210>6
[0084] <211>423
[0085] <212>DNA
[0086] <213>人工序列
[0087] <223>衣壳蛋白可变区Aa448‑483的DNA序列
[0088] <400>6
[0089] AGCAAAACCATTAACGGCAGCGGTCAGAATCAGCAGACCCTGAAATTTAGCGTGGCGGGCCCGAGCAACATGGCGGTGCAAGGCCGCAACTATATTCCGGGCCCGAGC
[0090] <210>7
[0091] <211>23
[0092] <212>氨基酸序列
[0093] <213>人工序列
[0094] <223>衣壳蛋白可变区Aa488‑510的氨基酸序列
[0095] <400>7
[0096] RVSTTVTQNNNSEFAWPGASSWA
[0097] <210>8
[0098] <211>69
[0099] <212>DNA
[0100] <213>人工序列
[0101] <223>衣壳蛋白可变区Aa488‑510的DNA序列
[0102] <400>8
[0103] CGCGTGAGCACCACCGTGACGCAGAACAATAACAGCGAATTTGCGTGGCCGGGCGCGAGCAGCTGGGCG[0104] <210>9
[0105] <211>14
[0106] <212>氨基酸序列
[0107] <213>人工序列
[0108] <223>衣壳蛋白可变区Aa527‑540的氨基酸序列
[0109] <400>9
[0110] HKEGEDRFFPLSGS
[0111] <210>10
[0112] <211>42
[0113] <212>DNA
[0114] <213>人工序列
[0115] <223>衣壳蛋白可变区Aa527‑540的DNA序列
[0116] <400>10
[0117] CATAAAGAAGGCGAAGATCGCTTTTTTCCGCTGAGCGGCAGC
[0118] <210>11
[0119] <211>13
[0120] <212>氨基酸序列
[0121] <213>人工序列
[0122] <223>衣壳蛋白可变区Aa545‑557的氨基酸序列
[0123] <400>11
[0124] KQGTGRDNVDADK
[0125] <210>12
[0126] <211>39
[0127] <212>DNA
[0128] <213>人工序列
[0129] <223>衣壳蛋白可变区Aa545‑557的DNA序列
[0130] <400>12
[0131] AAACAAGGCACCGGCCGCGATAACGTGGATGCGGATAAA
[0132] <210>13
[0133] <211>26
[0134] <212>氨基酸序列
[0135] <213>人工序列
[0136] <223>衣壳蛋白可变区Aa576‑601的氨基酸序列
[0137] <400>13
[0138] SYGQVATNHQSAQAQAQTGWVQNQGI
[0139] <210>14
[0140] <211>78
[0141] <212>DNA
[0142] <213>人工序列
[0143] <223>衣壳蛋白可变区Aa576‑601的DNA序列
[0144] <400>14
[0145] AGCTATGGCCAAGTGGCGACCAACCATCAGAGCGCGCAAGCGCAAGCGCAGACCGGCTGGGTGCAGAACCAAGGCATT
[0146] <210>15
[0147] <211>8
[0148] <212>氨基酸序列
[0149] <213>人工序列
[0150] <223>衣壳蛋白可变区Aa661‑668的氨基酸序列
[0151] <400>15
[0152] AFNKDKLN
[0153] <210>16
[0154] <211>24
[0155] <212>DNA
[0156] <213>人工序列
[0157] <223>衣壳蛋白可变区Aa661‑668的DNA序列
[0158] <400>16
[0159] GCGTTTAACAAAGATAAACTGAAC
[0160] <210>17
[0161] <211>13
[0162] <212>氨基酸序列
[0163] <213>人工序列
[0164] <223>衣壳蛋白可变区Aa706‑718的氨基酸序列
[0165] <400>17
[0166] YKSNNVEFAVNTE
[0167] <210>18
[0168] <211>39
[0169] <212>DNA
[0170] <213>人工序列
[0171] <223>衣壳蛋白可变区Aa706‑718的DNA序列
[0172] <400>18
[0173] TATAAAAGCAACAACGTGGAATTTGCGGTGAACACCGAA